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第一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概述

合集下载

农业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农业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世界农业的分布
世界农业分布图:展示世界农业的分布情况,包括主要农业区的位置和特点。
亚洲农业分布:重点介绍亚洲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包括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印度 的恒河平原等。
非洲农业分布:介绍非洲的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的 影响。
欧洲农业分布:介绍欧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对农业的影响, 以及欧洲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 农业可持续发展 成为世界农业发 展的趋势。通过 采用环保的农业 技术和方法,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和破坏。
添加标题
农业多元化:随 着全球化的加速,
农业多元化成为 世界农业发展的 趋势。不同国家 和地区根据自身 的自然条件和市 场需求,发展具 有地方特色的农
种植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的农业类型,包括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等。
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多种 农业类型的农业类型。
农业现代化: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农业现代化 成为世界农业发 展的趋势。通过 采用先进的农业 技术和设备,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和质量。
添加标题
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
畜牧业:以饲养猪、 牛、羊等家畜为主, 是中国农业的重要 生产方式之一。
渔业:以养殖鱼类 、虾类等水生动物 为主,是中国农业 的重要生产方式之 一。
林业:以植树造林 、森林保护等为主 ,是中国农业的重 要生产方式之一。
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业。
添加标题
农业智能化:随 着人工智能技术 的不断发展,农 业智能化成为世 界农业发展的趋 势。通过采用智 能化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智

农经 第一章 导言

农经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农业及其特点一、农业的涵义(简、双、单)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活机能,通过劳动,控制或强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是国名经济的第一产业,它分为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植物栽培业是农业生产的第一部门,它由农作物栽培业和林业组成。

动物饲养业是农业生产部门的第二部门,它由畜牧业和渔业组成。

二、农业各生产部门的内容(一)农作物栽培业部门(多、单、判)农作物栽培业又称作农作业,通常被归结为狭义的农业,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门。

农作物栽培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栽培,其中尤为主要的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1.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以含淀粉和蛋白质为主的植物产品。

(1)粮食作物的种类较多,不同粮食作物对自然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要求。

我国有粮食作物20多种,可划分为谷类、薯类、豆类及其他等。

如:大豆、玉米、小麦、水稻。

(2)一般来说,粮食作物的生命力较强,粮食生产的效率也较高。

(多)(3)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产的决策--播种--作物自然成长期间的田间作业、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收割入库,面向市场生产的粮食最终将进入农产品市场,进行销售。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农作物栽培业中粮食作物之外的其他作物,如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烟草、茶叶、丝及其他等。

(多)(1)经济作物对自然环境条件有更严格的要求。

(2)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性较强、集约程度高,因此,需要生产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生产技能。

(3)经济作物的产品具有各自的特殊的或多方面的用途。

(4)一般讲,经济作物产品的商品率较高,其价值的实现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因此进行经济作物生产需要生产者对市场的需求变化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5)经济作物的生产过程同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大体相仿。

(二)林业部门(三)畜牧业部门(四)渔业部门三、农业的特点(简、单、判、双、多)第二节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一、农业是国名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作物栽培学总论讲义

作物栽培学总论讲义

作物栽培学总论绪论第一节农业生产概述一、农业的概念及内涵农业是最古老、最根本的产业,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和生产发展的基础。

早期的农业实际上就是粮食作物栽培,后来随着经济作物的出现,农业即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业。

当动物生产发展后,农业则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部门。

今天,种植业和畜牧业仍然是农业的主体。

所以就世界范围来看,一般认为农业就是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

而在中国狭义的农业是指作物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

但它仍局限于农村、农场、农户所经营的农业。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也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加工、流通看作农业的延伸或者农业产业链的延长。

因此,人们对农业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也很不一致。

广义农业:大农业即农业产业再加上为农业服务的其它部门如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村金融等。

中义农业: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商业。

狭义农业:农业生产业即种植业和养殖业。

总之,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二、农业生产的本质与基本特征(一)农业生产的本质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植物产品的生产活动。

因此农业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过程。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1.土地的特殊重要性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在其它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土地仅仅是劳动的场所。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劳动的场所,更是提供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的环境条件。

因此,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位置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2.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主要在广阔的田野上进行,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又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而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

农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1课件

农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1课件
(1) 你能把洼地作成高垄吗? (2) 你能消除土壤毒素且使土壤保持湿润吗? (3) 你能使土壤洁净而用沟洫排水吗? (4) 你能使土壤保墒而不流失吗? (5) 你能使杂草不蔓延为害吗? (6) 你能使农田通风良好吗? (7) 你能使庄稼节多而茎秆坚壮吗? (8) 你能使庄稼穗大且结实好吗? (9) 你能使籽粒饱满又糠少皮薄吗? (10) 你能使米粒营养高食味好吗?
2015年: 世界人口为72.5亿,我国13.5亿,占18.6%,居第一位。世界 耕地面积14.02×108hm2 (210.30亿亩),我国耕地面积为 1.35×108hm2 (20.25亿亩),占9.63%,居第四位 (人均耕地面积第 126位)。
历经2000余年而不衰, 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最辉煌的奇迹
(三)传统农具
耒耜(lei si)—木石犁—青铜犁—铁犁
神农执耜画像石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出土)
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农具
新石器时代的木柄骨耜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商周时期的 青铜制农具
汉代 铁制农具
(四)育种技术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五谷:黍、稷、菽(豆)、麦、稻或麻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猪)
第二节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世界农业简史
1. 农业起源与发展
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is thought to have emerged independentl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农业生产:
厂房 原料 机器 产品 大自然 自然资源 生物 生物
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从农业自然资 源中转化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畜产品, 包括吃、穿、用、住、烧的各种物质。

作物育种学(总论)

作物育种学(总论)

3.目标性状的选育进一步得到协调改良。
株型育种、矮秆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工作的开展, 使作物的农艺性状得到同步改进,生物产量和经济系 数进一步得到协调,抗病性和产品品质不断提高。
现代品种的特点是在综合性状鉴定和选择的基础 上,突出目标性状,是主要目标性状都得到协调改良。
二、对 作 物 育 种 工 作 的 展 望
3. 鉴定分析方法微量、精确、快速。 在目标性状的鉴定、分析、选择中,广泛采
用现代技术和仪器,进行快速、精确、微量和非 破坏性的鉴定分析,以提高育种效率。
4. 开拓育种新途径和新技术。 除应用传统的育种技术外,还大力开拓人
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 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
三、作 物 育 种 学 的 发 展
随着育种学、进化论和相关理论的发展和 育种效率的提高,作物育种从20世纪20-30年代 开始摆脱主要凭经验和技巧的初级状态。以逐 渐发展成为具有系统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一门应 用科学。
世界出版的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有:
第一部1927年,美国 Hayes和Carber出版的《作物育种》; 1935年,前苏联Vavilov出版的《植物育种的科学基础》; 1936年,中国王绶出版的《中国植物育种学》; 1942年,美国Hayes和Immer出版的《植物育种方法》; 1948年,中国沈学年出版的《作物育种学泛论》; 1960年,美国Allard出版的《植物育种原理》; 1976年,中国蔡旭出版的《植物育种育种学》; 1981年,西北农学院主编的《作物育种学》等
二、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改进的主要性状
以当地现有推广品种为参考,从而选育 出能克服现有品种的缺点,保持和提高其优 点的新品种。在考虑主要目标性状 的同时, 还要兼顾 次要目标性状。因为随着主要目标 的实现,原来的次要目标性状就可能上升为 主要目标性状。

作物栽培学-概论2012

作物栽培学-概论2012

作物栽培学教材: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主要参考书:曹卫星作物栽培学总论王璞农作物概论主讲教师:王璞、李建民、陶洪斌等办公室:农学楼259Tel:62733611wangpu@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作物及作物生产第二节、我国及世界作物生产概况第三节、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第四节、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第一节、作物及作物生产一、作物与作物生产的概念、内涵二、作物的分类及分布三、物栽培学与作物栽培技术(一)作物(Crops)广义:是指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即栽培植物。

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牧草、花卉、林木、药材等等。

(Culture Plant)狭义: 是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目前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杂等农作物,因其栽培面积大,地域广,又称为大田作物(Field crops),也可称为农艺作物或农作物。

(二)作物生产(Crop Production)指在人类的栽培管理下作物(绿色植物)将日光能转化成人类所需有机物质的过程。

•狭义: 指作物从播种到收获产量的过程(产中)•广义: 作物生产应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过程(三)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为人类提供食品、畜牧饲料、工业原料•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农民增收第一节、作物及作物生产一、作物与作物生产的概念、内涵二、作物的分类及分布三、物栽培学与作物栽培技术(一)作物的起源•栽培作物起源于野生植物•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已有很大不同(生长迅速;产品器官变大;产量提高;品质改善;成熟一致;种子休眠性变弱;传播手段退化)•由于气候地理条件不同,某些作物出现在特定地区作物起源中心(瓦维洛夫1935)起源中心主要作物中国起源中心黍、稷、粟、稗、大麦、大豆等印度起源中心稻、绿豆、黄麻、芝麻等中亚起源中心小麦、豌豆、蚕豆、亚麻等近东起源中心小麦、黑麦、紫花苜蓿等地中海起源中心小麦、燕麦、甜菜、三叶草等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高粱、大麦、蓖麻等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心玉米、甘薯、陆地棉南美起源中心(a) 智利起源中心马铃薯等(b) 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二)作物的传播自然力:风、水、地壳变动动物:鸟、昆虫人类活动:移民、旅行、战争运输机械:车、船、飞机水路陆路天空(三)作物的分类地球上有记载的植物约有39万种,被人类栽培和利用的约有2300种——栽培植物起源于我国的栽培作物就有100种以上。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要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运行一、企业的含义1.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2.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4.说明:(1)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2)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

二、企业经济运行(P2)1。

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

●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

2。

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1.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财力要素,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4.信息要素,信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

(二)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主要宏观环境:经济体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思想文化环境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一、企业组织(P10)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绪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绪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及研究法一、作物栽培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一)作物栽培学的定义。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农业自然科学。

它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该定义已经指出了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及任务。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这一定义的涵义。

1.该定义揭示了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1)2个规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

作物栽培的对象包括粮、棉、油、糖等各种作物,作物是有机体,有机体有其自身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和产品形成的规律。

为了种好庄稼,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就必须“摸透庄稼的脾气”,即掌握作物的特征特性。

在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中,作物生产是以无数个体而组成的群体生产,因此,作物栽培学不仅要研究作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器官建成规律,还要研究作物群体的结构和动态发展规律,探讨如何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的理论与方法。

(2)1个关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外界环境条件——光、热、水、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

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品种以至于不同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的形成过程,对外界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也是作物栽培学必须研究的。

在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中,作物所处的环境包括了气候因素(光、温、水、气等),土壤因素(土壤类型与结构、土壤养分及水分等)和生物因素(杂草、有益及有害昆虫、微生物等)。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有适宜的综合环境条件。

作物栽培学必须研究清楚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这些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以及这些条件对作物器官建成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3)1个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了解了作物的特征特性,懂得了作物要求什么样的条件,还要相应地采用整地、施肥、播种、灌溉、中耕除草、防病治虫等各种栽培技术和措施去满足作物的要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之产量高且品质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的概念及内涵
• 1.农业: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 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 就 是农业生产活动。 •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 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 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
• 广义农业:大农业即农业产业再加上为农 业服务的其它部门如农业行政管理、农业 科研、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村金融等。 • 中义农业: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 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商 业。 • 狭义农业:农业生产业即种植业和养殖业。
• 3.农业的生态功能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日益突出。农业是人类与大自然联系最密 切的一个生产部门,因而在保护生态环境 和治理污染方面具有其它部门无法替代的 作用。主要是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的实施 过程就是对环境的保护过程。
二、农业生产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 (一)农业生产的本质 • 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在不同国 家和不同时期不尽相同,但就其本质而言, 农业都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 将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各种动 植物产品的生产活动。因此农业生产过程 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过程。
•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 1.土地的特殊重要性 •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在其它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土地仅仅是劳动的场所。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劳动的场所,更是提 供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的主要来 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的环境条件。因此, 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位置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 因素。
• 2.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 • 农业生产主要在广阔的田野上进行,同时, 由于农业生产又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 程,因而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自 然环境的强大影响使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 地域性和生产的波动性。
• 3.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 农业生产的周期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不一致,同时具有比较强的季节性。农业 生产周期取决于动植物生长发育周期,通 常长达数月以至数年。由于动植物的生长 发育的周期受光、温、水、气等自然条件 的影响,各种农业生产的适宜时间通常固 定在一定的月份,劳动时间也集中在这些 月份中的某些日期。
三、农业的功能
• 1.农业的社会功能 • 从古至今,农业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 经济部门,它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农业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进 步的阶梯,是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的根基 所在。
• 2.农业的经济功能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不仅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直接导致更多社会 部门的建立和扩张。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农业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值不断下降,但是, “民以食为天”,农业仍然是基础,仍然是现代 社会中主要的经、要素、外汇等方面的特殊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