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竹影

合集下载

18.竹影

18.竹影
丰子恺 (1898——1975),原名丰润, 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 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 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 文艺大师。 尤以富有朴素、细腻、深沉和 哲学味的散文和漫画著称,在 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撇开 : piē
撇嘴: piě
zhà 蘸: n
疏密: shū mì
yōu 幽暗:
1、朗读课文,并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本文以几个少年描画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 画的艺术体验,表现了一种童真和童趣。
时间 地点
夏夜晚上 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我”,弟弟,华明,爸爸
看天看月亮看人影看竹影描竹影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心
体验艺术,表现童真童趣
2、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竹影”?(解题)
• 2、关于竹的哲理句: • 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 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 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 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 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 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 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 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 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 4、第6段第4行说:“西洋画像照相, 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西方 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 形似。 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
国画竹
• 1、关于竹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深林人不知,明 月来相照。--唐· 王维《竹里馆 》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清· 郑板桥 《竹石 》

中学初一下学期语文第18课竹影

中学初一下学期语文第18课竹影

通过对孩子们动作、神态的细腻 描写,表现出他们纯真的心灵和
丰富的想象力。
课文中的竹影不仅是自然之景, 更是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象征,体 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艺术与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课文中通过画竹影这一活动,引导孩 子们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和艺术。
课文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美和艺术并不 是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蕴藏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发பைடு நூலகம்和创造。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总分总结构
文章首先总述竹影之美,然后分 别从不同角度描绘竹影的特点和 美感,最后再总结竹影的意境和
美感。
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竹影的描绘,将读者带 入一个静谧、幽深的竹林世界,情 景交融,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 受。
语言简练生动
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 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 动地描绘了竹影的形态和美感。
竹文化的起源
竹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 在商周时期就已有人工栽培竹林。随 着竹子的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竹文化。
竹文化的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竹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 的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 。竹子所代表的虚心、坚韧、高洁等品 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竹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象征意义
其他人物形象辅助构建故事情节
其他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文中除了父亲和孩子们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人物形象,如母亲、邻居等。这些 人物形象在故事中起到了辅助构建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故事情节的构建
其他人物形象的出现和行动,丰富了故事情节,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 母亲对孩子们的观察和父亲的引导给予了肯定和支持,邻居的加入则增加了故事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些情节的构建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主题和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竹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竹影

• 过家家、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 涂鸦、在手臂上画手表——绘画艺术 • 堆积木、堆雪人、玩泥巴——建筑雕像 艺术 • 起外号、编故事——文学创造 • 剪纸、叠纸飞机——手工艺术
再 见
1、下列词语中红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是( ):
A、幽暗(yōu) 弥漫(mí) 挽救(wǎn) B、惬意(qiâ) 闪烁(shuî) 一缕(lǚ)
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 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 画的艺术体验。并留下深 刻的启示:艺术并非高不 可攀,它就存在于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
你从课文的学习中 感悟到了什么?请说 出来与同学分享——
罗丹: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放 飞 童 年
艺术并不是高不 可攀的东西,它 就蕴含在孩子们 童稚的游戏中。
丰子恺,原名丰润, 浙江崇德人,现代画 家、散文家、美术和 音乐教育家,是一位 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 艺大师。作品有《缘 缘堂随笔》《艺术趣 味》、《率真集》等。
字音字形一
kǎi 丰子恺 shāo 梢头
问我吧!
qiè 惬意 tīng 水门汀
lǚ 一缕
zhàn 蘸
chán 口头禅
shā 朱砂
jiè 芥子园
游 戏
艺 术
童真童趣

(一)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几个在后院画竹影,父 亲顺势指导我们领略了中国画与西 洋画各自的魅力。
(二)题目略。
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表 现 童 趣 的 描 写
观看天色的变化 (看天) 观看院里的光影 (看光影) “我们”眼中的月亮 (看月) 月亮底下头上冒的烟气 (看人影) 发现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影(看竹影) 在水门汀上描竹影、人影
5、中国画题材已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 主。

人教版语文七下18《竹影》

人教版语文七下18《竹影》

拓展迁移,感悟生活
丰子恺先生从他的童趣中品 味到墨竹的美和中国画的美,提 高了自己欣赏美的能力。其实, 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在享受一种 美,这是语言文字的美,是文学 艺术的美,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 己欣赏这种美的能力呢?
有关“竹”的诗句
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2、“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 心。” ——李苦禅 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 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
你有我有他也有,
黑身黑腿黑黑头, 灯前月下跟你走, 就是从来不开口。
(打一事物)
想一想有“影”字的四字成语。
形影不离、形单影只、 形影相吊、顾影自怜、 刀光剑影、立竿见影、 影影绰绰、杯弓蛇影、 捕风捉影、含沙射影……
有“影”的诗句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 江水流。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 影共徘徊。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5、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
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小 结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 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 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 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 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 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18、竹影 预习提纲
1、搜集带“影”的成语和诗句。 2、作者简介。 3、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 容。 4、找出文中描写最生动的表现 了童真童趣的句子,说说你的 理解。 5、文章的最后,“我”回到堂 前,看到吴昌硕描的墨竹,为 什么觉得更有意味呢? 6、搜集写“竹”的诗句。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8课(竹影)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8课(竹影)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8课(竹影)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一】综述:《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表达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难道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

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受。

【二】分析: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今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兴趣是成年人意料不到的。

弟弟发明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也许可不能注意如此的情况,谁又有如此的细心如此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如此的问题大概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

“大伙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假如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假如是成年人一定挨批判,做事三分钟热情。

然而孩子的天性并非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

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

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然而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好玩好动的本性,接着就引入了正题:水门汀上的竹影,看起来中国画一样潇洒斑驳,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热情。

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过的画图。

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

因此领路人──“爸爸”出现了。

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一】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第四单元18课《竹影》课件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第四单元18课《竹影》课件

品读语言
③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 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
【分析】“藏”字用得好,它生动地写出了华明 害怕爸爸责备的神态和心理。
品读语言
④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减弱。 【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 夕阳渐渐隐去,天空暗下来的情景。
模仿丰子恺的形式, 把你童年中富有 意趣的事, 也用漫画 的形式画出来, 并给它配上生动 的解说 词!
和小组成员分享童年趣事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手指画、踩脚印画(用水或在 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
作业:
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散文,主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 再笔》、《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 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 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作品影响很大, 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 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作品欣赏
撇 piě 蘸
幽暗 zhàn
惬意 yōu 萧萧 cēn cī
qiè
口头禅 chán 参 差不齐
xiāo
徘 徊pái huái 水门汀 tīng 芥子园
jiè
阅读感知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①课文以“竹影”为题,主要是写景——写 竹影呢?还是写人物活动?
②文章记叙了“我”和小伙伴的那些活动?
⑤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 速而不可挽救。 【分析】动词运用准确形象,描写霞光消失充满动 感,也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竹影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作者丰子恺(1897—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某某中国画院院长、某某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同学们小时候都有过游戏的体验,你们的游戏玩些什么呢?也许,艺术的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竹影》中三个小孩玩的是什么游戏。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文中玩游戏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1)幽暗:昏暗。

(2)惬意;称心满意。

(3)疏密;指事物之间距离的远近,空隙的大小.(4)包罗:包括(指大X围) (5)朱砂:红色或棕红色的无机化合物,可作药物,也可作颜料。

叫辰砂或丹砂。

(6)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我与弟弟到院中乘凉。

第二部分(2~7段)、画竹影与探讨中国画。

18 竹影 微课教学设计

18 竹影 微课教学设计

18 竹影一、导入:1、竹子在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简介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三品味赏析,体验童趣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你认为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2、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设计哪一方面的内容?明确: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3、从孩子们和丰子恺父亲的问答中,你发现没发现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梳理: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原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明确: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四、探究体验拓展延伸1 你认为丰子恺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教育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作者后来之所以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跟他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2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捏泥人、编花环等等,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吗?(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过家家、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文学类五、课堂小结:由此可见,在儿童的游戏中,不仅充满童真童趣,而且也蕴含着艺术和美。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祝愿同学们能永葆一颗童心,快乐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板书设计:竹影丰子恺游戏艺术作业布置:1、课外搜集、阅读、欣赏一些写竹的诗歌、文章或画竹的图画,可以整理成为一本小册子,并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她的清 光。 ——“ 清光”,指月光;前面用的“红光” 指日光。从“红光”到“清光”,写出日光渐 弱,月光渐强的时空变化过程。
(4)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 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 这句描写,月儿 朗照,竹叶轻摇,斑驳闪烁,如同一幅美妙的 画,自然成趣。
导入语
自古以来,竹被称为“花中四君 子”之一。今天,让我们跟着著名画
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走进《竹影 》,去体会其中美的意蕴和神气!
丰子恺(1898—1975),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 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 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作 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 堂再笔》《随笔二十篇》《 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 《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 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 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 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 浓厚的生活情趣。
(1)、“天空好像一 盏乏了油的灯,红光 渐渐地减弱”,“那 光一跳一跳地沉下, 非常微弱,但又迅速 而不可挽救”。 写红光的消失充 满动感,符合儿童天 真活泼的性格。
2015-5-16
( 2、)“原来月亮已 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 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 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 阶 (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 音阶)了。” 用色彩的暖色和寒色 来描写日光和月光给人的 感受,用音乐的长音阶和 短音阶来比喻由日光到月 光的变化。
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华明在月夜下向我们蹦跳 着跑来的情态。 再如: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 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这句中的“藏”字用得好,好在它生动地写出了华 明害怕爸爸责备的神态和心理。
2015-5-16
例如:
(1)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 佛电影中的一幕。 ——“ 弥漫”一词用 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 于变化,充满美感。 (2)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 光渐渐地减弱。——用比喻手法,把太 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 得十分形象。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晚饭后 时间:
地点: 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人物: 我、弟弟、华明和父亲
活动:
看天 看月 看人影 描人影 看 竹影 描竹影 谈绘画
看天 看月 看人影
强烈的好奇心
描人影
看竹影 描竹影
细致的观察力 (童心童趣) 丰富的想象力
极强的模仿力
请跳读课文,找出文中那 充满画面美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例如:天空好像一盏乏 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减 各抒己见吧! 弱。
文章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真 童趣。文章通过哪些句子体现童 真童趣呢?有感情地朗读 各抒己见吧! 相关的语句,并谈谈你的 体会。
表 现 童 趣 的 描 写
观看天色的变化 (看天) (2段) 观看院里的光影 (看光影) “我们”眼中的月亮 (看月) 月亮底下头上冒的烟气 (看人影) (3段) 发现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影(看竹影) 在水门汀上描竹影、看人影
2015-5-16
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怎 样一个人?
“爸爸”既是一位善于引导的老 师,也是一个懂画的画家。(耐 心、慈心、富有爱心、理解孩子、 支持孩子, 循循善诱……)
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 游戏是支持和鼓励的,爸 爸善于保护孩子的童真、 童趣,善于保护孩子的创 造力。 “爸爸 ”是以艺术 领路人的身份出现,他适 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 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 艺术入门课。
2015-5-16
(3)、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 蛙,向我们跳将过去。 把人影比作青蛙,充满童趣。
2015-5-16
方法提示
1、可以从妙词、修辞等方 面分析。 2、可以用上“我觉得—— ——写得生动(或优美), 因为————” 的句式。
示例:
例如: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 佛电影中的一幕。
21
童心是一种向往
童心是一种想象
童心是一种创造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 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 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 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 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 装下整个世界。 以“ 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幽暗”细腻而贴切的描绘出太 阳落山后那种昏暗而有点清冷的 感觉;“弥漫” 把这种幽暗朦 胧的光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充 满着美感。
-
用“————— 句好,好在 —————— —————— ”这一句式评点。
(温馨提示:可从某个词、句式、修辞、写法等 方面进行品评。说得越多越好。) 例如:“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 向我们跳将过来.”这句好,好在它运用了比喻的修
写作特点
1、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小事(以小见大); 2、行文简洁,文情并茂。
课后作业: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 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 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 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 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 西无处不在。
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用 语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 学;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已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 主。
总之,中国画重写意,重神韵,像符号;西 洋画重写实,重形似,像照相。
( 5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 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 了。 这句话写出了月亮渐渐升起,竹影的形状 由大变小的情形。“暖色变成寒色”是因为 “红光”变成“清光”。 第二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 竹影的形状随着月亮的渐渐升起,从大到小 的变化过程,更令人叫绝的是,用了“音阶” 这一喻体,形似,且让人联想到美感与音乐 艺术,眼前是美的,也是艺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