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整理与继承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与传承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与传承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与传承赞助商中医临床经验包括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方药技术和养生智慧等,有些经验显性存在于方药、实用性技术、医案著作中,有些则隐性存在于名老中医的思维模式、辨识方法中。

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医案系统、中医古籍文献与专科文献检索系统、名老中医诊疗示范与教学视频系统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中医临床经验发现、整理与应用,提高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的完整性、效率。

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医案系统(一)系统概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名老中医的示范诊疗过程及手法示教进行全程录音录像,最大限度地原汁原味保存名医经验和思想。

为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积累第一手资料,也为临床医生的中医继续教育积累生动真实的学习素材。

(二)系统特点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医案系统定位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并覆盖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中医临床诊疗经验传承。

(三)系统架构与业务流程1. 系统架构设计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医案系统架构分为3层,展现层、数据层、应用层。

2. 业务流程展现层通过对名医临床诊疗医案按以下5个要素进行划分,方便用户进行查询。

(1)病因病机(诊断方法、辨证分型、辨证诊断依据、某名老中医在诊断该病方面的经验体会等包括病位、病性介绍)以及治疗原则、治则、治法注意事项、某医家对该病治法的经验体会等。

合并药方方名、药物组成、药物用量用法、煎服法、方后注加减法。

(2)辨证论治,包括治则治法介绍。

(3)方药经验(包括辩证用方、专病专方以及其他特殊用方、用药心得,药对配伍体会等);其他疗法(包括治疗该病的外治法、非药物疗法如针刺、推拿等特色诊疗技术,以及艾灸等其他疗法)。

(4)典型医案:数据层是核心,管理员通过对导入数据库的数字化的名老医诊疗医案数据分类标注,以便检索。

(5)应用层通过收集整理并数字化名老中医医案数据加载到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医案数据库,供检索者使用。

(四)系统功能为了方便介绍,本文提到的医案都是指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医案。

数字化医案都是指已经数字化处理的医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陈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陈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陈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陈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集》吴林生一、个人简介吴林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

198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批运动医学硕士,并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和澳大利亚运动医学中心进修学习。

前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暨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骨研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意大利国立帕维亚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国际中医学院教授,韩国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协会咨询顾问,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特约理事。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三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关节外科和运动创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应邀赴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行医讲学。

发表论文30余篇,英、日文译文20余篇,专著多部,代表性著作为《膝痛》(人民卫生出版社)、《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另有《骨伤科诊疗规范》及《骨伤生物力学》等著作。

曾获国家体委科技成果奖、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及国家专利一项。

二、学术思想与临症经验1.中西医结合认识膝痛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指引下,系统学习了中西医学,不断地吸取国内外医学精华和先进成果,并集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膝关节伤病的研究上闯出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中医认为膝痛属于痹症。

对膝痛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痹症分型,创设了六痹八型的理论(风、寒、湿、热、瘀血、痰郁、气血虚和肝肾虚),并对引起膝痛的各种疾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超出了传统的风寒湿痹,明确提出血瘀作痹、痰郁作痹和因虚作痹(包括肝虚及肝肾虚型)的观点。

而这些是膝痛中更为常见的类型。

对骨关节炎的疼痛特点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初动痛、负重痛、主动活动痛、反复痛和静止痛),还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其他临床表现作了总结,包括关节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此总结既符合临床规律,抓住了该病的特点,又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概括总结。

在膝关节伤病的治疗方面,主张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强调“术、药、针、功、具”并用,充分体现了综合措施和因人因症施治的个性化主张,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卓著,符合我国国情,对膝痛的诊治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措施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措施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措施为贯彻落实脑病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使学术继承人切实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特制定脑病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措施。

一、理论学习【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中医典籍,学习临床学科古代重要医籍及现代学术专著,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古籍的理解,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努力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学习要求】培养对象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附后),要求精读四门典籍,泛读六部以上与本学科相关的古代医籍及其它医籍。

【学习形式】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可参加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举办的经典理论学习班。

在专家指导下,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医籍的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

【考核指标】1.系统自学典籍,完成学习计划,并写出读书心得笔记。

2.参加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的继续教育项目学习。

3.每年至少完成经验总结1-2篇。

发表论文1-2篇。

二、临床实践【实践目的】强化中医临床实践,结合现临床岗位,开展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疗效。

【实践要求】继承期内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开展临床研究,进行创造性临床实践;提高解决本学科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的临床能力与服务总量,扩大服务半径,提高社会知名度;提高中医临床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中医临床科研思维方式,掌握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实践形式】1.临床工作应包括门诊、病房及会诊,可根据研修内容确定时间安排。

2.继承人结合学经典做临床的体会,针对临床的某一问题,选择临床研究课题,完成一项科学、严谨、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考核指标】在临床实践中,要结合理论学习和临床研究,写出心得体会。

3年完成100份专科病历。

病历要体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并有病证分析。

3.公开发表反映本人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论文或专著至少1篇(部)。

三、跟师学习【跟师目的】研究、领悟、学习当代中医名家及本科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王翘楚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2007BAI10B01-027)王翘楚教授成才之路的研究报告上海市中医医院许红王翘楚教授成才之路的研究报告上海市中医医院许红整理一、医事春秋王翘楚,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终身教授、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振兴中医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顾问,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首届专家顾问团顾问,上海市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和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的创始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1995年获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称号。

1996年、2002年为全国第二、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班500名指导老师之一。

现为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60余年,建树颇丰,其首创的复方红藤煎剂治疗阑尾脓肿、阑尾炎,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

现已耄耋之年的他仍精神攫硕,思维敏捷,活跃在中医临床一线。

二、经历丰富,饮誉杏林王翘楚,江苏省海安人,1927年2月出生。

1944年2月师承江苏南通名医陈树森,1947年开业中医师,1948年获国民政府中央考试院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

1949年迁居上海,悬壶番禺路,旋踵间声誉鹊起,业务十分繁忙。

从姜春华游,学术上颇为志同道合。

第一阶段(1954—1958年)1952年王翘楚教授任上海市徐汇区第二联合诊所所长,1954年于上海市医学进修班(中学西)毕业。

1955年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院(徐汇医院)外科住院医师,1956年任该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分院(徐汇医院)期间,王翘楚教授通过临床实践、总结筛选,首创采用复方红藤煎剂辨证论治加减治疗阑尾脓肿、阑尾炎共10例取得成功。

于1956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杂志》首篇发表,并编入上海市卫生局编的《中医研究工作汇编》。

在当时,一般西医对阑尾炎绝对手术治疗、阑尾脓肿手术治疗风险大,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单采用中医药能在10天左右使阑尾脓肿热退肿消,血常规白细胞恢复正常,更可喜的是使用此方加减治疗三例急性、亚急性阑尾炎亦有效,后来该方在多本急腹症著作和《中医新编方剂学》中均被入编,从而得到推广、应用,至今不衰。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重视,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得以推出。

该方案旨在保护和传承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经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为新一代中医药从业者提供学术指导与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背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经验丰富而独特。

然而,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面临着不少困境和挑战。

许多宝贵的中医药经验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宝库中的经验智慧,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得以制定。

二、目标与任务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传承和弘扬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经验,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1.梳理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形成系统化的传承材料;2.开展老中医药专家与年轻中医药从业者之间的学术对话、指导和交流活动;3.组织专家培训班、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老中医药专家与年轻中医药从业者之间的互动;4.推动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为确保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的顺利落地,可分为以下步骤:1.评选老中医药专家:通过严格的甄选过程,选出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老中医药专家;2.梳理整理经验资料:与被评选出的老中医药专家合作,深入梳理整理其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形成传承材料,并保留有关的录音、视频等资料;3.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老中医药专家与年轻中医药从业者之间的学术对话、指导和交流活动,促进经验的传播与分享;4.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组织专家培训班和研讨会,邀请老中医药专家分享经验,并进行现代化转化的研究探索;5.推广和应用经验成果:通过出版专著、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推广和应用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成果,并促进其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doc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doc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 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 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陈善国.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陈善国.3. 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陈善国.4. 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陈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一、引言名老中医承载着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实践,他们的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全面梳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形成系统的学术传承体系。

2. 培养一批具备名老中医学术素养和临床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3. 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融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 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1)搜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著作、论文、讲稿等学术资料,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对名老中医的临床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2. 学术传承与培训(1)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邀请名老中医及其传承人授课,传授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

(2)组织中医药人员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

3. 临床实践与应用(1)鼓励中医药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2)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

(2)加强与国际中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走向世界。

四、时间安排本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分为以下阶段:1. 第一阶段(X个月):完成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工作,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 第二阶段(X个月):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培养一批传承人才。

3. 第三阶段(X个月):组织中医药人员开展临床实践与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第四阶段(持续进行):加强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名老中医学术影响力的国际地位。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工作计划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明主任治疗外伤性腰腿痛临床经验整理(2008)高明,副主任中医师,松原市中医院副院长,兼松原市中医院传统疗法治疗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第八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科分会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第一届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吉林省医药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吉林省医学会卫生学会笫一届理事会常委、松原市医学会理事、松原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松原市优秀青年中医、宇江区首届“十佳”青年。

高明副院长早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学贯中西,在骨伤与筋伤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有幸跟其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其治疗外伤性腰腿疼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外伤性腰腿疼,系指山于不同原因损伤所引起的腰部疼痛,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部受外力作用如跌仆、坠堕、闪挫、负重等作用而造成腰部损伤,或伤筋或损骨,因脉络受损,血瘀气滞,腰痛骤作,疼痛剧烈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不敢府卧转侧, 动则痛其,疼痛难忍并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底部。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则曰久痹阻,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病久则渐伤及肝肾而呈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乘虚袭于经络肌肉关节之间而为患,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日久。

2辨证分型根据其病因病机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型,慢性迁延型二型。

急性发作型: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腰部疼痛不能转侧,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压痛,伴有腰、臀部或下肢牵涉痛,棋者腹部肿胀,大小便不利,舌红或紫暗,苔薄黄,脉弦紧或涩。

慢性迁延型:多见于有急性腰腿痛病史,遗留腰痛腿痛,腰背酸痛乏力,或下肢麻木,不能耐久,腰脊活动轻度受限或正常,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行绵日久,症状发作或与劳累有关,或遇寒冷加重,有腰部固定痛者,也有腰背及双下肢交替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3中药内治3、1急性发作期治宜攻下散瘀,活血止痛。

方用经验方活血通络汤。

药用大黄30. 土虫15 g、槟榔6g。

若局部瘀血肿痛严重者,原方加当归13 g、丹参20 g、乳香15 g.没药15 g:若合并腹胀,大小便不通者,原方加枳壳15 . 厚朴12 g、木通10 g.车前子10 go若下肢牵掣疼痛严重者,原方加黃茂50 g、地龙12 g、木瓜15 g牛膝10g。

方中重用大黃味苦气寒入血分,荡涤凝瘀败血,为方中君药;土虫破血逐瘀,专治折伤腰痛,槟榔行气消积,与大黄相配则可使瘀血去,经络通,共为臣药。

局部瘀血肿痛,则加用活络效灵丹,方中当归补血活血,丹参活血祛瘀,乳香没药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止痛。

腹胀大小便不通者加用枳壳、厚朴通腑消积,散满除胀,木通、车前子通利小便。

下肢掣疼痛严重者加用益气通经之黄罠、地龙、木瓜、牛膝。

中成药:活血散、正骨紫金丹。

3、2慢性迁延期治宜益气温经,驱风通络,和营止痛。

自拟益气通络汤。

药用黄罠20 g.独活10 g、羌活10 g.当归10g、白芍15.鸡血藤12 g、桑寄生15 g、杜仲10 g、牛膝10 g、威灵仙10 g、细辛4 g、制川乌6 g>全虫8 g、木瓜12 g、桂枝6 g、甘草6 go方中黃茂,性温、微苦,入脾、肺经。

具有健脾益气、温中升阳功效。

桂枝,性温、味苦,入肝经。

有温经通络,和营卫的功效。

白芍,性凉,甘平,入肝肾心经。

有养血活血,柔肝养筋作用。

羌活辛苦而温功能散风寒而胜湿邪,入足少阴肾经走筋骨,以驱除在里之邪,专治邪犯筋脉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之痹痛。

独活辛苦而温,祛风湿、止痹痛;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并止痛;杜仲味甘微辛而气温,入肝肾经。

甘温补肝肾之阳,微辛和畅气血之滞,气血无滞则筋脉舒畅,肝肾阳复则筋骨自健。

牛膝味苦兼甘,善下行, 通而能补。

乃补益肝肾,通利关节的要药。

桑寄生味甘苦而气平偏温,入肝肾经。

甘补肝血而荣筋脉,温补肾阳而胜风寒,味苦以燥湿邪。

补肝肾、祛风湿;当归养血活血;威灵仙辛咸温,具辛散温通咸软之性,能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痹痛,专治肢体麻木,筋骨酸痛。

鸡血藤H•苦而气温,功能补血活血,用以血虚筋脉失荣而致的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全虫辛温,入足厥阴肝经。

辛能散能行,通经络而驱肝风,经络通则肢体清宇。

木瓜味酸温入厥阴肝经,祛筋脉之湿而舒筋活络。

川乌大辛大热,具纯阳之性,功专助阳气,能大补命门真火,逐除风寒湿邪。

甘草性和而缓,能调和诸药,同时与白芍相伍益津化阴以缓筋脉之急乂能滋养气血。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经,驱风通络,和营止痛之功能。

中成药:双辽拐、补筋丸。

4中药外治4.1 正骨膏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以痛甚处为中心,7天更换1次。

4.2消炎膏适用于慢性恢复期,以痛甚处为中心,7天更换1次。

5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在腰腿疼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师认为在采用药物内外治疗的同时,应将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既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利节,防止筋肉萎缩,乂能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强腰背肌肉强度,筋为骨用,增加腰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腰腿疼复发和新的损伤发生。

对于急性发作型,高师主张功能锻炼应以卧床四肢功能锻炼为主,通过四肢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全身的气血循环,同时山于损伤部位的相对静止,也为组织修复创造了条件。

对于慢性迁延型,则主要让患者采取主动锻炼方式。

动则使通,主动的功能锻炼能便气血充盈、濡养周身,经络调畅,肌肉韧带强健,提高抗病能力,重建腰部的稳定性在临床上取得更快更巩固的效果。

具体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

6体会外伤性腰腿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亚健康人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其病程长缠绵不愈,直接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

高师指出:在“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原则指导下,针对外伤性腰腿疼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型和慢性迁延型,针对各自病机采用不同的内服方药治疗,尤为关键。

急性发作外伤性腰腿疼,血瘀为局部主要病机,治以活血祛瘀为主;慢性迁延外伤性腰腿疼,应以驱除风寒湿为主。

内外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同时功能锻炼在外伤性腰腿疼的治疗中也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合理的伤肢关节活动与全身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和消散,使关节、筋络得到濡养,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有利于功能恢复。

同时功能锻炼应遵循渐进、长期、科学、有序的原则,在疼痛的急性期切忌使用按摩和过量的自主锻炼。

应以损伤以外的肢体运动来加强全身血脉的流通,否则可使气血愈瘀愈凝,筋脉拘急而加重病情。

麻子仁丸治疗截瘫患者便秘经验整理(2009)高明主任是松原市青年名中医,业医20余年,学验俱丰。

尤其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

于难治性便秘一症,喜用麻子仁丸加减,每获良效,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麻子仁丸一方岀自《伤寒论》,原方为“脾约”而设,高师用之加减化裁治疗截瘫患者便秘,疗效显著。

1基本方药火麻仁15g,桃仁13g,枳实10g,厚朴10g,大黃8g,当归1龍, 肉茨蓉15s黑芝麻2方义方中重用麻子仁质润多脂,滋脾润肠,润燥通便为君:大黃苦寒泻热,荡去体内积热,桃仁祛瘀润肠通便,油当归,黑芝麻润肠兼滋补阴血,共为臣;佐以枳实下气破结,厚朴行气除满,加强通泄之功;加肉就蓉温补肾阳,使阳气得充,助其攻下,为佐使之用。

全方攻补相兼,驱邪不伤正。

3加减热盛伤津,胃阴不足者,力口,北沙参、玄参、麦冬、生地;阳明府实加芒硝冲服,并大黄后下;浊气上犯中胶痞满者,加炒萝卜籽,炒槟榔,全瓜篓;腹痛明显加芍药;不欲饮食加砂仁、内金;小便不利加郁李仁。

典型病例秦某,男,54岁,2010年7月8日就诊,外伤性截瘫后便秘一年余, 症状时轻时重,大便干燥坚硬,排便间隔4〜7天不等,排便困难,每次排便需30分钟左右,痛苦不堪,且伴腹部痞、满、胀不适。

常自服番泻叶、果导片等药物,但症状反复。

查体见口臭,苔燥黃腻,脉弦细。

给予基本方加大黃6g,芒硝10g冲服,2剂水煎服后便通,腹部痞、满、胀消失,后予中成药麻子仁丸善后,大便每日一次,成形,排便爽快,并嘱多吃蔬菜,定时登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体会麻子仁丸原方治疗脾约证,《伤寒论》谓“不更衣十日,无所苦症见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小便量多或如常人,饮食亦无特殊变化。

高师治疗便秘,基本方中将原方去芍药,加黑芝麻、当归、肉欢蓉。

高师认为芍药酸敛,不利胃肠蠕动,宜去之。

加黑芝麻清热养血润肠,当归补血活血润肠,如此变化,泄下之力更著,且去邪正不伤。

脾约之症是胃肠燥热,脾阴不足,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互结成燥失,结于肠道,难以下行排除。

高师强调指出:燥实之邪,非滋不润,非攻不下,故用麻子仁、桃仁、黑芝麻、当归滋阴润肠通便,大黃攻下。

肉欢蓉补精血,温肾阳,于大量滋阴润便药中加之,助阳推动,乂使阴得阳助生化无穷。

另外便秘之人每每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故桃仁代原方中杏仁,于当归活血化瘀,润肠之效。

加玄参、麦冬、生地,取其滋水行舟,水足舟行之意。

炒萝卜籽、炒槟榔二味《本草纲目》论之其详,谓萝卜籽“消食除满,利大小便,止气通” o槟榔治“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 o《中药学》记载全瓜萎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故浊气上犯加此三味,达滋通理气化浊之效。

阳明府实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急下存阴。

查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子仁、桃仁、全瓜篓、黑芝麻等药中均有脂肪油,有缓肠润下作用。

肉欢蓉水浸液能提高小鼠小肠推进速度,缩短排便时间;大黄中的泻貳以及芒硝,均可以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枳实能使胃肠道收缩节律增加,厚朴小剂量有兴奋肠管作用。

名老中医李景华运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经验总结(2010)李景华主任医师是松原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兼任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笫六届理事会理事;老年病、糖尿病、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松原市医学会肝病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中医药》杂志编委。

临床善于运用中医方法诊治心脑病、肝胆病、糖尿病及肾病, 疗效显著,在松原地区有较高的威信。

其师从吉林省名老中医董治中老先生,继承和发展了董老治疗内科杂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痰瘀内阻、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

中风患者常伴高血压,李师指出应从肝论治,喜用镇肝熄风汤,常言该方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醒神开窍,清热化痰,上血化瘀,养阴柔肝,疏通经络之妙,尤切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強真, 皆属于风;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病附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之论,对中风后颈项肢体挛急,头摇体颤、肿胀疼痛,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诸多症候皆有效验,今不揣愚丽,将其应用经验整理如下:1镇肝熄风汤1.1组成淮牛膝30g,代赭石30g (先煎),生龙骨10g (先煎),生牡蛎15g (先煎),生龟版15g (先煎),生白芍15g,元参15s天冬15g,川楝子6g, 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