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说课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课

合集下载

12.4升华与凝华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课

12.4升华与凝华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课

升华与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解释简单现象【重点、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解释简单现象【学习过程】课前复习:1.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熔化,熔化要热。

2.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凝固,凝固要热。

3.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汽化,汽化要热。

4.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液化,液化要热。

一、自主学习(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提示:(预习内容为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三节的第三部分知识。

相信你必会学有所得!)学习任务一:状态变化1、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态直接变为态,这种过程叫做。

2、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态直接变为态,这种现象称为。

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二、合作交流1、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过一段时间后,烧杯壁上碘的结晶体是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热量。

2、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三、总结提高:你有哪些收获?四、诊断评价1、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过一段时间也会干。

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2、刚从冰箱内那出的冻肉上结一层冰粉。

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3、白炽灯用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

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4、冬天,松花江两岸的树上形成美丽的雾凇。

属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或放热)5、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固、汽化B.熔化、凝华、液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8、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物体上形成了霜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物体上形成了霜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再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10、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物态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A. 汽化和液化B. 升华和液化C. 汽化和凝华D. 升华和凝华11、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阀门12、填空。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12.4升华和凝华[导学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课堂导学]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碘锤加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_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发现碘蒸气变成了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__________;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__________;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______后又______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______,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_______;冰花在窗玻璃的___(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现象。

1.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4.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6.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形成的。

7.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10.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____(填“上”或“下”)的。

12.4升华与凝华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精品课

12.4升华与凝华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精品课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凝华放热)
思考题: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 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放在碟子里的酒精,过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 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汽化现象 C、放在啤酒杯里的冰块越来越小是熔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D A、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B、放在敞开容器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会变小,最后消失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
你有哪些收获?
气态
液化 汽化
(放热)(吸热) 凝固
放热 吸热
固态
熔化
液态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 升华
这个过程物质要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凝华
这个过程物质要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2、衣橱内的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变小了,这 是 升华 现象
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1.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樟脑片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 : 升华现象:泡的灯丝变细了。 2.凝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 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玻璃上的冰花、 雾淞的形成。灯泡变黑了。 (1)人工降雨 (2)舞台烟雾 干冰升华的应用: (3)冷藏食物 (4)森林灭火
“放出”)热量 6、寒冷的冬天,冰雕展览会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 天天减小,这是 升华 现象
7、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 液化 成的小水滴和水 蒸气 凝华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8、水蒸气可以形成露水、雾、霜,阅读下表,在 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名称 露水 雾 物态变化 热量变化 状态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4升华和凝华一、课标分析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四种变化,对于后两种的变化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吧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这章的最后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知道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并能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吸热放热情况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六、课程资源演示用具:新旧白炽灯泡各一个、图片、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课堂巩固联系等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用具: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玻璃片盛水的烧杯和滴管(10组)七、教学过程八、当堂检测题1、冬天的清晨窗玻璃会出现一层冰花,冰花存在在窗玻璃的(内层或外层)这时水蒸气遇冷形成的2、永久的灯泡没有新买的灯泡亮的热学原因是钨丝在高温下先后在玻璃泡的内壁形成的,降低了灯泡的透明度使其变暗。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4 升华与凝华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4 升华与凝华教学课件 新版沪科版

升华与凝华
以下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B )
A.运输食品时 , 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 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 , 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 , 为了凉快 , 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 , 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 , 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下眼睛,
升华与凝华
引入 概念 升华 凝华 总结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
冬天的衣服虽然结 冰 , 冰直接变成水 蒸气 , 慢慢变干
樟脑丸放在衣橱 中 , 会发现慢慢消 失了 , 发生了升华 现象
钨丝在高温下升华 成钨蒸气 , 又凝华 成钨附着在玻璃上
升华与凝华
引入 概念 升华 凝华 总结
以下现象中 , 属于升华的是〔 D〕
1 压缩机将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气体吸
出 , 使其变成温度较高的压缩气体
2 该制冷剂气体在冰箱的冷凝器中液
化 , 散发装置向外散热
3 制冷剂液体经过毛细管进入蒸发器 ,
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 使 冰箱内温度降低
升华与凝华
以下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过程 ? (1)从冰柜中取出冰棍 , 常会看到冰棍冒〞白气”。 (2)冬天 , 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3)冬天 , 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4)寒冷冬夜 , 玻璃上常会结层冰花。 (5)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 (6)早晨有浓雾。 (7)滴在玻璃表面的水消失了。
引入 概念 升华 凝华 总结
升华与凝华
加热前
引入 概念 升华 凝华 总结
>>
加热时
>>
冷却后
是固体状态
部分直接变成 气体的碘蒸气
碘蒸气直接变成碘 固体附着在烧瓶上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教学竞赛教案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关注并思考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关注并思考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物态、熔化与凝固以及汽化与液化方面的知识,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同时教师板书:升华:凝华:2、自学检测:(1)分别请三名同学补全以上教师板书,板书水的三态联系。

(2)教师列举课本中所述的几种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请学生判断其变化过程。

3、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师适当提示和补充。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冬天洗的衣服被冻住,过段时间仍然可以干;阴面的雪和冰不见不会融化却会逐渐变少甚至完全消失;用久的电灯泡钨丝会变细;固态空气清新剂时间长了会变少。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用久的电灯泡会变黑;永久的电棒两端变黑;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等上面有层霜;电冰箱里面的霜。

4、强化巩固:1、下列现象中用到升华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像可乐中加冰块会使可乐更凉C、结束游泳上岸时会感到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忧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以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

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上去的原因是()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去的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去的3、在插有小树枝的密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B、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雪景的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D、雪景形成过程只吸热,不放热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云”。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说课教师:王彦奇一、说教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内容,是为以后关于物质的构成和属性的学习打基础的。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并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只能从实验和生活实例入手,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②、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③、能简单的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碘升华和凝华过程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①、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③、了解科学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二、 说教法、学法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分辨易混淆的概念,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探究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撒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

常温下樟脑块升华,下霜等现象进行得较为缓慢,且气体又很难被直接观察到。

而我们是根据观察到的结果,间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的,因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对于升华吸热,学生较容易理解,但对于凝华放热,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结合讲授的方式,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四、重点: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

五、难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六、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分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用具:酒精灯、火柴、烧杯、石棉网、固态碘、烧瓶、水、三脚架、药匙;易拉罐、食盐、冰、筷子;PTT。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本节我设计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

.(一)新课导入:采用PPT展示秋冬的景色图片:大雾,雾凇,霜,雪(青河县中学雪景)。

让他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导语新课:4.升华和凝华。

(二)新课教学:1.复习熔化,凝固,汽化,液化概念以及吸、放热情况。

发问:物质的固态能否直接转化为气态和物质的气态能否直接转化为固态。

用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前,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案上都有)2.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首先,PPT展示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其次,进行试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最后,我总结,实验分两个过程,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说教具
三、学生分析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五、教学设计分析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7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3 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 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 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 一些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 识。
分析: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华, 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霜附在肉 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 加。
你能回答吗?
你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文艺晚会吧,向 舞台上喷洒干冰,能产生缕缕青云或淡淡薄 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阅读: 科学世界 <<大漠里的故事>>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汽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气态
凝华(放热)
5分钟
知识结构
认识升华和 凝华的概念
教师活动
出示碘管引导学 生探究实验 展示几种现象引 导学生分析有关 现象的区别
学生活动
实验、观察、 分析(升华和凝 华的条件)
说明
动态观察, 创设情景, 激发思维 提高学生的 分析能力
分析生活中 常见的升华 和凝华现象
2

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是现象→分析→现象 (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 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 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 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升华 与汽化、凝华与凝固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和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 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了解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 道理。
你能告诉夏研究员这 是为什么吗?
9分钟
小结:
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 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 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冰冻 衣服干了、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3。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 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灯泡变 3分钟 黑了。
总结:物态变化
升华(吸热)
树挂即雾淞,是由雾、水气冻结 而成的、是凝聚在地面物体迎风 面上呈针状和粒状的乳白色疏松 的微小冰晶或冰粒,远远看去, 就像层霜薄薄地涂在枝条上。吉 林市的雾淞多属于晶状雾淞、是 由于江上游大坝的冰层高于冰点, 便从丰满到九站这一段江面不冻 而引起的。吉林市的雾淞比别的 省份如黑龙江哈尔滨的时间长, 就是在零下40摄氏度的数九严冬, 暖水江面仍然源源不断地蒸发着 水气,特别是年前年后寒冷的日 子里,吉林的雾淞树挂最为壮观 奇丽。
漂亮的雪景
冰凌
大雾中的城市
天空的云朵
灯泡用久了为什么内壁会变黑?
钨由固态变为气态升华为气体,钨的气体又由 气态变为固态凝华在灯的内壁上
分析:
干冰升华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 空气中的热的水蒸气液化成许多小水珠, 便形成了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
思考?
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 这是为什么 ?
观察、讨论, 分析 ,回答
分析升华与凝 华现象
展示“烧黑的灯 泡”图片,提问 :灯的内壁为什 么是黑的?
观察,讨论, 分析 ,回答
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分析 能力
整理六种物 态变化
出示物态变化 关系图
分析完成93页 的想想议议 (加填物态变 化及吸放热)
归纳,小结。 并整理本章 的内容。
知识结构
认识升华和 凝华的概念
观察,讨论 分析,回答
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分析 能力
整理六种物 态变化
出示物态变化 关系图
分析完成93页 的想想议议 (加填物态变 化及吸放热)
归纳,小结。 并整理本章 的内容
学以致用----达标训练

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 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B. 霜的形成,树挂 C. 冬天 的积雪没有熔化,可是一天天减少D. 雾、露的形 成E. 水结冰 F. 夏天衣服被晒干 G. 冰化成水 H. 烧开水时冒得白气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 花 J.卫生球变小了K.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L.灯泡用久了内壁会变黑M.冰箱冷冻室内的食 品,冻的时间长了水分会减少。 N.夏天冰棒冒 出的白气。O.放入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变小 了。P:吃冰棒解热 Q: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5分钟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升华吸热。 3、举例: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凝华放热。 3、举例:
4分钟
下面这些图片中的 现象你知道是怎么形 成的吗?
吉林雾凇
雾淞
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季节,北国江城吉林却 盛开着“冰花”,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吉林雾 淞。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 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 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 观。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 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 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 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 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学法

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 况,本节课采用“课内探究,自主 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 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课内探究→尝试分析→ 归纳总结→达标测评
教师活动
出示碘管引导学 生探究实验
学生活动
实验、 观察、 分析(升华和凝 华的条件) 观察,讨论 分析,回答
说明
动态观察, 创设情景, 激发思维 提高学生的 分析能力
分析生活中常 见的升华和凝 华现象
展示几种现象引 导学生分析有关 现象的区别
分析升华与 凝华现象
展示“烧黑的灯 泡”图片,提问 :灯的内壁为什 么是黑的?
总 讨实 结 论验 归 法探 纳 究 法 法


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学生:碘管
酒精灯 火柴
教学过程
讨论:从刚才的影片中你看到了什 么,想到了什么呢?

凝固 放热


把碘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 察发生的现象。通过现象你想 到了什么? 移开碘管,熄灭酒精灯,观察现 象,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现 象你又想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