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礼仪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在古代,婚姻习俗都有哪些呢?相信你一定会非常好奇吧,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古代结婚习俗,一起来了解吧。

中国古代结婚有习俗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

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国儒雅风古典知识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国儒雅风古典知识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国儒雅风古典知识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体现了国儒雅风和古典知识的精髓。

本文将以古代婚礼的各个环节为主线,介绍古代婚礼的礼仪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婚约之礼古代婚礼的第一步是婚约之礼,也被称为聘礼。

婚约之礼是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亲,以求得女方家族的同意。

在这个环节中,男方家族会派出一些亲近的亲友,带着财礼和礼物前去女方家族,表示婚姻的诚意。

古代的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绸缎、粮食等,用来表达男方家族的诚意和对女方家族的尊重。

除了具体的礼物,双方还会通过随礼的礼仪动作来展示对对方的敬意。

二、过堂之礼过堂之礼是古代婚礼里一项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在这一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进入婚礼的主会场,也就是堂屋,接受众人的祝福。

过堂之礼的仪式非常讲究,一般由长辈主持,以示尊重和庄重。

主持过堂之礼的长辈会宣读着婚座、婚词等重要文件,表达了家族的祝福和期望。

同时,新郎和新娘也要以虔诚的态度答应,表示对双方家族和婚姻的承诺。

三、拜天地之礼古代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拜天地之礼。

在这个环节中,新郎新娘要在主持仪式的长辈的指导下,向天地神明行礼,表达对天地之间众生万物和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这个仪式往往在户外举行,新郎新娘面向天地,手持手推车,行三鞠躬,以示尊重。

与此同时,长辈会念诵祷词,寓意为新婚夫妇祈求神佑和天地的保佑。

四、交杯换酒之礼交杯换酒是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夫妻共饮酒表示天长地久的意义。

这个仪式通常在婚宴的尾声进行,由主婚人主持。

在交杯换酒的仪式中,新郎新娘分别用双手持酒杯,交错着喝下对方的酒。

这一仪式象征着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共同度过人生的困难和幸福。

五、敬茶之礼敬茶之礼是古代婚礼中的传统仪式,向双方父母表示敬意和孝心。

新娘会煮茶给新郎的父母敬茶,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新郎则会向新娘的父母敬茶,表示对新娘家族的敬重和感谢。

在敬茶之礼中,除了亲人以外,其他长辈和亲友也会被邀请,以示对其地位的尊重和关怀。

古代婚礼仪式词

古代婚礼仪式词

古代婚礼仪式词
古代婚礼仪式词通常是根据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礼仪规定来表达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拜天地:新郎新娘在祭拜天地神明前,向神明报告结婚事宜,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祈求。

2. 迎亲仪式:新娘在父母和亲友的陪同下,乘坐花轿或马车前往新郎家,以示迎接新娘加入新家庭。

3. 敬茶仪式:新娘向新郎父母敬茶,以示对新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4. 交杯酒仪式:在宴席上,新郎新娘交杯酒,表示彼此间深深的情意和承诺。

5. 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进入洞房之后,由亲友撤离,开始新婚生活,祝愿他们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以上仅是一些基本的古代婚礼仪式词,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婚礼仪式还有其他更为细致的流程和仪式。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一、三书六礼1)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2)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3)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4)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5)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6)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7)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8)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9)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10)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1)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

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2)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

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

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

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

古人结婚礼仪

古人结婚礼仪

古人结婚礼仪
古代的结婚礼仪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一般的古代结婚礼仪的一些特点:
1. 媒妁之言:在古代,一般是由媒人来撮合男女双方的婚姻。

媒人负责查找合适的家庭和姻亲,然后进行双方的交流和协商。

2. 订婚:在双方家长的同意和交流确认后,会进行正式的订婚仪式。

这个仪式一般由两家长辈和媒人见证,双方互赠婚礼饰品或礼金来表示承诺。

3. 进门礼:在结婚当天,新娘会带着嫁妆入门,这是一种象征着新娘加入新家庭的重要仪式。

新郎一般穿着婚服,摆放鞭炮迎接新娘的到来。

4. 交杯酒:在宴席上,双方父母会亲自为新婚夫妇斟酒,新娘和新郎则要各举起自己的酒杯,在众人祝福下交杯喝酒,表示喜庆和团圆。

5. 敬茶:新婚夫妇要分别给双方父母敬茶,以示对双方家庭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6. 迎亲队伍:新娘离开娘家时,她会由一支队伍护送到新家,这个队伍通常包括亲友和乐队,有时还会有舞龙舞狮等庆祝表演。

7. 宴席:结婚当天,一般会举办热闹的宴席,邀请亲友和至亲参加。

在宴席上,新婚夫妇会接受来宾的祝福和礼物。

8. 礼服和婚庆装饰:结婚时,新娘通常会穿着褒贵的婚服和配饰,用以展现出新娘的美丽和贵气。

新家的门前和宴会场所也会装饰得非常华丽,通常会用红色丝绸、盖着金字的帷幕、鲜花等来增添喜庆氛围。

以上只是一些古代结婚礼仪的常见特点,具体的仪式、流程和细节还会根据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关于古代婚礼礼仪流程是什么整理

关于古代婚礼礼仪流程是什么整理

关于古代婚礼礼仪流程是什么整理现代的婚礼流程其实是参照的古代的婚礼流程,假如大家认真观看就可以发觉,传统婚礼的各项环节更像古代婚礼。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婚礼礼仪流程是什么,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古代婚礼当天流程具体《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进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诞生年月日和姓名,预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古俗,按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进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后来,这项仪式还实行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利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按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打算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亲迎是婚礼中最终一个程序,但也是婚礼当日的第一个过程。

由于古人讲求礼节仪式,故婚礼的过程也颇为简单。

当中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结发及洞房。

以下便逐一解释。

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与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与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与习俗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和习俗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社会,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仪式,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联姻,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

本文将从订婚、婚礼流程、婚俗以及婚后习俗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与习俗。

一、订婚古代的婚姻通常由父母或者媒人商议安排。

当两个家庭达成初步协议后,便会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在中国古代十分重要,它代表着双方家族的联姻。

订婚时,两个家族的长辈和亲朋好友会聚集在一起,交换礼物、敬茶、祭祀祖先等。

订婚礼仪的举行也象征着婚姻关系的建立,因此具有非常高的仪式性。

二、婚礼流程1. 迎亲在古代,新娘一般不会离开自己的家庭,而是由新郎一方派人迎娶。

迎亲是婚礼的第一步,新郎会穿着喜服,手捧鲜花,带领着队伍前往新娘的家庭。

一路上,会有鞭炮和锣鼓作为热闹的庆祝。

2. 接亲新郎一行到达新娘家后,新娘的父母会率领着满盘的水果和酒迎接。

新郎则要接过这满盘的水果,然后将一碗酒倒入碗中,用红布蘸一下,再与新娘父母碰一下碗,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合。

然后,新娘会戴上新郎送的喜帽,然后两家人会一起回到新郎家。

3. 宴请宾客婚后的第一天,新人会举行婚宴并招待亲朋好友。

宴席上,通常有多道菜肴,其中糖饼和糖葫芦等糖果是必不可少的,代表着甜蜜和团圆。

三、婚俗1. 穿婚服古代的新娘婚服通常是红色的,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婚纱以绣花或刺绣为主,金线、珠子和玉钗都是必不可少的装饰。

新郎则会穿着蓝色的喜服,象征着他的身份和地位。

2. 点燃喜烛在婚礼上,点燃喜烛也是一种重要的仪式。

新人会握着一根精美的红烛,然后点燃。

整个过程象征着两个人的心灵和情感相互交融。

3. 环环相扣的婚戒婚戒在古代婚礼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郎会将婚戒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代表着两个人的永恒爱情和忠诚。

四、婚后习俗1. 进新房在古代,新娘进入新房的时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门槛和仪式。

新郎会踩着石敲门,新娘则要踩着红布并轻轻步过门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敬 茶
婚礼敬茶前期准备 茶壶、茶杯:茶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 盖碗杯:盖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事前告诉长辈盖碗杯 的使用方法,千万不要把杯托掉了。 花色: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是素雅或喜庆的单色。 婚礼敬茶的姿势 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清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 后新娘敬茶。新人敬茶要双手持杯,上半身成鞠躬状,双手向前将茶杯伸到父 母胸前40公分的距离,以便父母身体不用动就可以双手接到茶杯。当父母喝茶 后,新人双手接过茶杯,交给礼仪人员。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有回礼送给新人, 新人应双手接过,表示感谢。 婚礼敬茶时注意事项 民间茶待客要注意“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也就是斟茶时不 能过满,以七分满为佳。不要单手上茶,切忌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 是将其浸入茶水,这些动作都是不礼貌的。
古代婚礼礼仪
古代婚礼礼仪
一、说媒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 托,成人之美。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
• 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又 要尽可能扬长避短。 •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 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 • 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 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发媒”。
• 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 好,称为“红包”。
2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
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 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如果女命克 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 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中平 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 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 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 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民间聘礼必备的9样
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梳子有“结 发”之意,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 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压钱箱: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婚庆中女方送嫁礼品之一,借以表 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收藏心爱珍品之物。 如意称: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 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 心。
哭嫁原由
1.伤离别,念亲恩 新娘通过哭嫁,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具有孝、义的伦 理价值。 2.换身份,忧前途 婚嫁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功能是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媳 妇。 3.怨婚姻,骂媒人 那么又是谁把自己送进这火坑的呢?是花言巧语的媒人。新嫁娘不能不生出对 媒人的诅咒和对父母的埋怨。 4.不平等,怨命运 哭嫁还发泄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表现女性在丧失了经济地位和权利 后的失望痛苦与不满心情。
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 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 好寄托。
都斗: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 家境富裕,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 活。 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 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 荣华富贵。 算盘:生活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计算工具,婚庆礼仪中的千足 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能够合理 的投资理财,赢得广茂财源。
六、拜堂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 傧相(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新娘的人)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 份出现。 拜堂意识程序如下: 引赞(担任引礼、赞礼的人):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 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五、亲。媒人先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 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 花轿一到,女家奏乐鸣炮相迎。迎亲的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 郎叩拜岳父岳母大人。并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们行过礼 后,伴娘就挽着新娘上花轿了。
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 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 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
八、洞房
•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 屋内点大红花烛。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 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灯”。也有的地方把弓箭悬 挂在墙上。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 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 • 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 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 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 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 后成为他的媳妇了。 •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礼”。卺,一 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在古代,结婚时人们用 它作盛酒器。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而又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 拿一瓢饮酒,同饮一卺,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
禁忌 在汉族民间禁忌中,日落前就要回到男方家里(一说是如此比较容易生 男孩),如有不得已之原因得留宿的话,夫妻需分房睡,以免对娘家的 人造成冲撞。
谢 谢 观 赏
三、定聘 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 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 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 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3
四、送礼
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 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其他的礼 物列成礼单,夹在礼书之内。礼单上面必须有布帛、绸缎、纱罗之 类,这些布料是为新婚缝制衣服的。女家也要回些礼物,缮好礼书 交来人带回。送礼之后,距婚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九、三朝回门
如今所说的回门,一般是指新娘出嫁 后,在第三、六、七、八、九天,或 者满月时由丈夫陪同下 回娘家探望 父母。
女家收到金猪后即分予亲戚朋友、街坊邻理享用,表示自家女儿不辱门楣。 传统上,岳丈母需留回门的新娘及女婿在家吃饭,但如今大多数新人都选 择即日回门,既省时又方便,所以新人只在娘家稍作休息,用些茶点便算 交待过这个礼节。 回门虽然并没列在三书六礼中,却是中国人传统一个极重要的嫁娶礼仪, 绝不可掉以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