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单元化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案

小学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生活之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美?”比如,阳光下树叶的影子,或是街头墙上的涂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活中的美术奥秘。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时,往往不够细致,容易忽略一些细微的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和个别指导。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能够充分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分配,确保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提问和解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进行美术创作。重点包括:
-线条的流畅性与表现力,如何通过线条的曲直、粗细、长短来描绘物体的轮廓和动态。
-色彩的搭配与情感表达,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情感氛围。
-形状的组合与构图,如何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形状和空间关系,使作品具有和谐感。
-讨论的效率:小组讨论时,学生可能难以聚焦主题,教师需要设计讨论问题和引导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对生活之美的深层感知,具体包括:
-情感的表达: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表达个人情感。

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计划(通用6篇)

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计划(通用6篇)

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计划(通用6篇)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计划(通用6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

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计划(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计划1新的学期,我仍担任xx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结合生活中的艺术和学生的美术现状。

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美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爱美,学美的美肓观。

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学生现状分析:各年级学生从绘画的素质上看千差万别,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原因,有因地域不同而不同,造成他们对美术课兴趣的不同,所以,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别。

每个班的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可以作为较差的老师。

年级差别产生的差距也很大,如年岁、个性等方面都要因其特点加以控制、掌握,去耐心引导、调动其潜意识及思维的积极性,努力使横向、纵向所造成的差距缩短,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行欣赏中外名作,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水平,学习优秀绘画技巧及绘画形式。

2、通过各种形式的绘画,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表现能力、掌握多种形式的绘画技巧。

3、对美术字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作用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独立设计出适合一定主题的板报,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及创造性、参与意识。

4、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改造生活,让美术真正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x年级,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放手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思维、质疑,能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

小学美术课《大单元分析》教案

小学美术课《大单元分析》教案
小学美术课《大单元分析》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大单元分析》教案,本节课将依据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美术”展开。内容主要包括:
1.图形的组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学习将基本图形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2.色彩搭配:探讨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
3.美术作品欣赏:欣赏和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教学重点
(1)图形的组合: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将基本图形组合成有趣画面的方法,如拼接、重叠等,并能在实际创作中灵活运用。
举例: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基本图形,并学会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
(2)色彩搭配: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如对比色、互补色等,并能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其次,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想法。但在成果展示环节,有些小组的表达能力稍显不足,不能很好地将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创作体会分享给全班同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这方面的能力。
此外,今天的课堂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美术史和艺术家的了解有限,导致在欣赏和分析作品时难以抓住关键。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逐步引入一些美术史和著名艺术家的介绍,帮助他们丰富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学美术《大单元分析》课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探索图形组合和色彩搭配的奥秘。整体来看,课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组合方面表现得相当有创意,他们能够将基本图形组合成各种有趣的画面。这说明他们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然而,在色彩搭配方面,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不能大胆地运用色彩表达情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色彩搭配的知识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随着我国小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美术大单元教学是美术课程改革中新革新的一种探索和实践,它指的是在按照我国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将以特定的话题为主题,将美术学习从简单的零碎观看发展到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全面探究、深入领会等全新境地。

一.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突破传统的单一思考模式,使学生以统一的角度面对不同内容体验美术上的乐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者参与度。

其次,美术大单元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深入的去理解、掌握并实现美术的主题。

再次,美术大单元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美术主题的直观传播和多样性,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艺术观念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原则1. 以话题为中心,把实际活动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结合社会实际,以话题为基础进行实践。

2.术大单元教学应坚持多元发展的原则,把美术的内容与理论、历史、技术、实践等有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美术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种不同的美术技能和表现形式。

3.术大单元教学要坚持“一体化”原则,将各个学习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4.术大单元教学应坚持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原则,积极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美术话题,提升学习效率。

三、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流程1.定主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美术话题。

2.排作品:根据话题的深度和内容,安排美术作品的教学过程;3.行观察、提问和实践: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和实践练习;4.行理论讲解:老师介绍美术作品的背景、意义;5.结性回顾:学生总结此次话题的内容、意义及其对自身艺术修养的启示;6.成作品:根据设定的要求,学生完成美术话题作品;7.演展示:允许学生展示所完成的作品,老师进行评价。

四、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话题教学中深入了解社会实际,重视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美术探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 严格把握作品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审美感和创造力;4.重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5.重对学生的跟踪,关注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及其学习心得,积极激励学生。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方法摘要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美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单元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实践效果。

本文根据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实施,从目标的设计、教学展示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实施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AbstractArt is a subject with high comprehensiveness.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esthetic spirit. In art teaching, unit teaching is an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 with high practical effect.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art unit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from four aspects: design of goals, teaching display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hoping to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art unit teaching.Keywords:Primary school art; Unit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一、小学美术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增强学生创造力、发散思维和审美意识,也能促进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对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有助于揭示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通过对优秀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美术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这也有助于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队伍,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1 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质。

许多学校在美术课程中过多地关注绘画技巧、色彩搭配等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作品背后的审美观念、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后,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小学美术《单元主题》教案

小学美术《单元主题》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调色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色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画作中表达快乐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调色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三原色和间色的基本原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色彩的世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颜色的物体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蓝色让人感到安静,红色则让人感到热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色彩的奥秘。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其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调色技巧,包括三原色、间色的概念及其运用。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学会通过色彩表达情感和想象。
-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了解其在色彩运用上的特点。
举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它们混合后形成的间色。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安静等。
-分析梵高《向日葵》等名家作品,理解其在色彩搭配和表现力上的独特之处。
2.教学难点
-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调色技巧的掌握,尤其是三原色和间色的混合比例。
-将所学色彩知识应用于创作实践中,实现情感和想象的表达。
举例:
-通过对比不同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三年级美术课程单元教学方案

三年级美术课程单元教学方案

三年级美术课程单元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美术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意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手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绘画技巧的研究和实践。

2. 美术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研究。

3. 创意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实践。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 准备相关的美术教材和参考资料。

- 准备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2.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 总结:总结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创意思维。

3. 教学评价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1. 学生的绘画作品质量。

2. 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观察力和手的协调能力。

四、教学资源- 美术教材和参考资料。

- 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 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五、教学时间- 教学时长:每节课40分钟。

- 教学周期:本单元的教学周期为4周。

六、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的创新和个性表达,不拘泥于标准答案。

3. 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以上是三年级美术课程单元教学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往的教材似乎都有单元教学,如把同类的内容编排在一起的“学科 单元”,如学画中国画花卉,把牵牛花、葡萄、枇杷等画法放在一起, 都用同一种方法画各种既相似又稍有不同的对象,进行循序渐进的学 习,目的通过反复操作来获得每种美术技能。 • 但是仅仅形成单元教学,没有研究的课题和研究过程并不能从根本上 有所改变,要以一个问题或活动为 中心设计单元,围绕某一课题让学 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
课堂教学中“生成”存在的问题
• 3、激励性评价变成满堂夸 •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积极呵护学生生成的热情,然而在新课 程实施中,为了追求生成,教师随口而出的表扬呈现出泛滥的趋势。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赏识学生,有的老师理解为只表扬不批评。 • • 因此经常在公开课中听到此起彼伏的掌声、“你真行”、“你真 棒”的欢呼声,教师害怕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一味表扬。 满堂夸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难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 导向,反而容易造成课堂随意“生成”和粗浅的“生成”,教师对学 生要赏识和激励,但也要有必要的批评和惩罚,我们不仅要对知识的 科学性负责,也要对学生一生所能经历的挫折和促其健康成长负责。
现行的课程与教学

现行课程被形象地称之为“游牧式”课程:教师就是放牧人,是 站在学生群体的后面指导而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前行;教师预设的行 进路线在行进的过程中也往往渗透着不确定性。

在游牧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行进的过程中时而会发现更加丰满 的“水草”,即学习中的问题而偏离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图,往往 会获得新鲜的而不同于教师课前预设的种种。
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
况。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随机生成的内容,挖掘深层意蕴,必将提 高课堂教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而又统一的。
课堂教学中“生成”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的许多理念非常有助于课堂生成,但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有
许多教师误入对其形式的模仿,舍本逐末,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其有效性。
每个子课题主要完成什么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或学习结果? 每一课时的侧重点是什么?主要有什么教学活动? 各课分别采用什么教学的模式、策略和方法?能使教学既连贯又有变化? 各课中可以运用哪些教学资源、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是否需要特别的“游戏规则“或评价机制?各课各占多大的权重?
单元课程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练习
•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选择一个具有拓展性的课题,按单元化 研究型教案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设计一份3课时以上的单元 化研究型教案。
• 参考教案:《画画风筝》《种子画》等
美术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传统的课程与教学
• 传统的课程被形象地称之为“圈养式”课程:学生被封闭和限制 在一个固定的空间,教师扮演饲养员的角色,给学生喂什么、喂多少、 什么时候喂等问题都由教师来决定,这种“喂养”的过程是教师事先 预设好的。 • 因此说,传统课程是预设导向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是按部就班、 原封不动地实施预设教案的过程。教师在上课前把即将要上的课的过 程十分清楚地预设在自己的教案里,教学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完成,而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等目标常被忽略。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网络合作 学习其中一部分内容。各小组由于学习内容不同,小组汇报时,同组的同学 兴致很高,其他组却兴趣索然,一节课下来每位学生实际只掌握其中1/3.讨 论中,优秀者代替了小组其他同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成了讨论中的“配 角”——陪听、陪说、陪造气氛。
小学美术教学的单元化设计方法
什么是单元教学法
• 早在193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创导了著名的“莫里逊单元教
学法”。
• 单元教学法是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每个单元都有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时间长短因学习内容和学生个
人情况而异。目的在于改变偏重零碎知识教学,强调学生手脑并用获 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
②过程与方法: 格式:过程:XXX——XXX——XXX——XXX(阶段名或子课题名) 格式:方法(学生)以XX、XX(学习、操作、创作、合作、研究等方法), 完成XX(学习任务)。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格式(学生)体验XX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表现对象之美;表达对表现对象 的爱和情;形成XX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态度;了解XX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 价值,及其所体现的XX人文价值观念。
• 在以前是否学过类似的技能?学习本课程会有何困难?如何解决困难?
单元课程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 • 3、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请按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格式:(学生能)了解XX艺术语言和特点;用XX材料、xx方法做(画、设计、 制作等)出XX作业。
• • • • •
单元课程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2、分析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 • 学校现有的物质条件能否开展教学活动?还缺什么?如何解决? • 哪些材料工具需要到市场购买?如果买不到,没有资金的话,是否能 找替代品,形成不同的视觉形式? • 是几年级的学生?有怎样的能力?有没有研究型学习得经历?
• 这学校、这班级的学生有何特点?能力较强还是较弱?
单元化研究型教案的设计要求
• 1、课题:单元化研究型教案的课题可以来自于教科书,也可以是教师自主开
发的校本课程,关键是要有一定的开发性和研究性。
• 2、单元问题:设计一个能引发学生深层思维的单元问题,及系列小问题,使 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 3、单元教学目标:即通过一个单元教学后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比课时 教学目标有更高、更全面的追求。 • 4、单元设计思路:教师在分析课程、学生和教学条件后所产生的教学想法, 设计周密的教学方案。 • 5、单元计划表:单元化研究型教案并非把单课时教学内容简单地拉长,而要 体现“研究过程”。教师要计划课时计划是对一组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或某一课题为单位制定的 多课时教学计划。 • 需要思考: • 1、如何根据课题和内容设计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 内容,扩大课程的容量和提升课程的内涵? • 2、如何设计好“ 的单元问题”深化学生的思维和认识? • 3、完成这样的课题研究需要多少课时? • 4、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来安排教学顺序? • 5、需要制订什么“游戏规则”和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 5、各课时教案设计 ①每节课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课。
②每节课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由于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是一个多课时的大计划,每节课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往往 有一定的侧重点。比如《服装设计》这个单元内容,有的侧重服装的基本知识和服装 欣赏;有的侧重讨论、构思服装款式;有的侧重服装的图样绘制和碎步拼贴;有的侧 重用多种材料在饮料瓶或芭比娃娃上做小服装;还有倾向于服装的展示和评价等,让 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③每节课都是单元计划的一部分 教学中要不断关照单元目标。以便确定本课在单元计划中的位置和作用。 ④每节课都要注意承前启后 每一课都是前一课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后一课的铺垫和准备,每一课开始会复习 前一课的内容或检查、观摩、讲评后一课的作业或布置任务,在最后要提出下一课的 任务或所需材料,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体现教学的连续性。
主要的问题有:
• 1、问题引导简单化为满堂问

新课改以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面临着讲与不讲的难题,有的教师为了求新求异,将学生急于渴望学 到的知识绕着好多弯才靠近知识点。不少老师为了体现课堂的生产性, 把师生互动变成满堂问。某市一个区教育局对6所中小学语文、数学 各9节课堂提问进行专访,平均每节课提问30次,大多是老师问学生 答,问题几乎只有一个答案。一次课上,老师提了141个问题,72% 的问题是课前预设的。何谈课堂的生产呢?
为什么要实施单元化研究型学习
单课时教学的局限性
• 中小学美术教材为了教学的方便,一个课题的内容往往一节课完成, 同时每节课都要完成一个作业或练习。在教学研究、公开课观摩、教 学评比和全国优秀美术课评比中,都是看老师如何上好一节课。由此 形成了很强的“单课时教学”和“单课时意识”。
• 然而每节课能“清”的、能评价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能在 一节课独立完成的美术作品肯定是些材料和技能较简单的小作业,其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创新和突破很小。 • 教师在一节课中不可能提出更深刻意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即使提出来,一堂课也不可能实现,学生不可能实现较高水平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如果长期局限于“单课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规范来要求、考评教 学活动,美术教学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三维教学目标是整片教案的核心要仔细斟酌、修改。

单元课程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4、设计单元教学思路 • 进一步思考设计单元教学计划,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把单元教学任务 分配到各课时,确定具体教学进度,保证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 • • • •
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需要分成多少子课题,各需多少课时?
课堂教学中“生成”存在的问题
• 4、三维目标认识不够,出现游离现象。 •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 的,在设计和操作中常出现游离现象,使价值丧失。
• • • • • • • • • • 案例如下: 师:同学们,怎样记“菜”字? 生:菜,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采字,合起来是“菜‘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菜,上面草字头,下面彩色的彩字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因此,新课程可以说是“生成”导向的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