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南迁北归记
韩愈《石鼓歌》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石鼓歌韩愈(唐代)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译文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当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字体不像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仍像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衡阳石鼓山曾是诸葛亮用武之地

作者: 王波涛
作者机构: 湖南省冶金局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99-99页
主题词: 石鼓;衡阳市;诸葛亮传;阴阳学;军实;蜀志;座石;中郎将;湘水;刘备
摘要: <正> 在衡阳市草桥东南,蒸水、湘水会合之处,有一座石山耸立,其形似鼓,名曰石鼓,为衡阳一大胜景。
《水经》说:“临蒸有石鼓,鸣则有兵。
”这恐怕是阴阳学家的附会,但三国时诸葛亮把石鼓作为军事基地,却是确有其事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其时,诸葛亮选择石鼓作为大本营,发号施令。
《零陵先贤传》载:“先。
衡阳石鼓书院小作文

衡阳石鼓书院小作文《石鼓书院之游石鼓书院在衡阳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一个地儿。
我早就想去瞅瞅了,这不一得空就直奔那儿去。
刚到石鼓书院的门口,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
门看起来就很有历史感,斑驳陆离的,就像一位老者脸上岁月的痕迹。
我心想这门后肯定藏着不少故事。
走进大门,里头的布局那叫一个讲究。
道路两边有些个石头小狮子,那模样特别逗,歪着头,张着嘴,感觉就像是在欢迎我,又像是在给我讲古老的传说,我都忍不住伸手想摸一摸它有点粗糙的身子,凉凉的石头手感还挺好。
书院里有很多古建筑,一间间房子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立在那儿。
那房梁上的雕刻可精致了,又是花又是云的,感觉以前的工匠手就像施了魔法似的。
走进一间展示厅,墙上挂着好些写满了字的画卷,可把我难住了,这上面的字大部分我可都不认识,不过看着那字写得龙飞凤舞的,就知道肯定是了不起的作品。
在旁边有个小讲解员,是个小娃娃,声音脆脆的扯着嗓门在那讲这些书法的来历,说这可是哪个哪个大书法家的墨宝。
我就在一边听着,还打趣地跟小讲解员说“你讲得比这些字还厉害呢”,小娃娃小脸一红,但还接着讲得头头是道。
再往前走就是河边了。
这石鼓书院靠着江,风景那真是美。
江水不急不缓地流着,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就像一大片碎银子在那晃悠。
江面上偶尔还有小船经过,坐在船里的人悠哉悠哉的。
我就在江边找了个石头坐下,看着江水发呆。
江风吹过来,凉凉的,特别舒服,把我刚刚跑着看建筑的那点热乎劲儿一下子全吹没了。
这时候就想啊,以前那些在书院读书的人,读累了是不是就像我现在这样看看江水,脑袋一下子就能清醒不少呢。
在河边还看到有两个人在那拿着竹竿钓鱼,一身休闲打扮,就静静地守在那,也是有耐心。
我去看的时候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还在心里暗笑,这鱼儿是不是都被书院的文化气息熏陶得变聪明了,不上钩了呢。
从石鼓书院出来的时候,我满脑子还是书院里的景色。
那古老的建筑,有趣的小讲解员,江面上的波光和河边的垂钓者,就像一张张照片一直在我心头回放。
石鼓歌.韩愈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石鼓歌.韩愈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堕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徵,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释】: ①张生:张籍,一说为张彻。
②石鼓文: 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内容记述出猎的情形。
③少陵:指杜甫 。
④谪仙:指李白 。
“ ⑤嵯峨:高峻的样子。
此指高山。
⑥周纲:周朝政治。
⑦陵迟:衰败。
⑧挥天戈:指宣王对淮夷等用兵一事。
⑨鸣相磨:佩剑互相磨擦作响,形容朝贺的诸侯人数众多。
⑩撝:通“挥”,指挥手。
【译文】: 张生携来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动笔写首《石鼓歌》。
近世已无李、杜那样的 诗豪,才力薄弱如何将石鼓吟哦!周朝纲纪废弛天下大乱,宣王中兴大业奋起挥 戈;大开明堂接受群臣朝贺,铿锵剑佩殿上诸侯众多。
石鼓歌(韩愈)原文及赏析

石鼓歌(韩愈)原文及赏析石鼓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文言文诗歌作品。
下面是石鼓歌的原文及赏析:石鼓歌原文:夜哭石鼓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蜡炬成灰,泪痕涟涟。
今夜思古,恐非勉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石鼓虽丰湿,毛发如冯妇。
嗟余零丁独居异乡,身世浮沉,吾其被悲。
自经丧乱后,几欲迷绝。
谁知苦心人,芳名异乡闻之。
日日艰难,匪人可使一息。
当昔论战时,谁能抗拒!当汤扑地时,谁工劳苦!我瞻古今,如旴有沮。
不学无以广才,不教无以立身。
忧来其如霜雪霏霏,怀土其如焚揮。
勤苦以教子,行道以立身。
执子之手,传道授业。
临别殷勤重寄词,诱河之清,共此盐梅。
石鼓歌赏析:《石鼓歌》是韩愈的一首借古讽今之作。
文章通过对自己的思古忆今,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忧伤和对教育的重视。
首句“夜哭石鼓歌”,展示了诗人深夜独自思考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哀思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
接下来的几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则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忍耐,并将个人的苦难与社会的困境相结合,以此来表达对普通人民的关怀。
接下来的几句“蜡炬成灰,泪痕涟涟。
今夜思古,恐非勉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通过描绘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来照应整篇文章的主题。
下一段的几句“石鼓虽丰湿,毛发如冯妇。
嗟余零丁独居异乡,身世浮沉,吾其被悲。
”则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来强调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通过对石鼓、毛发等形象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再之后的几句“自经丧乱后,几欲迷绝。
谁知苦心人,芳名异乡闻之。
日日艰难,匪人可使一息。
”通过表达诗人的困境和自我激励的精神,进一步引申出对苦心人的称颂,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
最后一段的几句“当昔论战时,谁能抗拒!当汤扑地时,谁工劳苦!我瞻古今,如旴有沮。
《石鼓文》字帖原文及译文

《石鼓文》字帖原文及译文石鼓文字帖原文及译文
石鼓文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最早的完整篇幅石刻文字。
它的原文分布在江西省瑞金市的石鼓山和广东省韶关市的石鼓山,因此得名。
石鼓文以其独特的字体和古朴的风格,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学和史学的重要资料。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石鼓文的字帖原文及译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的文物。
石鼓文的字帖原文:
鼠石鼠石家一洞
鼠石鼠鼠难石家
难石难石家鼠钩
石钩人舜我民难
石难家鼠石家鼠
鼠钩难鼠石家舜
石难人我舜鼠家
家鼠难石家舜人
鼠鼠人我家人钩
鼠舜家我人鼠家
舜钩我难人鼠舜
石人鼠舜家我钩
译文如下:
石鼠是石鼓山一洞中的家鼠。
石鼠难以离开鼠石家。
石难以离开的家,是鼠石山上的鼠钩。
鼠钩的人是舜,舜是我们民族的先祖。
石难以离开的家鼠,是舜的家。
鼠钩难以忘怀的鼠石家,是舜的祖居。
舜是我们的人,舜的家是鼠家。
鼠家难以忘怀的石难人,是我们的家。
家鼠难以离开的石家人钩,是我们的家人。
鼠钩是我们舜的家人。
石人是舜的家,我们是鼠家。
舜的家人是我们,鼠的家人是舜。
舜的鼠钩难以忘怀,我们是舜的家人。
这是石鼓文的字帖原文及译文,通过阅读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石鼓文。
石鼓文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字学和史学价值,也
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字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希望石鼓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我爱石鼓_小学作文
我爱石鼓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我爱石鼓,感谢您的阅读!
我爱石鼓,不是因为我家在这,而是因为石鼓很特别。
石鼓,它的怀里有着和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四大书院的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市北门外的石鼓山,是衡阳郡人李士真创建此院。
曾有集孔孟学说之大成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此讲学,使石鼓又空前为之一振。
还有政治家范成大、文天祥、军事家、词人辛弃疾,思想家王夫之等分别到此游览或讲学,并吟成不朽的诗篇,镌出不可磨灭的碑记,详尽生动地描绘了石鼓的形胜。
石鼓不但有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还新建设了一个石鼓广场。
石鼓广场建立在蒸水与湘水的汇合处,左边是蒸水,右边就是湘水。
刚一迈进石鼓广场,就看见一棵高大的银杏树。
这棵树的寿命有600多年,是石鼓广场最年迈的一棵树。
把头一低,就见到了一本石书,石书有一人多宽,两人多长,上面镌刻着一些字。
绕过石书,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石鼓。
石鼓像一个浮在海面的箱子,四周溅起了“浪花”,石鼓上有七位在石鼓书院讲过学的文人的雕塑。
向周围环视,箭直就是植物的海洋。
各种各样的植物在人们面前,呼吸一下空气,真新鲜呀!顺着石路往下走,来到江边,朵朵浪花向岸边拍打,好像很欢迎你的样子。
新鲜的空气,没有半点污染,在江边散步,真是浪漫。
石鼓是我家,我爱我家。
韩愈《石鼓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韩愈《石鼓歌》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鼓歌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诗人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属河北),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
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
贞元进士,先后赴宣武节度、徐泗濠节度幕中任职,入朝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贬山阳令。
宪宗朝还京官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知制诰,随裴度征淮西平叛有功,迁刑部侍郎,以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朝调任吏部侍郎。
病逝长安。
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注释】1.少陵:杜甫;2.谪仙:李白。
韩愈《石鼓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韩愈《石鼓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韩愈《石鼓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石鼓歌唐·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韩愈:石鼓歌
韩愈:石鼓歌石鼓歌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无韵文辞。
这篇文章是在唐朝初期,西魏人张璪担任洛阳县令时,他曾亲自撰写这篇碑文,用以赞颂洛阳发展的成果和魏文帝的功绩。
韩愈在看到石鼓歌碑文后,对其中一些史实错误有所质疑,于是他亲自前往洛阳,研究相关史籍,重新撰写了《石鼓歌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章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石鼓歌铭》的背景。
魏晋时期,辽东地区是一片重要的军事要地,是对抗北方民族侵略的关键区域,也是对东北诸国进行统治的重心。
然而,因为政权更迭频繁,使得辽东在长时间的战乱中饱受破坏,百姓沦于深渊,加之各方势力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辽东始终未能摆脱战争的阴影,带来了经济衰败和人口减少的严重后果。
《石鼓歌铭》中,韩愈对于洛阳的繁荣和魏文帝的治理手段进行了充分肯定。
他认为,魏文帝以智勇的才干和崇德修义的治国理念,成功地振兴了洛阳,重建了辽东的经济基础,使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韩愈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史实和实证,证明了魏文帝的治理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然而,在《石鼓歌铭》中,韩愈也并非对全部史实信之不疑。
他指出,张璪在原碑文中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描述存在着某些错误。
这种审慎的态度,充分体现了韩愈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学术精神。
《石鼓歌铭》中,韩愈特别强调了魏文帝的治国之道和领导能力。
他认为,魏文帝善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善于选拔人才,善于调度资源,使得辽东地区的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得到有效的提升。
他对于政府机构的合理规划和充实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辽东的长治久安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石鼓歌铭》中还反映了韩愈对于历史的重视和传承的意识。
韩愈认为,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挖掘,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
他对于张璪犯下的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提醒后人要保持虚心谦逊的态度,在学术上不断精进。
韩愈的《石鼓歌铭》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 因 为 石 鼓 谜 团 重 重 才 魅 力
重 重 ,才 能 自 立 门 户 成 为 一 门 学
问。
二、石鼓南迁
1931 年,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 八事变,1933 年更攻陷山海关,平 津震动,华北岌岌可危。为保护古 国之文物,始有以故宫文物为主体 的南迁计划。文物南迁前后历时 十 五 年 ,近 百 万 件 文 物 参 与 迁 徙 , 行 程 数 万 公 里 ,最 后 运 抵 四 川 、贵 州等地,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才陆 续运回南京。文物辗转大半个中 国 ,最 终 竟 毫 发 无 损 ,堪 称 世 界 文 物保护史上的奇迹!石鼓因其重 要性也在南迁文物之列。原计划 十枚石鼓与元代潘迪的石鼓文音 训碑为第三批南迁文物,因石鼓包 装运输复杂,改为第四批南迁。石 鼓南迁之事由故宫博物院马衡院 长、庄严科长亲自主持。
“周秦石鼓”。
成“臼”的第十枚石鼓,因宋徽宗喜
石鼓篆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
在 1950 年 北 京 市 园 林 局 藏 爱古物,最终集齐了十枚石鼓,为 是篆书始祖,其内容是模仿《诗经》
《五〇年坛庙事务所向故宫移交石 显示其贵重用黄金填字,先放置于 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是文人墨客
53
档
案
吟诵的对象,更是历代金石家的珍 吨,字在石皮上,而石皮已与鼓身 成都;1939 年 7 月运至峨眉,存于
漶,字数日益减少,从出土之初的 法租界天主堂街一幢 7 层楼的仁济 般无奈之下,负责看守文物的那志
七百一十余字损至不足四百字,石 医院库房的底层,即故宫博物院上 良派守卫的士兵将西门外所有的
鼓上的大篆文字又不易辨识,这就 海库房。1936 年故宫在南京朝天 住房、猪舍、店铺一律拆除。那些
给 石 鼓 内 容 的 考 释 增 加 了 难 度 宫装有空调的新库房建成,包括石 拆了的房子,虽然也起火,但是它
争议,前人多认为石鼓是周宣王时 文庙。五代战乱,十枚石鼓散佚。 京孔庙六百余年间,石鼓得到了很
遗物,称之为“周石鼓”;考古学家 北宋,司马光之父司马池发现九枚 好的保护。清乾隆皇帝为石鼓设
马衡认为石鼓为晚周秦刻石,得到 石鼓运至凤翔府学大殿下;大观年 立栏杆,民国时期内务部又用玻璃
现代学界的普遍认可,故又称之为 间,向传师在农户家发现了已被凿 橱柜加以保护。
为“中华第一古
套列于北京国子监
物”。唐贞观年
孔 庙 大 成 门 外 ,一
间,在陕西宝鸡 陈仓出土了十
■王琳琳
套收藏于承德避暑 山 庄 。 1933 年 为
枚圆柱形花岗
躲 避 日 寇 ,十 枚 石
岩 巨 石 ,高 约
鼓与潘迪音训碑一
90 厘 米 ,直 径
同包装,南迁避祸,
约 60 厘米,因其形状似鼓故称“石 鼓函》档案中,介绍了石鼓的辗转 离开北京孔庙。石鼓自元皇庆元
石鼓大而重,每枚石鼓重约 1
陈列于故宫石鼓馆的石鼓
鼓在内的南迁文物又运至南京。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那志良负责 将石鼓等文物运离南京,先乘火车 走津浦线,途径徐州、郑州,暂停于 西 安 火 车 站 ,后 来 到 宝 鸡 ,再 迁 至 汉 中 ,翻 越 秦 岭 ,走 蜀 道 进 入 四 川
秦刻石基本论定,得到了学界的普 站,十枚石鼓与音训碑包装成十一 表 安 全 ,1943 年 峨 眉 县 城 的 一 场
遍公认;十枚石鼓名为汧沔、车工、 个大木箱装车,开启漫漫的南迁之 大火差点让古物葬身火海。城内
田 车 、銮 车 、酃 雨 、作 原 、而 师 、马 旅。当汽笛响起火车缓缓启动时, 一家鸦片烟馆里烟蒂丢入谷草中,
荐、吾水、吴人,因出自荒野,历经 谁也料想不到此次旅途竟如此漫 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恰巧旁边是一
颠沛,其顺序错乱,历代学者关于 长,如此艰辛!石鼓由平汉线转陇 家油铺,这样一来,火势更是无法
石鼓排序也是莫衷一是;千年来或 海线,津浦过京至上海保存。4 月 控制。而峨眉县城内没有自来水,
风吹日晒或锤印拓制,石鼓日益漫 25 日第四批文物运至上海,安置在 消防的自来水枪无用武之地。万
集在泥草中再次发
《国 家 宝 藏》特
现 十 枚 石 鼓 ,元 皇
展九大国宝。
入选《国家宝藏》的石鼓
庆 元 年(1312)移
一、石鼓往事
至 国 子 监 文 庙(今 北 京 孔 庙)大 成 门
石鼓是我
内保存。清乾隆五
国最早的石刻,
石 鼓 南 迁 北 归 记 康有为在《广艺
舟双楫》中称其
十 五 年(1790),按 照石鼓原样仿刻了 乾 隆 石 鼓 两 套 :一
文
爱……石鼓在考古学、文学史、文 分离,稍有外力便会脱落。南迁路 西门外武庙西配殿。一路上后有
化
字发展史、书画艺术等多个领域都 途遥远,凶险未卜,包装石鼓是首 敌机轰炸追赶,前有关山重重,何
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进而发展成 要问题。根据马衡先生对石鼓状 处才是终点?呼啸行驶的火车装
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石鼓学”。石 况的分析,以糊纸裹絮之法包装石 载 的 仅 仅 是 珍 贵 的 华 夏 古 物 吗 ?
京 城 茶 座
中央电视
开 封 辟 雍 ,后 存 入
台《国 家 宝 藏》
保和殿旁的稽古
首期节目让世
阁 。 靖 康 之 乱 ,金
人知道了石鼓
人南下攻破开封,辗转迁徙、命运源自掠 走 石 鼓 ,运 至 燕
多舛的故事。
京 ,弃 之 荒 野 。 元
石鼓最终也在
代大德十一年
众多文物中脱
(1307),大 学 士 虞
颖 而 出 ,入 选
鼓”。鼓上文字内容为游猎古诗, 经历。石鼓于唐代出土,当时任国 年(1312)移置北京孔庙大成门内,
故又称为“猎碣石鼓”,而按照出土 子监博士的韩愈上书建议将石鼓 直到 1933 年南迁,在北京孔庙内
地点也称为“陈仓石鼓”。
迁往长安,未被采纳。直到晚唐, 存放了整整 621 年之久,是孔庙国
关于石鼓出土年代,学界多有 宰相郑余庆才将石鼓陈列于凤翔 子监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物。在北
鼓自唐代出土后,虽然推崇研玩者 鼓。此项工作具体由庄严负责,在 不,它装载的是华夏文明,华夏精
甚多,但关于石鼓的很多问题仍悬 庄严的《再谈我与石鼓》一文中对 神!
而未决:石鼓产生的具体年代一直 包装石鼓过程有详细说明。
石鼓来到峨眉,终于可以安顿
众 说 纷 纭 ,至 马 衡 时 ,石 鼓 为 晚 周
1933 年 4 月 19 日在北平西车 下来。但没有敌机的轰炸并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