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工程质量通病
油漆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阴雨天或冬天,使用漆片液涂刷,由于含有低沸点溶剂及稀释剂,易产生倒光。
喷涂工具中有水分带入漆料,在漆膜上也会形成倒光。
木材基层含有吸水的碱性植物胶;金属表面油、喷涂硝基漆后,产生发雾或微白。
阴雨、严寒天气或潮湿环境,不宜进行醇溶剂性漆或硝基漆施工。
施工环境潮湿、黑暗或湿热,使漆膜表面凝聚起水分,特别是通风不良更易发生。
表面干燥的清漆膜,打磨后成为列光漆膜,但过几小时后,光泽还会恢复,这是由于氧气未完全,油料发汗;或油度漆未能从底部完全干燥所致。
选用优质的漆料。涂刷的基层干燥。不潮湿、黑暗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操作。基层表面油污等须处理后,才能进行涂刷漆料施工。
刷子毛太粗、太硬、涂刷时较易出现浮色。
选择优良的漆料,对于新材料要试验再用。遇有发花的漆料,应针对发花原因加入适量的保护胶。
使用含有密度大的颜料,最好选用软毛漆刷。涂刷时,要经常反复搅拌均匀,以防止沉淀,但注意不要带入空气。
对于有发花弊病的漆层,可选择优良的漆料,用软毛漆刷再涂刷一遍面漆即可。
漆膜
倒光
油漆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质量问题
原因分析
防止措施
油漆留痕(或流挂)
油漆中稀释剂过多降低油漆粘度,漆料不能附着在物体表面而流淌下坠。涂料的漆膜太厚聚合与化未完成,由于漆自重造成流坠。
基层表面不平,油漆厚薄不一致造成。
棱角、转角、线角等处油漆过厚造成。漆刷太大、刷毛太长、太软,造成油漆厚薄不匀造成流坠。喷涂
都会使漆膜来不及流平就干燥而形成桔皮
选用脱水硝化纤维素和蒸发慢的溶剂配合起来的漆料。硝基漆的粘度应该用硝基漆稀释剂(香蕉水)适当对稀。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1.色差
色差通常是由于施工环境的光线不均匀或者涂料本身质量不好导致的。
为了消除色差,可以调整施工环境的照明灯,保证光线均匀,或者选择质
量好的涂料进行施工。
2.起皮
起皮通常是由于底层处理不当、湿度过高或者涂料与底层不相容导致的。
为了避免起皮,首先应该确保底层的清洁和干燥,可以进行打磨和补漆,为涂料提供良好的附着力。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控制湿度,避免过高的湿度对涂料造成影响。
3.开裂
开裂通常是由于涂层干燥太快、涂层过厚或者温度变化过大导致的。
为了消除开裂,可以适当调节涂料的干燥时间,避免太快的干燥。
此外,
涂层的厚度也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厚容易开裂。
另外,要注意避免温
度的快速变化,可以选择在恒温环境下施工。
4.鼓泡
鼓泡是由于涂料中含有挥发性物质,蓄积在涂料中,造成鼓泡。
为了
消除鼓泡,应该选择质量好,不含挥发性物质的涂料进行施工。
另外,涂
料应该均匀稀释,避免出现太高的涂膜厚度。
5.流挂
流挂是指涂层在垂直面上出现滴落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涂料太稀、过
度施工或者施工环境不佳导致的。
为了消除流挂,可以选择稍微稠一些的
涂料进行施工,避免太稀的涂料。
同时,要适度控制涂料的施工量,避免过度施工。
另外,施工环境要适度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总之,消除油漆涂刷常见的通病需要从施工原因、材料问题、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在正确选择涂料、合理施工,并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下,才能消除这些通病,获得满意的涂装效果。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导言本文档旨在讨论油漆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油漆施工时,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将确保最终的装饰效果和持久性。
通过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油漆施工的质量,减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一、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油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2.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3.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4.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5.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6.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7.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二、防治措施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2.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3.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建筑外墙涂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筑外墙涂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背景
建筑外墙涂装是保护建筑物外墙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还能增强外墙的耐候性和抗腐蚀能力。
然而,由于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等方面存在问题,常常会出现涂装质量通病。
为了提高外墙涂装质量,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常见通病及防治措施
1. 脱落和开裂:外墙涂料容易出现脱落和开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基材表面处理不当、施工过程中存在刷涂浓度不均匀等原因所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注意选择质量优良的涂料,并且在施工时要均匀刷涂,确保涂料的粘接力和耐候性。
2. 污染和变色:受到环境污染和日晒雨淋等因素的影响,外墙涂料易出现污染和变色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建议选择能够抵御污染和紫外线的涂料,并且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
3. 水泡和鼓泡:涂料涂刷后,表面容易出现水泡和鼓泡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时存在湿度过高或者涂料干燥时间不足等原因所致。
为了防止水泡和鼓泡的问题,应在施工前仔细检查湿度和涂料使用要求,并确保施工环境适宜。
4. 裂纹和起皮:外墙涂料可能会出现裂纹和起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基材强度不足、涂料与基材之间的相容性差等原因所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选择与建筑物基材相适应的涂料,并进行充分的基材处理。
三、总结
建筑外墙涂装质量的提高对于建筑物的保护和美观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优质的涂料,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并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外墙涂装质量通病的问题。
建筑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涂装质量防治措施的了解和实践,提升施工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建筑外墙涂刷工程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建筑外墙涂刷工程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 背景介绍建筑外墙涂刷工程是保护建筑物外墙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施工中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本文将对建筑外墙涂刷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质量通病分析2.1 涂料剥落涂料剥落是建筑外墙涂刷工程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包括涂料选择不当、涂刷层厚度不均匀、基层处理不当等。
2.2 颜色不均匀外墙涂刷后,出现颜色不均匀的问题也较为常见。
这可能是由于施工时涂料搅拌不均匀、涂刷过程中涂料浓度不一致等原因导致的。
2.3 起泡和鼓包外墙涂刷工程中,涂料表面出现起泡和鼓包现象也是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涂料与基层之间存在粘结不良、涂料自身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引起的。
2.4 涂刷层厚度不足涂刷层厚度不足会导致涂料的防水、耐候、耐久性能下降,影响外墙的保护效果。
常见原因包括涂刷工艺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涂料稀释过多等。
3. 防治措施3.1 选用合适的涂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涂料,包括颜色、质地、防水性能等方面的考虑。
3.2 基层处理确保涂料施工前的基层处理工作到位,包括清洁、修补、防潮等,以提供良好的涂料附着性能。
3.3 规范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涂料供应商提供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涂刷层厚度均匀、涂料搅拌均匀等操作规范。
3.4 增加涂刷层厚度根据涂料的使用要求,适当增加涂刷层厚度,提高涂料的防水、耐候、耐久性能,保证外墙的保护效果。
4. 结论建筑外墙涂刷工程的质量问题对建筑物的保护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选用合适的涂料、规范施工工艺、增加涂刷层厚度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涂料剥落、颜色不均匀、起泡和鼓包、涂刷层厚度不足等质量通病的发生,提升建筑外墙涂刷工程的质量水平。
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1、颜色不匀,二次修补接槎明显原因:配合比掌握不准,掺加料不匀;滚、刷手法不一,或涂层厚度不一;采用单排外架子施工,随拆架子,随堵脚手眼,墙面纹理修补,随补抹灰,随滚、刷,避免因后补灰活与原抹灰层含水不一,造成面层二次修补接槎明显。
防治措施:由专人掌握合比,合理配料,计量要准确;喷、滚、弹面层施工指定专人负责,施工手法一致,面层厚度一致;避免灰层的二次修补,影响涂层美观。
2、面层的空鼓和裂缝原因:底层抹灰没按要求分格,水泥砂浆面积过大,干缩不一,会形成空鼓及开裂,底层的空裂以致将面层拉裂。
防治措施:打底灰时应按图示要求分格,以解决灰层收缩裂缝。
3、流坠原因:涂料施工粘度过低,涂膜又太厚;喷涂施工中喷涂压力大小不均,喷枪与施涂面距离不一致。
防治措施: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每遍涂料的厚度应控制合理;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刷涂料时,用力刷匀;调整空气压力机,使压力均匀,气压一般为0.4~0.6MPa。
喷枪嘴与湿涂面距离调到足以消除此项疵病,并应均匀移动。
4、刷纹原因:涂料的施工粘渡太高,而稀释剂的挥发速率又太快;涂料中的填料吸油性大,或涂料中混进了水分,使涂料的流平性较差;被涂物面对涂料的吸收本领过强,涂刷艰巨。
防治措施:调解涂料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挥发速率适宜,若涂料中混入水,应用滤纸吸除后再用;应先用粘度低的涂料封底,然后再举行一般涂刷;纹理处理时应用水砂纸悄悄打磨平整,并用湿布擦净,然后再涂刷一遍涂料。
5、起皮原因:基层含水率太高;喷涂时,压缩氛围中有水蒸气,与涂料混在一起,涂料的粘度较大,涂刷时易夹带氛围进入涂层。
防治措施:面板铺贴前,先试铺,试铺后,基层含水率过高时,应在基层充分干燥后,才进行涂饰施工;涂料粘度不宜过大,一次涂膜不宜过厚,喷涂前,检查油水分离器,防止水气混入。
6、涂膜开裂。
涂料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涂料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刷痕严重原因分析:选用的漆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漆刷保管不好造成刷毛不齐涂料的粘度太高。
预防措施:根据现场尽量采用较大的漆刷,漆刷必须柔软,刷毛平齐,不齐的漆刷不用,刷漆时用力均匀,动作应轻巧。
调整涂料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用水刷纸轻轻打磨平整,清理干净后,再补刷一边涂料。
2)交叉污染原因分析:施工时未做成品保护或保护不到位。
质量检查不到位,不细心。
施工人员成品保护意识差,施工时马虎。
逆向施工(如门窗的铰链先安装,后上油漆)。
预防措施:施工前,将所有会产生交叉污染的部位均保护到位,且做到保护严密不遗漏。
质量员检查质量时,加强力度,仔细周到。
加强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经常对他们的施工技术、质量意识进行培训。
按施工工序的先后顺序施工(如门窗等,应先油漆后上铰链)。
3)泛白泛碱原因分析:基层潮湿。
预防措施:等基层干燥后才刷乳胶漆。
4)涂膜脱落原因分析:基层处理不当,表面有油垢、水汽、灰尘或化学药品等。
每遍涂膜太厚。
基层潮湿预防措施:基层面应清理干净,砂纸打磨后产生的灰尘也应清扫干净。
控制每遍漆膜的厚度。
使基层干燥后才刷乳胶漆。
5)螺钉锈蚀原因分析:采用容易锈蚀的螺钉。
螺钉外露。
防锈漆没有将螺钉涂抹全部。
预防措施:采用不生锈的不锈钢螺钉。
固定螺钉时,使每个螺钉均嵌入板内0.5~0.7mm。
点防锈漆时,使每个螺钉均全部涂抹严实。
6)阴阳角不顺直原因分析:油漆工在阴阳角施工时,没有进行弹线控制。
预防措施:在每个阴阳角施工时,必须先弹线进行控制,同时用靠尺作辅助工具,保证阴阳角顺直。
7)面层不平整原因分析:基层没找平。
基层已找平,但涂料刷涂不均匀。
预防措施:基层面施工后,用3m靠尺先仔细进行检查,保证基层平整后才刷涂料。
刷涂涂料时,均匀涂刷,不遗漏。
8)线条不顺直、接缝高低、表面粗糙原因分析:基层不好。
线条的材料不好或特殊要求定做前没放样。
线条安装的质量差。
油漆工修边不仔细、敷衍了事。
涂料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涂料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质量通病1)油漆沉淀指在贮存或使用期间,颜料从胶粘剂中分离出来。
2)油漆结皮。
3)油漆变稠(变厚)。
4)油漆浑浊。
5)油漆变色。
6)油漆发胀(肝化)。
7)油漆挂流。
2.预防措施1)油漆沉淀预防措施(1)定期将油漆桶横放或倒置,先入库的先使用。
(2)对已成为干硬无油的,必须去除硬块碾扎或揉碎后,再放回原桶,充分搅拌均匀,过滤后仍可使用。
2)油漆结皮预防措施(1)盖严桶盖,不使漏气;如漆桶漏气,应换新桶。
(2)黏度大的漆应尽量先用。
如用后剩余的漆不多,不要用原桶盛放,应换用小容器盛放,并在漆面上盖一层牛皮纸,然后盖紧容器口。
(3)使用时去掉皮膜,然后在表面上倒上一层同类型稀料,盖严桶盖。
3)油漆变稠预防措施(1)使用规定的稀释剂。
(2)不要把不同种类油漆混合;所用油漆应在规定的贮存期限内用完。
(3)桶盖要盖严。
(4)漆内可加一些丁醇来防治。
(5)更换漆桶或贮存环境,防止爆晒,贮存温度保持在20℃左右。
4)油漆浑浊预防措施(1)溶剂桶要盖严,不要放在室外,防止水分进入桶内。
(2)如溶剂含有水分、苯类、汽油、松节油,可用分层法分离;丙酮、酒精也可用分馏法分离。
(3)清油、清漆的水分可用水溶加热方法(65℃)消除;贮存室保持在20℃左右。
(4)稀释剂少许浑浊,可以加一些松节油或苯类环烃溶剂来改善,按成膜物质的不同,使用合适的稀释剂。
(5)性质不同的油漆,尽量避免混合。
5)油漆变色预防措施(1)虫胶漆禁用金属容器贮存,应用非金属容器(陶瓷、玻璃等);溶解和贮存。
(2)金粉、银粉与颜料应分开包装,使用时,用多少调多少,随调随用。
(3)清漆和溶剂应用木桶、瓷罐、玻璃瓶等存放。
(4)复色漆使用时,要搅拌均匀。
6)油漆发胀预防措施(1)用清油与红丹粉在现场进行调配,当天配制应当天用完。
(2)胶凝,是种物理现象,系暂时的,经机械作用可以重新分散,加入少许机酸(如加入香酸)就能恢复正常。
(3)假厚,实际不是油漆的病态(除呈现刷痕外),相反倒是一种优点,因为它可以防止油漆中颜料沉淀,油漆在涂刷后也不发生挂流而造成漆膜厚薄不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料工程质量通病
ZT-涂料工程-01
通病现象:
电管线槽部位的乳胶漆墙面产生裂缝。
原因分析:
1、预埋管线的深度不符合要求,管卡未安装牢固;
2、管槽内垃圾未清理干净,未洗水湿润;
3、补槽时水泥砂浆未分层粉刷,管边水泥砂浆未压密实,未做加强处理。
或养护不到位。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1、预埋管线深度(管线外表面与原粉刷面层或原砖墙面的距离)达到15mm以上,并使管卡
固定牢固;
2、管槽内垃圾必须清理干净。
槽内粉刷前需浇水湿润,并冲洗干净;
3、水泥砂浆补槽时应分层粉刷,待基层强度达到50%以上方可粉刷面层水泥砂浆。
粉刷后,
做界面剂贴网格布,然后贴纸胶带批腻子;
4、按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养护工作,一般在抹灰24h后进行湿润养护(建议三天以上)。
ZT-涂料工程-02
通病现象:
在刮抹基层表面腻子时,出现腻子翘起或呈印鳞状皱结的现象。
原因分析:
1、腻子过稠或胶性较小;
2、基层表面有灰尘、隔离剂及油污等;
3、基层表面太光滑或有冰霜。
在表面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刮抹腻子;
4、基层过于干燥,腻子刮得过厚。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1、针对不同的施工季节、环境等外部因素,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策划好施工方案,预防
质量问题发生;
2、调制腻子时加适量胶液,稠度合适,不宜过稠或过稀;
3、清除基层表面灰尘、隔离剂、油污等,并涂刷一层胶粘剂(如乳胶等),再刮腻子;
4、每遍腻子不宜过厚,不可在有冰霜、潮湿和高温的基层上刮腻子;
5、翻皮腻子应铲除干净,找出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重新刮腻子。
ZT-涂料工程-03
通病现象:
粘接层出现脱落
原因分析:
1、抹灰层质量问题,导致面层不牢;
2、基体表面没有处理好。
表面光滑未作打毛处理;或表面潮湿;或表面不净如霉染、灰尘
疏松物、脱模剂和油渍等,涂料与基层粘结不牢;
3、涂层过厚,表干里不干;
4、面层涂料硬度过高,涂料含胶量太多,柔韧性差或涂料中挥发成分太多,影响成膜的结
合力。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1、进行基体表面处理。
基体表面光滑面作毛化处理;基体表面清理干净,如表面尘埃及疏
松物、脱模剂和油渍等影响抹灰粘结牢固的物质;
2、注意各层是否干燥。
腻子未干前不能做涂料面层。
各层涂料必须结合牢固,前一层涂料
干燥后才能进行后一遍涂料施工;
3、合理配比水和涂料。
遵循涂饰施工操作规程。
ZT-涂料工程-04
通病现象:
涂料表面有凸起或颗粒,不光洁。
原因分析:
1、基层表面污物未清除干净;凸起部分未处理平整;砂纸打磨不够或漏磨;
2、使用的工具未清理干净,有杂物混入材料中;
3、操作现场周围灰尘飞扬或有污物落在刚粉饰的表面上;
4、基层表面太干燥;施工环境温度较高。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1、清除基层表面污物、流坠灰浆,要用铁铲或砂轮磨光。
上道工序质量合格后再进行下道
工序施工;
2、腻子凸起部分用砂纸打磨平整;
3、操作现场及使用材料、工具等应保持洁净,以防止污物混入腻子或胶粘剂中;
4、表面粗糙的粉饰,要用细砂纸打磨光滑或用铲刀铲扫平整,并上底油。
ZT-涂料工程-05
通病现象:
灯槽顶板未批白,灯光亮起来后,从石材面和瓷砖面反射出石膏板底色,出现漏底,观感差。
原因分析:
1、施工作业时油漆工班组疏忽,,管理人员也未仔细检查;
2、灯槽部位较狭窄,施工操作困难;
3、当时墙面的石材和瓷砖均进行了成品打包,墙面反光情况不明显,不容易看到。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1、管理人员跟进,作为一个必备的技术交底对油漆班组进行交底,并加强过程控制;
2、对于灯槽部位狭窄的情况,在底部没有封板前先把阴角绷带贴上,灯槽顶板及侧板见白
后再封底板;
3、采用T5灯管,模拟灯光进行施工,可看到灯槽内的反射情况,及时进行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