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节精品课之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音的特性----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练习时间
知识点一 声音的强弱——响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也叫做音量)。 2.影响因素: 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 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 小,响度也越小。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响度还跟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 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声音的响度跟声音发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音特征的是( ) C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二 用波形比较振幅 1.用声波的振幅比较响度,如图所 示,甲、乙两个音叉的振幅不同, 响度也不同。
由图可知:在波形图上,响度的大 小表现为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2.声音强弱的计量单位 (1)在声学上,人们常用分贝作为 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 号是dB。把人耳能听见的最弱声音 的强度定为0dB。 (2)声音的强弱不同,听起来的效 果是不同的。下列列出了人的听觉 效果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温馨提示: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 例如“男低音歌唱家”“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低” 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响度。
例1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 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例2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 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振__动___产 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 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音_发调生了变化。

13声音的特性--知识要点与练习

13声音的特性--知识要点与练习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主体知识归纳】1.声音的特性定义决定因素听感表现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音色对声音音质的感觉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3.人的听觉范围:20 Hz~20000 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4.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方法.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不同.【基础知识讲解】1.正确认识音调与响度音调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特征.它们彼此独立,互不关联,就是说,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但生活语言中并没有规定音调与响度的专用词语,故同学们应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意义来区分它们,并养成用音调、响度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好习惯.如“我不能与他合唱这支歌,他发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儿的“高”是指音调高;“我听不见你说什么,请你的声音再高一点.”这儿的“高”指的是响度.2.音色是我们分辨出各种声音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不同的乐器,既使它们的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能够把它们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各种乐器都有它独特的音色.3.设计实验:继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设计实验.它是以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说为基础的.如本节在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时,我们做出猜想: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那么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就应该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即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有关.于是,我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就是:分别改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和幅度,聆听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比较不同快慢、不同幅度下声音的区别.从而对我们的猜想给予肯定或否定,并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学习方法指导】1.注意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惟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物理课本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同步练习1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3.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有关系.4.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音5.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6.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7.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8.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9.人们在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这是利用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分辨的?10.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你观察过演奏家们调弦的过程吗?比如说小提琴、大提琴或吉他、二胡等.调节琴上部的旋钮时,弦的调子就会变化.最终,弦上的张力恰好使琴弦发出音调正确的声音.可见,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跟弦张紧的程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弦音音调的高低与弦的张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定性关系)【思路拓展题】想一想同学们已经用示波器观察了不同频率音叉声音的波形,也观察了男女同学声音的波形.请你把波形的区别描述出来.在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以用示波器来显示实验现象吗?若能,请简述实验方法.图1—8在一个杯子里装大约3/4的水,把弯曲的吸管稍长一端插入杯子(被剪的开口在水面上方).把嘴唇放在吸管的另一端,轻轻地往管中吹气.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如果没有产生哨音,试一试捏住吸管开口的顶端.产生稳定的声音之后,改变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声音有什么变化吗?试着解释这一现象.参考答案1.频率 2.频率频率越高频率越低 3.振幅振幅越大振幅越小声源到听者的距离等4.A 5.蚊子 牛 6. 20 Hz~20000 Hz 20000 207.D 8.D 9.利用了音色这一特性.如果瓷器破了,它的音色就会改变.图110.提示:到乐器商店买一根弦(或用钓鱼线、风筝线等),按图1所示的方法装配起来,当你往吊桶中加沙子时,吊桶的重增加了,使弦上的张力增加,此时弹拨弦,听它发出的声音,多做几次,比较张力增加时,弦发声音调的变化情况.【思路拓展题】想一想男同学声音的波形稀疏(频率低);女同学声音的波形紧密(见图2所示)图2可以用示波器显示,将音调或响度不同的声音分别输入到示波器上.音调的高、低可从波形的密、疏上反映出来,响度的大、小,可从波形幅度的高、低上反映出来.做一做当你向吸管稍短的部分吹气时,产生了一小股喷出的气流.当气流冲过吸管的开口时,插在水里的那一半吸管里的空气开始振动.这股气流的振动就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哨音.当吸管浸入水中深一点时,吸管中水位上升,使得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一个高调音.当吸管浸入水中较浅时,管中振动的空气柱加长,从而产生一个低调音,你知道什么乐器是利用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吗?它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的长短有怎样的关系?同步练习21.区别钢琴、小提琴、吉它、二胡等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和响度2.当声音从一种物质传入另一种物质中时()A.声速肯定不发生变化B.频率肯定不发生变化C.响度肯定不发生变化D.声速和音调不发生变化3.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4.蚊子的嗡嗡声与牛的吼声比较()A.牛的音调比蚊子高B.蚊子的音调比牛高C.牛与蚊子音调一样高D.无法比较5.击响的战鼓,鼓声远传四方,震人心弦,这是由于鼓皮振动的()A.振幅大B.频率高C.音色好D.音调高6.小憨同学学习了声音的知识以后,知道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塑料尺来回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塑料尺振动的振幅太小B.塑料尺振动的振幅太大C.塑料尺振动的频率太小D.塑料尺振动的频率太大7.硬纸片在梳子上划得快时纸片振动大,高.8.医生听诊器的作用是 .9.闻其声即知其人,是根据 .10.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可知道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因为带花蜜蜂飞回时,振翅声的比不带花蜜时(填“高”或‘低”)11.拨动同样张紧的粗橡皮筋和细橡皮筋,它们发生声音的不同,这说明;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已张紧的同一根橡皮筋,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这说明 .12.笛子为什么可以吹奏出不同的乐曲?13.用水壶给暖瓶加水,水雾很大常不知瓶内水加至何处,弄不好就会加满而溢出,既危险又浪费而有经验的人则边加水边听音来控制加水的速度。

初二物理同步精品预习专项-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同步精品预习专项-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音调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1)音调的理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我们经常说“这首歌调太高,唱不上去”就是指音调高。

通俗地讲: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

一般情况下,女生说话时声音尖细,音调高:男生说话时声音比较粗,音调低。

(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大量实验表明,发声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因此,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因此又可以说音调的高低由频率来决定。

它们的关系为: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2.响度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探究: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碎纸屑在鼓面上的跳动情况,并仔细辨别声音,实验情况如下表所示。

探究归纳: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表示。

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声音响度越小。

拓展延伸: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除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同样大小的声音,我们距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大。

如听老师讲课,前排同学比后排同学听得清楚。

(2)声音的分散程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从声源向四周传播出去,用喇叭形状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尽量集中在传声筒所指方向上,也就能传得更远。

如果声音能沿着管道传播,则分散得更少,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

易错警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二者是声音的两种不同特性,科学地描述音调用“高”或“低”,响度用“大”或“小”。

但在生活中,描述声音的特性很随意,描述也不太清楚,同学们要很好地区分它们。

典型例题题干: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的响度大,的音调高。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不同的方法,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向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 度的水,调节水的高度。若用相同的 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 声音来。若用嘴对依次吹瓶口,也可 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来。
总结:敲击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 难振动,因此振动频率低,音调低。吹瓶口时振动物体是空 气柱,空气柱长,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 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 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 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 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乒乓球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本实验可 以得出什么结论?
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
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
11、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密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密 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密蜂飞行时翅膀振
动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12、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歌 手,则 女高音歌手 音调高, 男低音歌手 响度大。
7、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 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__调____;而“引 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响度 。
8、某物体每分钟振动12000次,振动频率是 200 Hz.它发出 的声音我们 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韵 味,原因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声音的特性”,属于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理解声音特性的物理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物理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声音特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声音特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记录,评价其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综合应用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将声音特性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和传播,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解释其物理含义。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音源的频率、振幅等因素,观察并记录声音特性的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

4. 归纳总结: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声音特性的相关知识。

5.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声音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语言沟通、听觉检测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声音特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声音特性的变化规律。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物理 第2节 声音的特性-课件

物理 第2节 声音的特性-课件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解析]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应控制振幅相同 。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钢尺 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钢尺伸 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方法指导]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当几个因素同时影响探究结果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每次只探究 一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如本实验中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控制变量法。
些纸屑的目的是_将__鼓__面_的__振_动__放_大__,__使_实__验_现__象_更__明_显____,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转_换__法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图2-2-7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方法指导]运用转换法探究发声体的振动 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 体来显示,即使发声体接触轻小物体,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为轻 小物体的运动,以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解析]不同的人说话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纹”记录的是声音 的音色。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课堂小结
声 音 的 特 性
音调
区别
响度
音色
定义
听频范围
决定因素
定义
决定因素 定义 决定因素
次声波 超声波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实验2:问题2:由实验2可知,固定皮筋长度的目的是什么? 皮筋发出的声音大小与皮筋振动幅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固定皮筋长度,使皮筋的发声频率不变,即音调不变;皮筋振 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新学期来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新学期呢?物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八年级上册物理二单元知识点指导,欢迎阅读与选择!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通常用小写f来表示。

比如蝴蝶的翅膀每秒颤动100次,此时频率就是100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翻译:音调是由频率来决定,而频率是由每秒振动次数来决定,所以一秒内震动次数越多,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翻译:振幅是物体震动时偏离原来位子的最大距离,我们可以把一块直尺放在桌子的边缘让他震动来帮组理解,如下图:箭头所指就是直尺震动的最大距离,此时这个距离就是直尺的振幅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翻译:影响响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振幅越大,也就是震动偏离原来位置越远,那么响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离发声物体越远自然声音就小,这点毋庸置疑。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注:① 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② 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③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店铺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物理二单元知识点指导,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初中物理——(8)声音的特性

初中物理——(8)声音的特性

初中物理——(8)声音的特性一、音调(一)声音的高低——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3、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1、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2、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3、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三)其他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二、响度(一)声音的强弱——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4、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5、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

但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三、音色(一)声音的特色——音色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的。

4、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

(二)乐音和乐器1、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2、乐器可分为三类:(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击鼓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

绷紧的弦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三)噪声1、物理中,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和乐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