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

合集下载

未来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四大应用场景

未来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四大应用场景

未来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四大应用场景从电流走向视角来看,电网主要包括五大环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

通过对电力行业充分的需求调研、讨论和分析,我们从中识别并筛选出了对于无线通信具有潜在需求,未来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场景: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毫秒级精准负荷控制、低压用电信息采集、分布式电源。

场景1: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DistributedAutomation)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电能质量,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

这一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局限在自动重合器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自动化程度较低,这些系统目前仍大量应用。

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起到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及时察觉。

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隔离故障区域和恢复健全区域供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它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

形成了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SM)、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了集变电所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组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功能多达140余种。

现阶段的配电自动化以此为目标建设和完善。

当前主流方案采用集中式配电自动化方案,其通信系统主要传输数据业务,包括终端上传主站(上行方向)的遥测、遥信信息采集业务以及主站下发终端(下行方向)的常规总召、线路故障定位(定线、定段)隔离、恢复时的遥控命令,上行流量大、下行流量小,主站为地市集中部署。

基于GIS的配电网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基于GIS的配电网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 o g h n P we u p y Bu e u Zh n s a o rS p l r a ,Zh n s a o g h n,G u n d n 2 4 0,Ch n ) a g o g5 80 ia
Ab ta t s r c :Zh n s a o r S p l r a s a l h d d sr b t n i f r a i n ma a e n y t m a e n g o r p i o g h n P we u p y Bu e u e t b i e i i u i n o m t n g me t s s e b s d o e g a h c s t o o
c m p e e sv u c i n o u o t d ma p n ( V ) f c l y o r h n i e f n to f a t ma e p i g Al , a i t ma a e n ( 1 i n g me t FM ) GI n i r b t n , S a d d s i u i ma a e n t o n g me t i o ma i n s se ( I ) I a u o nf r t y t m M S . t c n a t ma ia l n lz o r d sr b t n n t r o t l a a y e p we it i u i e wo k,a d ma a e d v c c o n s o we c y o n n g e ie a c u t ,p r
ifr t nss m ( S t mpo e ds iuin ma a e n e e. Itgaig B S a d c s te ss m a h n omai yt o e GI ) o i rv irb t n g me t lv1 ne rt / n / , h yt t o n e h s te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相关电力数据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特别是配电网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对电网的信息进行详细整理。

配电网的所有信息几乎都和地理环境相关,所以,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深受电力系统的关注。

本文就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理信息;GIS;配电网;自动化1、GIS技术的概述及特点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它是数字化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检索、获取、存储、显示和分析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

GIS是综合性高科技技术,集合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可以采用最新的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来存储数据,录入信息、查询数据、编辑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处理、任意显示细节和打印地理图形及具体的属性数据。

配电网络系统由变电站、供电线路和电度表组成,它是一个复杂的分布数据系统,有着庞大的地理信息,在分布地域上,电网分布纵横交错,结构日益复杂。

同时电网信息无时无刻地受到升级改造中的城市道路影响,通常不能实现配电数据的及时输送。

大多数和地理方位相关的内容都是配电数据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统一的管理及数据共享。

由于配电信息的管理工程量、任务量大,因此GIS技术的产生,为相关数据的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法,同时他为电力企业现代化的实行,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1.1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GIS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相互统一,利用地理位置数据的检索就可以达到相应属性数据的检索,同时可以通过属性信息的查询得到空间数据的具体内容,实现了空间与属性数据的相互结合,为信息统一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1.2图形处理功能强大GIS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地理内容的输入、编辑、显示、查询等功能,也可以采用三维动态仿真功能,达到仿真模拟各要素的目的,模拟符合电力网络实际情况的空间数据,进而展示各种要素间的位置关系。

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理 、停 电管 理 、缺 陷 管 理 、故 障线 路 跟 踪 分 析 和 处 理 等多 种 高级 功 能 。
2 系统 平 台选择
目前 已有 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主要有 E R 公 SI
司 的 Ar/no e t y公 司 的 Mi oSain c If 、B nl e c tt 、Ma if r o pno
公 司 的 Ma i o It G ah 司的 G o d 等 。平 p f 和 ne rp 公 n r eMei a 台的选 择 和使 用 必 须 从 电力 系 统 实 际 出发 ,既 能 充 分 利 用 已经有 的 生 产 、监 控 、 集控 、 视 频 等 系 统 减 少 投
精细化 。基于 Ar I c S平台开发的输 、配电地理信息系 G
配 电 的研 究 工作 。
1 ww.hn e.e 电工技术 41 w ci t t a n l
维普资讯
直 流 技 术 I I 2 直 流 电 源 。 l k 部 分 按 直 流 小 母 线 接 线 、I取 路 OV 方 式 。直 流 小母 线 按 环 路 布 置 ,开 环 运 行 的原 则 ,由 馈 线 屏 I I 母 线 供 环 路 直 流 小 母 线 两 端 。 按 每 台 、I段 变压 器 对 应 的低 压 侧 母 线 设 置 一 个 环 路 ,环 形 网络 干 线 或小 母 线 的 二 回直 流 电 源 应 分 别 取 自 2段 直 流 母 线 并 经 隔 离 电 器 接 人 , 正 常 时 为 开 环 运 行 。 如 图 3所
线路 、近 10回出线) 5 ,系统将 以 GI 为展现平 台,集 S 成二维 、三维技术 ,在 G S地 图 中进行设备 的基本信 I
() 6 具有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 ,可 以叠加电力专业 性很强 的应用 ,可 以在 软件升级和 数据量膨胀时更好

地理信息系统融入一体化电网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融入一体化电网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融入一体化电网平台摘要:电网作为国家公共事业基础,牵涉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稳,是国家的基本基础设施。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而GIS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

本文对GIS系统原理、组成、发展、应用以及电网GIS目前在我国的成功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电网GIS1 什么是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空间科学、信息和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适时提供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

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经过了40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径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在SG186工程一体化平台之内,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图形化展现,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电网图形和分析服务的企业级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简称“电网GIS平台”。

2 GIS系统组成从应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

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

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数据输入,显示和输出的设备等等。

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开发软件、GIS 软件等。

GIS软件的选型,直接影响其它软件的选择,影响系统解决方案,也影响着系统建设周期和效益。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2008年第24期SCIENCE&TECHNO LO GY INFORMATION1.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测绘学、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卫星遥感、管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学科的发展为GI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主要就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1]6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在数据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空间二维乃至多维的图形数据库,以地理坐标确定其空间二维平面,将各地学要素分别叠置其上,可在计算机内存贮各类专题地图的数据。

这种以地理坐标控制的图形数据库,具有信息收集、组织、存贮、管理、加工、提取和传递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GIS)。

起初其只具有检索各类专题地图数据的功能,随后增加了图与图之间的运算、综合、分析等功能,从而可产生出各种新的专题地图、综合地图、评价地图、规划地图等。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首要问题是收集信息。

遥感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源。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是基于图像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的。

遥感图像计算机处理具有图像变换、恢复、增强、分类和解译等功能。

因此70年代后期,将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联系起来,使地理信息系统有了新的发展。

当然,地理信息系统也支持了遥感图像分类、解译的发展。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助制图三者可以是脱机的软接口联系,也可以是联机运行,甚至并成一个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遥感(RS)是六十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探测技术。

特别是在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地球卫星、宇航飞讥、宇宙飞船为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后,人门可从宇宙空间大范围、快速、周期性地探测地球上各种现象及其变化,从而促进人们对地学的研究。

配网自动化系统应用及

配网自动化系统应用及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研究摘要: 本文就对地区电网为例,详细提出了配电网自动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配电系统平台、gis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及改进,旨在为电网调度提供可靠的科学分析手段。

进行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规划1配电自动化的功能范围目前对于配电自动化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各个系统的功能也差异很大。

习惯上把属于配电调度管理方面的自动化称为配电自动化。

根据当前实际需要,一般可包含以下功能:1.1基本功能①配电网scada:中压以下配电网的数据采集、监视控制。

②配电网故障处理:中压馈线的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

③配电网网络分析:包括配电网网络建模、网络结线分析和动态跟踪着色、负荷预报、网络监视、配电网潮流、短路电流、网络重构和操作票管理等。

1.2增强功能①无功电压控制:无功实时控制是根据实时负荷的变化,系统电压的变化,确定带负荷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可分组投切的电容器电抗器的投切方案、无功静止补偿器的补偿量,以达到网损最小、或运行费用最小、或能耗最小、或以上综合目标最小为目标。

无功实时控制可以是根据实时运行状态,计算出最优控制方案,供调度员参考,进行控制调节。

也可以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或者专用的无功电压调节装置或者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实现自动调节。

②电能计量与计费:它可能是一个分离的系统,但也可作统一的考虑,如电量采集的集中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和配电scada系统中的ftu,dtu,ttu合并起来,通讯通道也可以综合考虑。

主站功能也可以综合进scada系统中,节约投资而且可靠。

③投诉电话管理:它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是由于它要用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图形接口、网络分析、故障诊断等功能,同时它也可以为调度提供故障处理的补充信息,特别是在馈线自动化还未实现的地区,因此是dm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④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网络分析,故障定位,网络着色,网络重构等实时功能以及在用户服务中的应用。

配电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配电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于 滨 。 孟

( 华北 电 力 大 学 ,北 京 1 2 0 ) 0 2 6
[ 摘要】配电 网地理信 息 管理 系统 将 配 电网与地 理信 息 系统 有效 地 结合在 一起 , 具有 图形
编 辑与 管理 、 理 图综合 查询 、 地 系统分 析 与 管理 、 系统 资 源扩展 等功 能 , 正 确 、 面 、 时地 能 全 及
助 显示 。 中线 路 或设 备后 , 选 将该 线路 ( 设备) 以下( 以
上1 接 的线路 及 设备 显 示 出来 , 便查 询 电源 点 及 连 方
供 电范 围。通 过测 量功 能可 方便 地测 量 出图上 任 意 两 点 间距 离和 任意 多点 所 围成 的面积 , 规划 、 为 预算
『 文章编 号] 0 8 6 1 (0 8 0 — 0 10 10— 2 82 0 )5 0 1- 4
0 引 言
随着 我 国城市 经济 建设 的快 速发 展 ,用 电负 荷 日益增 长 , 网络数 据 量 大 , 电气接 线 复 杂 , 态 变 化 动 频繁 ,而 传统 的配 电管理 模式 忽 略 了配 电网 中数 据
件 ,是 国家科技 部 向社会 推 荐 的具 有 自主 版权 的首
选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软 件平 台1 MA G S可 对 空 间数 据 、 7 ] 。 P I
属 性数 据 、 P G S等 实 时数据 进行 有效 的 采集 , 现多 实
1 配 电 网地 理 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 管 理 系统
信 息数 据库 中的信息 。具 体原 理 如 图 1 所示 。
配 电管理 带来诸 多不 便 。配 电设备 与其 地理 位 置数 据 的分离 、 地理 信息 工具 的缺 乏 , 得 实时信 息 查询 使 速度慢 , 便 于故障 定位 、 不 在线 配 电 网络结构 分 析及 故障处 理 】 了进一 步满 足 电力 企 业及 广大 用户 。为 对 电网“ 全 、 靠 、 安 可 优质 、 高效 、 济运 行 ” 经 的现代 化 要 求 .需 要 采用现 代 化 的技 术 和管理 手段 对 配 电 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天津电力技术2010年第1期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天津市电力公司(300010)吴丽萍天津市电力公司城南供电分公司(300201)米 娜天津市普讯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00384)李宽容【摘 要】 从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 m ati on sys2 t em以下简称GIS)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distributi on infor ma2 ti on syst em,以下成为配电M IS)一体化应用的背景出发,介绍了天津电力关于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的设计思路,技术架构,设计原则,阐述了一系列关于一体化建设的技术要点,简要说明了一体化实施中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最后总结了一体化应用在天津电力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1 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用电负荷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电力系统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对于配电系统来说,涉及的配电设备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均与地理位置有关,而且配电系统的配电规划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故障的快速查找等,都离不开配电设备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

所以,一个完整的配电专业化管理系统中离不开设备和地理信息,在天津电力现有的项目建设中,配电系统中的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与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都是分开独立建设,两套系统的重复的地方很多,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不利于信息的整合,使得配电管理的运行效率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天津市电力公司针对配电设备分散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天津电网的图形化生产管理系统的作用,紧密结合电网公司地理系统系统图形服务基础平台升级改造,实现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从而完成了电网图形信息、设备信息共享,实现通过设备查位置,通过位置找设备的双向查询功能,有效的整合设备信息和地理信息,为提高配电专业化管理水平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2 总体设计211 总体思路根据国家电网“SG6工程”规划要求,结合天津市电力公司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的建设要求和建设目标,一体化应用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地理信息系统,结合W eb Serv2 ice技术、通信技术、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了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的数据同步与对应,实现了配电设备与线路的实际新投、刷号、报废、切改工作全部由GI S系统入口的图数一体化流程功能模块。

通过GI S系统后台的自动筛选功能,在GIS系统中进行两步提交审核的过程中自动向M I S系统发送图形更改信息,只需在M I S系统中根据传递内容进行少量台帐更新即可完成图形、台帐的完全对应,从根本上保障了图数的一致性。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使得图形信息和台帐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唯一对应。

在GIS系统中进行图形信息查询的同时,可以即时查询台帐信息、进行设备台帐信息统计,而在M I S中,也可以随时调用所查询设备的地理图形信息、分析巡视路径等工作。

在进行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的基础工作中,规范和统一了电网设备分类和图符,使得配电GI S、配电M I S等配电业务相关系统拥有一致的底层设计和数据基础。

212 技术路线选择技术路线的选择将很大程度影响应用的可用性、安全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技术路线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的需求和软件开发技术架构的发展情况。

对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这样功能复杂、分布广,而又要求整体性的工程,其技术体系采用的技术路线要求具备以下特征:1)依托目前天津已建立的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两套系统中数据模型的对应。

2)B/S与C/S相结合的多层构架;3)两个系统间信息以X ML的方式进行交互)可视化灵活建模的多级流程控制管理;5)面向对象的、专题分层的数据结构设计;6)建立在封装技术细节的基础技术支撑框架184 2010年第1期天津电力技术43 之上的业务构件库;7)支持S OA 高级应用集成;3 技术架构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开建设,所以一体化应用的技术体系主要是对于两个系统体系架构的描述,两个系统间信息以X ML 的方式进行交互。

其中配电GI S 采用ESR I 公司A rcG I S 平台,数据存储在O ralce 数据库中,空间数据通过ES R I A rcS DE 管理,数据集中存储便于实现电力公司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和数据统一管理。

在A r cGI S 通用地理信息平台基础上利用Telvent 公司电力专业设施管理套件A rcF M,实现与ArcGI S 无缝集成。

A rcF M 是构建在ESR I 公司A r cGI S 平台基础之上的,通过利用A r cGI S 的面向对象系统,扩展其在电力等设施管理上的应用。

A rcF M 采用了开放的数据库、工业标准的编程环境及CO M 架构,可以与其他系统紧密集成,构成统一的面向设施管理的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

配电M I S 的建设,在技术上要充分考虑国家电网“SG 186工程”相关技术要求,按照企业级信息应用建设思路,依托天津电力企业信息集成平台进行建设,系统采用了先进的B /S 体系结构并将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构建屏蔽技术细节的应用技术支撑服务框架,以模型化、构件化的方式进行业务构件的搭配式生产和集成,最终形成一套整体的、灵活性高、应用性强的管理应用体系。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应用基础技术支撑框架体系结构图如下所示:4 设计原则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国家电网“SG 186工程”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体系,基本设计原则如下:1)先进性把握最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采用先进、成熟的体系结构,选择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构建应用平台的支撑和运行环境,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2)实用性充分考虑各类使用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专业结构、部门业务需求等诸多因素对应用产生的综合影响,最终的软件应该易学易用、操作简单。

3)开放性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需要及扩充性能要求,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保证一体化应用平台与其他应用的互连互通,能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等应用集成服务。

4)可扩展性一体化应用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而且要放眼未来。

一体化应用建设前期就应做好总体规划,保证一体化应用平台不仅能够满足现在的要求,而且可以方便地扩展将来的业务需求,并具有向未来技术平滑过渡的能力。

在进行技术体系设计时,要保障应用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功能,满足用户对应用进行自扩充的需求。

5)可靠性采用高可用性技术,保证应用能长期稳定地运行;采用流行、成熟、稳定、先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和中间件等系统软件,在网络、主机、数据库或应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快速地恢复,保证应用的稳定性;在进行技术体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并且,应用要对主要环节具有监控功能。

 44 天津电力技术2010年第1期 6)安全性采用支持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字签名等安全技术,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配电资产及运营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7)可管理性应用的部署、使用及管理以简便、易于操作、方便实用为准则。

应提供灵活的配置管理支持,能够灵活地调整业务流程,降低应用管理、维护成本,提高应用的可管理性。

5 技术要点配电GI S与配电M I S从应用角度来考虑应该是进行一体化设计,统一组织开发,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应用。

但是鉴于目前天津电力这两个项目都是独立开发,从系统应用上目前也是相对独立运行的,所以在一体化应用中,主要的技术要点是使两套系统数据的对应关系一致。

数据对应的基础是基于统一的电力设备分类标准基础之上的,在配电GI S开始建设之初就制定了《电力设备分类与编码标准》,配电GI S与配电M I S 共同基于该标准来管理设备数据的。

数据对应的唯一原则就是采用唯一I D进行对应,即两套系统内的同一设备数据共同存储一个唯一I D做对应关键字。

该唯一I D由GI S系统自动生成,生成的规则是配电设备类别{全球唯一编码},例如:配电杆塔{8584ED5C2AF28-4DEE-973A-747856F7C5A4}。

511 新投设备的数据对应根据设备新投和切改业务,将业务操作分解为新增、删除、刷号、更换四类具体操作。

1)设备新增由GI S入口,在G I S中画完图形,进入GI S审批对图形进行审批。

流程审批通过后调用W eb Se r vice(FG LD GI STo M I S)设备新增方法(Ad2 dEqui p),传入唯一I D,形成配电M I S部分数据,不足部分由设备责任人补充完成,并相应进入M I S资产审批流程。

2)设备删除由GI S入口,GI S调用W eb Service (FG LD GI STo M I S)设备删除方法(R e moveEqui p),传入唯一I D,配电M I S将设备状态置为拆除或废弃。

3)设备刷号由GI S入口,在GI S中修改的设备经过审核提交后发送给配电M I S,配电M I S进行设备刷号。

4)设备更换在配电M I S系统进行。

GI S的设备地理位置变化不影响配电M I S设备数据,设备调度编号等重要数据项变更见切改处理流程。

其他设备属性的变化及设备更换由M I S系统进行,GI S不做处理,更换时M I S更换设备继承原设备的唯一I D。

5)GI S应以传给M I S的a lia sid为范围,出具设备新投前、后的两张实际地理位置图,嵌入M I S新设备投入申请中。

512 已有数据的对应对于两个系统已有数据的对应方法,首先由GI S 系统统一为每个设备生成唯一I D,然后再将需要对应的数据发给配电M I S系统,配电M I S内部要开发数据自动对应工具,该工具在接收到GI S发来的数据后自动与配电M I S内的数据进行对应。

对应的原则是按照GI S传来的设备关键信息查找配电M I S相应的设备信息,查到后将设备唯一I D写入,完成数据对应;查不到相应的信息则列为错误数据,在数据对应工具的界面上将GI S数据与M I S数据同时都显示出来,做手工调整对应,调整后的数据同时写入各自系统内。

同时该工具还要提供数据对应审核功能,方便使用者审核对应后的数据。

(该工具原则上是在配电M I S内开发,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那个系统内实现或是单独实现。

)对于M I S系统先有数据的情况,可以采用相同的处理办法来实现,等G I S数据录入系统后再做统一的数据对应。

513 GI S系统对台帐信息的查询统计在GI S系统中查看图形信息的同时,可以对设备的台帐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主要使用Web Service 方式实现数据的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