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的设计原则
反渗透设计指导

工艺设计计算指导<工艺设计的原则是:可靠第一、经济第二、美观第三>1. 水量计算在做设计之前,首先应该确定工艺流程,各工艺部分的回收率和处理水量,这是整个工艺设计的基础。
一般各主要工艺的回收率如下,可按不同水质条件进行调整。
超滤90-95% 一级反渗透75% 二级反渗透85%EDI (连续电解除盐技术)系统90% 水量计算示意图单位为m 3/h系统利用率:(36÷)×100%=%2. 机械过滤器2.1设计规则1) 过滤器(池)的型式应根据进口水质、处理水量、处理系统和水质要求等,结合当地条件确定;2) 过滤器(池)不应少于两台(格)。
当有一台(格)检修时,其余过滤器(池)保证正常供进水浓水反馈4浓水反馈水;3) 过滤器(池)的反洗次数,可根据进出口水质、滤料的截污能力等因素考虑。
每昼夜反洗次数宜按1-2次设计;4) 过滤器(池)应设置反洗水泵、反洗水箱或连接可供反洗的水源。
反洗方式根据过滤器(池)型式决定,并根据需要选用空气擦洗。
2.2 设计参数2.2.1. 立式单流单层机械过滤器设计流速:8~10m/h计算公式:R=SQR[Q/(8*](SQR 开平方;R 过滤器半径;Q 设备处理水量)2.2.2. 立式单流双层机械过滤器设计流速:10~14m/hr ;实际工程常用8~12m/h 计算公式:R=SQR[Q/(12(一般选10)*](SQR 开平方;R 过滤器半径;Q 设备处理水量)2.2.3. 立式单流三层机械过滤器设计流速:20~40m/hr计算公式:R=SQR[Q/(25*](SQR 开平方;R 过滤器半径;Q 设备处理水量)2.2.4. 多介质过滤器设计流速:8~14m/hr ;实际工程常用8~12m/h计算公式:R=SQR[Q/(9*](SQR 开平方;R 过滤器半径;Q 设备处理水量)2.2.5. 活性炭过滤器设计流速:8~12m/hr (一般取10 m/hr ) 计算公式:R=SQR[Q/(10*](SQR 开平方;R 过滤器半径;Q 设备处理水量)2.2.6. 精密过滤器5μm 精密过滤器 小通量滤芯过滤水量1) 250mm 长滤芯(10”),每根滤芯可过吨水; 2) 500mm 长滤芯(20”),每根滤芯可过1吨水; 3)1000mm 长滤芯(40”),每根滤芯可过2吨水2.2.7.丝网过滤器与叠片过滤器均作为超滤的保安过滤器使用,过滤精度均为100μm。
反渗透级、段配置工艺设计原则

反渗透级、段配置工艺设计原则在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中,以下三点都是重要的事项。
(1)膜元件型号的选择;(2)水通量选择;(3)回收率。
一般尽可能设计高的回收率,这样可以降低供给水的量,减少预处理的成本。
但是,系统的回收率设计高时会有以下的不利因素需要考虑。
(1)结垢的风险增大,需要添加阻垢剂;(2)产水的水质下降;(3)运行操作压力增高,泵和相关设备的费用增加。
系统的运行方式一般分为连续操作和批式操作两种。
批式处理是指储存一定量的进水,一定期间内处理产水和浓水,一般在小规模的浓缩工程和水量小或连续供水不足的场合被采用。
连续操作是设定一定的回收率和产水量,基本上以一定的操作压力进行连续地分离处理产水和浓水,大规模的反渗透和纳滤装置都采用连续过滤。
一、单元件系统单元件系统是最小的反渗透或纳滤系统,虽然只包含一支膜元件,但是配套设备却很完整。
因此熟悉了解单元件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对理解大系统的设计是十分有帮助的。
控制适当的给水范围(最大给水流量和最小浓水流量),防止由于浓差极化所引起的水通量减少和膜污染非常重要。
由于该系统仅采用一支膜元件,而设计要求单支40英寸长的膜元件浓水排放量与产水量比的最小值为5:1(约相当于18%的回收率),因此单一膜元件系统很难达到较高的系统回收率。
为了提高回收率,系统流出的浓水的一部分可以返回到给水处。
采用部分浓水回流的方式可以增加回收率(一般可增加到50%),但是由于有部分浓水返回到进水,会导致产水的水质下降。
二、单段系统的排列把单支膜元件并联起来排列就形成了单段式系统。
单段系统中包含两个以上的膜元件。
单段系统的排列和单元件系统的排列意义相同,系统的回收率一般在15-50%之间。
为了提高回收率,可以在每一个压力容器内串联更多的膜元件。
三、多段系统的排列当要求系统的回收率高于50%时,可以采用多段系统。
多段系统是指第一段的浓水作为第二段的进水,第二段的浓水作为第三段的进水,以此类推。
反渗透膜系统设计导则及应用指南

反渗透膜系统设计导则及应用指南
一、反渗透膜系统设计导则
1、蒸发技术:反渗透膜系统应采用适当的蒸发技术,如湿膜蒸发器、熔盐蒸发器等。
其中,湿膜蒸发器的蒸发效率可高达98%,它利用液体的
传热冷却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噪音,并且易于操作和维护。
2、能耗:如果反渗透膜系统使用不当,则会对能耗造成显著增加。
应采用合理的设计,并为膜元件的操作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因素进行优化,以便降低能耗。
3、反渗透元件的布局:应注意确定反渗透膜元件的布局,使之能够
有效地利用反渗透膜元件的空间,以便提高其反渗透效率。
4、水质监测:应在反渗透膜元件类型的确定以及设备运行前后,均
对水质进行监测,以确保反渗透膜元件的正确使用。
二、反渗透膜系统应用指南
1、反渗透膜系统适用于各种水质回收利用,如水库水质深度处理、
海水淡化、废水回用等;
2、在安装反渗透膜元件时,应注意为元件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免影
响膜元件的效率;
3、反渗透膜元件必须经常检查,清洁膜元件的表面和管道,以免影
响其膜性能;
4、应对膜元件的温度、流量、压力等因素进行优化,以节约能源,
提高其反渗透效率;。
反渗透系统设计导则

原水的化学成分和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现象,对于判断设备在产水过程中 形成污垢(Scale)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下文将就反渗透水处理系统水质分析进 行说明。 1、一般水质分析项目
进水水质分析主要包含以下项目:PH值、碱度(Alkalinity)、SO42- (Sulfate)、 CI- (Chloride)、NO3 (Nitrate)、F- (Flouride)、H2S (Sulfide)、PO43- (Phosphate)、SiO2 (Silica)、硬度(Hardness)、Fe,Mn (Iron&Manganese)、Na+ (Sodium)、Ba 2+ (Barium)、 Sr2+ (Strontium)、Al3+ (Aluminun)、Cu2+ (Copper)、Zn2+ (Zinc)、Ca2+ (Calcium)、 Mg2+ (Magnesium)、K + (Potassium)、游离性余氯(Free Chlorine Residaul)以及 CO2 (Carbondioxde)等。
系统设计者应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设计优化,在设计之前必须充分收集原水水 质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设计。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标准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标准反渗透水处理装置是一种利用反渗透膜进行水处理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为了确保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性能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
首先,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结构、材料选用、工艺流程等方面。
设计应考虑到处理水的水质特点,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同时,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日常管理。
其次,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制造应符合相关的工艺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工艺流程,材料选用应符合规定,对设备的关键部件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应注意对设备的防腐防锈处理,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
安装和调试是反渗透水处理装置投入运行前的重要环节。
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以确保设备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运行管理是反渗透水处理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运行管理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对设备的运行参数、水质指标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反渗透水处理装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的性能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够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稳定,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健康的水资源。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执行标准,能够推动反渗透水处理装置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ro反渗透标准

ro反渗透标准正文:一、反渗透技术简介反渗透(Reverse Osmosis,简称RO)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悬浮物和微生物有效地分离、浓缩和回收。
反渗透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反渗透标准的重要性为确保反渗透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产水质量,制定和遵循反渗透标准至关重要。
反渗透标准涵盖了设备选型、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指导。
三、反渗透标准的主要内容反渗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选型和设计:包括膜元件、泵、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选型和设计要求。
2.制造和质量控制:对反渗透系统的制造工艺、材料、焊接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
3.安装和验收:规定了反渗透系统的安装流程、验收标准及方法。
4.运行和维护:包括运行参数的调整、清洗、消毒、故障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四、我国反渗透标准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反渗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反渗透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反渗透标准的制定,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五、遵循反渗透标准的好处1.确保产水质量:遵循反渗透标准有利于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产水质量。
2.节约能源和资源: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水资源浪费。
3.降低运行成本:遵循反渗透标准有助于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降低整体运行成本。
4.保障安全生产:遵循反渗透标准有助于防范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控。
5.提升行业整体水平:遵循反渗透标准有利于提升我国反渗透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反渗透标准在确保系统性能、提高产水质量、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反渗透工程设计方案

大型反渗透工程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综述反渗透(RO)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它通过膜分离过程,将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水。
在今天的水资源紧缺环境下,大型反渗透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大型反渗透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工程背景、设计原则、设计过程等内容。
二、工程背景大型反渗透工程通常应用于工业、城市供水、海水淡化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领域中,水资源的高质量需求驱使着大型反渗透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在设计大型反渗透工程时,需要考虑水源的质量和用水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济、环保等方面的因素。
三、设计原则1. 水源调查:在设计大型反渗透工程之前,需要对水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水质、水量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了解水源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设计反渗透工程。
2. 设计水质要求: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确定水质要求,包括去除的溶解物质、微生物的限度等。
3. 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在设计大型反渗透工程时,需要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确保在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4. 环保考虑:在设计大型反渗透工程时,也需要考虑环保因素,采用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设计过程1.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水源的情况和水质要求,确定反渗透工艺的选择,包括膜的种类、预处理工艺等。
2. 工程设计:包括设备选型、管道布局等。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反渗透系统的规格和型号。
3. 自动化控制设计:在设计大型反渗透工程时,需要考虑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工艺的稳定运行。
4. 安全设计:在大型反渗透工程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运行安全。
5. 运营维护考虑:在设计大型反渗透工程时,需要考虑未来的运营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维护、膜的更换等。
五、案例分析以某工业用水项目为例,设计了一套大型反渗透工程,其主要参数如下:1. 水源情况:地下水,水质中含有较多的溶解铁和硫化物,PH值较低,需要进行预处理。
水处理技术---反渗透RO技术资料

反渗透基础原理及设计第一部分反渗透系统基本介绍一、反渗透基本原理1.1 渗透与反渗透1.1.1 渗透现象1.1.2 反渗透1.1.3 渗透压1.2 反渗透膜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1.2.1 反渗透膜的性能1.2.2 反渗透膜的分类1.3 反渗透膜元件的构型及特点1.3.1 膜元件的构型1.3.2 涡卷式膜元件1.3.3 中空纤维型膜元件二、反渗透系统的设计2.1 反渗透系统常用术语2.2 反渗透给水要求及预处理2.2.1 反渗透给水要求2.2.2 给水预处理2.3 反渗透本体系统2.3.1 反渗透系统组成2.3.2 反渗透系统的仪表设置三.反渗透系统的安装及运行3.1 反渗透膜元件的安装3.2 反渗透装置的运行3.2.1 反渗透装置初次启动前的检查3.2.2 反渗透装置的运行3.2.3 反渗透运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3.2.4 反渗透装置运行维护注意事项3.3 反渗透系统的一般故障原因分析四.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与停用保护4.1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4.1.1 化学清洗的必要性4.1.2 化学清洗的条件4.1.3 反渗透膜元件常见的污染物4.1.4 反渗透系统的清洗步骤4.2 反渗透系统的停运保护第二部分某厂反渗透预脱盐系统操作说明一.反渗透系统工艺流程及设备规范1.1 反渗透预脱盐系统流程1.2 工艺说明1.3 仪表设置1.4 机务设备规范二.操作步骤2.1 #1双介质过滤器2.1.1 投运步骤2.1.2 反洗步骤2.2 #1活性炭过滤器2.2.1 投运步骤2.2.2 反洗步骤2.3 #1反渗透装置2.3.1 反渗透装置的启动第一部分反渗透系统基本介绍一.反渗透基本原理1.1渗透与反渗透1.1.1 渗透现象(Osmosis)当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置于半透膜(只允许溶剂能过,而溶质不能透过的膜叫做半透膜)的两侧时,溶剂自动地从低浓度的一侧流向高浓度的一侧,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渗透。
渗透是自发进行的,无需外界的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渗透的设计原则
一、了解产水量
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设备每小时的产水量。
二、膜型号的选择
1、根据膜的进水水质选择膜的型号:
进水(溶解性固体)TDS≤1000ppm 可选用超低压膜元件
进水3000ppm≥TDS≥1000ppm可选用抗污染膜元件
进水TDS≥3000ppm可选用苦咸水淡化膜元件
进水TDS≥5000PPM可选用海水淡化膜元件
2、根据产水量选择膜元件:
一般情况∶产水量<4T/H的反渗透设备多选用4040膜元件;
产水量≥4T/H的反渗透设备多选用8040膜元件。
三、膜元件的确定:
单支膜元件的产水量通常是指其标准产水量(即在25℃,在满足进水条件下的产水量)但考虑到进水温度、进水水质、以及膜的产水量衰减、膜的排列方式等诸多因素,在选择膜元件的数量时一定要留出一定的余量,以保证反渗透装置的设计产水量。
计算系统所需的膜元件时,用系统设计产水量除膜元件平均产水量,所得的最大整数值为膜元件的最低数。
四、压力容器的确定
膜组件:一个或多个膜元件组合起来,放置在压力容器内,构成一个脱盐部件,称为膜组件。
最常见的压力容器有不锈钢和玻璃钢两种材质;常用压力容器直径有4英寸(101.6mm)和8英寸(203.2mm)的尺寸;进水方式有端进水和侧进水两种。
根据膜元件的数量,综合考虑设备占地面积、设备回收率、设备运行压力等因素,来确定压力容器。
一般单支压力容器装填的膜的支
数越多,设备的回收率也越高;压力容器的材质选择要根据水源、进水水质及运行压力的高低而选择不同材质的容器。
对于大型RO系统,常选用较长(即膜装填支数尽量多)的压力容器组件,这样需较少的膜组件;对于小型RO系统,常使用较短的膜组件,这样既方便运输,安装,占地面积又小。
五、排列方式的确定
根据需要,可将多个膜组件排列成一级、二级甚至多级,每级中的膜组件又可排列成一段、二段甚至多段。
所谓一级是指进料液经一次加压反渗透分离,二级是指经过二次加压反渗透分离,依此类推;在同一级中,排列相同的膜组件成一个段。
水处理中以一级二段和一级三段最普遍。
膜组件的选择和排列应遵守膜的设计导则,还要考虑系统用途、原水条件、设备空间限制、系统产水规模及系统水回收率等诸多因素,来综合选定反渗透压力容器内置膜元件数和膜组件的基本排列方式。
在应用8040型膜元件的较大产水量的系统中,一般都采用内置4~6只膜元件的R/O压力容器(在超大型系统中,也可采用内置7只8040膜元件的R/O压力容器),在应用4040型膜元件的小型系统中,多见为每个压力容器内置1~3只4040型膜元件。
反洗增压泵的选择应根据系统膜的数量与型号共同决定,进水压力应小于等于0.2MPa。
化学清洗增压泵的选择应根据系统膜的数量与型号共同决定,进水压力应小于等于0.1MPa。
具体选型如下表:
级段的组合方式图示
膜外形尺寸图:
英寸(1016) 英寸(27) 英寸(19) 英寸(102
)
英寸(1016) 英寸(29) 英寸(202
)
膜外形尺寸图:
英寸(535) ) 英寸(19)
英寸(102)
膜外形尺寸图:
PA1-4040超低压反渗透膜性能特点与规范
HPA-FR-4040抗污染高脱盐反渗透膜性能特点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