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题声学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

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

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停止。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
- 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请解释为什么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3. 音调与频率
- 音调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请说明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响度与振幅
- 声音的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请解释振幅的大小如何影响声音的响度。

5. 音色与发声体
- 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相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音色也不同。

请描述音色是如何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

6. 回声
-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请解释回声是如何形成的,并说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声音的三要素
-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请分别解释这三个要素,并说明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声音的感知。

8. 超声波和次声波
- 超声波和次声波是超出人类听觉范围的声音。

请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9. 声音的利用
-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请列举至少三种声音的应用,并解释它们的原理。

10. 噪声污染
- 噪声污染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

请描述噪声污染的危害,并提出减少噪声污染的措施。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1.正确答案为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2.用纸屑“跳舞”能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是振动,同时也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错误答案为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4.正确答案为B,笛子是由空气振动发声的。

5.正确答案为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

6.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

7.正确答案为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8.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9.(1) 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

2) 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听到的声音更大,表明细金属丝的导电性更好,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声音。

3) 如果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棉线的振动被阻断了。

1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如果听到雷声需要3秒钟,那么离闪电发生处的距离约为1020米。

11、电影院墙壁上的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弱回声。

12、当我们录制自己的歌声后,播放磁带时,声音好像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与经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所不同。

13、大象比人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并不是由于双耳效应产生的结果。

1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15、XXX和XXX认为男声演唱“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人是XXX,是因为不同演员声音的音色不同。

16、要想做到钢琴与人的声音高度融合,主要依据是音色。

17、形容声音“高”指的是音调。

18、超声波的频率大于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10Hz。

19、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3.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关于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

关于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

关于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声音的传播和感知。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声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供大家练习和参考。

题目一:声音的传播速度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答案:约为340米/秒)2. 如果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为680米,需要多少时间?(答案:2秒)3. 若在水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答案:约为1480米/秒)4.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快还是慢?(答案:快)题目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是什么?(答案:音调、音强和音色)2. 什么是音调?(答案:声音的高低音调)3. 什么是音强?(答案:声音的大小强度)4. 什么是音色?(答案:声音的品质、特点)5. 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的相同音调的声音听起来不同?(答案: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音色)题目三:声音的反射和回声1. 什么是声音的反射?(答案: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弹回来)2. 什么是回声?(答案: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在一定时间内反射回来,听到两次声音)3. 障碍物越远,回声时间越长还是越短?(答案:越远,回声时间越长)4. 如何计算回声的时间?(答案:将回声时间乘以0.5即可得到物体到障碍物的距离)题目四:共鸣和噪音1. 什么是共鸣?(答案: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相同的外力作用时,振动幅度增大,发出声音)2. 什么是噪音?(答案:不规律的声音,由多种频率混合组成)3. 因为共鸣而发出声音的乐器叫什么?(答案:共鸣乐器,如钢琴)4.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答案: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受损、睡眠质量下降等)通过以上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练习,加强对声学知识点的掌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描述,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C.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D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kHzB. 20Hz-200kHzC. 20Hz-2000kHzD. 20Hz-20000kHz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A. 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B. 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C. 改变发声体的材质D. 改变发声体的形状答案:A4.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A. 音调、响度、音色B. 高度、响度、音色C. 音调、高度、音色D. 高度、响度、音调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减小噪声: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D. 以上都可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介质2.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频率3.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幅4.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材质5.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Hz到______Hz。

答案:20,2000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质有关,不同材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2. 请解释为什么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递振动。

在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振动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四、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实验器材:音叉、水、空气、玻璃板。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项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项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项练习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号手吹奏了《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演绎打动了所有人。

观众能辨别出用小号演奏是依据声音的()A.频率B.响度C.音色D.音调2.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发出的悦耳声音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它发出的声音总能让人心情愉悦C.敲击大钟比敲击小钟的响度大D.敲击小钟比敲击大钟的音调高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B.汽车、摩托车排气筒上安装消声器是阻断了噪声传播的途径C.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球组网,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实现手机的定位的D.太阳能实质上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4.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C.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7m/s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5.很多文学作品含有一定的物理道理,反映了文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下面文学名句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闻声不见人”是由于声速比光速快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未改的是“音调”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6.安康端午节龙舟赛是陕西安康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图所示,这是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的指引下整齐地划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B.现场观众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开会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发育情况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是因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是用做功的方式使锯条的内能增加C.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扩散现象D.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还能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B.图乙道路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C.图丙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D.图丁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0.关于生活中的声现象和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C.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蓝天和白云,原因是光在水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的原理是光的折射二、填空题11.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产生的,通过传入人耳。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综合》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综合》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综合》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震耳欲聋B.超声波碎石C.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D.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2.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3.常消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

在救护病人时,医生、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B.喷洒消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C.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在测温度前都应该用力甩几下D.护士会在高烧病人额头擦酒精为病人降温,说明酒精蒸发时吸热4.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

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A.只有固体B.只有气体C.固体、气体D.气体、液体5.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kgB.体积为1m3的冰,其质量为0.9tC.0dB是人听不到声音时的噪声大小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6.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对南极雪海燕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自动监测,如图所示。

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的是()A.医用灭菌灯B.测温枪C.超声测速仪D.验钞机7.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xun)”,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A.音色B.高度C.音调D.响度8.以下几个实验,其中用来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甲图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B.乙图重敲和轻敲桌面,耳朵贴在桌面听敲击声的大小C.丙图观察扬声器发声时纸屑的运动D.丁图在空气不断被抽出的过程中听铃声的变化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微小振动便于观察,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法。

初二物理声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声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声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A. 光B. 热C. 空气D. 电答案:C2. 下列物体中,能导声的是:A. 木板B. 金属板C. 玻璃板D. 塑料板答案:B3.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A. 折射B. 反射C. 干涉D. 散射答案:B4. 下列声音中,最容易传播的是:A. 人说话声B. 飞机噪音C. 小提琴声D. 钟表声答案:C5. 下列声音中,最容易被吸收的是:A. 低频声音B. 高频声音C. 人的说话声D. 雷声答案:B二、填空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通常是通过 __空气__ 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媒质的 __密度__ 和 __弹性__ 决定的。

3.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 __高__。

4.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 __反射__ 现象。

5.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__20Hz~20000Hz__。

三、解答题1. 什么是声音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答: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的振动次数,它表示了声音的高低音调。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2. 什么是声音的强度?强度的单位是什么?答: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能量在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大小,用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3. 什么是共振?请举例说明。

答:共振是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力频率相同时,会引起物体的振动幅度增大。

例如,当一个人唱歌时,声音的频率可以与玻璃杯的自然频率相吻合,导致玻璃杯共振产生碎裂的现象。

四、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声音的传播过程。

答: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首先由声源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

最终,声波到达听者的耳朵,被耳朵接收并转化成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2. 谈谈你对声音的应用的理解。

答: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和沟通,人类的语言就是通过声音传达的。

此外,声音还可以用来进行导航、警报、娱乐等方面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声学光学部分知识复习声学知识回顾1 . 声音由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靠_______传播。

_____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传来的。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_____中快,在固体中传播比_____中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和音色。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处减弱;(2)在___过程中减弱;(3)在人____处减弱。

6.人可听到的声音频率在____________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Hz的声波。

7、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8、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9、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10、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记忆检测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建礼堂或电影院时,有意将四周墙壁装修成凹凸不平,其目的是()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C.增强墙面立体感D.增强回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6、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8、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学知识回顾1. 光源:自身能够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传播。

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________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________米/秒。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________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7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法线两侧,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8‘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______、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_____、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_______、放大的虚像。

9.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10.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记忆检测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某个位置,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放大的像,那么蜡烛位于此凸透镜的【】A.焦距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2.一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3.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4.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20mmB.恰为6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日食现象 B.通过放大镜查看地图C.平静湖面上桥的倒影 D.岸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中的水草6.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7.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cm B.15cm C.20cm D.30cm。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人水中.传播速度不变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9.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 cm B.12.5 cm C.4.5 cm D.10 cm10.下列四幅图中,分别反映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两幅图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正确填空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右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图l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1)应选择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造成的;(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4.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

而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可以在眼睛前加一个_________透镜来矫正。

5.图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

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上的火炬点燃。

6.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右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7.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_______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_______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8.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

你认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

你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9. 如图6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

10.右图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