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作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5a519251e79b896802263d.png)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课文情景因素,用课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写作兴趣;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回放生活;放大优点,增强信心,引发习作的兴趣四个方面,谈了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小学生情境“谈文色变”在小学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是最麻烦的差事。
有的或逃避不交作业,有的干脆抄袭他人的作文,有的草草收场,应付了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当致力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能够面对作文,乐于表达,勤于动笔,这样,写作文就不再难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一、挖掘课文情景因素,用课文创设情境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它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人文精神和人生感悟。
作为教师要把教材看成是一本作文书,充分发挥课文的工具作用,深入挖掘出课文中的情境因素,用这些情境创设出学生写作的氛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用到写作中。
首先,课文的写作题材是创设作文情境、引发写作欲望的宝贵资源。
学什么样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次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对人、事、物、景都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写作兴趣学生毕竟受生活条件的限制,有些东西不可能看见,认识模糊。
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画面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电教媒体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汇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能够对某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从而是作文教学和实际生活更加密切,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1.用声响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
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
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
“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
二、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象双翅翱翔想像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
情感是想象和联想中的活跃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烈动力。
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强的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能力论文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能力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
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
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谈心聊天室,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通过这个平台,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学生、家长、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在此尽情倾吐,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由于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把大千世界、名胜古迹、人物写真、风土人情等引入课堂,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电脑课件,让学生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使作文课趣味化。
二、深入观察,培养兴趣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写什么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作家无一不是先深入生活后写作出优秀的作品的。
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占初中语文内容的一大部分,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语文成绩的高低。
但大部分学生面临着怕写,不爱写的困境。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敢写作文,喜欢写作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知之者。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行动,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现在,我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简单做法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会给学生畅谈心中真实情感的安全感。
在学生还不爱写的情况下,写作方法的引导是没有显著效果的。
所以在作文的批改中有时我也会化整为零的来评价。
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
于是,我的作文评语中更多的是欣赏和鼓励。
学生在文章中写春天的景色,我会写“微风很美,杨柳很美,此刻能读读你的文章也很美”;学生在文章中有烦恼我会写“快乐是自己定义的”;我会在勤奋的学生的本上写“你低头掩卷沉思的样子永远是教室里最迷人的风景”。
有时学生的作文的下面是我长达千字的语句,长此以往,学生开始期待作文里的评语,在这小小的一页纸的平台上,我和学生逐渐有了交流,学生也会在我的评语后写上他们的感受和见解,会写“老师,这句话送给你”,会写“老师,×××的书上有一篇文章很好,和你的观点一样,你看看”,会写下他们的快乐与感动,犹豫与坚持。
当然,鼓励不代表盲目的放任学生去犯错误,也要去纠正去引导,在有了写作兴趣之后,鼓励与纠正同步进行。
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二、养成平等写作习惯(一)教师写下水文,拿给学生品评语文教师会写作文、善写作文应该是分内之事。
一个语文教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怎么可能去指导好学生作文?要是自己都构思不出一篇文章,又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去,以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兴趣。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24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积极的情绪。
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
因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
那么,怎样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呢?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
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
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
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
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
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
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其次,不要求全责备。
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
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
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第三,要学会欣赏。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
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
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
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
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可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教师难指导,作文教学常常耗在时间加汗水的拼搏中,收效甚微,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
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
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教学,浅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创新立意,选择学生喜好题材指导学生作文选材十分重要。
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之类早已写滥的内容,学生写起来生搬硬套,毫无创新。
其实,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学对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
生活中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我们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多侧面比较分析,找出符合学生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新意。
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谈对圆的设想。
学生们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看,有太阳、地球、向日葵、荷叶、山洞、甲鱼壳等;从吃的角度看,有月饼、西瓜、苹果等;从生活用品的角度看,有草帽、锅、水果盘等;从体育用品的角度看,有篮球、足球等。
学生兴趣浓厚,写起来自然不受限制。
另外,我还经常布置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选择。
一般情况下,学生选中“洗碗”、“洗衣”、“做饭”等题材往往占三分之二。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而作文,更是需要兴趣才能写得更好。
关键词:写作教学激发兴趣学生在写作中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理应为大家所钟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高中生,认为写作文是件很枯燥的事。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作文质量。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实践证明,兴趣是智慧之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的兴趣就会打开智慧的大门,他们才会带着这种兴趣主动探挖,学习、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但是在写作教学中,经常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却如“雾里看花”。
那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他们浓厚的写作冲动,笔下生花,流泻出表现思想与生活内蕴的文章呢?首先、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而作文,更是需要兴趣才能写得更好。
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的地步。
同时,兴趣还可以培养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强烈地吸引人去创造和探索对作文。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作文指导课上的导语艺术。
由于学生是处在学习写作的阶段,作文时,还存在许多困难。
作文指导课的目的就在于开拓文思,激发写作兴趣。
因此我们可在学习写作的导入方面作一些尝试,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做法,我们可用“故事导入”、“音乐导入”等等,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写作课的学习意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写作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要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跟学生搞好关系,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跟老师交流,在课堂中没有压力,他就会喜欢上作文课,一旦喜欢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 不断优化作文课教学论文

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不断优化作文课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
它对于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
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感到作文难,无兴趣。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的境界。
一、学会欣赏学生,改革和优化学生作文的评语教师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小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顺畅、错别字多、内容上偏离了主题的现象。
教师在批阅中除了指出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外,重要的是给予鼓励,讲清道理,也可以用委婉的、富有感情的评语去感染、激励学生写好作文,要不断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用词不当、句子不顺畅等语言毛病,在评语中尽量以商量的口气提出看法,供学生参考。
商量式的评语体现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感到被尊重,自主性会大大提高,在以后的作文中遣词造句就能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表意精当。
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评语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走进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珍惜生活中的甜美,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学生永远需要鼓励。
事实证明,我们的鼓励和夸奖不仅表明了老师的信任,同时也坚定了学生的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里随心所欲,自由表达。
鼓励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是现代教育极力推崇的手段。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予夸奖和鼓励,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习作。
二、超越课堂,让学生作文走进生活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必须把学生引入生活的大舞台。
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写生活中见闻,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因此,作文教学要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去亲眼目睹实实在在的事物,在一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写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新世纪的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以新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写作,要对传统的命题方式、指导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写作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喜欢写作的同学少之又少。
他们不愿意写作文,讨厌作文,甚至是惧怕作文。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
一、关注人生,感悟生活
“文章最忌百家衣”(南宋诗人陆游语),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用积极的心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化,倡导独创性。
此外还要关注时代,关注时事政治,如“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西部大开发”等都是学生应关注的焦点,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二、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
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三、说写结合,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
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其不足之处。
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
优点是很有才华,缺点是贪财。
鲍叔正是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
如果当时鲍叔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
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
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多记日记,多练笔头
学生课外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但很多时间都是在玩中度过的,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练笔头,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笔者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评论,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
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六、鼓励创作,经常点评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条件。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经常点评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
每次作文,笔者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作文课上进行点评,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创新不是不要借鉴,不是造空中楼阁。
创新也要认真研究过去,取其精华,用其妙着,大胆拿来,激发灵感。
任何进步都不是凭空
而来的,聪明的人总是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理想的峰巅进发。
作为21世纪人才的培养者,应适应时代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设计,在有利于学生的前提下,另辟蹊径,让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创新。
让我们谨记陶行知先生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写作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作文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