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数学 2.2.1 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2.2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三、学情及导入分析: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本节课先由教师提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数列的有关概念,再通过对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探究,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弄清楚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的含义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1、知识链接;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学生回答,引导温故知新。
由复习引入,通过数学知识的内部提出问题。
知归纳抽象形成概念比较分析,深化认识创设问题情景:1.下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下述数列的共同特点,可以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能将以上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来源:学#科#网Z#X#X#K]引例1:从0开始,将5的倍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2:从1开始,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3:为了保证考试笔试的秩序,每次放入2个人考试,依次排列下去,已经考试的人员组成一个什么数列?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公差d)为同一常数,这样的一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2.2 等差数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设想[创设情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
在日常生活中,人口增长、教育贷款、存款利息等等这些大家以后会接触得比较多的实际计算问题,都需要用到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
[探索研究]由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答案:(放投影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____,____,____,____,……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
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48,53,58,63。
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理水库的杂鱼。
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c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 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

数学:2.2《等差数列》教案(新人教A必修5)(原创)一、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转入对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的学习。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
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
3、设计理念:设计本节课时,力求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教学时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创造一些数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明。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教学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主,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准备: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容量,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等差数列》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另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 5 , 10 , 15 , 20 ,……①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48 ,53 ,58 , 63 ②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
高中数学2.2等差数列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等差数列〔一〕教课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掌握等差数列的通公式;2.会解决知道a n,a1,d,n中的三个,求此外一个的教课要点:等差数列的观点,等差数列的通公式教课点:等差数列的性安排:2内容剖析:本是等差数列一局部,在等差数列的观点,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系,就便于利用所学的一次函数的知来等差数列的性:从象上看,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平均地散布在一条直上,什么两能够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能够决定一条直)教课程:一、复引入:上两我学了数列的定及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法、通公式、推公式、象法和前n和公式..些方法从不一样的角度反应数列的特色下边我看一些例子1.王尊得自己英成很差,当前他的量只yes,no,you,me,he5个他决定从今日起每日背10个,那么从今日开始,他的量每日增添,挨次:5,15,25,35,⋯〔:多少天后他的量抵达3000?〕2.于欣宜得自己英成很棒,她当前的量多达3000她打算从今日起不再背了,果不知不地每日忘记5个,那么从今日开始,她的量每日减,挨次:3000,2995,2990,2985,⋯〔:多少天后她那3000个所有忘光?〕从上边两例中,我分获得两个数列①5,15,25,35,⋯和②3000,2995,2990,2980,⋯同学仔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色?答:从第二起,每一与它前面一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每相两的差相等——指明作差的序是后减前〕,我拥有种特色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二、解新:1.等差数列:一般地,假如一个数列从第二起,每一与它前一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⑴.公差d必定是由后减前所得,而不可以用前减以后求;⑵.于数列{a n},假定a n -a n1=d(与n没关的数或字母),n≥2,n∈N,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公差,也是判断是不是等差数列的一种方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2.2.1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解:⑴由 a1=8,d=5-8=-3,n=20,得a20=8+(20-1)×(-3)=-49
⑵由 =-5,d=-9-(-5)=-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4n-1成立。解这个关于n的方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本节课的主要评价有:
1、提出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答不完整者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回答。以此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2、写作评价,布置家庭作业,同学在课下能及时的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使知识得到巩固。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南北朝时期《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降之,上三人先入,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间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给,问各得金几何,及未到三人复应得金几何"。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由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___,___,___,___,„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学案教案: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示范教案

2.2 等差数列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容说课本节课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结合本节课特点,宜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学会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 (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1)0,5,10,15,20,25,…;(2)48,53,58,63,…;(3)18,15.5,13,10.5,8,5.5…;(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78.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生1 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生1 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推进新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1)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2)对于数列{a n},若a n-a 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师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地、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生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师很好!师请同学们思考: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生数列(1)通项公式为5n-5,数列(2)通项公式为5n+43,数列(3)通项公式为2.5n-15.5,….师好,这位同学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求出了这几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实质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共同思考.[合作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到的,若一个等差数列{a 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什么?生a2-a1=d,即a2=a1+d.师对,继续说下去!生a3-a2=d,即a3=a2+d=a1+2d;a4-a3=d,即a4=a3+d=a1+3d;……师好!规律性的东西让你找出来了,你能由此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生由上述各式可以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a1+(n-1)d.师很好!这样说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a n了.需要说明的是:此公式只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你能证明它吗?生前面已学过一种方法叫迭加法,我认为可以用.证明过程是这样的:因为a2-a1=d,a3-a2=d,a4-a3=d,…,a n-a n-1=d.将它们相加便可以得到:a n=a1+(n-1)d.师太好了!真是活学活用啊!这样一来我们通过证明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个通项公式了.[教师精讲]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 m =a 1+(m-1)d ,即a 1=a m -(m-1)d .则a n =a 1+(n -1)d =a m -(m-1)d +(n -1)d =a m +(n -m)d ,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a n =a m +(n -m)d .(这是变通的通项公式)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n m a a d n m --=. [例题剖析]【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分析(1)师 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生1 这题太简单了!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 1=8,d =5-8=2-5=-3.又因为n =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 20=8+(20-1)×(-3)=-49.师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2)小题怎么做.分析(2)生2由a 1=-5,d =-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5-4(n -1).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401=-5-4(n -1)成立,解之,得n =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师 刚才两个同学将问题解决得很好,我们做本例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公式,实质上通项公式就是a n ,a 1,d ,n 组成的方程(独立的量有三个).说明:(1)强调当数列{a n }的项数n 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a n =-401成立.【例2】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p n +q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题分析:师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 n }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生 只要看差a n -a n -1(n ≥2)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师 说得对,请你来求解.生 当n ≥2时,〔取数列{a n }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 n -1与a n (n ≥2)〕a n -a n -1=(p n +1)-[p(n -1)+q ]=p n +q-(p n -p+q)=p 为常数, 所以我们说{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p+q ,公差为p.师 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1)若p=0,则{a n }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 ,q ,q ,….(2)若p≠0,则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 ,a n )均在一次函数y=px+q 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q.(3)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 n =p n +q(p 、q 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课堂练习(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求项. 解:根据题意可知a 1=3,d =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4,即a n =4n -1(n ≥1,n ∈N *).∴a 4=4×4-1=15,a 10=4×10-1=39.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 1=10,d =8-10=-2.所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0+(n -1)×(-2),即a n =-2n +12,所以a 20=-2×20+12=-28. 评述: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一个数列的其中一项,其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个正整数n 值,使得a n 等于这个数.解:根据题意可得a 1=2,d =9-2=7.因而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2+(n -1)×7=7n -5. 令7n -5=100,解得n =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 213-,-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由题意可知a 1=0,213=d ,因而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727+-=n a n . 令202727-=+-n ,解得747=n .因为202727-=+-n 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课堂小结师(1)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2)要注意什么?(3)在生活中能否运用?(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生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 -a n -1=d (n ≥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n ≥1).师 本课时的重点是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知道a n ,a 1,d ,n 中任意三个,应用方程的思想,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最后,还要注意一重要关系式a n =a m +(n -m)d 和a n =p n +q(p 、q 是常数)的理解与应用.布置作业课本第45页习题2.2 A 组第1题,B 组第1题.板书设计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定义2.数学表达式 例1.(略)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略) 练习。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学案教案:《2.2.1 等差数列(一)》

数学必修五《2.2.1 等差数列(一)》教案教学要求: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练习: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1, 1+n a =22+n n a a (n ∈N),写出它的前5项并归纳出它的通项公式.2. 观察数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①1,2,3,4,5、、、;②1.2,0.5,0.2,0.9,--、、、;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④188,168,148,128,、、、.二、讲授新课:1. 教学等差数列的概念: ①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如:0,0,0,0,、、、是恒为0的常数数列,也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而1,1,1,1,--、、、和1,3,4,5,6,7,、、、就不是等差数列.2. 教学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变式:m n a a d m n-=-)】 3. 例题讲解:例1、求等差数列0,-321,-7,……的通项公式,并判断-20是不是这个等差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练→教师点评)练: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例2、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q pn a n +=,其中p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注: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它的通项公式为q pn a n +=,此式又称为等差数列的第3通项公式.例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a +6a =9, 4a =7, 求3a , 9a . 结论:(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4. 小结: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三、巩固练习: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5=a ,3112=a ,求首项1a 、公差d 及15a .2. 作业:教材P46页A组第1题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2.1 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
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
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
通项公式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
教学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察梯田图片让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
(1)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
1682,1758,1834,1910,1986,()
(2)你能根据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吗?
1,4,7,10,(),16,…
2, 0, -2, -4, -6,()…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3个数列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板书课题)
二. 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1.学生自主归纳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问1:以上数列的公差是多少?
问2:你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等差数列的概念吗?
符号表示:an+1-an=d(n≥1)
[练习一]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
(1) 1, 3, 5, 7, 9, 2, 4, 6, 8, 10
(2) 5,5,5,5,5,5,…
(3) x, 3x, 5x, 7x, 9x …
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生活中的等差数列
问3:某电影院第一排有8个座位,以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请问,第25排有多少个座位?
若逐次写项比较麻烦,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怎样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要是有通项公式多好啊!
2.学生自主探究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分组探讨,展示成果
如果等差数列{a n}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a2- a1=d 即:a2=a1+d
a3–a2=d 即:a3=a2+d = a1+2d
a4–a3=d 即:a4=a3+d = a1+3d
……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
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
问: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式?生答:
a n=a1+(n-1)d
a2 - a1 =d
a3 - a2=d
a4–a3 =d
……
a n–a n-1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 n- a1 =(n-1)d
即a n = a1 +(n-1)d (Ⅰ)
当n=1时,(Ⅰ)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Ⅰ)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回顾生活中的等差数列,解决疑惑,初步体会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问3:某电影院第一排有8个座位,以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请问,第25排有多少个座位?
3 、合作探究,深化通项公式
问4:根据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能判断哪些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1) a n=3n2+4n (2)a n=3n+2
(3) a n=2n (4)a n=4
从函数的角度来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 n=kn+b(k=d,b=a1-d)是关于n的一次式。
再探通项公式:a n = a1 +(n-1)d
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有四个量分别为:a n,a1,n,d 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即知三求一 .
三.应用举例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项a1与公差d。
四.反馈练习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中的项?
(3)-20是不是等差数列0,- 7/2 ,-7…中的项.
学生上黑板演练,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巩固成果。
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本节课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1.归纳与类比的思想
2.方程与函数的思想
六.思考题(为下节内容做铺垫)
已知等差数列{an}中,公差为d,则 an与am (n , m ∈ N*) 有何关系?
七.课后作业运用巩固
必做题:课后习题第1、2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22 ,第10项是第一个大于1的项。
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想: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与应用,因此把强调的问题放在较醒目的位置,突出重点,同时还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面看上去自然、清晰、美观,还能充分表现出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