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动计算题

合集下载

能量流动的转换率计算

能量流动的转换率计算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转换率的计算要做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转换率的计算题,首先要理解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的关系,其次要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规律。

1、某一食物链中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特点: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20%。

在某一食物链中,若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或提供最少生产者,一般取20%作为转化效率;反之,则取10%作为转化效率。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① ②某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 = 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 (转换率)某一营养级数-1 ③ 第M 营养级得到的能量 = 第N 营养级的能量 × (转换率)M-N ④ 例题1:假定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千焦,如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为15%,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分别是( )。

解析:套用公式③,第三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24000千焦 × (15%)3-1= 540千焦 ;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24000千焦 × (15%)4-1=81千焦。

2、某一食物网中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首先要能识别食物网中的各条食物链,理解同一营养级的概念,然后结合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

其一:只涉及食物网中一条食物链,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

例题2:在图-1中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

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___________千克。

解析: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食物链越长,损失的能量也越多。

因此,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该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水藻→甲壳类→海鸟。

海鸟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某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 上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100%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转换率 = 水藻甲壳类水绵海鸟水蚤大鱼小鱼淡虾图-1有机物至少的量也就是海鸟获得最多有机物最多的量,所以应该选择最短的食物链——损耗最少,转化效率应该选择20%——转化效率最高,设需生产者X 千克,选取公式③, X •(20%)3-1=1,得到X=25千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强化练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强化练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专题强化练2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1.(黑龙江鹤岗一中期末改编,)如图所示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B.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D.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100%2.(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A、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B.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D.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云南曲靖一中高二期末改编,)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B.能量散失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4.(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移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以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B.辐射的太阳能中仅有1%左右的能量被生产者固定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和被分解者利用D.由图可以看出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规律5.(山东潍坊一中高三一模改编,)科学家曾对一条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营养级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

其中,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食物链环节ⅠⅡⅢGP和NP (kJ·m-2·a-1) GP=5.56×103NP=1.3×102GP=1.76×105NP=6×103GP=5.83×107NP=4.95×107NP/GP 0.02 0.03 0.85R(kJ·m-2·a-1)5.43×103 1.70×1058.8×106未利用—62.8% 99.7%A.R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表格中Ⅰ、Ⅱ、Ⅲ分别代表鼬、田鼠和植物C.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D.从植物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为(6×103)/(4.95×107)×100%6.(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二上期末,)下图是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及有关计算(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及有关计算(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及有关计算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虎要获得1kJ 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 .150kJB .125kJC .100kJD .75kJ答案:D解析: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在草→兔→狐→虎中从草中获取1×12÷20%÷20%÷20%=62.5;在草→羊→虎中从草中获取1×12÷20%÷20%=12.5;故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62.5+12.5=75 kJ 。

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若戊体重增加20 g ,需要消耗植物( )A .1125gB .1600gC .2000gD .6500g答案:C解析: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①甲→乙→戊,戊增加20×12=10(g),需要乙10×5=50(g),需要甲50×10=500(g);②甲→丙→戊,戊增加20×14=5(g),需要丙5×5=25(g),需要甲25×10=250(g);③甲→丙→丁→戊,戊增加20×14=5(g),需要丁5×5=25(g),需要丙25×5=125(g),需要甲125×10=1 250(g),故共需要甲500+250+1 250=2 000(g)。

3、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 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C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 2·a)D .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C解析: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及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四个途径,因此图中A 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A 正确;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且同化的能量=(5.1+2.1+0.25+0.05-5)×103=2.5×103[kJ/(m 2·a)],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2.5+4+9+0.5)×103=16×103[kJ/(m 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516×100%=15.625%,B 正确;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有两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103+3×103+70×103+23×103=1.1×105kJ ,C 错误;食物链是以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 正确。

高中生物6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高中生物6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热点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 (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2019·辽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解析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A 是贝类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能量开始,通常,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 正确。

2023年新高考生物专题强化练 17: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2023年新高考生物专题强化练 17: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7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2021·成都市诊断)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A.100 kgB.44.5 kgC.25 kgD.15 kg2.(2021·山东德州模拟)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6 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海洋鱼的食物有1/3来自植物,1/3来自食草鱼类,1/3来自以食草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那么按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310 kgB.240 kgC.180 kgD.150 kg3.(2021·河北衡水调研)如图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多少千克()A.G/125B.G/100C.G/75D.G/504.(不定项)(2021·青岛模拟)兴趣小组对校园池塘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调查,图1表示鲤鱼的食物来源,图2为该池塘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体长为2.8 cm的鲤鱼群体来自藻类的能量,50%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C.若体长为4.2 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0 kJ的能量,理论上最多需要3 250 kJ藻类D.在藻类爆发季节,向该池塘中投放体长大于4.2 cm的鲤鱼,可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5.(2022·江西南昌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6.(2022·山东青岛调研)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1×105 kJ/(m2·a)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7.(不定项)(2021·烟台期末)下表是对某荒地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其中GP表示生物体同化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R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kJ·m-2·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食物链环节未利用GP NP R植物210.69×109248.28×109211.43×10936.85×109田鼠 1.85×106736.88×10625.12×106711.76×106鼬232.79×105 5.44×105227.35×105A.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植物的NP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利用B.田鼠和鼬的呼吸消耗很高,被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6%,不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D.据表推测以鼬为主要食物的捕食者需较大捕食范围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8.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食物网,若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C获得的能量范围大约是多少()A.1/100·M~1/10·MB.1/250·M~1/25·MC.1/10000·M~1/25·MD.M~1000M9.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10.(2021·太原市调研,节选)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 kg,最少需消耗水藻________kg,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_kg。

能量流动计算题讲义

能量流动计算题讲义

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3.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某营养级流向各食物链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例。

如 是指流向B 、C 的总能量占A 的10~20%。

4.在食物网中分析,如 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如已知D 营养级的能量M ,计算至少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A→D ,并以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 ÷20%;计算最多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 ,并以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 ÷(10%)1.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难度较大,多数学生的易错点) (1)基本思路①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异。

②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

从而确定能量传递效率是10%还是20%,选择的食物链是最长的还是最短的。

(2)具体类型(最值计算)①在食物链A→B→C→D 中: 已知D 营养级的能量M ,则至少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10%)3。

已知A 营养级的能量N ,则D 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 ×(20%)3;最少能量=N ×(10%)3。

(4)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解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解“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若求解“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

具体规律如下:生产者⎩⎨⎧⎭⎬⎫最少消耗⎩⎨⎧⎭⎬⎫选最短食物链选最大传递效率20% 获得最多最大消耗⎩⎨⎧⎭⎬⎫选最长食物链选最小传递效率10%获得最少消费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题组【规律】①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得同化量③如设A→B→C→D 食物链中,传递效率分别为a %、b %、c %,若现有A 营养级生物重为M ,则能使D 营养级生物增重的量=M·a %·b %·c %④⑤ 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直接根据已知的能量传递效率按实际的食物链条数计算。

能量流动计算专题练习

能量流动计算专题练习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一、能量传递效率的选择问题例1、在食物链:草→兔→狼中,1)狼增加1kg,至少要消耗草 ______ kg2)狼增加1kg,最多要消耗草______ kg3)若草→兔的传递效率为15﹪,兔→狼的传递效率为16﹪,那么,消耗1000kg草,狼增加______kg例2、在右图的食物网中1、消耗绿色植物1kg,鹰至少增重_______千克;最多增重_______千克。

2、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3、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所消耗的绿色植物最多为______千克;二、能量流动比例分配问题1、在上图的食物网中,若鹰的食物来源1/3来自兔,1/3来自相思鸟,1/3来自蛇,鹰增加3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kJ。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 )A.100 kg B.312.5 kgC.25 kg D.15 kg三、能量流动比例调整问题例4、假设某农场将生产的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

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 。

调整后的人数是调整前的人数的____倍。

(传递效率为10﹪)例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四、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问题例6、上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

能量流动计算典型例题

能量流动计算典型例题

例1:在甲→乙→丙这条食物链中,⑴若甲固定的总能量为m,则丙最多可以获得的能量是:;丙至少可以获得的能量是:。

⑵若丙的总能量为n,则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至多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例2:在食物网中,⑴若甲的质量增加m kg,则丙最多可以增加的质量是:;丙至少可以增加的质量是:。

⑵若丙的质量增加n kg,则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质量为:;至多需要消耗甲的质量为:;例3:在食物网中,若c所含的能量为5.8×109KJ,d所含能量为1.3×108KJ,则a至多可以获得的能量为例4:在食物网中,若丙的能量增加m KJ,至少需要消耗甲KJ例5:在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g例6:在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网如图所示:C的食物来源由A:B=1:1调整为A:B=2:1,能量传递效率按照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例7: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例8: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例9: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例10: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考试中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知识。

下面就常见的一些类型进行归类,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技巧。

一. 求能量传递效率求能量传递效率= 例1. 下表是对某一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其中A 、B 、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

pg 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g=Pn+R ),R 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请分析回答。

1. 能量流动是从A 、B 、C 、D 中的那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 3.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解析:(1)因为B 营养级的能量最多,储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 是生产者。

(2)已知E 是分解者,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为B → D → A → C 。

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为(0.9/15.9)×100﹪=5.7﹪ (3)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输出的总能量=13.1+501.3+0.6+79.1+191.4=785.5,870.7>785.5。

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答案(1)B 因为B 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5.7﹪(3)增加。

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例2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千克要吃10千克小鸟,小鸟增重0.25千克要吃2千克昆虫;而昆虫增重100千克要吃1000千克绿色植物。

在此食物链中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 )A 0.05﹪B 0.5﹪C 0.25﹪D 0.025﹪解析: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不一样,逐步计算。

或以植物为基准,在食物链的基础上推出2.5/1000×100%=0.25%二 求营养级的生物量(一) 已知能量传递效率求生物量例3在植物 昆虫鸟 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量为()B A YXDCXXXY YY解析:设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为A 。

则鸟通过植物 昆虫 鸟获得总能量X 需要的植物为100X ,通过植物 鸟获得的能量(A-X)需要的植物为10(A-X ),则Y=100X+10(A-X )=10A+90x,据此判断正确的图像时D例4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kg 体重,约消耗植物 ( )A 10kgB 28KgC 100KgD 280Kg解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物 人,在此食物链中人增重0.5kg ,需消耗0.5/0.1=5kg ;②植物 羊 人,在此食物链中,人增重0.25kg ,需消耗0.25÷0.1÷0.1=25kg 植物③植物 植食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 人,在此食物链中,人增重0.25kg ,需消耗0.25÷0.1÷0.1÷0.1=250kg 植物。

所以人要增重1kg 体重,共要消耗植物280kg 。

例5.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105kJ ,若能量传递效率10% ,那么第四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 10kJ B100kJ C1000kJ D10000kJ 解析: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可用公式a n =a 1q n-1求得为100kJ.(二)未知能量传递效率求生物量 1. 隐含在题干数据中例6 下图是对某生态系统一年能量流动状况的调查情况(单位:kJ )请据图回答:呼吸 未利用 呼吸呼吸未利用未利用(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 kJ.(2)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要A ______________kg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A是生产者。

其固定的总能量为97+256+63+50=466kJ。

这部分能量通过生产者流向三个方向:一是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所消耗,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二是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三是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在计算C增加3kg时应先计算 A B、 B C的能量传递效率:A B的传递效率为63/(97+256+63+50)=13.5%; B C的传递效率为13/(18+30+13+2)=20.5%。

所以欲使C 增加3kg,至少需要A为3÷13.5%÷20.5%=109kg例7 以一头牛和300只兔进行实验,下表为实验数据:(1)若牛和兔均摄食1t饲料干草,分别计算两种动物的体重增加量(2)如何解释两种动物日均热量散失量的不同(3)若市场上牛肉和兔肉价格比为1︰1.5,则养殖哪种动物的经济效益高?为什么?解析:要计算牛和兔摄食1t饲料干草的体重增加量,必须先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求出它们的能量利用效率:牛的利用效率为 1.8/7.5×100%=24% 兔的能量利用效率为7.2/30.0×100%=24%,所以它们的体重增加量均为24%×1000=240kg. 参考答案:(2)兔的个体小,运动性强,因此单位体重散热多(兔的体表面积/体积比值大)(3)兔的经济效益高:因为兔的体重增加快,产肉量多,有利于缩短企业生产周期,且投入和产出相等的情况下,兔肉价格高,因此经济效益高。

①求最多量时,食物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10%计算。

例8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

若A生物种群含有总能量7.1×109kJ,则从理论上讲,D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A 7.1×1012B 3.55× 1012C 5.95× 1011D 8.875× 1011解析:由图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D的能量最多,则必须这样分析,一是能量传递效率最低,二是食物链最长,D贮存的总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D E C A 传递效率按10%计算。

即D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为7.1×109÷10%÷10%÷10%=7.1×1012kJ.②求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例9 在硅藻小甲壳动物小鱼大鱼食物链中,若大鱼增重1kg,至少需要小甲壳动物______kg解析:据题意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应取20%,所以应为25例10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取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为 ( )A 100kgB 312.5kgC 25kgD 15kgA猫头鹰C DB解析:猫头鹰增重1kg则至少需要B、D各为1÷20%÷2=2.5kg , 2.5kgB至少需要A、C各为2.5÷20%÷2=6.25kg,2.5kgD至少需要C为2.5÷20%=12.5kg,则(12.5+6.25)kgC至少需要A 为18.75÷20%=93.75kg,则A=(6.25+93.75)=100kg(2) 已知较低营养级的生物的能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①求量最多时,食物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例11 在某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O2,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的能量最多可达()A 1225kJB 2510kJC 2870kJD 5740kJ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 的O2,则制造的葡萄糖是10mol ,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2870kJ.计算流入初级消费者体的能量最多为多少,应按传递效率最高计算,即10×2870×20%=5740kJ②求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最低10%计算例12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 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9KJ ,B 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 ,从理论上计算,A 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 ) A 7.1×108KJ B 4.8×107KJ C 5.95×107KJ D 2.3×107KJ解析:由图可知D 为生产者,要使A 获得的能量最少,则必须保证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途径最少;二是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按10%计算);三是食物链要最长。

故从理论上讲,与A 贮存的总能量最少相关的食物链不可能是D A ,也不可能是D →A 、D →E →C →A 同时存在,只能是D →E →C →A 。

为此,E 的能量在传递给A 的途径中,只有确保:①E 在传递给B 时用去的能量最多;E 的总能量减去传递给B 的后再传给C 时效率最低;③C 在传递给A 时效率最低,结果才能使A 获得的能量最少。

所以据此计算得A 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7.1×109-2.3×108÷10%)×10%×10%=4.8×107KJ 三 、综合应用类例13 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为2000t ,正常情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t ,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 ( ) A 300t B 1650t C 1500t D 不超过300t解析:根据题意,在在正常情况下黄泥螺每年最多可增加300t ,为保证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又充分利用资源,最多捕捞量应小于或等于最大增长量。

例14 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为W1、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就可能使生态系统发生破坏? A W 1> 10W 2CA E BDB W1>5 W2C W1< 10 W2D W1< 5 W2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即一般情况下上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超过自身同化量的20%,否则会影响上网的可持续发展,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A选项W2/W1<1/10;B选项W2/W1<1/5;C选项W2/W1>1/10;D选项W2/W1>1/5 故选D例15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的关系是A ABC DB DC B AC CD B AD 不能确定解析:本题初看起来选B,但题目中只提供个体的数量,没有提供个体的大小或个体拥有的能量,所以仅凭个体的数量无法判断能量的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