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技术在群控电梯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1. 引言1.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在电梯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将电子控制系统与机械传动系统有机结合,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实现电梯的全面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电梯的运行成本;可以提升电梯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电梯行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未来,随着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电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对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在电梯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行业向着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1.2 电梯行业的发展背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电梯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电梯需求量持续增加,市场空间广阔。
电梯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便利。
在电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电梯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电梯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安全、高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2. 正文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优势一、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地调节电梯的运行速度和负载,实现能耗的有效管理,从而降低电梯的能耗。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能够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电梯运行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再利用,减少能源浪费,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提升运行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电梯控制系统与电机驱动系统的无缝衔接,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电梯群控系统的通信技术

电梯群控系统的通信技术
吴晓浪
电梯 群控 系统 主要 由群 管 理 拧 制 器 、 电梯轿
大 ,实时性 要求较 高。
() 管 理 控 制 器 一 楼 层呼 叫控 制 器 ( 共 2 2群 2路 0个结
厢控 制器 、楼 层呼 叫控制 器、群拧参数设定装 w 及中心 监控 器等组成。各控制器之1的连接 全部 , 1 1 1
通 信 数据
说 明 ID : ATA NO
3 1- 电梯动作状态数据块 要求 0一3 (2 ye 0 1- l3 h t)
从 S X 数据 开 始 ,到 D TA 为 止的 校 T A
3 1-电梯动作状态数据块 要求 3 6 (2 ye 1f ・ 2 ̄ 33b t )
性 嗜 朋
日a 1 20 nd a e 9 0 rt
前 面 已传送 的数据 个部无用 ,通信 数据需 个部 重新发 送 。为 r减 少无效 甭复传送数据 l , : 提 高通 信纠错 能
力 , 们 采川 f 剖 处 理 方法 。它 是 将 电 梯 运 转 情 报 分 我 分
割 成若 于小块 依次传送 。 其后 , 以在 某小块通信传送 中发生异常 一重复发送 的数据量较 小 . 可尽快恢 复正 井 常通信 ,提 高群管 理控制器的 实时拧制性能
亏x 一: CD J 〔一 人户
C a a tr n e 以h: h r ce l 8
S o bt 1 tp i : s
P rt e e n a iy: v
自 H - = ; B一 N C
7‘ L i o ' " . s " i H ' 口 " 7
i 上 接第 2 ▲ 3页 {
即 每 次 在 电梯 控 制 器 内将 3 B TE版 缩 处 理 , 2Y 将
智能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1

智能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5-26T00:33:03.460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3期作者:殷冲[导读] 随着我国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在了各行各业当中,电梯控制系统也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河北省廊坊市 065000摘要:随着我国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在了各行各业当中,电梯控制系统也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目前阶段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智能化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智能化电网和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在这两个方面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优化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能源配置,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电梯运行故障进行智能诊断,实现更加动态化全方面控制。
本文将主要针对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简要分析,从而阐述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对电梯日常运行与控制的有力支持,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电梯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改良与升级。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梯控制系统;电梯运行;应用一、引言电梯的控制技术一直是电梯使用过程中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由于电梯的运行有着全天候和自动化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实现全方位、动态化的实时控制,从而确保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高效稳定与安全。
传统的电梯控制系统主要依靠具备简单运行逻辑的继电器控制来实现,但是由于智能化程度不足,缺乏动态的电梯运行管理,因此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日常使用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
伴随着人们使用电梯的频次与人数越来越多,电梯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负荷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全面控制系统来满足这一需求。
二、智能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一)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智能技术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首要应用就是对于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诊断,同时也是应用时间最长、应用成效最好的一项技术领域。
现阶段的电梯智能化控制系统,已经在故障诊断的功能方面实现了更加智能化的运行方式,其中包括自适应算法、遗传进化算法等等。
2G网络与ZIGBEE(WBEE)技术电梯监控方案

1、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行业标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及相关标准的内容,并考虑本系统今后发展扩充的要求,指定本系统的设计原则:GB/T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操作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操作DB/T 334-2001安全防范系统操作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操作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操作GB/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操作2、设计原则本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
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
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2.1 可靠性无线网状网络不仅本身就具有高可靠性,而且还有高适应性。
同时具有自愈的能力,并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动完成新路由设置。
系统采用成熟的、稳定的、完善技术设备,系统具有一致性、升级能力,所有整个无线网络的拓扑设计、设备配置、协议支持都必须充分体现出对高可靠性的支持。
无线网状网络不仅本身就具有高可靠性,而且还有高适应性。
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
无线网状网具有自愈的能力,并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动完成新路由设置。
2.2 安全性网络系统应具备多种可选安全机制,以适应不同应用情况下的需求;为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WBEE、WCTU支持3DES、DES、AES等多种加密方式。
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被盗。
2.3 开放性无线监控系统以现有成熟的产品为对象设计,同时还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与消防、防盗系统实现联动,具有RJ-45网络通讯口,可实现远程控制。
电梯群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2、系统功能
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应答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应答电梯的呼叫信号,并根据电梯的位置和运 行状态,选择最佳的运行方案。
(2)调度功能:系统能够对多部电梯进行调度,根据电梯的位置和运行状态, 合理分配任务,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3)节能功能:系统能够根据电梯的运行状态和能耗情况,自动调整运行参 数,降低能耗。
参考内容二
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已成为可能。这种系统能够 实现对多部电梯的智能控制,从而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乘客 的满意度。
一、PLC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应 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系统。 它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因此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得 到广泛应用。
参考内容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 然而,传统的单台电梯控制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等待时间过长、电梯效率 低下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梯群控系统应运而生。本次演示将探讨电梯群 控系统的控制方案设计。
一、电梯群控系统概述
电梯群控系统是指将多台电梯进行集中控制和调度,通过优化运行策略,实现 资源的最优配置。群控系统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智能算法对多台电梯进行协同控 制,以最小化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和最大化电梯的利用率。
谢谢观看
(4)故障诊断功能:系统能够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故 障,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记录故障信息,便于维护人员快速定位故 障原因。
三、结论
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优点,能 够实现对多部电梯的智能控制,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乘客的 满意度。该系统还具有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记录故障信息,方 便维护人员进行维修和维护。因此,基于PLC的电梯群控系统在现代化高层建 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PLC的群控电梯设计

基于PLC的群控电梯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各种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电梯控制系统中,PLC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群控电梯的设计中,PLC更是成为实现高效楼层控制的关键组件。
群控电梯是一种通过对多个电梯进行集中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电梯系统。
这种电梯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根据楼层的呼叫需求,自动分配电梯前往相应的楼层。
PLC在群控电梯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负责采集、处理和传输各种信号,以及执行相应的动作。
PLC作为一种可编程的工业控制器,通过输入模块采集电梯系统的各种信号,例如呼叫按钮、楼层传感器等。
这些信号经过PLC内部的处理后,通过输出模块驱动相应的接触器、指示灯等设备,实现对电梯的控制。
在PLC的控制下,群控电梯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控制逻辑。
例如,当多个楼层同时发出呼叫时,PLC可以通过优化算法,自动选择最优的电梯分配方案。
PLC还可以实现故障自动诊断、紧急救援等功能,提高电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PLC的群控电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在硬件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PLC型号、输入输出模块、接触器等设备,以满足电梯系统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接线方式,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在软件方面,需要采用高效的编程语言编写控制程序。
常见的PLC编程语言包括Ladder Diagram(梯形图)、Structured Text(结构化文本)等。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充分利用PLC的各种功能模块和算法,实现精准的控制。
某大型购物中心安装了基于PLC的群控电梯系统,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和乘客舒适度。
在PLC的控制下,群控电梯能够根据实时呼叫需求自动分配电梯,减少了乘客等待时间。
同时,PLC的控制程序还实现了故障自动诊断和紧急救援功能,确保了乘客的安全。
与传统电梯控制系统相比,基于PLC的群控电梯系统在运行成本、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优化算法,该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梯的空驶率,从而降低能耗。
信息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作者:夏文春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7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升高,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被修建起来,这使得电梯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代步的工具之一。
这是由于电梯在高层建筑中起着运送人和货物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了便利,因此电梯性能的优良直接会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这使得电梯运行是否足够安全可靠和高效节能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点。
将信息技术在电梯控制系统中进行应用,可以对人们的所要求的安全舒适予以满足,还可以保证电梯运行中消耗的能量有所降低,从而使电梯的运行成本得到降低。
因此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电梯行业发展与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电梯控制系统的发展电梯的发明是在由于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城市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的背景之下被人们发明出来的。
电梯可以避免由于楼层过高,人们上下出行的麻烦和运送货物的麻烦。
电梯控制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继电器对电梯控制阶段、微机单晶片对电梯控制的阶段、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阶段。
其中电梯继电器系统对电梯进行控制的方式,有着诸多的缺点,例如发生电梯运行故障的频率比较高;电梯运行的可靠性比较差;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接线比较复杂;而且通用性也比较差等。
在上个世纪80 年代,电梯的控制系统导入了微机单晶片,这也使得其在之后的电梯发展中一直被使用,也成为了电梯发展主要的趋势,这个阶段使得电梯控制系统重新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领域。
之后在此基础之上电梯控制系统形成了一个可编程控制器对电梯进行控制的系统,这种系统与微机单晶片控制系统都具有节能、占用空间小以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优点。
可编程控制器又称PCL 属于信息技术的一种,通过使用梯形图的语言,使其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应用中有诸多的优点。
例如其具有对电梯控制操作比较灵活和便利、能够重复的对其进行使用、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保障电梯运行的可靠以及可以与计算机相连等优点。
电梯群控系统中智能控制方法探讨

电梯群控系统中智能控制方法探讨电梯内部系统随着大众对电梯运行提出的要求不断改进,电梯群控系统便在此背景下出现,并应用于我国大部分建筑中,应用电梯群控系统可完成多台电梯集中排列,简化电梯控制难度,并按照内部程序设定,结合大众对电梯使用提出的要求,完成统一控制、管理、调度,从而解决乘客等待电梯时间过长的弊端。
除此之外,应用电梯群控系统,可以提升电梯系统服务水平。
在我国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建筑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房地产项目的主流,智能建筑内部安置电梯群控系统,这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大势,电梯厂商需要在当前阶段,了解用户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楼宇群控电梯系统,进一步提升系统智能控制水平。
标签:电梯群控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系统功能;控制方法在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方需要按照城市大众对居住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建筑智能程度,应用电梯群控系统可以提升电梯控制管理能力,在電梯群控系统调度控制下,强化提升电梯系统整体管控能力,减少乘客日常等待电梯的时间,提升资源利用率,以下将从电梯群控系统以及电梯群控系统设计方案两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一、电梯群控系统(一)群控电梯构成电梯群控系统内部包含上位机、变频器、下位机、显示装置、门控装置以及开关门等构件,应用智能系统通过智能化监控,从而使电梯控制,电梯动力监控以及电梯群监控三个层次,可以在电梯群控系统下自由转换,并在三个平台作用下提升系统对电梯运行、调度的管控能力。
为了提升电梯群控系统对电梯运行的管制能力,在电梯中安置智能控制器,并完善内部控制电路,完成远程信号传输以及信号接管处理等工作,按照电梯群控运行方式,确定智能控制器内部各项参数,设计控制算法,这是提升电梯运行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基本交通模式电梯群运行需要考虑不同时段,建筑内部人群对电梯的需求,上下班时段是电梯应用的高峰时期,为此需要根据电梯应用情况合理进行运行模式调控,在掌握建筑内部高峰交通情况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居民对电梯的应用需求,设计高峰交通电梯运行模式,将电梯模式分为上行高峰交通以及下行高峰交通运行模式,前者便是指上行方向的乘客,后者是下行方向的乘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双核”技术在电梯群控系统中应用王增华(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上海 2010/11/18)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众多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应用规模日益扩大。
然而面对一些特殊建筑而言,如何实现对电梯进行优化调度和合理分配,从而改善和提高电梯系统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自1975年计算机群控管理阶段以来用给定的电梯设备求得最大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将是始终不渝的追求。
电梯作为一种交通服务系统,其控制技术也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才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从而也为电梯群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梯的群控策略受制于服务对象综合需求。
不同的电梯乘客流动模式,相应采用不同的电梯管理调度的策略。
就同一幢大楼而言,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晚间,电梯乘客的流动也不相同,相应的电梯服务策略也应该有所区别。
就当前流行的情况而言,电梯群控的管理调度策略一般可分为:1.快车(express)服务策略;2.分区(sectoring)按需服务策略3.等间隔控制(equalized control)策略;4.计价服务策略;5.自适应浮动(adapted floating)服务策略;6.具有人I智能(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服务策略。
为了更好的研究电梯群控技术和检验群控算法设计的运行效果,我们首先就要从电梯群控的“大脑”着手,革除电梯行业仍普遍采用8位或16位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的“所谓的成本”格局。
由于片内资源和运算能力的限制,无法在高层电梯系统中使用,在群控制进行算法运算时往往耗时过多,不能很好地做到实时响应甚至时常出现“死机”现象。
另外电梯行业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也需要主控制器能够接入互联网、实现智能化以适应人们的各项需求;而原有的8位或16位单片机已无法完整实现这些功能,因此十分有必要采用目前最先进“双核”处理器作为主控制器来开发群控系统。
虽然相比8位或16位单片机,“双核”处理器的开发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开发难度也出现了几何级的增长,但如果实现的话就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含金量;此时“所谓的成本”也将转变成了该产品的升值砝码,同时又为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解决了高端技术上的发展瓶颈,不仅对公司、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结构简单、模型扩展性强并且仿真效果准确的数学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电梯群控系统的建模,如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电梯逻辑控制系统和基于Petri网的电梯控制系统等。
这些建模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随着电梯轿厢和建筑物楼层及传感器数量的不断增加,模型结构不可避免地变得复杂,实现模型的程序代码量和计算量不断增大,这也将会扩大模型的系统误差,降低系统可靠。
此时利用“双核”处理技术将会很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当然,想要解决电梯群控制技术适应未来人们的多种需求,这只是其中电梯群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然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架构模式。
2、电梯信号的采集方式方法及群控信息的分配。
3、CAN总线的连接和传递方式。
4、群控算法技术的建模与具体实施过程。
二、群控系统的硬件架构在未过多了解“双核”技术前,不得不提及电梯群控系统所处的环境和硬件架构。
就目前市场上现有的16位处理器来说,MIPS、POWERPC和ARM 等处理器都有较强的外部控制能力与一定的计算能力,而ARM系列的ARM16位微处理器市场占有率目前己达到80%左右,各种类型档次的ARM处理器选择余地很大,开发资源丰富,因此选定了ATMEL公司的工业级处理器AT91M 40800作为主控制器,由于当前大都系统采用CAN总线搭建系统通信网络,因此单独使用了8位MCU P89C51作为CAN节点控制器,还可以与主控制器实现冗余备份。
最终整个群控主板采用“双CPU架构”已成为可能,主CPU负责群控算法的计算和I/O接口,副CPU则负责构成智能CAN节点及LCD显示以及无线控制。
双CPU之间通过双口RAM通信,也有部分信号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转换后传递。
硬件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1) IO信号与通信应用之32位MCU AT91 M40800及周边设备(简称“主微机部分”), (2) 8位MCU P89C51 及周边设备(简称“副微机部分”) (3) CAN现场总线通信(简称为“总线通信部分”),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我们的系统及相关的程序设计十分重要,现将在硬件架构环境结构图2-1 所示:在以上的双核群控板实例图中,主处理器与副处理器各自的功能及协调关系已清晰地表答出来,从而也使得我们对双处理器运行环境及外围架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文章篇幅的考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主要对主处理器的主程序、外围部分电路设计加以介绍。
三、主处理器的外围电路与程序从上面图1-1例的介绍中可以知道主处理器完成的功能包括I/O处理、派梯处理和群控算法等功能;如果将其功能细分的话还包括:主微机存储、I/O处理、复位/看门狗电路、时钟电路、内/外部中断以及JTAG接口部分。
在此先说一下ARM存储系统,与其他中低档单片机不同,ARM处理器可以包含一个存储管理部件。
最简单的存储系统使用平板式的地址映射机制,地址空间的分配方式是固定的,系统中各部分使用物理地址。
而一些复杂的系统可能包括一种或多种下面的技术,从而提供功能更为强大的存储系统。
系统中可能包含多种类型存储器件,如FLASH, SRAM和SDRAM等,通常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存储在ROM/FLASH中,这样系统断电后程序能够得到保存,但通常ROM/FLASH与SDRAM相比,速度慢很多,而且嵌入系统通常把异常中断向量表存放在RAM中,利用内存映射机制可以解决这种需要。
在系统加电时,将ROM/FLASH映射位地址0,这样可以进行一些初始化处理;当初始化处理完成后将SDRAM映射为地址0,并将系统程序加载到SDRAM中运行,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嵌入式系统的需要。
ARM7TDM!处理器使用流水线来增加处理器指令流的速度这样可使几个操作同时进行并使处理和存储器系统连续操作。
这些情况与ARM的运行模式、寄存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ARM使用门的数量少,其结构是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理而设计的指令集和相关的译码机制,比复杂指令集计算机要简单得多;这样的简化实现了高的指令吞吐量、出色的实时中断响应和小的高性价比的宏单元处理。
3.1 主微机AT91M40800部分AT91M40800是由ATMEL公司出品的32位MCU,它基于ARM7TDM1处理器内核。
AT91M40800拥有高性能的32位RISC结构,代码密度高,能耗低,有大量内部空白寄存器进行快速异常处理,使其很理想地用于实时处理。
AT91M40800通过全可编程的外部总线接口(EBI)与外部存储器包括FLASH进行直接联系。
8级优先权的矢量化中断控制器联系外围数据控制器显著改进实时反应。
其内部资源及外围电路特点如图3-1所示:3.2 AT91M40800外围电路部分主微机内部的各个模块与地之间都接上去耦合电容,以增加工作稳定性,对于一些开漏输出或者内部含有弱上拉电阻的引脚,则统一接上10K 上拉电阻,增强驱动能力。
主微机周边电路接法如图3-2所示:3.3 AT91M40800处理器程序部分由于主微机AT91M40800处理器是基于ARM7TDM1处理器内核,所以在对AT91M40800处理器进行系统初始化与语言运行环境设计时,需要考虑程序代码会不会因芯片和外围硬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别;基于我们是采用的AT91M40800处理器环境下的运行调试,用ARM指令作为引导程序代码是不错的选择,下面就以AT9IM40800调试环境下的初始化引导程序代码为例进行扼要解释;不过在未做此项工作前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主程序设计流程图。
如图3-3所示:由于主流程图整体布局的实现,程序的设计已显得更加明确;至于使用何种语言编写,那要看运行的硬件要求及设计者的个人喜好了。
下面便是AT91M40800处理器的部分代码语言。
首先定义代码段名称为 reset ,属性为 READONLY AREA reset , CODE, READONLY是否进入SEMIHOSTING调试环境IF:DEF :SEMIHOSTINGELSE:IMPORT-use_no_semihosting_s wiENDIF ; endif SEMIHOSTING1.标识整个代码的初始入口点,操作系统通过跳转到该入口点处执行加载该映象文件。
2.设置异常中断向量表B lnitReset;resetB undefvec;Undefined InstructionB swivec;Software InterruptB pabtvec;Prefetch AbortB dabtvec;Data AbortB rsvdvec;reservedB irgvec; reservedB figvec;reserved各异常中断处理程序的起始地址表:rsvdvec,irqvec, Fiqvec 保留VectorT ableIdr pc, [pc,#&18]; SoftResetIdr pc, [pc,#&18];UndefHandlerIdr pc, [pc,#&181;SWI HandlerIdr pc, [pc,#&18] ;PrefetchAbortHandlerIdr pc, [pc,#&18] ;DataAborHandler5个矢量的使用SoftReset DCD SoftResetundefvec DCD UndefHandlerswivec DCD SWIHandlerpabtvec DCD PrefetchAbortHandlerdabtvec DCD DataAbortHandler3.跳转到低级初始化程序,启动外围部件lnitResetB1 __low_lovel_init__low _level_ initmvn r0,#0; RO<-OxFFFFFFFFIdr r1, =PS_ BASE ; 开始电源置Str r0,[rl,# PS_ PCER ] :使能外围时钟Mov pc,r14; 返回4.跳转到C代码主程序IMPORT __mainIdr r0,=-mainbx r0,END5.其中从3到4之间的重设中断控制器、导入缺省的中断处理程序地址、初始化存储控制器,开始地址重映射、切换到用户模式,使能中断等具体步骤就不在描述。
3.4 复位与看门狗电路就当前处理器的复位/与看门狗电路现状来看,几乎所有的单片机都需要复位电路,对此电路的要求就是:在单片机上电时能可靠复位,在下电时能防止程序乱飞导致EEPROM中的数据被修改;另外,单片机系统在工作时,由于干扰等各种因素的影,有可能出现“死机”现象导致单片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为了克服这一现象,除了充分利用单片机本身的看门狗定时器(有些单片机无寿门狗定时器)外,还需外加个看门狗电路;除此以外,有的单片机系统还要求在掉电瞬间单片机能将重要数据保存下来,因掉电的发生往往是很随机的,因而此类单片机系统需要电源监控电路,在掉电刚发生时能告知单片机;MAXIM 公司推出的一款MAX706S就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佼佼者;下面就介绍该芯片的一些特点:(1)复位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