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坚定的政治方向
团结稳定的环境 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如果动摇了这 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 一项,那就动摇了 整个 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 代化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革” 是社会 发展的 动力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的这两项内容被简单地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三改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种经 济的改造。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两翼”的关系,一 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为一 翼,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一翼。
主
体
工业化 总路线
3)1958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 鼓足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
4)1962年我党提出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 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 ,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 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 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 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 线的提出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1.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和重大 突破; 2.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基石; 3.是深入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钥匙”。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文化纲领的基本目标与文化纲领的基本政策:
⑴文化纲领的基本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单选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分析题 [试分析“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⑴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
⑵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
+原则4+原则5即可
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而达到社会安全的一种制度。党中央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制度保障,努力维护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千方百计满足困难群众,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这就是+原则4+原则5即可。
注: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可以不看)01年考过多选题
★分析题 [分析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或者是:
★分析题 [如何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实践探索 1、国外 2、我国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科学含义 2、分析 3、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比较 4、主要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第二,初级阶段----发展程度
3 、93204 卡塔尔
4 、67384 瑞士
5 、62625 丹麦
6 、61809 爱尔兰
7 、55462 冰岛
8 、54606 阿联酋
9 、52789 瑞典
10 、52019荷兰
11 、 51989芬兰
12 、 50098奥地利
13 、 47400 澳大利亚
14 、 47107 比利时
15 、 46859 美国
基本现代化指标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服务业比重 3.消费贡献率 4.城市化 5.人均预期寿命 6.万人专利拥有量
2010年数据 2020年目标
52840 41.6%
10万 53%
48.5%
53%
60.6%
68%
75.32
78
2.5
12
基本现代化指标
2010年数据 2020年目标
7.千人互联网用户数
(4) “主要矛盾” :决定和影响其他各种社会 矛盾
(5)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 七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心:经济建设 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识记;易考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考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写入了基本路线。
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点: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本章课时:4课时第一部分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过程特征、长期性和主要矛盾;认清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教学环节:讲课,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认识这一点的重要意义;2、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二部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由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第二,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6、1987年,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1987年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核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 中心任务―经济建设 ♦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物质保证―坚持改革开放 ♦ 根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生产力 发展水平
地理 状况
国情的突出特点
人 口 多 底 子 薄 人均资源占有量确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资源占有量确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 产 水 力 平 低
2000年底:祖国大陆126,83万 2000年底:祖国大陆126,83万, 年底 126 香港678 678万 澳门44 44万 台湾2228 2228万 香港678万,澳门44万,台湾2228万。 全国总人口达到12.9533 12.9533亿 全国总人口达到12.9533亿。 2005.1全国总人口达13亿 2005.1全国总人口达13亿。 全国总人口达13
十四大 ♦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 十五大
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国情的重新认识
阶级 状况 国际 环境 历史 特点 人口 因素 自然 资源
民族构成及 传统
文 化教 育 政治 制度 经济 制度
5、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了再认识 、
建国三十周年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 段。”
1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思考题:
请同学们议一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理论根据、 历史根据、国情根 据和时代根据何在
4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思考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纲领
4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 治、文化的关系
2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二至第八条则分别从经济现代化程度、经
济市场化程度、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人民 生活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体制完善以及精神 文明建设等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特征和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5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的精神 文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发 展方向。这是凝聚和激励全国 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 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5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三、正确理解最低纲领和最高 纲领的内在统一
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视频:1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是一 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它是在总结过去制定 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从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2年十二大,我们党已 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思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 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路线。 9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 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 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 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十六大以后随着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 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并且明确把和谐作 为同富强、民主、文明并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 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 有机统一。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矛盾的认识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也称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它集中概括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根本任务,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
从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1952年提出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
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其次,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脱社会生产落后的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最后,是建立强大的社会化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政治纲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文化纲领: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体现了持续发展与阶段发展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