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四川南充2019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四川南充2019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四川南充2019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南充市高2018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A.对弈.(yì)/友谊.(yì)缉.私(jī)/嫉.妒(jí)挑.大梁(tiǎo)/挑.拨(tiǎo)B.讣.告(fù)/花圃.(pǔ)泊.位(bó)/淡泊.(bó)卡.壳(qiǎ)/拦路设卡.(qiǎ)C.窨.井(yìn)/喑.哑(yīn)畜.生(chù)/畜.力(chù)沏.茶(qī)/雕栏玉砌.(qì)D.砖坯.(pī)/胚.胎(pēi)下载.(zaì)/记载.(zǎi)应.届(yīng)/里应.外合(yìng)2、AB〔欠收—歉收一柱香—一炷香〕C〔协从—胁从黄梁梦—黄粱梦阵—政〕D〔长谈—常谈张惶—张皇〕3、CA、春秋:年龄。

春秋鼎盛: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

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不能修饰时代。

B.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极快。

此处用错对象。

C、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指不与別人商量便自作主张去做某事。

竟自:竟然。

指做事做得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吃惊。

D、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的说法或行为相矛盾。

.4、AB.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C、成分残缺,在“文笔”后加“的文章”。

D.暗换主语。

5、C6、D7、DA.〔从“对生物燃料的渴求甚至会加剧人类的不平等状况,如土地所有权的进一步集中、小农和依赖森林生存的人们流离失所;粮价将继续飙升,使如中国这样的粮食进口大国愈陷被动”“尚不包括庞大的移民安置费用和部分移民因移致贫等社会问题。

”等可以看出〕B.第一段告诉我们使用绿色能源并不一定就带来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等C.〔“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而且多晶硅生产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如处”理不当也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移民安置费用及部分跨省外迁移民因移致贫及产生的心理疾患等社会问题…可看出〕D〔文章不涉及发不发展各种新型绿色能源之话题〕8、A〔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爬上”〕9、C〔①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②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③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说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南充二诊答案

南充二诊答案
参考译文:
石延年字曼卿,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后晋把幽州送给契丹,他的祖父就率领全族 人向南方转移,留居在宋城。石延年的为人放纵不拘,崇尚气节,读书通大义,做文 章劲健有力。对诗最擅长而且还擅长书法。
他屡次考进士,都不中。真宗录用三举的进士,以他为三班供职,他以这为耻辱 不 就 。 张 知 白 向 来 对 他 感 到 惊 奇 , 对 他 说 “: 你 的 母 亲 已 经 老 了 , 难 道 你 还 这 样 挑 剔 禄 位 吗 ? ”石 延 年 不 得 已 才 去 就 任 这 个 职 务 。 后 石 延 年 以 右 班 殿 直 改 任 太 常 寺 太 祝 , 又知金乡县,留下了治理有方的名声。由于受人推荐,石延年担任乾宁军通判,又调 到永静军,担任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任光禄、大理寺丞,在此期间他上书章献太 后,请求还政于天子。太后死后,范讽想引荐他,石延年竭力阻止他。后范讽失败, 石延年因与范讽交好而获罪,降职海州通判。许久后,起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 登闻鼓院同判。
2
石延年喜欢痛快地喝酒,曾经与刘潜到王氏酒楼对饮,整天两人不交谈一句话。
王 氏 奇 怪 他 们 两 人 喝 酒 喝 得 这 么 多 ,认 为 他 们 两 人 不 是 一 般 的 人 ,就 更 多 地 供 奉 给 他
们 美 酒 和 菜 肴 瓜 果 ,他 们 喝 酒 吃 菜 仍 轻 松 自 如 ,一 直 到 夜 里 ,两 个 人 的 脸 上 都 还 没 有
乡 村 教 师 用 微 小 的 生 命 个 体 、用 原 始 方 式 艰 辛 地 推 动 地 球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的 崇 高 精 神 的
赞颂,体现了敬仰崇高的人文精神。(每点 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
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人们占卜时把与该次占卜有关的信息刻写在甲骨背面而产生的。

由于甲骨上的书写空间极为有限,卜辞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其“文学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极有限的。

但无论如何,甲骨卜辞确实已体现出很高的书写水准。

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皆为中国早期特种书写的经典范本,但二者又有不同。

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在当时异常贵重,因此铜器上的书写就需有特殊价值。

后世的铭文篇幅很长,而且一些标记性文字,如主人称谓等出现在显眼位置,说明它已具备特殊的功能与价值。

铭文的这种功能应与书写者的创作意图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只关注文本层面,会发现商代铭文与甲骨卜辞有很多相似性。

例如,它们的典型格式都以干支开头,都有配合某种仪式的叙述模式,内容多具宗教神秘性等。

但若深入探讨其创作意图,就会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

卜辞的创作实际是不自由的,它必须完全依附于占卜仪式,仪式有什么,卜辞就写什么,只能删减不能增多,也不能变换顺序或进行夸张、虚构,更不能记不相关的内容。

铭文最初也依附于铜器,比如要说明铜器的主人、用途等,但从商晚期开始,这类内容所占篇幅减少,有时候还可省略,再后来,铭文重心便完全集中到叙事上。

与甲骨卜辞不同,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

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叙事独立性,其内容确已大大丰富。

四川南充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南充市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南充市高2019 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1. D(3 分)【解析】A 项,曲解原文。

原文说的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且不是“一种意识或思想”。

从原文第1 段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句子可以看出。

B 项,张冠李戴。

“人类命运共同体”应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

从原文第1 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的句子可以看出。

C 项,无中生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比意识更重要”文中没有依据。

2.B(3 分)【解析】B 项,曲解原文。

文章关于“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的论述,不能说明“一个国家追求自身特殊利益也就是追求人类共同利益”。

3.D(3 分)【解析】“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正确,一些强权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国家,是把特殊性等同于普遍性的做法,是强权支撑下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并不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故此题答案为D 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4.B(3 分)【解析】“还不如红薯粥好喝呢”这善意的谎言表现出对丈夫的体贴和爱。

5.(6 分)【答案示例】(1)“心酸”是指那里的条件很差,丈夫打工生活的不易与艰苦,挣钱难,作为妻子,她感到心疼。

(2)“幸福”是丈夫怕她担心而故意把那里描绘得美好,把生活说得惬意,让她感到幸福。

(3)她去阳光路十七号找丈夫而发现了真相,她想维护丈夫的尊严,没有说出真相,这体现了一个偏远地区女子独特的内心世界。

(意近即可,每点2 分,共6 分)6.(6 分)【答案示例】(1)“阳光路十七号”既是丈夫在外打工的地方,是她信中经常提到的地点,也暗示了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阳光。

南充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题卷

南充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题卷

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人们占卜时把与该次占卜有关的信息刻写在甲骨背面而产生的。

由于甲骨上的书写空间极为有限,卜辞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其“文学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极有限的。

但无论如何,甲骨卜辞确实已体现出很高的书写水准。

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皆为中国早期特种书写的经典范本,但二者又有不同。

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在当时异常贵重,因此铜器上的书写就需有特殊价值。

后世的铭文篇幅很长,而且一些标记性文字,如主人称谓等出现在显眼位置,说明它已具备特殊的功能与价值。

铭文的这种功能应与书写者的创作意图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只关注文本层面,会发现商代铭文与甲骨卜辞有很多相似性。

例如,它们的典型格式都以干支开头,都有配合某种仪式的叙述模式,内容多具宗教神秘性等。

但若深入探讨其创作意图,就会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

卜辞的创作实际是不自由的,它必须完全依附于占卜仪式,仪式有什么,卜辞就写什么,只能删减不能增多,也不能变换顺序或进行夸张、虚构,更不能记不相关的内容。

铭文最初也依附于铜器,比如要说明铜器的主人、用途等,但从商晚期开始,这类内容所占篇幅减少,有时候还可省略,再后来,铭文重心便完全集中到叙事上。

与甲骨卜辞不同,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

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叙事独立性,其内容确已大大丰富。

这种变化给铭文书写带来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样式,包括可以融入复杂的书写技巧或丰富的情感。

如著名的《史墙盘》,采用双线对比叙事,极具史诗感。

随着铭文的不断发展成熟,创作者开始探索更多书写的美感。

在物质层面,他们讲究文字精美、行款整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更追求新变。

《虢季子白盘》中倒叙的使用就是对叙事变换之美的追求,其倒叙部分又将原本平淡的散文句转化为句式齐整、气势宏大的颂歌,而西周早中期的《毛公旅方鼎》在这方面表现得更极端,其句式为整齐的七七、四四、四四,且句句押韵,呈现出更明显的诗化倾向。

2019南充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南充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南充二诊 试题及答案
1.C,A项错在拆迁,应为 chāi;B项错 在殷红,应为 yān;D项错在下载,应为
zài。
?2.B,A项应为明火执仗;C项应为 蛰伏;D项应为不落言筌
? 3.D,制订,创制,拟定,一般指工作 计划,此处可改为制定;热诚,热烈 而又诚恳,一般充当定语、状语或补 语,此处搭配不当,可改为热忱;
? 5.C,这句话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旨在 说明灵魂的高贵与重大,“废黜”是因为 失去了灵魂的高贵导致精神生活的庸俗。
?6.C,灵魂生活、肉身生活、社会 生活同等重要,都必须安顿好。
? 7.A,B原文没有依据,而且说法绝对。 C二者的差异应该在精神追求和精神生 活上。D说法绝对,只有追问灵魂的人 才会这样,而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
?10(2)(既然)认为写科场文章 是可耻的,就不应当追求科举了; 一边追求科举一边又认为写科场文 章可耻,(你真是)糊涂啊!
?关键词:之的指代内容,耻的意动 用法,惑:糊涂,各1分,大意1分
? 11.
? 写文章要敢于创新,勇于展示自己,不必 在乎猎奇涉怪的评说
? 不要妄自菲薄,要志存高远,积极进取 ? 要顺应现实,练好基本功 ? 不要好大喜功,要脚踏实地。(一点1分,
? 18.①院方的“沉默”主要体现在医患之间交流的障碍 与不通畅上,( 1分)如医护人员用沉默拒绝拿鞋的请 求,医患间程式化的谈话,甚至面对老人摔盘子,院方 不是寻找原因,而是对他采取措施。( 1分)这些“沉 默”体现了强势医院对弱势病人的冷漠。( 1分)
? ②老人的“沉默”主要体现在无声地忍受病痛的折磨, 有意沉默地回应医生的询问和毫无声息地死去。( 1分) 老人运用“沉默”这个武器,一方面维护了自我的尊严; (1分)另一方面也反抗了院方的强势与冷漠。( 1分)

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南充市高2020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

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②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

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

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

礼①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

四川省2019年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2019年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2019年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的诗、书、画、戏剧等文学艺术均呈现出鲜明的“写意精神”,并带来象征的、变形的、抽象的、表现的等复杂多变的形式演进,中国画更是其突出的代表。

中国画从原始岩画到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贯穿始终,形成其艺术特质和独特的绘画体系。

千百年来,不论中国画艺术如何呈现出变化无穷的瑰丽风姿,工笔画也好,写意画也好,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哲理内涵的儒、道、老庄哲学,其长期主导并影响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

所谓“写意精神”是指在创作中以主观情感为主导的创造性艺术冲动和表现形式,画家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会、分析和研究提炼并创造出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以主观情感的“写意精神”为先导,“意在笔先,象生其后”,强调主观情感对事物的能动作用。

中国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以“写意”为主导,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感受外在的物象,外在物象总是属于“意”的统辖之中,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创造,达到“感悟生命,抒情表意”的目的。

一方面将“物”情感化,另一方面将“意”对象化,“眼中之竹”演绎为“胸中之竹”,带有画家强烈个人情感,经过经营构思提炼熔冶,“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随机应变而迹化,由此而出现气韵生动、散点透视、随类赋彩等各种“传神”的创作形式和优秀作品。

艺术创作不是以主观去追求客观,而是强调生命活力与作者心灵世界的融合,以达到物我交融,神形兼备的目的,由此其作品才能格高韵雅,生动传神。

在中国画领域,就字面意思理解,长期存在将“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立的状态,殊不知“写意精神”是中国画之灵魂,同样贯穿于工笔画创作之始终,审美本质是殊途同归,同样要求境界高远,传神写意,气韵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充市高2019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人们占卜时把与该次占卜有关的信息刻写在甲骨背面而产生的。

由于甲骨上的书写空间极为有限,卜辞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其“文学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极有限的。

但无论如何,甲骨卜辞确实已体现出很高的书写水准。

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皆为中国早期特种书写的经典范本,但二者又有不同。

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在当时异常贵重,因此铜器上的书写就需有特殊价值。

后世的铭文篇幅很长,而且一些标记性文字,如主人称谓等出现在显眼位置,说明它已具备特殊的功能与价值。

铭文的这种功能应与书写者的创作意图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只关注文本层面,会发现商代铭文与甲骨卜辞有很多相似性。

例如,它们的典型格式都以干支开头,都有配合某种仪式的叙述模式,内容多具宗教神秘性等。

但若深入探讨其创作意图,就会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

卜辞的创作实际是不自由的,它必须完全依附于占卜仪式,仪式有什么,卜辞就写什么,只能删减不能增多,也不能变换顺序或进行夸张、虚构,更不能记不相关的内容。

铭文最初也依附于铜器,比如要说明铜器的主人、用途等,但从商晚期开始,这类内容所占篇幅减少,有时候还可省略,再后来,铭文重心便完全集中到叙事上。

与甲骨卜辞不同,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

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叙事独立性,其内容确已大大丰富。

这种变化给铭文书写带来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样式,包括可以融入复杂的书写技巧或丰富的情感。

如著名的《史墙盘》,采用双线对比叙事,极具史诗感。

随着铭文的不断发展成熟,创作者开始探索更多书写的美感。

在物质层面,他们讲究文字精美、行款整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更追求新变。

《虢季子白盘》中倒叙的使用就是对叙事变换之美的追求,其倒叙部分又将原本平淡的散文句转化为句式齐整、气势宏大的颂歌,而西周早中期的《毛公旅方鼎》在这方面表现得更极端,其句式为整齐的七七、四四、四四,且句句押韵,呈现出更明显的诗化倾向。

与一般书写不同,铭文的书写可能是多人合作的过程。

比如文章可能由铜器的主人授意创作,而它真正的作者或许是某位具备相当学识的史官,但最终将它呈现在铜器上的又是某位工匠。

这一过程可能产生许多铭文独有的特征,比如不同家族的铭文呈现出近似的语言风格等。

此外,部分铭文可能存在“二次书写”即它并非完全原创,而是以相关典册档案为参考,甚至进行迻录。

而之所以要进行二次书写,又与铭文“传遗后世子孙”这一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铭文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书写来说是十分理想的对象,它所确立的词汇、句法、篇章与修辞体系,已深入人心,并最终被归结为一种经典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这段概括基本准确。

(摘编自姚苏杰《青铜器铭文与“特种书写”)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甲骨卜辞作为早期特种书写的范本,具有记录占卜仪式的功能与价值。

B. 与卜辞的创作相比,铭文创作是完全自由的,内容是丰富的,书写样式多种。

C. 与一般书写不同,铭文是多人合作,并存在二次书写,具有传遗后世子孙的功能。

D. 刘勰认为铭文的主要功能是褒赞,这一观点得到本文作者的充分肯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比较了卜辞与铭文的功能与价值、创作意图、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不同。

B. 《史墙盘》《虢季子白盘》《毛公旅方鼎》说明铭文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

C. 本文综合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D. 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了铭文在今天的意义,说明研究铭文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骨卜辞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极其有限,是因为其书写空间有限,篇幅较短。

B. 甲骨卜辞的创作意图较为单一,完全依附于占卜仪式,因此它只与占卜有关。

C. 铭文的创作重心都完全集中在叙事上,创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变换之美。

D. 铭文是研究古代书写十分理想的对象,它也有助于我们研究上古战争等历史。

【答案】1. A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选项曲解文意,“铭文创作是完全自由的,”错误,由原文“与甲骨卜辞不同,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

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叙事独立性,其内容确已大大丰富。

”可知,“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而不是“完全自由”。

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铭文是多人合作,并存在二次书写”错误,原文“与一般书写不同,铭文的书写可能是多人合作的过程。

” “部分铭文可能存在‘二次书写’即它并非完全原创”可知书写“可能”是多人合作,“可能”存在“二次书写”。

D选项曲解文意,“刘勰认为铭文的主要功能是褒赞”错误,原文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铭兼褒赞”中的“兼”不宜理解为“主要功能”。

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选项“比喻论证”错误,原文没有使用这种论证方法。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选项“创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变换之美”错误,根据原文“在物质层面,他们讲究文字精美、行款整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更追求新变。

《虢季子白盘》中倒叙的使用就是对叙事变换之美的追求”可知,“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的是“新变”,而追求“变换之美”的是“叙事”。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

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

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

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

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

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

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

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

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

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材料二: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

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材料三: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

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的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B. 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

C. 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资金转账是60后的首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