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东北师 范大 学、 吉林大 学 、辽宁师 范大 学 西北师 范大 学 、西北大 学 、陕西师 范大 学 西南大 学 、云南师 范大 学
二 调查 结果
1课程体 系板块结构 的设置
( )课程 体 系 的板 块 构成 1
公共课+ 专业课+ 选修课+ 实践环节, 按这种 结构开设课程的有 4所学校。对 比以上三种结构 可以发现 ,它们都包含公共课、
素的基础上 ,共筛选 出 2 4份作 为研 究样本。样本中包含 师范 类大学 1 6所,其他类型大学 8所。范围覆盖全国各大地 区, 其中华北 5 、华东 7 ,华南 2所,华 中 2所,东北 3所, 所 所
西 北 3 ,西 南 2所 。 学 校 分 布如 表 1 示 。 所 所
表 1样本学校地 区分布表
公 共课 + 位基 础课+ 学 学位专 业课 + 修课 + 选 实践环 节
开课 பைடு நூலகம்数
3333 ///{ 332 / / /y /4 325 / / /y /x 26xy / / / 352 / / /Y /2

地l 嚣
学 校
北 京师 范大 学、河 北大 学 、清 华大 学 、天津师 范大 学、首 都师 范大 学
曩 _0
华北 ( 5所 ) 华东 ( 7所 ) 华南 ( 2所 ) 华中 ( 2所 )
东北 ( 3所 ) 西北 ( 3所 ) 西南 ( 2所 )
华 东师 范大学 、南 京师 范大学 、上海 师 范大学 、安徽 师范 大学 、浙江 大学 、浙 江师范 大学 、山东 师范大 学 华 南师 范大学 、深 圳大 学 华中师 范大 学、华 中科 技大 学
【 要】文章选取国内 2 摘 4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样本,从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和开设的具体课程两 个方面展开调查 ,发现当今 的课程体 系存在板块组合特征明显,缺乏灵活性、课程设置 “ 学科化 ”趋 向明显,社会适应性不足

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概述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1.2 培养目标细化(1)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治学。

(4)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有效沟通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培养手段2.1 课程设置(1)专业课程:设置前沿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课程,包括学科前沿讲座、专题研讨、实验操作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科研伦理、学术道德、科技管理等综合素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3)学术交流课程:设置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国际交流等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2.2 导师制度实行导师制度,指导教师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学术指导。

建立定期导师学生一对一沟通的机制,关注学生学习和科研情况,解决学术和生活中的困难。

2.3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性研究。

引导学生主动申请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培养评价3.1 学术评价对学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术成果、论文发表情况、学术交流、学术活动参与等方面。

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生 的培 养规格趋 向多样化,出现了工程 硕士、MB A、MP A等 根据公共课 、 数学基础及研 究方法论课程、 专业学位课 、 选修课、 专业学位,学术型硕士研 究生培养 也有 了学术型和应用型之分, 必修课这些环节进行组织。每个学 科根据本学科的培养 目标和 因而对其 培养 目标 的定位须随之进行调整 。应从宏观角度将硕 学科特点, 坚持宽 口径、 厚基 础、 提高创新能力的原则, 按需设课, 士研究生培养 目标定位为 : 坚持课程学 习和科学研 究并重 的原 开设 4到 6门专业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针对学科 基础,要体 现 则,按照党政 人才’企业 经营管理 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 三类 基础性与综合性 ,鼓励多个教师共 同授课,保证课程 内容的系
养目标决定学 制的构建、培 养模式 的选择、课程 体系 的设置 。 在 总体结构上具有 明显的学科 化特征,研究 生能 自主选修 的课 实施硕士研究 生培 养模式的创新,首先要解决 的便是培 养目标 程 所占比例很小 ,较少考虑社 会的需求和研究 生的个体差异 , 的调 整问题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将硕士研究生培 养目标定位 无法实现研 究生培养 目标的多元化。

二 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打破 统一设 置,体现 学科特 色, 实施分类培养
课程体系结 构是根 据既有的培养 目标而形成的。培养 目标

调整培养 目标 。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 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客观 的改变,内在地要求对 课程体系结 构进 行调整,现有 的课程体 要求和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它规定了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培 系一般 遵照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选课 、专业限选课的方式组织 ,
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研究生 的个性 化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

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念 框架 内容

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念 框架 内容

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研究 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在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 核心理念、框架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法,以期为提升我国研究 生教育的整体质量提供参考。
首先,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在制定 各种政策和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确保学生在研究生 阶段能够获得充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 求,提供多元化的培养路径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实现 自我价值。
其次,应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必须始终把质量 问题放在首位。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和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 教育的品质。同时要鼓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确保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 核心理念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以三个核心原则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质量至 上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已 经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质量保障体系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提升他们在未来职场中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到毕业,质 量保障体系应对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升。
最后,可持续发展强调研究生教育应与社会发展紧密,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 和资源的利用。这意味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社会需求,融入行业标准, 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和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感谢观看
2、质量评估:对招生、课程、研究项目和毕业生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发现 问题并及时改进;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比研究概述

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比研究概述
[ 关键词 ] 研究生课程体系 ;对 比研究 [ 中图分类号 ]G 4 6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84(0 8 3(4 -3 6287 20 )0 一 ) 0 X4
S m ma ia in o mp r tv s a c n Gr d a e Cu dc u rz to fCo a a ie Re e r h o a u t r  ̄a
K e wo d y r s: ga u t u rc l rd e c riua,c mp rtv e e r h a o a a er sa c i
c mp e e s e q a t ”ae p ee td frte rfr o e c riua e tbi me t o rh n i u  ̄ v y l: rs ne om f u r l s l h n . o h e h t c a s
p r t e e e es e .A mi g a sli h 】 n r be , te p icpe f a a v sa c foh r f i r mo s d me t n o g n v ri s i e i t i n t ov n te e【 g p o lms h r ils o g i n
彭再 求 ,曹 慧 ,钟 海荣 ,甘 可行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研 究生院培养处 ,湖南 长沙 407 ) 103
[ 摘
革思路 。
要] 在 对国内外著名 高校研究生课程体 系对 比研究 的基 础上 ,分析 了我校研 究生课 程体 系建设现
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 “ 打牢理论基础 、强化 实践环 节 、提 高创新 能力 、培养综合 素质 ”的课程 建设改
P ENG iqi Za— u,CAO i Hu ,ZHONG irn Ha- g,GAN — ig a Ke xn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实施细则(试行)(首医大校字〔〕号)为了提高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强化学位课程的改革建设,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的通知》(首医大校字〔〕号),结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局部优化”,即学校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各学科专业根据学校的设计、规划,依据学科发展特色,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局部优化。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个平台,不同学位层次和类型的研究生按照不同的学分要求,从建立的个课程平台中进行选择组合研究生学位课程。

二、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的内容(一)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多平台、不同模块设计方案.基础理论知识平台()方法学课程模块:有关方法学的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生命科学理论进展课程模块:包括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免疫学研究进展等。

此类课程组织、集合北京市及全校的著名教授、优秀人才资源,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从整个学科体系开设课程,要求精、广、深,反映生命科学的前沿,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知识及学科发展的趋势。

.基础实验课程平台()生物医学安全性或医学安全性课程:主要强调实验操作者或临床工作人员本身的自我保护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处理方法,增强保护自身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实验技术课程模块:如机能实验技术、医学形态实验技术、医学病原实验操作1 / 8技术,细胞生物与分子生物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加强研究生实验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设现代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课程,主要介绍当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最新和最常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实验原理、应用范围等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综合素质培养平台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聘请著名学者讲解医学史、科学技术史、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科技论文与课题申请书的撰写、科研成果的申报等。

关于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能力 。
的 改变 , 不仅 要 求调 整现 有 的课 程 门数 , 而且 更
重 要 的是 要 根 据 新 的培养 目标 , 重新 规 划 现 有
的课 程体 系 结 构 。譬 如 , 硕 士学 制 缩 短 的 背 在
景 下 , 精 简现有 的课程 门数 , 据实 用 型人 才 要 根
5 .在课 程 体 系 中还 有 一 个 比较 薄 弱 的环 节, 即对跨 学科 课程 缺 乏详 尽 的规定 和要 求 , 也 没有 提 供 有 利条 件 , 使这 些 课 程 的教学 流 于形 式, 收效甚 微 。 当前 我 国高 校 硕 士 研 究 生 所 修
教育在培养 目标 、 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等方面
都发 生 了显 著 的变化 , 表 明 , 这 社会 对 高等学 校 培养 人 才 的要 求 在 日益 加 强 , 等学 校 的教 育 高 功能 在逐渐 扩 大 。当前 , 注重 研 究 生 教 育 发 在 展 规 模 的 主旋 律 下 重视 培 养 质量 的提 高 , 切 在 实 提 高 教育 质 量 的进 程 中稳 步发 展 规模 , 都 这 迫 切要 求改 革研 究生 教育课 程 体系 。




前公 共 外 语 课 时 数较 多 , 研 究 生 的外语 听说 但
提 出以下建 议 :
能力 以及 写作 水 平仍 难满 足专 业 学 习和研 究 的
1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应 与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学 制 . 调 整 紧密结 合 。当 前 , 国高 校 的 研 究 生 学 制 我 正从 “ ・ 制 ” “ ・四制 ” 渡 。研 究 生 三 三 向 二 过 学 制 的改变 实 际上是 对 学 士 、 士 、 硕 博士 培养 目 标 和功 能 的重新 定位 , 士学 制 三年 改两 年 , 硕 是

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柳文媛;狄斌;杭太俊【期刊名称】《药学教育》【年(卷),期】2015(031)004【摘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和紧迫任务.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专业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构建既符合专业特点又体现学科融合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s becoming a main task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The curric-ulum for master degree in major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has been optimized and intergrated, which reflects not onl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 but also the intersections with other research divisions i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总页数】4页(P20-23)【作者】柳文媛;狄斌;杭太俊【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研究\r——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 刘明旭2.新工科背景下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J], 曲强; 陈雪波; 李琦3.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J], 赵微;乔清波;战海燕;曾海;马微4.关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分析 [J], 赵微;乔清波;战海燕;曾海;马微5.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J], 孙静;赵文军;刘洪波;王福彤;李方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