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赞美之情。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杨万里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解释诗歌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荷花”、“楼台”、“夕阳”等。
解释诗歌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指导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力训练。
3.3 内容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文,可以是抒发对诗歌的感受,或者是对诗歌中的某一意象进行描绘。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文,增加互动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诗歌推荐:推荐其他有关自然景色和友情的古代诗歌,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等。
5.2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古代诗歌中的荷花意象,如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探讨古代诗歌中的友情主题,如其在社会价值观中的地位。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传达作者的情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分享和展示。
6.2 创意表达: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意象或场景,用绘画、摄影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那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的教案应该怎样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诗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
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
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
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
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
哪十景呢?(师细数)。
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西湖美景录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某某某。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
)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
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
出示全诗。
初读全诗:(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
(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
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某某某]: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二首(ppt)课件

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 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既写出莲叶的一碧万顷,又渲 染了天地的壮阔。“无穷”表现了绿的 辽阔,“别样”强调了红的明丽。
荷花为什么这样红?
诗意: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造句:静静的湖水映出岸上的 偏旁部首不要忘 荷花盛开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毕竟”二字突出了什么?
树木。
lián
莲
笔顺 组词 莲花 莲叶
巧记:小车顶着草 帽跑
造句:池塘里的莲花开得 很好看。
qióng
穷
笔顺 组词 穷人 无穷
因为朝阳映照在荷花上,增添了无限风光,所以显得 如此美丽动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
“碧”和“红”这两个字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这两个字用得好,因为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 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 气象宏大,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小李行(xíng)走在去银行(háng)的路上。
映日:阳光照射。 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巧映记日: 荷“花今别”样别红日开样“口:” 特别,不一样。
xiǎo cí bì 小李行(xíng)走在去银行(háng)的路上。
造句:敌人被包围后彻底绝望了。 巧记:“今”日开“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古诗内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教学过程:入境激情,师生联句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1、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
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
那么水灵!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 2、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
师:再读这精彩的 3、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 4、即兴联句。
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古诗解读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意、结构和艺术特点。
2、通过解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学习古诗的解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古诗的诗意和结构的解读。
2、古诗的艺术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深入解读古诗,理解它所表达的意蕴。
2、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学理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展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全文,并放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古诗和故事的情境有一个好的了解。
2、文本解读(30分钟)
教师分析古诗的诗意和结构,引导学生从古诗的字句、韵律、意象、比喻、象征等方面逐一解读,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
3、艺术特点分析(30分钟)
教师分析古诗的艺术特点,指出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思想,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魅力和深度。
4、讨论互动(20分钟)
教师组织纵向和横向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共同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意义,以及不同阶段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文化内涵。
5、总结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概括,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提醒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文化积累和艺术修养。
五、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诗意、结构和艺术特点,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观察、思考和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情感充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课件

FLASH动画控制在右下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点击下一页
20
晓出 净慈寺 送 林子方
晓出
太阳刚刚升起
21
净 慈 寺
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 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22
林子方
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早晨于净慈寺送别友人 (友人即指林子方)
24
毕 竟/西 湖/六 月 中,
28
是怎样的美景让诗人发出了如此赞美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下一句。
29
接 天/莲 叶/无 穷 碧,
诗意: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的,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 积很广,似与天相 接,故呈现无穷的 碧绿。
30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意: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38
瞧,那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的茶叶在微风 中翩翩起舞,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紧紧相 连,看过去,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柔和的 阳光映照在西湖上,湖面上微波粼粼,荷花 呈现出别样的娇红,更呈现出它们的多姿。
两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冲上 青天,自由飞翔。
39
40
湖
湖水
左窄右宽。右部 “胡”的“古” 在竖中线上, “月”偏右,特 别应注意“月” 的横折钩。
映日:与太阳相映。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31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 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这 莲叶与荷花一样美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课件

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 为“南宋四大家”,在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杨万里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 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 言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
创作背景及历史环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当时,林子方即将离开杭州,前往福建任职,杨万里在净慈寺为他送行,并写下此 诗。
探讨诗歌的言外之意
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手法,探讨诗歌的言外之意,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所暗示的生命力和希 望等。
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借鉴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诗歌中运用语言的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表达 能力。
将诗歌的意境融入写作
将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
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十分适宜,进一步赞美了西湖的美丽。
主题思想阐述
01
02
03
赞美友情
诗歌通过描绘西湖美景和 与好友分别的情景,表达 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 美。
感慨人生
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 也感叹了人生的短暂和无 常,表达了要珍惜当下、 把握人生的思想。
描绘美景
诗歌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和 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西湖 荷花的壮美景象,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
拟人手法
通过将荷花拟人化,如“映日荷 花别样红”,赋予荷花以人的情 感和生命力,使其形象更加鲜活 。
音韵、节奏和韵律美
音韵和谐
诗中运用了押韵、平仄等音韵手 法,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
有音乐感。
节奏鲜明
通过运用长短句、排比等手法,使 诗句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动感。
韵律美
整首诗在押韵、平仄的基础上,形 成了优美的韵律,使读者在品味诗 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韵律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碧绿一片,在阳光的照映下,莲花呈现出了 非同一般的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 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 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 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 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 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 化了西湖之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 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 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 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 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 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 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 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 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 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课堂拓展:
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你去过西湖的哪些景点呢?现在就让我 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吧!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晓 出 净 杨 慈 万 寺 里 送 林 子 方
杨万里眼中最美的西湖六月景!
绿最浅乱谁几水孤 杨爱草花家处面山 钱 阴湖才渐新早初寺白塘 里东能欲燕莺平北居湖 白行没迷啄争云贾易春 沙不马人春暖脚亭 行 堤足蹄眼泥树低西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山 色 空 濛 雨 亦 奇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饮 湖 上 苏 初 轼 晴 后 雨
苏堤春晓
柳浪闻莺
曲院风荷
映日荷花
平湖秋月
双峰插云
雷峰夕照
三潭映月
南屏晚钟
花港观鱼
断桥残雪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 吉安)人。进士出身,曾力主抗金, 又敢于直言进谏,因而屡遭排挤。 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 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 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 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 的诗在当时与尤袤、陆游、范成大 等齐名,并称“南宋四家”。杨万 里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今存4200多 首,著有《诚斋集》,其中如《小 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等一部分诗作深得后 人喜爱。
诗歌诵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Biblioteka 的节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 的节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 西湖 六月中, 风光 不与 四时同。
接天 莲叶 无穷碧,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词语解释
(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