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图强的武宁县罗坪镇

合集下载

人防活动报道

人防活动报道

人防,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武宁六小开展“第67个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主题教育活动为纪念第67个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

武宁县人防办联合武宁六小积极开展“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宣传活动。

12月31日,县人防办主任李绍宁、副主任汪星山等一行四人来到学校参与活动。

首先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活动,升旗仪式上,六一班的陶如玉同学热情洋溢的国旗下讲话让我们更加明白人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防空意识和国防意识。

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我校张贴的人防宣传画,人防征文。

学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人防知识的宣传工作。

全校师生在知晓人防知识的同时,对人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一定得认识,便利人防意识的深入人心。

最后,一行人来到录播室观摩周秀珍老师带来的《人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此次的班会课,主要围绕:什么是人防?人防的意义是什么?人民防空警报等方面展开。

周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人防的重要性。

人民防空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孩子们对人民防空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更懂得了即使在和平年代,也需要懂得人防知识,战争的危险一直都存在,所以也更需要加强国防建设。

通过这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一定要加倍珍惜。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现场氛围浓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武宁苏区革命根据地简介

武宁苏区革命根据地简介

武宁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景点概况:武宁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九江市武宁县泉口镇集镇主干道,316国道旁,是为了展示武宁苏区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经武宁县委批准兴建的革命纪念馆,属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62至1964年,武宁县政府投入2.55万元在原路口公社所在地兴建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949平方米,其中主馆建筑面积325平方米。

主馆内设序馆、陈列室、烈士灵堂三部分,集中再现了土地革命时期及革命战争时期,武宁县一些知名烈士的革命活动和英雄事迹。

序馆主要介绍武宁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几次重要战役,共包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暴动春雷动地来”、“飞兵突袭宝盖山”、“大举进攻横路镇”、“幕阜山下花烂漫”、“众志成城反围剿”、“坚持斗争迎解放”、“保家卫国逞英豪”等8个专题。

陈列室共收集并展出烈士遗像、遗物及武器等红色文物100余件,生动再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先烈的战斗和生活。

另外墙上绘有重大战役、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和武宁县委、苏维埃政府遗址图等。

烈士灵堂将五十多位烈士刻碑纪念,供游客前往缅怀悼念。

历史回顾:武宁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赣革命老根据地之一。

一九二六年春,就建立了党的组织。

富有革命传统的武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运动。

为了拔除反革命据点,扩大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在红军第五纵队的配合下,由成传岭率领的土枪队分兵两路捣毁以土豪叶茂之为首的鲁桥团防,揭开了我县武装斗争的序幕。

一九三O年四月间,苏区人民在区委的领导下,第三乡党支部书记聂利贞同志带领赤卫队配合第五纵队,于四月十三日深夜分兵两路,将敌全部围困在宝盖山上,一举全歼,活捉敌官兵六十多人,打死打伤三十多人,枪支弹药全部缴获。

宝盖山战斗胜利震惊了反动统治,反动政府不断向苏区实施骚扰,一九三一年七月,我军红三师七团配合当地游击队、赤卫队,趁敌无准备之际,发起冲锋,将敌包围,活捉敌连长,俘敌一百多,缴枪一百三十多支,子弹三千余发。

奋力在泥土地上留下青春印迹

奋力在泥土地上留下青春印迹

奋力在泥土地上留下青春印迹作者:邓全生来源:《老区建设》2021年第21期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排排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把村庄装扮得格外别致,鱼塘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银光,充满着浓郁乡愁,牵动着人文记忆,寄托着田园牧歌,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意境。

这就是罗贞工作的地方,南昌市委组织部结对帮扶的“十三五”市级贫困村——南昌县武阳镇朱坊村。

转眼间,她已经来到村里一年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善,现代种养产业蓬勃发展,幸福写在一个个朱坊村人的脸上。

当好扎根沃土新成员2020年8月,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罗贞来到南昌市委组织部工作。

两个多月后,组织上安排她下乡挂职,在武阳镇朱坊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兼驻村工作队员。

驻村伊始,经验不足的她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无从下手,在与村民沟通交流时也颇感生涩拘谨。

“在基层,既需要记住自己是选调生的身份,又必须忘记自己是选调生的‘光环’,日常工作中要融入百姓倾听民声,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为了尽快融入农村,与村民打成一片,走村串巷、上门入户成了罗贞的日常工作。

她上班前、下班后经常沿着村组道路,隨意性地与村民聊天攀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了解他们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看到村民在地里干农活,就会主动去帮忙。

村民见到罗贞,也问多大了、哪里人、来村里干什么……每天的入户、每次的问答,让她与村民日渐熟络。

不久后,村民发现,这个博士女干部,还真是有一股子钻劲儿,慢慢地,“心结”打开了,有“烦心事”就主动去找她。

乡村生活,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相比,最大的感受就是寂寞。

但正是这寂寞让罗贞有了大量的时间,加强业务知识和地方方言的学习,向村干部、老党员学习,思考如何把寒窗苦读获得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在基层努力作为,服务一方百姓。

当好基层党建辅导员朱坊村大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学习的互动性不强,参与村内党务的主动性不够。

为了让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朱坊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罗贞在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后,提出“活动由简单变多样、角色由听众变主角、形式由封闭变开放”的工作思路,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用起来,把集中活动和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参与热情,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2023脱贫攻坚的江西答卷学习心得感悟5篇

2023脱贫攻坚的江西答卷学习心得感悟5篇

2023脱贫攻坚的江西答卷学习心得感悟5篇脱贫攻坚的江西答卷学习心得感悟1战疫斗贫,人才为要。

赢取“双场”作战全面胜利、有序有力推动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

在战疫斗贫中,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和集聚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人才队伍,释放人才技术、智力、资源等优势,为战疫斗贫提供坚实人才保证。

强化政治引领育人才。

在战疫斗贫的斗争实践中,一大批院士、专家等优秀人才无畏前行、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砥砺了务实奋斗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优秀人才在“双场”作战中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成为感召人们奋进前行的力量。

坚持在人才队伍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开展学习典型人才的宣传与学习,教育引导人才树立家国情怀,自觉对标先进典型,汲取成长前行的精神力量。

坚持发展所需、事业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医疗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菜单”,加大人才培育投入,为保障事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强化担当作为用人才。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无论是夺取抗击疫情胜利,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都需要更多优秀人才担当作为、发挥作用。

改进完善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和管理等全方位的配套机制,做到以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机制励人,凝聚战胜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合力。

要树立旗帜鲜明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导向,通过把人才放在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前沿进行锤炼,及时把政治过硬、敢于斗争、成绩突出的人才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引导人才涵养想干事、敢干事的自觉,增强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为“双场”作战筑牢人才基石,凝聚获胜力量。

强化关爱激励聚人才。

“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回忆武宁县城大搬迁

回忆武宁县城大搬迁

回忆武宁县城大搬迁作者:张纲荣来源:《老友》2020年第03期1970年8月,当时的江西省革委会决定,位于永修县的柘林水电站重新上马,这给武宁人民带来了一次巨大的考验,武宁县城和12个公社将成为水淹区,很多田地、山林、屋宇、水利设施将被淹,近1/3的人口需要搬迁。

省革委会的决定下达后,武宁县立即启动了搬迁选址、规划工作。

最终,确定县城搬迁至修河南岸的南市岭上,距县城约两公里。

县里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新县城的规划图,9月,正式启动了搬迁工作。

县里成立了城建指挥部,在新县城搭起了工棚办公,统一指挥城建搬迁工作。

各单位也都迅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迁建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搬迁工作。

新县城建在南市岭上的一片荒地上,到处高低不平,各单位必须按照县里统一规划,高削低填,平整好地基才能施工建房。

而那时施工机械非常少,平整地基都是靠一锄一锄地挖,土一袋一袋地运。

那个时期国家下拨的迁建经费很少,当时物资也较匮乏,因此搬迁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拆旧房,把砖瓦木料运过来再建新房。

随之而来的就是运输问题,当时许多单位都没有货车,只有县汽车队和县林业局汽车队分别有十几辆卡车,县拖拉机站有十几台拖拉机。

县里要求各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租、借、买等各种办法解决运输难题。

老县城南面就是修河,修河上只有一座供行人通行的浮桥,汽车过河一直依靠一只木质渡船人工摆渡,每次只能渡两辆汽车。

偌大的县城搬迁,修河上无桥就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为此,县里紧急从外地请来了建桥队伍,不分昼夜地在修河上打下了一排木桩做桥墩,架起了一座长约200米的单车道简易桥。

当年我19岁,刚从九江师范毕业分配到县城西宁小学,便被学校抽调参加迁建工作。

我们迁建小组的文敬武老师曾学过开手扶拖拉机,为了解决材料运输困难,根据他的建议,学校从有限的迁建经费中挤出1000多元,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由文老师和我开拖拉机负责采购运输。

于是,我们俩就一天到晚来回在新老县城的公路上,既当司机又当装卸工。

深山红烛分外明——记全省师德先进个人、武宁县罗坪镇洞坪村群峰小学教师卢咸国

深山红烛分外明——记全省师德先进个人、武宁县罗坪镇洞坪村群峰小学教师卢咸国


在山区. 一师一 校的教 学点井不稀奇 . 武宁县就有 了, 孽 睡 赶乌 鞘蕊 擞的村民帮助照看学生, 己边跑边喊. 自 赶到卢家时, 卢宁却并没有 回家。偏 偏此 上百所 . 学生多则二三十个 . 三五个 少则 但只有 一个教 待他燕 师的寄宿制教学点则罕 见。0 1 20 年狱 . 山区的一所完小、 嗣 《 》 、 闪雷鸣, 雨说来就来。卢宁的父母也 电 大
溪 边洗 裤 子 。 当 卢 老 师把 烘 干 的 裤 子 给 卢 娟 穿 上 时 , 的. 卢 也真是这 么做的 , 这两个孩 子长年在 他家生活 . 卢
娟眼含着泪花轻轻地说 :老师 。 你真像我的蚂妈! 老师从没提过报酬二字。 间教 室 嘎个 年 级 川 天 晚 上 . 个 名 叫 刘 元 的 孩 子 突 然 发 高 烧 , 近 一 附
三个 教 学 点 撤 井组 合 . 年 级 学 生 全 部 列 洞坪 村 完小 就 高
潮9 . 忙找了 # 几个 邻居帮忙, 沿路往山上找, 卢老师
着河 淘找。卢 威国的嗓子都喊哑
学 |凑 教 点 近 有 户 .户 蠢 学 附 只 三 人家两 } 就
一 一
… … …
致有医生 。 卢老师叮蜗班长 寝室长等学生 干部照顾好 同学, 背着刘元往山外赶 走了五里 多路 才找到了一位
深 山 壁 的 红 烛 . 显 得 分 外 明 亮 。一 个 老 师 的教 学 有章托车的村 民。村 民用摩托搭 载着 卢咸国和刘元前 点 .取 得 的 成 绩 却 斐 然 。 卢 咸 国所 教 的 三个 年 级 的 学
里 骤 雨 多 . 遭 遇 山 洪 . 生上 学 路 上 很 不安 全 。 了 解 易 学 为
余 农家熊罐 强餐 争 尊 瓤 蹩 口虽. l晏 鲻 近 就藏了起来, 在竹棚里睡着了。 的也有五六 l 精 Il , 龆 黼翱 辩 蛰 设, 加上山 路叉怕同寡接 骂,

三下乡的实践总结(八篇)

三下乡的实践总结(八篇)

三下乡的实践总结(八篇)三下乡的实践总结篇一我有幸成为农村政策宣讲团的一名成员参与了安徽大学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良好的团队以及队员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行少的前提条件。

在前期预备工作中,面对纷繁简单的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文件,我们团队成员依据自己的力量,进展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当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

为此次活动的顺当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由于大家多是第一次参与“三下乡”活动,阅历缺乏,在开展详细工作时,不但要开展政策的宣讲、询问、解疑,还要与当地的乡镇领导、农夫朋友开座谈会、进展入户调查等多项工作,大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但是大家并没有退却,而是发挥团结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忙的精神,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我们顺当的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从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气及团队的重要性。

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需具备的素养。

这次活动,我深入了农村,接触了我国社会中人数最多,而且最苦、最穷的一个阶层,对我的震撼很大,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展,农夫的生活水平有了肯定的提高。

但是,农夫的生活依旧很苦,生活环境很差。

在当地听到农夫常常提到“三不通”,即“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

就是说与农夫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水、电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由此可见农夫的生活之苦,也可以看到要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的富民增收,提高农夫的生活水平,任重而道远。

虽然,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为农夫朋友作出了一些奉献,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工作了,要关注我国的热点,关注制约我国进展的问题,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进展作出自己的奉献。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青年,要深入调查讨论,全面的了解我国的现状,增加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武宁教苑的明珠——武宁县第二小学纪实

武宁教苑的明珠——武宁县第二小学纪实

武宁教苑的明珠——武宁县第二小学纪实作者:周云虹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10期在秀丽的庐山西海湖畔,有这样一方神奇的乐土。

它没有茂林鸟鸣,却满溢花香;它不与日月争辉,却洒满阳光。

在这片充满阳光,清香四溢的土地上,它成就了硕果累累,成就了笑声朗朗。

武宁县第二小学就座落在这里,这里虽没有峰峦叠翠,没有曲径通幽,远离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远离大山的奇险峻秀。

可上帝在给它关门的时候,同时给它开了一扇窗。

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息,洋溢着温暖的阳光。

武宁县新宁第二小学始创于1972年,其前身为武宁县新宁小学二部,坐落于县城文化广场东侧,1976年7月正式定名为武宁县新宁第二小学,为县直属小学,属省、市、县重点小学和学科教学实验基地,居江西省百所名校之列。

后因县城改造,2004年3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县城东升路中段,新校园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a环境优美,适宜读书治学。

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一栋五层的教学楼傲立空中,挺起脊梁,用力和美撑起一片蓝天,教学楼身着红白两色,远望就像挂在空中的云梯,引领孩子去采摘知识的云朵,去触摸阳光的温暖。

教学楼上方有个V型,活似一双手在托起明日的朝阳。

刚入校门,松花岗石上镌刻“新宁二小”四个挺拔清秀、娟美刚劲的行楷映入眼帘,它在告诉我们这里是艺术的家园,这里是文化的源泉。

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微机室、实验室、音体美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教工之家等。

这些设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是展现素质教育的窗口。

一只只雏鹰从这里起飞,一个个梦想在这里放飞。

红旗迎风飘,彩云临风笑。

二小在书声琅琅中走向辉煌,校园里树木林立,青翠欲滴,这些树木虽未成材,但在茁壮成长,历史在见证它前进的步伐。

二小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2000多人,全校专任教师7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达40人,专科以上学历达70人,师资合格率达100%,教师中现有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的60人,省特级教师1名,省学科带头人1名,市教学明星2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骨干教师7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