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一、地球的概述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行星,是一颗非常特别的星球。
它的表面有许多大洋、大陆和大山。
2、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半径最大的行星。
它的外部结构由地幔、上部地壳、海洋及陆地等构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星球。
3、地球由密密麻麻的岩石层组成,它的内部大体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和少量的尘埃而形成的。
二、地球的形成及运动1、地球和太阳一起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是一个由岩石层组成的活跃的行星。
2、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它与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不同的一大特色。
地球每天自转一次,每周公转一次,这种运动使地球周围的环境源源不断地变化,构成地球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系统。
3、从月球来看,地球它每月从月球角度来看形成一圈,称作“十二星座”,一般来讲,每个人所带有的各种性格等特质,对应十二星座的象征,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也受这种运动的影响。
三、地球的气候1、地球的气候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温带气候、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几大类,其中温带气候包括温和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和寒冷的凉温带气候。
2、暖温带气候总体上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多,气候潮湿,晴朗天气很少。
凉温带气候夏季温度低,冬季温度高,年平均温度较低,夏季短,冬季长,降水多。
3、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温和湿度均比较高,夏季气温极高,冬季气温也不低,年降水量较多且不分季节,热带雨林就分布在这样的地球上。
四、地球的地形1、地球的地形有着山脉、山谷、平原、峡谷、湖泊、河流、洞穴等。
其中山脉地貌有着强烈的垂直特征,最常见的是大陆型山脉和海洋型山脉,而山谷地貌则有着河谷、峡谷等。
2、地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地势较陡峭,细沙易积,贫瘠的地形上植被生长缓慢;河流会携带营养物质,使河谷内土壤受益;而平原会存储水源,并促进植被生长。
3、洞穴是地形的一种,除了构成地下山脉的垂直的洞穴外,还有池塘、水库等。
了解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这包括了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8,940,000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约29.2%。
地球大气层组成
1.地球大气层组成及结构
探索我们的地球:地球大气层组成
地球大气层,又称大气圈,位于地表上方约100公里的空间,包围着整个地球。大气层由不同成分组 成,它们的密度和特性随着高度而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4.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的顶部,从50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200公里 高处。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约为1%。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南极臭氧层空洞、平 流层中部和高层。南极臭氧层空洞是地球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成分是氧气 (约占90%)和臭氧(约占10%)。其他成分还包括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如二氧 化碳和甲烷。
03
地球的环境问题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
1.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地球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包括水、土壤、森林、 矿产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的消耗 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地球资源的持续衰退。
2.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 能源的过度消耗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 酸雨等。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仍然不足,导致地球资源消耗的 紧迫性进一步加剧。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4.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5. 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和岛屿上。
6. 地球的气候:地球上有不同的气候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7. 地球的矿物:地球上有很多种矿物,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
8. 地球的地壳: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和地核。
9. 地球的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变化引起的自然现象。
10. 地球的火山:火山是地壳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发出来的自然现象。
关于地球你要知道的100件事

关于地球你要知道的100件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
它是一个充满奥秘和美丽的地方。
下面将介绍关于地球你应该知道的100件事情。
一、地球基本信息1. 地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2. 地球距离太阳约1.496亿公里。
3. 地球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4.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10^24千克。
5. 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椭球体,因自转而略微扁平。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6.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后。
7. 地球最初是一团炽热的气体和尘埃云团。
8. 地球的表面逐渐冷却,形成了最初的岩石壳。
9. 地球的外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三、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10. 地球拥有一层薄薄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11. 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12. 地球的气候因纬度、海洋、风、云等因素而不同。
13. 地球上存在各种气候带,包括热带、温带和寒带。
四、地球的水资源14. 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中97%是盐水,只有3%是淡水。
15.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中。
16.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五、地球的陆地和地貌17. 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18.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19. 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全长约6650公里。
20. 地球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面积约为371000平方千米。
六、地球的生物多样性21. 地球上有众多的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22.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23. 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这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七、地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24. 地球上存在地震带,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发生断裂和位移时产生的振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1. 地球是太阳系内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内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万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3.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公转周期为365.24天。
4. 地球的地质年龄约为45亿年,已经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地质灾变和环境变化。
5. 地球由三层构成:核层、地幔层和地壳层。
其中核层是地球的内核,占地球半径的1/6,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6. 地球的大气层由五层组成: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顶层。
地球的大气层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7.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天文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四季的变化和节气的出现。
8.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资源都是咸水,占总水量的97%,只有3%左右的水是淡水,可供人类使用。
此外,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战。
9.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而地球上最深的海底谷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为1万米。
10. 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洲,面积为4.4亿平方公里。
而最小的大陆是南极洲,面积为1.4亿平方公里。
11. 地球上的箴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意味着生命力的顽强和不断前行的生命力。
这也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崇敬之情。
12.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其中,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之一。
13. 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这两个生态系统之间互相依存,共同维护着地球的生命之源。
14. 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15.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灾、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6.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地退化、物种灭绝等。
有关于地球的知识

有关于地球的知识
1. 地球是太阳系八个行星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
3.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个小时,公转周期是365.24个日地日。
4. 地球有三个主要层,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5.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6.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30%的面积为陆地。
7. 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水资源、森林、土地、动植物等等。
8. 地球的气候受到气候带、地形、海洋、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9. 地球上存在多个板块组成的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它们以板块运动的形式不断变化和演化。
10. 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如森林、海洋、沙漠等,它
们构成了地球的生命支撑系统。
关于地球的资料简介

关于地球的资料简介1. 地球的概述地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表面被大约70%的水覆盖着,因此被称为“蓝色星球”。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质量大约为5.97×10^24千克。
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
2.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层次: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内核:位于地心,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直径约为1,220公里。
•外核:包裹在内核外部,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50公里。
•下地幔:位于外核之上,主要由硅、镁、铁和氧等元素组成,在厚度达到2,900公里时与上地幔相接。
•上地幔:从下地幔到岩石圈底部之间的区域,厚度约为650公里。
•地壳:最外层的岩石层,包围着地球,厚度约为5-70公里。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由气体组成的薄薄的包围地球的层次结构。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对流层:最接近地表的部分,高度约为10-15公里。
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公里。
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0公里。
臭氧分子能够吸收紫外线辐射,起到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作用。
•热圈: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约为500公里。
该区域中含有稀薄的大气分子。
4.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是唯一一个已知存在液态水的行星。
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其中97%是咸水,只有3%是淡水。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是最大的水资源储备。
海洋中的盐度约为3.5%。
•冰川和冰盖:包括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巨大冰盖,以及高山上的积雪和冰川。
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备。
•地下水:埋藏在地下岩层中的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灌溉用水的重要来源。
•湖泊和河流:地球表面上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河流,提供了人类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发电等方面所需的淡水资源。
地球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最新版】目录1.地球的概述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3.地球的自然环境4.地球的生态系统5.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正文【地球的概述】地球是我们人类所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离太阳第三近的位置。
地球呈椭圆形状,赤道周长约为 40,075 公里,两极周长约为 39,941 公里。
地球表面 70% 以上被水覆盖,因此,地球又被称为“蓝色星球”。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据科学家研究,地球形成于约 46 亿年前,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原始行星。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环境极端。
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现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对地球起着保护作用。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由各种岩石组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部分。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有多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命之网。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对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对地球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然而,过度开发和污染也给地球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
因此,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生命今天,我和朋友们探讨一下地球以及它所承载的地球生命吧,我想,这最少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关系,正确对待未来世界。
在140亿年前,宇宙的一个点凝聚着的巨大的、不是数字所能表示的能量突然爆发,宇宙诞生了,时空诞生了,星系诞生了!这爆发的能量至今仍在扩散,整个宇宙仍在膨胀。
在45亿年前,在银河系的某一点,一个收缩的“星云”坍塌了,这一爆炸式“坍塌”,太阳系诞生了,不久,地球和它的孪生兄弟西亚还有太阳系里的地球的伙伴们诞生了!地球的诞生带来的或许是整个宇宙的奇迹的开始。
刚刚诞生的地球,只有熔岩和1200度以上的高温,它的表面并不坚硬。
在它诞生的第五千万年左右的一天,它的孪生兄弟西亚突然发难,毫不客气地以每秒15公里的速度,撞向地球,在猛烈的撞击中,二者合二为一,同时,撞击产生的零散碎片飞向太空。
又过了大约2.2万年,这些碎片聚集在一起,成了地球的卫星---月亮。
我们把这次撞击就当做地球的第一个大幸运吧,因为,这次撞击使得地球拥有了卫星月亮,而月亮在对后来的地球表面的不大不小的、恰到好处的引力作用尤其是海洋潮汐现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类也因此受益匪浅!在地球诞生后的5-6亿年里,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那时,一昼夜才6小时左右。
同时,地球不断地受到在太阳系产生时残留的太空碎片和来自太空的陨石、小天体的撞击,这些撞击地球的物体,给地球带来的是不同的复杂的物质元素和水。
到了地球7亿岁的时候,受到携带水的太空物体撞击的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世界,那时,它的自传速度也慢了,一昼夜约16小时左右。
地球在受到外来天体撞击的时候,接受的不单是不同的物质元素,还有大量的能量,体积也由此变得越来越大。
地球把巨大的能量吸纳到内心里,形成了热度一点也不逊色与太阳温度的内核。
而这热的巨大的能量,不是地球外壳所能约束的,喷涌的岩浆遍地都是,火山剧烈喷发,遍布全球。
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漂移、火山的喷发,使得地球表面高山隆起,沟壑纵横。
水聚集在一起成了海洋。
二氧化碳,这是我们人类现在涉及到的最头痛的物质名词了,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发电取暖、燃烧石油煤炭给如今的环境制造了太大的麻烦!然而,在地球出现生命奇迹的开始时期,二氧化碳却功不可没!火山的喷发,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正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作用,才使得地球的温度得以保持,热量不会流失于太空。
可以说,在地球生物出现和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二氧化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起温室气体,还有一题,在两极冰封的冰原深处、在极地封冻的地面之下,封存着大量的比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作用高得多的另一种温室气体---甲烷,当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两极开化的时候,大量的甲烷气体得以释放,那时,地球生物(当然包括人类)的“灭顶之灾”就到了!海洋是地球的“肺”,它在澎湃中,“净化”着、“呼吸”着。
洋流在赤道被加热之后,由洋面流向两极,到两极后变冷后下沉之后又返回赤道,如此往返,形成环流,这都是赤道和极地温差巨大带来的结果。
大洋海水环流带动着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中产生对流,暴雨倾盆、冰雪成灾,洪水、冰川雕琢着陆地,改变着地表,使得山川秀丽,多彩多姿。
在洋流环流和大气环流之中,地球得以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但是,一旦温室气体过量,赤道和两极温差相近,洋流就得不到动力,就会停滞。
大气呢?停滞的洋流、停滞的大气致使“输送带”停止转动。
没有了“生机”的地球,还承载得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吗?这灾难,在距今2亿5千万年前,发生过!海洋里的火山非常活跃!由于受到地核炽热流体的冲压,地壳不间断的被撕裂,岩浆喷涌时形成了“黑烟囱”这些黑烟囱是水从地壳裂缝处渗进地壳里,与炽热熔岩气化后喷出的。
这黑色的高温烟柱被海水冷却,凝结,形成烟囱,在其腹腔内不断地重复着这一形式,黑烟囱越来越高。
当然,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多如牛毛的黑烟囱的周围,出现了地球奇迹!在它们周围,由于温度适中,由陨石带来的复杂物质成分,在海水和黑烟囱释放出的复杂物质的交合作用中,海里的黑烟囱周围出现了微生物。
它们把二氧化碳和阳光当做食物,在海底、海床上不断繁殖,有的像一座座矗立于海底的小山峰,这就是地球最初的生物---叠层岩,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后,通过光合作用并分解水的化学键,释放出氧气,因此,海水里富含氧气。
叠层岩的出现,无疑是地球生命故事的开始,这故事开始的时间是地球形成后的近6亿年的时候。
在地球诞生后不久,在太空物体的撞击下,水和气体很快就凝聚成了大气层,不过,那是的大气层里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氮气、甲烷、二氧化硫、水份等,氧气几乎没有。
叠层岩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给地球制造了大量的氧气,这使得大气层的氧气不断地增加。
大气层的运动不可小视!靠近地面的是对流层,厚度约50公里,对流层上面叫平流层,这里的大气运动平稳,再上面是臭氧层,臭氧层为地球生物遮挡了来自太阳的“风”和紫外线的伤害。
臭氧层上面是中气层,很多的“流行”在这里消陨。
85公里高度是热气层,在这里,由于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作用,发生着地球极光现象。
我们必须把我们身处在的对流层当做“流动的水”!我们就生活在这流动的“水”的“海洋中”。
对流层就像大海一样,经常有“风浪”而这风浪气团极具破坏力!摧毁建筑、拔起大树、制造洪水。
这全是改变地球面貌的重要因素。
“风”---流动的气海,不断地雕刻着大地,有时是“鬼斧神工”。
当大气中富含氧气的时候,在50公里的高空,由于受到阳光紫外线的作用和来自太阳的射线辐射,大气产生了臭氧层并且达到了一定的厚度。
在地球获得氧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火山和河流的作用,使得大洋里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当这些铁元素和叠层岩释放出的氧气汇合时,产生了大量的“铁锈”,这些叫做氧化铁的物质沉淀堆积于海底,在破坏和阻挡了氧气的产生速度的同时,形成了很多大型铁矿,今天的巴西和澳大利亚深受其益!在地球出现早期生物叠层岩之后的三十亿年里,这些微生物并没有得以进化和飞跃。
大约在距今7亿年前,地球突然降温,第一次冰河时期前寒武纪时代到来了,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太阳发生了事件,使得地球大量减少了吸收的日光量造成的。
我们就把这个事件当做是地球的第二个大幸运吧,因为,正是这次冰河时期的到来,才打破了地球生物进化的僵局,从而得以向更高生命的承载体进军。
冰盖从两极迅速的向赤道推进,终于有一天在赤道会合,地球被冰雪完全覆盖,如果在太空看当时的地球,就是一个“冰球”,本来就减弱的阳光,照到地球时,又被反射回太空,地球温度降到零下5、60度,冰雪厚度达到3000米以上。
如果地球永远这样下去,那么,地球故事就没有意思了。
在冰河形成的开始时,地球内核并没有停止活动,只是正赶上相对稳定的时期吧,火山零星喷发,散发的热量和二氧化碳保持的温度抵抗不住寒冷的攻击,而因为二氧化碳大量被岩石吸收,大气层缺少了温室气体的保温作用,这么多的巧合才出现了第一次冰河期。
大约过了1500万年,地球迎来了活跃期,长久积压在地核里的热量终于爆发了,火山,又是火山!大规模火山的喷发,使地球冲破了冰盖的包围,它又活过来了!复苏的地球逐渐升温,到了6亿年前,地球很暖和了,而且,一天长达22小时。
更加完美的地球预示着将有更大的飞跃!在大约5亿4000万年前,海洋里幸存下来的细菌飞速繁殖,海洋变得生机勃勃,一种无脊椎软体虫类威瓦西虫出现在海底,它是新的复杂的对细胞体。
在后来的上亿年里,海洋里有了三叶虫,再后来又有了皮卡虫,这小小的皮卡虫不过5、6公分长度,但它却有了简单的脊椎,也许正是脊椎动物的始祖吧?!那么,陆地上怎么没有动物吗?是的,陆地上除了少得可怜的简单微生植物外,什么都没有,什么原因呢?是太阳的辐射使得陆地上没有生物存活。
这时,在地球大气层50公里出的高出,奇迹发生了。
不断增厚的大气层氧气浓度越来越高,氧气因为受到太阳的辐射,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臭氧,臭氧层逐渐增厚,对地球形成了包围式的保护。
终于,在距今3亿7千5百万年前,海洋里一种叫做提塔利克鱼的怪鱼出现了,它昂起头,用鳍当做脚,勇敢的踏上了已经长满植物的陆地,开始了海洋动物征服陆地的长久征战,在距今3亿6千万年时,这些征服者把陆地当做了自己的家。
地球的那个时期,到处是茂盛的植物,动物也进化的越拉越大,有的体重大数吨重。
树木也很高大茂盛。
可以说,地球上的动植物出现了突飞猛进的飞跃,直到距今2亿5千万年前,地球又一个大事件发生了!在西伯利亚,在地球正生机盎然的进行进化飞跃的时候,由于受到地核能量的挤压,地球史上大面积的、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爆发了,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发生了。
地球上火山剧烈喷发、规模巨大。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剧增,温度急剧上升,没有了赤道和两极的差异,洋流和大气层停止了环流。
地球被火山喷发产生的烟雾包围,到处弥漫着灰尘,动物植物在烟灰弥漫中窒息死亡,天空下起了酸雨,二氧化硫充斥着地球,死去的动植物的躯干在高温下腐烂,产生了大量的沼气---甲烷气体和硫化物的混合体,这些比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高出23倍的毒气弥漫天空,又随着暴雨流向河流,海水里的情况更是严重。
地球上95%以上的生物被灭绝了,海洋成了粉红色,大气成了粉红色,在当时的天空俯瞰地球,就是一个粉红色的星球悬在太空,那时,地球景色又回到了0点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陆地上还是海洋里,那些生物死亡后尸体腐烂、尸液渗入地下最后到达岩石层下,经过漫长的复杂的地址密封中的化学变化,最终形成了石油。
我们现在开采的石油正是那式的动物死亡后形成的。
而那些繁茂的树木在倒下后,经过地质变化,压在地下,经过了那么长的岁月,直到今天,我们发现并疯狂开采着煤资源。
愚蠢的人类貌似聪明,殊不知,要是现在把所有的石油煤炭资源采掘完毕,再要找资源,何其难也!有一个混蛋逻辑,说什么“只要太阳照射地球,太阳会源源不断的把能量输送给地球,我们就不愁能源。
”,这是被那个物质不灭定律理论搞糊度了吧!大喷发在50万年的时间里,造成的熔岩层高达6000米,覆盖的面积比美国国土不相上下。
我们把这次灾难就再次叫做地球的大幸运吧,因为,新的更高级的物种又要出现了。
在距今19000万年前时,一块叫做盘古大陆的陆地在中间位置,因为受到地核力量的挤压,从南到北裂开,地球的板块运动使得另外的大陆也分裂开来,新的海洋诞生了。
地球逐渐恢复着生机,终于有一天,恐龙来到了世间,这个新的、由大灭绝灾难中的幸存者进化的地球霸主,统治了地球近1亿3千万年。
在北美洲的墨西哥,有一片在高空勘测技术下看得很清楚的直径30公里的圆状地穴群,这实际上是距今6500万年前,地球遭受小天体撞击留下的痕迹,撞击出的大圆坑在几千万年的时间里,由于地壳变动和熔岩溶洞效果,使那里出现了现在的景色。
正当恐龙横行地球,独霸世界的时候,地球受到了一颗叫做希克苏鲁伯的,直径大约15公里的小天体的猛烈撞击,在这次撞击中,恐龙和绝大部分的地球生物又一次遭到了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