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对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基础(张建升)基本概念: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

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称作径流。

径流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流量,即渗流速度。

强径流带:在某些发育不均一的泾流场中,强径流区段往往成不规则的带状展布,故称之为强径流带或集中径流带。

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地表面积入渗的水量称为入渗率。

入渗系数:年降水入渗量qx与年降水量X的比值。

动态与均衡:地下水的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质、水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称作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他含水层的水和人工补给水源。

空隙:岩石(土)中存在着空隙,空隙是地下水渗入、储存、运移的场所和通道。

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溶隙:可溶性岩石经地下水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作用产生的空隙称为溶隙。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孔隙度。

一般用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表示。

裂隙率:裂隙的体积(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

溶隙率:衡量岩石溶隙多少的指标叫溶隙率。

容水性: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持水性:是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住一定水量的性能。

(主要是结合水和部分毛细水)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

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

与渗透液体的性质无关。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并不能给水或只能透过与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

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

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

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

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

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

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

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

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

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

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

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

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

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

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雅砻江谷底卸荷松弛现象与深厚覆盖层特征

雅砻江谷底卸荷松弛现象与深厚覆盖层特征

王运生① 罗永红① 唐兴君② 孙耀明①
( ①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 护国家专业 实验室 ( 中国水电顾f 集团华东水电勘测设计院 ② , - I
摘 要
成 都 60 5 ) 10 9
杭州 3 0 3 ) 10 0
雅砻 江河床覆盖层厚度多在 3 m以上 , 0 最厚可达 5 . m。覆盖层横 向上厚 度变化较大 , 向上可明显分 为 3 , 、 16 纵 层 上
RⅣ ER AND THEI 】 PLI R [ f CATI oNS I DAM N CoNSTRUCTI N o
WA G Y nhn ① L O Y nh n ① T N ig n S N Y o n ① N u seg U o go g A G X nj ② U amig u
T et i k d p st a e a e ut d f m e o d s r s f e o i o .T e u la e n e a e o e i d e t e h c e o i ly rw sr s l r a s c n e e p s i n h n o d d a d r l d z n s u t h e o i o d t x o h
下部以正常河 流相 为主 , 厚度较薄 ; 中部以洪积 、 积 、 积 、 崩 坡 湖泊沉 积堆积 与冲积混合 堆积 为主的加积 序列 , 厚度相对 较大 。 在谷底基岩面以下 , 岩体通常存在 2 m厚左右 的卸荷松弛带 , 0 弱风化 , 具有透 水性好 , 岩体 完整性 较差 , 工程力学性 状差等特 征, 其潜在 的工程效应是坝基渗漏。覆盖层深厚是第 二层加 积序列所 致 , 谷底形成 时间 长, 以致 谷底有 足够 的时 lfE gnen el y ora n i r gGoo o ei g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お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お

4 5 0
地球科学进展 第 2 3卷
2 . 1 分布厚度变化大 西南地区河流覆盖层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例如, 在大渡河流域, 从目前的勘察资料来看, 大岗山河段 覆盖层最薄, 仅2 0 . 9m , 最厚的地段为冶肋电站, 覆 盖层厚度达到了 4 2 0m , 两个河段的覆盖层厚度相 差约 2 0倍。这个特点在西部其他河流内也比较突 3m , 钟坝河 出, 岷江流域漩口河段覆盖层厚度为 3 段覆盖层厚度为 1 0 4m ; 金沙江新庄街河段覆盖层 厚度为 3 7 . 7m , 虎跳峡河段覆盖层厚度为 2 5 0m 。 2 . 2 结构差异显著 西南地区河流覆盖层固体物质具有层次多、 结 构松散、 岩性变化大、 岩层相变显著等特点。具体地 讲, 有如下特点: ( 1 )颗粒组成偏粗大, 漂卵砾石一般占较大比 重, 漂石一般为 0 . 3~ 0 . 7m , 最大达到 1~ 2m 。 ( 2 )有磨圆度好的砂卵石层, 有时夹砂层透镜 体, 也有磨圆度较差的碎石、 块石层。 ( 3 )更新世沉积层为钙质弱胶结, 具半成岩特 点, 全新世堆积层结构疏松, 常架空。 按颗粒特征、 结构特性及成因类型,西南地区 河谷深厚覆盖层自下而上基本可分 3层: ( 1 )含泥砂卵( 碎)石层: 堆积于河谷底部, 多 0~ 7 0m m 的碎石为主,颗 为冰碛堆积物,以直径 3 粒呈棱角—次棱角状,骨架连续,结构一般紧密。 ( 2 )漂卵石,含泥沙碎块石,粉细砂( 砂壤土) 互层:漂卵石层粒径一般 5 0~ 1 0 0m m ,结构较紧 密。粉细砂层最大堆积厚度可超过 2 0m ,薄层状构 造,与含泥碎块石“ 共生” 堆积。局部河段具有架空 结构。 3 )现代河流漂卵石层: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 ( 及其两侧的高低漫滩或一级阶地。由漂卵石夹砂、 砾质砂、 砂质结构组成,分选性好,浑圆状或半浑 圆状。 2 . 3 组成成分复杂 河床覆盖层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 主要有: ①颗 碎石 粒粗大、 磨圆度较好的漂石、 卵砾石类; ② 块、 类; ③颗粒细小的中粗—中细砂类; ④壤土类等。各 物质成分的界线往往不明显,漂石、 卵砾石类中常 夹有砂类;块、 碎石与壤土类相互充填等。 2 . 4 堆积序列异常 一般而言, 受第四纪地壳运动的影响, 河床的正 常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 3 0m , 堆积物年龄一般小于 2k a 。而根据上表所列, 西南地区许多河流覆盖层 厚度都大于 3 0m 。同时, 多个水电站大量的测年资

拖木沟深厚覆盖层形成机理分析

拖木沟深厚覆盖层形成机理分析

拖木沟深厚覆盖层形成机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07-27T01:05:16.6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期作者:杨会杰陈玉龙[导读] 拖木沟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新河乡东侧2km处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层为出露地层为J3p(侏罗杨会杰陈玉龙(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拖木沟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新河乡东侧2km处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地层为出露地层为J3p(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与J3s(侏罗系上统遂宁组),以粉砂质泥岩为主。

深厚覆盖层多分布于沟底及两侧缓坡,厚5~50m。

区内无泥石流发育,岸坡上部深厚覆盖层无可信来源,该处为覆盖层滑坡堆积可能性不大。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6~9月份暴雨频发,滑坡体后缘山体集雨面积大,垂向破碎带内地下水可能瞬时达到hcr(13.7m),岩体被平推至河床内堆积,后经风化形成深厚覆盖层。

临河岸坡风化凹腔发育;当风化凹腔向山体内延展,与卸荷裂隙联通,凹腔上部山体整体垮塌至河床。

河床下切,岸坡多次崩塌堆积,后经风化改造形成现有覆盖层结构。

关键词:红层深厚覆盖层平推式滑坡充水临界高度hcr 崩塌 1引言红层地区覆盖层在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的前提下,厚度通常小于15m,多以细粒土为主。

拖木沟及其周围区域,覆盖层厚度多大于20m,最深达50余米,且以粉质黏土夹块碎石为主。

覆盖层力学性质差,多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加之此地人口密集,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摸清覆盖层成因类型,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2拖木沟概况及地质条件拖木沟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新河乡东侧2km处,呈近N60°E展布。

沟底高程370~450m,山顶高程780~830m,相对高差330~420m,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沟谷上游狭窄,宽5~15m,下游宽缓,210~560m宽。

两岸山体雄厚,高程600m以下多为斜坡,坡角10~15°,以上多为陡坡~峻坡,局部悬坡,综合坡角约45°。

简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简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简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河流沉积是指河水中运载的泥沙、砂砾等颗粒物质沉积在河床上或河岸旁边形成的沉积物。

河流沉积通常具有二元结构,包括主河道和洪水平原。

主河道是河流的主要通道,水流速度较快,水流冲刷力强。

在主河道中,流速逐渐减缓,使得大颗粒物质如砾石、沙子向河床沉积。

这些颗粒物质多数是由上游冲刷而来的岩石碎屑,其沉积形成了河床的底层,构成了主河道的沉积物。

洪水平原是主河道两侧广阔的平坦地带,通常是河水水位上升时洪水溢出的区域。

洪水平原地势较平缓,水流速度较慢,使得离心力较小。

在洪水过程中,随着水位下降,主河道沉积物中的较轻质物质(如粉状物质)会沉积在洪水平原上。

这些细颗粒物质被称为洪水沉积物,通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在主河道和洪水平原之间,一般还有一条比较平滩的区域,叫做河滩。

河滩是河岸旁边低洼的地形,它是河水挟带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通常由以砂和粉状物质为主。

河滩地势相对较高,被水域环绕,常用于农业耕种或建设居住用地。

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包括主河道和洪水平原,分别是河流水速快慢的区域,通过河水携带的颗粒物质在这两个区域不同的沉积过程形成。

河流沉积物不仅对于了解河流地貌形成和河流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也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和居住选择有着重要意义。

河口村水库坝基河床深厚覆盖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河口村水库坝基河床深厚覆盖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 )砂 卵石 层 1
根 据 颗分 及 测 井 资 料 分 析 , 坝基
轴线 以下呈长 20i, 6 的透镜状分 布 , 2~ I 5 宽 0m n 厚 3I, T 岩性为棕 黄色一 灰 黄色 中 、 重粉 质 壤 土为 主 , 有少 量 轻 粉质壤 土 , 大部分含小砾 石 , 多呈可 塑状或硬塑状 。
收 稿 日期 :2 1 —0 0 1 6—1 0;改 回 日期 :2 1 0 2 0 1— 6— 5
作者简介 :郭其峰 ( 9 2一) 18 ,男 ,T稗 帅 ,丁程地质专 、 I ,从事水利水电T程勘察工作 E
第 5期
郭 其 峰 等 : 口村 水 库 坝 基 河床 深 厚覆 盖层 工 程 地 质 特 性 研 究 河
围 内发 现 的砂层 透 镜 体 有 1 4个 , 岩性 为土 黄 色 、 灰 黄
色粗砂一 粉 砂 , 以细砂 较 多 , 多分布 在 现代 河 流水 边 线
的凸岸 处 , 一般 长 3 6 I宽 1 2 厚 0 2~ . 0~ 01, 0~ 0m, . 4 7 T
I, 般厚 1 l分布 不连 续 。砂层 透镜 体 分布 高 程 T一 I ~3n,
2 2 坝 基深厚 覆 盖层 的物理 力学 性质 .
河 床砂 卵石层 可 分 为 上 、 、 3层 。上 层 ( l ) 中 下 a Q : 为 含漂 石 卵石层 , 自河 床 至高 程 1 3i( 6 n 即河 床 至 第 二 层 粘性 土顶 板 问 ) 厚 度 1 l 右 ; , 0n 左 中层 ( ] ) 为 aQ 卜 : 含 漂石 细 砾 石层 , 程 13~12 m( 高 6 5 即第 二层 与第 三 层 粘性 土 间 ) 厚 度 1 , 0 I 右 ; 层 ( l ) 为 含 漂 n左 下 a Q : 石 砂砾 石层 , 高程 12 m 以下 至基 岩 ( 5 即第 三层粘 性 土

河床演变名词解释

河床演变名词解释

河床演变名词解释
河床演变是河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连续性变化过程。

它是地貌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学科之间的一个重要接口,它使有机沉积和无机沉积的当量相结合,为形成新的河流沿岸代表和最终湖泊而介入。

河床演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泥沙累积
泥沙累积是河流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河床物质会在洪水洪侵下被沿河输送和大量累积在河床上。

二、河床腐蚀
河床腐蚀,也称河床侵蚀,通常指的是由洪水通过冲刷和冲积作用,使河段变得更深、更陡,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河床形态。

三、流通床抬升
流通床抬升是指由潮汐动力或气候变化引起的水位升高,使河床灌溉水淹没而产生的抬升作用。

四、代向床抬升
代向床抬升是指水流伴随沉积物被累积到河床上,从而使河床升高而发生的抬升作用。

五、地形抬升
地形抬升是指随着构造活动造成地形变化,导致山脉变高,从而导致河床抬升而发生的作用。

六、河流分支
河流分支是指河流在河流淤积变化下,由于水流路线被阻挡,新的支流形成的现象,从而改变了河流的分要结构。

七、河口展开
河口展开是河口在河道演变过程中,河口处的河流广度和深度发生对比,导致河口往海洋方向展开,使得河口的宽度和海岸功能越来越重要的演变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一般为数 十米至百余米 , 局部地 段可达数 百米 J 。河床 深厚覆 度不断随时间而变 化 ( 见图 1 ) , 基准 面相对 于地 表 的波状 升 降 , 盖层经 常引起渗漏 、 不 均匀 沉降 、 坝基 抗 滑稳 定及 砂土 液化 等工 伴随着沉积物可容空 间的变化 。
程地质 问题 J , 为 了更 好地 解决 这些 问题 , 需 要我 们对 覆盖 层 的
2 O 0 4 .
【 2 ] 张景 秀. 坝基防渗 与灌浆技 术 [ M] . 北京 : 中国水利 水电 出
版社 . 2 0 0 2 .
3 ] D L / T 5 1 4 8 -2 0 1 2 ,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 范[ s ] . 两层接触 面是 一个 渗漏的通道 。碎 石土地层 孔 隙率大 、 渗透 系数 [ 4 ] 韩 磊, 陈建生 , 陈 亮. 帷幕 灌浆 扩散 半 径及数 值模 拟 的 大、 单 位注入量大 , 地 层 中含有 大粒 径块 石 , 钻孔 较 困难 , 采 用优 [ 质泥浆护壁 , 自上 而下分 段灌 浆 , 套管 跟进 的施 工工 艺是 行 之有
2 ) 本工程灌浆干料 注入量达 4 0 9 k s / m, 单耗在帷幕灌 浆 中是
The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o r t he g r o u t i n g c u r t a i n o于河 床之 中 , 厚 度大 于 3 0 m的第 构造沉降 、 沉 积负荷补偿 、 沉积物补 给、 沉积地 形等综 合因 素制约 4 3 , 此 基准 面是一个 相对 于地 球表 面波状 升降 的 、 四纪松散 堆积物… 。勘察 结果 表 明在 青藏 高原东 缘斜 坡地 带发 的地层基准面 [ 育 的岷 江、 大渡河 、 金沙江等河 流河 床 中深厚覆 盖层最 为发育 , 厚 连续 的、 略向盆地 方向下倾 的抽 象面 , 其位置 、 运动 方向及升 降 幅
些有价值的结论 。
件, 并进一步从 区域构造隆升 、 断块差异升 降、 地震活动 、 河流发育 、 岸坡 发育等方面分析 了构造运动对覆盖层形成 的影 响, 得 出了 关键 词 : 深厚 覆盖 层 , 构造运 动 , 差异性升 降 , 断 陷盆地
中图分类号 : P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效的 。
研 究[ J ] . 岩土力学 , 2 0 1 2 , 3 3 ( 7 ) : 4 2 - 4 5 . [ 5 ] 丁浪平. 垃圾 填埋场 帷幕灌 浆防渗 工程 的设 计 与施 工工 艺
[ J ] . 矿业研究与开发 , 2 0 0 6 ( 3 ) : 2 1 - 2 2 .
沉 积 龃 一


图 1 基准面 、 可 容 纳 空 间 和 反映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之 间平衡时的地貌形 态
1 河床 深厚 覆盖 层 的形成 条 件
此基准面 的变化控制着河流侵蚀 与堆积特 征 , 对 覆盖层 的发
按照层序 地层学理论 , 河流的发 育演 化存 在 一个 受海 平 面 、 育特征有着极大影响 , 根据 深厚 覆盖层 的发 育 与沉 积特 征 , 认 为 漏, 但 已大为减 小 , 后 在 相应 部 位 加密 布 孔 , 并 将 帷幕 线 转 折延 较大的 , 通过 帷幕灌浆 , 碎石土地层孔 隙得 以充填 密实 , 渗透 系数
第4 1卷 第 2 2期 2 0 1 5 年 8 月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5 ) 2 2 — 0 0 7 9 - 0 3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HI T E C I ' U RE
Vo 1 . 41 N o . 2 2
浆量较 I序减小 2 1 %。
4 结语
通过合肥 市龙泉 山生 活垃圾 填埋 场 4号路 基下 防 渗帷 幕工
程 的原 型试验研究和现场实施 , 主要得 到以下结论 : 1 ) 灌浆施工 既要处 理碎 石土 层 , 又要 处理 风化 花 岗岩地 层 ,
[ 1 ] 孙
钊. 大坝 基岩 灌浆 [ M] . 北京: 中国水 利水 电 出版社 ,
伸, 渗 漏进一步减小 。
大大减小 , 风化花 岗岩 中裂 隙 , 碎 石土 与风化 岩接 触面得 到浆 液 2 ) 灌浆孔 分两序施 工, 逐 步加密 , I序 孔 单 位 耗 浆 量 为 灌注 , 渗漏通 道得 到封闭。由于挤压 、 充填、 两 排孔扩 散半径互 相
参考文献 :
5 5 4 . 9 8 k / m, s I I 序孔为 4 3 8 . 4 9 k s / m, 呈递 减现象 , Ⅱ序孔单 位耗 连接形成地下帷幕 , 阻止了垃圾 场渗沥液向外 侧泄漏 , 效果 明显 。
A u g . 2 0 1 5
・7 9・
构 造 运 动 对 河 床 深 厚 覆 盖 层 的 影 响
李 治 财
( 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0 6 )


要: 基于现有 覆盖层勘察资料和 西南构造背 景 , 提 出了河床 覆盖层 的形成条 件 , 包括地 形地貌条 件、 物 源条 件 以及 水动 力条
成 因机理 进行 深入 的研 究 。本 文基 于现有 河 床覆 盖层勘 察 资料
和研究 区的构造运 动史 , 从 构造 运动 的 区域 整体 性 隆升 、 断 块 的 差异性升 降 、 地震活 动以及构造运动影 响下 的河流 与岸坡发 育等
方面人 手 , 探究其 对河 床覆 盖层 形成 条件 的影 响 , 从 而 较为 系统 地分析构 造运动对深厚覆盖层 的影 响 , 此研究 工作 对于今后深厚 覆盖层的研究 具有基础 地质和工 程地质 价值 , 为类 似地 区深厚覆 盖层 的成因分析 、 结构特征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等提供一定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