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
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和变化的过程,反应的平衡状态则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压力及温度处于稳定状态。
化学反应平衡的达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
一、浓度的影响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的平衡位置具有直接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若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则平衡位置将偏向生成物,以平衡浓度的不平衡。
反之,如果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则平衡位置将偏向反应物一侧。
二、压力的影响对于气相反应,压力的改变也能够影响反应的平衡位置。
在一般情况下,当压力增加时,平衡位置将偏向较少分子数的一侧,以消除压力的不平衡。
反之,如果压力减小,则平衡位置将偏向较多分子数的一侧。
三、温度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温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可以将反应分为两类:热力学反应和动力学反应。
1. 热力学反应热力学反应指的是在恒温下进行的反应,其平衡位置受到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的升高使得反应向吸热的方向进行,平衡位置会朝着生成物一侧偏移。
相反,温度的降低则使反应向放热的方向进行,平衡位置会朝着反应物一侧偏移。
2. 动力学反应动力学反应指的是在恒定浓度下进行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加速或减缓反应速率。
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速率,而温度的降低则使反应速率变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对动力学反应的速率有影响,但不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平衡比例。
总结起来,浓度、压力和温度都是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控制反应的平衡位置以及反应速率,进而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和优化。
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 教案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化学平衡第三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从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学生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典例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论证、原理分析等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
3.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从变化的角度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论证、原理分析等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上节课已经探究了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其他影响因素。
一、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三:实验原理:2NO2(g) N2O4(g)ΔH=-56.9 kJ/mol红棕色无色混合气体中存在反应2NO2N2O4红棕色无色二、小组讨论,成果汇报【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改变平衡的因素,及影响规律。
【成果汇报】本实验过程中影响平衡因素为: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升高温度(加热),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从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外界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小试牛刀,规律总结【小组合作总结】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定义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改变,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与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与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与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以及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在化学平衡中,温度、压力和浓度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它们对平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分别探讨温度、压力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是一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进而提高反应速率。
但是在化学平衡中,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平衡位置的改变。
一般来说,对于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热量),提高温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即反应向正向方向进行。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得平衡反应吸热,根据Le Chatelier原理,系统会倾向于消耗热量来抵消温度的增加,进而促使反应进行。
相反,对于吸热反应(反应吸收热量),提高温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即反应向反向方向进行。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得平衡反应放热,系统会倾向于吸收热量来抵消温度的增加,进而促使反应进行。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是一个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涉及气体的反应而言。
在封闭系统中,增加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物质摩尔数更小的一侧移动。
对于气体反应来说,根据气体的摩尔比例,增加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调整以减小总摩尔数。
具体来说,如果平衡反应中气体分子的摩尔数较大,增加压力将会促使反应向摩尔数较小的一侧移动,以减小摩尔数。
相反,如果平衡反应中气体分子的摩尔数较小,增加压力将会促使反应向摩尔数较大的一侧移动,以增加摩尔数。
三、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中溶质的量。
在化学平衡中,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的改变。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如果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的一侧移动,以消耗多余的反应物。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速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然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变量的改变改变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或者添加催化剂都会影响化学平衡。
当改变反应物浓度或者压强时,根据勒夏特里亚法则(Le Chatelier's principle),系统会向反方向移动以减小这种变化。
例如,在N2(g) +3H2(g) ↔ 2NH3(g)这个反应中,如果增加N2或者减少H2的浓度,平衡会向右移动,生成更多NH3以抵消浓度变化。
2. 温度的变化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取决于反应是否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少温度则使平衡向右移动。
而对于吸热反应,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右移动,减少温度则使平衡向左移动。
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倾向于最小化能量变化。
3.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反应路径,使反应物更容易转化为生成物。
催化剂可通过减少反应活化能来降低反应的能量要求,从而加速反应。
然而,由于催化剂在反应结束时不发生净变化,所以对平衡位置没有影响。
二、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的条件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和温度决定。
1. 浓度和压强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之间达到一定的比例。
在气相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压强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物的分子碰撞会与生成物的分子碰撞相抵消,而且速度相等。
在溶液或者气体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度也会平衡,达到化学平衡。
2. 温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还需满足热力学要求。
对于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会使反应向左移动,降低温度则使反应向右移动。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这就是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摩尔比例和催化剂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讨论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 原理,当温度增加时,反应会倾向于吸热反应以减少温度。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反应会倾向于放热反应以增加温度。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一侧移动,促进生成物的形成。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一侧移动,减少生成物的产量。
因此,温度的改变会对平衡位置和产物浓度产生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是涉及气体反应或活性溶液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压力增加时,反应会倾向于产生较少的气体分子,以减少压力。
反之,当压力降低时,反应会倾向于产生较多的气体分子,以增加压力。
增加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气体数量较少的一侧移动。
减少压力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气体数量较多的一侧移动。
因此,压力的变化会改变反应平衡位置和产物浓度。
三、摩尔比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对平衡位置和产物浓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反应物的不同比例,平衡位置可能会朝向反应物或生成物一侧移动。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一侧移动以保持平衡。
相反,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一侧移动以保持平衡。
因此,摩尔比例的改变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产物浓度有显著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本身的物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来实现的。
催化剂可以提供其他反应途径,使得较高能量的过渡态降低能垒,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平衡位置没有直接影响,但由于加速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使反应更快达到平衡。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反向和正向速率,从而使平衡达到得更快。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实验验证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实验验证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状态。
平衡反应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及进行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以及在实验中如何验证化学平衡。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改变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增加反应物浓度时,反应会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
相反,减少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移向反应物的方向。
2. 温度: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平衡反应的速率以及平衡位置。
根据反应热学原理,增加温度会使平衡移动到吸热反应的方向,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移动到放热反应的方向。
3.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气体反应中,气体压力的改变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根据盖亚-萨卡定律,增加气体压力会使平衡移向分子数较少的一方,而减少压力则会使平衡移向分子数较多的一方。
4. 催化剂:催化剂是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被反应消耗的物质。
催化剂的添加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二、实验验证化学平衡为验证化学平衡,我们通常可以进行实验。
1. 浓度变化实验:在一个反应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内取样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并绘制出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曲线的变化,可以确定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和速率。
2. 温度变化实验: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温度来观察平衡的移动。
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开始反应,然后改变温度并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作为判断平衡位置的指标。
3. 压力变化实验(对于气体反应):在气体反应中,可以通过改变气体压力来验证平衡位置的变化。
可以通过改变容器体积或添加惰性气体来改变压力,观察平衡位置的移动。
4. 催化剂的作用实验:可以在催化剂存在和不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观察在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变化以及平衡位置的影响。
高中化学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
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
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了一种稳定状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活性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受到一定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制约。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 温度:温度的改变可以影响反应的平衡状态。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反应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反应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因此,温度的改变可以改变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
2. 压力(气相反应):对于气相反应,压力的改变会影响反应的平衡。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压力增加时,平衡反应往可减少摩尔体积的方向移动;当压力减少时,平衡反应往可增加摩尔体积的方向移动。
3. 浓度(溶液反应):对于溶液反应,浓度的改变会影响反应的平衡。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时,平衡反应往减少该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当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减少时,平衡反应往增加该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4. 催化剂: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催化剂可以加速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但对平衡状态的稳定性无影响。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使平衡反应往生成物的方向移动,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会使平衡反应往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2. 反应物的活性:反应物的活性可以影响反应的平衡,活性较高的反应物更容易参与反应。
3.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
比如,当产物的浓度增加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使得平衡反应往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受到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同时反应物的浓度、活性和相互作用也会对反应的平衡产生影响。
理解这些条件和因素对于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在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过程中,应该怎 样通过改变浓度的方法来提高该反应的程度?
增加氧气的浓度
2、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 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1)增大水蒸气浓度 (2)加入更多的碳 (3)增加H2浓度 (4)增加CO浓度
巩固提高: 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 +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 应产生的影响的是 C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 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 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血红蛋白-O2 + CO 血红蛋白-CO + O2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 应采取哪些措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Fe2O3 +3CO
高温
2Fe + 3CO2
思考:
高炉气中CO含量不变 表明这一可逆反应达 到了什么状态?该状 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实验2-5
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r2O72-+H2O 橙色 步骤: 2CrO42-+2H+ 黄色
实验2-6
在试管中加入 5mL 0.005mol/L FeCl3溶液和5mL
0.01mol/L KSCN溶液振荡溶液呈红色,在这个反应体系中
存在下述平衡 :
Fe3++3SCN-
Fe(SCN)3
红色
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
(1)向1号试管中滴加4滴饱和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 化; (2)向2号试管中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观察颜色 变化; (3)向上述1、2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滴0.01mol/LNaOH 溶液,观察现象。
练习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CO+NO2 CO2+NO 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 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B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练习:
可逆反应H2O(g) + C(s) CO(g) + H2(g)在一 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 起平衡移动?CO的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
①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③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小结: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
巩固提高:
可逆反应 N2 + 3H2 2NH3(正反应 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 升高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V正减小、V逆增大 B.V正和V逆均增大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作业:
预习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及勒夏特列原理
△H=-56.9kJ/mol
条件 改变 升高 温度
气体颜色
平衡移动的方向
气体颜色变深 平衡向 吸热方向移动 气体颜色变浅 平衡向放热 方向移动
降低 温度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 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 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学以致用:
已知高炉炼铁时发生的反应为:
高温
Fe2O3 +3CO
2Fe + 3CO2 △H<0
现在请我们未来的工程师们说一说如何降 低高炉炼铁过程中高炉尾气中的CO含量 升高温度 减少CO2浓度
巩固提高:
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C(s) + H2O(g) CO(g) + H2(g)已达到 平衡状态。现欲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且增大V(正),可进行的操作是( C ) A.再加入一些C B.移走一部分CO或H2 C.充入一些水蒸气 D.移走少量H2
3、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
X(S)+3Y(g) 2Z(g) ,△H<0。为了使平衡向生 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C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⑥分离出Z B、②③⑤ ④低压 ⑤加正催化剂
A、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生活应用
当人体吸入较多量的 一氧化碳时,就会引起一 氧化碳中毒,这是由于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 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 合,人因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这个反应 可表示如下:
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 ,平衡不移动。
实验2-7
已知NO2与N2O4存在如下平衡:
2NO2(g)
(红棕色)
N2O4(g)
(无色)
△H=-56.9kJ/mol
实验步骤: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热水中,观察颜色的 变化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气)
(红棕色)
N2O4(气)
(无色)
实验现象: 编号 步骤 (1) 现象 1 滴加饱和 FeCl3溶液
溶液红色加深
2 滴加1 mol/L KSCN溶液
溶液红色加深
步骤 滴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OH溶 滴加NaOH溶液 (2) 液 现象 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红色变浅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正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向逆向移动
(1)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
(2)向1号试管中滴加3~10滴浓H2SO4,观察并记录
(3)向2号试管中滴加10~20滴6mol/LNaOH溶液,观
察并记录
实验现象:
K2Cr2O7 溶液 现象 滴加3-10滴浓 H2SO4 橙色 滴加10-20滴 6mol/LNaOH溶液 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