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鲜卑山岩画(外五章)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业(花山岩文化)

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模型探究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模型探究花山岩画文化的历史背景花山岩画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现存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之一。
花山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花山岩画是中国岩画艺术中的瑰宝,它的艺术风格兼具北方和南方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花山岩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壁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花山岩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与佛教艺术的结合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花山岩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化保护,而是开始将其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中,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从花山岩画文化的历史背景、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以及创新设计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究。
通过探讨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为花山岩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在探讨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模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意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
在这种产品中,文化是产品的核心,而创意则是产品的灵魂,市场则是产品的目标。
因此,文化创意产品需要在文化内涵、创意性、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平衡,才能真正成为一款优秀的产品。
花山岩画文化是一种非常适合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资源。
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非常丰富,同时它也具有广泛的市场接受度。
在花山岩画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文化创意衍生品、文化旅游纪念品、文化艺术品等多个领域。
在花山岩画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三步走”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对花山岩画文化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其次,我们需要将花山岩画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意性的文化产品。
最后,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市场测试和推广,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敦煌莫高窟北魏石窟鉴赏

敦煌莫高窟北魏石窟鉴赏2010-4-19 00:00 |来自: 佛缘资讯敦煌莫高窟北魏石窟鉴赏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鲜卑族统治者拓跋氏的努力下,曾经一统中国北方,为隋代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439年,拓跋焘攻占姑臧,沮渠牧犍投降。
北凉政权业已灭亡,仅凉王诸弟仍在河西西部抵抗,其中沮渠无讳据守敦煌。
442年,无讳撤离敦煌,率万余家西渡流沙,占据鄯善,后入高昌,仍号“河西王”。
北凉王族的这次撤退,带走了大批的敦煌户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因北魏从东向西进攻而聚集在敦煌的河西精英。
在北凉灭西凉和北魏灭北凉的两次兵祸之中,敦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442年,西凉王李暠之孙李宝乘沮渠无讳撤离之机,占据敦煌,并派李怀达入魏归降。
北魏封李宝为沙州牧、敦煌公。
444年,北魏召李宝入平城,直接控制敦煌,为经营西域和抗击北方的柔然,在这里建敦煌镇。
445年,北魏太武帝派成国公万度归发凉州以西兵,出敦煌,西击鄯善,后更破焉耆和龟兹。
此战使西域大部分地区都受北魏控制,丝绸之路再次打通,西域商人纷纷前来贸易。
但好景不长,北方的柔然很快控制了敦煌以西的西域地区,并直接控制了与敦煌最为接近的吐鲁番盆地。
472~474年,柔然连犯敦煌,多者至三万骑。
敦煌军民在镇将尉多侯、乐洛生的率领下,几败敌军,保住了敦煌。
但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北魏上层对是否要继续保有敦煌发生了分歧,不少人建议后撤凉州,放弃敦煌。
给事中韩秀则认为,如果放弃敦煌,不仅凉州不保,关中也无宁日。
孝文帝支持韩秀的意见,为加强敦煌的守备,升敦煌镇将为都大将。
485年,穆亮任敦煌镇都大将,他为政宽简,并赈恤穷乏,敦煌经济得到恢复。
492年,北魏出兵十万,击败柔然,敦煌从此得到安宁,但长年的征战和人口的流失,造成了这一地区“空虚尤甚”的局面,很难迅速恢复。
524年,北魏的北方边镇爆发六镇起义。
八月,孝明帝下诏改镇为州,敦煌因盛产美瓜而名之为“瓜州”(一度易名为“义州”),辖敦煌、酒泉、玉门、常乐、会稽五郡,治所敦煌。
中国北方史前诡异的文字符号岩画

中国北方史前诡异的文字符号岩画。
贺兰山及红山文化区“十”字文符岩画的比较贺兰山与红山(赤峰)直线距离1100公里,路途虽远,但我们却发现两处有相同符号的岩画存在。
第一例是带有十字标记的面相岩画(见图一、二),从两幅岩画的形制和刻磨痕迹看,二者十字标记类似,但隐含的内容和刻磨的年代却不同。
贺兰山这幅(图一)十字标记岩画应是新石器的作品,红山以东100公里的毛瑙海山这幅(图二)岩画是青铜器早期之作。
他们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前者是带有神秘、模糊、抽象是概念宽泛的表象;后者则是五官清晰、符号神秘的人面。
两者十字符号出世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内涵应不一样,后者的符号可以定格为王者或部族首领的标记,也许是部族的徽记,这徽章刻在严峻肃穆老者的头上,具有震慑力。
而前者解读起来就复杂的多。
我们可以把它做绪题,与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出现的同类岩画符号进行比较分析。
贺兰山岩画图一赤峰毛瑙海山岩画图二一、贺兰山与红山以十字为主的岩画表现形制A、红山文化区域大黑山发现现数幅带有十字文符的岩画,其形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顶圈十字岩画这幅小河沿文化时期(5000—4200年)顶圈十字岩画(图三),是在大黑山有人面鱼纹岩画的上端。
此幅岩画是在硬7-8度黑磁铁石上,采用钻錾法制作而成的。
大黑山岩画图三钻錾法在大黑山岩画群中,是一种常见的作画方法。
它是用尖利器(什么尖利器,目前尚无知晓)做出密点,组成线形画面,这种方法也叫暗刻法,因为不到近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岩画的存在。
2、十字迭(叠)加岩画这是两幅不同时期上下迭(叠)加岩画(图四),为我们提供了岩画断代极佳信息,底层是采用磨刻方法制作的一幅似女巫人面像,属新石器时期作品;上层是采用錾磨方法制作的一幅顶圈十字岩画,应属小河沿文化时期的作品。
岩画

人物图
贺 兰 山 岩 画 《 太 阳 神 》
贺兰山岩画
《虎》
贺兰山岩画《牛》
贺兰山岩画 《 图腾、狩猎图》
贺兰山岩画《人首像》
贺兰山岩画 《鹿》
贺兰山岩画 《骆驼》
你能看出这幅岩画画的是什么吗?
内蒙古大麦地岩画——放牧
内蒙古大麦地岩画
黑 山 岩 画 《 祈 天 图 》
《黑 畜山 牧岩 图画 》
法国哥摩洞窟崖壁画《犀牛图》
法国哥摩洞窟崖壁画中威武的野牛
加拿大岩画
岩西 画班 《牙 群波 舟罕 》斯 浪
画北 非 阿 欢 尔 乐 女及 神利 亚 岩
——
南 非 布 须 曼 人 岩 画
填空
1.岩画是 先民在 上绘 制和凿刻的画。 2.岩画反映了古代先民的 。 3.我国是世界上岩画最 的 国家之一。 4.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正 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岩画是 。 5.西班牙的 岩画 是世界文化遗产。
说一说
1.岩画有什么特点? 2.观察下面的岩画,加上你的想象,说说 画的是什么?
黑 山 岩 画 《 舞 蹈 图 》
黑山岩画《人物》
西 藏 岩 画 《 豹 逐 鹿 》
西 藏 岩 画 《 奔 牛 图 》
四 川 僰 人 岩 画
新疆墩墩湾岩画
广西花山岩画
云南沧源岩画
西班牙岩画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外景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牛
野猪
公鹿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野牛》
——
中国的岩画
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数量最 多、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几千年 前就有发现。中国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和பைடு நூலகம்西南地区,那里是我国早期游牧民族生活 的地方,岩画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生活习俗 和情趣,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 追求。读着这些岩画,我们仿佛回到了那 遥远的过去。
大鲜卑山

大鲜卑山:大兴安岭的远古绝唱古老鄂伦春人生活场景人民网大兴安岭鄂伦春2004年7月21日14时电大兴安岭之魂在鄂伦春大兴安岭方圆20多万平方公里,倚北横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不尽绿海。
记者一行在绿海驰骋10日,宛若飘荡在茫茫大海一样,几乎找不到边。
7月18日,我们从北极村所在的漠河县,看到23时才晚霞褪尽,又是急骤的一阵山林雨。
洗却终日劳累和风尘,这才登上到加格达奇去的快车。
450公里的林海夜路,伴随着车轮声、松涛声,给人的感觉,到加格达奇,到鄂伦春自治旗,是神圣,是寻根!加格达奇,在鄂伦春自治旗的地理中心,目前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首脑,是一处行署所在地,也是新市区。
我们搭乘一辆红色的士,穿行艳阳林海,30几公里就到了鄂伦春自治旗所在地阿里河镇。
从1951年成立全国第一少数民族旗后,诸如阿里河、毕拉河、加格达奇、甘河等林业局、林管局的古老而新奇的地名,开始在神州唱响。
其中,最响的还是鄂伦春。
以致2001年寒冬的包头之夜,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社长的王晨同志,席间还念念不忘那首“高高的兴安岭”神州绝唱,期望记者深入大兴安岭采风。
我们到了神驰已久的鄂伦春自治旗,旗委、旗政府、各林业局敞开胸怀,让我们找到了大兴安岭之魂。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奎勒河畔,隶属于内蒙古阿里河林业局,总面积10. 75平方公里。
在这块辽阔的沃土上,曾经养育了越万里长城、跨九曲黄河,建立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封建王朝的北魏拓拔鲜卑,和以马上劲旅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先祖们。
据了解,相思谷成名于公元二世纪中叶。
相传当时居住在大泽(达赉湖)一代的鲜卑族部落大酋长洁汾率领部落第二次南迁前,回石室祖庙(嘎仙洞)祭祖中,途经此山谷,在山坡一石旁巧遇天女相思,两人一见钟情,便以石为媒,当场完婚。
事后天女相思嘱咐洁汾:明年此日石旁相会。
一年后,洁汾到此看石上放一男婴,男婴下压一布条,告知:此婴好好善养,世为帝王。
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彩绘岩画

92撰文/赵艳芳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彩绘岩画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彩绘岩画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北麓原始森林中,主要集中在嫩江流域和额尔古纳河流域,现已发现15处岩画。
从岩画的选址看,这十五处岩画都选在河边有水的地方。
岩画均绘制在突兀的岩石上面,绘就岩画的岩石平面不加人工雕琢,均较为平整。
岩画为红色赭石绘就。
内容多为动物、狩猎、娱乐场面,图案以“人物”和“符号” 以为主。
反映了远古时期大兴安岭生存的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
这些岩画不仅是古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珍贵艺术珍品,而且能折射出远古人类的游猎文化的精神面貌。
原始猎人是崇拜萨满的,认为山、水都是保佑他们狩猎的神灵,因而在岩画地点的选择上都是河流附近突兀的石砬子,对祖先的崇拜,致使岩画内容上往往绘有人物,狩猎场景的再现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这些岩画所遗留的信息,表达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部远古猎人的社会心理的直观反映。
据调查,清代晚期,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使鹿部落才进入这一带,当时他们就已发现这些岩画,显然不是他们所为,而且现存的岩画自身的保存现状也反映出岩画的原始性。
岩画内容多有驯鹿,这一带生长着苔藓,正是驯鹿的食物,早在一千年前,这里就生活着与驯鹿饲养有关的人群,如汉代的拓跋鲜卑人就与鹿有不解之缘,其墓葬中出土的三鹿纹饰牌就是驯鹿的形象。
隋唐时期室韦人中也有使鹿部,所以可以判断这些遗迹的时代至少为唐代以前,有专家认为大兴安岭彩绘岩画为新石器时代,距今4000年以上。
额尔古纳河流域岩画额尔古纳河流域岩画集中在额尔古纳市和根河市森林里,包括有交唠呵道彩绘岩画、阿娘尼河彩绘岩画ⅠⅡ、黑山头鸽子洞彩绘岩画、鹿鸣山彩绘岩画等5处。
其中有牧鹿的场面岩画,人物围猎岩画,人类从狩猎到驯养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据研究认为此处岩画年代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期。
辅助展品阿娘尼河彩绘岩画位于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奇乾村东南约53公里,阿娘尼(意为画)河南岸悬崖石壁上。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对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收藏的岩画精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篇1引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岩画精品,这些岩画作品绘制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对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进行了客观完整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岩画研究和爱好者提供参考。
一、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概况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达茂旗和乌拉特中旗等地区。
这些岩画作品大多绘制在石头、岩壁和洞穴上,内容涵盖了动物、人物、符号、风景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固阳县和达茂旗地区的岩画最为著名,代表着内蒙古岩画的较高水平。
二、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特点1.绘制年代久远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的绘制年代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些岩画作品传承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教、艺术等领域的重要资料。
2.内容丰富多样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动物、人物、符号、风景等多个方面。
其中,动物岩画最为常见,包括马、牛、羊、鹿、鸟等形象。
人物岩画则以狩猎、祭祀、战争等场景为主,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符号岩画包括各种符号、标记和图案,具有神秘的意义和价值。
风景岩画则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如山川、河流、树木等。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篇2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精品试析包头博物馆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是一家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岩画作为重要的馆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对包头博物馆馆藏的岩画精品进行试析,以期为大家呈现这些珍贵文物的风采。
1. 阴山岩画阴山岩画是包头博物馆岩画收藏中的代表性作品,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
内蒙古阴山岩画的介绍

内蒙古阴山岩画的介绍
《内蒙古阴山岩画》
嘿,你知道内蒙古阴山那地儿有个超厉害的东西不?那就是阴山岩画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阴山玩,哎呀妈呀,那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
我沿着一条小路往上走,走着走着,突然就看到了那些岩画。
哇塞,就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一样。
那些岩画刻在石头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动物的,有人的,还有一些奇奇怪怪我也说不上来的。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些岩画到底是咋刻上去的呀?那时候的人可真有本事。
我凑近了仔细去看,有的岩画线条很简单,但特别生动,就好像那些动物随时能跑出来似的。
还有一幅画像是一群人在跳舞,那姿态,那神情,太有意思了。
我就站在那,想象着几千年前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不是就在这山里打猎、跳舞、庆祝呀。
这些阴山岩画可真是历史的见证者呀!它们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通过它们,我们能了解到过去的好多事情呢。
而且它们还特别神秘,有些画的含义我们现在还没搞明白呢。
我在那看了好久好久,感觉怎么都看不够。
我还拍了好多照片,想着回去给朋友们也看看。
从那以后呀,阴山岩画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真的,阴山岩画就是内蒙古的一个宝贝呀!它们默默地在那,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下次要是你有机会去内蒙古,可一定要去看看阴山岩画,去感受一下那独特的魅力,相信你也会被震撼到的!就像我当初一样,被这些古老而神奇的岩画给迷住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鲜卑山岩画(外五章)作者:康立春来源:《北极光》2013年第04期千年的风尘落定在大鲜卑山,千年的彩绘岩画已沉淀,草木流香,雨雪加入群鸟的合唱,这深情的昭示散落在岁月之上,不会沉没,这禅意的图案,成为新的流传。
大鲜卑山岩画演绎千年的风花雪夜,摇曳千年的篝火,缅怀那些树葬的英灵。
好比沉默千年的钟,唤醒了失忆很久很久的动物崇拜、生殖崇拜、岩石崇拜、自然崇拜,这些崇拜一生都守候着安宁的梦境,只需一个音符,足以打破森林之上的苍穹。
它们是大鲜卑山生锈的残阳,千年以后还在生存着,用最原始的方式,镌刻永不枯竭的森林文化。
那鲜活的祭祀礼仪舞蹈图、祭祀符号图,刀法舒展,表象生动,绵延千里,时有出现,把原生态的生灵临摹成一幅幅纤瘦的肖像,印成古代的隐士,在人间晾晒往事的深林珍藏,让迷途的亡灵找到绿色的慈祥之门。
这些岩画把生命的灵动诠释得淋漓尽致,把生命的主旨张扬到唯美,把断档的历史恰到好处地首尾衔接,为人类学的各个细化部分提供了翔实的佐证,于周边良好的生态,形成浑然一体的壮丽景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记载了远古的一段历史,一段波涛起伏的心灵史。
大鲜卑山,千峰连绵,形式非凡,几千幅岩画隐蔽其中,顺着雄伟的山峦,在滚滚绿浪中、在千里冰封中,尽情舞蹈,打造了民族文化的富集区,它们执手无言,因为这里一直以来只存活着一个原始朝代,催化着干枯生命之溪。
大鲜卑山岩画,将一个被淡忘民族的古文化提升到一个必须赞美的高度。
而岩画是杜鹃鸟啼血式的歌者,唱出厚厚苔藓中的沸点。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如今,打开大兴安岭天空不一样的内容,描绘出多民族变迁史的轮廓,打捞出沉入绿海波涛的昔日荣光。
大鲜卑山,古老的画卷安在,万物荣华,远山如烟。
草原岩画终于在为我不知的地方,寻觅到拥有几千年的时间雕琢肌肤的岩画身边,虽然沉睡在荒野中,却固执地舞蹈,一个姿势,两个姿势,三个姿势,四个姿势,五个姿势,野百合的皱纹爬满岩石,盛放崇高的砥砺,延续表达的渴望,那镌刻在上边一篇篇故事的厚度,足以追赶草原的距离。
我试着模仿其中一个姿势,弯下平庸的膝盖,与诸神捉迷藏,那会儿,听草喊波,听波述怀。
很久以来,我的脑海里就升起你的影像,见你时细雨蒙蒙,沧桑的岁月里,你就这样静默地埋伏于荒草丛中,裸露在花冈岩和砂岩上,是驱魔还是炼狱?哦草原岩画——草原岩画哦——是谁磨制的你?是谁凿刻的你?青铜、铁器时代的吟唱,经过怎样的历程。
从石碣上拂过,散成草原灵魂的狼藉,这些裸露的骸骨,这些汗水染酱的动画,这些幽静的穿梭,守候一片大海一样深的内涵,营养着一个抒情的辽阔,好比时间的咒语,一分一秒,给历史加锁。
是你,是你,你在寂寞的蒙昧时代,展现边缘的孤独,你雄性的奔鹿、山羊、岩羊、盘羊;你的双峰骆驼、野马、花斑猛虎;还有纵马驰骋的骑士,长有长尾巴的舞者、祈祷的巫师,在亘古无垠的草匍里,展示人类的理想、宗教、图腾、变迁的景象。
你散发着向草原倾述的铿锵,摆动山阴,放牧流沙般的牲畜,承载这北方鬼斧神工的黄昏。
草原岩画,一条凝固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北方民族的发展史,飘扬着草茎和闪电的疾驰,驻留着蓝天和白云的痉挛,这是天堂和天籁的缝合处……你是一群奇异的飞鸟,把根留在草原,把呼吸撒在地平线,用四季抖落的羽毛丰润着土地,且永不迁徙。
我兀自在蒙古高原上临风而立,临草原岩画而思内心多想临摹十万匹骏马,让诸神骑上它,跨进历史的莽莽乡愁,去灵动东方含蓄的齿轮,一个漫长的咬合,一个旋转的进程,锦绣一个美丽的大中华。
桦皮船鄂温克人的桦皮船,从涟漪丛中荡开一个民族故事的扉页,沿着大兴安岭的峰峦,游荡于大森林的胸膛上,把孤独无限地划厚、划长,轻松地进入每片树叶里放声歌唱,就如老酋长最后的请求,一定要相信这洗净的述说。
此物最勾魂——阅读北兴安岭的敖鲁古雅河面,周围是原始林的脊梁,这里拥挤着茹毛饮血的日历,天涯人一根揪不断的肠子,握在山神手里,活出一个时代,慢慢变老。
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翻动故园的泥土,那时阳光的味道也很蛮荒,终于承认,这是人间最轻的船,轻的让野猪的一声嚎叫,足以把它推出五十米,仿佛水上秋千,被一些莫名的气息悠来悠去,感应并不奢望的追求。
它在苍茫的风雨中波折不熄。
轻快的桦皮船,被猎人们划动,用它来与速跑的棕熊、狍子、麋鹿等野生动物周旋,于几百里长的河道两旁,它飘逸洒脱,如一匹白马王子,浩荡最轻的力量,它是山林民族的符号,是母语的影子,那嗓子似乎已沙哑,身形起起伏伏。
全部诱惑就在于此——而鄂温克少女时常坐在桦皮船中圆梦,一圈又一圈的蓝色梦,如山莓果,总要熟的灿烂,熟的蒂落,这些都在转瞬之间完成。
她们划动桦皮船,采集两岸熟透的野果,惹起远行人的浪漫,放眼此风景,犹如一副波澜不惊的水墨画,其韵味,让人无法言传。
水路上,水灵灵的季节清清的香,涌动森林河野性的脚步,疲惫的寂寞,山神不喜欢封闭这样的场景,还将继续,只是一口气的时间,就可以了,可以被树的年轮梳理。
桦皮船的全部词汇,都用于浮载民族的摇篮,浮载最后坚守的领地。
这便是命中注定的礼物——当月光洗濯敖鲁古雅河的时候,穿皮猎装的鄂温克少女用土著语言交谈,燃动那忽明忽暗的篝火,桦皮船最终引诱了一场经久不息的初吻,引得一对苍鹰在飞翔中作滑稽地模仿,在天空的单杠上,练引体向上,一路皓月中的景象被雇用,被续写。
桦皮船在恒古雄浑的敖鲁古雅河上絮语叨叨,它在河心搅起鲜泥的气息,印下一条条漂亮的航迹,面向安宁,释放着水土的深情,这行程比迷途更长。
也许桦皮船依旧是原始的轮廊,猎人们把它看的与驯鹿一样重要,它是与鄂温克人同声同息的舟啊,属于每个清晨的图腾,是不曾有过铭文的碑。
哦,桦皮船,好比北方民族猎乡的方言和民谣,静裸于风雨中,记录着鄂温克人艰辛的箭镞和旗幡,多年以后,它有了不可思议的重量,进入斑驳的部分,扶摇历史的冰层。
鄂温克岩画鄂温克岩画位于大兴安岭山脉阿龙山林业局南姑娘河林场五十五公里处的保拉坎岩石上,它们先于后来的星月到达这里,把冷兵器时代演绎得酣畅淋漓,猛抬头,一只飞鹰的高度。
一只飞鹰的高度。
这里布满驯鹿的轮廓,还有猎犬麋鹿等野兽的图案,它们历经风雨依然充满期冀的沧桑之心,在这里悬刻着,低吼拽出深邃的黎明前夜,掀动山风,使荒凉的丛林,压住呻吟,压住沼气烟岚的起伏,一阵凉风的高度。
一阵凉风的高度。
岩画虽饱经风霜,走势清晰,赭石颜料描绘盛住萨满神秘的姿势,那灵魂的印石线,是三百年漫长的鄂温克民族游牧狩猎史,刻印着成吨的乡愁,又仿佛取暖的形状,默默地举手加额,一个敬礼的高度。
一个敬礼的高度。
这里是废弃的鄂温克小道,看不见哪个鸟儿的翅膀能飞过去,山风彻底淡定。
百代同堂的森林手连手肩并肩,根和须脉也贯穿在一起,构成家族的完整部分,岩画就深藏其中,疲倦地沉默,吐气如鼓,一个呵气的高度。
一个呵气的高度。
林中俄式木屋我不会忘记额尔古纳河深处,那一片白桦林,那一所淡黄的俄式木屋。
它轮廊优美,雕刻惊喜,第一次看到它,就诱惑我,勃发我。
我走进小黄屋,发现了一格格的百叶窗间游动着一双好大的蓝眼睛,如两潭水汪汪的湖,她用蓝色审视我,用成群结队的询问,拍打我的心岸。
她是这个小木屋的唯一主人,名字叫尤丽亚,她是华俄后裔,靠采集中草药、狩猎和种地为生。
她高大丰满的身体如拉裴尔画中的贵妇人。
迷人的眼睛闪烁着温和的锋芒,给千里单骑的我化解迷途的困惑……读她湖蓝色的眼睛,读她挺拔的鼻际,读她的白桦林,读她的俄式木屋,如读一篇风光旖旎的散文。
久违的百合花,久违的俄罗斯民歌,自森林的女儿唱出,一个独享森林雅静的名字——尤丽亚。
这名字,足可以惊动额尔古纳河的声源,抑或影响走向。
那会儿,我起舞,与她合唱,抱紧她跳探戈、踢踏,就如抱紧苍茫,在月光下我们的故事,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潮水,旱涝不均,却正是芳华。
今夜,灯光明媚,篝火嘈杂,万树的根,仍在大地的黑暗里徘徊,虚构岁月,空气搅动,灵魂沉淀。
她在纵情地弹唱着林海的涛声,年复一年。
真不想离开这里,真的不想离开小木屋,尤丽亚和三条长毛狗频频向我挥手和摆尾,展现她们极尽完美的离别之情。
一阵很深的离愁,伴我踏上征程,我小心翼翼,生怕扰乱她们的呼吸,屏息间,我从森林栈道弛过一片松香,仿佛旅行让心丢失了舞台,舌头搅动着一堆盐,像一蹲铁犁,独自深陷。
走吧!俄式木屋,明年我还想再来。
嘎仙洞突然沉默,就如突然让历史熟悉你静谧的气息,静悄悄地、静悄悄地,弥漫的大雪把绛紫色的远古储存山洞,这拓跋鲜卑人祖先居住的旧石室呦,被淡忘抑或沉默了多少故事。
古洞,静悄悄。
……正如一千多年前,它就矗立在这茫茫的冻土带之上,藏在峰峦起伏里,遥遥地横绵,蒿草、苦棘、杜鹃花,丛丛紧挨。
高处的喜鹊也看不清苔藓斑驳的岩石路,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很紧,遮蔽了整个世界的眼睛。
暮色的天穹,孤鹰独飞,伴着飒飒做响的松柏,周围属于蒙昧时期,闲云野鹤非常平静。
灵性是泉声,声韵是鸟鸣。
终于等到一个光芒闪烁的日子,建立代京王朝的皇族,率领剽悍勇猛、能骑善射的鲜卑拓跋部,就从这里出发,扫清了群雄,成为第一个定鼎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北魏王朝。
这过程,多么漫长曲折,多么灰烬席卷,那远古部落庄严的图腾,那腥色篝火噼噼裂响的声音呢?只有祝文——只有祝文,那太平真君拓跋皇派使臣来发祥地刻下的祭祖的祝文,这段过程,史书上有记载,但人们找了多年,也没有找到祭祖的石洞。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发现了岩洞上的祭文,石室规模和祭文与《魏书》所载一致,才得以证实。
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风雨沧桑,依然历历在眼前。
那二百零一字的经拓印,依旧匿浮在古洞右侧壁,苍然可辨,静默地发出声音和色彩,那可辨的仰望,月影星痕。
悠悠。
悠悠,弯弯的图腾洞开着——气氛威严哟,那穹顶浑然天成的山洞,还有洞里侧壁上的一处小洞,酋长住的领地,这些仿佛北方民族血肉抗争大自然的印痕,发出深邃的回声。
这孔,是时间的隧道!嘎仙洞,这宣称死亡和怀旧的空心石头。
似乎仍在打探鲜卑拓跋部的消息,他们无尽的呐喊,引万道霞光住进仙洞。
而今这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那铮铮铁马已经远去,在永久的沉默中,令观摩者战栗。
……正如千年前的月亮还是这样皎洁,往年,曾一度骚动桃花水的原始森林,野兽奔跑的盛宴场,在这山洞里,就有无数婴儿的啼哭,无数裹着桦树皮的男人和女人,于这犹如院落的洞底,燃起篝火跳起原始舞,于这吞吃大块的禽兽肉,吞吃生涩的山丁果,于这开始洋洋洒洒的迁徙,杀进中原,建立自己统治的王朝。
仅仅这些稠密的林子,仅仅这些居住在岩洞中,眼里充满血色的鲜卑人,造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男人在这里与棕熊还有野猪群相追赶,展开肉体的搏杀。
女人在这里诞生浪花,正如她们把浪花渗进男人的胸脯,渗进恐怖疯长的森林,然后迁徙着渗进黄河两岸,谁能想到,那是唱山人的手臂,刻下的千年密码。
哦——嘎仙洞啊。
走向天堂的必经之门,构建——空间转换和民间转换的某种枝蔓,隐藏着密林里的怀乡病,就这样埋在森林河里的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