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植物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合集下载

植物和动物总RNA 的提取及Northern 杂交

植物和动物总RNA 的提取及Northern 杂交

植物和动物总RNA 的提取及Northern 杂交1 概述真核细胞的RNA 主要由rRNA (包括28S 、18S 和5S rRNA ,占RNA 总量的80 %~ 85 %)、tRNA 及小分子RNA (占10%~15 %)和mRNA (占1%~5%)组成。

高纯度和完整的RNA 是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所必需的,如Northern 杂交、cDNA 合成等。

提取RNA 时最关键的因素是尽量避免RNA 酶的污染。

RNA 酶是一类生物活性非常稳定的酶,除细胞内RNA 酶外,环境中灰尘、各种实验器皿和试剂、人体的汗液及唾液中均存在RNA 酶。

这类酶耐热、耐酸、耐碱,煮沸也不能使之完全失活,而且其活性亦无需辅助因子,但蛋白质变性剂可使其暂时失活。

本实验所使用的TRIZOL 试剂盒中主要成分是异硫氰酸胍和苯酚。

异硫氰酸胍是蛋白质强变性剂,可抑制RNA 酶活性;而苯酚不仅可使蛋白质和核酸解聚,亦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抑制RNA 酶活力。

在裂解样品过程中,TRIZOL 试剂在破坏细胞和溶解细胞成分的同时可以保持RNA 的完整性;其后加入氯仿并离心,使溶液分离成水相和有机相,RNA 完全保持在水相;转移出水相后,RNA 可用异丙醇进行沉淀回收。

为尽量防止RNA 酶污染,在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始终戴一次性手套,防止皮肤携带的细菌和霉菌污染RNA 制品,同时采用适当的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② 使用灭菌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以防止来自共用设备的交叉污染。

③ 玻璃器皿、研钵等应在160~180℃的高温下烘烤4h 。

④ 塑料制品用含0.1%焦碳酸二乙酯(DEPC )的水溶液浸泡过夜,然后用灭菌水淋洗数次,并于100℃下烘烤15min ,再高压蒸汽灭菌15min ,以除去器皿上痕量的DEPC ,避免DEPC对RNA 的嘌呤碱基进行修饰。

DEPC 是很强的RNA 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蛋白质中组氨酸结合而使蛋白质变性。

北美鹅掌楸CPP 转录因子家族LtTCX2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北美鹅掌楸CPP 转录因子家族LtTCX2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㊀Guihaia㊀Jul.2020ꎬ40(7):998-1009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1908003刘换换ꎬ杨立春ꎬ张成阁ꎬ等.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广西植物ꎬ2020ꎬ40(7):998-1009.LIUHHꎬYANGLCꎬZHANGCGꎬetal.CloningandexpressionanalysisofCPPtranscriptionfactorfamilyLtTCX2geneinLiriodendrontulipifera[J].Guihaiaꎬ2020ꎬ40(7):998-1009.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刘换换ꎬ杨立春ꎬ张成阁ꎬ郝自远ꎬ李火根∗(南京林业大学ꎬ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ꎬ南京210037)摘㊀要:CPP(cystein ̄richpolycomb ̄likeproteinorTesmin/TOS1 ̄like)家族属于成员数目较少的一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ꎬ含有保守的富含Cystein的CRC结构域ꎬ在植物发育进程中ꎬ主要参与花发育㊁细胞分裂㊁分子进化等ꎮ为了探索CPP转录因子家族在北美鹅掌楸花发育中的作用ꎬ该文以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tulipifera)为材料ꎬ采用RACE技术克隆出1个CPP ̄like家族基因ꎬ命名为LtTCX2ꎬ全长2866bpꎮ通过NCBI网站在线分析ꎬORF长2424bpꎬ编码了807个氨基酸ꎬ含2个保守的TSO1 ̄likeCXC结构域ꎬ分子量为88699.25Daꎬ理论等电点为5.83ꎬ不稳定系数为62.38ꎬ疏水性平均值为-0.619ꎬ预测为亲水性蛋白㊁非跨膜蛋白㊁核蛋白ꎬ不含信号肽及切割位点ꎮ氨基酸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ꎬLtTCX2与其他物种的CPP家族TCX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ꎬ与亚洲莲(Nelumbonucifera)的NnTCX2㊁胡杨(Populuseuphratica)的PeTCX2进化关系最近ꎮ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ꎬLtTCX2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ꎬ在萼片㊁花瓣中几乎不表达ꎬ表达量由高至低如下:叶片㊁花芽㊁雌蕊㊁雄蕊㊁茎㊁根㊁花瓣㊁萼片ꎮ以上结果说明ꎬLtTCX2属于较古老㊁保守的一类基因ꎬ可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鹅掌楸属植物系统进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ꎮ关键词:北美鹅掌楸ꎬCPP ̄like家族ꎬLtTCX2基因ꎬCRC结构域ꎬ组织特异性表达中图分类号:Q943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3142(2020)07 ̄0998 ̄1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CloningandexpressionanalysisofCPPtranscriptionfactorfamilyLtTCX2geneinLiriodendrontulipiferaLIUHuanhuanꎬYANGLichunꎬZHANGChenggeꎬHAOZiyuanꎬLIHuogen∗(Co ̄InnovationCenterforSustainableForestryinSouthernChinaꎬ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ꎬNanjing210037)Abstract:CPP(Cystein ̄richpolycomb ̄likeproteinorTesmin/TOS1 ̄like)proteinfamilyareonekindoftranscriptionfactorswithfewermembersandpossessaconservedꎬCys ̄richCRCdomains.CPPtranscriptionfactorfamilyplaysan收稿日期:2019-1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0718ꎬ31470660)ꎻ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项目(PAPD)[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31770718ꎬ31470660)ꎻPriorityAcademicProgramDevelopmentofJiangsu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PAPD)]ꎮ作者简介:刘换换(1991-)ꎬ女ꎬ江苏徐州人ꎬ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ꎬ(E ̄mail)lhh91@foxmail.comꎮ∗通信作者:李火根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为林木遗传育种ꎬ(E ̄mail)hgli@njfu.edu.cnꎮimportantroleintheplantdevelopmentofreproductivetissueandcelldivision.InthisstudyꎬaCPP ̄likefamilygenewasclonedbyRACEmethodsfromLiriodendrontulipiferanamedLtTCX2toexplorethefunctioninregulatingflowerdevelopment.ThefulllengthofLtTCX2was2866bp.LtTCX2containedanopenreadingframe(ORF)of2424bpꎬen ̄coding807aminoacidswithtwoconservedTSO1 ̄likeCXCdomainsbybioinformaticsanalysisonNCBIsite.Themolecularweightofproteinwas88699.25Daꎬisoelectricpointwas5.83andcoefficientofinstabilitywas62.38.LtTCX2waspre ̄dictedtobehydrophilicandnon ̄transmembranenucleoproteinwithoutsignalpeptide.TheaminoacidhomologysequenceandphylogeneticanalysisdemonstratedthatLtTCX2hadhighhomologywithotherCPP ̄likefamilyproteinsandwasmostcloselyrelatedwithNnTCX2inNelumbonuciferaandPeTCX2inPopuluseuphratica.Real ̄timequantitativePCRshowedthatLtTCX2genewashighlyexpressedintheleafandhardlyexpressedinthesepalandpetal.Thetissuespecificexpressionorderfromhightolowwasthattheleafꎬflowerbudꎬpistilꎬstamenꎬstemꎬrootꎬpetalandsepal.Thesere ̄sultssuggestedthatLtTCX2isaratherconservativegeneandprovideseveralhelptothephylogeneticevolutionofLirio ̄dendronplantsfromthemolecularbiologylevel.Keywords:LiriodendrontulipiferaꎬCPP ̄likefamilyꎬLtTCX2geneꎬCRCdomainꎬtissuespecificexpression㊀㊀CPP ̄like蛋白是一类广布于生物中㊁成员较少的转录因子ꎬ目前未在酵母中发现ꎮCPP家族基因具有1~2个高度保守㊁富含半胱氨酸Cys的CXC结构域C1和C2(pfam036308ꎬCX ̄CX4CX3YCX ̄CX6CX3CXCX2C)ꎬ以及连接二者㊁长度可变的保守的R序列(RNPXAFXPK)ꎬ3段保守序列即构成保守的CRC结构域(C1 ̄RNPXAFX ̄PK ̄C2)(Songetal.ꎬ2000ꎻAndersenetal.ꎬ2007)ꎮCPP家族基因主要集中于动物方面的调控研究ꎬ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较少(闵浩巍ꎬ2013)ꎬ在植物中主要参与细胞分化㊁繁殖器官发育ꎮLiuetal. (1997)首次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中获得的CPP ̄like家族基因是TSO1ꎮTSO1是一种核蛋白ꎬ在花器官中高度表达ꎬ调控细胞分裂与细胞膨大(Hauseretal.ꎬ1998)ꎮ通过对tso1突变体的研究ꎬ该基因对细胞的方向性增长发挥作用ꎬ并影响到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ꎬ说明TSO1基因对拟南芥花器官的形成是必需的ꎬ推测其可能是编码花器官细胞分裂的重要元件(Liuetal.ꎬ1997ꎻHauseretal.ꎬ1998ꎬ2000)ꎮ随后ꎬ在大豆(Glycinemax)中发现了1个CPP1蛋白ꎬ发现其参与共生根瘤中leghemoglobin基因调控(Cvitanichetal.ꎬ2000)ꎮ目前已陆续在大豆㊁水稻(Oryzasativa)㊁小麦(Triticumaestivum)㊁玉米(Zeamays)等植物中发现CPP ̄like家族基因ꎬ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一些探索(Yangetal.ꎬ2008ꎻ王凯ꎬ2010ꎻ孟超敏等ꎬ2014ꎻZhangetal.ꎬ2015ꎻSongetal.ꎬ2016ꎻ潘冉冉等ꎬ2018)ꎮ水稻和拟南芥CPP ̄like家族都具有高度保守的CRC结构域ꎬ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ꎬCPP ̄like家族基因发生过大幅度的扩张ꎬ分化完成后ꎬ二者的CPP ̄like家族基因按照物种特异性的方式进行了扩张ꎬ拟南芥存在基因丢失现象ꎬ而两段CXC结构域及R序列则是协同进化(Yangetal.ꎬ2008ꎻ王凯ꎬ2010)ꎮ目前ꎬ对CPP转录因子在单子叶和真双子叶植物中的少数模式植物中进行了初步的进化分析ꎬ对该家族在基部被子植物中的进化过程尚待探索与研究ꎮ鹅掌楸属(Liriodendron)隶属于木兰科(Mag ̄noliaceae)ꎬ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后的孑遗植物ꎬ自然散落分布ꎮ鹅掌楸属植物是基部被子植物系的典型植物ꎬ在植物进化发生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ꎬ且保存了许多花部器官原始特征ꎬ是研究开花植物进化进程的理想树种(Ronseetal.ꎬ2003ꎻZahnetal.ꎬ2005)ꎮ鹅掌楸属主要包括两个种ꎬ鹅掌楸(L.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Parksetal.ꎬ1983)ꎮ北美鹅掌楸和鹅掌楸有着相似的外形ꎬ但要比鹅掌楸高大ꎬ花色丰富ꎬ花型优美ꎬ且属于典型的蜜源植物ꎬ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效益ꎬ是北美地区最大且观赏性优良的树种之一(Beckꎬ1990)ꎮ北美鹅掌楸相比于其他树种ꎬ不需要精细的管理ꎬ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害ꎬ对金属毒害也有一定的防御功能ꎬ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Klugh9997期刘换换等: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etal.ꎬ2003)ꎮ本文选择基部被子植物中的北美鹅掌楸为材料ꎬ采用RACE法克隆出CPP ̄like家族LtTCX2基因ꎬ并对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和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ꎬ以期为后人研究北美鹅掌楸CPP ̄like家族基因㊁花的发育调控提供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ꎻ结合LtTCX2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ꎬ初步探索该基因在植物中的理论进化过程ꎬ以期为鹅掌楸属植物在被子植物中的地位提供分析生物学层面的新思路及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材料:北美鹅掌楸选自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下蜀的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基地鹅掌楸属种源试验林ꎬ均为成年ꎬ树龄为27aꎮ试验林营建于1993年ꎬ地理位置为119ʎ14ᶄE㊁31ʎ59ᶄNꎮ采集北美鹅掌楸新鲜的花芽㊁根㊁茎㊁叶㊁萼片㊁花瓣㊁雄蕊㊁雌蕊ꎬ做好标记ꎬ迅速置于液氮中ꎬ带回实验室ꎬ存于-80ħ超低温冰箱中保存ꎮ试剂: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ꎻ巯基乙醇购自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ꎻpEASY ̄BluntCloningKit克隆载体试剂盒㊁EasyPureQuickGelExtractionKit切胶回收试剂盒㊁大肠杆菌菌株Trans1 ̄T1phageresistantchemicallycompetentcell感受态㊁X ̄gal㊁核酸染料GelStain均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ꎻPrimeScriptTMRTMasterMix(PerfectRealTime)㊁SMARTerRACE5ᶄ/3ᶄKit和3ᶄ ̄FullRACECoreSetwithPrimeScripRTaseKit均购自TAKARA公司ꎻDNAMarker㊁GreenTaqMix㊁PhantaMaxSuper ̄FridelityDNAPolymerase均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ꎻ琼脂糖Agarose购自北京擎科生物技术公司ꎻ无水乙醇等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或进口分析纯ꎮ1.2北美鹅掌楸组织总RNA提取及反转录北美鹅掌楸根㊁茎㊁叶等组织的总RNA提取主要按照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说明书进行ꎬ所得产物于-80ħ超低温冰箱中保存ꎮRNA完整性使用1%凝胶电泳检测ꎬ若28S和18SrRNA两条带亮度为1.5~2倍ꎬ无弥散片状㊁条带消失ꎬ则说明RNA完整性较好ꎮRNA浓度检测使用微量分光光度计(NANODROP2000ꎬThermoFisher公司)ꎬ若OD260/280㊁OD260/230比值处于1.8~2.1之间ꎬ说明RNA质量较好ꎮ反转录采用10μL体系ꎬ反转录酶5ˑPrimerScriptRTMasterMix加入2μLꎬRNA使用500ngꎬddH2O补足10μLꎬ轻柔混匀ꎮ反转录反应条件:37ħ反应15minꎬ85ħ反转录酶失活5sꎬ4ħ终止反应ꎬ所得即为cDNA第一条链ꎬ用作克隆目的基因中间片段的模板ꎬ-20ħ保存备用ꎮ3ᶄRACE㊁5ᶄRACE所使用的cDNA分别参照3ᶄ ̄FullRACECoreSetwithPrimeScripRTaseKit㊁SMARTerRACE5ᶄ/3ᶄKit说明书进行ꎮ1.3引物合成与测序所用引物均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ꎬ测序由上海杰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ꎮ1.4北美鹅掌楸LtTCX2基因全长克隆在本实验室的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根据NR功能注释ꎬ挑选一条CPP ̄like家族TSO1 ̄like的unigeneꎬ基因ID为c108078.graph_c0ꎬ共3174bpꎮ使用Oligo7设计中间片段引物ꎬ以cDNA为模板ꎬ高保真酶为PhantaMaxSuper ̄FridelityDNAPolymeraseꎬ配制50μL体系的反应液ꎮPCR反应程序:95ħ预变性3minꎬ95ħ变性15sꎬ退火15sꎬ72ħ延伸60s/kbꎬ35个循环ꎬ72ħ彻底延伸5minꎬ4ħ终止反应ꎮ使用1.5%琼脂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ꎬ120V电压电泳40minꎬ于凝胶成像仪中拍照并切下含有目的片段的凝胶ꎬ参照EasyPureQuickGelExtractionKit说明书进行目的片段回收ꎮ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EASY ̄Blunt载体中ꎬ并转化大肠杆菌Trans1 ̄T1感受态细胞ꎬ均匀涂在加入抗生素的LB平板上ꎬ37ħ过夜培养ꎬ进行蓝白斑筛选ꎬ对8个菌落进行PCR检测ꎬ使用M13通用引物ꎬ挑选3个片段大小正确的阳性菌落送至公司测序ꎮ获得正确的中间片段后ꎬ设计3ᶄRACE㊁5ᶄRACE引物ꎬ采用巢式PCR扩增ꎬ反应体系㊁PCR条件㊁连接转化㊁菌落检测与中间片段扩增相同ꎮ将中间片段㊁3ᶄRACE㊁5ᶄRACE所得序列使用BioXM2.6软件进行拼接ꎬ获得基因0001广㊀西㊀植㊀物40卷全长ꎬ将全长序列于NCBI数据库中的ORFFinder网站进行在线预测ORFꎬ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附近设计引物ꎬ验证ORF的准确性ꎬ将完整的ORF于NCBI数据库中的BLASTProtein进行在线功能比对ꎬ结合比对结果㊁其他物种的序列以及保守结构域ꎬ对目的基因进行命名ꎮLtTCX2基因全长克隆实验中所用引物见表1ꎮ表1㊀LtTCX2基因引物序列Table1㊀PrimersequencesofLtTCX2gene引物名称Primernames引物序列PrimersequencesLtTCX2F1TCTGTTGTTTCCCTCTGTTCTLtTCX2R1ACCCTTCACATCTGCAATTACLtTCX2F2AGGCGATCGAGATGGACACLtTCX2R2ATGTATGGGGGATGTTAGTCGTC3ᶄRACEInnerCGCGGATCCTCCACTAGTGATTTCACTATAGG3ᶄRACEOuterTACCGTCGTTCCACTAGAGATTT3ᶄRACEGSP1GATTACTGAAGCCCAAAAGGATG3ᶄRACEGSP2CATCTCAAGTTCCTCTTGGCAGGCTTC5ᶄRACEUPMTAATACGACTCACTATAGGGCAAGCAGTG ̄GTATCAACGCAGAGT5ᶄRACEUPSCTAATACGACTCACTATAGGGC5ᶄRACEGPS1TCATCCTGGCATCTCCCCTGCAACTC5ᶄRACEGPS2CTCCCGATATCACATCTTTCTTORFFAGGCGATCGAGATGGACACORFRAAAACCTACCTTCTCTCACCGActin97FTTCCCGTTCAGCAGTGGTCGActin97RTGGTCGCACAACTGGTATCGRT ̄qPCRFTAGCCCCAAGAAGAAAAGGTGCAART ̄qPCRRAAGGCTCAACACAGTAGACACCA1.5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基因全长放入ORFFinder(https://www.ncbi.nlm.nih.gov/orffinder/)在线分析预测开放阅读框ORFꎬ确定基因编码蛋白序列ꎻ通过ExPASyProtParam(https://web.expasy.org/protparam/)在线分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㊁含量㊁分子量㊁等电点等特性ꎻ通过ProtScale(https://web.expasy.org/protscale/)在线软件分析蛋白疏水性分析ꎻ通过ExPASyTMpred(https://www.ch.embnet.org/soft ̄ware/TMPRED_form.html)和TMHMM(https://www.cbs.edu.dk/services/TMHMM ̄2.0)在线分析蛋白跨膜区㊁扩膜方向ꎻ通过SOPMA(https://npsa ̄prabi.ibcp.fr/cgi ̄bin/npsa_automat.pl?page=npsa_sopma.html)和SWISS ̄MODEL(https://swiss ̄model.expasy.org/)在线预测分析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ꎻ通过在线软件SignalP ̄4.0Server(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 ̄4.0/)预测蛋白的信号肽ꎻ通过TargetP1.1Server(http://www.cbs.dtu.dk/services/TargetP/)和WoLFPSORT(https://wolfpsort.hgc.jp/)在线软件预测蛋白亚细胞定位ꎻ通过MotifScan(https://myhits.isb ̄sib.ch/cgi ̄bin/motif_scan)在线分析该蛋白的结构域ꎻ将蛋白序列与NCBI网站进行BLASTProtein比对ꎬ选择与之同源性较高的蛋白序列ꎬ通过DNAMAN软件ꎬ进行蛋白同源性比对分析ꎻ于NCBI上搜索其他物种的同源序列ꎬ使用MEGA7软件构建进化树(Kumaretal.ꎬ2004)ꎮ1.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以花芽㊁根㊁茎㊁叶㊁萼片㊁花瓣㊁雄蕊㊁雌蕊的RNA反转录后的cDNA为模板ꎬ本实验室筛选出较稳定的LcActin97为内参引物ꎬLtTCX2基因引物见表2ꎬ进行半定量PCR反应(Tuetal.ꎬ2019)ꎮ荧光定量PCR反应为10μL体系ꎬcDNA共50ngꎬ使用ABI热循环仪ꎬ反应程序:95ħ预变性1minꎬ95ħ变性5~10sꎬ60ħ延伸30~34sꎬ40个循环ꎬ1个溶解曲线95ħ15sꎬ60ħ1minꎬ95ħ15sꎮ反应结果后ꎬ将数据导出ꎬ参照2 ̄ΔΔCT法计算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ꎬ使用ORIGIN软件绘制基因表达图ꎮ2㊀结果与分析2.1北美鹅掌楸组织总RNA提取将北美鹅掌楸花芽㊁根㊁叶㊁茎㊁萼片㊁花瓣㊁雄蕊㊁雌蕊共8个组织的总RNA按照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RNAꎮ通过1%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ꎬ发现28S和18SrRNA两条带亮度为1.5~2倍ꎬ无明显弥散片状㊁条带消失现象ꎬ且OD260/280㊁OD260/230比值处于1.8~2.1之间ꎬ说明RNA质量㊁完整性较好(图1)ꎮ10017期刘换换等: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图1㊀北美鹅掌楸8个组织总RNA提取完整性检测Fig.1㊀DetectionoftotalRNAineightpartsfromLiriodendrontulipifera2.2北美鹅掌楸LtTCX2基因克隆从北美鹅掌楸转录数据库中筛选1个CPP ̄like家族unigeneꎬ总长度3174bpꎬ通过设计引物依次进行中间片段扩增㊁3ᶄRACE扩增㊁5ᶄRACE扩增ꎬ回收产物进行连接转化ꎬ挑选阳性克隆送至公司测序ꎬ拼接出目的基因的完整序列ꎮ鉴于LtTCX2基因片段过长ꎬ将其中间片段分为两部分依次扩增ꎮ通过NCBI网站进行ORF验证ꎬ设计引物验证ORF序列的准确性(图2)ꎮ最终ꎬLtTCX2基因全长2866bpꎬORF为2424bpꎬ编码了807个氨基酸ꎬ5ᶄUTR长228bpꎬ3ᶄUTR长214bpꎮM.DNAMarkerꎻAꎬB.中间片段扩增ꎻC.3ᶄRACE扩增ꎻD.5ᶄRACE扩增ꎻE.ORF验证ꎮM.DNAMarkerꎻAꎬB.IntermediatefragmentPCRꎻC.3ᶄRACEfragmentPCRꎻD.5ᶄRACEfragmentPCRꎻE.ORFverification.图2㊀LtTCX2基因克隆电泳图Fig.2㊀PCRamplificationresultofLtTCX2gene2.3北美鹅掌楸LtTCX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2.3.1蛋白理化性质及跨膜区预测分析㊀将LtTCX2基因序列放入NCBI在线软件进行ORF预测ꎬ确定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ꎮ结果显示ꎬLtTCX2基因的ORF长2424bpꎬ编码了807个氨基酸ꎬ以ATG为起始密码子ꎬTGA为终止密码子ꎮ通过MotifScan在线分析LtTCX2蛋白的结构域ꎬ含有2个TSO1 ̄likeCXC结构域ꎬ分别位于504~545㊁590~631aa(图3)ꎮ将ORF编码的蛋白序列通过ExPASyProtParam在线分析氨基酸组成㊁含量㊁分子量等ꎮLtTCX2蛋白总分子式为C3819H6084N1096O1256S39ꎬ分2001广㊀西㊀植㊀物40卷图3㊀北美鹅掌楸LtTCX2蛋白的结构域预测Fig.3㊀DomainpredictionofLtTCX2protein子量为88699.25Daꎬ由80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ꎬ理论等电点为5.83ꎬ带正电荷(Arg+Lys)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00个ꎬ带负电荷(Asp+Glu)的氨基酸残基数为115个ꎮ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组成中丝氨酸(Ser)含量最高ꎬ共96个ꎬ占11.9%ꎬ其次为谷氨酸(Gluꎬ65个ꎬ8.1%)ꎬ色氨酸(Trpꎬ1个ꎬ0.1%)含量最低ꎮ该蛋白在哺乳动物体外网织红细胞中的半衰期为30hꎬ在酵母中半衰期大于20hꎬ在大肠杆菌中半衰期大于10hꎮ不稳定系数为62.38ꎬ脂溶性指数为65.37ꎬ疏水性平均值为-0.619ꎮ通过ProtScale在线软件进行蛋白疏水性分析ꎬ横坐标为蛋白质氨基酸残基ꎬ纵坐标为该位点氨基酸残基疏水性值ꎬ正值表示疏水性氨基酸ꎬ负值表示亲水性氨基酸ꎮLtTCX2蛋白含有疏水区域和亲水区域ꎬ疏水性平均值为-0.619ꎬ为亲水性蛋白(图4:A)ꎮ通过ExPASyTMpred和TMHMM在线软件预测分析蛋白跨膜区㊁扩膜方向ꎮTMpred表明ꎬLt ̄TCX2蛋白仅在第39~58aa处具有一个跨膜螺旋ꎬTMHMM结果进一步表明LtTCX2为非跨膜蛋白(图4:BꎬC)ꎮ2.3.2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预测㊀通过SOPMA在线预测分析蛋白的二级结构ꎮLtTCX2蛋白具有4种二级结构ꎬ无规则卷曲(Cc)占70.63%ꎬα螺旋(Hh)占20.32%ꎬ延伸链(Ee)占6.94%ꎬβ转角占2.11%(图5:A)ꎮ通过SWISS ̄MODEL网站使用同源建模法在线预测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图5:B)ꎮ2.3.3信号肽预测与亚细胞定位㊀通过SignalP ̄4.0Server在线软件预测蛋白的信号肽ꎬ结果表明ꎬLtTCX2蛋白不含信号肽及切割位点(图6)ꎮ蛋白亚细胞定位通过两种不同方法预测ꎬ即TargetP1.1Server和WoLFPSORT在线软件ꎬ结合两个结果ꎬ预测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ꎬ应为核蛋白(表2ꎬ表3)ꎮ2.3.4氨基酸同源性分析㊀将LtTCX2氨基酸序列放入NCBI中BLAST比对分析发现ꎬLtTCX2氨基30017期刘换换等: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A.蛋白疏水性预测ꎻBꎬC.蛋白跨膜区预测ꎮA.HydrophobicitypredictionꎻBꎬC.Transmembraneregionsprediction.图4㊀LtTCX2蛋白疏水性和跨膜区的预测分析Fig.4㊀HydrophobicityandtransmembraneregionpredictionofLtTCX2protein酸与其他物种的CPP ̄like家族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ꎬ大多具有保守的CRC结构域ꎮ选择与LtTCX2同源性较高的15个蛋白序列ꎬ通过DNA ̄MAN软件ꎬ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ꎮ15个蛋白分别为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f.kane ̄hiraeꎬRWR88930.1)㊁亚洲莲(NelumbonuciferaꎬXP_010259114.1ꎬXP_010256140.1)㊁葡萄(VitisviniferaꎬXP_010649949.1ꎬXP_010649950.1)㊁可可(TheobromacacaoꎬXP_007034831.2)㊁博落回(MacleayacordataꎬOVA15531.1)㊁欧洲甜樱桃(PrunusaviumꎬXP_021828183.1)㊁土瓶草(CephalotusfollicularisꎬGAV57585.1)㊁桃(PrunuspersicaꎬXP_020410865.1)㊁胡桃(JuglansregiaꎬXP_018839385.1)㊁毛果杨(PopulustrichocarpaꎬXP_024462660.1)㊁胡杨(P.euph ̄ratica)㊁银白杨(P.albaꎬTKR83702.1)㊁海枣(PhoenixdactyliferaꎬXP_008789994.1)ꎮ结果表明16个蛋白序列同源性达66.28%ꎬCPP ̄like家族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ꎬ尤其是N端㊁C端(图7)ꎮ2.3.5系统发育进化分析㊀在NCBI上搜索已经发表的CPP ̄like家族的蛋白序列ꎬ除了氨基酸同源4001广㊀西㊀植㊀物40卷A.二级结构ꎻB.三级结构ꎮA.SecondarystructureꎻB.Tertiarystructure.图5㊀LtTCX2蛋白二级㊁三级结构预测Fig.5㊀SecondaryandtertiarystructurepredictionsofLtTCX2protein表2㊀通过TargetP1.1预测LtTCX2蛋白亚细胞定位Table2㊀SubcellularlocalizationpredictionofLtTCX2proteinbyTargetP1.1Server蛋白名称Proteinname亚细胞结构Subcellularstructure可信度Credibility(%)LtTCX2叶绿体膜cTP56.9线粒体膜mTP2.8分泌通路信号肽SP0.6其他Other71.6性分析的15个蛋白ꎬ还包括胡杨(XP_011026909.1ꎻXP_011039720.1ꎻXP_011019786.1)㊁银白杨(TKR83702.1)㊁拟南芥(NP_001328549.1ꎻNP_001328548.1ꎻNP_193213.5ꎻAEE83496.1ꎻNP_566717.1)㊁月季(RosachinensisꎬXP_024179390.1)㊁白梨(PyrusbretschneideriꎬXP_009345300.1)㊁绒毛状烟草(NicotianatomentosiformisꎬXP_009591884.1)㊁芜菁(BrassicarapaꎬXP_009135825.1)㊁野草莓(Fragariavescasubsp.vescaꎬXP_011459206.1)ꎬ共27个具有Tesmin/TSO1 ̄likeCXC2结构域的蛋白表3㊀通过WoLFPSORT预测LtTCX2蛋白亚细胞定位Table3㊀SubcellularlocalizationpredictionofLtTCX2proteinbyWoLFPSORT蛋白名称Proteinname细胞核Nuclear叶绿体Chloroplast高尔基体Golgiapparatus线粒体基质Mitochonodrialmatrix液泡Vacuole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LtTCX214-----序列进行进化树构建(图8)ꎮ通过MEGA7软件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ꎬNJ)法ꎬ设置参数自展值(Bootstrap值)为1000次进行进化分析ꎬ结果显示ꎬ北美鹅掌楸与莲㊁胡杨的TCX2蛋白明显聚成一个分支ꎬ说明三者进化关系较近ꎮ2.4北美鹅掌楸LtTCX2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将北美鹅掌楸花芽㊁根㊁叶㊁茎㊁萼片㊁花瓣㊁雄蕊㊁雌蕊共8个组织的总RNA参照说明书进行反转录以获得cDNAꎬ以鹅掌楸的LcActin97为内参基因ꎬ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进行RT ̄qPCRꎮ检测50017期刘换换等: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图6㊀LtTCX2蛋白的信号肽预测分析Fig.6㊀ThesignalpeptidepredictionofLtTCX2protein实线部分表示2个保守结构域CXCꎻ虚线部分表示保守的R序列ꎬ连接2个CXC结构域ꎮSolidlinesindicatedthetwoconservedCXCdomainsꎻDottedlinesindicatedtheconservedRsequencesconnectingthetwoCXCdomains.图7㊀LtTCX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Fig.7㊀HomologyanalysisofLtTCX2protein6001广㊀西㊀植㊀物40卷图8㊀LtTCX2蛋白系统发育进化树Fig.8㊀PhylogeneticanalysisofLtTCX2proteinLcActin97㊁LtTCX2基因在8个组织中的半定量表达情况ꎬ以检验荧光定量引物的特异性以及cDNA的质量ꎮ由图9:A可知ꎬ内参基因LcActin97在8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稳定ꎬ条带亮度相对一致ꎬ可以用于此8个组织的荧光定量PCR实验ꎬLtTCX2基因在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ꎬ在花芽㊁雄蕊㊁雌蕊㊁叶片中表达量较高ꎮ将LtTCX2基因的RT ̄qPCR实验数据导出后ꎬ以花芽的表达量为参照ꎬ采用2-ΔΔCt法计算相对表达量ꎬ分析其在8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ꎮ由图9:B可知ꎬLtTCX2基因的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表达结果相对一致ꎬ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ꎬ花芽次之ꎬ花瓣㊁萼片中最少ꎮ3㊀讨论与结论北美鹅掌楸花型优美㊁花色变化丰富ꎬ花蜜量大ꎬ且较于鹅掌楸结实率高ꎬ是研究繁殖器官发育的较理想材料ꎮ目前ꎬ有关北美鹅掌楸花部器官发育分子调控的研究较少ꎬ且多集中于花色合成方面ꎬ雌蕊㊁雄蕊等繁殖器官发育调控起步较晚ꎮCPP ̄like家族转录因子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中ꎬ主要参与生物的细胞分裂与性器官发育ꎬ目前研究多以动物为对象ꎬ在植物中研究较少ꎬ且起步较晚ꎮ本文在北美鹅掌楸中分离出1个CPP ̄like家70017期刘换换等: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A.LtTCX2基因半定量表达情况ꎻB.LtTCX2基因荧光定量PCR表达情况ꎮA.Semi ̄quantitativeexpressionanalysisofLtTCX2geneꎻB.Real ̄timequantitativePCRanalysisofLtTCX2gene.图9㊀LtTCX2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Fig.9㊀ExpressionofLtTCX2geneineighttissues族基因ꎬ命名为LtTCX2ꎬ全长2866bpꎬ编码区长2424bpꎬ编码了807个氨基酸ꎮ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ꎬ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ꎬ花芽次之ꎬ花瓣㊁萼片中最少ꎬ整体表达水平差异不大且水平不高ꎬ推测LtTCX2并不是调控北美鹅掌楸繁殖器官发育的主要基因ꎮ目前关于植物CPP转录因子ꎬ既研究它们在细胞分裂与繁殖器官发育的调控ꎬ又聚焦于它们在植物系统进化历程ꎮ通过对模式植物水稻和拟南芥生物信息分析发现ꎬ所有的CPP ̄like家族都具有高度保守的CRC结构域ꎬ单子叶㊁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ꎬ植物CPP ̄like家族基因发生过大幅度的扩张(王凯ꎬ2010)ꎮ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分化完成之后ꎬ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中的基因家族按照物种特异性方式进行扩张ꎬ拟南芥存在基因丢失现象ꎬ而两段CXC结构域序列及R序列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是协同进化的(Yangetal.ꎬ2008)ꎮ但对除水稻㊁拟南芥以外的其他植物的CPP ̄like家族研究较少ꎬ亟待补充ꎬ且该家族在基部被子植物中的进化过程尚待探索与研究ꎮ本文经过对北美鹅掌楸LtTCX2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以及结构域预测ꎬ表明LtTCX2蛋白亦具有2个保守且富含半胱氨酸CXC结构域C1和C2ꎬ以及连接C1㊁C2保守的R序列ꎬ具有完整的㊁高度保守的CRC结构域ꎬ再次说明了CRC结构域的高度保守性ꎮ根据被子植物的系统进化分析ꎬ被子植物分为基部被子植物和真双子叶植物ꎬ真双子叶植物可分为基部真双子叶植物和核心真双子叶植物ꎮ木兰目㊁无油樟目和睡莲目属于基部被子植物ꎬ无油樟目和睡莲目更接近基部被子植物ꎬ而木兰藤目和核心被子植物处于并列的分支ꎬ北美鹅掌楸属于典型的基部被子植物(Qiuetal.ꎬ2005ꎻJansenetal.ꎬ2007)ꎮ通过北美鹅掌楸LtTCX2蛋白系统进化树构建分析ꎬ表明北美鹅掌楸与亚洲莲㊁胡杨的TCX2蛋白明显聚成一个分支ꎬ说明三者进化关系较近ꎮ北美鹅掌楸LtTCX2与亚洲莲进化关系较近ꎬ与木本植物的模式植物胡杨次之ꎬ其系统进化结果与被子植物进化进程相一致ꎬ说明CPP ̄like家族属于较古老㊁保守的一类基因ꎬ可以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植物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ꎮ目前关于其他植物CPP ̄like家族的研究匮乏ꎬ北美鹅掌楸更是鲜少见报ꎮ本文仅针对该家族中的1个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分析ꎬ初步探索其在基部被子植物中的表达㊁进化过程ꎬ日后仍需对其及其他成员继续探索与研究ꎬ分析该家族基因在木兰科中的进化关系及进化方式ꎮ8001广㊀西㊀植㊀物40卷参考文献:ANDERSENSUꎬALGREEN ̄PETERSENRGꎬHOEDLMꎬetal.ꎬ2007.Theconservedcysteine ̄richdomainofatesmin/TSO1 ̄likeproteinbindszincinvitroandTSO1isrequiredforbothmaleandfemalefertilityinArabidopsisthaliana[J].JExpBotꎬ58(13):3657-3670.BECKDEꎬ1990.LiriodendrontulipiferaL.yellow ̄poplar[M]//BURNSRMꎬHONKALABH.SilvicsofNorthAmericaꎬ2:Hardwoods.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ꎬAgricultureHandbook654ꎬWashingtonDC:406-416.CVITANICHCꎬPALLISGAARDNꎬNIELSENKAꎬetal.ꎬ2000.CPP1ꎬaDNA ̄bindingproteininvolvedintheexpres ̄sionofasoybeanleghemoglobinc3gene[J].PANSꎬ97(14):8163-8168.HAUSERBAꎬHEJQꎬPARKSOꎬetal.ꎬ2000.TSO1isanovelproteinthatmodulatescytokinesisandcellexpansioninArabidopsis[J].Developmentꎬ127(10):2219-2226.HAUSERBAꎬVILLANUEVAJMꎬGASSERCSꎬ1998.Arabi ̄dopsisTSO1regulatesdirectionalprocessesincellsduringfloralorganogenesis[J].Geneticsꎬ150(1):411-423.JANSENRKꎬCAIZꎬRAUBESONLAꎬetal.ꎬ2007.Analysisof81genesfrom64plastidgenomesresolvesrelationshipsinangiospermsandidentifiesgenome ̄scaleevolutionarypatterns[J].PNASꎬ104(49):19369-19374.KLUGHKRꎬCUMMINGJCꎬ2003.VariationinorganicacidexudatesamongmycorrhizalspeciescolonizingLiriodendrontulipiferaL.(yellowpoplar)inthepresenceofaluminum[C]//SavannahꎬGeorgia:EcologicalSocietyofAmericaAnnualMeetingAbstractsꎬ88:186.KUMARSꎬTAMURAKꎬNEIM.2004.MEGA3:integratedsoftwareformolecularevolutionarygeneticsanalysisandse ̄quencealignment[J].BriefBioinformꎬ5(2):150-163.LIUZꎬRUNNINGMPꎬMEYEROEITZEMꎬ1997.TSO1func ̄tionsincelldivisionduringArabidopsisflowerdevelopment[J].Developmentꎬ124(3):665-672.MENGCMꎬJIJHꎬLIXLꎬetal.ꎬ2014.ElectroniccloneandbioinformaticsanalysisofCPPtranscriptionfactorgenesfromwheat[J].Biotechnologyꎬ24(4):39-42.[孟超敏ꎬ姬俊华ꎬ李雪林ꎬ等ꎬ2014.小麦CPP转录因子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生物技术ꎬ24(4):39-42.]MINHWꎬ2013.FunctionalanalysisofabioticstressrelatedgeneZmRAV1andZmTCX8.1inZeamays[D].Beijing: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16-19.[闵浩巍ꎬ2013.玉米抗逆相关基因ZmRAV1和ZmTCX8.1的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6-19.]PANRRꎬWEIMMꎬWANGYJꎬetal.ꎬ2018.Cloningandex ̄pressionanalysisofHbCCP1inrubbertree(Heveabrasilien ̄sis)[J].JPlantPhysiolꎬ54(5):763-772.[潘冉冉ꎬ位明明ꎬ王亚杰ꎬ等ꎬ2018.巴西橡胶树HbCP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ꎬ54(5):763-772.]PARKSCRꎬMILERNGꎬWENDELJFꎬetal.ꎬ1983.GeneticdivergencewithinthegenusLiriodendron(Magnoliaceae) [J].AnnMoBotGard.70(4):658-666.QIUYLꎬDOMBROVSKAOꎬLEEJꎬetal.ꎬ2005.Phylogeneticanalysesofbasalangiospermsbasedonnineplastidꎬmito ̄chondrialꎬandnucleargenes[J].IntlJPlantSciꎬ166(5):815-842.RONSEdeCRAENELPꎬSOLTISPSꎬSOLTISDEꎬ2003.Evo ̄lutionoffloralstructuresinbasalangiosperms[J].IntJPlantSciꎬ164(S5):S329-S363.SONGXYꎬZHANGYYꎬWUFCꎬetal.ꎬ2016.Genome ̄wideanalysisofthemaize(ZeamayL.)CPP ̄likegenefamilyandexpressionprofilingunderabioticstress[J].GenetMolResꎬ15(3):gmr.15038023.SONGJYꎬLEUNGTꎬEHLERLKꎬetal.ꎬ2000.RegulationofmeristemorganizationandcelldivisionbyTSO1ꎬanArabi ̄dopsisgenewithcysteine ̄richrepeats[J].Developmentꎬ127(10):2207-2217.TUZHꎬHAOZYꎬZHONGWPꎬetal.ꎬ2019.IdentificationofsuitablereferencegenesforRT ̄qPCRassaysin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J].Forestsꎬ10(5):441.WANGKꎬ2010.BioinformaticanalysisoftheCPPtranscriptionfactorsfamilyinAabidopsisandrice[J].BiotechnolBullꎬ(2):76-84.[王凯ꎬ2010.拟南芥和水稻CPP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ꎬ(2):76-84.]YANGZꎬGUSꎬWANGXꎬetal.ꎬ2008.MolecularevolutionoftheCPP ̄likegenefamilyinplants:insightsfromcomparativegenomicsofArabidopsisandrice[J].JMolEvolꎬ67(3):266-277.ZAHNLMꎬKONGHꎬLEEBENS ̄MACKJHꎬetal.ꎬ2005.TheevolutionoftheSEPALLATAsubfamilyofMADS ̄boxgenes:apre ̄angiospermoriginwithmultipleduplicationsthroughoutangiospermhistory[J].Geneticsꎬ169(4):2209-2223.ZHANGLꎬZHAOHKꎬWANGYMꎬetal.ꎬ2015.Genome ̄wideidentificationandexpressionanalysisoftheCPP ̄likegenefamilyinsoybean[J].GenetMolResꎬ14(1):1260-1268.(责任编辑㊀何永艳)90017期刘换换等:北美鹅掌楸CPP转录因子家族LtTCX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鹅掌楸属植物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鹅掌楸属植物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study atterns
differential in between F1 andtheir were
geneexressionlumules hybrids arents
DDRT-CR.Theresultswereasfollows.
analyzedby
1.The RNA themethodofTrizolwas
total obtained
by goodqualityhighyieldsand
s
摘 要
为了探讨鹅掌楸属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其亲本及杂种F1的叶芽
为材料利用DDRT-CR技术分析了杂种及其亲本基因表达的差异主要结论
如下:
研究。
2.杂种和亲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差异可归纳为:双亲共沉默型 I 、
期和休眠旺盛期杂种鹅掌楸HxM四种差异表达类型所占的比例均小于杂种鹅掌
特异表达型 II 所占的比例高于杂种鹅掌楸BMxJ所占的比例但是杂种鹅
掌楸HxM其它两种基因差异表达类型所占的比例低于杂种鹅掌楸BMxJ所占的比
例。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单亲表达一致型 III 、单亲表达沉
同基因差异表达模型 I、II、ⅡI、IV 在萌动期、生长旺盛期、休眠期都存在
显著差异。
4.在生长旺盛期单亲表达一致型 III 与杂种鹅掌楸的叶面积杂种优势呈
显著正相关;单亲表达沉默型 IV 与杂种鹅掌楸的地茎和株高都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鹅掌楸属植物;RNA提取:杂种优势;差异显示
Abstract
Inordertosisof of
Liriodendronthe
the BetweenDifferentialGeneand

植物DNA和RNA提取方法剖析

植物DNA和RNA提取方法剖析

植物DNA和RNA提取⽅法剖析实验⼀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的掌握植物总DNA的抽提⽅法和基本原理。

学习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实验要求设计和改良植物总DNA抽提⽅法。

⼆、实验原理通常采⽤机械研磨的⽅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醇)以降低这些酶类的活性。

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并减少研磨过程中各种酶类的作⽤。

⼗⼆烷基肌酸钠(sarkosyl)、⼗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yltrimethyl ammomum bromide,简称为CTAB)、⼗⼆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简称SDS)等离⼦型表⾯活性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使核蛋⽩解聚,从⽽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再加⼊苯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能使蛋⽩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溶性很强,经离⼼后即可从抽提液中除去细胞碎⽚和⼤部分蛋⽩质。

上清液中加⼊⽆⽔⼄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

三、实验材料⽔稻幼叶四、主要试剂配⽅2% CTAB抽提缓冲溶液: CTAB 4g NaCl 16.364 g 1M Tris-HCl 20ml( PH8.0) 0.5M EDTA 8ml,先⽤70ml ddH2O溶解, 再定容⾄200ml灭菌, 冷却后0.2-1% 2-巯基⼄醇(400ul)氯仿-异戊醇(24:1):先加96ml氯仿,再加4ml异戊醇,摇匀即可。

五、实验步骤1. DNA的提取(1)2%CTAB抽提缓冲液在65℃⽔浴中预热。

(2)取少量叶⽚(约1g)置于研钵中,⽤液氮磨⾄粉状;(3)加⼊700ul的2%CTAB抽提缓冲液,轻轻搅动;(4)将磨碎液分倒⼊1.5 ml的灭菌离⼼管中,磨碎液的⾼度约占管的三分之⼆;(5)置于65℃的⽔浴槽或恒温箱中,每隔10 min轻轻摇动,40 min后取出;(6)冷却2 min后,加⼊氯仿-异戊醇(24:1)⾄满管,剧烈振荡2~3 min,使两者混合均匀;(7)放⼊离⼼机中10 000 rpm离⼼10 min,与此同时,将600 µl的异丙醇加⼊另⼀新的灭菌离⼼管中;(8)10 000 rpm离⼼1 min后,移液器轻轻地吸取上清夜,转⼊含有异丙醇的离⼼管内,将离⼼管慢慢上下摇动30 sec,使异丙醇与⽔层充分混合⾄能见到DNA絮状物;(9)10000 rpm离⼼1 min后,⽴即倒掉液体,注意勿将⽩⾊DNA沉淀倒出,将离⼼管倒⽴于铺开的纸⼱上;(10)60 sec后,直⽴离⼼管,加⼊720 µl的75%⼄醇及80 µl 5 M的醋酸钠,轻轻转动,⽤⼿指弹管尖,使沉淀与管底的DNA块状物浮游于液体中;(11)放置30 min,使DNA块状物的不纯物溶解;(12)10000 rpm离⼼1 min后,倒掉液体,再加⼊800 µl 75%的⼄醇,将DNA再洗30 min;(13)10000 rpm离⼼30 sec后,⽴即倒掉液体,将离⼼管倒⽴于铺开的纸⼱上;数分钟后,直⽴离⼼管,⼲燥DNA(⾃然风⼲或⽤风筒吹⼲);(14)加⼊50 µl 0.5 × TE(含RNase)缓冲液,使DNA溶解,置于37℃恒温箱约15 h,使RNA消解;(15)置于-20℃保存、备⽤。

植物组织RNA提取的难点及对策

植物组织RNA提取的难点及对策

植物组织RNA提取的难点及对策从植物组织中提取RNA是进行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必要前提。

要进行Northern 杂交分析,纯化mRNA以用于体外翻译或建立cDNA文库,RT-PCR及差示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都需要高质量的RNA。

因此,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纯度高、完整性好的RNA是顺利进行上述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文献报道上看,有许多植物就是由于未能有效地分离纯化其组织中的RNA,而阻碍了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进展。

一般认为在这些植物组织中,或富含酚类化合物,或富含多糖,或含有某些尚无法确定的次级代谢产物,或RNase的活性较高。

在完整的细胞内这些物质在空间上与核酸是分离的,但当组织被研磨,细胞破碎后,这些物质就会与RNA 相互作用。

酚类化合物被氧化后会与RNA不可逆地结合,导致RNA活性丧失及在用苯酚、氯仿抽提时RNA的丢失,或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多糖会形成难溶的胶状物,与RNA共沉淀下来;萜类化合物和RNase会分别造成RNA的化学降解和酶解。

对于这些植物材料,用常规的RNA提取方法(如胍法、苯酚法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法等)难以提取出其RNA。

如Lбpez-Gбmez等在用常规的方法提取芒果果实的RNA时未能成功,他们的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提出的RNA已被降解;RNA的得率很低;得到的RNA不能进行体外翻译。

他们认为在果实成熟时各种酶的活性增强,其中也包含RNase,不溶性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的多糖,芒果果实细胞壁中特殊的成份,以及果实中高含量的多酚化合物都是干扰RNA 提取的因素。

Tesniere等在用苯酚法和胍法提取葡萄果实的RNA时,发现RNA与某种未知化合物凝聚成不溶性的复合物,并且这种未知化合物在230nm和270nm处有强的光吸收,从而干扰了RNA紫外吸收的测定。

因此能否有效地去除多糖、酚类化合物、RNase和干扰RNA提取的其它代谢产物是提取高质量植物RNA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文献综述了解决上述植物RNA提取过程中难点的相应对策。

植物rna提取的原理

植物rna提取的原理

植物rna提取的原理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植物RNA提取这个超有趣的事儿。

你知道吗?植物RNA就像是植物细胞里的小信使呢。

那怎么把它从植物细胞这个大家庭里请出来呢?这就涉及到它的提取原理啦。

植物细胞有一层细胞壁,就像给细胞穿了一层铠甲。

这层铠甲可不好对付,我们得先把它打破,才能接触到里面的RNA。

一般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试剂,就像是魔法药水一样。

比如说液氮,液氮的温度超级低,把植物材料往液氮里一放,就像给植物细胞来了个“速冻魔法”。

这时候细胞变得脆脆的,然后用研磨棒一研磨,细胞壁就很容易被打破啦,细胞里面的东西就都跑出来啦。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小盒子,RNA就在这些宝藏里面哦。

细胞里面的东西可杂了,有蛋白质啊、DNA啊、多糖啊什么的,就像一堆混在一起的小玩意儿。

我们要提取RNA,就得把RNA和这些小伙伴们分开。

RNA是一种核酸,它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呢。

我们会用到一些试剂来利用这些性质。

比如说,有一种试剂叫胍盐,胍盐可厉害了,它就像一个超级包容的大姐姐,能把细胞里的各种成分都溶解在里面,不管是蛋白质还是RNA,都能被它“照顾”到。

但是呢,RNA在胍盐溶液里和其他东西还是混在一起的。

这时候就轮到有机溶剂出场啦。

有机溶剂就像一个挑剔的小管家。

它对RNA和其他成分的“态度”不一样。

比如说氯仿,氯仿和胍盐溶液混合后,会发生神奇的分层现象。

蛋白质这些杂质就会跑到下层的有机相里面,就像被小管家赶到了地下室一样。

而RNA呢,就乖乖地留在上层的水相里啦。

这一步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分离魔法,把RNA从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里初步分离出来。

但是这还不够哦,溶液里可能还残留着一些其他的杂质。

我们还得再进行一步提纯。

这时候会用到异丙醇,异丙醇就像一个专门捕捉RNA的小能手。

把异丙醇加到含有RNA的溶液里,RNA就会慢慢地从溶液里析出,就像小雪花一样。

然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析出的RNA收集起来啦。

不过呢,这个时候的RNA可能还不是特别纯净。

植物总rna的提取实验报告(共4篇)

植物总rna的提取实验报告(共4篇)

植物总rna的提取实验报告(共4篇) 植物总RNA的提取实验植物总RNA 的提取RNA 的制备与分析对于了解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与调节和cDNA 的合成都是必须的,RNA 的纯度和完整性对于Northern blot,RT-PCR 和cDNA 文库的构建等分子生物学实验都至关重要。

RNA 分离的方法很多,最关键的因素是尽量减少RNA 酶的污染。

本实验采用异硫氰酸胍(GTC)和β-巯基乙醇等抑制RNA 酶利用GTC 和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将促使核蛋白复合体解离,使RNA 与蛋白质分离,并将RNA 释放到溶液中, 用乙醇沉淀方法分离RNA。

本实验从番茄幼苗中提取总RNA 的提取,掌握Trizol 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一材料与方法1. 植物组织设备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幼苗为材料,利用移液器,冷冻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台式高速离心机,液氮罐,陶瓷研钵,1.5ml 离心管等设备。

2. 试剂本实验中所有试剂均用无RNA 酶灭菌水,用将高温烘烤的玻璃瓶(180℃ 2 小时)装蒸馏水,然后加入0.01%的DEPC(体积/体积),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而得到。

75%乙醇,氯仿:异戊醇(24 : 1 by volume) 或氯仿,异丙醇、无水乙醇、70%乙醇,Trizol 试剂等试剂由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3. 实验方法1. 50-100mg 组织在液N 中磨成粉末后,加入1ml Trizol 液,注意样品总体积不能超过所用Trizol 体积的10%。

2. 研磨液室温放置5 分钟,然后以每1mlTrizol 液加入0.2ml 的比例加入氯仿,盖紧离心管,用手剧烈摇荡离心管15 秒。

3. 取上层水相于一新的离心管,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室温放置10 分钟,10000r/min 离心10 分钟。

4.弃去上清液,按每ml Trizol 液加入至少1ml 的比例加入70%乙醇,涡旋混匀,4℃下10000r/min 离心5 分钟。

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总RNA是一种包含所有转录本的RNA样品,对于许多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

不同组织中的总RNA提取方法可能略有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RNA提取方法:
1. 经典酚/氯仿法: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组织,包括动物和植物组织。

它利用酚和氯仿的不同溶解度将RNA从DNA和蛋白质中提取出来。

它需要耗时且冗长的样品制备步骤,但可以获得高质量的RNA。

2. Trizol法: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RNA提取方法,适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类型。

它使用一种酚-胍-氯仿混合物将RNA从细胞和组织中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比经典酚/氯仿法更快,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RNA。

3. 氯化锂法:该方法适用于小型样品和细胞类型,例如酵母细胞。

它使用氯化锂和酒精的不同溶解度来提取RNA。

这种方法需要较短的制备时间,但可能会影响RNA的质量。

4. 柱式RNA提取法:该方法使用酚/氯仿或Trizol提取RNA,
并通过硅胶柱纯化步骤来去除杂质。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RNA,并且适用于各种组织类型。

总之,不同组织中的总RNA提取方法略有不同,但通常都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之一。

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验的具体需求和样品类型。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67 g・ ~, 5. g 是其它 2种方法 的 1 —9倍。因此 ,ro 法 可获得较高质量与产量的鹅掌楸植物总 R A, T zl i N 可满足下一步
的研 究 。 关键 词 : 掌 楸 ; N 提取 ; 芽 鹅 RA 幼
中图分类号 : 7 1¥9 .1 Q 8 ;722
文献标识码 : A
维普资讯
福建林学 院学报
20 ,8 2 :5 08 2 ( ) 16—19 5
第2 8卷 第 2期
20 0 8年 4月
Junl f u a o eeo oet ora o j nC Hg f rsy Fi F r
鹅掌楸属植物总 R A提取方法的 比较 与分析 N
X i UJ n,L h a ,S isn IS u i HI —e J
( e aoa r o F r t ee c adBoeh o g f nsyo d ct n K yLbrt y f oe nt s n i cnl y ir f ua o , o sG i t o o Mi t E i N nigFrs nvrt, aj g J gu2 03 , hn ) aj oet U i sy N ni , i s 10 7 C ia n y r ei n n a
dm nt t h N a hgl p r. ( ) o pr gt i d fR A i l e ytef rme os N ba e yte e os a dteR A W ih ue 3 C m ai h y lso N oa db h o t ,R A otn db h re s y n e e s t u h d i
条 带 , 少 有 降解 , 完 整 性 很 好 ;2 用 Ti l 获 得 的 3种 鹅 掌 楸 R A D 很 其 () ro法 z N 值 为 17 4—18 1D 2 值 为 2 14— .2 .0 , 一/o 3 .5
23 1 说明其纯度也很好 ;3 比较 4种方法对提取鹅掌楸植 物总 R A的得率发现 , Ti l 提取的 R A得率为 2 92 . , 4 () N 用 ro 法 z N 1 .
R s lt d f m le p r n a t r sb h to f T z lh d tr e ce r b d - 8 RNA,1 S r A,5 RN NA io ae r a x e me t mael y te meh d o r o a h e l a a s2 S r o l i l l a i n 8 RN S r A.I n
mae as b h to fT z lr g d f m . 2 o 1 8 .A d t erv u fD2 2 r n e o . 5 o 2 3 1 tr y t e meh o r o a e r i l d i n o 17 4 t .01 n h i a e o ∞ a g d f m 2 1 9 t . 4 .T e r s t l r h eu s l
A src: oa R A w si le rm t lm e fL i edo hnne uifr d te yr s ( hnne× btat T t N a s a d f h p u so io ・ r ci s,L tl i a a hi hb d L ci s l ot o e ul r dn n e pe n r i e
厶 t i e )wt tem tos f r o,C A ,S Sa dg ai n m i t oy a .T ersl e sfHw :( ) ett up r l i a i ehd i l T B D n und i o l a t h eut w r a o o s 1 o f hh oTz iu sh cn e s e l a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章编号 :0 1 3 9 2 0 )2— 16— 4 10 — 8X(0 8 O 0 5 0
Co p rs n a d a a y i ft em eh d fRNA ioai n f rL ro e d o e u m a io n n lsso h t o so s lt o iid n r n g n s o
me h fT l lh d h g e tp o u t i 1 . t o o r o a i h s r ci t 2 9 2—2 6 2 t ・ ~ .T sWa ew e n n ie t s a c s te oh rt o d z d vy 5 . g g x i h s b t e n o e a d n n me s mu h a h t e w i meh s o t e R b M e yt emeh r o a f ih q ai h g il s a d s i be fral o n t a a pi ain . to .S , h NA o t n d b to o T i l so g u t i hye d , n u t l w sr m p l t s d h d f z w h l y, a o l d e c o Ke r s i o e d o y wo d :L r d n rn;RNA Ioai n l mue i s l t ;p u l o
徐 进, 李 帅 , 季森 施 ( 南京林 业大 学林 木遗传 与生物技 术省部 共建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江苏 南京 203 ) 107
摘要 :以中国鹅掌楸 、 北美鹅掌楸 、 杂种鹅掌楸 的幼芽为材 料 , 利用 T zlC A S S和异硫 氰酸胍法 提取鹅 掌楸植 物总 i ro、 T B、D R A, N 结果表 明, 1 用 T zl ( ) ro 法提取的中国鹅掌楸 、 i 北美鹅掌楸 、 杂种鹅掌楸 的 R A具有 2 S 1 S5 R A 3条较清 晰的 N 8 、8 、Sr N
ad i ,h t N a nerdd adhgl cm le 2 T eD 2 bo ac ao o a N o xe m n d io teta R A w su dgae i y o pe . ) h 2 8 asr nert f l R A f m epr et tn o l n h— t ( 0 b i l r i l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