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假山结构

合集下载

假山山头结构形式

假山山头结构形式

假山山头结构形式假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它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和追求。

假山山头结构形式是假山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假山山头结构形式的基本概念假山山头结构形式指的是在假山园林设计中,通过对石材进行加工、组合和布置等手段,创造出各种不同形态的“山头”,使其呈现出自然、生动、富有韵律感和变化性等特点。

二、假山山头结构形式的分类根据造型特点和风格风貌等不同方面,可以将假山山头结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1.岩峰型:这种类型的假山通常以岩石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地组合和摆放,营造出像真正的岩石峰峦一样的效果。

其特点是造型生动逼真,富有变化性。

2.叠翠型:这种类型的假山通常以花草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地组合和摆放,营造出像真正的花草丛生的效果。

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形态多样、富有生气。

3.瀑布型:这种类型的假山通常以水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地设计和布置,营造出像真正的瀑布流水一样的效果。

其特点是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富有动感。

4.平湖型:这种类型的假山通常以湖泊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地设计和布置,营造出像真正的湖泊一样的效果。

其特点是宁静优美、清澈透明、富有灵性。

三、假山山头结构形式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假山山头结构形式的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自然真实原则:假山应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界中存在的岩石、花草、水等元素,使其看起来更加真实自然。

2.虚实结合原则:假山应该在保持自然真实性基础上,注重虚实结合,在不影响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景观层次和立体感。

3.整体协调原则:假山应该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和谐的景观。

4.材料多样原则:假山的材料应该多样化,既可以使用天然石材、植物等自然元素,也可以使用人造材料、艺术品等非自然元素。

四、假山山头结构形式的施工技巧在进行假山山头结构形式的施工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石材加工技巧:石材是假山制作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需要掌握切割、磨光、打孔等加工技巧。

中式庭院设计的假山构造

中式庭院设计的假山构造

中式庭院设计的假山构造庭院设计是中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的假山构造更是给庭院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假山作为庭院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造型和构造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式庭院设计中常见的假山构造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庭院中的假山景观。

一、假山的分类在中式庭院设计中,假山按照形状和造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山石假山、水石假山和山水假山三种类型。

山石假山以山石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地组合和摆放,营造出山峦起伏的效果。

水石假山则以山石和水为主要元素,通过水的流动和石的形状,构建出具有流动感和朦胧美感的景观。

山水假山则是将山石和水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出综合性的景观效果。

二、假山的构造方法1. 石的选择在中式庭院设计中,假山的石材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选用天然的岩石作为庭院假山的主体材料,如花岗岩、片岩、石灰岩等。

这些石材色泽艳丽、纹理丰富,更能凸显出中式庭院的自然美感。

2. 排列组合假山的构造离不开石头的排列组合,通过巧妙的摆放,可以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层次感。

一般来说,庭院中的假山应该具有一个主峰和相应的副峰,主峰应该略高于副峰,使整体造型更加和谐。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小巧的石头或者植物来修饰,使得假山更具立体感和生气。

3. 雕刻石纹中式庭院的假山往往需要雕刻出一些石纹以增加其艺术价值。

常见的石纹有仿山峦的形状、水的涟漪和鱼的纹样等。

通过这些精细的雕刻,可以让假山更加生动逼真,使整个庭院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4. 绿化点缀庭院中的假山通常会配以一些绿色植物来进行点缀,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常见的植物有松树、竹子和花卉等,它们能够与假山的造型相互衬托,使庭院更加美丽。

三、假山的风水意义在中式庭院设计中,假山不仅是一种景观元素,还具有一定的风水意义。

假山被视为坐北朝南的象征,代表着忍耐和坚毅。

而假山旁边的水景则被视为财富和财运的象征。

因此,在庭院中合理地布置假山和水景,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的寓意。

中式庭院设计中的假山构造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天然的山石为材料,通过构造和布局,打造出富有山水意境的庭院景观。

假山设计的平面处理手法

假山设计的平面处理手法

假山设计的平面处理手法一、偏重式偏重式是在园林假山设计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它以一侧作为主峰,另一侧作为配峰,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布局。

这种手法常用于庭院、园林入口等空间,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对称式对称式是指假山在平面布局上左右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

这种手法常用于大型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可以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三、台阶式台阶式是指在假山的表面设计成一系列的台阶,每个台阶都有不同的宽度和高度。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攀爬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视觉体验。

四、环绕式环绕式是指假山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或一条轴线进行布局,形成一种环绕的态势。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深度感和空间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被包围的感觉。

五、散置式散置式是指将假山石块散布在园林中,形成一种自然、随意的布局。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感和生态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六、靠背式靠背式是指将假山石块堆砌成一种靠背的形状,形成一种稳定、可靠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攀爬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安全感。

七、叠石式叠石式是指将假山石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堆叠,形成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八、峰石式峰石式是指将假山石块堆砌成一种山峰的形状,形成一种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增加假山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崇高、庄严的感觉。

1179《园林工程》学习手册-项目7子项目2假山结构

1179《园林工程》学习手册-项目7子项目2假山结构
技能操作:
1、假山结构设计
1.基础结构设计
假山的基础如同房屋的根基,是承重的结构。基础的承载能力是由地基的深浅、用材、施工等方面决定的。地基的土壤种类不同,承载能力也不同。岩石类,50~400t/m2;碎石类,20~30t/m2;砂土类,10~40t/m2;黏性土,8~30t/m2;杂质土承载力不均匀,必须回填好土。
11.挑
用较长的山石横向伸出,悬挑其下石之外的做法。假山中之环、岫、洞、飞梁,特别是悬崖都基于这种结体的形式。挑有单挑、担挑和双挑之分。如果挑头轮廓线太单调,可以在上面接一块石头来弥补。这块石头称为“飘”。挑石每层约出挑相当于山石本身重量1/3的长度。
12.撑
或称戗。即斜撑,是对重心不稳的山石,从下面进行支撑的一种做法。要选取适合的支撑点,使加撑后在外观上形成脉络相连的整体。
1.安
是安置山石的总称。将一块山石平放在一块或几块山石之上的叠石方法叫“安”。特别强调这块山石放下去要安稳。其中又分单安、双安和三安。双安指在两块不相连的山石上面安一块山石,下断上连,构成洞、岫等变化。三安则是于三石上安一石,使之形成一体,安石又强调要“安”,即本来这些山石并不具备特殊的形体变化,而经过安石以后可以巧妙地组成富于石形变化的组合体,亦即《园冶》所谓“玲珑安巧”的含义。
2.连
山石之间水平方向衔接称为“连”。“连“要求从假山的空间形象和组合单元来安排。要“知上连下“,从而产生前后左右参差错落的变化;同时又要符合皴纹分布的规律。相连的山石,其连接处的茬口形状和石面皴纹要尽量相互吻合。对于不吻合的缝口应选用合适的小石刹紧,使之成为一体。
3.接
山石之间竖向衔接称为“接”。山石衔接的茬口可以是平口,也可以是凸凹口,但一定是咬合紧密而不能有滑移的接口。衔接的山石,外观上要依皴纹连接,至少要分出横竖纹路来。

个园四季假山

个园四季假山

特色
• (1) 以分峰用石的手法,结合不同的植物配置创造了四季景色;春景为石 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即 宣石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则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
特色
(2) 以三度空间的形象表现了山水《画论》中所概括的“春山谈冶而如笑, 夏天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 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以及“春山宜游, 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
特色
疏透处的景物 构设,既要考 虑定点的静态 观赏,又要考 虑移动视点的 漏景效果,以 丰富景色的闪 烁变幻情趣。
名园悠史
•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 筠所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 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 “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 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 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 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夏景
◆绕过宜雨轩,夏山就迎面而来。夏山是一座阁山与池山的综合山体,位 于个园西北角,高约6米,均用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垒成,正面朝阳,皴皱 繁密。 太湖石产于苏州洞庭山旁,石性坚硬润泽,多有穿眼孔洞,色泽白 或青灰,如带雨的云,有一种清凉之感。其山势变化具有流动性且纹理纵 横交错,每当阳光直射山石阴影变化,宛如夏日积云。山前配植高大的广 玉兰和枫杨,深池中睡莲数丛,绿叶贴于水面。山上秀木繁阴,有松如盖。 山顶建有四方形翘角“鹤亭”,呈张翅欲飞之势,亭柱楹联:“立如依岸 雪,飞似向池泉”。亭前有一老松,枝条交错缠绕,向外伸出,因此“鹤 亭”又名“松鹤亭”。
特色
(3) 意境的创造:四组假山环绕于园林的四周,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圆孔又 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 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耐人玩味的意境。

假山山洞的分类及做法

假山山洞的分类及做法
下坡大的变化。
水洞(复洞)
单洞
挑梁式山 洞即石柱 渐起渐向 山洞侧挑 伸。至洞 定用巨石 压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券拱式结 构山洞
只将大小石 钩带联络,如 造环桥法,可 以千年不坏。 要如真山一般, 然而方称能事。
假山洞结构还有单洞和复洞之分、 水平洞和爬山洞之分,单层洞和多 层洞之分、旱洞和水洞之分。复洞 是单洞的分支延伸,爬山洞具有上
券拱式结构做法
一种就是清代乾嘉年间 戈裕良所创造的券拱式 的假山洞顶结构。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 说:“近时有戈裕良者, 常州人……。尝论狮子 林石洞皆界以条石,不 算名手,余诘之曰: ‘不用条石,易于倾颓 奈何?’戈曰:‘只将 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 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 要如真山一般,然而方 称能事。’余始服其 言。”
假山山洞的分类及做法
假山山洞的分类及做法
假山结构的分类
1.梁柱式 2.挑梁式 3.券拱式
梁柱式结构做法
《园冶》谓:“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 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 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
说明了洞的一般结构即梁柱式结构。 整个假山洞壁实际上由柱和墙两部分组成,柱受
力而墙承受的荷载不大。因此洞墙部分用做开辟 采光和通风的自然窗门。从平面上看,柱是点, 同侧点的自然连线即洞壁,壁线之间的通道即是 洞
挑梁式结构做法
另一种则采用 “叠涩”的方法, 用山石向山洞内 侧逐渐挑伸,至 洞顶再用自然山 石为梁压盖,这 种方法也称为 “挑梁式”,
其两端的搭接部 分,每端应在15 厘米以上

假山

假山

2016/4/16
35
(5)“尺幅窗”和“无心画” 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上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 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景人画。称为“无心画”。 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 (6)云梯 云梯即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楼梯。既可节约使用室内 建筑面积,又可成自然山石景。
2016/4/16
2016/4/16
27
2016/4/16
28
山石花台: 山石花台在江南园林中运用极为普遍,庭院中的游览路线就 可以运用山石花台来组织,特别适合与壁山结合随心变化。 (一)花台的平面轮廓和组合 就花台的个体轮廓而言,应有曲折、进出的变化。 花台的组合要求大小相间、主次分明、疏密多致、若断若续、 层次深厚。 (二)花台的立面轮廓要有起伏变化 (三)花台的断面和细部要有伸缩、虚实和藏露的变化
2016/4/16 38
2016/4/16
39
4.桩基础: 用木桩或混凝土桩打人地基做成的假山基础,即桩基础,桩 基主要用在土质疏松地方或新的回填土地方。 木桩基础多用直径10—15cm,长1一2m的杉木桩或柏木桩 做桩基,木桩下端为尖头状。做混凝土桩基,先要设计并预 制混凝土桩,其下端仍应为尖头状。 桩木按梅花形排列,称“梅花桩”,桩木相互的间距约为 20cm 。桩木顶端可露出地面或湖底10--30cm,其间用小块 石嵌紧嵌平,再用平正的花岗石或其它石材铺一层在顶上, 作为桩基的压顶石。或者,用一步灰土平铺并夯实在桩基的 顶面,做成灰土桩基也可以。 5.灰桩基础:是在地面均匀地打孔,再用石灰填满孔洞并压实 而构成的一种假山基础形式。桩孔里的石灰吸潮后膨胀凝固, 从而使地面变得坚实起来。一般用作小体量假山的简易基础。 6.石钉夯土基础:是用尖锐的石块密集打人地面,使土壤被挤 得紧实,再在其上铺一层素土或灰土夯实而成。一般用来作 为低山的基础。

假山设计:宫内假山的结体构成

假山设计:宫内假山的结体构成

东边的部分则杂以近似湖石的灰岩,形成婀娜多姿的秀丽峰峦。

山石之上夹植树木,一为椿科植物,阔叶无华,其叶纂纂;另一种则是奕树,春时生叶,夏时生出类似倒挂金钟的碧绿兜囊,垂于绿叶之下,秋时囊内生长粒粒圆珠,晶莹可爱。

另外,几株古藤或盘山而长,或绕树而生,更显无限古拙、幽雅,增添了几分仙家之气。

厅堂前后叠筑假山,旨在点缀,贵在玲珑生趣,古人有日:“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 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口吁细分析行宫内假山的结体构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体突出,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

一座假山的掇叠要有主有宾,但绝不能对称。

此山的主体当是中间部分,虽不高出诸峰,但结构严谨,单是这一部分就可独布局上均相同。

三、结语李氏宗祠是湖北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

、它作为大水井封建庄园的一部分,无论在总体平面布局、建筑形式、结构上,还是装饰手法上,都与川东南民居有相似之处,但也反映出鄂西地区宗祠建筑的独特性,如中轴线上三座建筑的明间梁架做法、建筑外部堆塑贴瓷装饰等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李氏宗祠在建筑设计与营建理念上表现出清代中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史学、风水学、礼制及美学在这组建筑中都有所体现,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地区民居及宗祠建筑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立成章。

其余两部分作为陪衬之笔,云少补云,峰小补峰,加强了高峰的气势,有连绵不断之意韵。

这三部分有高有低,高则飘渺、灵虚,直接云汉,低则出出进进,错而不乱,更增加了山体的起伏感。

曲折蜿蜒,凹凸有致,顾盼有序。

山体本身占地面积不大,但呈不规则状,回环曲折。

山石形状则凹凸分明,长短不一,或错落排班,或悬空凌下。

石之节理、色泽,无不浑然天成,大小姿态各异,彼此顾盼,连成一体。

3、疏密其间,累重相宜,虚实兼备。

从整体上看,叠山时注意了石块的集中与分散,三部分为三个大集结,每部分均由多个小品簇集而成。

整个山体以中间一组的两个山洞为核心,重点放在中间,而旁边两组作用则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灰土基础 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积的宽度宽出约 0.5m左右,术语为“宽打窄用” 灰槽深度一般为50~60cm 2m以下的假山一般是打一步素土,一步灰土。2 ~4m高的假山用一步素土、两步灰土(一定选 用新出窑的块灰,在现场泼水化灰) 灰土比例采用3∶7



3)混凝土基础 在基土坚实的情况下可利用素土槽浇溉。基槽的 宽度同灰土基 混凝土的厚度陆地上约为10~20cm,水中基础 约为50cm。高大假山酌加其厚度 一般情况下用C20的混凝土

二、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



假山虽有峰、峦、洞、壑等各种组合单元的变 化,但就山石相互之间的结合而言却可以概括 为10多种基本形式。 (一)安 是安置山石的总称。放置一块山石叫做“安” 一块山石。 “安”分为单安、双安和三安(如图)。 双安指在两块不相连的山石上面安一块山石, 下断上连,构成洞、岫等变化。 三安则是于三石上安一石,使之形成一体。

(三)收顶

即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 大,以便合凑收压。顶层石块对整个山体来说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要选择轮廓和体态都富 有特征的山石。
收顶一般分为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 收顶往往是在逐渐合凑的中层山石顶面加以重力 的镇压,使重力均匀地分层传递下去。往往用一 块收顶的山石同时镇压下面几块山石。








立基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桩基 做桩基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情 况确定桩基材料。 木桩(梅花桩):多选用柏木桩或杉木桩。木桩 顶面的直径约在10~15cm之间 平面布置按梅花形排列。桩边之间的距离约为 20cm。其宽度视假山底脚的宽度而定。大面积 的假山即在基础范围内均匀分布 桩长一般有1m多




拉底的要点有: 1)统筹向背 即根据立地的造景条件,统筹确定假山的主次关 系,安排假山组合的单元,从假山组合单元的要 求来确定底石的位置和发展的体势。着重处理主 要视线方向。



2)曲折错落 假山底脚的轮廓线一定要打破一般砌直墙的概 念。破平直为曲折,变规则为错落。在平面上 要形成具有不同间距、不同转折半径、不同宽 度、不同角度和不同支脉的变化。 3)断续相间 假山底石所构成的外观不是连绵不断的。在选 材和用材方面要灵活运用。大小石材成不规则 的相间关系安置。
(九)卡

下层由两块山石对 峙形成上大下小的 楔口,再于楔口中 插入上大下小的山 石,这样便正好卡 于楔口中而自稳。 称为“卡”(如图 所示)。
(十)垂

从一块山石顶面偏侧部 位的企口处,用另一山 石倒垂下来的做法称为 “垂”(如图所示)。
(十一)挑(出挑)



即上石藉下石支承而挑伸于下石之外侧,并用数 倍重力镇压于石山内侧的做法。 挑有单挑、担挑和重挑之分。如果挑头轮廓线太 单调,可以在上面接一块石头来弥补。这块石头 称为“飘”(如图所示)。 “挑”的要点是求浑厚而忌单薄,要挑出一个面 才显得自然。要避免成直线地向一个方向挑。再 就是巧安后坚的山石。



4)紧连互咬 外观上要有断续的变化而结构上却必须一块紧连 一块,接口力求紧密,最好能互相咬住,共同制 约,最后连成整体。 5)垫平安稳 基石大多数都要求以大而水平的面向上,这样便 于继续向上垒接。
(二)中层



即底石以上,顶层以下的部分。此部分体量最大、 触目最多的部分,是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其要点 除了底石所要求平稳等方面以外,尚需做到: 1、接石压茬 山石上下的衔接也要求严密。避免在下层石上面闪 露一些很破碎的石面。



石色水泥浆的配制方法: A. 用彩色水泥直接配制。但色调有些生硬和呆 板,且颜色种类有限。 B. 白色水泥中掺加颜料。此法可配制成各种石 色,且色调较为自然逼真,但技术要求高,操作 也比较繁琐。



(4)设色 设色应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 颜色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 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面九成干 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等疏密、大小不 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 (近年来,人们将真石漆用在塑山最后一道工 序上,发现效果不错,但要求塑面养护15天以 上,才可喷漆。)


3、铁扁担 多用于加固山洞,作为石梁下面的垫梁。铁扁担 之两端成直角上翘,翘头略高于所支承石梁两端 (如图所示)。


4、马蹄形吊架和叉形吊架 用这种吊架从条石上挂下来,架上再安放山石便 可裹在条石外面(如图所示)。
(三)勾缝和胶结




没有发明石灰以前,是干砌或用素泥浆砌 勾缝的做法有桐油石灰(或加纸筋)、石灰纸筋、 明矾石灰、糯米浆拌石灰等多种,湖石勾缝再加青 煤,黄石勾缝后刷铁屑盐卤等,使之与石色相协调 油灰勾缝与水灰浆勾缝相比较,前者造价高、凝固 慢,但粘结性特强,凝固后很结实;后者则造价低 、凝固比油灰快,但不及油灰延年 现代掇山,广泛使用1∶1水泥砂浆。勾缝用“柳叶 抹”。有勾明缝和暗缝两种做法。一般是水平向缝 都勾明缝,在需要时将竖缝勾成暗缝。勾明缝时务 必不要过宽,最好不要超过2cm
(十二)撑(或称戗)

用斜撑的力量来稳固山石的做法。要选取合适的 支撑点,使加撑后在外观上形成脉络相连的整体 (如图所示)。
三、假山结构设施


(一)平稳设施和填充设施 为了安置底面不平的山石,在找平石后,于 底下不平处垫以一至数块控制平稳和传递重 力的垫片。打“sa”一定要找准位置,尽可 能用数量最少的“sa”而求得稳定。至于两 石之间不着力的空隙也要适当地用块石填充 。假山外围每做好一层,最好即用块石和灰 浆填充其中,称为“填肚”,凝固后便形成 一个整体。
(四)假山洞结构




洞的一般结构是梁柱式结构,整个假山洞壁实际上 由柱和墙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在一般地基上做假山洞,大多筑两步灰土,而且是 “满打”。基础两边比柱和壁的外缘略宽出不到 1m。承重特大的石柱还可以在灰土下面加桩基。 假山洞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挑梁式”或称“叠涩 式”。即石柱渐起渐向山洞侧挑伸。至洞顶用巨石 压合。(如图所示) 清代出现券拱式的假山洞结构(如图所示)。
2、偏侧错安 掇山力求破除对称的形体,掌握各个方向呈不规则 的三角形变化,以便为向各个方向的延展创造基本 的形体条件。



3、仄立避“闸” 山石可立、可蹲、可卧,但一般不宜象闸门 板一样仄立。
4、等分平衡 掇山到中层后,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如要 仿照悬崖掇山,山石必层层向外挑出,这样 重心就前移了。所以,必须用数倍于“前沉 ”的重力稳压内侧,把前移的重心再拉回到 假山的重心线上。





(3)塑面 塑面是指在塑体表面进一步细致地刻划石的质 感、色泽、纹理等。 质感和色泽:用石粉、色粉按适当的比例配白 水泥或普通水泥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 毛等塑面手法进行处理。 水泥砂浆中可加纤维性附加料以增加表面抗拉 的力量,减少裂缝(三次批荡成型),厚度一 般为50~60mm。 纹理的塑造:有3种情况,即直纹为主、横纹 为辅的山石;横纹为主、直纹为辅的山石;综 合纹样的山石。
叠涩式
梁柱式
券拱式
四、人工塑造山石

人工塑造山石是指在传统灰塑山石和假山的 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等 现代材料和石灰、砖水泥等非石材料人工塑 造假山。
塑山工艺流程: 放样开线→挖土方→浇混凝土垫层→骨架→ 打底→造型→面层批塑→上色修饰→成型 钢筋混凝土塑山是在焊接骨架后,需要做分 块钢架,铺设钢丝网
(七)悬


在下层山石内倾环拱环 成的竖向洞口下,插进 一块上大下小的长条形 的山石。 多用于湖石类的山石模 仿自然钟乳石的景观。 黄石和青石也有“悬” 的做法(如图所示)。
(八)剑



以竖长形象取胜的山石直立 如剑的做法(如图所示)。 多用于各种石笋或其它竖长 的山石。立“剑”可以造成 雄伟昂然的景象,也可以做 成小巧秀丽的景象。 作为特置的剑石,其地下部 分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 稳定。 一般石笋或立剑都宜自成独 立的画面。


2、砖石填充物塑石构造 (1)按设计的岩石或假山形体,用废旧砖石材 料砌筑,砌体的形状大致与设计石形差不多。 (可在砌体内砌出内空的石室,然后用钢筋混 凝土板盖顶,留出门洞和通气口,这样可节省 材料)
(2)砌完胚形后,用1∶2的水泥砂浆仿照自然 山石石面进行抹面。

(二)施工的技术要点






4)浆砌块石基础 一般可以用1∶2.5或1∶3的水泥砂浆砌一层块 石,厚度为300~500;水下砌筑所用水泥砂浆 的比例则应为1∶2。块石基础层下可铺30mm 粗砂作找平层。 块石应选未经风化的石料,砂浆必须填满空隙, 不得出现空洞和缝隙




2、拉底 就是在立基的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石, 术语称为“拉底” 它是受压最大的自然山石层,要求有足够的 强度,宜选用顽夯的大石拉底。 底石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不允许 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 分“满拉底”、“周边拉底”
灰桩(或瓦砾桩):直径约为20cm,长度0.6~ 1m多,桩边距约0.5~0.7cm 施工时在木桩顶横穿一根铁杆,木桩打至一定深度 时便拔出来,然后在桩孔中填入生石灰块,加水捣 实,凝固后便有足够的承压力,称为灰桩(如用瓦 砾作填孔材料则为瓦砾桩)

混凝土桩 C10以上,厚100~200

桩基主要用于土质疏松之处或新的回填地方
(二)连

山石之间水平向衔接称为“连”。要求从假山的 空间形象和组合单元来安排,注意前后左右参差 错落的变化,同时又要符合皴纹分布的规律(如 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