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一轮复习二次函数的概念—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复习专题——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二次函数知识点: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a b cy ax bx c,,是常数,0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而b c,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2. 二次函数2y ax bx c=++的结构特征: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⑵a b c,,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的性质:y ax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的性质:y ax c结论:上加下减。
总结:3. ()2y a x h =-的性质: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4. ()2y a x h k =-+的性质:总结:1. 平移步骤: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三、二次函数()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请将2245y x x =++利用配方的形式配成顶点式。
请将2y ax bx c =++配成()2y a x h k =-+。
总结:从解析式上看,()2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2424b ac b y a x a a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四、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x a=-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六、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240b ac -≥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1. 二次项系数a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0a ≠.⑴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 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⑵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 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大,开口越大.总结起来,a 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a 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a 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2. 一次项系数b在二次项系数a 确定的前提下,b 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 ⑴ 在0a >的前提下,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左侧;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 轴;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 ⑵ 在0a <的前提下,结论刚好与上述相反,即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y 轴; 当0b <时,02ba-<,即抛物线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总结起来,在a 确定的前提下,b 决定了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总结:3. 常数项c⑴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1.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2. 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3. 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根式;4. 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二、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x 轴对称2y ax bx c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2. 关于y 轴对称2y ax bx c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3. 关于原点对称2y ax bx c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2y a x h k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 4. 关于顶点对称2y ax bx c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b y ax bx c a=--+-;()2y a x h k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5. 关于点()m n ,对称 ()2y a x h k =-+关于点()m n ,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y a x h m n k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此a 永远不变.求抛物线的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时,可以依据题意或方便运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形式,习惯上是先确定原抛物线(或表达式已知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再确定其对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然后再写出其对称抛物线的表达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情况):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当函数值0y =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①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0A x B x ,,,12()x x ≠,其中的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21AB x x =-=.② 当0∆=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1'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b ,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 ,b ,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的二次函数;下面以0a>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图像参考:y=-2x2y=3(x+4)22y=3x2y=-2(x-3)222-32。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中考数学中的重点。
下面是对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整理。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2.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开口方向与a的正负有关。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二、二次函数的性质1.对称轴: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垂直,其方程为x=-b/2a。
2.顶点:二次函数的顶点位于对称轴上,其坐标为(-b/2a,f(-b/2a))。
-当a>0时,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当a<0时,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3. 判别式:对于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其判别式Δ = b² -4ac表示方程ax² + bx + c = 0的根的情况。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根。
4.单调性:-当a>0时,二次函数在对称轴左侧单调递增,右侧单调递减。
-当a<0时,二次函数在对称轴左侧单调递减,右侧单调递增。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1.a的正负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2.,a,的大小决定了抛物线的陡峭程度,a,越大抛物线越陡峭。
3.当b=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4.当c=0时,抛物线经过x轴。
5.当a>0时,函数值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
6.当a<0时,函数值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
四、二次函数的方程求解1. 解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的一般步骤:- 利用判别式Δ = b² - 4ac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若Δ>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可以用求根公式x₁=(-b+√Δ)/2a和x₂=(-b-√Δ)/2a求解。
二次函数(最全的中考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最全的中考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二次函数基础知识二次函数的概念是指形如22y=ax^2+bx+c(a≠0)的函数。
其中,a、b、c是常数。
与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二次函数的结构特征是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次函数的各种形式之间可以通过变换相互转化。
例如,用配方法可将二次函数y=ax^2+bx+c化为y=a(x-h)^2+k的形式,其中h=(-b/2a),k=(4ac-b^2)/4a。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表示为一般式、顶点式或两根式。
其中,一般式是2y=ax^2+bx+c,顶点式是y=a(x-h)^2+k,两根式是y=a(x-x1)(x-x2)。
二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用五点绘图法画出。
首先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然后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最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
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与a的符号有关。
当a>0时,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0,0);当a<0时,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0,0)。
顶点坐标为b/2ac−b2/4a以上是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其中y轴和对称轴是直线,顶点是一个点,开口方向和最值是由a的符号决定的。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例如,求函数的最值、确定函数的图像等等。
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
对于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位置不同。
在二次函数2y=ax^2+bx+c中,a、b、c 与函数图像的关系是:抛物线。
二次项系数a在函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越大,开口越小,反之a的值越小,开口越大;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越小,开口越小,反之a 的值越大,开口越大。
因此,a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a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a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
中考一轮复习--第12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解析:由函数图象可知a<0,对称轴-1<x<0,图象与y轴的交点c>0,
函数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b-2a>0,b<0;Δ=b2-4ac>0;abc>0;当
x=1时,y<0,即a+b+c<0;当x=-1时,y>0,即a-b+c>0;∴(a+b+c)(ab+c)<0,即(a+c)2<b2;∴只有④是正确的.故选A.
考法1
考法2
考法3
二次函数的图象
例1(2018·山东青岛)已知一次函数y= x+c的图象如图,则二次函
数y=ax2+bx+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答案:A
考法1
考法2
考法3
解析:观察函数图象可知: <0,c>0,∴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
2
对称轴 x=- >0,与 y 轴的交点在 y 轴正半轴.故选 A.
第12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考点一 二次函数概念及表达式
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 (a,b,c为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
次函数.
(1)一般形式:y = ax 2 + bx + c
;
(2)顶点式:y = a(x-h)2 + k(a ≠ 0),其中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h,k)
顶点
坐标
对称轴
b 4ac-b2
初中二次函数最全知识点总结

初中二次函数最全知识点总结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二次函数的最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二次函数的定义:y=ax^2+bx+c(a≠0)。
2. 求解二次函数的根:当y=0时,求解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
3.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决定。
4.抛物线的顶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
5.抛物线的对称轴: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
二、图像与相关性质1.拉平方法:将一般式的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形式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开口方向:若二次函数的a>0,则抛物线开口向上;若二次函数的a<0,则抛物线开口向下。
3.抛物线的最值:若抛物线开口向上,则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b/2a));若抛物线开口向下,则函数有最大值。
4.抛物线的轴对称性: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
5.零点存在性: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若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则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6.抛物线的轨迹:当抛物线的开口向上时,抛物线图像在x轴上方;当抛物线的开口向下时,抛物线图像在x轴下方。
三、解二次方程1. 提取公因式法:ax^2+bx+c=0,公因式为a,即a(x^2+(b/a)x+c/a)=0,再由零因积性质解得x的值。
2. 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解的公式为x=[-b±(b^2-4ac)^(1/2)]/(2a)。
3. 完全平方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通过变形将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式(x﹦d)^2=0,再解出x的值。
四、因式分解1. 根与系数关系:若x1和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解,则方程可以分解为a(x-x1)(x-x2)=0。
2. 判别式与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b^2-4ac 被称为判别式,当判别式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即方程可因式分解为a(x-p)(x-q)=0,其中p和q是方程的两个根;当判别式等于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方程可因式分解为a(x-r)^2=0,其中r 是方程的根;当判别式小于0时,方程无实数根,即方程不可因式分解。
九年级二次函数知识点讲解

九年级二次函数知识点讲解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对九年级二次函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助益。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二次函数是形如f(x) = ax^2 + bx + c的函数,其中a、b、c都是实数且a≠0。
其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b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位置,c则是二次函数的纵坐标偏移量。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平滑的曲线,被称为抛物线。
抛物线的顶点对应了二次函数的最值点,也是二次函数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由抛物线组成的。
对于二次函数f(x) = ax^2+ bx + c,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绘制出其图像:1.计算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即取-b/2a得到x = -b/2a;2.计算出抛物线的顶点,即在对称轴上取x = -b/2a进行代入得到y坐标值;3.根据对称性,将顶点的横坐标左右对称,得到抛物线的两侧;4.根据函数的性质,计算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即当f(x) =ax^2 + bx + c = 0时求解x的值;5.将顶点、交点等关键点连接起来,即完成了二次函数的图像。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描绘出二次函数的几何形状,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三、二次函数的最值对于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来说,它的最值点即为其顶点。
顶点的横坐标为-x轴系数除以2倍的a值,即x = -b/2a;纵坐标则可通过将横坐标代入函数中得到。
根据最值点的位置,我们可以判断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最值点的位置。
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最值点为最低点,也是函数的最小值;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最值点为最高点,也是函数的最大值。
四、二次函数的平移和伸缩二次函数的平移指的是抛物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函数的常数项c来实现。
当c>0时,抛物线上移;当c<0时,抛物线下移。
中考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二次函数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我将从函数的定义、图像特征、解析式以及一些常见题型进行总结,希望对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描述两个集合之间对应关系的规则。
在二次函数中,我们通常用y来表示函数的值,用x表示自变量。
二、图像特征:1.开口方向:二次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开口的方向可以通过二次项的系数(即a的正负性)来判断。
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
2.对称轴:二次函数的图像总是关于一个垂直于x轴的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它的方程为x=-b/(2a)。
3.顶点坐标:对称轴与二次函数图像的交点称为顶点,它的坐标为:(-b/(2a),f(-b/(2a)))4.单调性: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在对称轴左侧递减,在对称轴右侧递增;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在对称轴左侧递增,在对称轴右侧递减。
注意: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时,在对称轴上有一个最小值,反之开口向下时,在对称轴上有一个最大值。
三、解析式:一般情况下,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写成: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特殊情况下,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还有以下两种形式:1.完全平方式:y=a(x-p)^2+q,其中p、q为常数。
此时,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方程为x=p,顶点的坐标为(p,q)。
2.二次项因式可能性:y=a(x-h)(x-k),其中h、k为常数。
此时,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方程为x=(h+k)/2,顶点的坐标为((h+k)/2,a(h+k)/4)。
四、常见题型:1.求顶点坐标: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直接读出顶点的坐标。
2.求对称轴方程: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直接读出对称轴的方程。
3.求图像开口方向:判断二次项的系数a的正负性即可。
4.求单调性:根据图像特征可以判断。
5. 求零点:令y=0,解方程ax^2+bx+c=0即可。
中考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2=++(a b cy ax bx c,,是常数,0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对称轴、顶点2. 二次函数()2=-+的图象与性质y a x h k(1)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的图象与性质:a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y ax(2)2=+的图象与性质:上加下减y ax c(3)()2y a x h =-的图象与性质:左加右减(4)二次函数()2y a x h k =-+的图象与性质3.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性质(1)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2)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x a=-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4. 二次函数常见方法指导(1)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①画精确图 五点绘图法(列表-描点-连线)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②画草图 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 轴的交点,顶点. (2)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平移步骤:①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② 可以由抛物线2ax 经过适当的平移得到具体平移方法如下:向右(h >0)【或左(h <0)】平移 |k|个单位向上(k >0)【或下(k <0)】平移|k |个单位向右(h >0)【或左(h <0)】平移|k|个单位向右(h >0)【或左(h <0)】平移|k|个单位向上(k >0)【或下(k <0)】平移|k |个单位向上(k >0)【或向下(k <0)】平移|k |个单位y=a (x-h )2+ky=a (x-h )2y=ax 2+ky=ax 2平移规律: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3)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一般式:,已知图象上三点或三对、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②顶点式:,已知图象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③交点式:,已知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①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2-+⎪⎭⎫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bx 2-=. ②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③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5)抛物线c bx ax y ++=2中,c b a ,,的作用①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②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abx 2-=,故 如果0=b 时,对称轴为y 轴;如果0>a b(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 如果0<ab(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③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的位置当0=x 时,c y =,所以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故 如果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如果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 如果0<c ,与y 轴交于负半轴.知识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5.函数c bx ax y ++=2,当0y =时,得到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因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决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3)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这时,则方程没有实根.通过下面表格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二次函数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图象的解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解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解方程没有实数解6.拓展:关于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知识(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c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h x =与抛物线c bx ax y ++=2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c bh ah++2).(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离. (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5)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 2y kx n y ax bx c=+⎧⎨=++⎩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6)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两交点为()()0021,,,x B x A ,由于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故acx x a b x x =⋅-=+2121,()()a a acb ac a b x x x x x x x x AB ∆=-=-⎪⎭⎫ ⎝⎛-=-+=-=-=444222122122121知识点四: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7.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题中存在的公式、内含的规律等相等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去研究问题.在研究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具有实际意义.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把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数据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 (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关系式;(4)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的概念—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函数值、自变量、因变量等基本概念;2.了解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3.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函数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对于自变量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值,y 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对于自变量x在可以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y有惟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做当x=a时函数的值,简称函数值.要点诠释:对于函数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函数的实质,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要看对于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y是否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要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要点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解析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的表达式,(或解析式),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称为解析法.(2)列表法:用一个表格表达函数关系的方法.(3)图象法: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要点诠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不同的长处.解析式法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列出解析式;列表法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对照表如下:要点三、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ax2+bx+c(a, b, 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若b=0,则y=ax2+c;若c=0,则y=ax2+bx;若b=c=0,则y=ax2.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2+bx+c(a≠0)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a≠0)中,ax2叫函数的二次项,bx叫函数的一次项,c叫常数项;a叫二次项系数,b叫一次项系数,c叫常数项.要点诠释:(1)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这里,当a=0时就不是二次函数了,但b、c可分别为零,也可以同时都为零.(2)判断系数时,首先要将二次函数化成一般式,再对照定义写出,特别要注意的是系数要包含其前面的符号.【典型例题】类型一、函数的相关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量满足,则是的函数;B.变量满足,则是的函数;C.变量满足,则是的函数;D.变量满足,则是的函数.【思路点拨】严格依照函数的概念进行判断.【答案】A;【解析】B、C、D三个选项,对于一个确定的的值,都有两个值和它对应,不满足单值对应的条件,所以不是函数.【总结升华】理解函数的概念,关键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是单值对应关系,自变量的值确定后,函数值是惟一确定的.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的四个图象中,不表示某一函数图象的是()【答案】B.2、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或解这个不等式组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需要即或解方程组得,自变量取值是或.【总结升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值.3、如图所示,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为15米)的矩形菜园ABCD ,设AB的长为x 米,则菜园的面积y(单位:米2)与x(单位:米)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 ___(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根据矩形的周长和一边AB 的长表示出另一临边AD 的长,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 【答案】21152y x x =-+(0<x ≤15) 【解析】解:∵矩形的周长为30米,边AB 长x 米,∴AD=302x-米, ∴矩形的面积y=x ⨯302x -=21152x x -+(0<x ≤15) 【总结升华】考虑到实际情况,对于自变量x 来说,一定不能超过墙的长度.举一反三:【变式】圆的半径是1cm ,假设半径增加xcm ,圆的面积增加ycm 2,则y 与x 的关系式为:_____ ___. 【答案】22y x x ππ=+ 类型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问题情境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 (a 为常数,a >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 ,周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2()(0)a y x x x=+>. 探索研究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1(0)y x x x=+>的图象性质. ①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③在求二次函数y=ax 2+bx +c (a ≠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1y x x=+(x >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思路点拨】本题告诉我们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最基本的函数研究起,慢慢到较复杂的函数.所以一定要跟着题目教给我们的思路走. 【答案与解析】 解⑴①y 的值依次是:174,103,52,2,52,103,174. 函数1y x x=+(0)x >的图象如图.②本题答案不唯一,下列解法供参考.当01x <<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1x >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当1x =时函数1y x x=+(0)x >的最小值为2. ③1y x x=+=22+=22+-=22+=0,即1x =时,函数1y x x=+(0)x >的最小值为2.【总结升华】本题属于阅读理解型问题,要好好阅读材料,根据题目的提示一步步往下进行.综合考察了列表法、图形法和解析法三种函数的表示方法. 类型三、二次函数的概念5、(2019秋·武威校级月考)一个二次函数234(1)21k k y k x x -+=-+-.(1)求k 的值.(2)求当x=3时,y 的值?【思路点拨】关键要考虑两点:一是自变量的最高次数为2,二是最高次项系数不能为0. 【答案与解析】解(1)依题意有234210k k k ⎧-+=⎨-⎩≠ ,解之得,k=2.(2)把k=2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得: y=x 2+2x-1, 当x=3时,y=14.【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函数值. 举一反三:【变式1】函数||1(3)31m y m xx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是( ).A .3B .-3C .±2D .±3 【答案】B.【变式2】(2019秋·合肥校级月考)已知函数2(1)2m my m x x m +=-+-是二次函数,求m 的值,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答案与解析】解:由题意得2210m m m ⎧+=⎨-⎩≠∴211m m m =-=⎧⎨⎩或≠,∴m= -2.∴函数为y=-3x 2+2x+2∴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2,常数项为2.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为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则下列说法:①a>0 ②2a+b=0 ③a+b+c>0 ④当-1<x<3时,y>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B.2C.3D.42.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那么下列平移正确的是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3.已知x a=2,x b=3,则x3a+2b的值()A.48 B.54 C.72 D.174.画△ABC,使∠A=45°,AB=10cm,∠A的对边只能在长度分别为6cm、7cm、8cm、9cm的四条线段中任选,可画出()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A.2B.3C.4D.65.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 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A.()2B.()4,2C.(4,D.(2,6.已知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B是x轴上一个动点,如果以点B,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B的个数为( )A.2个B.3个C.4个D.5个7.已知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4=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异号的实数根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8.如图,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1,3)、B(3,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线段AB放大得到线段CD,若点C的坐标为(6,0),则点D的坐标为()A.(3,6)B.(2,4.5)C.(2,6)D.(1.5,4.5)9.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是3,个位数字是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6)朝上一面的数字,任意抛掷这枚骰子一次,得到的两位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等于()A.16B.13C.12D.2310.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B.(﹣a2b)3=a6b3C.a3﹒a=a4D.(b﹢2a)(2a﹣b)=b2﹣4a2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y轴正半轴上一点C作直线l,分别与2yx=-(x<0)和3yx=(x>0)的图象相交于点A、B,且C是AB的中点,则△ABO的面积是()A.32B.52C.2 D.5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DC上的点,DE:EC=4:3,连接AE交BD于点F,则△DEF与△BAF的面积之比为()A .4:3B .16:49C .4:7D .9:49二、填空题13.已知:在ABC △中,90,ACB AC BC ∠=︒=,过点C B 、分别向过点A 的直线m 作CE m ⊥于E ,BF m ⊥于F ,若3,2AE CE ==.则BF 的长为______.14.要使分式1x 1-有意义,x 的取值应满足______. 15.为了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宜采用________方式进行调查;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宜采用________方式进行调查.(填“抽样调查”或“普查”)16.某市园林部门为了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进行了大量的树木移栽,下表记录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移栽某种幼树的棵数与成活棵数:依此估计这种幼树成活的概率是____ (结果用小数表示,精确到0.1) 17.计算:2(2)a b -=________.18.如图,AB ∥CD ,AD 、BC 相交于点E ,过点E 作EF ∥CD 交BD 于点F ,AB :CD =2:3,那么=_____.三、解答题19.“机动车行驶到斑马线要礼让行人”等交通法规实施后,某校数学课外实践小组对这些交通法规的了解情况在全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调查结果分为四种: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基本了解,D .不太了解,实践小组把此次调查结果整理并绘制成下面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 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C 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3)学校准备从组内的甲、乙、丙、丁四位学生中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参加市区交通法规竞赛,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丙和丁两名学生同时被选中的概率.,点E从A出发沿线段AC运动至点C停止,ED⊥AB,20.如图,△ABC中,∠C=90°,AC=6,BC=2EF⊥AC,将△ADE沿直线EF翻折得到△A′D′E,设DE=x,△A′D′E与△ABC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1)当x=时,D′恰好落在BC上?(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1.为加快城乡对接,建设美丽乡村,某地区对A、B两地间的公路进行改建,如图,A,B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地到B地需途经C地沿折线ACB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可直接沿直线AB行驶,已知BC=80千米,∠A=45°,∠B=30°.(1)开通隧道前,汽车从A地到B地要走多少千米?(2)开通隧道后,汽车从A地到B地可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2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D于点O,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BE、DF.(1)求证:四边形BFDE是菱形;(2)若AB=3,AD=6,求菱形BFDE的面积.23.射击爱好者甲、乙的近8次比赛成绩的分析如下表(成绩单位:环):(1)求a、b的值;(2)从两个不同角度评价两人的射击水平.24.我市楚水商城销售一种进价为10元/件的饰品,经调查发现,该饰品每天的销售量y (件)与销售单价x (元)满足函数y =﹣2x+100,设销售这种饰品每天的利润为W (元). (1)求W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确保顾客得到优惠的前提下,该商城还要通过销售这种饰品每天获利750元,应将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25.某体育健身中心为市民推出两种健身活动付费方式,第一种方式:办会员证,每张会员证300元,只限本人当年使用,凭证进入健身中心每次再付费20元;第二种方式:不办会员证,每次进入健身中心付费25元设小芳计划今年进入健身中心活动的次数为x (x 为正整数).第一种方式的总费用为y 1元,第二种方式的总费用为y 2元(1)直接写出两种方式的总费用y 1、y 2分别与x 的函数关系式;若小芳计划今年进入健身中心活动的总费用为1700元,选择哪种付费方式,她进入健身中心活动的次数比较多. (2)当x >50时,小芳选择哪种付费方式更合算?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二、填空题 13.1或5 14.x≠115.抽样调查 普查 16.917.2244a ab b -+ 18. 三、解答题19.(1)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60人,扇形统计图中C 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90°;(2)补全条形图见解析;(3)丙和丁两名学生同时被选中的概率为16. 【解析】 【分析】(1)由A 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用360°乘以C 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2)总人数乘以D 的百分比求得其人数,再根据各类型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B 的人数,据此补全图形即可得;(3)画树状图列出所有等可能结果,再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24÷40%=60人,扇形统计图中C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360°×15 60=90°,故答案为:60、90°;(2)D类别人数为60×5%=3,则B类别人数为60﹣(24+15+3)=18,补全条形图如下:(3)画树状图为: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丙和丁两名学生同时被选中的结果数为2,所以丙和丁两名学生同时被选中的概率为212=1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以及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熟知各项目数据个数之和等于总数.当有两个元素时,可用树形图列举,也可以列表列举.20.(1)95;(2)222(01)9-1225925xy<⎪=+-≤⎨⎪⎪-+≤⎪⎩(<x)(<x)….【解析】【分析】(1)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值,然后根据同角的正弦函数值相等表示出AE为3x,当点D′恰好落在BC上时,再根据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表示出EC为13x,然后求出x的值即可;(2)由(1)可得AE和AD,当点A'与点C重合时,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1)在Rt△ABC中,AB2 =,∴sinA=13DE BC AE AB ==, ∵DE=x ,∴AE =3x ,当D′恰好落在BC 上时,如图所示:ED′=ED =x ,∠DEA =∠D′EC,∴∠ED′C=∠A ,∴EC =13x , ∵3x+13x =6, ∴x =95, 故答案为:95; (2)由(1)可得,AE=3x ,∴AD =,当点A'与点C 重合时,AE=EC=12AC=3, ∴3x =3∴x =1.①当0<x≤1时,如图1,y=12212222AD DE x x x ==; ②当1<x≤95时,如图2, ∵AE =A'E =3x ,∴AA'=6x .∴CA'=6x ﹣6.∵tan A'='4CH BC CA AC ==,∴1)6)42x CH x -=-=,∴y=21132(1)22(66)222x x x x x ---==-222x +-; ③当925x <<时,如图3,∵∠EIC+∠IEC =∠IEC+∠A',∴∠EIC =∠A'.∴tan 4CE EIC CI == , ∵CE =(6﹣3x ),∴3)CI x =- ∴11(63)22(63)22y CE CI xx ==--=2-+综上所述,222(01)9-1225925x y <⎪=+-≤⎨⎪⎪-+≤⎪⎩(<x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利用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函数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点,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1.(1)开通隧道前,汽车从A 地到B 地要走)千米;(2)汽车从A 地到B 地比原来少走的路程为千米.【解析】【分析】(1)过点C 作AB 的垂线CD ,垂足为D ,在直角△ACD 中,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 ,进而解答即可;(2)在直角△CBD 中,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 ,再求出AD ,进而求出汽车从A 地到B 地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详解】(1)过点C 作AB 的垂线CD ,垂足为D ,∵AB ⊥CD ,sin30°=CD BC,BC =80千米, ∴CD =BC•sin30°=80×12=40(千米),AC =CD sin 45︒=千米), AC+BC =80+1-8(千米), 答:开通隧道前,汽车从A 地到B 地要走(80+1-8)千米; (2)∵cos30°=BD BC,BC =80(千米),∴BD =BC•cos30°=80×2千米), ∵tan45°=CD AD ,CD =40(千米), ∴AD =CD 40tan 45︒=(千米),∴AB =AD+BD =40+千米),∴汽车从A 地到B 地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为:AC+BC ﹣AB =80+1-8﹣40﹣40+40(千米).答:汽车从A 地到B 地比原来少走的路程为 [40+4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以及解一般三角形,求三角形的边或高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22.(1)见解析;(2)45 4【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性质求出AD∥BC,推出∠EDO=∠FBO,由ASA证明△DEO≌△BFO,推出OE=OF,得出平行四边形BEDF,即可推出菱形BEDF;(2)设AE=x,DE=6-x,得到BE=6-x,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E=6-x=154,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解:(1)四边形BEDF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90°,∴∠EDO=∠FBO,∵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BO=DO,EF⊥BD,在△DEO和△BFO中,EDO FBO BO DOEOD FOB ∠=∠⎧⎪=⎨⎪∠=∠⎩∴△DEO≌△BFO(ASA),∴OE=OF,∵OB=OD,∴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EF⊥BD,∴平行四边形BEDF是菱形;(2)设AE=x,DE=6-x,∴BE=6-x,∵∠A=90°,∴AE2+AB2=BE2,∴x2+32=(6-x)2,∴x=9 4∴DE=6-x=154∴ 菱形BFDE 的面积=ED·AB=454.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四边形是菱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a=7,b=3 (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求出a 和b 即可;(2)从平均数上来看,甲和乙的发挥水平相当,再从方差上进行分析,甲的方差小,发挥稳定,从而得出答案.【详解】(1)解:9668766878a +++++++== 22222220032103138b +++++++== (2)评价角度不唯一,以下答案供参考:两人平均数都是7环,说明两人平均水平相当;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说明乙的成绩不如甲稳定.【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 ⎪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24.(1) W =﹣2x 2+120x ﹣1000;(2)应将销售单价定为25元.【解析】【分析】本题是通过构建函数模型解答销售利润的问题.(1)根据销售利润=销售量×(售价﹣进价),依据题意易得出W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令W =750,求解即可,因为要确保顾客得到优惠,故最后x 应取最小值【详解】(1)根据题意,得:W =(﹣2x+100)(x ﹣10)整理得W =﹣2x 2+120x ﹣1000∴W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W =﹣2x 2+120x ﹣1000(2)∵每天销售利润W 为750元,∴W =﹣2x 2+120x ﹣1000=750解得x 1=35,x 2=25又∵要确保顾客得到优惠,∴x=25答:应将销售单价定为25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吃透题意,确定变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结合实际选择最优方案.再根据销售利润=销售量×(售价﹣进价),建立函数关系式,此题为数学建模题,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5.(1)y1=20x+300,y2=25x;选择第一种付费方式,她进入健身中心活动的次数比较多;(2)当50<x<60时,选择第二种付费方式更合算;当x>60,选择第一种付费方式更合算.【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再把y=1700分别代入函数关系式即可求解;(2)根据(1)中的函数关系式列不等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y1=20x+300,y2=25x;第一种方式:20x+300=1700,解得x=70,即她进入健身中心活动的次数为70次;第二种方式:25x=1700,解得x=68,即她进入健身中心活动的次数为68次;所以选择第一种付费方式,她进入健身中心活动的次数比较多;(2)当y1>y2,即20x+300>25x时,解得x<60,此时选择第二种付费方式更合算;当y1=y2,即20x+300=25x时,解得x=60,此时选择两种付费方式一样;当y1<y2,即20x+300<25x时,解得x>60,此时选择第一种付费方式更合算.所以当50<x<60时,选择第二种付费方式更合算;当x>60,选择第一种付费方式更合算.【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几何体由一些小正方体摆成,其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左图所示.其俯视图不可能是()A. B. C. D.2.如图,抛物线y=a(x﹣1)2+k(a>0)经过点(﹣1,0),顶点为M,过点P(0,a+4)作x轴的平行线1,l与抛物线及其对称轴分别交于点A,B,H.以下结论:①当x=3.1时,y>0;②存在点P,使AP =PH;③(BP﹣AP)是定值;④设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M',当a=2时,点M′在l下方,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以下多边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正五边形B.矩形C.等边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4.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2个红球,1个黄球和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都相同.从口袋中随机摸出2个球,则摸到的两个球是一白一黄的概率是()A.12B.13C.14D.165.如图,某工厂加工一批无底帐篷,设计者给出了帐篷的三视图(图中尺寸单位:m).根据三视图可以得出每顶帐篷的表面积为()A.6πm2B.9πm2C.12πm2D.18πm26.如图,在▱ABCD中,延长CD到E,使DE=CD,连接BE交AD于点F,交AC于点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DE=DFB.AG=GFC.AF=DFD.BG=GC7.已知函数:①y=x;②y=1x-(x<0);③y=﹣x+3;④y=x2+x(x≥0),其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8.若二次函数y=x2﹣2x+2在自变量x满足m≤x≤m+1时的最小值为6,则m的值为()A+B.1C.1 D.9.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在2016年取得突出成果,通过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热电替代供热面积为17960000平方米.将1796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796×106B.17.96×106C.1.796×107D.0.1796×10710.如图,矩形ABCD的长AD=9cm,宽AB=3cm,将它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求折叠后DE的长和EF 的长分别是()A.5cm,3cm B.5cm cm C.6cm cm D.5cm,4cm11.如图,在△ABC中,∠ABC=90°,直线l1,l2,l3分别经过△ABC的顶点A,B,C,且l1∥l2∥l3,若∠1=40°,则∠2的度数为()A.30°B.40°C.50°D.60°1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4且k≠0B.k<14且k≠0C.k≤14且k≠0D.k<14二、填空题13.计算:112---=_____.14.目前,世界上能制造出的最小晶体管的长度只有0.00000004m ,将0.0000000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15.因式分解:4m 2-16= .16.在菱形ABCD 中,DE ⊥AB ,cosA=,BE=2,则tan ∠DBE 的值是________.17.如图,将矩形OABC 置于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 ,C 分别位于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5,6),双曲线y =k x(k≠0)在第一象限中的图象经过BC 的中点D ,与AB 交于点E ,P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把△OAP 沿直线AP 翻折,使点O 落在点F 处,连接FE ,若FE ∥x 轴,则点P 的坐标为___.18.在△ABC 中,AB=2,AC=3,cos ∠ACB=3,则∠ABC 的大小为________度.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Rt △OAB 中,∠AOB =90°,OA =OB =4,以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画圆,点C 是⊙O 上任意一点,连接BC ,OC .将O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交⊙O 于点D ,连接AD .(1)当AD 与⊙O 相切时,①求证:BC 是⊙O 的切线;②求点C 到OB 的距离.(2)连接BD ,CD ,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点B 到CD 的距离为 .20.如图,学校植物园的护栏是由两种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间隔排列组成,将护栏的图案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米,则A 1的坐标为(2,2)、A 2的坐标为(5,2)(1)A 3的坐标为______,A n 的坐标(用n 的代数式表示)为______.(2)2020米长的护栏,需要两种正方形各多少个?21.如图,在▱ABCD 中,E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AE 与CD 交于点F .求证:△ADF ∽△EBA .22.阅读理解:观察下列各等式:3526711022,2,2,2,34542464741410424-+=+=+=+=---------…… (1)猜想并用含字母a 的等式表示以上规律;(猜想)(2)证明你写出的等式的正确性.(证明)23.计算:(12)﹣1|+(π﹣3.14)0 24.计算:(1)(x+2y )(x ﹣2y )+4(x+y )2 (2)(212a a -++a ﹣1)÷2244a a a a -++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k =+与双曲线4=y x(x>0)交于点1)(,A a .(1)求a ,k 的值;(2)已知直线l 过点(2,0)D 且平行于直线y kx k =+,点P (m ,n )(m>3)是直线l 上一动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4=y x(x>0)于点M 、N ,双曲线在点M 、N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PM 、PN 所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记为W .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①当4m =时,直接写出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②若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不超过8个,结合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1 214.4×10﹣815.4(m+2)(m-2). 16.17.(0,53)或(0,15).18.30或150三、解答题19.(1)①证明见解析;②点C到OB(2).【解析】【分析】(1)①先证明△BOC≌△AOD,则∠BCO=∠ADO=90°,BC是⊙O的切线;②过点C作CE⊥OB,根据勾股定理得BCO的面积公式可得OB•CE=BC•OC,求得;(2)当点C在⊙O上运动到△BCD是等腰三角形,且BO的延长线与CD垂直位置时,△BCD的面积最大(如图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B到CD的距离为.【详解】(1)①证明:∵AD与⊙O相切,∴∠ADO=90°,∵∠AOB=∠COD=90°,∴∠AOB﹣∠AOC=∠COD﹣∠AOC,即∠COB=∠AOD,∵OB=OA,OC=OD,∴△BOC≌△AOD(SAS).∴∠BCO=∠ADO=90°.∴BC是⊙O的切线;②如图:过点C 作CE ⊥OB ,垂足为E ,则CE 即为点C 到OB 的距离,在Rt △BOC 中,∵OB =4,OC =2,∴==∴OB ▪CE =BC ▪OC ,即4CE CE∴点C 到OB(2)当点C 在⊙O 上运动到△BCD 是等腰三角形,且BO 的延长线与CD 垂直位置时,△BCD 的面积最大(如图2),此时OB =4,OC =OD =2,∵△CO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0sin 4522OF OC =⋅=⨯=∴4BF =.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0.(1)(8,2);(3n ﹣1,2)(2)需要小正方形674个,大正方形673个【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与图形可知,大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由此可得规律:A 1,A 2,A 3,…,A n 各点的纵坐标均为2,横坐标依次大3,由此便可得结果;(2)先求出一个小正方形与一个大正方形所构成的护栏长度,再计算2020米包含多少这样的长度,进而便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A 1的坐标为(2,2)、A 2的坐标为(5,2),∴A 1,A 2,A 3,…,A n 各点的纵坐标均为2,∵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1,A 2,A 3,…,A n 各点的横坐标依次大3,∴A 3(5+3,2),A n (()132333n -++++个,2),即A 3(8,2),A n (3n ﹣1,2),故答案为(8,2);(3n ﹣1,2);(2)∵2020÷3=673…1,∴需要小正方形674个,大正方形673个.【点睛】本题是点的坐标的规律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21.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D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FA=∠BAE ,即可证出△ADF ∽△EBA .【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D ,AB ∥CD ,∴∠DFA=∠BAE ,∴△ADF ∽△EB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FA=∠BAE 是解题的关键.22.(1)824(8)4a aa a -+=---;(2)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观察给定等式,发现两分数的分子之和为8,根据规律猜想出结论;.(2)将等式的左边通分、合并同类项,得出结果后与等式的右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详解】 (1) 824(8)4a a a a -+=---;(2) 证:左边88(8)2(4)2444444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右边, ∴等式成立.【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