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对比式的基本结构:(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对照式作文的基本结构

高中语文对照式作文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正反对照式对照式作文的基本结构:1、引论(提出论点)2、正面提出论点正面叙例和议例3、正面小结、4、反面提出论点反面叙例和议例5、反面小结6、结论(总结全文)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对照式结构模式一、基本结构(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

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

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

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

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

”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幸福入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反对比结构

正反对比结构

参考:
《不要一味地坚持 》 提纲
中心论点:不要一味地坚持,有时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下去。 论证过程:正面论据(适时放弃)——(1)鲁迅弃医从 文,以自己的笔为武器,从内心深处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2)比尔· 盖茨放弃学业,创办微软,改变了世界 分论点: 有时放弃,并不是放弃追求,相反,我们在放弃 的同时酝酿着精华,让我们更加有精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反面论据(固执地坚持)——马谡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 劝谏,坚持只在山顶上屯兵,最终街亭失守。 分论点:错误的坚持不如放弃,有时放弃固执己见才能取 得成功。 总结:有时,放弃不代表懦弱,不要一味地坚持,放弃也 是一种美丽。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提纲
中心论点: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
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 (1)直面挫折的王勃; 正面论据:(直面挫折与痛苦) (2)笑对痛苦的李白 正面分论点:勇于面对挫折之苦,绽放别样的人生精彩。 刘备做出错误决定,造成 (放大痛苦) 反面论据: “白 帝托孤”的悲剧 反面分论点: 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 果将不堪设想 。
参考: 《人要有自知之明 》 提纲 中心论点:人要有自知之明 论证过程:反面论据——狂妄自大的马谡看 不到自己的不足,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分论点:自以为是,没有自知之明,误国害 己 正面论据——勾践卧薪尝胆,知道自己能力 不足,通过励精图治,储藏实力,终于打败 夫差,成就霸业。 分论点:自知才能自明,只有客观地省视自 己的不足,才能弥补缺陷,臻于完美。 总结: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人必须要有自 知之明。
2.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是通过对比, 更鲜明地突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 误,强化中心论点。
作业: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我们常说 的一句话。自知,就是自己了解自 己;明,就是看清事物的能力,指 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 估计。 请以“人要有自知之明”为话 题,列一篇正反对照式议论文的提 纲。

议论文写作手法正反对照式

议论文写作手法正反对照式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结义之情无法释 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作出错误决定,贸 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 悲可悲! (反面论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作出 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 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 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反面小结) 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 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 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巨波;遭遇挫 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 就足以将它淹没。 (结论)
辩证分解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 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本 质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即事物的反面, 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进行客观 公正的评价,方能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对中心论点进行对比展开。如作文《说 “安”》可以分解为:
①我们喜欢安,渴望安;(正面论点) ②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 眼;(反面论点) ③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总结)
五、小结:
1.运用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能使文章观点正 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2.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是通过对比,更鲜明 地突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强化中心 论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 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挫折重重后, 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 眠”,对挫折他拂袖而去,笑对痛苦,并遍访名 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杯 。 (正面论据2)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深陷 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拨;面对挫折,我们 不应终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 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了方向。 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 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 (正面小结)

正反对照式1(2)(1)

正反对照式1(2)(1)

参考范文:
生命可以波澜涌动,也可以平淡无奇。不 要埋怨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时不时的给自己 一片“悬崖”,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然后再 绝望中重新站起来,收获新的希望。
某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能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的更好,原因 只在于一个“逼”字。原来,所谓成功,只不 过是改变常态,逼迫自己一把。
正因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许多时 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活得很平淡,做事没有起色; 其实,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善于逼自己去 成功。
➢ 课堂练习:拟出写作提纲,要求正反对比结构
提纲示例:
中心论点:时不时的给自己一片“悬崖”,把自己 逼到无路可退,然后再绝望中重新站起来,收获新 的希望。
正面分论点:给自己一片“悬崖”,逼迫出无穷的 潜能。(论据:苏秦、陈忠实)
2、主体:对比结构(2到3段) 对比主体段主要由两个相对的议论文主题
段构成,一正一反,彼此对照。但是因为全文 要突出正面论点,因此在具体作文时间中,可 以考虑采用将主体部分进行“正二反一”或者 “正——短过渡段——反”的三段构成形式。
(在主体的对比部分,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的先 后顺序并没有限制,根据文章实际具体安排即 可。)
过渡段:逼,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磨炼,是一种面 对困难不屈服的意志,使人突破重围,勇往直前。
反面分论点:相反,从来都不愿意给自己一片“悬 崖”的人,只会畏首畏尾,成功也只会让他可望而 不可及。(反面论据:江淹)
结论:学会给自己一片悬崖,在逼迫之中奋力飞行, 让成功不再离你遥远,生活也就将变得饶有趣味。
逼,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磨炼,是一种面对 困难不屈服的意志,使人突破重围,勇往直前。 “逼”或许意味着“强硬、强迫”。但是正是因 为军令状的逼迫,才能完成超潜能的硬任务。

议论文之正反对比式结构

议论文之正反对比式结构
总结:(1)对比论证要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① 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 ②对比双方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2)对比论证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紧扣论题 展开分析:①不能简单罗列对比事例,要深入分析 对比材料,找出现象产生的不同根源,突出对比双 方相反或相对的性质;②叙例要从对比材料中归纳 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道理,为证明论点服务。 (3)正反对比材料的“对比点”必须鲜明突出: ①语言表述必须规范,指向明确;②句式相对一致。
18
2020年5月21日
五、重难点突破(一)
【温馨提示】在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 要注意两点: ①忌生硬对比。只将对比的两件事物写 上,看不出其可比之处;有时生搬硬套, 令人不知所云。 ②忌不加分析。不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 未能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
19
2020年5月21日
五、重难点突破(一)
二、展开角度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点评:文章开篇在紧扣话题,大肆渲染一些人 经受挫折放大痛苦的悲惨遭遇后,亮出自己的 观点:“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 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行文中,正反对比,作者用例证,用引证,充 分利用材料使论证严密,无懈可击。另外,文 章标题将话题反弹琵琶,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 的观点,作者评论古人又不忘观照现实,说明 严肃又不乏诗意叙述,用比喻、引用、排比、 反问,使文章文采斐然。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选文可写成“别 里科夫思想守旧痛苦人生;葛朗台吝啬钱财 冷漠亲情”吗?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 度里尽情跳跃;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看 淡了名利的诱惑,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 菊……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轻松徜徉,嗅着 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中; 葛朗台被金钱抛至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 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议论文结构正反对照式共30页文档

议论文结构正反对照式共30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议论文结构正反对照式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议论文写作指导 结构模式篇——正反对照式

议论文写作指导  结构模式篇——正反对照式

议论文写作指导结构模式篇——正反对照式一、正反对照式1.概念:所谓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剖析、论证,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模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二、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1.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之常式(两层对照:分论点和论据)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证明中心论点正面论证:正面分论点+正面论据+小结(证明分论点)反面论证:反面分论点+反面论据+小结(证明分论点)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正确观点,照应全文)2.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之变式(一层对照:论据)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证明中心论点反面论据+分析论证+小结(证明中心论点)正面论据+分析论证+小结(证明中心论点)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正确观点,照应全文)1.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之常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正面分论点+正面论据+分析论证反面分论点+反面论据+分析论证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正确观点,照应全文)阅读下面例文1《遭遇挫折,笑对痛苦》,请找出这篇文章的模式结构框架。

中心论点:正面分论点:正面论据:反面分论点:反面论据:总结:例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①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安逸的人生旅途中布满了种种坎坷和荆棘,往往使人困难重重,甚至痛不欲生。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厥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

②勇于面对挫折的痛苦,绽放别样的人生精彩。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正反对比式的基本结构:(整理精校版)

正反对比式的基本结构:(整理精校版)

正反对比式的基本结构:作文辅导0630 0642正反对比式的基本结构: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结构常式标题:命题或制拟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证明论点正面论证:论点+论据+小结(两层对照)反面论证:论点+论据+小结结论:简评照应【例文引路】学然后知不足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

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

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

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

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

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

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

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反对比式的基本结构:
作文辅导
0705 07:55
::
正反对比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结构常式
标题:命题或制拟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
正面论证:论点+论据+小结(两层对照)
反面论证:论点+论据+小结
结论:简评照应
【例文引路】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

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

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

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

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

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

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

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
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

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

”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

”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

'”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

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本文思路结构:
引论类比引论法类比体雄鹰搏击蓝天小溪奔入大海
本论反面论证反面提出论点不学习也就不会感到不足
反面说理比喻论证井底之蛙
反面举例江郎才尽楚人学舟
正面论证正面提出论点学然后知不足
正面举例芝诺的言行
正面说理鲁迅语列宁语巴甫洛夫语
结论引用:朱熹诗比喻: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
【小试牛刀】
习惯
这是一条千百年来束缚着中国人的枷锁!这是一头吞噬了亿万个生灵的猛兽!
然而,这又是为许许多多人所信仰的至理。

劈开他们的头颅,清晰可见的雕刻着两个大字——习惯!
读书便是“四书五经”,重病便依《本草纲目》。

要出门嘛,好,老规矩,请祭祀祖宗。

习惯嘛,这便是习惯,便是信条,根本不必问什么,你所供奉的祖宗是这样过的,你的祖父和父亲是这样过的,至于你自己嘛,好了,不必想了,你的早已成为一堆白骨的大仁大智的祖先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循例也就是了。

自然,你会心宽体胖,这就是祖宗所赐予的福吧!
也许你的祖先们俱已消散,那么,也不妨为自己保持了长久的习惯沾沾自喜:饭前一支烟,饭后百步走。

办事则可以翻翻以前的记录,照这样办,是不会出错了。

这样也好,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在牌局上施展,而大可不必学傻瓜那样,吃力不讨好,人财两空。

这样的生活不知经历了多少年。

如同一双魔爪,吞噬了无数人的心灵,养了一群“似太上之忘情”的废物。

然而死水也不会没有波澜,总是不断的会有人对这习惯产生疑问,想冲破这以千百个“习惯”织成的巨网。

无数人失败了,被吞食干净。

但也终于有些人勇敢地劈开荆棘,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留下的,有鲜血和泪,然而也有喜悦——开拓者的沾着眼泪的喜悦。

千百年来,地球总被认为是方的,是平的,那么那些忠于习惯的人将永远也领略不到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航地球的豪情。

同样,要是没有达尔文的数十年艰苦的探索,没有他对上帝造人的怀疑,恐怕就将在教堂中手捧《圣经》来领悟生物的起源了吧!
再设想一下,要是没有本世纪初胡适之、陈独秀、周树人、郭沫若等许许多多有志之士冲破旧中国数千年来传统的文言文的束缚,没有他们对新文化、新思想坚定的探索,现在中国的文学又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然而要抛弃旧的习惯,就不免会有牺牲。

如第一个打破人心脏禁区的塞尔维斯,一心要向人们揭示行星运行奥秘的布鲁诺,以及为了探索放射性而过早逝去的波兰的玛丽·居里,丹麦的罗兹,美国的沃森。

但这与那些为习惯所埋葬的人们不同,这些先驱者的英名将永远长存,他们的墓碑将永不磨灭!
眼前,我仿佛看见:一盘巨磨碾着一颗颗心脏,在周而复始地转着,转着;一条崎岖蜿蜒的山道,盘旋着通向山顶,两旁却尽是先人留下的鲜血。

我愿保存我的心脏,以我的身去攀登,留下那血肉与先驱者相伴。

我愿“习惯”这个词永不存在!
请您来分析:
【训练提高】
请以“说‘思’”为题目,拟一个正反对比式写作提纲。

动手写一写:
【高考链接】(200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优秀作文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


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

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

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

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

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

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