第1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目录目录 (1)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2)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2)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6)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8)1-4 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9)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11)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14)3-1 系统时间相应的性能指标 (15)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7)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2)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22)4-2 开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23)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24)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24)7-2 数字控制系统 (25)附表 (28)方块图 (28)表格 (29)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自动控制技术与其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例如,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的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雷达和计算机组成的导弹发射和控制系统,自动的将导弹引导到敌方目标;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的轨道自动升降和飞行;人造卫星准确的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等,这一切都是以应用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技术为前提的。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宇宙航行、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以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他特别重要社会生活领域中,自动控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动控制科学自动控制科学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它的诞生与发展源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最早的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我国古代的自动计时器和漏斗指南车,而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开始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Monday, April 27, 2020
4
概述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自动 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自动控制原理按发展过程分为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五十年代末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它以传递函 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系统(SISO) 。 主要采用的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
随动系统(自动跟踪系统或伺服系统): 给定值是预先未 知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控制系统能够使被控量以尽可 能小的误差跟随给定值。随动系统也能克服各种扰动的影响, 但一般来说,扰动的影响是次要的 。
Monday, April 27, 2020
17
自动控制系统的种类
随动系统的例子
[随动系统的例子] 船舶驾驶舵角位置跟踪系统。目的是希望
二、按控制作用产生的原因分为:扰动控制系统和复合 控制系统。
扰动控制系统:控制作用由扰动产生,不构成闭环。 复合控制系统:同时具有开环结构和闭环结构或同时 具有偏差和扰动产生作用的控制系统。
Monday, April 27, 2020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种类
1. “转速控制系统”之“开环控制系统”
+
Monday, April 27, 2020
20
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和对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可以归结为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即
稳、准、快的要求。 稳:要求系统是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不能正常
使用; 准:稳态误差要小; 快:瞬态响应快,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
Monday, April 27, 2020
为反馈控制原理。
Monday, April 27, 2020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复试问题汇总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溃作用的的控制系统。

它是按照偏差进行控制,控制精度较高,但系统所使用的元件较多,结构复杂,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比较麻烦。

实质是利用反馈的作用减小误差。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出量(被控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无任何影响的控制系统。

没有自动修正偏差的能力,抗扰动性较差,但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有给定元件(给定电压的电位计等),放大元件(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执行元件(阀、电动机等),被控元件,测量元件(传感器、测速发电机等),比较元件(差动放大器等),校正元件也叫补偿元件(有源网络等)。

控制:是指为了克服干扰的影响,达到期望的目标而对被控对象的某一个(或一些)物理量进行的操作。

控制器/校正装置:对偏差进行处理,代替人完成控制的自动控制装置,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

自动控制: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和被控对象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完成某种控制任务的有机整体。

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通过测量获取偏差,由偏差产生控制作用,控制作用使得偏差减小或消除,是被控量趋于要求值。

比较元件:将检测元件提供的输出值和给定装置的定值进行比较获得偏差。

检测元件:测量被控量并反馈到输入端。

执行机构:接收控制作用并对控制对象施加控制作用。

反馈信号:由系统输出端取出并反向送回系统输入端的信号误差信号:被控量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

偏差信号: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扰动信号:与控制作用相反,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按输入变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恒值控制系统:输入信号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要求是被控量稳定在期望值附近,问题是存在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的扰动,任务是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扰动作用于系统时使得被控量尽快恢复到期望值。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

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4、室温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为传感器或测量元件(热敏电阻)。

◎比较元件:将测量元件和给定元件给出的被控量实际值与参据量进行比较并得到偏差的元件。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A. 恒值调节系统B. 随动系统C. 连续控制系统D.数字控制系统2.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3.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B.输入量C.扰动量D.设定量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给定元件B.放大元件C.比较元件D.执行元件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B.相乘C.加减D.相除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A.执行环节B.给定环节C.反馈环节D.放大环节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C.反馈元件D.放大元件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s e s s G τ-+=121,则该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惯性.导前 C.惯性.延时 D.惯性.比例10.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B.引出点C.比较点D.传递函数1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第二章 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1. 已知)45(32)(22++++=s s s s s s F ,其原函数的终值=∞→t t f )(( ) A.0 B.∞ C.0.75 D.32.正弦函数sin ωt 的拉氏变换是( )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输入信号B.初始条件C.系统的结构参数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4.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A.终值定理B.初值定理C.梅森公式D.方框图变换5.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是( )A.系统各变量的动态描述B.系统的外部描述C.系统的内部描述D.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描述6.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B .单位阶跃函数C .单位脉冲函数D .复变函数7.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8.方框图化简时,并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输出量的( )A .乘积B .代数和C .加权平均D .平均值9.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151+=s s G ,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B.积分环节C.惯性环节D.微分环节10.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t x t x t x t xi 2263000=++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ω+s A 1.22.ωω+s B 22.ω+s s C 221.ω+s DA.26322++s s B.26312++s s C.36222++s s D.36212++s s11.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12.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Tss G 1=,则该环节是( )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13. 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21.0t t y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 A. 32.0s B.s 1.0 C.21.0s D.22.0s14.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B.计算输入误差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D.求系统的根轨迹15.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 ) ,而与系统输入量的形式和大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主反馈
内回路
测量元件
主回路
五、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
反馈(闭环)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方式:被控对象各部件的信号只沿着顺向传递,
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产生影响。
输入量 放大元件
执行元件
输出量 被控对象
顺馈控制方式:在干扰可测量的时候,将干扰量测量出
来,送到输入端,产生干扰补偿信号,以减少干扰对系
统的影响。本质:按扰动开环控制。
由于受控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同,各种系统对它们的侧重 也不同。例如随动系统对快速性要求较高,而自动调整系统 对稳定性提出较严格的要求。
二、典型的外作用
典型:① 容易实现;② 有代表性;③ 便于分析计算。
1.阶跃函数
0 t 0
u
f (t) R t 0
R
单位阶跃函数 —— R 1 0
t
2.斜坡函数
,该信号经过放大,控制升降舵的移动。升降舵的角度, 决定了飞机爬升(俯冲)的倾角 。
舵机控制:位置伺服控制(内回路)。位移传感器测量。
外回路:飞机倾角 的反馈控制。垂直陀螺仪测量。
自动驾驶仪:根据飞行要求,提供设定的电压信号。并与测 量到的输出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规律。
0 驾 驶 仪
放大器 舵机
② 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系统的最优
控制问题。以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及数值计算为主要数学 工具,用状态空间法研究系统状态运动的理论。
③ 智能控制理论 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例1:人用手拿物品。
控制目标:手拿到物品。 相关部件:
1.手:抓取物品。功能:受控对象、执行部件。 2.大脑:协调眼、手工作。功能:比较物品与手之间的

自动控制原理_详细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_详细解析
H 流出 Q2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 控制器刻度盘指针标定 的预定水位高度; •测量装置:
气动阀门 流入 Q1
控制器
浮子 水箱 H 流出 Q2
浮子;
•比较装置: 控制器刻度盘; •干扰: 水的流出量和流入量的 变化都将破坏水位保持 恒定;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由此可见: 自动控制即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控制,其基本任务是: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只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 对象,使被控制量等于给定值。 自动控制系统:指能够完成自动控制任务的设备,一 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任务 1-2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1-3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返回主目录
1-1 自动控制的任务

通常,在自动控制技术中,把工作的机器设备 称为被控对象,把表征这些机器设备工作状态 的物理参量称为被控量,而对这些物理参量的 要求值称为给定值或希望值(或参考输入)。 则控制的任务可概括为:使被控对象的被控量 等于给定值。
(2 3)
• 例2. 设有一弹簧质 量 阻尼动力系统如 图所示,当外力F(t)作 用于系统时,系统将 产生运动,试写出外 力F(t)与质量块的位移 y(t)之间的动态方程。 其中弹簧的弹性系数 为k,阻尼器的阻尼系 数为f,质量块的质量 为m。
F(t)
M
k y(t)
f
解:分析质量块m受力,有 外力F, 弹簧恢复力 Ky(t) 阻尼力 fdy (t ) / dt 惯性力 md 2 y / dt 2 由于m受力平衡,所以
2-5 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2-6 典型反馈系统传递函数
返回主目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本要求 1.了解建立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2. 熟悉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及典型函数的拉 氏变换形式。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范文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范文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例1】试述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答】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有:1. 1.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2. 2.成本比相应的死循环系统低。

3. 3.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4. 4.当输出量难以测量,或者要测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采用开环系统比较合适(例如在洗衣机系统中,要提供一个测量洗衣机输出品质,即衣服的清洁程度的装置,必须花费很大)。

开环控制系统的缺点有:1. 1.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2. 2.为了保持必要的输出品质,需要对标定尺度随时修正。

【例2】图1.1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

图1.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解】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量,电位器设定电压u r(表征液位的希望值c r)是给定量。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对应u r)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

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 r上。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初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

这时,水箱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

反之,若水箱液位下降,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r。

系统原理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原理方框图习题1.题图1-1是一晶体管稳压电源。

试将其画成方块图并说明在该电源里哪些起着测量、放大、执行的作用以及系统里的干扰量和给定量是什么?题图1-12.如题图1-2(a)、(b)所示两水位控制系统,要求(1)画出方块图(包括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2)分析工作原理,讨论误差和扰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5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 无人直接参与 • 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工作状态和参数 • 自动实现某种规律的运行
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
④扰动:破坏给定值与被控制量之间正常函数关系的 因素,称为系统的扰动。(流出量Q2) 给定值和扰动统称为输入量。
⑤控制装置:能够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的设备总 称。(浮球、杠杆)
6. 反馈:通过测量变送装置将系统输出量送回输入 端,并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 程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 使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小,则称为负反馈,若
给定液位
电位器
电动机
阀门
阀门
水箱
实际液位
杠杆
浮子
题1图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1-4.下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 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 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工作过程如何?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经典控制(Classical Control)(40~50年代)
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雷达,飞机以及通讯系统的控制研 究直接推动了经典控制的发展。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 Bode(1938), 以及美国物理学家H.Nyquist(1940)提 出频率响应法
现代控制(Modern Control) (1950-1960)
4、智能控制
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技术,是人工智能在控制上的应 用。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 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控制系统的组成:输入部分、控制系统部分和输出部分。
输入 控制系统 输出
• 从物理角度上看,自动控制研究的是特定激励作用下的系 统响应变化情况;
受控对象
基本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 (按给定控制、按扰动控制) 复合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方框图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恒值系统 / 随动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1. 根据结构划分
2.按给定信号的形式
3.按系统是否满足叠加原理 4.按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 5.按信号传递的形式
控制理论可分为古典(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控 制系统的分析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是六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 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高效能等控 制系统的分析设计问题的研究领域。包括最优控制、最佳滤波、 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课题。 本课程只涉及古典控制理论。
+

受信仪 _
+
放大器 _
电机 校正装置
减速器
检测装置
随动系统实例—火炮打飞机
程序控制系统: 输入量按照给定的程序变化。任务:
使输出量按预先给定的程序指令而动 作。最典型的就是电梯升降控制、数 控车床和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
三. 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线性控制系统 系统中各环节的特性在一定范围内都可用线性方程 式描述,该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四. 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 描述系统(环节)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如下
dn d n1 dm d m 1 a0 n c(t ) a1 n1 c(t ) anc(t ) b0 m r (t ) b1 m 1 r (t ) bm r (t ) dt dt dt dt 线性时变系统
制造业
军事工业 航空航天…
机器人
家用电器 电子、钢铁、石化等工业 交通系统,楼宇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
• 电扇:控制转速 • 洗衣机:控制水位、强弱、时间等 • 电冰箱、空调、电饭煲:控制温度
控制论的奠基人:N · 维纳 ,Norbert Wiener (1894~1964)
1894年11月26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64年3 月18日病逝于斯德哥尔摩。他于1913年在哈 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赴欧洲,在英 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丁根大学研究数理逻辑; 1915年返回美国,在缅因大学执教;1919年 到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任教。他曾于1934~ 1935年到中国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维纳的 主要著作有:《控制论》(1948)﹑《人有人 的用途,控制论和社会》(195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承担火炮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工作, 把飞行轨迹的信息作为随机过程加以处理进行预测,揭示了神经系统 与自控装置的共同工作机制,发现了极重要的负馈概念,即稳定活动 的方法之一是把活动结果决定的一个量,作为信息的调节部分反馈回 控制器,这就是负反馈。战后,他综合了控制和通讯系统共有的特点, 把这类系统与动物机体、神经系统、社会经济等等加以模拟,并从统 计观点出发研究了这些自控系统的一般规律,创立了控制论,从而对 战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 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及程序控制系统
恒值控制系统:输入量是恒定的常值, 任务:在各种扰 动作用下都能使输出量保持在恒定希 望值附近, 如温度、水位、转速控制系 统。
恒值控制系统实例—恒温控制
随动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也叫伺服系统,跟踪系 统)这种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是事先不 知道的任意时间函数。任务:使输出 量迅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 变化。比如:飞机和舰船的操舵系 统,雷达自动跟踪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比较
项目 研究对象 经典控制理论 线性定常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 传递函数 (输入、输出描述) 时域法、根轨迹法和 频率法 现代控制理论 线性、非线性、定常、 时变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 向量空间 (状态空间描述) 状态空间法
描述方法
研究办法
研究目标
系统分析及给定输入、 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实 输出情况下的系统综 现在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控 合 制与设计
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 定常系统 / 时变系统 连续系统 / 离散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 反向联系的控制。 输入 输出量
控制装置
(调压器)
被控对象
信号
(炉温) 较常见的开环控制系统有自动售货机,自 动洗衣机,自动流水线,包装机等。
电压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
电机、减速器、 调压器
实际温度 炉子
热电偶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龙门刨床——速度控制
抽水马桶
水 浮子 h(t) q1(t)
活塞
阀门 q2(t)
组成系统的元部件: ①被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 程(水箱)。
②被控制量:指被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物理量,一般 指系统的输出量。(水位高度) ③给定值:根据生产要求,被控制量需要达到的数 值。(设定水位高度)
Us T
系统的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不仅有顺向作用,而且输 U 功率 T 电压放大 电动机 减速器 调压器 电炉 放大 + 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关系,所以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 U 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fT
热电偶
闭环控制 系统
恒温箱
开环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开环 优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当输入信号和 扰动能预先知道时,控制效果较好。 缺点:不能自动修正被控制量的偏离,系统的元件参数 变化以及外来的未知扰动对控制精度影响较大。 闭环 优点:具有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偏离的能力,可以修 正元件参数变化以及外界扰动引起的误差,控制精度高。 缺点:被控量可能出现振荡,甚至发散。
线性系统
方程中的系数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 变化。
线性定常系统
方程中,输入输出 函数及各阶导数皆 为一次
方程中的系数是常数,不随时间变化 线性定常系统 线性时变系统 非线性时变系统
d3 d c(t ) 3 c(t ) 8c(t ) r (t ) dt3 dt d d t c (t ) c (t ) r (t ) 3 r (t ) dt dt d2 c (t ) 5 r 2 (t ) t 2 r (t ) dt
五. 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1-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归纳成:稳、快、准。 1.稳:—— 基本要求 要求系统要稳定 2. 准:—— 稳态要求 系统响应达到稳态后, 输出跟踪精度要高
3. 快:—— 动态要求 系统阶跃响应的过渡过 程要平稳,快速
• 典型外作用(信号) • • • • (1)阶跃信号 (2)斜坡信号 (3)脉冲信号 (4)正弦信号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Matlab 草稿纸式编程语言 良好的人机界面 结论可做一定等级的理论论据 Simulink工具箱
第一章习题
1-1 下图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意情况下,希望 液面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第1-1题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 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上。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 量发生变化,水箱液面高度便相应变化。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亦相应 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降,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 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流量减少。此时, 水箱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系统重新处 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反之,若水箱液位下降,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 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