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友网】从清华到阿尔伯塔大学交换全经历-尚友学院街
【尚友网】由关于学校选择上的争论引发的感想-尚友学院街

标题:由关于学校选择上的争论引发的感想·尚友学院街关键词缩写: UT,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UW,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滑铁卢大学长久没有在论坛上帮助大家问题了. 今天周末无聊看看了最近的帖子, 发现一些帖子中大家舌战的很热闹,有些甚至是2005年的老帖子至今仍有人跟贴. 顿时有了激情, 也想跳出来也吠两声.首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 我于2003年移民加拿大, 2005年1月进入UW学习数学(本科), 组合优化和统计双主修. 将于2007年年底完成学业毕业. 在接近3年的学习中间, 对这个学校的数学系本科教育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就大家最近舌战的两个主题发表一些我个人的意见, 如果意见中肯公正, 还请各位看官跟个帖以示鼓励;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失偏颇, 那么您板砖选个头小一点的砸, 手下留情.同时,我也希望我的意见可以给大家在选择学校上有一定的帮助.(注意: 下面讨论的学校都是加拿大境内的学校. 另外, 因为我根本就不了解商科, 知道关于商科的内容也仅仅是道听途说. 下面所说的内容特指理工科范围.)1. "好学校"和"坏学校", 哪个学校更"强".在理工大致模糊的好学校界限中, UT,UW在大家的眼睛里基本上应该属于排名靠前的那些学校中间, 相信这一点大伙基本没有异议. 那么如果当我们的决定在类似UT和UW两个学校, 连专业也是在工程系或者数学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作出选择呢? 在给出我个人的答案之前, 我先说一下我个人用于判断那个学校更好更强的方式. 在我看来,一个好学校的毕业生, 特别是那些出名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有着一个相对大的优势, 那就是6个月内首次就业率相对比其他学校的同等专业要高. 这个就业率就是企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肯定, 当然教育质量越好的学校也就越好.我看到大家在讨论中总是提到对UW本科教育的肯定和对UT硕士教育的神往, 但是没有一篇回贴和文章里给出具体论据以及引用数据的出处. 事实上, 这个结果与事实有不少出入. 我现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ACM-ICPC (ht tp:///icpc/)国际大学生编程竞赛中, UW在历次比赛中取得的名次不错. 经常拿到北美第一. UW网站的原文是这样说的:"Waterloo has qualified 15 years in a row for the ACM ICPC World finals,” says Cormack. “In these 15 years Waterloo has been World Champion twice, North American Champion five times, and a podium fini sher 12 times.”(来源: http://www.math.uwaterloo.ca/nav ... es/ACMnPutnam.shtml)不过,它在全世界也就平均排在8-9名这样. 最近的31届, 拿到了第9名,算平均水平吧. (这个是这届的名次表http: ///icpc/Fina ... scoreboard-2007.htm)这个说明了什么? UW本科超强, 北美第一? 当然不是, 这个只说明了一点: UW的数学系有很多聪明的学生, 这些学生超强无比, 仅此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全加拿大很多有数学天分的高中生会希望申请到UW来学习数学. 关于研究生和博士的教育没有什么特别的参数可以用来比较, 惟一可以用来比较的也是就业率. 因为我没有看到官方的数据, 就我身边的例子来说, 两个学校的毕业生都非常优秀, 尚未看到我哪个朋友在毕业后才找到工作的.下面是数学系本科的一些数据:根据2005年UW官方统计数据, 其数学系毕业生活6个月首次就业率在95.9%, 2年就业率为100%, 各大学此专业的6个月平均就业率为86.4%, 两年为95.9%.这个是UW的一些统计数据网页面: http://www.analysis.uwaterloo.ca/docs/pi.html这个是就业率和毕业率数据页面: http://www.analysis.uwaterloo.ca/docs/pi/kpi2005.htmlUT的相关数据为6个月81.0%, 两年95.5%, 均比同系统平均值略低一点.这个是数据来源: http://www.provost.utoronto.ca/l ... osap2005/table1.htm这个是安大略省其他学校的相关数据:https://.on.ca/eng/not_secure/urlsuniv.htm不过我不认为UW的数据有很准确, 因为2年100%的就业率根本就不可能. 另外UT的数据来源于OSAP而非完全自己, 所以统计数据基本来源于OSAP的抽样(一个非盈利机构, 只能用学生还贷的情况来推测找到工作的比例, 他们没有很多闲钱去做大规模的调查.), 也不是非常准确. 根据我身边朋友的一些情况加上个人根据网上搜索结果,我得出这个结论: UW和UT这两个学校根本就没有区别.在大家认为在第一集团里面的好学校中间, 大致情况也是基本相当. 用统计学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学校有什么不同. 因为所谓不同是要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差别, 仅仅是一点点微弱的差别, 完全可能是因为数据采样的误差造成的.2. 选择哪个专业好.选择专业的原则1, 找工作是否容易. 原则2, 你是否喜欢这个专业. 原则3, 这个专业的发展前进和钱景如何.原因我就不多做解释了, 虽然是我的一家之言, 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为什么我这么排.在加拿大, 数学系里面各个专业的需求没有哪个特别强劲(除了计算机专业, 如果把它也算在数学系里的话), 也没有哪个非常少的. 惟一需要说明的两个专业一个是纯数学专业, 另外一个是保险精算专业. 纯数学专业学习的东西是整个数学系里最难的, 没有一定的聪明脑袋不建议选择这个专业. 以UW为例, 纯数学专业每个学期毕业离校的学生少于15人(不包括读硕士的); 保险精算专业在UW的数学系里是最简单的专业(UW每学期毕业90人左右), 相信在其他学校也是类似的情况. 因为这个专业就业范围狭窄, 而且加拿大的本地保险公司需求的保险精算师趋于饱和, 所以在就业情况上不乐观, 加上在UW数学系中间接近一半人以这个专业毕业, (中间一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因为计算机或者其他数学专业太难, 真的读不下去了, 通常都会转到这个专业来). 这一半人中间70%可以说流利的中文. 如果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的你想要选择保险精算专业的话, 你最好是这两种情况. 1) 毕业后回国发展, 这个是前途大大的, 当然别忘了在学习期间尽可能多的把SOA考试多考一点, 至少要把前4个完成, 最好能完成第五个. 2)好好学习争取尽可能高的平均分数, 最好不低于平均90% (UW统计和精算系硕士录取平均分在89%),然后升入硕士,甚至博士学习. 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毕业后在加拿大找到工作. 否则, 不建议选择这个专业.工程方面, 化学工程(特别是石油化工),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和电子工程的就业率在工程专业里面比较好. 其他的我就不是很了解.另外, 我还有一个事情要说一下. 一个好的学校对待学术是非常严肃的, 这也就是说它为什么被认为是好学校的基础. 换句话来说, 好的学校特别是出名的专业, 对一个不是天才的人来说, 读起来都是非常辛苦和困难的. 有时候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获得满意的分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好专业=累的+难的专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谨慎选择专业.写了那么多, 手也酸了, 就到这里吧.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链接:/college/strategy.php?id=4154尚友学院街:/college/strategies.php。
【尚友网】在南安普顿大学的日子-尚友学院街

标题:在南安普顿大学的日子·尚友学院街一万多公里的距离,七百多天离乡的日子,二十五度纬度差,八小时时差,只源于一个我去海外求学的决定。
2001年9月11日,这个对美国人民有着特殊意义地日子,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本科毕业生,背负着身后父母亲友殷殷期盼的目光和道不清的千言万语,开始了一段未知而又令人期待的英伦求学之旅。
而前面等待我的又是什么,是阴云密布还是是一片灿烂晴空?但无论如何,摆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登上维珍国际航班前往万里之外的国度,完成父辈们没有实现的留学梦,而此时虽然心中忐忑,也只能充满勇气地向所有人招招手,说一声:“I am coming,United Kingdom!”其实,从我内心来讲,我和许多留学生一样,是被逼上“海外求学”之路的。
时代赋予我们70年代末一代新的责任、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驱使我们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因此,我义无反顾地交了这笔“洋学费”,而我的父母,也付出了他们所有的积蓄供我出国留学。
但我心里十分清楚:要想在英国完成硕士学业肯定会更加艰难(不同之处在于“进门容易,出门难”)。
经过两年的英国留学和生活,我对此体会更加深刻,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与在国内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艰难困苦程度也是超乎想象,因此对我而言,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
有人会问那么多国家为什么要选择英国?首先,英国的教学是出名的严谨和负责,能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金融学院深造,学习更多先进的理念和观点对自己了解金融行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英国有很好的金融氛围,英国拥有全球最发达最强大的金融与银行业,而且很多金融集团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
而且英国金融与银行拥有悠久历史,能够到这些集团中实习,见识他们的运作方式,学习先进的方法,进一步了解顶级金融的工作理念,我想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英国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和不同国家地域的人交流,不仅锻炼语言,也能丰富见识和思想,让自己更具包容性,同时培养自己全球化的价值观和眼光。
【尚友网】在外留学不想混华人圈 攻略-尚友学院街

标题:在外留学不想混华人圈攻略·尚友学院街攻略!要讲的是how to的问题出国前跟另一个同学一起鄙视天天只跟中国人玩在一起的那些人··结果出国后他也变成只跟中国人玩在一起了…我…扶额A 专业会计金融商科经济的同学们你们已经基本注定要混在华人圈里了真的稍好一点是社会科学和理科中国人最少的是英语啊文学啊写作啊哲学啊这种八成找不到工作的专业B 住租房子嘛赫赫出来之前在QQ群里找好小伙伴们合租了是嘛赫赫申请学校的宿舍/ 在当地租房网站上找房源这样跟中国人住在一起的几率会小很多很多室友其实蛮重要的··因为交往的不仅是室友,还有他们的朋友圈中国室友们能介绍给你认识的十有八九还是中国人…是这样吧= =荷兰室友介绍了德国妹子,法国室友介绍了几个澳洲和英国的朋友etc室友出门玩耍的时候就很可以跟出去一起这样就通过一个人认识了一帮人,然后通过新认识的一帮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认识另一帮人……C 社团不了解其他学校是什么状况··但是我在的学校,除了Chinese Society以外,其他社团里中国人非常少··比较夸张的是··围棋社里居然一个中国人都没有··第一次去的时候妥妥震惊了。
国外学校社团对社交的作用非常大,跟国内的什么社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一般来说社团每周都会有一次活动,围棋社下棋,探戈社跳舞,电影社看片之类,重点是活动之后都会有social,去pub喝杯酒什么的,逢年过节还会组织party,所以很轻易就可以认识,或者熟识很多人。
D 课余活动不要宅!LZ这种觉得认识的人已经够多了可以自暴自弃一下如果你一边抱怨唉混不进外国人圈子阿一边转身撸DOTA 只能说活该噢国外社交比国内容易太多只要你想健身房游泳池体育馆酒吧公交站火车站青年旅馆这都是我亲测过的场所夜店暂时还没去过不过用脚趾头想也是百分百会认识人的地方对吧噢还有微信如今老外也开始用微信了= =总之其实任何地方,literally明明任何地方都可以认识到人的嘛D 性格这才是最重点的有没有太多太多反例了羞涩胆小犹豫不自信什么的或者也有本来就不是多热衷跟外国人交朋友的对以上充分表示理解然后其实主要是心大就好啦假设在中国路上碰到一个老外,人家磕磕绊绊词不达意连比划带蒙地跟你聊了五分钟,你对他会是什么印象?很少人会说‘卧槽这货中文也太烂了吧这也好意思来中国丢人’吧我猜…不要说英语远远比中文普及或者中文远远比英文难什么的…作为一个老外,作为一个东方来的老外,人家完全体谅你说不好英语。
【尚友网】解读一些申请美国大学的“秘密”-尚友学院街

标题:解读一些申请美国大学的“秘密”·尚友学院街我从入行以来的多年经验,主要供今年申请的学生参考:一、尽早提交申请,哪怕还没有考出合格成绩合格的SAT成绩(至少2100分)和托福成绩(100分)。
因此,想去好学校的同学们要注意,规划一定要早,越早出分越对自己的申请有利。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涌现出很多SA T在2100分的高二年级同学(计划20不理想,那么现在一定要想办法,时间不等人,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尽可能的提高考试成绩。
前文所说的这两位同学,都是依靠ED申请获得录取的。
这么低的分数,想在RD(申请截止时间在12月31日)中脱颖而出,几乎是不可能的。
鉴于今年申请形式严峻,建议所有同学的申请准备工作不要晚于六月开始,即便这个时候分数还没出来。
即便那些无法在10月份考出成绩的同学,暑假也只能考到70分左右的同学,也得选好学校,做好提前申请的准备。
现在申请人数暴增,导致美国大学不得不尽早开始录取审理工作;另外,早申请也会像美国大学释放一些信号,表明自己对这所学校的喜爱程度,也可以在申请中增加优势。
比如说,今年有不少学生被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节后就结束了难熬的等待结果的时间。
如果想去好大学读好专业,没有好的成绩还真不要这么做。
比方说,今年爆冷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排名40多位),其工程学专业录取的学生的SAT分数在2100分左右。
这个成绩简直都可以申请美国20位的大学了。
因此,对这个学校中意的同学,如果自己的分数没有那么高,可以考虑申请文科方向,等去了以后再改专业,或者无专业申请(Undecided Major)。
这里要特别指出,美国本科没有冷门专业,一些家长认为的数学、甚至考古等专业,也有大量学生申请。
选择理工类学校申请文科专业的方法,不仅仅是考虑到了录取难易因素,更是源于以下两个理由:1、美国大学在挑学生的时候,与申请者是招聘和应聘关系;但是录取之后,就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尚友网】小康商学院面经-尚友学院街

标题:小康商学院面经·尚友学院街又是一年复活节。
漫长的申请季结束了,我也被剥层皮似的走了下来。
过去几年看着好多朋友都陆续去读了MB A,终于轮到自己去读书了,写点东西,一,回馈网友, 瞎聊聊,二,为自己留一个纪念。
----------------------------------------------好多年的念想,真正实现的时刻,没有多高兴,而是解脱。
个人背景:GMAT 700,V很低. 中邪了. 逻辑也不差,英语也不差。
分太低没办法,靠别的补。
在欧洲学习3年,工作7年。
过去11年基本全在欧洲。
算是定居这边了。
因为毕业早, 年龄还不算太大. 投资管理行业. 女.背景一点也不闪亮,但profile还算独特,本身很有个性而且很坚持. 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面, 经历过挫折, 忍耐, 感受过的很多冷暖, 和心智上的煎熬, 都让我真的更有韧性和悟性,这也是我自认为有别于一路北清常春藤本科出来就进大麦小金人过个3-4年再奔向Top 3 MBA的牛人的地方吧.二十岁出头的几年,经常闷闷不乐。
个人感情一直处于搁浅的状态。
而且觉得自己根本不够年轻有为,不是根红苗正的牛人。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感受到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样重要,为所在的社会服务同样重要。
人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太自私,什么都在想自己那点利益和小算盘。
多跳出来走走看看。
一年一年的过去,逐渐成就了一些事情,过了一些曾以为跨不过的槛儿,突然又觉得年轻有为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吧,经历过挫败, 彷徨, 和挣扎后的内心深深的沉淀,才是刻骨铭心的成长, 也是我最大的一笔财富。
过去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今天气定神闲的奠基。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什么都不会去改变。
还是选择曾经的路。
只不过我会更及时行乐一点.还有,成长的过程也是接受自己的一个过程,现在我觉得自己的什么都很好,不会再像年轻一点的时候时常自我否定和批判了。
我完全接受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个性, 我会做更好的自己,但也不会刻意去改变什么.先贴下面经, 顺便调侃一下我对学校的感觉:2012-2013的跨年在伊斯坦堡度过。
【尚友网】美国高中生如何看待他们的中国同学-尚友学院街

标题:美国高中生如何看待他们的中国同学·尚友学院街随着中国学生留学年龄的低龄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们开始走进美国高中课堂。
当中国家长在大洋彼岸苦思冥想是否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读高中时,大洋这边的美国高中学生们也悄悄加入了关注中国小留学生的行列。
今年夏天在我执教的美国高中生中文课堂上,我给我的学生布置了如下的作业:如果你班上有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你该如何用你学过的中文和他/她打招呼?请用你的亲身经历,谈谈你对中国小留学生现象的看法。
美国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确实很强,拿到我布置给他们的作业后,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的留学故事和他们对留学的看法。
经我的学生们同意,我现在把他们的作文一一翻译出来,供中国家长们参考。
为了提醒读者留意文章内容,我添加了中文标题。
美国高中生巴杰:留学是否容易?时间将告诉你如果有中国高中生来我们学校就读,我会和他/她探讨他们对移民的看法。
我会问他们是否喜欢美国。
比方说,我会问他们对美国交通和食物的看法,我还会问他们是否喜欢美国音乐以及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哪些不同。
我会继续问他们是否想念中国。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会问他们最想念谁。
如果他们问我如何看待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我会告诉他们,留学的结局不一定很好。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这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和文化一定会很难。
比方说,在中国,中国学生可能会这样介绍自己:“我家有三口人,他们是我,我爸和我妈”。
而在美国,美国学生可能会这样介绍自己:“我家有六口人。
他们是我爸和我妈,我哥,我的两个妹妹还有我。
”(译者注:英文作者的本意是中国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到了美国以后,当他们看到美国家庭里都有好几个孩子时,独自出国的他们很可能会感到格外地孤单)。
再比如说,中国人喜欢吃饺子和拉面,也喜欢喝茶。
而美国人则喜欢吃三明治和喝咖啡与可乐。
上述这些,只是中美文化不同中的两个小例子而已。
必须要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中国孩子到了美国以后,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就会缺少必要的家教,这就有可能导致中国孩子的不当行为。
【尚友网】Tulane 10.24 新鲜出炉的面经-尚友学院街

标题:Tulane 10.24 新鲜出炉的面经·尚友学院街楼主10.16提交了了推荐信,然后17号一早就收到了Melissa的面试邀请,然后就开始看各种面经了,下面就分享下我的面经。
超仔细的哦。
你在你们学校活动经历真的只问了你活动经历啊,连具体的都没说,这个有点蒙,因为是第一题,就说了个准备挑战杯比赛,结果说的乱七八糟,说完了还问了个有什么challenge的,我其实之前已经说了,然后就又开始blabla 问了happy的事情,正好这礼拜我生日,我就说我室友怎么给我过生日啊。
职业规划也问了,问的长期的,还问你在美国的学习时间怎么帮助你实现长期规划。
Why Tulane? 我还以为她不问了,结果还是问了。
我说道喜欢新奥尔良因为那里暖和的时候,她不知道看到我们宿舍的啥了,说了句我能感觉到你们那里很冷。
我的提问。
我问了四个freeman day 之前偶尔听到说上海也会办,结果Melissa证实了在准备中延期的可能,好像今年还有两个礼拜做决定,所以我问多少人选择延期的时候,Melissa也不确定,但她也认为延期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找实习。
我问了上课时间,貌似没人问过,但是真的只有周一到周四有课,就是一周休息三天,我表示非常开心,因为我喜欢出去玩,旅游啊,她还问我想去别的什么城市。
问了Melissa有什么建议给我的,为了我更好的融入美国生活。
看来freeman真的很重视QQchat,她让我多关注QQchat了解更多信息。
最后说的应该是11月第二个礼拜就给结果。
好紧张,是刚开始面真的好紧张,有个单词卡了半天= =不过Melissa人真的很好,聊得还是很开森的啦~我看了下我一共面了16分钟,应该算长的了。
祝各位小伙伴们好运。
澳洲留学申请有问题的看过来,Luta大神微信答疑了!澳洲留学首席顾问Luta老师微信号:shangyou-luta尚友网:/。
【尚友网】斯坦福大学面试:别怕,带着问题来-尚友学院街

标题:加拿大留学:降低留学生活成本须知·尚友学院街每年10月都是海外高校申请季的开始,国际教育展、留学展一场接着一场。
很多人关心一个问题:外国学校有什么申请攻略。
他们眼中的申请攻略包括面试技巧、材料撰写、自选材料的选择等。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关心孩子的教育,这些年担任校友面试官的经历给我一个强烈的感受,中国家庭少的不是攻略与技巧,而是一些有关心态的东西,而这正是校友面试官在寻找的东西。
口述:张瑜芳(斯坦福大学校友面试官)证书是可以买的,我想看点别的校友面试官,是美国许多高校招生录取中普遍采取的一个环节,由分布在与学生同一地区的校友担任面试官。
学生在递交给斯坦福大学的申请表中,都会有一栏:是否愿意接受校友面试。
到底是接受面试还是不接受面试好?这是许多人问我的问题。
学生们要知道,不接受面试不会减分;接受面试了,也不一定会加分,只是选择面试的同学可能多一些机会让学校看到自己在“申请纸”上无法体现的东西。
当然,招生是个系统工程,并非校友面试官一锤定音,校友面试官只是会把一些信息反馈给学校供参考。
紧接着,许多人又会问我,校友面试官到底看什么?说得简单些,就是看你是否适合这个学校——在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尤其在常春藤盟校,以及排名前50的学校。
所以大学希望找与自己文化契合的人,事实上,如果不契合,学生自己也会过得很痛苦。
2005年,在上海的我开始担任校友面试官,6年多的招生经历让我有个强烈的感觉,那时的申请材料少有“包装”,学生和申请材料很清楚是“同一个人”。
现在“包装”多了,我们需要在面试中找到孩子的本来样子。
参加过面试的人会好奇,校友面试官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比如你暑假做什么?你参加哪些户外运动?课余时间做些什么?花多少时间帮妈妈打理家务?为什么问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有家长会跟我说,我孩子课外参加了很多活动,不过都没有证书……其实不需要证书,证书是可以买的。
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很会读书的人(再次强调,美国每个大学的录取价值观是有差异的),而需要能够看到一些其他东西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从清华到阿尔伯塔大学交换全经历·尚友学院街里面有关于UA的点点滴滴,如果是申请本科或研究生,可以跳过前面交换攻略部分,如果是交换,可以细读。
鉴于我(清华热能工程系9字班)是清华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开展本科生交换项目的第一人,义不容辞的想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一些经验教训和建议,遂成此文。
这篇文章适用于清华大学欲赴阿尔伯塔大学交换的同学们,同时也可供清华出国交换生以及中国其他大学赴阿尔伯塔大学交换及留学的学生参考。
一、关于交换清华大学本科生大三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有校级交换项目可供同学们选择,同时也会有系内的系级交换项目(例如人文学院、经管学院等)。
像我这种系里面没有系级项目的工科男,果断选择校级交换,一般需要提前一年申请,记得关注info上面的申请信息。
第一个问题,必须是,为什么要交换?有的人想单纯的去体验国外的学术、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的人铁心出国做科研,把交换作为出国的跳板,而我交换则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我到底要不要出国深造?适不适合出国深造?以上的理由都无可厚非,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我认识的了解到的大部分同学和学长都认为交换绝对是一件回报大于投入的事情。
无论去哪个国家哪个学校,从中得到的思维冲击,旅行的快乐,英语水平的提高,自己掌控生活的快感以及最重要的——在交换期间会比在清华有更多更多的自我思考的经历,说白了,就是一个深刻的自知的过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当一个人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时候。
二、交换前——准备阶段1、首先是网申,在可以申请的时间段,登陆info——其他信息——外事信息管理——交换项目在线申报(交换项目在线查询系统可以查询XX校有XX人报名)。
有任何疑问最好是直接去工字厅古月堂西院(荷园对面)问海外交流部的老师,她们人都很nice。
网申选校,是一个拼人品的过程,从无定数。
一般来说美国的学校最难申,加拿大和欧洲的学校次之(当然你有小语种的话去对应的国家会有一定优势),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最好申。
至于香港台湾的话,变化很大,要看当年有多少人想去。
选校基本原则是专业合适,如果你是工科生,至少要保证去的学校的同类专业存在,去那边有课可上,回来可以课程替代。
简言之,两件事,第一件是打开该校主页(如UA的www.ualberta.ca),找到自己的faculty以及curricul um,看每个课程的简介,然后找个学长帮你看看哪些课程和大三要学的课程比较相似,挑出来打印下来;第二件去系里面让管教务的老师帮你看看能不能替代,如果可以,那就没问题了。
选择的时候注意时时关注想要交换的学校的已报名人数,这是个简单的概率问题,人多难去,人少好去,一般来说,如果你的学校通过初审的学生数小于该校的名额数,你都八九不离十可以走成的,老师真的很nice。
这里重点说一下第二志愿,如果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心只想去佐治亚理工、普度这样的学校,那就可以忽略之,但如果你非常想获得交换这次经历,而不那么在乎大学水平的话,建议你好好研究一下第二志愿,二志愿最好选一个已报名人数小于等于或略大于名额数的学校,可以瞄准加拿大、欧洲或新加坡选校。
2、网申完了还有一堆材料要交、手续要办,包括个人中英文简历、个人陈述等等,这些材料并不那么重要,但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个认真的态度、好的写作格式和合适的语气措辞加上够格的简历就能保证你过初审(记得学分绩的硬性要求是前二分之一,不知道改了没有)。
初审一般会刷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过了初审老师会给你打电话告诉你面试时间和地点,个人认为从接到通知到面试这段时间比较重要,需要好好重新审视自己交过的材料,老师很有可能会问你一些关于你个人陈述的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要重视英语,每个人开场都要3分钟左右英文自我介绍,面试过程中的老师也会用英语提问一些问题,记得想好所有你能想到的英语问题的答案。
面试的时候会有好多老师(大于五个我记得)面试你一个,做好准备,自信应对。
面试内容无非关于交换、关于你本人、关于你的专业,或者编个小故事解决个小问题啥的(室友碰到了,我没碰到)3、面试完后会有两种情况,一周左右以后,老师如果没给你打电话,那你基本就成功了,坐等大名单公布,如果老师给你打电话,她就会告诉你,对不起亲,你被调剂了……这时候你有三种选择:1,拍屁股走人;2、第二志愿如果没有报满,你有直接决定是否走第二志愿的权利;3、等待所有跟你一样面试没过的而且没走1和2的人,大家一起重新面试挑剩下的没人去的学校。
很不幸,我面试没有通过,选择了2,虽然那段时期比较难受,但是还是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第二志愿,如今很庆幸这个选择,下面再详谈。
4、英语成绩。
一般会要求托福(大多数)或者雅思(澳大利亚、英国等),我建议最好想清楚考试时间。
如果你像我一样,大一就铁了心交换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你就大一的暑假或之前考,报个水木或者万泉河的新东方,准备个一两个月,不用考很高,考个100+所有的学校就都够用了(一般不同的学校要求70-100)。
拥有合格的英语成绩会给你的申请加分,但作用貌似不大……如果你只是想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交换,然后又成功了,那你就在大二的寒假考了T,分数针对已录取学校的要求。
(以上说的是大二上申请,大三上交换的同学,如果是大三下交换,英语考试的准备顺延半学期)。
这里提醒两点,第一,老师不会因为你没有英语成绩而给你的申请减分,因为绝大多数人申请的时候都没有英语成绩。
第二,如果你要问我申请交换成功的决定性要素是什么,只有三个字:学分绩,记住,只要是在清华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因素,否则的话为什么最后去最好学校交换的都是XX系的前X名呢?5、签证材料申请阶段。
这是最繁琐的阶段。
每个不同的国家、大学都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细心,准备好一切材料,同时坐等拿到所申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关于UA,需要提醒的是:(1)通讯。
一旦确定去哪个大学,并得到海外部给你的相应的材料,立即联系对方大学的Exchange Programs Coordinator,保持联系,一有问题就发邮件。
UA当时被我“不断骚扰”的是Ms. Caroline Lawson,人很nice,帮我解决了选课住宿等方面很多疑惑,而且见面才发现是大美女一个。
记得要报名orientation(迎新活动),能让人快速融入校园生活。
(2)选课。
工科生建议选4-5门课程,拿到CCID后先改密码,相当于清华的info登陆系统,然后登陆自己的UA 邮箱(至关重要),折腾了很久才发现一个简单方法,登陆google点击gmail,用户名写(你的CCID)@ualbert a.ca,密码不填,到下一个界面然后输CCID和密码即可。
根据邮件通知的时间登陆beartrack选课,注意UA是没有预选和补推选的,他们只有一个为期几个月正选,先到先得,所以要刷课。
你可以通过guest系统(即使没有拿到CCID也可登入)先查看选课信息和课程时间,把上课时间安排好,排个课表。
当你终于苦等到刷课的时候,你发现竟然一个课都选不上!原因是UA每个课程都有严格的课程先修要求,比如上了数理方程才能上传热这样,而交换生当然没在UA修过先修课,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一旦UA开始放你要去的那学期的课,立刻进入Beartrack 在正选之前把课表排好,然后跟coordinator发邮件说你想上什么课,把课号和名称发过去。
有时候他还会要求你补充课程介绍,因为院系老师会怀疑你有没有选这个课的能力,这当时无疑让已经寄过去成绩单的我浑身不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他清华的微积分(1)里面是有常微分方程的,甚至把英文翻译的清华课本的目录发给他们,折腾了很久。
这个过程不要担心选不上课,即使选课已满,还是有很大机会选上的,毕竟UA会照顾交换生,不会让你过去没课上。
(3)住宿。
UA为学生提供住宿,但是你也可以选择自己住校外找人合租,会便宜些,但是我觉得短短一个学期的交换,不要把精力集中在找房子、坐地铁和做饭上,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本,交换期间弥足珍贵。
所以最好住校内或者很近的地方。
UA为交换生提供了LISTER CENTER和HUB两个地方,我现在做一下比较:首先,我是住LISTER的SCHAFFER HALL,单人间,独卫,650加币每月(好贵),非常安静(传说中的Three party halls and one study hall中的那个study hall),适宜学术和冥想。
地理位置不错,步行十分钟以内到教学区,步行五分钟到地铁站。
同时,LISTER的活动多到爆,每周四晚都会组织大家去CLUB(夜店),各种活动各种打折票各种专车接送,确实是感受外国party氛围的好地方。
另外,我住在International Floor,由来自各个国家的人组成,有本地人,也有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样奇葩国家来的,所以你可以跟各种人打交道。
LISTER的美中不足是它的meal plan,就是说你在它那儿住就必须吃他的饭,一次打一个学期的钱,用不完不退。
LISTER自己做饭,所以伙食质量很高,而且可以吃到各个国家的饭菜,但是种类太少,容易腻,另外学校里面的ETLC, SUB, CAB也能刷meal plan,这些地方离教学区很近,中午一般懒得回家就在这些地方解决了。
选meal plan的时候选那个一学期1000多加币的,够吃了,不够可以充值。
再说说HUB,那里有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直通教学区,楼下就是地铁站,整个HUB里面就是一个小型商业区,各种方便)。
HUB现在已经快被中国人占领了,因为中国国际生实在太多而且大家都喜欢住HUB,如果你想和本国人过的热闹一点,完全可以考虑HUB。
HUB的内部住宿条件没有LISTER好,价格也就相对便宜,我记得40 0-500一个月。
美中不足是HUB里面没有家具,空房一个,要自己购置,可以买二手,但是也会是一笔花销。
综合考虑的话,个人觉得还是LISTER更加合适。
6、签证阶段。
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带着你的各种材料(一定要细心,我签证的时候碰到一个从东北坐火车来北京办签证的女生,悲剧的忘带户口本又回去了),我们是短期交流(小于六个月),不需体检也不需study permit。
加拿大签证一般一周之内就能拿到,而且交换生貌似从来没有拒签的,所以不必担心通知书来得晚赶不上。
提醒两点,其一签证当天越早去越好,排队的人很多,其二注意加拿大的节日的时候签证中心是放假的,我七月一日屁颠屁颠跑到东四十条巨石大厦发现迎接我的是一张告示说今天是国庆节,悲剧的打道回府。
7、机票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是越早订越好,不需要等待签证,毕竟没见过人去加拿大交换被拒的,所以我是一拿到通知书就订机票的,毕竟越早越便宜。
建议定往返联票,时间灵活,一次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