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思想体系研究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体系构建研究

究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高政治鉴 别 力 。同 时 , 研究 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不 断与 实践 相结 合 , 各 高 校 在 做好 政 治 理 论课 的教 学外 , 还 组 织学 生 到 工 厂 、 农村 、 部 队、 社 区参 加 社 会实 践 活 动 , 使 研 究 生在 实 践 中受 教 育 、 长才干、 做贡献。从总体看 , 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 的主流是 好 的: 他们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 对待人生 的态度 积极向上 , 努力学习, 积极进取 , 富有钻研 、 创新精神 。但 同 时, 由于 多方 面 原 因 , 研 究 生 也存 在 一些 思 想 上 的 问题 : 部 分研究生 出现 了政治学 习松散 , 诚信观念浅薄 , 奉献意识淡 漠 ,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弱化,缺乏脚踏实地 的工作精 神, 在业 务学 习中崇 尚实 用 主 义 、 功 利 主义 , 缺 乏社 会公 德 , 考 试作弊 、 论文造假 以及盗窃别人研究成果等事件。 二、 研 究生 思想 政治 教 育工作 存在 的 问题 1 . 教育 主 体参 与 度不 高 。各 高 校对 研究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的主体参与程度明显不高。 突出表现为 : 教育者重视教学 科研工作 ,轻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重视学科带头 人、 学术骨干力量 、 专业教师的选拔培养 , 轻视政工队伍特 别 是 专职 辅导 员 队伍 的建 设 ;重视 学生 专业 知识 的学 习教 育, 轻视 思想 政 治和 思想 品德 素 质 的提高 ; 重视学 生 创新 实
研究生院, 湖北
摘要 : 针 对 目前 研 究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现 状 , 分 析 研 究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存 在 的 问 题 , 构 建 了研 究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有 效 } 生 体 系, 并从 主 体要 素 、 内容 要 素 、 过 程要 素和 环 境 要 素 等方 面剖 析确 保 研 究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有 效性 的方 法 。 关键词 : 大学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 有 效 性体 系 中图 分 类号 : G 6 4 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0 4 — 0 2 5 7 — 0 3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法律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1.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一种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不能满足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2.教育内容简单。
部分高校的思政课程,教材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难以引导研究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并且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
3.师资力量不足。
研究生思政教育是一项专业的工作,高校需要具备较高的师资力量才能高质量的完成这项工作,但部分高校却存在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研究生自身问题。
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研究生的通识素质较低,其思想难以得到批判性思维,个别学生缺乏自省和反思意识,认识水平较低。
二、对策1.创新教育方式。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使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培养。
例如,结合讲座、演讲、社会实践、座谈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的思想素质。
2.丰富教育内容。
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应围绕着时代背景、社会热点问题、职业发展等进行教学。
通过思想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建设。
高校需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优秀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在此方面的力量,并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思想水平。
4.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
除了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等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
高校可以通过学术社团、实验模拟等途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素质。
综上,对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来进行改进,加 deep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培养合格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

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
1. 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明确,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人才的综合素质。
2.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建立健全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研究生的指导质量。
3. 加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科研机构等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实验条件,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拓宽研究生交流与合作渠道。
加强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交流,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和思路。
5. 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考核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落实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确保研究生培养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总之,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
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1. 引言1.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研究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栋梁,其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胸怀民族情怀,热爱祖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肩负重要的领导和管理职责,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其政治敏感性和决策能力,还能让他们具备正确处理复杂关系、团结人心、带领团队的能力,为实现组织和社会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1.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些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在追求学位和学术成就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投入不够,思想政治观念不够坚定,甚至存在思想上的动摇和迷茫。
部分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这些课程过于枯燥和抽象,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
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他们往往只是形式上完成学习任务,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研究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外部诱惑和干扰,思想意识产生波动,价值观念模糊。
社会上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和消极思潮,研究生在接触和影响下,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制和排斥心态,影响了其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养成。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兴趣缺乏、价值观念受到干扰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正文2.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研究生自身素质不高。
部分研究生在学习和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缺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容易受到外部不良思想的影响。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高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单一目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学习和政治知识的普及,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导致研究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足,对于政治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
2.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呆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以讲座、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和活跃性。
这种形式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实际学习脱节,教学内容与实际学习课程关联不紧密,无法有效引导研究生将所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4.缺乏专业化的辅导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心理压力、学业瓶颈等问题时,缺乏专业化的辅导,导致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5.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亟待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的教育能力和方法。
二、对策要注重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也要注重与研究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实际应用。
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之更加多元化和活跃化。
可以通过举办论坛、座谈、辩论等形式来促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提高研究生的参与度。
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学习的结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学习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社会实践。
4.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帮助,成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服务。
硕士研究生新课程体系的建构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为例

高 教 研 究
M ODERN EDUCATI ON CI S ENCE
2 1 0 2年 第 3期
硕 士 研 究 一 新 课 程 体 系 的 建 构 - ' 4 - =
一
以思想 政 治教 育硕 士研 究生 课程 体 系建 设 为例
林 海 兰
董丁 戈
[ 摘 要] 本 文 首先 分 析 了硕 士 研 究生 课 程 建 设 的 总体 概 况 与 存 在 的 主要 问 题 ,而 后 阐释 了 构 建 硕 士
T作 的发 展一直 比较 缓慢 ,缺少新 的 突破 。
( )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二
养模 式 。 ”按照 教育部 的要 求 ,从 2 0 0 7年 至今 ,我 们 在 思想 政治 教育硕 士研 究生课 程新体 系的构建 中
对 课 程 进 行 _ 轮 调 整 ,同 时 在 教 学 中 进 行 了一 些 『两
1 .课 程设 置过 分 强 调研 究 生 的对 口培 养 ,忽 视 了课程 内容 的基础 性和宽 广性 ,研 究生 的知识 面
本 文 为 吉 林 大 学研 究 生核 心 课 程 建设 项 目阶 段 性 成 果 。项 目编 号 :[o 0 2 1 1 2 15 0 4 。 2 1 20 4 ;[ 0 0 20设 的 基 本 现 状
( ) 总 体 概 况 一
改革 开放 以来 ,中 国研 究生 教育 培养与 学位授 予制 度得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大 发 展 。经 过 3 0年 的努 力 ,我 国 已经建 立 了学科基 本齐全 、布局相 对合理 的学位授 权体 系 ,形 成 了以高校 为 主 、多 系统培 养 的格 局 。到 2 1 0 0年 ,我 国 硕 士 授 予 单 位 已 达 到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研究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往往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提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新思路,旨在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igh-level talents by the country, 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often places too much emphasis on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skills, while neglect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order tomake up for this deficienc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aiming to explore how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achieve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value guidance.本文将首先阐述“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当前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学记》教育思想体系研究

《 学记》 是我国一部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 。 其文虽不长 , 但逻辑严 密 、 说理透彻 、 一语 中的。 研读《 学记》 , 反观今 1 3 的“ 教” 与“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 我们 仍 可 以得 到极 大 的启 发借 鉴意 义 。 “ 发虑 宪 , 求善 良, 足以谀闻 , 不 足 以 动众 ; 就 贤体远 , 足 以动 众 , 未足 以化 民。君子 如 欲化 民成 俗, 其 必 由学乎 。 ” 这里“ 君子” 一词 主 要 是指 统 治 者 。《 学记》 首句点 出“ 学” 的独特价值 。一个未 经 过学 习的统 治者 , 凭借 良好 的德行 天性 , 他 可能 也 会发 政 施 仁 、 求 善 自辅 , 乃 至礼贤下士 , 使“ 近 者悦 , 远者来 ” , 而且 这 些 举 措 也 可 以为 他 博 得 声 名、 感 动大众 , 但 仅仅 是 这样并 不 能从 根本 上转 变 民众 的思想 、 扭 转 社 会 风 气 。一 个 统 治 者 如 果 想 要 对 民众产 生积 极 的 、 深入 的、 内在 的 影 响力 , 达 到“ 化 民成俗 ” 的 目的 , 则 必须 要 “ 学习” 。这 好 比 即便是 一块 璞玉 , 未 经过 琢磨 的 功夫 , 尚且 还不 能 成 为器 用 , 同样 的 , 一 个 有 很 好 德 行 基 础 的统 治 者, 如果 没有 经 过学 习 的过程 , 则 不能 明 白天之 至 道 。也 就 是 说 , 归根 到底 , 只有 “ 学” 才能“ 明 明
作者简介 : 陈开颖( 1 9 8 0一) , 女, 河南商 丘人 , 河南经 贸职业学 院外语旅游 系讲 师 , 博士 , 研究 方向为古代文化史 。
4 9
济源 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如何才 能在 一定 的教学 期 限 内达 到 以上人才 培养 目标 ? 自然 , 学 者 自身 内在 的动 因是 主要 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教育思想体系研究【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许克毅、赵军、唐玲、孙钟伟、潘瑾、裴庆祺、史耀媛、郭艳利、吕思为、王琎、 靳珠、王青梅、陆颖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格局,从而也为研究生教育思想的生成和变革提供了土壤。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传统的作为精英教育的研究生教育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扩招。
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是否也就意味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呢?或者研究生教育是否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本质上也就是关于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如何定位的问题。
(一)研究生教育的精英型定位分析我们认为,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格局,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没有改变研究生教育的精英型定位。
1.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允许精英教育的存在。
大众化教育并不排斥精英教育,大众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精英教育的部分和任务。
马丁·特罗认为:“大众化阶段,是就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整体而言,并不排斥应包括精英教育作为它不可替代的组成部。
”【1】关于这一点,随着理论界对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理解的深入,人们基本上能够达成共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定位在精英型就有了可能。
2.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还是相当落后的,研究生教育更存在着较大差距。
如果在我国高等教育刚刚从数量上步入大众化的时候就改变传统研究生教育精英型的定位,则很难想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会是怎样的。
所以有学者也指出:“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大众化阶段乃至普及化阶段并不是不要精英教育,而是精英阶段的上移。
”【2】3.从实践上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目前定位在大众化也是不可能的。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必须建立起‘超前成熟’的高等教育制度。
”【3】但是研究生教育大众化“超前成熟”的制度或许还在襁褓之中,研究生教育资源目前存在的短缺问题在短期内是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所能快速解决的。
从目前来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研究生教育的精英型定位也是优化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精英型的定位是利远大于弊的。
【1】谢桂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五”课题研究成果汇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新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11-25,2006. 6所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必须坚持精英型的定位。
(二)大众化背景下精英型研究生教育的新内涵尽管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依然还坚持精英型定位,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时也赋予了传统精英型研究生教育以新的内涵。
从数量上看,新型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坚持精英型定位的基础上表现为较大幅度的量的扩张。
这是新型的研究生教育区别于以往的精英教育最显性的标志。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依然定位在精英教育阶段并不意味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停滞不前,即使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精英型发展阶段,其发展规模同样也是在逐渐扩大的。
从质量上看,新型的精英教育应在其教育质量方面具有以往所不曾具备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所赋予的,表现为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和特色性相统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呈现出了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研究生教育质量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和特色性特征。
从结构上看,研究生教育,在管理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学位类型、地区分布等方面将进行发展性的调整,以促进和完成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更新。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保证研究生教育的数量的较大扩张而又要坚持教育质量的精英型特征,这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非发展式的结构扩张,建立崭新的研究生教育体制。
新型的教育体制是研究生教育结构多样化的重要保证。
从功能上看,研究生教育的功能和活动应该从以往相对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逐渐过渡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上来。
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多样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功能的拓展。
而且高等教育大众化真正将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移位至社会中心,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上所表现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生教育精英型的定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期阶段是不能改变的,而规模的适当扩大又是必然的,因此,在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观需要改变的,不是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定位问题,而是关于研究生教育如何把传统精英型阶段的精英教育观念转变为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观念。
二、研究生教育理念的梳理和整合高等教育发展到21世纪,研究生教育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充当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日益走向多样化。
这种多样化表现从认识论上与其说是源于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理念的离异,不如说是基于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分化。
从国际的视野和历史的维度出发,梳理现代研究生教育理念多样化的路径,并从逻辑上整合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的研究生教育新理念,有助于各国研究生教育在走向国际化的征途中增加理性,减少障碍,从而保持比较明确的方向。
(一)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多样化变迁现代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最初发轫于19世纪初德国的柏林大学。
时任教育厅长的洪堡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将其付诸实践创办了柏林大学。
学校追求学术自由,将专门的科学研究作为主要目标,采用讲座制和习明纳(Seminar)的教学方式,并通过研究所和实验室为新理念的贯彻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洪堡教育理念”也就成为世界现代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的最初形式。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世界各国竭力开拓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研究生教育理念也在这种开拓过程中日益丰富自身内涵,充溢着多样化的色彩。
1.价值自由认识的分歧。
柏林大学倡导的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从研究生教育最初表现形式看,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内核,也只有在此意义上才有研究生教育指称的合法性存在。
但是,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变革,价值自由和工具价值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研究生教育核心理念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
”【4】可以说20世纪以来,整个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的斗争史。
研究生教育的存在合法性摆脱不了这种哲学的影响,传统的以崇尚学术自由排斥工具价值著称的研究生教育在社会各种力量的作用下,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自由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工具价值所压倒,历史上研究生教育服从于工业的发展或军事的需要已经不是作为个案出现了。
2.组织结构形式的变更。
传统的以研究所和实验室为单位的洪堡模式,在今天的研究生教育中依然还打有鲜明的烙印。
但是这种烙印在很多国家或很多院校又变得是那样的模糊,让人分辨不清。
即使以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办的研究生院为标准,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形式在各个国家的表现依然存在差异。
至少,正如伯顿•克拉克指出的,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在20世纪已经是被确认的国际科研和科研训练的模式”【5】,这就说明了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已经变得是如此的多样化。
而与之相随的教育模式也从单一的学徒式发展到多样化,诸如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乃至网络式模式的相继出现。
3.自由教育理念的凸现。
19世纪纽曼在其著作《大学的理念》中倡导自由教育理念,自由教育理念对当时以及其后的大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把科学研究和专业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生教育在19世纪根本就没有吸纳纽曼的大学理念。
事实上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冠之以“大学”二字,本身也没有考虑到日益发展的注重科研的研究生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也一直被排斥在专业教育和自由教育的纷争之外。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究生教育坚持科研和专业教育的统一开始受到质疑,西班牙教育哲学家奥尔特加•Y.加塞特“哀叹研究生院过分重视研究,提出要重新强调普通教育的价值”,同时,奥尔特加还认为,“探索性”研究在大学里占据主导、支配地位的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后果,一直是灾难性的。
它忽视了一项最最重要的内容:文化。
“必须把科学从专业中区分开来,只保留绝对需要的那部分科学,目的是为了指导专业本身,因为当今的专业教育显得非常混乱。
””【6】在今天的美国,奥尔特加的观点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许多高等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为,在研究生院也应该推行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要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具有宽广基础理论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创新人才。
显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纷争这个一度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纷争,如今已在研究生教育中拉开了序幕。
(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从根本上说,是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譬如德国洪堡理念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国际化的结果,这种结果虽然在当今世界产生了具有国别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多样化理念,但是多样化理念中还存在着一种比较普遍的理念——对科研的重视,它最初仅仅在德国版图上起作用,但在国际化过程中,它很快超越了时空,在不同程度上对各个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发挥着作用,并且甚至烙在不同地域研究生教育微观单位中。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深层次是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国际化愈是深入,愈要求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在此逻辑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必须形成国际化的理念,这种理念已经不是停留在迎接国际化的认识上而是走得更远,即融入国际化,更多地接受并实践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
当研究生教育理念趋于多样化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研究生教育理念也正在国际化。
在多样化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斗争是不可回避的,历史说明了本土化和国际化在研究生教育理念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如脱离了本土化,美国研究生院管理模式就不可能出现一样,脱离了国际化,这种管理模式也不可能在今天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成为一种典范。
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相辅相成意味着,只有在研究生教育理念多样化过程中锐意进取,勇于批判,寻求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中具有普适性的研究生教育理念,才是解决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冲突的合理方式。
(三)整合: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理念选择在国际视野和历史维度下对研究生教育理念多样化路径的梳理表明,尽管研究生教育理念在各个国家可能表现不一,也尽管研究生教育理念国际化带有一种强势渗透,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它超越了地理界限,也打破了单向的国际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与各个国家的本土化契合得很是完美。
在这个意义上,就有必要运用理性对当前多样化理念进行再次整合,抽象出具有相对普适性的研究生教育理念,这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对民族国家研究生教育的自觉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