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

合集下载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

下面,为大家分享《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出处或作者: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左忠毅公逸事》赏析熊江平【作者介绍】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文派创始人。

他的同乡好友戴名世写作《南山集》,采用了方苞叔祖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中的史料,表彰了一些南明抗清人物,又采用了“永历”等南明年号纪年。

康熙五十年(1711),御史赵申乔奏劾《南山集》语多“悖逆”。

戴名世被处死,方孝标被戮尸。

因方苞给《南山集》写了序,《南山集》的刻板又藏在他家里,准备处他死刑。

得大学士李光地营救,康熙亦久闻他有学问,才免除死刑,发往旗下为奴,派在皇帝的南书房当差。

后被破格提拔为武英殿修书总裁。

雍正元年(1723),免除奴籍,并先后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

他推崇《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提倡“义法”说。

所谓义,就是“言之有物”。

他讲的义,指儒家道统,即文章内容要符合儒家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

所谓法,就是“言之有序”,指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风格等表达形式。

桐城人刘大櫆、姚鼐等相继宣扬方苞的“义法”说,学他的文章,形成文学史上的桐城派,对清代散文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方苞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解题】本文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

其中一些记事、抒情小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写得形象生动。

本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明安徽桐城人。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任左佥都御史,与左副都御史杨涟奏劾宦官魏忠贤,为魏忠贤所痛恨,魏削除二人仕籍。

天启五年六月,杨、左被诬陷入狱,备受酷刑,同死狱中。

明思宗追谥光斗为“忠毅”。

逸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指未被正史所采用又未写入本人传记但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注评】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对去世的父亲的尊称,这里指作者的父亲方仲舒。

尝言:曾经说。

○点出“逸事”来源。

“言”字统全文。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乡先辈:同乡的长辈。

视学京畿: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视,临视,引申为到任、担任的意思。

学,指学政,即主考官。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及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及翻译《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答案及翻译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

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

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②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

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

清高宗追谥忠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指左公处微:暗暗地B、及左公下厂狱及:等到C、或劝以少休少:稍微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造:建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②吾尝终日而思矣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②皆以美于徐公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②某所而母立于兹10、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3分)()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书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文注解翻译在线看

书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文注解翻译在线看

书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文注解|翻译在线看这篇《书左忠毅公逸事》是选自于选自《四部丛刊》本《望溪先生文集》,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方苞,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具体的内容吧。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为除不洁者。

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望溪先生文集》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担任主考官时,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

见廊下的小屋中,有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

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为他关上了门;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译文:先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改装出行,走进一座古寺。

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并替他关上门。

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却原来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时,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

《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左忠毅公逸事》赏析

朝夕狱 门外
” ,


涕 泣 谋于禁 卒

更 敝 衣 草屡
,
而入


抱公膝 而呜 咽

表 达 了 他 对 老师 的 感 恩 图 报 骨尽脱 但 身残 而 志不 残
, “ ”
不 惜 冒生 命危 险
;
而左 公 呢 ?
, ,
虽 遭酷 开J
,
面额 焦烂


,
士 可 杀而志 不 可 屈 大 义 凛然
,
正 气 磅礴

用 简 洁 白描 的 手 法
,
古 寺庞 下

,
书 取伏 案
,

解 貂掩

八 的
生 动 图
,
使 读者产 生 深 刘 的 印象 公瞿 然 注 视
,
`

叩 之寺 僧
,
贝 趁 史公 可 法 也
文 章交 代 清楚
, ,

及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吏呼名
,
史至公


表 达 了左 忠 毅 在 古寺 微 行之 后
, ,

深深赞赏 史可 法 牢牢 记 住 史 可法 还 未 见其 容貌

左 公 为什 么 下 厂 狱
,
这 是正
史 里 已 经 记载 的事 烙

,
,
本文 中就 略而 不 谈 持五 十 金
,
, ,
,
这 正 是文 笔 的 高超之处



虽 家仆 不 得 近 ”


被炮 充分

旦 夕 且死

左忠毅公逸事课件

左忠毅公逸事课件
详细描述
左忠毅公在处理公务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受任何私情和利益的干扰。他对于违法乱纪的 行为敢于严厉惩处,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同时,他对于弱者和受害者充满同情和关爱,积极为他们 伸张正义。他的刚正不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01
左忠毅公品质
品质一:忠诚
总结词
左忠毅公对国家忠诚,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职责,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 大贡献。
推动了国家发展
左忠毅公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激 励了后世为国家发展而努力,推动了 国家的发展。
对历史的影响
丰富了历史文献
左忠毅公的事迹被记载在史书中,丰富了历史文献,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影响了历史评价
左忠毅公的事迹,影响了历史对忠烈品质的评价标准,对历史评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1
总结
左忠毅公逸事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左忠毅公简介 • 左忠毅公逸事 • 左忠毅公品质 • 左忠毅公影响 • 总结
目录CONTENTS
01
左忠毅公简介
左忠毅公生平
01
左忠毅公名左光斗,字思端,号丹溪,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政 治家。
02
他出生于1578年,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后投笔从戎,历任参
左忠毅公的局限性
过于严苛
左忠毅公在处理公务时,有时过 于严苛,对犯错的人过于严厉, 容易让人感到畏惧和疏远。
缺乏灵活性
左忠毅公在处理问题时,有时过 于坚持原则,缺乏灵活性,导致 一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个人英雄主义
左忠毅公有时过于自信,认为自 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忽视了团 队合作的力量,这对他的事业产 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左忠毅公逸事

左忠毅公逸事

当一回命题者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
抓关键词句, 抓关键词句,落实得分点
当一回解题者
1、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2、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 为除不洁者,引入。 为除不洁者,引入。 3、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支拄者? 支拄者? 4、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 或劝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负朝廷, 愧吾师也。 愧吾师也。”
左 忠 毅 公 逸 事
学生译文: 学生译文:
父亲曾经说, 父亲曾经说,从前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 学政。一天,风雪很大,特别寒冷, 学政。一天,风雪很大,特别寒冷,左公带 领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微服察访走进一座 领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 古庙。 古庙。在堂下小屋里有一个书生趴在桌子上 睡着了,文章正在写成草稿。左公看完文章, 睡着了,文章正在写成草稿。左公看完文章, 就脱下貂皮大衣盖在书生身上, 就脱下貂皮大衣盖在书生身上,并替他关好 有一个寺僧敲门,是史可法。等到考试, 窗。有一个寺僧敲门,是史可法。等到考试, 小吏点名喊到史公,史公惊奇地注视着他, 小吏点名喊到史公,史公惊奇地注视着他, 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署第一。又召他到内室, 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署第一。又召他到内室, 让他拜见了夫人,并对夫人说: 让他拜见了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 个孩子都忙忙碌碌, 个孩子都忙忙碌碌,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 业的,只有这个学生罢了。 业的,只有这个学生罢了。”
古文翻译的标准: 古文翻译的标准: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忠于原文, 信:就是“准确”; 就是“准确” 达:就是“通畅”; 就是“通畅” 雅:就是“有文采”。 就是“有文采”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忠毅公逸事一、教学目标:1、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复习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3、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侧面烘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

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

早年刻苦攻读,文章曾得时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的赏识,渐有声望。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

五年后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牵连下狱。

后被康熙特赦,曾任武英殿修书总裁,历官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

他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为文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语言风格追求“雅洁”。

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一类,立意明确,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在写作技巧上有可供借鉴之处,但内容一般是宣传封建礼教,鼓吹程朱理学,陈腐可厌。

《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是方艺文集中为数不多的较为出色的文章。

二、题解。

忠毅公是左光斗死后由朝廷追赠的谥号。

在封建社会中,凡朝廷大臣或社会知名人士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贡献,给予“谥号”。

“逸事”又写“轶事”或“佚事”,指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

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

.谥号:谥号,通常情况下是指有一定品阶地位、社会影响或特殊事迹的人死后,由国家给予的特殊称号。

谥号是中国传统姓名文化的一个部分,谥法则是中国丧葬礼仪中用以划分生死界限的一个重要环节,《礼记·士冠礼》中称"葬而谥"。

谥号来概括死者生前的事迹。

惟人之行为,有善恶之分,所以谥号也有褒贬之别。

处在善恶之间的,还有泛泛平平的人,即于恶谥美谥以外,得到一种表示一般哀悼的平谥。

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推翻王莽,削平割据,重新统一全国并恢复刘汉制度,得美谥曰"光武"。

而隋朝皇帝杨广,骄奢淫侈,昏暴无道,故得恶谥曰"炀",文臣武将:岳飞冤死无谥,到宋孝宗当国时才彻底平反,追谥“武穆",这就是"岳武穆"之名的由来。

后来再改谥"忠武"。

据说文武臣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如诸葛亮、尉迟敬德、郭子仪、韩世忠等皆得此号,这是越改越美。

反之如秦桧,卒后谥"忠献",到宋宁宗时,改谥"丑谬",这又是"秦丑谬"之名的由来(三)左光斗和史可法。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明安庆桐城人。

万历中与杨涟同举进士,曾任左金都御史。

为人刚直敢言。

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左力赞之,自上疏陈魏三十二斩罪。

天启五年(1625)与杨涟同被诬陷下狱,受尽酷刑,终死狱中。

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崇帧元年进士。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梅花岭记》有对他的介绍,请参阅该文。

(四)时代背景介绍。

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干预政治,为祸愈演愈烈。

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导以宴游,甚得他的欢心。

熹宗即位(1621年,16岁)后,魏又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由是得以把持朝政,自称“九千岁”。

魏又亲自掌管当时的特务机关东厂(即课文中说的“下厂狱”的“厂”),动辄假借皇帝名义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

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

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

俱不听。

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左光斗,说他们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为他祈求减罪。

七月,下杨、左等人于狱;八月,在狱中杀害了他们,决熊廷弼于市。

九月,熹宗赐魏忠贤印文曰“顾命元臣”,赐客氏印文曰“钦赐奉圣夫人”。

政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斑。

【内容主旨】全文5个自然段。

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并选拔人才。

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3段:写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

第4段:写史可法敬事左光斗的父母及妻子。

第5段:补说左光斗逸事的由来。

全文记了两个人的事迹,重在写左光斗,写史可法是为了衬托左光斗。

写史可法寄身寒寺,刻苦攻读,被左光斗慧眼识才,突出了左光斗求贤若渴和善于识才的特点。

记史可法为狱中的左光斗焦急,并去探视,突出的是左光斗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品质。

记史可法在左光斗死后奉命守御,不忘师教,恪尽职守,是表现左光斗的言传身教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史可法的身上,使我们看到,左光斗的“他日继吾志事”的意愿完全实现了。

全文紧扣“左忠毅公逸事”的标题,表现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三)诵读第1段。

1.诵读的准备。

步骤是:先默读一遍,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向教师质疑;然后根据教师提问给课文加评点;最后归纳本段大意(以下2段教学步骤与此相同,不再注明)。

主要问题是:①左光斗发现史可法是不是带有偶然性?(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又含有必然。

旧时富家子弟应试大多住城中豪华旅馆,贫家子弟则住城外古寺。

)评点:“微行入古寺”正是为了发现人才。

②左光斗读史可法文后为什么不当即叫醒他?(史伏案而卧,说明他夜读甚苦,所以不叫醒他。

)评点:“解貉”“掩户”,怜才之意何深。

③“召入”,“拜夫人”,说明了什么?(待之如家人)“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左公志在振兴国家、锄奸去恶,看到当前国事不可收拾,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

)评点:“继吾志事”,期待之殷。

本段大意:叙述左光斗发现史可法,十分器重他的抱负和才能,对他寄予殷切的期望。

2.诵读练习并检查。

检查的重点是“庑下一生伏案卧……惟此生耳”这一节。

“吾诸儿碌碌……”一句尤其要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四)诵读第2段。

1.诵读的准备。

解释疑难:①厂狱——这里指东厂监狱。

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永乐十八年(1420)在京师东安门北设东厂(原址即今北京市东城东厂胡同),由宦官掌管,从事特务活动,有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又在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也从事特务活动,后因遭到反对、被迫撤销。

②被炮(p2o)烙——遭受炮烙的刑罚。

③更敝衣,草履——“敝衣”后的逗号可取消或改为顿号。

④“为除不洁者”的“为”——通“伪”饰也。

⑤筋骨尽脱——筋骨与肉分离。

主要问题:①为什么要先交代“逆阉防伺甚严”“左公被炮烙”这些情况?(前者为下文左公语做铺垫,后者为下文写左公肖像作铺垫。

)评点:交代背景、为下文设伏。

②“席地倚墙而坐……筋骨尽脱”。

这段话是写什么的?有什么用?评点:写人物肖像、神态。

照应上文“旦夕且死”。

揭露阉党用刑残酷。

从“倚”、“坐”可见其刚强精神。

③“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表现了什么?评点“虽旦夕且死”,而刚毅之气沛乎天地之间。

④左光斗深责史可法是为了什么?“摸地刑械作投击势”有什么用意?(史来探监,出于真挚而深厚的情谊,但危险性极大;左光斗深责备,是为了使他不要感情用事,而要看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

“作投击势”是催他迅速离去,以免被“奸人构陷”。

这说明左光斗死仍唯国事是念。

)评点:肝胆照人之语。

⑤史可法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也”,这句话有什么含意?(从侧面表现出左光斗对国家对朝廷一片忠心,身遭奸人构陷、酷刑折磨而全不在意,虽在弥留而忠毅之志弥坚。

)评点:高度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本段大意:叙述史可法探监、左光斗责以大义。

(五)诵读第3段。

1.诵读的准备。

(1)提问:本段只叙述一件事,试用作者原话加以概括。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如果删去“使将士更休……铿然有声”这一段话,是否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不影响。

)好不好呢?(不好,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史可法忠于职守、严格律己的形象。

)评点:生动的历史细节。

(2)继续提问:作者这样来塑造史可法的形象有什么目的?(生动地显示了左光斗对他进行教育的结果,也说明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下恐愧吾师”。

)评点:“下恐愧吾师”,本段要害。

(3)教师指出:史可法对抗农民起义军,是他的局限性之所在;但后来他督师扬州,拒降多尔衮,最后以身殉国,是值得高度赞扬的,这也是左光斗的教育的结果。

(4)学生复述这一段内容。

2.诵读练习并检查。

重点是“每有警……下恐愧吾师也”这一段。

(六)连贯背诵前三段。

(七)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分析。

首先,让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一句话(“继吾志事”),并加以说明。

说明的要点是:①左公在狱中责备史可法的话:“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说明左公将挽救国家危亡的希望寄托在史可法身上,这正是“继吾志事”的具体内涵。

②史可法守御凤庐对“辄数月不就寝”,是因为他“恐愧吾师”,这说明史可法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真正继承了老师的“志事”,从而证明左公有知人之明。

可见,“继吾志事”是全篇主旨所在。

其次,让学生分析本文的线索(左、史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可以从结构分析入手。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左光斗对史可法的期待。

主旨是“继吾志事”,也包含着师生情谊。

第二部分(第3、4段)写史可法不负左光斗所望。

前一层写“继志”,后一层写情谊。

再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左、史之间的师生情谊是建筑在共同事业、共同抱负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归纳本文中心思想:表现左光斗忧国的精神、刚毅不屈的斗争性格和选拔人才的远见卓识;也表现了左、史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三)本文怎样通过行动、语言、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的?分析:如写左光斗注意了解民情,能深入民间,又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是通过“风雪严寒”中“微行”这一行动反映出来的。

写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护”等行动,反映他对这一新发现的人才的深情厚爱。

他对史可法写的文章“面署第一”的行动,表现他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选拔人才。

语言描写:左光斗说史可法“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

对照他后来在狱中所说“国事糜烂至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就更能看出这一点。

“不速去,无令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这些话,在严厉责备中饱含着挚爱与殷切的期望。

肖像描写:写左光斗在狱中受酷刑后的外貌:“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这几句描写证明左光斗受了阉党的炮烙之刑,“不可辨”和“筋骨尽脱”说明了酷刑之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