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叫机械;机械的两个特点是降低工作难度和省力;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2、复杂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有起重机、电钻等。

3、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有石斧、木棍、石锯等简单机械;4、用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能撬动重物是因为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人就能用棍子轻松地撬动重物了。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分为省力杠杆(如:扳手等)、费力杠杆(如:筷子、镊子)、平衡杠杆(如:跷跷板)。

6、“如果能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我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是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只是我们找不到这么一个支点。

7、在平衡尺上,如果左边10厘米处挂2个钩码,那么右边5厘米处应该挂4个钩码才能保持平衡。

(阻力x阻力臂=动力x动力臂10x2=5x4)8、斜坡就是一个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斜坡上坡度越小越省力。

9、螺丝上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螺纹越密越省力,但拧的时间长,螺纹越稀越越费力,但拧的时间短。

10、影响斜面坡度大小的因素有: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

11、剪刀上应用了杠杆和斜面;菜刀上应用了斜面的是刀刃。

12、像螺丝刀、方向盘等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到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轮轴可以看成是杠杆的变形。

13、轮轴中,如果轴不变,那么轮越大越省力,越小越费力。

14、自行车后轮上的小齿和后轮组成了一个省力的轮轴。

15、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16、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7、像自行车链条这样能够传动力量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齿轮传动装置要求每个齿轮的齿相互啮合。

18、传动装置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常见的传动装置有链条传动、皮带传动、齿轮传动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试题与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试题与答案

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8、(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9、摆的摆动快慢及摆绳的(长度)有关。

10、(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11、(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12、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13、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4、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16、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

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填“轻”或“重” “沉”或“浮”)17、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18、不同物体的传热(速度)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一般是(金属)材料制成的。

比如(铁)、(铜)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热的不良导体),有(塑料、木头)等。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1、()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2、改变物体(),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

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也随之增大。

5、物体在水中(),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6、()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7、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都有关。

8、()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10、()和()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1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越大,受到的()也越大。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1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和()有关。

14、()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5、比()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

16、()的物体,在液体中(),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给人体()。

18、水受热以后(),而()。

19、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的这种变化叫做()。

20、()都有()的性质,()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

物体的()和()有关。

2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的,例如()和()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23、热是一种()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4、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

25、通过(),将()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题、试题和答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题、试题和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带答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带答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带答案)一、填空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例如一根橇棍。

3、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

4、轮轴是一个圆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例如汽车方向盘。

5、滑轮是一个边缘有槽的轮。

6、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

7、动滑轮是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8、齿轮属于传动机械,齿轮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同时还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9、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即斜面。

10、大部分机器都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

11、生殖是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分为两种方式。

12、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的名字是XXX。

13、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它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14、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羊诞生了。

15、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二、选择1、下面的工具中不属于杠杆的是A、板手。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越省力。

3、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复杂机械,其中,脚蹬子是应用了杠杆原理。

4、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

5、下列哪些东西是费力的C、镊子。

6、下面机器应用链条传动的是A、自行车。

三、判断1、将一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时,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越省力。

√2、放在地上的一根木棍就是杠杆。

×3、当轮带轴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力,当轴带轮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距离。

√4、我们把人、其它动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变异。

×四、问答1、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答: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杠杆、斜面、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例如夹子、剪刀、钳子利用杠杆,方向盘、石磨利用轮轴,旗杆、吊车利用滑轮,引桥、盘山公路利用斜面。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植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光合作用?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答案:B2. 以下哪个是昆虫的特征?A. 有翅膀B. 有鳞片C. 有羽毛D. 有甲壳答案:A3.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答案:A二、填空题1.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器官。

答案:营养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3. 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答案:公转三、判断题1. 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

()答案:正确2. 所有的动物都需要呼吸空气以获取氧气。

()答案:错误(有些动物如鱼类通过鳃呼吸)3.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水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参与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实验题1. 请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将一株植物放在透明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塑料袋内壁是否有水珠形成,如果有,则说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了水分。

六、综合题1. 描述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案: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影响我们的生活作息;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影响农业种植和动物的迁徙等。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点,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样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2分)1、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2、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体积小的容易()。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叫做排开的水量。

4、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少,受到的浮力就()。

5、水受热后重量(),体积()。

6、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水的这种变化叫做()。

7、酒厂没有把酒瓶装满,是恐怕酒因受热后()而发生爆炸危险。

8、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达室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9、像木头,塑料勺等物体是热的(),像铜条、铝片等物体是热的()。

10、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

二、判断题(共20分)1. 沉的材料是不能造船的。

(______)2.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被破坏。

(______)3. 生态瓶中的水最好是冷却的自来水。

(______)4. 在做一个生态瓶时,制作好的生态瓶应该一直放置在黑暗处。

(______)5.为了增加牛奶产量,牧场应在草原上无限制地增加奶牛。

(______)6.蚯蚓喜欢黑暗、干燥的环境。

(______)7.绿豆芽在生长时可以不需要阳光。

(______)8.种子发芽需要最基本的条件有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______)9. 我们制作的小船可以装上风力推动装置或蒸汽推动装置。

(______)10.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每一组种子的数量至少要两粒。

(______)三、选择题(共20分)1、夏天,生活在金华的我们常常感觉到很热,是因为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在()。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4、压入水底正在上升的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A、浮力<重力B、浮力=重力C、浮力>重力3.物体受热体积膨胀了,下面四位同学的分析正确的是()。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陆地生物的特点?A. 鳞片覆盖B. 肺呼吸C.无鳃D. 冷血动物2. 以下哪个是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A. 接枝B. 发芽C. 结实D. 分枝3. 下列哪个不是理石的特性?A. 可燃烧B. 密度大C. 不透明D. 质地硬4. 下列物质不属于生活中的酸性物质的是:A. 醋B. 胃酸C. 尿D. 香蕉5. 下列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产物的是:A. 金属氧化物B. 沙子C. 氧气D. 水二、填空题6. 答案:陆地生物的特点是___。

7. 如果滤纸上的溶液中有碳酸氢钠,则经过滤的溶液是____。

8. 生活中的常见碱性物质有____、____。

9. 在实验中,铁丢失光泽是__的反应。

10. 化石可以保留动植物的____。

三、问答题11.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12. 请简要描述一种你所了解的植物的繁殖方式。

13. 为什么在实验中金属在酸溶液中浸泡后会失去重量?14. 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工具里有什么是由木制成的?木是怎么来的?15. 什么是岩石?请简要介绍一种你所熟悉的岩石。

四、综合题16. 通过对比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特点,你觉得它们各自适应了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请以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说明。

17.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请列举两种酸性物质和两种碱性物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应用场景。

18. 请以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为例,描述一下物质的三态变化。

19.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化石”这个词,你对化石是什么有什么了解?你觉得化石对我们了解过去的生物有什么帮助?20. 请你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相互作用并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1. B. 肺呼吸2. D. 分枝3. A. 可燃烧4. D. 香蕉5. B. 沙子6. 鳞片覆盖7. 碳酸钠8. 肥皂、苏打粉9. 金属与酸反应10. 形态11.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新的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不同特性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2、改变物体(),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

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也随之增大。

5、物体在水中(),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6、()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7、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都有关。

8、()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10、()和()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1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越大,受到的()也越大。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1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和()有关。

14、()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5、比()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

16、()的物体,在液体中(),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给人体()。

18、水受热以后(),而()。

19、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的这种变化叫做()。

20、()都有()的性质,()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

物体的()和()有关。

2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的,例如()和()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23、热是一种()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4、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

25、通过(),将()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26、像()这样()的物体称为();而像()这样()的物体称为()。

27、(),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28、()是一种()。

29、()有时是指(),有时则表示一个()(即时长)。

30、时间可以通过对()和()来测量时间。

3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单位——()。

32、阳光下物体()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与()是根据()制成的()。

33、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

34、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的摆动快慢与()也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动越()。

35、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是指支架到()的距离。

36、()与()有关。

37、()和()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

38、摆具有()的特点。

39、()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40、()是因()而发生的现象。

41、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即()或()。

42、()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晚。

43、不同地区所处的()决定了地区之间的()。

44、人们以()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将通过()的经线,定为()。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45、天空中星星围绕()()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产生的现象。

46、从()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

47、()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48、在围绕某一物体()时,在()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

49、四季的形成与()、()有关。

50、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和()有关。

51、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发生的地区范围。

52、地球确实在(),证据不仅有来自()的观测,还有来自()的多种现象。

5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地球围绕()自转,地轴是()的。

54、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看上去()等。

55、()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