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黑臭水体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黑臭水体调研报告

黑臭水体调研报告

黑臭水体调研报告引言:黑臭水体是指由于水质恶劣、气味恶臭等因素导致的水环境恶化现象。

长期存在的黑臭水体不仅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也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一、背景介绍:黑臭水体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环境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污水排放、非法倾倒等不当行为是导致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湖泊和河流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黑臭水体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城市规划局、环保部门以及水务公司,了解他们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态度和措施。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观察了几个黑臭水体的污染情况,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

三、形成原因分析:1. 污水排放不达标: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许多黑臭水体的形成与污水排放不达标有关。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不严格,部分企业和居民未能妥善处理废水,导致大量污水直接进入水体,污染程度加剧。

2. 非法倾倒行为: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处理成本,将工业废水非法倾倒至水体中,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和恶臭。

非法倾倒行为不仅损害了环境,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3. 湖泊和河流的过度开发: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湖泊和河流遭受了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造成了水体的恶臭。

大量的填埋和淤泥等人为活动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使水体产生恶臭。

四、解决办法: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了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并加强对非法倾倒行为的打击。

同时,应对违法者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2. 建设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为了降低污水排放的浓度和污染物含量,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其处理效率。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教育,提倡绿色环保理念,推动其主动参与到废水处理中。

3. 恢复湖泊和河流生态系统:为了解决湖泊和河流的过度开发问题,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湖泊和河流的生态系统。

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及长效管理专题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及长效管理专题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及长效管理专题调研报告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及长效管理专题调研报告江海镇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八组党委成员专题调研活动于10月11日至10月20日进行。

调研活动主要以现场调研、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由第八调研组组长主持,调研对象有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各社区以及黑臭水体整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调研的主题是紧密结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深入剖析当前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为黑臭水体整治以及后续长效管理工作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发表真知灼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江海镇区黑臭水体专项整治主要涉及镇区中心区域5条河道:星港湾社区中心河、市场东河、场部东河、场部北河、场部西河。

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规划由苏通园区委托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规划书》,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进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工作。

第一阶段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力求将所有居民的污水都接入污水管网,彻底杜绝污水直排入河。

此次截污纳管工程经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三家施工单位为控源截污工程承建单位,确定一家专业监理单位对本工程全程监理。

2018年12月18日本工程已经正式开工,2019年4月底完成,合同总工期120天。

此次截污纳管工程铺设污水管网总长度约17960米,立管约13500米,整治排口334个。

第二阶段实施活水贯通工程,该工程于2019年5月7日开标,5月14日施工单位进场开始施工,通过人工冲土、机械挖掘对黑臭水体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已清淤河道长度4000m,疏浚土方12000m3。

同时根据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活水贯通方案,通过新建10处直径120cm的过路涵管将水系贯通,已新建过路涵管总长度675米。

通过新建三个翻水泵站,每个泵站设有2台0.3m3的翻水泵使水彻底活起来。

第三阶段实施绿化道路工程,计划在河道边修建道路约10000㎡,种植绿化约19300㎡,该工程于2019年9月9日开标,9月16日施工单位进场开始施工。

黑臭水体治理调研报告

黑臭水体治理调研报告

黑臭水体治理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为了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本次调研旨在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了解黑臭水体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查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专家访谈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和纸质问卷的方式,收集了广大市民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认知及建议意见。

2. 实地考察:选取了多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进行现场考察,了解项目的实施进展、技术手段与效果。

3. 专家访谈:邀请了环境保护、水利、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其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观点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讨论1. 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实施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多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已经启动或完成。

其中,一些项目采用了生态修复、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等多种治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1) 治理项目进度缓慢:部分项目推进缓慢,施工周期长,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

(2) 制度不完善:相关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导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3) 缺乏资金支持:有些地区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难以有效推进治理工作。

3.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治理项目的管理,提高工程进度,确保治理效果的显著性。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治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大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资金支持,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相信,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不断提升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水平,实现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质安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质安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质安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湘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多个省份和城市,并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资源。

然而,湘江的水质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工业、农业、生活废水等各种因素对湘江河水的污染,使得水质不断恶化,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湘潭是湘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城市,是湘江中游的关键节点。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湘江湘潭段的水质安全性越来越关注,希望针对该水源地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措施,以保证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质的现状、污染源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湘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湘潭市水资源的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

采集各类水样进行水质指标测定,通过监测湘江湘潭水源地近年来的水质变化情况,对水质的变化趋势、主要污染指标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评估水质状况。

2、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污染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现场考察和调查,了解湘潭市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数量、类型、排放量等情况,找出主要的污染源和排放途径,并分析其对水质的影响因素。

3、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质安全性评价。

结合学术研究和现实情况,收集相关数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建立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质安全性评价体系,并对水质安全性进行评估。

4、湘江湘潭段水源地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策略分析。

根据对污染源和水质情况的分析和评估,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和措施,包括加强污染源管理、优化污水处理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逐步改善水质状况。

三、研究方法1、野外样品采集。

按照水体类型划分,选择湘江湘潭段水源地的关键采样点,并在不同时间段采集水系中的水体样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等。

2、水质指标分析。

对于不同类型水体样品,进行水质指标测定,如pH值、COD、BOD、NH3-N、TN、TP、Cu、Cr、Pb等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湖南省是我国湘江流域的重要区域之一,湘江是湖南省的母亲河,对该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当地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湘江水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保护湘江水质,提升当地环境质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样品采集、现场测试、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等。

我们选择了湖南省湘潭市作为调查样本点,对该地区的湘江河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三、水质调查结果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湘江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在我们的调查样本点,湘江水质呈现明显的污染状态,主要表现为水体颜色混浊、气味异味、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2.重金属超标:调查样本中发现,湘江水体的部分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其中镉、铅等重金属的超标情况较为突出。

3.水生态系统破坏:湘江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水中生物种类明显减少,鱼类数量和品种减少,对湘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原因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水排放不达标:湘江流域工业发达,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而一部分工业企业对废水处理不力,排放不达标。

2.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湘江流域农业发展较快,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量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使得水体受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的污染。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对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五、改善措施为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1.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检查力度,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净化技术来减少废水排放和净化处理。

湖南水质调研报告

湖南水质调研报告

湖南水质调研报告湖南水质调研报告为了深入了解湖南省的水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水质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湖南水质的污染情况和水质改善的现状,以及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关于湖南水质调研的详细报告。

一、湖南水质的污染现状1. 应急事件的频发:我们发现湖南省的水质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在近年来。

主要原因是由于湖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直接排入湖泊和江河中,造成了水质恶化。

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程度。

这些农业化学物质通过水体入侵,对湖泊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工业污染问题:湖南省的工业发展较快,但工业废水处理不到位,大量的工业废水引入水源,造成了水质的严重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4. 城镇污水处理不完善: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滞后,很多污水直接排入湖泊和江河中,导致水质污染。

同时,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的加速也加剧了水质污染的程度。

二、水质改善的现状1. 加大环保投入:湖南省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水质和修复湖泊等水资源。

政府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督察和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2.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湖南省政府加大了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了城镇污水的处理率,减少了对水质的污染。

3. 农业环保措施的推广:湖南省积极推广了农村生态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了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4. 加强监管和治理:湖南省政府强化了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和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解决水质污染的建议1. 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湖南省政府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惩违法企业,确保水质的安全。

湘江水质污染湘潭窑湾段处的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污染湘潭窑湾段处的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污染湘潭窑湾段处的调查报告篇一:湘江水质调查湘江水质调查报告―请还我们美丽的湘江,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学院:树达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小组成员:洪敏(组长)钟雪梅周鹏翅谢志芳唐丽娟胡添芳刘强调查时间:3月21号到4月1号调查方式:实地考察查阅文献个别访谈前言湘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湖南境内)省内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0%。

长沙及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等省直辖市均坐落在湘江沿岸。

近几十年来工农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队水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湘江水质越来越差,已经直接危及了湘江流域七市一地的百姓生活健康。

最新的城市水源检测成果表明,长沙,湘潭和衡阳水源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已跻身为全国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因此,研究湘江水质的变化及防治对策对今后湘江流域甚至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XX年3月21号,我们小组乘着有两节课休息实践采用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就近期湘江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调查。

到XX年3月28号,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又一起来到湘江边对几个排污口进行了水采样,由于这天下雨,我们匆忙采了水样回到学校进行了ph测试,还访问了一些钓鱼的叔叔们。

正文调查背景: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让我们节约用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XX年世界水日的到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水成了热门话题,我们趁这个机会来认识水、了解水、从而爱护水。

黑臭水体自查工作情况汇报

黑臭水体自查工作情况汇报

黑臭水体自查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城市水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黑臭水体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市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中,由于有机废水、污泥、废弃物等大量积聚,导致水体浑浊、异味难闻、富营养化等现象。

“黑臭水体”现象不仅破坏了城市自然环境,影响市民生活质量,也给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成为我国城市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为了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我市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

自2019年以来,我市对黑臭水体自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和改善工作。

通过加强自查工作,全面了解黑臭水体的分布情况、治理水平和进展情况,为下一步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自查工作内容1. 企业污水排放情况调查我市特别关注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

针对不同的工业企业,我市采用了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排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和达标情况。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和自查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污染排放问题的企业,并迅速开展了整改工作,确保企业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2. 人工清理和整治水体污染源针对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中的大量有机废水、污泥、废弃物等问题,我市采取了人工清理和整治污染源的措施。

通过组织专业的清理队伍,清理水体底泥和沉积物,及时清除水域中的杂物和垃圾,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积极加强对水域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绿化工作,提高城市水体环境的整体质量。

3.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在自查工作中,我们还特别注重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

针对水体中存在的蓝藻、水藻等问题,我市加强了对水体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工作,采用生物修复和加氧等手段,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效地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提高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价值。

三、自查工作成效1. 深入理解黑臭水体分布情况通过自查工作,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市黑臭水体的分布情况和治理工作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潭市黑臭水体调查工作报告
湘潭环境保护协会
二O一八年二月
目录
第1章基本情况 (3)
第2章现场踏勘 (3)
2.1 阶段工作介绍 (3)
2.2 黑臭水体现状 (4)
第3章结果分析 (8)
第4章治理工作建议 (9)
附件:黑臭水体水样检测数据 (10)
第1章基本情况
1.1 目的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更好的做好湘潭市黑臭水体的调查、资料归档,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形成黑臭水体整治方案,为今后湘潭市的黑臭水体整治提供参考依据,湘潭环境保护协会开展了对湘江、涟水、涓水湘潭段两岸3公里范围内的疑似黑臭水体进行调查,确定黑臭水体的位置、长度或(面积)以及黑臭级别等一系列基本情况,摸清家底,为进一步制定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计划以及政府下一步全面治理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资料。

第2章现场踏勘
2.1阶段工作介绍
当前湘潭市黑臭水体调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湘江、涓水、涟水干流周边;根据沿河两岸三公里范围内水体情况,对超标的污染因子进行溯源定点工作。

调查小组由湘潭环保协会工作人员及河长助手志愿者组成,采用沿江拜访当地行政主管单位交流情况与周边居民了解情况并进实地踏勘采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湘江、涓水、涟水两岸黑臭水体的现场查找、地图定位、实地采样工作,并对发现的黑臭水体进行取样工作,所有水质样品均以湘潭环保协会的名义委托景翌环保完成分析检测工作。

截至目前,干流两岸共计取样51个,均已完成电子地图的定位、标注工作,并完成全部51个水样的分析检测(结果详见附件1:湘潭市黑臭水体水样检测数据汇总表)。

沿岸居民见证了周边水体的清浊转变,曾经的河水是真正哺育了人们的母亲
河,他们对周边水体水质污染情况耳闻目睹,对水体污染治理工作有着殷切期盼。

此次湘潭环保协会积极发动群众,借助本土优势,调查确定了很多黑臭水体的具体点位、水质污染和来源情况,积极反馈信息,为调查组提供补给等,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2 黑臭水体现状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湘潭市城区24条黑臭水体的治理情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沿河两岸有部分水体污染已然十分严重,污染治理工作宜早不宜迟。

2.2.1城区24条黑臭水体治理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24条黑臭水体中,争光渠、丰收渠2条已完成整治任务,正在进行整治效果评估;易家湖湖塘、南洋渠、阳塘渠、和平公园、雨湖湖塘、护潭河一级渠、护潭河二级渠、宋樟渠等20条水体已实现消除黑臭,初见成效的目标;仍在施工的江麓西干渠、胜利渠预计也不再“黑臭”。

2.2.2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肆意倾倒
图1是调查组在高新区湘潭大道与科技路西南角附近拍摄的,图二是调查组在雨湖区富强村拍摄的池塘,水体周围一般居民密集,产生的生活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收集和处理,由此产生了向池塘倾倒生活垃圾和在塘边焚烧生活垃圾的个别现象。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蓬勃发展,产生的建筑垃圾没有全部得到妥善处理,还有的向池塘中倾倒建筑垃圾。

图1:倾倒建筑垃圾入池塘图2:倾倒生活垃圾入池塘
2.2.3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水体变为黑臭
图3和4是在湘乡市城区上游城乡结合部和湘乡市区段某小区下拍摄的照片,图5是湘乡城区欧家巷排口照片,污水直排涟水河的情况且并非个案。

湘乡城区是湘潭市辖区内涟水河干流上最大的一个人口集中区,且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也来自涟水河,城区日产生生活污水总量较大,城区污水管网急需清理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紧跟城市发展脚步,确保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后再排入涟水河,确保人民群众生活饮用水源安全。

图3:污水直排涟水河
图4:不明污水直排涟水河图5:欧家巷排口
2.2.4养殖废弃物倾倒污染水体
图6是调查组在银塘水库遇到的最直观最严重的河水污染事件,成片的养殖废弃物倾倒至水体上,图7是调查组在岳塘区荷塘乡红旗渠发现的动物尸体。

目前部分农村依然存在环保意识薄弱,环保监督处罚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存在,当然也有执法力量有限,不能全方位有效监督的原因。

图6:银塘水库的成片养殖废弃物图7:渠道内漂浮的动物尸体
2.2.5 废水偷排现象
图8是调查组在货运东站铁路附近拍摄的暗红色水体偷排进渠道,初步估计为货运东站排出的洗仓水,水流量大,呈暗红色;图9是调查组在雨湖区桐梓村烟竹组二环线铁路桥下排污管道拍摄的图片,该管道排出红色大量白色泡沫污水,有臭味,顺渠道排放到黄泥大塘,多次寻找但未找到污染源。

图8 废水偷排入渠道图9管道排出污水入渠道
第3章结果分析
城市的黑臭水体检测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本次调查只检测COD、氨氮两项内容。

本次调查采得湘江、涓水、涟水干流两侧黑臭水体水样共计51个,只检测COD、氨氮两项,根据氨氮的检测数据,初步表明属于轻度黑臭的水体有8个,属于重度黑臭的水体有10个,最高值为47.8mg/L。

水样所在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超标情况严重,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第4章治理工作建议
当前黑臭水体调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建议由市局牵头,与当地河长和行政主管部门沟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淤、截污减排、管道改造等专项治理工作,逐步解决黑臭水体的污染问题,以推进湘潭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建议相关部门研究探讨对各沟渠支流、池塘建立垃圾定期清理机制,发动环保志愿者监督与行政奖惩措施相结合等长效机制,进行长期治理工作。

建议由畜牧部门牵头开展对养殖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统一治理,更好
地提高治理效果,减小养殖废弃物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建议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对污染水环境的行为进行及时举报,同时对举报给政府有关部门的破坏、污染水环境行为的处置、处理到位情况进行监督。

建议政府对已发现的黑臭沟渠、池塘的治理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并制定计划按时完成任务。

附件:湘潭市黑臭水体水样检测数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