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母亲应当适度地调整功课进度概要
儿童注意力训练10个方法

儿童注意力训练10个方法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而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训练注意力。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10个儿童注意力训练的方法。
1. 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的生物钟一旦被打乱,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因此,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2. 多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释放过剩的能量,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专注。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课、户外活动或者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运动,比如跳绳、游泳等。
3. 分段学习。
长时间的学习容易让孩子感到疲劳和无聊,影响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分成小块,每次学习25-30分钟后休息5-10分钟,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4. 集中注意力训练。
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游戏或者活动,帮助孩子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比如,可以让孩子玩一些益智游戏、拼图游戏、记忆游戏等,这些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5. 避免干扰。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要尽量避免一些外部干扰,比如电视、手机、游戏机等。
这些干扰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6. 注重营养。
孩子的脑力活动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搭配,保证他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7. 鼓励阅读。
阅读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书籍,让他们培养阅读的习惯。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8. 培养兴趣爱好。
让孩子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或者是培训班,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有所收获。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十个方法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十个方法1.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就餐、学习和休息时间。
定期安排有规律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接触自然环境。
2.独立自主的活动: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活动,如拼图、搭积木等,鼓励他们专注于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3.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专注力有很大的干扰作用。
家长应该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且监督他们使用的内容,让他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使用时间。
4.逐渐延长专注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逐渐延长他们的专注时间。
开始时可以从几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十几分钟,最终达到长时间专注的目标。
5.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和完成任务。
6.打破任务:将大任务分为小任务,并设定合理的时间段,让孩子专注于完成每个小任务。
在完成每个小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孩子继续专注。
7.利用游戏和竞赛: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游戏和竞赛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例如,给孩子一些益智游戏或解谜等,让他们专注于解决问题。
8.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可以增强孩子的专注力和毅力。
9.给予表扬和鼓励:家长应该经常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专注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10.榜样的力量: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展示自己专注的行为和态度。
孩子往往会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专注力表现。
总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指导。
通过以上十个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培养和提高专注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如何提高孩子专注力10方法

如何提高孩子专注力10方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因为良好的专注力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耐心。
以下是一些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方法:一、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的专注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孩子对某样事物或活动感兴趣时,他们往往会更加集中精力和持续关注。
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参与喜欢的活动,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而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二、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专注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噪音的影响,帮助孩子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和思考。
三、分段学习孩子的专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下降,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注意力稳定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每段时间都配合一定的休息和放松。
四、鼓励孩子阅读阅读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接触到丰富的知识和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注意饮食合理的饮食对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有一定的影响。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健康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适当控制甜食和咖啡因的摄入,有助于促进孩子的专注力。
六、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专注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运动,孩子可以释放过多的能量,调节心情,提高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专注力。
七、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会对孩子的专注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而忽视学习。
八、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索、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九、制定目标和计划为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有助于引导他们关注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专注力。
家长可以在每个学习阶段为孩子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并适时进行监督和引导。
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孩子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干扰,专注力不足成为许多家长和老师关注的焦点。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下面将从培养好习惯、营造良好环境、合理安排时间和进行适当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
培养良好习惯1. 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有助于提高专注力。
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对专注力的影响。
2. 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专注力有着重要影响。
多给孩子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坚果等健康食物,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高专注力。
3. 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大脑供氧量,有利于提高专注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营造良好环境1. 安静学习空间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是提高专注力的重要条件。
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舒适的书桌椅,确保光线充足,远离嘈杂的环境。
2. 减少干扰因素在孩子学习时,尽量减少手机、电视等干扰因素的存在。
可以规定特定时间段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让孩子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合理安排时间1.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助于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每日、每周学习计划,并逐步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2. 合理安排课外活动除了学习时间外,也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时间。
适当参加一些兴趣班或社交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调整状态,有利于提高专注力。
进行适当训练1. 训练注意力可以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注意力训练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
比如“找茬游戏”、“数独游戏”等,这些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大脑,又能增强其注意力。
2. 分段式学习针对长时间学习难以保持专注的问题,可以采取分段式学习法。
将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小部分,每次集中精力完成一部分内容,逐步提高孩子持续学习的能力。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个方法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个方法1.创造有序和无干扰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远离电视、电脑和其他娱乐设备。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孩子的分心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
2.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孩子的作息时间应该有规律,每天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等。
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专注力。
3.给孩子合理的学习任务: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
任务要有一定难度,但不要过于困难,以免让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
4.分段学习: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注意力持久力,将学习任务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的时间不宜过长。
适当的分段学习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保持专注,避免疲劳和分心。
5.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比如配合游戏、音乐、动画等,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专注力。
6.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适当安排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7.教会孩子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技巧:通过教导孩子一些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技巧,比如深呼吸、闭眼冥想、注意力转移等,可以帮助孩子在需要专注的时候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8.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专注力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比如表扬、物质奖励或其他特殊待遇。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9.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专注力具有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尤其是在学习和做作业的时候,可以把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作为奖励给予孩子。
10.亲自示范和引导: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要亲自示范和引导孩子如何保持专注。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主动参与、关心和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孩子保持专注。
总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需要长期坚持和有系统的培养。
家长要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给孩子合理的学习任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供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机会,教授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技巧,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亲自示范和引导。
怎么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

怎么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1、游戏训练:用一些智力训练、拼图、积木等增强转移力的游戏,每天坚持玩,也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2、减少外界刺激:观察孩子在专心做着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要减少外界刺激,不要叫唤其吃饭、洗澡,减少周围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也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3、建立秩序感和自我约束力:有能力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比如军训、团建活动,培养其团队秩序感和自我约束力,也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4、鼓励孩子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孩子就会很专注的去做。
所以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不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专注于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时,家长切记要耐心等他完成。
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时,其实就是在无意中提升注意力。
5、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注意力是有限的,一心两用会降低注意力的效果,尤其是孩子正处于注意力发展过程中,同时做几件事情,会损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专心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一边玩玩具一边看电视,两者选择一样,让孩子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1、孩子的学习效果低下:孩子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当然只能一知半解,做作业时常边学边玩,功课自然拖拖沓沓,学习费时而效率低下。
即使考试前书念的很熟,考试时却又因分神而记不起来或写错等,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自然不会理想。
2、孩子的行为能力落后:因为孩子无法同时记住数个指令,思路呈跳跃式,因此常出现做错或漏掉等情况,办事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
由于小动作多,易冲动,难听劝阻,很容易出现违规、违纪等情形。
3、孩子的人际关系不佳:因为轻易打断别人谈话,又不加思索的响应,或是无法按照社会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容易错误理解、轻视或疏忽别人传递讯息的真实含义,致使人缘不佳,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紧张。
又因为孩子的注意很容易被众多新鲜的刺激所吸引,抗诱惑和干扰的能力差,他们往往无法遵守规范和指令,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
当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
所以,请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
在不受打扰的前提下,注意力是孩子自然具备的一项品质。
下面教父母们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十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方法一: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
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
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
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方法二: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
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方法三: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方法四: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
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
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方法五: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简洁。
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功能多样的铅笔盒,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来,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
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方法

家长培养孩子专注力方法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
可以考虑的方法:
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
学习空间,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专注。
2. 设定明确的学习时间,制定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表,让孩子
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律性。
3. 分解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部分,让孩子一步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为任务过于繁重而失去兴趣和专注力。
4. 鼓励孩子多做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孩子释放能量,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5. 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他
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更加专注。
6. 学习专注的技巧,教导孩子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技巧,比如深
呼吸、注意力集中的游戏等,帮助他们提高专注力的能力。
7. 管理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多的电子设备使用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8. 给予奖励和鼓励,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专注力时,及时给予奖励和肯定,激励他们保持专注力。
9. 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提高专注力。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需要家长耐心、细心和恒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母亲应当适度地调整功课进度,而不该守着既定的计划,这样方能得到兼筹并顾的绩效,有些小孩甚至在一旁边看书,一边羡慕别人嬉戏玩乐,心中潜藏着不满的情绪,更会影响他往后的读书兴趣.第一招迂回的暗示技巧第二招制订不规则分段时间表第三招闹钟的妙用第四招建一个弹性的功课计划表第五招去除“随时都可以做”的松懈意识第六招刻意而适度地分配孩子做家务第七招让孩子猜题提升考试注意力第八招热身必不可少第九招用“量”来驱策前进谈话时眼睛要看着学生谈话时眼睛要看着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眼神里感受到理解、关爱与亲情。
无论是哪个学生,人人都有自尊心,谈话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有的情与爱、愤与恨都集中表现在眼神上。
老师与学生谈话,是师生之间通过眼神所进行的心灵交流。
透过眼神,学生可以体会到老师的关爱、理解与同情,可以觉察到老师的忧虑、不安与担心。
可以说,老师对学生的全部希望,都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伴随着诚恳的眼神流入学生的心田的。
老师与学生谈话,从内容上说大体有两类。
一类是肯定表扬的,一类是批评帮助的。
对于前一类,由于是在心情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谈话,老师是不会吝啬感情的。
问题往往处在后一类谈话,相当一部分老师由于情绪激动,或者对学生不屑一顾,或者对学生怒目而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得到的不是和蔼的教诲与亲切的关爱,而是心灵创伤,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优秀生心理辅导]i. 营造心理气氛。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健康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情特别敏感,也易产生心理情绪。
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良好的气氛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
徐特立同志曾说:“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
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
”可见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三心”:“爱心”,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责任心”,它是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平常心”,它是决定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这样,教师就能淡泊名利,正确、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班主任还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
并利用思品课、主题班会、日记、墙报等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消除优秀生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2、平衡优秀生心理。
作为教师,批评学生可谓是常事,但由于优秀生的自尊心极强,又恃才自傲,受到批评后,难免心理失衡。
对待犯错的学生不能心软,但批评教育之后,又要善于平衡他们的心理,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
过两天,等他们冷静下来,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教师再去找他们谈话,语气要亲切缓和。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接受老师的批评。
然后,再找机会表扬他,肯定他某方面的优点。
这样,学生心理的“疙瘩”自然也就解开。
其次,优秀生是班里的“领头雁”,他们在课堂上的竞争也很激烈,甚至连老师提问的次数和表情都看得很重。
因此,课堂上提问时我很注意不重复名字,并对每一位学生保持同等心态,不偏袒、不歧视,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运用心理暗示。
心理学表明,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力,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日后的思想和行为,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结果。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受暗示的可能性更大。
加上这些优秀生高傲而又脆弱的心理,采用暗示的方法,改变其过度自尊、脆弱的外壳,深入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标签效应。
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点自负,并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优秀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老师能对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那就会使他们按照老师的期望行事,培养优秀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地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情”去启发他们的心灵,那么我们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困扰,并给予心理疏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该怎样惩治学生学生的自尊心是有待点燃的火。
老师的同情、关爱可以点燃它,老师的冷漠、粗暴也可以扑灭它。
老师惩治学生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用心良苦,日月可照,无可非议。
但是,要研究心理、要讲究科学。
违背学生心理和科学规律的惩治,只能适得其反。
比如,做作业是运用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本来学生是乐于投入的,但是一有失误便要受到惩罚,把一种愉快的脑力劳动变成了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学生怎能接受呢?学生有了错误,特别是有了严重错误的时候,惩治是必要的。
但是惩治是为了治病救人,不是把人整死。
在这一方面,老师应向医生学习。
医生面对病人,不会训斥、更不会体罚,而是问明病情,开出处方,对症下药。
面对有过失的学生,老实头脑要冷静,情绪要理智,语言要文明,问清原因,再给“服药”。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过失,不同的原因,自然要用不同的药。
不管用什么药,其中有两味药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一味是老师的同情心,要理解学生总是学生,他们的过失多数是无意识的,是识别能力受局限和自控能力差的表现,要允许学生有过失,要有宽容精神。
另一位是千方百计,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在同学面前批评学生,不使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不说讽刺、挖苦、粗野的话。
学生的自尊心是有待点燃的火。
2010年07月15日[当学生没有考好时]当学生没有考好时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他的目的一方面是督促、检验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以便继续努力,进一步学好。
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检验老师的教学,让老师知道对于已经传授的知识,学生那些理解掌握了,那些没有理解掌握,表现是什么,原因在哪里,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总之,考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种督促和检验,它的目的是为了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所有学生参与考试都想得到好成绩,学习优秀的同学是这样,学习暂时困难的同学也是这样。
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好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在内疚、在反思、在自责2010年07月14日[坚持就是信心]坚持就是信心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如果老师能洒出一片关爱之情,他们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为老师,对于学习暂时有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失去信心,而应该以自己的信心去激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把对老师的尊重、敬佩之情转移到学习上,成为努力向上的一种动力。
公然歧视、挖苦、讥讽学生是错误的,其结果只能是破罐子破摔,学生长大了,懂事了,会说这样的老师不负责任。
即是无意识的伤害,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一块伤疤,要想抹掉它,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学生在某些方面突出,在某些方面一般;在某些课程上优秀,在某些课程上较差,这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现象。
[是孩子主动做功课] 2010-07-15 16:10:19使孩子主动做功课你的孩子很听话,是一匹温顺的马儿,但人们常常这么说“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
的确,除非马儿很渴,不然,即使能够把它带到水边去,也不能让他主动喝水。
第一招,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三招,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第四招,让他把喜欢的女孩带回家。
第五招,先让孩子玩个够第六招,刺激她,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话反说。
第八招,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第九招,列一个功课计划表。
第十招,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
第十一招,让孩子自己抽签决定。
第十二招,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老师的威信老师的威信是教育效果的基础。
老师的威信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关爱和真诚。
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
但是长期以来却处于不平等状态。
由此引发的老师训斥、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人们呢?有的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有的暗地里心痛,敢怒而不敢言,这又进一步助长了不平等现象的恶性膨胀。
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受害的是学生。
有的受到伤害后,心理扭曲变形,和老师处于对立状态;有的受到伤害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干脆破罐子破摔。
本应平等的师生关系出现不平等后,必然造成教育的变形走样,这是一部分老师不能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师道尊严”关键在“道”。
人们敬仰和尊重的是老师高尚的思想情操,渊博的学术知识,科学的育人方法和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
如果具有上述这些道,即使不宣传、不张扬,人们会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学生也会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教诲。
如果不在“道”上提高自身,单凭老师的身份“以师压人”、“以师吓人”,家长不认账,学生也不会佩服。
教师威信是教育效果的基础。
一旦当了老师,这身份本身就是一种威信,否则,学生可以不听其他成人的话,为什么必须听老师的话呢?仔细分析,这种威信是外来的。
如果不当老师了,那么这种威信就要大打折扣。
但是,老师的威信不是靠冷淡的威严,不是靠简单的训斥,更不是靠粗暴的惩罚与打骂,而是靠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同情、关爱和真诚,靠老师的人品、学识和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威信,永远的威信。
抛弃陈旧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师生两方面的力量,共铸伟大、光辉的教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