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昆虫类中药材

昆虫类中药材

昆虫类中药材中草药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养生保健、医疗美容等方面。

其中,昆虫类中药材作为一类特殊的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

一、昆虫类中药材的历史渊源昆虫类中药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柞蚕、蜜蜂等昆虫的记载。

在古代医学经典中,昆虫类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昆虫类中药材常常被用于疗法组方,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二、昆虫类中药材的功效与应用1. 桑螟蛾:桑螟蛾是桑叶的害虫,在中药材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桑螟蛾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可以调理肝脏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2. 蜂蜡:蜂蜡是蜜蜂分泌的一种物质,具有止咳平喘、消肿止痛、润肺祛痰的功效。

蜂蜡中富含蜂胶、蜂王浆等成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 蟑螂:虽然蟑螂在生活中被认为是卫生问题的源头,但在中药材中,蟑螂却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

蟑螂体内富含活性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菌消炎等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蟑螂常被用来治疗喉炎、湿疹等疾病。

4. 蜂胶: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蕊和树汁后分泌的一种物质。

蜂胶具有抗菌、防炎、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功效。

在中药材中,蜂胶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口腔保健、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三、昆虫类中药材的现代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类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医疗应用价值。

例如,蟑螂体内的抗菌肽被发现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生理活性。

蜂胶中的活性成分被用于改善人体免疫系统、预防和治疗感染病等方面。

昆虫类中药材的现代研究还包括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蟑螂体内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有益成分,为其药理活性的解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语昆虫类中药材是中国独特的中药资源,在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昆虫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昆虫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动物药的一个新热点。 1 2 昆虫 的功能 因子 .
昆虫 的 功能 因子包 括昆 虫蛋 白、昆虫多糖 、昆 虫脂 肪 、 昆 虫 维 生 素 、 昆虫 微 量 元 素 和 昆 虫 激 素 等 。昆虫 含有 丰富 的蛋 白质 ,其蛋 白质含 量 占干重 的 2 % 一7% ,高 于 牛 肉、猪 肉 、鸡 肉和 鱼 的蛋 0 0 白含 量 。组成 蛋 白质 的 氨 基 酸 含 量 一 般 为 3 % 一 0
药 的来 源 。另外 , 目前 动物 药 的活性 蛋 白、活性 酶
充分开发利用的巨大的生物资源。我国昆虫资源丰
富 ,约 占世 界 昆虫 种 类 总 量 的 1% 。昆 虫 虫 体 具 0 有 蛋 白质高 、氨基 酸种类 齐全 、维 生素 和微 量元 素 丰 富等 特点 ,且 含多 种 生 物 活性 物 质 和 功 能 因 子 , 具有 很 高的 医疗 、保 健 价值 。利用 昆虫来 生产 新 型 营 养保健 食 品和药 品 ,已呈现 出广 阔的 发展前 景 。
4 N nf gBo g rd c LmtdC m ayo a on ,C oC u t 24 0 。C ia . og n i oyPou t i i o pn f oC ut O o y 74 0 hn ) e l e C y n
Ab t a t sr c :T e c re t t i i ain o s c n me ii e a d h a t r tc in p o u t w r ic se h u rn i t st t fi e t i d c n n e l p o e t r d cs e e d s u s d, t e u ly u o n s h o h
C HEN S e —h CHE h n — o , F Xio d n K n . i C h n — u n h nz i, N C egt a U a — o g , E Yo g b n , AO C e g q a

黄粉虫的临床研究报告总结

黄粉虫的临床研究报告总结

黄粉虫的临床研究报告总结
黄粉虫(学名: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昆虫,它们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黄粉虫的临床应用潜力,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总结。

首先,我们发现黄粉虫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这些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黄粉虫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材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其次,黄粉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研究发现,黄粉虫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肽、抗氧化物质和皮质激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此外,黄粉虫还被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可以起到增强消化功能和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

最后,黄粉虫的临床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虽然目前对黄粉虫的临床研究还较少,但已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比如,黄粉虫提取物可作为一种天然抗菌剂,可以用于食品保鲜和抗菌产品的研发;黄粉虫多肽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黄粉虫的脂肪成分被应用于美容和皮肤护理产品中等。

综上所述,黄粉虫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昆虫,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

然而,黄粉虫的临床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探索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具体应用。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和投入,以提高人们对黄粉虫的认识和利用,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药用昆虫与昆虫化学

药用昆虫与昆虫化学

外 关 于 昆 虫化 学 的研 究进 展 ,阐 明 昆 虫化 学 有 可 能 是 植 物 化
学 和 海 洋 生物 化 学 等 天 然 产 物 化 学 的 新 的 替 代 资 源 。 方法
通 过搜 集查 阅 2O多年 来 国 内外相 关研 究 资料 和 中草 药研 究报
道 ,结合 课 题组 研 究 成 果进 行 整 理 结 果 证 明 了 昆 虫化 学为
近年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甲基斑蝥胺等对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手术治疗或放疗10利用斑蝥及其衍生物制成的一些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化学药生化药等相继问世如斑蝥素糖衣片商品名为芫菁素适应证为原发性肝癌和乳腺癌等甲基斑蝥胺针剂商品名为肝康灵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疗效去甲斑蝥素nctd商品名依康适应证为肝癌食管癌胃癌及贲门癌白细胞低下症斑蝥酸钠注射液商品名为奇宁注射液适应证为原发性肝癌胃癌肺癌鼻咽癌羟基斑蝥胺用于原发性肝癌对于贲门癌胃癌结肠癌也有一定的疗效11土鳖虫可用于治疗骨折创伤促进骨损伤的愈合12草含有腺苷已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的治疗
基金 项 目 :河 南 省 教 育厅 自然科 学基 金 (HN13460026) 作者 简 介 :高 婷 ,女 ,硕 士研 究 生 通 信 作 者 :尹 卫 平 ,女 ,博 士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左 右 ,为 近 代 和 现 代 深 入 研 究 我 国 药 用 昆虫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随 着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药 用 昆 虫 的 种 类 也 随 之 增 加 。 据 记 载 ,有 药 用 价 值 的 昆 虫 约 有 800余 种 ,隶 属 于 昆 虫 纲 的 14 目 35科 以 上 。 除此 之外 ,我 国 成 功 饲 养 的 药 用 昆 虫 还有 3O 余 种 ,绝 大 多 数 还 未 被 充 分 开 发 利 用 ,这 就 为 其 实 现 工 业 化 生 产 、扩 大 药 源 提 供 了可 能 性 。 2 药 用 昆 虫 的 活 性 成 分 及 药 理 作 用

药用昆虫

药用昆虫

● 药用昆虫研究发展前景展望
➢ 养殖问题:如斑蝥,我国已经提取出斑蝥素钠作为抗癌药物,并且在此基础 上首先研制成功了用于临床的抗癌药物-去甲斑蝥素,但如果要推广规模养殖, 技术还不成熟。成功的药用昆虫养殖技术方法应该简单,具有大众性,便于操作。 目前较成熟的养殖是土鳖虫、蜜蜂、黑蚂蚁、家蝇。另外有报道的有独角仙、屎 壳螂、冬虫夏草、洋虫等。但真正很成熟、能够推广的技术还很少 。
因为此时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及产卵旺季已过而越冬期尚未来临,这时采 收既经济合算又不致于因休眠翻动窝泥而使虫体受损伤。 ✓ 采收要选择晴天进行,阴雨天不宜采收,否则不易晾干而造成霉烂。 ✓ 采收对象为雌成虫、产卵一年后的老母虫及8龄雄若虫,雄虫如长出翅后即不 能入药。因此为提高产量,雄虫除适当留种外其余全部采收入药。 ✓ 高龄雌雄若虫可根据中、后胸背板的弧角形状而区别。雌若虫的中后胸背板 弧角约70°,雄若虫为40°。
主 要成分指标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药用昆虫 。 ➢ 药用成分明朗化: ✓ 目前我国药用昆虫有效成分的研究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对昆虫的活
性成分研究不多,仅仅局限于斑蝥、虫草等少数几种昆虫中药;另一方面对昆虫 的利用少。目前大多研究还是停留在药效水平,关于昆虫药理方面的研究还是太 少。 ➢ 加强临床应用的研究 ✓ 对于一些已经对有效成分比较了解的药用昆虫,可以加强临床应用的研究,提取 有效成分制成中成药,有助于中国的药用昆虫走向世界。如:五倍子富含可溶性 生物单宁,提炼后的单宁酸及再加工产品倍酸和焦倍酸在多种行业上用途非常广 泛。
➢ 中华地鳖虫加工
✓ 采收的地鳖虫要即时加工。
✓ 加工时先用沸水烫死,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在阳光下曝晒23d至干燥。如通阴天,则用文火烘干,但要注意控制火候,50℃ 较适合,要经常翻动,不能烘焦,以免影响药效。

我国药用昆虫研究利用概况

我国药用昆虫研究利用概况
a t ec n t u n , h r a o o i a c o , i i a p lc t n a d oh rd v l p n . r v d sa r f r n e f rf r e t d i g c v o s te t p am c l gc a t n Cl c a pi a o t e e eo me t I p o i e e ee c o u t rs y n , i i s l i n l i n s t h u e p o t g a d u l i go ea u d n d c s t e o r e i a x li n t i n f b n a t i n i z h t me i a i e s u c s nCh n . ln c r i Ke r s M e a s c ; t ec n t e t ; h r c l g c l c o ; o p tn d v l p n ywo d : Sc i e t Ac v o s t n P a ma oo i a t n P s e e e o me t ln s i i u s ai r c i
维普资讯
特 产 研 究
sei l c n m c nmaa dpa t eerh p c l deo o i ai l n l sac awi nr
பைடு நூலகம்
7 5
文章编 号 :O 1 4 2 ( O 7 0 - 0 5 0 1O— 7 1 2O )1 07 — 4
Ab ta tA b i f c o n o t er c n it r f d c l n e t dt er r d csi me ii ei i e nt i ril , o c r i gt er sr c : re a c u t f h e t so yo me i a i s cs a e h n h ip o u t n dc n sg v ni h satce c n e n n h i

昆虫有哪些可能的医学应用

昆虫有哪些可能的医学应用

昆虫有哪些可能的医学应用昆虫在医学领域有着多个可能的应用,包括药物研发、疾病治疗、伤口愈合等方面。

以下将介绍昆虫在医学上的潜在应用。

1. 药物研发:昆虫体内含有许多独特的化合物,其中一些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

比如,蜜蜂的毒液中含有蜂毒酸,具有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蚕丝蛋白可以被用作药物缓释系统的载体,帮助药物在体内持续释放。

通过研究昆虫体内的化合物,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新的药物候选目标,从而促进新药的研发。

2. 抗菌材料:昆虫身上具有许多抗菌特性的物质,这些物质有潜力用于抗菌材料的开发。

例如,蟑螂表皮含有具有抗菌作用的微小锥形结构,可以杀死各类细菌;蟋蟀表面覆盖有抗菌肽,可以抵抗多种细菌的感染。

借鉴这些昆虫的特性,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新型的抗菌纺织品、医疗器械等材料,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 癌症治疗:昆虫体内的一些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抗肿瘤活性。

例如,蚂蚁的毒液中含有多肽分子,具有抗癌活性;蜘蛛的毒液中含有一种叫做“触角素”的物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这些昆虫源的化合物可以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候选。

4. 伤口治疗:昆虫的体液中含有多种能刺激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的活性物质。

例如,蝉的体液中含有一种叫做“蛋白凝胶”的物质,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将昆虫源的物质应用于伤口治疗中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感染病治疗:昆虫体内的抗菌肽和抗菌化合物可以作为治疗感染病的新型药物。

例如,蛾类的抗菌肽可以杀死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蜜蜂的蜂蜜具有抗菌活性。

这些昆虫源的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抗感染药物的开发,对抗一些抗生素耐药菌株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昆虫在医学上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昆虫体内的活性物质,可以发现新的药物候选目标,并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

此外,昆虫源的物质还可以用于开发新型的抗菌材料、治疗癌症、促进伤口愈合等。

尽管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但昆虫的医学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药用昆虫(综述)

药用昆虫(综述)

药用昆虫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201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摘要:药用昆虫具有悠久的人类利用史,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对于药用昆虫来说,人类对其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一个广泛地领域中,但其发展的空间还不仅仅止与现状。

对昆虫药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我们重点在药用的形式,种类记述和药理作用于医学用途。

而在药用昆虫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药用昆虫中起到药用作用的是氨基酸、多肽、多糖类、脂肪族类物质、生物碱类、甾类物质、萜类化合物或其他类。

与此同时,随着药用昆虫的研究逐步发展,也伴随着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药用昆虫昆虫资源活性成分前言昆虫作为中药材,在我国历史悠久,自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有昆虫入药治病的记述。

药用昆虫可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作用广泛,副作用小,因此,倍受昆虫学和中医药学等科学家的关注。

在昆虫科学研究中,已将药用昆虫纳入了资源昆虫学研究的范畴,而在中医药学中将其归属于本草传统医学。

目前药用昆虫已成为中医药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随着对昆虫类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药技术的迅猛发展,药用昆虫的种类、功能和作用特点等将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1 昆虫药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由于昆虫具有对疑难杂症的特殊功效,近年来,在不断挖掘昆虫药物资源新种类的同时,探索药用昆虫的药理作用及医学用途也成为中草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传统药用昆虫的利用较为原始,通常是将昆虫或虫的衍生物直接入药,这在中药中常被称为复方药剂。

早在公元前1~2世纪,先后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等三部古书中记载的药用昆虫及其产品达100余种。

随着我国现代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药用昆虫的研究也更深入,药用种类在原有基础上也增加了很多。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差异极大,因此,药用昆虫资源在各个地区间也显示出较大的不同。

昆虫作为我国药用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药用昆虫使用的研究综述姓名: 郭盼盼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专业: 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班级: 城规111学号: 20311125指导教师: 职称:2014年6 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药用昆虫使用的研究综述郭盼盼摘要: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使用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insectsGuo Pan-pan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fficinal insects in the last decade.And the paper makes the subsist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Key words:officinal insects;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昆虫作为中药人药,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文字记载以来, 就对药用昆虫的研究及使用有不同程度的记述。

尤其是近几十年对其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并发现了一些昆虫中含有抗癌等活性物质, 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苗头。

因此对药用昆虫研究使用情况做一归纳, 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将对研究、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和促进这方面科技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1 药用昆虫的概念药用昆虫是指昆虫虫体或其产物可直接用来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昆虫。

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因此,食用昆虫也有一些种类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这些食用昆虫也可以被称为药用昆虫。

在我国的传统中药中主要通过使用昆虫作为一种配方,和其他动植物药材配伍,形成了很多疗效显著的处方。

如大黄虫丸出自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由3种昆虫和其他9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缓中补虚的功效。

昆虫入药,大多是以虫体本身,如蝼蛄、蜚蠊、芫菁、蟋蟀等是以成虫入药;刺蛾等是以蛹入药;星天牛、金龟子、丽蝇等是以幼虫入药;螳螂等是以卵入药;桑蚕的蛾、蛹茧、幼虫均可入药;蚂蚁的成虫和卵也可入药。

除了以虫体本身入药以外,有的是以昆虫分泌液入药, 如白蜡虫的虫白蜡;蜜蜂的蜂黄蜡、蜂王浆、蜂王酸、蜂胶、蜂巢脾; 紫胶虫的紫胶等。

有的是以昆虫生理入药,如蚱蝉的蜕壳药名蝉蜕。

有的是以昆虫排泄物入药,如桑蚕的虫粪(蚕砂) 、化香夜蛾的虫粪(虫茶)。

有的是以昆虫病理产物入药,如蝙蝠蛾的幼虫被麦角菌科虫草菌寄生死亡,从幼虫长出菌体和虫体一并为药(冬虫夏草),是中外驰名的珍贵补品,还有舟蛾蛹被麦角菌科蛹虫草菌感病致死生长出菌体和蛹一并入药(蛹虫草)。

此外,还有以昆虫毒液入药,如蜜蜂、胡蜂鳌针排出的毒液,药名蜂毒。

还有以昆虫等寄生在树叶上的虫瘿入药, 如角倍蚜虫等寄生在盐肤木等树叶上而成的虫瘿,药名五倍子。

2 药用昆虫的研究使用历史回顾我国药用昆虫的研究历史,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2.1 临床认识阶段(原始记载期至公元19世纪前)我国利用昆虫的历史有据可考的, 如养蚕有近5000年的历史,养蜂有近3000年的历史。

药用昆虫最早记录见于《诗经》(公元前2-6世纪),有“七月蟋蟀, 蟋蟀入药”辞。

《山海经》(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中已明确提出了药用昆虫的药用和治疗性能[1]。

1972 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公元前2世纪)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医书,其上记述虫类药物16种,明确昆虫药物5种:蚕(卵、冥蚕种)、蜂(卵、蜂子)、食衣白虫、地胆虫、庆良(蜣螂)等[2]。

《神农本草经》(公元前1-2世纪)是目前公认的第一部药学专著,其中记述21 种虫类药物,明确药用昆虫8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有蜂蜜、桑螵蛸,中品有蜂房、土鳖虫、僵蚕和虻虫;下品有斑蝥、蝼蛄等,并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3]。

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公元500年),除对《神农本草经》所载365种药物进行订正外,又在自辑的《名医别录》(472-536年)中论述药物365种,其中增补昆虫药物9种,即:白蜡、原蚕、土蜂、大黄蜂、元箐、葛上亭长、蜻蛉、桑蠹虫、夜行虫等。

之后较有代表性的“草”药用昆虫及其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如《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记述20种;《本草经集注》(华阳陶隐居,公元718 年)记述22种[4];宋代《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公元1116年)记述虫药52种[5];明代的《本草纲目》(李时珍,1596)记述了昆虫药73种[6];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1765)又补记昆虫25种[1]。

这一时期药用昆虫的研究主要是药学工作者从中医临床角度出发,对昆虫类药物进行观察、使用,在种类、加工、采收、炮制、药性、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发现和正确记述,尤其是对昆虫药物的药性及作用认识较为深刻,例如蜂蜜作为最早认识的昆虫药物之一,《神农1本草经》称其“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汉代张仲景(公元1世纪)以它治“大便不通”;唐代(公元6-7世纪)用其治“赤白痢”;宋代(公元12世纪)又用其治“汤火伤、止痛”,并作为面部的润泽剂等。

这些使用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并还在继续使用。

这一阶段对药物昆虫的认识是建立在朴素的观察基础上的,虽然《本草纲目》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博物学分类系统,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世界,对欧洲的现代植物学、博物学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药用昆虫的命名至到19世纪末尚不能以科学命名法进行考证和定名。

因此,这一阶段的种可能是一类,其内含非常丰富。

2.2 全面认识阶段(1901~1980年)进入20世纪后,现代科学在我国迅速发展。

现代分类学概念的引入,使药用昆虫的称谓、记述有了统一纲领,正确命名、准确描述使药用昆虫的种数迅速增加。

化学分析手段的引入,对中药昆虫的组成成分分析成为可能,促进了药用昆虫药用价值的全面评价和认识;现代生物学概念和方法又使药用昆虫人工养殖成为现实。

这些代表了药用昆虫研究新阶段的主要特点。

这一阶段突出成就之一是物种概念在药用昆虫中的使用,一方面采用科学命名法对药用昆虫的研究更加深入、准确,另一方面考证、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用昆虫类群。

朱弘复等(1950)较早地考证了《本草纲目》中昆虫种类[6],李凤荪(1951)的《中国经济昆虫学》及周尧《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1957)中分别首次将药用昆虫单列出来,并考证出《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用昆虫73种(类)[7],之后有人对红娘子(程藩等,1964,应珂等,1989)、小九香虫(金琴英,1974)、蟅虫(项育民等1984)、桑螵蛸(邓正已等,1985)、雪蚕(张士良等1987)、蛴螬(魏重韬,1989)等进行了考证[1]。

1979、1982年国家先后组织编写了《中国药用动物杂志》第1册、第2册,其中收录药用昆虫共计13日51种143种[8-9]。

这些工作丰富了我国药用昆虫的种类,为药用昆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明确记载的药用昆虫约239种(蒋三俊,1999),其中常用的约40种[10]。

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在中药中使用,使中药研究产生了质的飞跃。

目前所知第一篇关于中药中昆虫产品分析的文献为日本人1915年所撰[11],之后由于战乱,我国药用昆虫成分分析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近20 年后才又有报告,有代表性的工作主要有“斑蝥之化学分析”(1933)[12]、“九香虫油之研究”(1935)[13]、和“冬虫夏草之初步研究”(1947)[14]。

其中对冬虫夏草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占10.84%、脂肪81.4%、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碳水化合物28.90%、灰分4.10%,同时也对冬虫夏草脂肪中析出的结晶、蛋白质水解产物和脂肪组分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代表了解放前的研究水平。

解放后至20世纪70年代未,我国药用昆虫的研究多数在临床使用方面,有关化学成分的分析相对较少,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是20世纪60年代对蜜蜂王浆的分析[15-16]和20世纪70年代末对斑蝥素及其类似物抗癌作用的研究[17-18]。

前者为以后王浆类保健品的迅速开发打下了基础,后者则为以后深入研究昆虫抗癌物质以及斑蝥资源利用创造了条件。

2.3 综合利用阶段(1981年至今)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药用昆虫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①研究目的明确,对象相对集中。

目标主要集中在抗癌、保健和医药工业用虫等方面,研究最多的是五倍子、冬虫夏草、蜂类及其产品、斑蝥(素)、地鳖虫、蝉和蚂蚁等。

②重视资源的挖掘和开发。

过去有关药用昆虫的文章主要是医药工作者完成的,其中临床使用占较大比例;随着药用昆虫资源受到重视,昆虫学工作者积极参和,围绕着资源开发利用开2展了许多工作,使药用昆虫的研究由过去多限于临床、药理方面的内容,转入了资源保护和利用齐头并进的崭新阶段。

③不断发现新的药用昆虫。

在大量考证基础上,一些新的药用昆虫种类被发现;如蟑螂油能直接杀灭S-180癌细胞,某些蝶类含有抗癌活性成分异黄蝶呤等。

目前我国已明确记载的药用昆虫约239 种,其中常用的约40 种[1]。

3 主要使用方向3.1 临床使用中医认为,昆虫类中药多具有祛风通络、熄风止痉、补肾益精等功效,用于肝阳上亢、肾虚阳痿等的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药用昆虫具有增强免疫、抗菌、抗炎、抗过敏、抗病毒、抗惊厥、镇静、镇痛、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如:临床上常用蜂蜜、蜂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蜂毒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随着对昆虫类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药用昆虫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

如:蚂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家蚕抗菌肽具有抗癌活性,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瘤重,亦可使艾氏腹水瘤(EAC)腹水生成量减少;虫草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独角仙(蛴螬)含有的独角仙素(dicotastin) 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实体瘤W-256 癌瘤有很强的活性,对P-388 淋巴白血病也有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昆虫的活性成分如斑蝥素、活性多肽等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一些疑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乙肝等)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