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期末朝代大事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 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一、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朝后期(1840-1911)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二、两条鲜明的主线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争中,强国之梦是无数志士仁人始终不渝的志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里,反帝反封建与中国近代化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如果把反帝反封建当作前提的话,近代化就应该是反帝反封建的必然结果。

三、两个时期IB U) 旧四迄幻J 1949四、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圭寸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五、两大历史任务民族革命一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六、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七、七个历史阶段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革命运动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7、人民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要求是:1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2、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八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精选

八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精选

八上期末历史复习要点精选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2-13课)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南昌起义:①时间:1927年8月1日(8月1日为建军节),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①时间:1927年9月。

领导人:毛泽东。

②文家市决策: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向井冈山进军③毛泽东④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⑤结果: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6、用一句话来形容1927至1930来的革命形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中召开重要会议: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4、长征胜利的标志: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5、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6、长征精神:①不怕牺牲、敢于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集体主义精神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艰苦奋斗精神。

7、红军长征之“难”难在:①敌人的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环境③缺少粮食供给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事件复习必背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事件复习必背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事件复习必背一、旧石器时代至三皇五帝时期- 旧石器时代:简述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 新石器时代:介绍新石器时代的兴起和农业社会的形成。

- 三皇五帝时期:概述三皇五帝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二、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灭亡- 夏:简要介绍夏朝的建立和商朝的灭亡。

- 商:概述商朝的兴起和衰落。

- 周:概述西周和东周的兴衰和分封制度的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的背景和特点: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特点。

- 诸子百家的兴起:介绍儒家、道家和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 孟子:概述孟子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孔子:介绍孔子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秦汉时期- 东方丝绸之路:概述东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 秦始皇统一中国: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 汉武帝的外交政策:概述汉武帝的外交政策和与匈奴的战争。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八王之乱。

- 的传入:介绍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北方民族的入侵:概述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局势。

六、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战争:简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的过程。

- 唐太宗的治理:概述唐太宗的治理和文治武功的施行。

- 唐朝的开元盛世:介绍唐朝的开元盛世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七、宋元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王安石变法。

- 南宋的北伐:概述南宋的北伐和对金朝的战争。

- 元朝的政权建立:介绍元朝的政权建立和蒙古族的统治。

八、明清时期- 明朝的经济变革:简述明朝的国家财政改革和海外航海探险。

- 清朝的政治制度:概述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内外政策。

-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介绍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及其重要事件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及其重要事件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及其重要事件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及其重要事件中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一个拥有众多朝代的国家。

这些朝代相继兴起并衰落,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事件。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及其重要事件。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被视为传说中的“神农氏”始祖。

传说中的夏禹是朝代的创立者,他在治理下的夏朝实行九州制,增强了各地之间的统一。

夏朝最重要的事件是“夏禹治水”,他率领百姓修筑治理黄河洪水的堤坝,为后来的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朝代,其核心地区位于今天的河南、山东和陕西等地。

商朝的代表性人物是商汤和商纣王,商汤被尊为商朝的创始人,而商纣王则以其暴虐行为成为后世的反面教材。

商朝的重要事件包括“含陨星之战”和“大禹归汤”。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古代的第三个朝代,又称为“周代”。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文王,他创建了周朝的蓝图,并由周武王接续完成,使该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西周时期的重要事件是“平定四方”,周武王统一了中原地区的诸侯,确立了周朝的霸主地位。

四、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较为动荡的历史时期,共包括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

这段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其中以齐、楚、燕、韩、赵、魏和秦七个国家的势力最大。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有“齐桓公与楚庄王的联盟”和“孙子兵法的创作”。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大一统王朝,其建立者是秦始皇。

秦始皇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以及兵器制度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最著名的事件是“焚书坑儒”和“修筑万里长城”。

六、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

本文档将提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期末复知识点大全,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历史知识。

一、古代文明
1.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早期的农业文明
3. 殷商文明的兴衰
4. 周朝的兴起与分封制度
5.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变迁
二、希腊罗马文明
1. 希腊城邦的兴起
2. 希腊文化与艺术
3.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4. 罗马帝国的统一与繁荣
5. 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的衰落
三、古印度文明
1. 阿育王统一了印度
2.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3. 古印度的宗教:婆罗门教、、
4. 古印度的科学文化成就
四、古代中国的文明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学派
2. 秦朝的统一与变法
3. 汉朝的兴起与辉煌
4. 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与黄巾起义
5.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五、世界古代文明的交往与贸易
1.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2.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3. 喜马拉雅山道路与印度与中国的贸易
4.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与记忆,
并能够将知识点进行联结和归纳。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知识点一、秦朝秦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统一战国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统一的币制、度量衡、车辆宽度等,实现了全国统一。

秦始皇还进行了修建万里长城、联络城市道路、修筑灵渠等巨大工程。

然而,他的统治也存在着极大的暴政和独裁。

秦朝的统治时间只有15年,统治后期陷入内忧外患,终被起义军推翻。

二、汉朝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故称为西汉、东汉。

汉朝的建立是以刘邦为中心的西汉和以光武帝为中心的东汉两个时期的缩写。

汉朝历经两百多年的时间,开创了繁荣昌盛的汉文化和汉制度。

汉朝还开展了昭君出塞、远征匈奴、南越平定等重要事件,修建了灌渠、治河、修路等大规模公共工程。

但汉朝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如黄巾之乱、新人篡位、宦官专权等,汉朝逐渐走向衰落。

三、三国时期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公元220年到280年的三个王朝交替时期,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

三国时期原本是东汉时期的末年,由于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加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东汉朝廷逐渐瓦解,局势复杂。

三国时期虽然是战国时代之后中国的第一个分裂时期,但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商业繁荣的时期。

四、唐朝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唐朝的盛世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如广场舞、元宵节、蛋糕等民俗文化,以及唐诗、唐画、唐草书等文化成果。

唐朝还开展了狄青北伐、薛仁贵西征等重要事件,其中张良李广的故事更是延续至今。

总体而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为中国历史文化繁荣和独特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宋朝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四个大一统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

南宋时期,在文化、艺术、音乐、绘画、诗歌等方面迎来了闻名于世的南宋文化繁荣时期,如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小说等。

在外交上,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管中窥豹、破釜沉舟等穷追猛打的策略,给外族及其它王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总复习资料一、古代文明与中华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 中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 先秦时期,孔子、老子等儒家、道家思想家的思想影响深远。

- 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逐渐形成。

-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相互融合。

- 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化达到了巅峰,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宋元明清时期,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艺术繁盛。

二、海外发现与欧洲崛起- 15世纪,欧洲航海技术进步,开始进行海外探险。

- 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使欧洲列强相继展开殖民活动。

-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相继崛起。

-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活动带给亚洲、非洲等地区深刻的影响。

三、大航海时代与资本主义兴起- 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 过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 西班牙的白银和荷兰的咖啡、糖等商品成为欧洲重要的贸易品。

- 商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四、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兴起。

-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宣言》,奠定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 北京五四运动是中国的重要契机和起点。

- 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取得首个胜利。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五、世界两次大战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0世纪,世界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达成和平条约,导致了战后世界的格局变化。

- 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多极化的新时期。

在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列举出10个重要事件。

在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列举出10个重要事件。

在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列举出
10个重要事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0个重要事件
1. 秦朝统一中国 (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2. 汉朝的兴衰 (206年 - 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逐渐分裂为东汉和西汉,后面遭受外族侵袭而灭亡。

3. 三国时期 (220年 - 280年):中国分裂成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4. 隋朝的建立 (581年):隋文帝统一北方后建立了隋朝,结束
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5. 唐朝的繁盛 (618年 - 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之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开创了盛唐文化的鼎盛时期。

6. 宋朝的兴起(960年- 1279年):北宋时期,中国迎来了科技、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南宋时期则面对金朝的侵袭。

7. 蒙古帝国的建立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
了蒙古帝国,开创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陆地帝国。

8. 元朝的统治 (1271年 - 1368年):蒙古帝国灭亡后,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

9.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消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结
束了外族统治,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统一。

10. 明朝的衰落 (1644年):明朝后期面临内外困厄,最终被清
朝入侵,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的崛起和灭亡。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中的10个重要事件,它们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期末中国历史大事复习提纲
形态 朝 代 应 掌 握 的 主 要 内 容
原始 无
我国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三万年的山顶洞人;距今一百万到五十万年的蓝田人;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五六千年半坡原始
居民;尧舜禹的传说

奴隶
社会

夏 朝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2070年),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禹、夏启的王权统治措施(P31),夏朝已有强大的军队,严酷的刑法
商 朝 商朝建立(前16世纪),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中国有文字可靠历史的开始,青铜制造业(司母戊方大鼎),商朝军队(数量、军制)和刑法,商纣的暴政,殷墟
西 周 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前1046年),礼乐文明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诸侯国的建立,诸侯的权利和义务、作用
春 秋 周平王东迁,东周(前770年),春秋五霸(先后人物、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春秋时期的文化:道家、儒家及主要观点,孔子编订的书籍、主要教育思想,兵家主要思想






1840 年 战 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战国七雄(并存时各国的名称),各国和秦国的商鞅变法(P75),封建制度的确立,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代表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P76-77) 秦 朝 秦王嬴政灭六国(前221年,意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疆域,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政治、交通、经济、思想文化、边疆治理P79-81),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刘邦灭秦(前206年建立西汉)、与项羽之间的楚汉战争(前206――前202年),秦灭亡原因,秦陵兵马俑 西 汉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师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进来和出去的物产,汉武帝的政绩(政治、思想、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P84-87),前60年西域都城护府设立及其意义,西汉司马迁与《史记》,敦煌莫高窟 新 朝 公元9年——25年 东 汉 光武帝刘秀的宽舒政策(“光武中兴”),东汉末年的军阀混乱;道教的产生(老子和《道德经》、唐玄宗作注) 三国国 魏 曹操统一北方的措施(政治、经济、用人、军事上), 经济特色(水利工程、农业生产)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魏;221蜀国;222吴国建立;222年三国正是鼎立。 蜀 赤壁之战(时间、双方、影响),经济特色(丝绸业、蜀锦) 吴 三国鼎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吴国孙权派卫温在230年去夷洲(今台湾);经济特色(造船业) 西 晋 265――316年为西晋短期统一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汉族南迁,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原因(技术、工具、劳动力;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相对稳定等),中国古代经济开始南迁 东 晋 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当时北方先后有十五个少数民族政权与西南地区的成国一起称十六国。王羲之书法《七月都下贴》、《兰亭序》,顾恺之绘画《女史箴图》、云冈石窟《卢舍那像》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北朝;宋、齐、梁、陈合称南朝,两者合称南北朝 南 朝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取晋建立宋,后来宋、齐、梁、陈先后统治长江流域,都城都在建康(江苏南京),合称南朝 北 朝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背景、内容、作用),十六国和北朝的政权(在黄河流域) 隋 朝 杨坚建立隋朝(581年)统一(589年),隋文帝的改革(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设),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时间、中心、最南和最北点、按序分段名称、沟通河流、重修、作用),残暴统治 唐 朝 李渊建立唐朝(618年),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时间、重要内容、结果),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和开元盛世(内容),后期的安史之乱(时间、影响),农业工具曲辕犁,筒车,丝织业、制陶艺术(越要的青瓷和刑窑的白瓷、唐三彩),国际性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社会生活的特点,与少数民族关系、与外国的关系(与日、新罗的来往、影响),
唐朝的诗歌和诗人、佛教(玄娤《大唐西域记》和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事迹),颜真卿的书法《多宝塔碑》,阎立本绘画《历代帝王图》
五 代 907年朱温建立,五个朝代的先后名称(都在黄河流域),南方各地政权和山西的北汉合称十国;南北合称五代十国时期

北 宋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后变,定都东京(今开封),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行政、财政),檀渊之盟,北宋经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子、景德镇的瓷器——孩儿枕),中国最早的商标,师姐历史上最早的消防队,北宋东京城、国际性大都市,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契丹耶律阿保机的政权、澶渊之盟,党项族元昊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完颜有打建立的金政权),张择端《清明上
河图》;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瓦子、勾栏、传统节日)
南 宋 宋高宗赵构1127年,后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岳飞抗金(1140年郾城大战),1141年宋金议和及内容,南方经济的发展(秧马、占城稻),宋朝的海外贸易(造船业、指南针、港口、路线)

元 朝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继位(1260年),改蒙古为元朝(1271年),南宋灭亡(1276)元统一(1279年),元朝首创的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
宣政院),(负责管辖我国佛教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一个行政区域),宋元的文化、元散曲代表作家马致远,关汉卿和《窦娥冤》;宋元时期的古代四大发明、《马可波罗行记》

明 朝
朱元璋在应天(江苏南京)称帝,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成祖建北京城并迁都(1421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时间、地点、性质),明长城起点和终点,
郑和下西洋(时间、规模、经过、意义),戚继光抗倭,明末农民起义(时间、人物、口号、政权、结果)
清 朝 满州的兴起,努尔哈赤创八旗制度,清军入关,清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及原因,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清初的民族关系,中国的疆域,《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