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动相关计算

合集下载

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能量流动效率计算能量流动效率是指在能量转移或转换过程中,从初始能量到最终能量的转移或转换过程中,实际上能够被有效利用的能量量与初始能量总量之比。

计算能量流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能源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从而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量流动效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对初末能量状态的分析,计算出在能量转移或转换过程中,能够被有效利用的能量量与初始能量总量之比;另一种是通过实验测量,直接计算出实际的能量输出与能量输入之比,从而得出实际的能量流动效率。

下面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介绍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第一种方法:假设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初始能量为1000J,通过光能转换为电能后,最终输出的电能为800J。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因此在转换过程中损失的能量量为初始能量减去最终输出的电能,即1000J-800J=200J。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转换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能量被转化为热能散失掉,因此实际能够被有效利用的能量量应该是最终输出的电能减去损失的能量量,即800J-200J=600J。

因此,这块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流动效率为600J/1000J=60%。

第二种方法:将该太阳能电池板接入一个电路中,通过测量电路输入的电能和输出的电能,可以得到实际的能量输出与能量输入之比。

假设电路输入的电能为1200J,输出的电能为800J,则能量流动效率为800J/1200J=66.67%。

这个数值与第一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略有不同,可能是由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假设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以及实验误差等原因所致。

总之,能量流动效率的计算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以得出最准确的结果。

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能量流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从而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能量流动的计算专题(1)计算某种群数量时,公式为N:[a]=[b]:[c]其中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数量,c表示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的数量。

(2)已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物的量,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多量时,食物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已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量,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多量时,食物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10%计算;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

例1((2006上海)下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200g B(250gC(500g D(1000g解析:该题有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条”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有20g?20%?20%=500g。

答案:C例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A(600g B(900g C(1600g D(5600g解析: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g?20%?20%?20%=500g。

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200g+200g+500g=900g。

例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植物? ? 兔 ? 猫头鹰鼠?? 蛇?A、600gB、900g C 、1600g D、5600g解题思路: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g?20%?20%?20%=500g。

高中生物6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高中生物6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热点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 (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2019·辽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解析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A 是贝类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能量开始,通常,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 正确。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归纳傅盛晟附带解析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归纳傅盛晟附带解析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归纳一、方法归纳1.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求能量传递效率= ×100%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2.能量传递效率相关“最值”计算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

(1)食物链为A→B→C→D已知D营养级增加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N×(20%)3,最少可获得的能量= N×(10%)3。

(2)计算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具体计算方法总结如下:3.按比例求解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多个营养级的生物中获得能量,要注意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然后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

也就是: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

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二、习题巩固1.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已知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

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A.0.05%B.0.5%C.0.25%D.0.025%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 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600 gB.900 gC.1 600 gD.5 600 g3.(2014·肇庆模拟)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X1过程的生物是具有叶绿体的生物B.X3过程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有机物中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2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D.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3/X2表示4.(2014·福州模拟)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计算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同化量=摄入量-粪尿量
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①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②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a: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B: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去路:a: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b:流向下一营养级;
c;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d: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生物能量流动计算

生物能量流动计算

生物能量流动计算
以下是对生物能量流动计算的简要概述,仅供参考:
在解决生物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

其次,进行具体的能量流动计算时,需要“顺推”(由生产者“植物”往下推)与“逆推”(由高营养级往低营养级推)的计算,前者用“乘法”,后者用“除法”。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
递的计算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还是20%来解题。

此外,还要区别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的不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总结:1.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散失:起点:生产者;途径:食物链网;散失: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流入第营养级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非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营养级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转变成该营养级的生物量,不一定都有,最终会被利用※②+③+④=净同化生产量用于该营养级生长繁殖;最高营养级:①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③未被利用4.图示法理解末利用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1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2定量定时: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末利用即末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末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5.同化量与呼吸量与摄入量的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净同化量用于生长繁殖+呼吸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该营养级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的能量,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恒温动物要小于变温动物6.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1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这个数值在10%-20%之间浙科版认为是10%,因为当某一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后,有大部分被细胞呼吸所消耗,热能不能再利用,另外,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传递效率的特点:仅指某一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所含能量中获得的能量比例;是通过食物链完成,两种生物之间只是捕食关系,只发生在两营养级之间;2能量利用率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入人类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如田间除杂草,使光能更多的被作物固定;桑基鱼塘中,桑叶由原来的脱落后被分解变为现在作为鱼食等等,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3两者的关系从研究的对象上分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能量的利用率是以"最高营养级或人"为研究对象;另外,利用率可以是不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 例如,将人畜都不能食用的农作物废弃部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为人利用; 人们利用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 这些热能、电能最终都为人类利用成为了人类体能的补充部分;※7.能量流动的计算规律:“正推”和“逆推”规律1规律2 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的能量计算 规律3 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未知较高营养级 已知 较低营养级8.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具体措施:农田的除草灭虫---调整能流的方向尽量缩短食物链;充分利用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9. 能量流动的几种模型图:二:物质循环1. 物质循环易错点生产者 最少消耗 最多消耗 选最短食物链选最大传递效率20% 选最长食物链选最小传递效率10% 消费者获得最多消费者获得最少2.海洋圈水圈对大气圈的调节作用: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的50倍;二氧化碳在水圈与大气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水圈的碳酸氢根离子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利用3.碳循环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影响碳循环的环境因素即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碳循环的季节变化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1.生态系统的发展反向趋势: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2.对稳态的理解: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顶级群落,它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稳态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但是有一定限度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系,物种越多,形成的食物链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稳态的调节:反馈调节其中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调节的主要方式。

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能量流动效率计算能量流动效率是指能量在系统中传递和转化的效率。

在自然界中,能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通过不同的转化方式进行能量的转化。

然而,能量的转化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的损失,而能量流动效率就是衡量能量转化过程中损失的比例。

能量流动效率的计算可以通过比较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的比例来进行。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之间的差异就是能量的损失。

而能量流动效率等于输出能量除以输入能量,再乘以100%。

能量流动效率的计算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能量流动效率 = (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 * 100%能量流动效率的计算可以用于各种能量转化过程的评估和优化。

通过对能量流动效率的分析,可以确定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主要损失来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

在能源领域,能量流动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在传统的燃煤发电过程中,燃煤的能量转化效率往往只有30%左右,而剩余的70%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散失在环境中。

这种低能量转化效率不仅浪费了能源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燃煤发电过程的能量流动效率,通过改进燃烧技术、利用废热等手段来减少能量损失,实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

类似地,能量流动效率的提高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

以太阳能为例,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往往较低,这限制了太阳能的广泛应用。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改进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和工艺等手段来提高能量流动效率,以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除了能源领域,能量流动效率的概念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生物学中,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也存在能量损失的问题。

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能量的流动效率,可以揭示生物体的能量利用策略,从而为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能量流动效率是衡量能量转化过程中损失的比例,是评估和优化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提高能量流动效率,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25A/(1+4x)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可消
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 20 g体重 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20%传递。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 a、b、c,可写出:
列 方 程 式 得 : a×20%×20% = 20×2/5 , b×20%×20% = 20×2/5 , c×20%×20%×20%=20×1/5。 解得:a=200(g)、b=200(g)、c=500(g),a+b+c=900(g)。 (2)设猫头鹰从三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依次为 e、f、g,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h。根据 题意,可绘图如下:
列 方 程 式 得 : 2h/5×20%×20% = e , (3/5)×(2/3)h×20%×20% = f , (3/5)×(1/3)h×20%×20%×20%=g,e+f+g=20 g。解得:h≈595(g)。 答案 (1)900 g (2)595 g
需要 A 提供的能量为 1/2a×10×10 + 1/2a×10
;改变食物比例后的 C 的能量设为 b ,则需要 A
提供的能量为2/3b×10+1/3b×10×10,根据
题 意 可 得 : 1/2a×10×10 + 1/2a×10 = 2/3b×10+1/3b×10×10,b/a=1.375。 答案 A
1 (2)设植物能量为 M,则调整前,人所得能量为:M× ×10%+ 2 1 M M 11M 4 2 M× ×(10%) = + = , 调整后人所得能量为 M× ×10% 2 20 200 200 5 1 2M M 41M 2 + M× ×(10%) = + = ,则调整后 ∶ 调整前比值为 5 25 500 500 41M 11M / ≈1.49,即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调整前的 1.49 倍。 500 200
1÷20%÷20%=25kg
2、丙每增加1 kg,最多要消耗戊多少kg? 1÷10%÷10% ÷10%÷10% =10000kg
假如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 其余来自蛇,那么鹰要增加20g体重,最少消 耗植物多少克?
20×2/5÷20% ÷20%
20×2/5÷20% ÷20%
20×1/5÷20% ÷20% ÷20%
解析
由图可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a= b+c、 b= d
+e、 e=f+ g,因此,a= c+d+ f+g, A正确;b对应 的数值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B正确;相邻两营养 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 该营养 级的同化量×100%,但在本图中没有体现下一营养级生 物的同化量,因此也就无法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C错误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若将 C 的食物比例由A∶B= 1∶1 调整 为 2∶1 ,能量传递效率按 10% 计算,
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C 的数量是原来的
( ) B.1.875倍
A.1.375倍
C.1.273倍
D.0.575倍
解析
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设C原来的能量为a,则
3.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下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问题。
2 2 1 (1)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来自兔, 来自鼠, 来自蛇,那么,猫 5 5 5 头鹰若要增加 20 g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______。 2 3 2 (2)假如植物有 被兔所食,有 被鼠所食;鼠有 直接被猫头鹰捕 5 5 3 1 食,有 被蛇捕食后流入猫头鹰体内。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 20 g 3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______。(精确到个位数)
错误;选项 D将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同于第三营养
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
答案 A
2. 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时的示意图,其中 a ~ g 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上图存在的数量关系是a=c+d+f+g B.b对应的数值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C.能量从该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传递效率=g/b D.c所含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生物
=900g
假如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 2/5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 有1.4㎏植物,至少可使鹰增 重多少克?
植物有a克,1/3供给兔,其余 给鼠,鼠3/5给蛇,其余给鹰, 则鹰最多增重多少?
植物1/3供给兔,其余给鼠,鼠 3/5给蛇,其余给鹰,若鹰要增 重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多少?
右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 20g 至少 需要消耗植物 A 200g B 250g C 500g D 1000g
2.某板栗园的食物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若甲的同化量中比例为
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的同化量增加 A kJ,至少需 要甲同化________kJ的能量来支持。
解析 “至少”需甲量,应按 20%传递效率计算,设植物量为 y,则有 1 12 y· x·+y(1-x)· ( ) =A 5 5 即 4yx+y=25A, 求得 y=25A/(1+4x)。
20÷20% ÷20%=500
1 1 1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 来自于乙, 来自于丙, 来 2 4 4 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 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若戊体重增加 20 g,需要 消耗植物( )
A.1 125 g C.2 000 g
B.1 600 g D.6 500 g
; c对应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b),因此,c对应能量也就不属于该
营养级的生物的,D正确。
答案 C
3.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 3 -2 -1 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单位为10 kJ·m ·a ),据图分 析
2
110
16
7.5
1.1×10 kJ·m ( 1)据图分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________ 2 -1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总和 。
【典例】 (1) 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
物性食物的比例是 1∶1 ,将此食物结构 改为 4∶1 ,能量流动效率按 10% 计算,则 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 ________ 倍。
(2)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
1∶1调整为1∶4,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
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 ________ 倍。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单 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解析
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
的能量,C 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
解者利用的能量,B 错误;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
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
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
5
-
110
16
7.5
3 2 × 10 2)植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
kJ·m ·a , 在这场地震中,受影响最大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_。
-2
-1
顶级食肉动物
110
16
7.5
3)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 12.7%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效率______, ________ 15.6% 4)由图可知:用于食肉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2 -1 3 等的能量值为________ kJ·m ·a 。 5.4×10
七、计算计算:在Βιβλιοθήκη 物链 “草兔鹰”中
1、假如现有草100公斤,至少可使鹰 1 增重 公斤。 2、假如现有草100公斤,最多可使鹰 增重 4 公斤 3、假如要使鹰增加2公斤体重,最少 要耗草 50 公斤。 4、假如要使鹰增加2公斤体重,最多 要耗草 200 公斤。
食物网中能量流动计算:
1、丙每增加1 kg,至少要消耗戊多少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