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练(知识点精讲)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第三课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知识过关一、透镜1.定义(1)测焦距: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另一侧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2.三条特殊光线实像和虚像1.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太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考点一:透镜和焦距1.(2022•桂林)在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答案】C【解答】解:AB、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故AB错误;C、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故C正确;D、该元件厚度相同,不是凸透镜,也不是凹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2.(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答案】C【解答】解:“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2019•湘西州)某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经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解答】解:某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中心是光心,光斑和光心之间的距离叫焦距,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故答案为:20。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4.(2022•淄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中,B图所示的瓶盖中间厚,两边薄,属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所以其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答案】B【详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下面为四束光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A.地上的光影B.墙上的影子C.照相机D.水中的倒影【答案】C【详解】AB.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因此地上的光影、墙上的影子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C.用照相机照相,在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物理探究小组后自制了投影仪。
试验时,成员安安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投影内容,可是站在远处的成员徽徽说字太小了,提议将字调大一些。
初中物理考点讲练考第05讲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精讲)(解析版)

第05讲—透镜及其应用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考点1 透镜1.定义: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2.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3.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甲乙注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或发散作用是和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的,并不是指光线的最终传播方向.5. 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如甲、乙两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6.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考点2 三条特殊光线1. 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 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考点3 透镜应用5.照相机(1)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6.投影仪(1)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7.放大镜(1)原理:镜片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像距大于物距.8.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考点4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3. 透镜成像时的三个物理量(1)焦距: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2)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3)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虚像大。
中考物理 考点总动员 考点05 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考点05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回顾】考点一、透镜1.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图(1)是透镜光路示意图。
(1)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轴),用“CC/”表示,透镜的几何中心叫光心,用“O”表示。
F FC CO图(1) 透镜光路示意图(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焦点,用“F”表示,如图(2)a所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2)b所示。
图(2)透镜光路概念(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焦距用“f”表示,图(1)中就是“OF”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
(5)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3)所示。
图(3)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4)所示。
图(4)平行于主轴的光线(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5)所示。
图(5)过焦点的光线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考点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胶片能感光,所以能成实像)。
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03透镜及其应用(专项一声光学)(含解析)

专项一声、光学重难点03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物距(u)成像的特点像距(v)主要应用大小倒正虚实u>2f 缩小倒实f<v<2f照相机、摄像机u=2f 等大倒实v=2f复印f<u<2f 放大倒实v>2f投影仪、u=f 不成像获取平行光u<f 放大正虚放大镜2.望远镜一般由2个透镜组合而成,靠近眼睛的一端相大于放大镜,另一端相当于照相机。
显微镜一般也是由2个透镜组合而成,靠近眼睛的一端相当于放大镜,另一端相当于投影仪。
3.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变强,看远处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折射能力变弱,看近处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用凸透镜矫正。
4.实验探究:实验时要调整蜡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解题思路】常见考题:1.判断透镜焦距范围,成像特点。
解题方法:(1)根据成像规律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以及成像特点,运用不等式综合求解。
(2)利用成等大实像时u=v=2f求解。
(3)利用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求解。
2.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分清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牢记三条特殊光线。
特别注意:只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凹透镜是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多练习下图,既能掌握透镜作图,又能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真题再现】1.(2019湖南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7cm C.10cm D.16cm【答案】C【简析】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确定距离是物距,还是相距,这里均是物距。
u1=14cm,u2=8cm.再看成像性质,根据成像规律,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当u1=14cm时成放大实像,所以有2f>14cm >f;当u2=8cm时成放大的虚像,故7cm<f<14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可知8cm<f<14cm,C正确。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姓名:班级:知识点回顾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2.光速:光既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速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c =3x108m/s。
3.三种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1)镜面反射(2)漫反射(3)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5.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6.光的三颜色:红、绿、蓝。
7.红外线和紫外线(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应用:热效应强,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2)紫外线应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杀死微生物,验钞机、灭菌灯等8.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有会聚作用。
9.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有发散作用。
10.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A. 显微镜B. 照相机C. 老花镜D. “拐弯镜”3.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 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 点。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中考《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10.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越烧越短,则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而成虚像蜡 烛变短时,则像向下移动。
6.当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和光屏不动,蜡烛向上移动则像向下移动 ;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像远离凸透镜;蜡烛顺时针转动时则像顺时针 转动。
7.当凸透镜成实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凸透镜向上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凸透镜靠近蜡烛,则像远离凸透镜;凸透镜顺时针转动时则像顺时针 转动。
8.当凸透镜成实像,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光屏上移则烛焰的像偏下,光 屏向左移动时则像偏右。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发散作用。透镜按 照对光的作用分成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通过透镜的光,反向 延长线交于一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焦距: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三、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
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 焦点。
3.光心: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光路不变。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会聚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于在主轴的一点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太阳光聚焦法: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整距 离,直到出现最小最亮光斑,用刻度尺测 量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 焦距。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设计】 1.基本概念:f:一倍焦距;2f:二倍焦距;F:焦点;2F(P):二倍
焦距处。u: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像距,像到透镜光心 的距离。 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刻度尺)、火柴。 3.实验前的调节: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或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的定义:透镜是一种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特性,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块体。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经过后向一点集中,成为实像。
3. 凹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较薄、边缘较厚的透明块体。
凹透镜可以使光线经过后发散,形成虚像。
4. 透镜的主轴:透镜的主轴是指透镜的对称轴线。
5. 透镜的焦点:透镜的焦点是指透镜上光线会聚或发散的点。
对于凸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正面;对于凹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背面。
6. 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与焦点的距离。
对于凸透镜,焦距为正数;对于凹透镜,焦距为负数。
7. 透镜的物距和像距:透镜上任意一点到物体的距离称为物距,透镜上任意一点到像的距离称为像距。
8. 透镜成像规律:透镜成像遵循两条规律:- 对于凸透镜,光线从无穷远处射来,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称为实像。
光线从焦点射来,经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
- 对于凹透镜,光线从无穷远处射来,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称为虚像。
光线从焦点射来,经过凹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
9. 透镜的应用:- 眼睛中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帮助我们对远处和近距离的物体进行聚焦。
- 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可以将物体放置在焦点处,使其能够放大观察。
- 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 照相机和望远镜也使用透镜来进行光学成像,实现拍摄远距离和放大观察的功能。
- 透镜还可以用于眼镜、投影仪、潜水面罩等产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透镜1.透镜分类: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2.凸透镜和凹透镜特征比较: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①焦点分界: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规律: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像和物移动方向一致,即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小);成虚像的动态规律:物体沿主光轴移动时,像和物移动方向一致,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变化规律口诀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体移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
)3.生活中的透镜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注意问题:(1)做实验时,根据光具座的长度l与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l>4f。
(2)实验中,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的某一刻度处,做好记录,再将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两侧。
(3)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如果烛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原因可能是凸透镜太高、烛焰太低、光屏太低,调整的方法分别是透镜下移、烛焰上移、光屏上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不动,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光屏则相应地远离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6)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在u>2f时,物距的变化量Δu大于像距的变化量Δv,在f<u<2f时,物距变化量Δu小于像距的变化量Δv。
(7)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成像的性质不变,但像变暗。
(8)成实像,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考点三:眼睛与眼镜1.眼睛与照相机比较21.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物体―→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眼睛 2.望远镜的结构与作用物体―→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眼睛3.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考点一 透镜【典例】(2018•济宁)在图中的实线框内填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答案】见解析【解析】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点评】本题考查凹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是基础题。
【跟踪练习】1.(2018•广州)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下列选项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A. B.C. D.【答案】A2.(2018•宜宾)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会聚;小于。
3.(2018•广东)利用太阳光测量两块凸透镜的焦距,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设计测量焦距的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量和单位均可采用文字或符号说明)【答案】C【解析】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在有阳光的室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在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
【典例】(2018•锦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可以看到像变大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C.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远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的应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关键。
【跟踪练习】1.(2018•百色)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答案】B。
【解析】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小的像,可知2f>15cm>f,即15cm>f>7.5cm,A、焦距15cm>f>7.5cm,蜡烛距凸透镜45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一定成缩小的像,故A正确。
B、焦距15cm>f>7.5cm,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也可能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所以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故B错。
C、焦距15cm>f>7.5cm,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也可能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所以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焦距15cm>f>7.5cm,蜡烛距凸透镜6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一定成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B。
2.(2018•大连)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了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10cm,光屏离凸透镜16cm时,2f>16cm>f,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增大,故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018•常州)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答案】A。
考点三眼睛与眼镜【典例】(2018•大连)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________的实像。
【答案】凸透;倒立。
【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缩小、倒立的实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理解,属于基础性题目。
【跟踪练习】1.(2018•广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
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答案】D【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
由图可知,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他是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D。
2.(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 B.甲丁C.丙乙 D.丙丁【答案】A3.(2018•福建)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答案】甲;凹。
【解析】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所以,由图知,表示近视眼的是图甲;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考点四显微镜与望远镜【典例】(2018•雨花区模拟)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
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
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后缩【答案】C【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目镜与物镜的成像特点,还涉及到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跟踪练习】1.(2018•长沙模拟)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答案】A。
【解析】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将物镜成的缩小像放大,但像比物体要小,即像是倒立、缩小的,故A正确,B错误。
C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故CD错误。
故选A。
2.(2018•蓝田县一模)下列实验需要用到显微镜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B.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 C.蔗糖溶解于水 D.氢气还原氧化铜【答案】A。
3.(2018•平邑县模拟)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