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叶化学成分研究III

合集下载

红树林植物海芒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红树林植物海芒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 at P rod R es D ev 2007,19:59262文章编号:100126880(2007)0120059204 收稿日期:2006204203 接受日期:20062052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572116);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项目(04ZR14156,05430706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4CB518905);中2意双边国际合作项目(CNR /CAS Joint Pr ojects 2004/2007)3通讯作者Tel:86221250805813;E 2mail:y wguo@mail .shcnc .ac .cn红树林植物海芒果的化学成分研究王继栋2,董美玲3,张 文1,沈 旭1,郭跃伟13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2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州318000;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摘 要: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红树林植物海芒果(Cerbera m anghas )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并与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它们分别鉴定为cycl ocerberidol (1)、cerberidol (2)、(Z )2ligustilide (3)、coniferaldehyde (4)、ethyl (2E )232(42methoxyphenyl )222p r openoate (5)、p 2hydr oxyphenylethyl anisate (6)、nodakenin (7)、is oi m perat orin (8)、theviridoside (9)、cycl oolivil (10)及3β2acetyl 2lupeol (11)。

芒果苷研究现状

芒果苷研究现状

芒果苷研究现状作者:邵曰凤邹澄赵庆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芒果苷是一种药理活性多样的天然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芒果苷的研究概况,以便为芒果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芒果叶;芒果苷;化学结构;药理活性芒果叶为漆树科植物芒果Mangifera indica L. 的叶。

主要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以及福建、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在我国,芒果叶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分布地域广,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甚至四季可采等优点。

芒果叶中化学成分多样,含有芒果苷、异芒果苷、皂苷、槲皮素、杨梅素、山奈酚、抗坏血酸、没食子酸、鞣质、高芒果苷、原儿茶酸、鞣花酸、莽草精、奎尼酸、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金丝桃苷、L-α-侧柏烯,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其中芒果苷是芒果叶中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芒果苷的研究概况,以便为芒果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芒果苷的化学结构芒果苷(Mangiferin)是一种四羟基吡酮碳糖苷,化学名称为氧杂蒽酮C-葡萄糖苷(L-C-β-D吡喃葡萄糖-1-3,6,7-四羟基蒽氧杂蒽酮),分子式为C19H18O11,分子量为:422。

其化学结构见图1,芒果苷广泛存在于漆树科芒果树、扁桃树( Mang if er a p ersi cif ormis )的叶、果实、树皮,龙胆科东北龙胆( Gentianamanshur ica Kitag ),川西獐芽菜( S w ert ia mussot iiFr anch ),百合科知母( A nemar rhenaasp hodeloides Bg e. ),水龙科光石韦[ P yr rosiacl vata ( Bak) Chinl ] 等植物中。

2.芒果苷结构改造现状芒果苷药理活性多样,但溶解性相对较差,为了提高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制成各种实用于临床的剂型和制剂,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和生物转化的方法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了13个化合物。

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

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

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芒果是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其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使它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必备水果之一。

芒果的产地却面临着一种特殊的问题,那就是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

据统计,芒果壮铗普瘿蚊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给芒果产业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如何有效地控制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芒果壮铗普瘿蚊是一种寄生在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在芒果生长的不同阶段,它们会不同程度地为害芒果的叶片,使得芒果植株受到严重影响,产量大大减少。

为了控制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人们已经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手段,比如化学农药、生物防治等。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化学农药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而且其使用过程中也会对农田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芒果叶片中的挥发物可能对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些挥发物与芒果壮铗普瘿蚊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控制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芒果叶片挥发物的种类和生物学功能芒果叶片挥发物是叶片细胞代谢产物在叶片细胞内聚集的自然物质,它们对芒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据研究发现,芒果叶片挥发物主要由单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绿叶挥发物等成分组成。

单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的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和吸引天敌昆虫等;芳香族化合物则对植物的花色和花香等具有重要影响,而绿叶挥发物则可以帮助植物应对各种外界胁迫和适应环境。

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不仅会影响芒果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还会影响叶片上挥发物的释放和成分。

一些研究发现,在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的叶片上,单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而绿叶挥发物的释放量则明显增加。

芒果树叶提取物对A3钢在酸性介质中缓蚀性能的研究

芒果树叶提取物对A3钢在酸性介质中缓蚀性能的研究
蔡 洁 ,潘 美 贞
( 名 学 院 化 学 与 生命 科 学 学 院 , 东 茂 名 550 ) 茂 广 2 00
摘 要 : 别 用 浸 泡 法 、 热 回 流 萃 取 法从 芒 果树 叶 中 提 取 天 然 缓蚀 剂 , 采 用 失 重 法 、 化 曲线 法 研 究 各 种 方 法 的 提 取 物 在 分 加 并 极
室温下酸性介质 中对 A 3钢 的 缓 蚀 性 能 。 实 验结 果表 明 , 种 方 法 所 得 植 物 缓 蚀 剂 均 属 于 混 合 型 缓 蚀 剂 , 中 加 热 回 流 萃 两 其 取 法 所 得 缓 蚀 剂 缓 蚀 效 果较 优 , 蚀 率 最 高 可 达 9 .1 。 缓 01%
2 h 用 H V一7 4, D C晶体 管恒 电位 仪测定 极化 曲线 。测定采用 三 电极 系统 , 研究 电极 为 A 3钢 片 , 助 电极 辅 为铂 电极 , 比电极为饱 和甘 汞电极 , 参 温度为室 温 。
植, 采集 资源 非 常丰 富。但 大量 的芒果 树 叶没有 得到 正确 利用 就被废 弃 , 造成资 源浪费 。拟 以芒果 树叶 为
初 始原 料分 别用 直接浸 泡 法 、 热 回流萃取 法进行 提 取 , 将其 提取 物进行 缓蚀性 能 的研 究 。 加 并
1 买 验 部 分
11 主要 实验原 料 、 品及仪器 . 药
第 2 0卷
第 3 期
茂 名 学 院 学 报
J R L OF MA OU NA OMI NI I ⅡY NG U VE L S
V0 . 0 No. ຫໍສະໝຸດ 12 321 0 0年 6月
J n. O1 u 2 0
芒 果 树 叶提 取 物 对 A 在 酸 性 介 质 中缓蚀 性 能 的研 究 3钢

芒果叶多酚的提取

芒果叶多酚的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芒果叶多酚的工艺研究陈娇莲陈银珠郑楚萍(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2008级化学2班)摘要:本实验对超声波法辅助提取芒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提取实验和正交实验。

结果表明,芒果叶多酚的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3、超声波功率240w、超声时间28min。

在此条件下,我们将进行芒果叶多酚的提取。

此法提取率高,操作简便、省时。

关键词:超声波芒果叶多酚提取工艺1 前言1.1 简介芒果又名望果,即取意“希望之果”,营养价值很高。

芒果是重要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其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1]。

芒果除食用外,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其果皮也可入药,为利尿、浚下剂,其核仁肥大,含蛋白质6 %,脂肪16 %,碳水化合物69 %,仁与芒果叶均可入药[2]。

芒果叶作为芒果的副产品,富含许多活性成分,其中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菌、抗衰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等。

多种植物多酚已经被商业化开发利用,如葡萄多酚、松树皮多酚(碧罗芷,Pycnogenol)、茶多酚、苹果多酚等[3],国外对此类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侧重于从农副产品废弃物中提取多酚类物质。

芒果叶含有相当的生物活性成分,又因为它资源丰富,目前基本上作为废弃物被抛弃,若能变废为宝,将芒果叶进行深加工,将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实验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下,对芒果叶多酚进行提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 超声波的优点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机械波,频率范围在15~60 kHz 的超声,常被用于过程强化和引发化学反应。

超声场主要通过空化相体系提供能量,瞬间空化可实现5000℃的高温和50 MPa 的局部高压,它具有提取速度快,收率高等优点,已被许多中药分析过程选为供试样处理手段。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是一种利用强超声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对物质进行超声处理的多功能、多用途的仪器,能用于多种动植物细胞、病毒细胞的破碎,同时可用来乳化、分离、提取、消泡、脱气、清洗及加速化学反应等等。

芒果叶黄酮提取

芒果叶黄酮提取

攀枝花学院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芒果叶中总的黄酮,并在料液比,乙醇浓度,浸取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时间的温度梯度,找到最佳浸取温度。

在此过程中,学会设计实验,并做出可行性报告,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并绘制芦丁标准曲线。

实验仪器、药品、器材:粉碎机1台,2个100ml的容量瓶,1个10ml的容量瓶,80目筛,2个100ml的烧杯,4个50ml的圆底烧瓶,1个50ml的量筒,1支1ml的移液管,1支5ml的移液管,恒温水浴摇床、分光光度计。

药品:80%的乙醇溶液、5%亚硝酸钠溶液、4%氢氧化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120℃干燥恒重的芦丁10mg实验原理(装置):黄酮类为有机物,具有相似相容的性质,本实验中,用乙醇有机溶液与芒果叶料浸取黄酮类物质。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通过系统中不同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由于所提取的组分的不同,此次为浸提法(固—液萃取法)提取。

实验步骤:1、芒果叶粉末的制备采集同一品种适量的芒果叶,先用自来水洗净,再用蒸馏水冲洗,放入烘箱中烤干,把温度设置在60˚C,再用粉碎机粉碎,用80目筛过筛,即制的芒果叶粉末。

2、配制80%的乙醇溶液。

3、准确称取4个2g的粉末,放如4个圆底烧瓶中,再用量筒量取40ml的80%乙醇溶液倒入50ml圆底烧瓶中,分别在贴上50˚C、60˚C、70˚C、80˚C的标签,放入恒温水浴摇床上,按标签调定相应温度,作用90min。

提取完毕,用与提取剂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乙醇溶液(80%)反复洗涤圆底烧瓶,将其倒入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

然后精确吸取0.5ml提取液置于10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30ml,摇匀,静置6min;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0.30ml,摇匀,静置6min;再加4%氢氧化钠溶液4.00ml,用8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2min,在510nm处测吸光度。

每个温度重复3次。

芒果叶改善糖尿病

芒果叶改善糖尿病

芒果叶改善糖尿病
这个偏方还是国外的朋友告诉我的,就是拿芒果的叶子煮水喝,能有效帮助身体预防糖尿病,特别是血糖比较高但还未达到患病标准的朋友们。

芒果的叶子一般是深绿色或略带一点紫色的,这些叶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A,以及多种营养物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芒果叶子中含有大量的黄酮和酚类,这些成分能提升芒果叶的抗氧化能力!
1、改善糖尿病
芒果的叶子具有改善糖尿病的效果,因为它含有一种名叫花青素的单宁物质,有助于防治早期的糖尿病,特别是处于“糖前”阶段,能够避免或延迟糖尿病的发生。

另外,它还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

具体的做法是,将4、5片芒果叶子放在水里煮,待水开之后,放置一夜后第二天空腹喝上一杯。

使用这个方法,我的这位朋友过了一段时间告诉我说,他的空腹和餐后血糖都正常了,我告诉他一定要管住嘴,腰围也一定要控制住。

不过,已经患上糖尿病多年的朋友,是无法通过这个方法治愈疾病,但是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芒果叶提取液中叶绿素的稳定性研究

芒果叶提取液中叶绿素的稳定性研究
L i g h t ,a c i d i t y,a n d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o b v i o u s l y d a ma g e d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c h l o r o p h y l l i n ma n g o l e a v e s .Di 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 t r a t i o n s o f h y d r o g e n p e r o x i d e d e s t r o y e d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c h l o r o p h y l l i n ma n g o l e a v e s ,i n d i c a t i n g c h l o r o p h y l l w a s s e n s i t i v e t o H2 02 . Ma g n e s i u m ,ma n g a n e s e ,z i n c a n d s o me o t h e r i o n s ,e s p e c i a l l y c o p p e r i o n,h a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p r o t e c t i n g c o l o r o f c h l o r o p h y l l i n ma n g o l e a v e s .Ho w e v e r ,i r o n a n d f e r r o u s r a p i d l y d e s t r o y e d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c h l o r o p h y l l i n ma n g o l e a v e 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3–06–08 接受日期: 2013–08–3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99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12ZX09103201-031);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1069)资助作者简介: 张祎(1974 ~ ),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化学研究。E-mail: zhwwxzh@263.net*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angt@263.net

芒果叶化学成分研究III张祎, 张玉, 刘丽丽, 刘二伟, 葛丹丹, 王涛*(天津市中药化学与分析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3)摘要: 为了解芒果(Mangifera indica L.)的化学成分,从芒果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β-D-glucopyranosyloxy)-2-hydroxy 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1)、methyl salicylate glucoside (2)、对羟基苯甲酸

(3)、nikoenoside (4)、 (6R,9R)-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 (5)、 byzantionoside B (6)、 icariside B2 (7)和2-ethyl-3-methyl-

maleimide N-β-D-glucopyranoside (8)。化合物1、2、4 ~ 7均为首次从芒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化

合物1的NMR数据是首次报道。关键词: 漆树科; 芒果; 叶; 化学成分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2.012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udy on the Leaves of Mangifera indica L. (III)

ZHANG Yi, ZHANG Yu, LIU Li-li, LIU Er-wei, GE Dan-dan, WANG Tao*(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ing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70% EtOH extract of Mangifera

indica leaves, eight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5-(β-D-glucopyranosyloxy)-2-hydroxybenzoic

methyl ester (1), methyl salicylate glucoside (2), p-hydroxybenzoic acid (3), nikoenoside (4), (6R,9R)-3-oxo-α-ionol-β-D-glucopyranoside (5), byzantionoside B (6), icariside B2 (7), and 2-ethyl-3-methyl-maleimide N-β-

D-glucopyrano side (8) by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hods. Among them, 1, 2, and 4–7 were obtained fromMangifera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8 was isolated for the species for the first time. Meanwhile, the NMR data of 1

was reported here firstly.Key words: Anacardiaceae; Mangifera indica; Leaf; Chemical constituent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隶属于漆树科(Ana-cardiaceae)芒果属植物。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

明[1–4],芒果叶的70%乙醇提取物在抑制甘油三酯

蓄积、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活性。因此,我们对芒果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分离鉴定了一系列二苯甲酮碳苷、酚酸、黄酮、木质素等成分[1–4]。我们

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又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成

分。本文重点对这8个化合物(图1)的NMR数据进行报道,为芒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叶采自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新內村,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馆李天祥老师鉴定为芒果的叶子。植物凭证标本(No. 20081010)存放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1.2 仪器Bruker 500 MHz NMR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TMS为内标,瑞士Bruker公司,Avance Ⅲ 500MR);安捷伦6500系列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600E(美国Waters),检测器:Waters 2487 (254 nm、230 nm双波长检测)、泵:600 Pump、控制器:600 controller、在线脱气装置:in-line Degasser AF)];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日本),(LC-8A;SPD-20A (254 nm、230 nm双波长检测);CBM-20A;CTO-20A)]。柱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200 ~ 300目硅胶。薄层层析硅胶预板,高效硅胶GF254为天津思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反相ODS,Chromatorex ODS MB 100 ~ 40/75 (Fuji Silisia Chemical, Ltd., Japan, 40 ~ 75 μM);Sephadex LH-20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AB,Sweden);D101大孔吸附树脂是天津市海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净品级);HPLC用分析柱以及制备柱型号分别为Cosmosil 5C18-MS-II (Nacalai Tesque Inc., 250 mm × 4.6 mm)以及 (250 mm × 20 mm)。色谱纯及分析纯试剂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1.3 提取和分离芒果叶干燥品5 kg,用9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1.16 kg。取浸膏600 g,加5 L蒸馏水溶解,用乙酸乙酯(5 L)萃取3次,分别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层萃取物。取水层萃取物(346 g)溶于2 L水中,离心,取上清液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处理(H2O → 95% EtOH),得到95% EtOH洗脱物84 g,取其中的72 g经正相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CHCl3

-MeOH (10 : 1 → 5 : 1,

V/V)→ CHCl3-MeOH-H2O (7 : 3 : 1 → 6 : 4 : 1,V/

V/V,下层)→ MeOH],共得到9个组分[Fr. 1 (0.5 g)、Fr. 2 (0.8 g)、Fr. 3 (0.2 g)、Fr. 4 (0.5 g)、Fr. 5 (1.2 g)、Fr. 6 (9.0 g)、Fr. 7 (34.8 g)、Fr. 8 (4.9 g)、Fr. 9 (14.2 g)]。其中,组分3 (0.2 g)经反相ODS柱层析及制备型高效液相(PHPLC)分离制备,得到了化合物2

(12.2 mg)。组分4 (0.5 g)经ODS、Sephadex LH-20

柱层析及PHPLC分离制备,得到化合物1 (4.6 mg)、3 (3.0 mg)、4 (5.6 mg)、5 (6.5 mg)、6 (11.8 mg)、7

(3.8 mg)和8 (15.2 mg)。

1.4 结构鉴定化合物1 白色无定形粉末。Q-TOF-ESI-MS m/z: 365.0619 [M + Cl]–,分子式为C

14H18O9

(Calcd

for C14H18O9Cl,365.0645)。1H NMR (500 MHz,

CD3OD): δ 6.88 (1H,d,J = 9.0 Hz,H-3),7.31 (1H,

dd,J = 2.5, 9.0 Hz,H-4)及7.61 (1H,d,J = 2.5 Hz,H-6),质子信号提示结构中存在1个ABX自旋耦合系统的苯环;δ 4.76 (1H,d,J = 7.0 Hz,H-1′)这一糖端基质子信号结合碳谱中一组碳信号[δC:62.6 (C-6′)、71.4 (C-4′)、74.9 (C-2′)、78.0 (C-3′)、78.3 (C-5′)、103.8 (C-1′)]提示结构中含有1个β-D-

葡萄糖取代基[5];δ

H 3.94 (3H,s)及δC

171.5结合

HMBC谱中观测到的二者的相关信号提示结构中存在-COOCH3结构片段。在HMBC谱中可以

观测到δH 6.88 (H-3)与δC

113.4 (C-1)、151.5 (C-

5)、158.3 (C-2)、171.5 (1-COOCH3); δH 7.31 (H-4)

与δC 151.5 (C-5)、158.3 (C-2); δH

7.61 (H-6)与

δC 127.3 (C-4)、151.5 (C-5)、158.3 (C-2)、171.5

(1-COOCH3); δH 4.76 (H-1′)与δC 151.5 (C-5)之间

的碳氢远程相关信号,由此确定了化合物1的结构为5-(β-D-glucopyranosyloxy)-2-hydroxy benzoic

图1 化合物1 ~ 8的结构Fig. 1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