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高新区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北师大版.doc
2015-2016学年度初二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5-2016学年度初二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题(本卷共21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1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7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上洁白的钟楼,西街的一天便拉开序幕。
这条( )了千年的古街一如往常□起早的人们陆续走出家门,从( )在街道中的巷口走上西街;润饼皮铺的大圆铁板们热了起来,一张张润饼皮从老板手里上下番飞的面团分离; , ;花鸟店里的鸟儿们也不甘寂寞,不时为这古街的晨曲吟唱两句,只是不知它们唱的是不是千年前的曲子?(1)根据要求答题。
(3分)①在拼音格中写出“巷口”中“巷”字的拼音。
②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 ③找出并改正文中划线句中的错别字。
改为(2)文段中两括号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
(2分)A.喧嚣 零散B.喧闹 零落C.喧哗 零乱(3)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在文中划线处续写句子。
(2分) , ;2.古诗文默写。
(13分)(1)绿树春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古人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羌管悠悠霜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5)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浣溪沙》)(6) , ,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3.按提示填空。
(3分)语文学习让我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从《巴东三峡》我们领略到了 _ ____________的景色;从《周庄水韵》中,我们了解到作者第二次到周庄,把周庄比做 ____ _________;从《记承天寺夜游记》中我们领略了苏轼被贬后 __ _____的复杂心情。
北师大2016下期普通班语文试卷

北师大2015-2016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平行班)八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27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2分)()A.烂熳màn 芋梗ɡěn解剖pāo匿名nìB.诘责jié绯红fēi托辞cí广袤róuC.粗劣lì粗鄙pì禁锢qù浸满jìngD.不逊xùn弥补mí滞留zhì尴尬ɡà2.选择下列词语书写有两个错误的一项(2分)( )A.粗制烂造不可名状翻来覆去藏污纳垢B.郁郁寡欢鹤立鸡群颔首低眉诚慌诚恐C.油光可见好意难确泪水盈框暗然失色D.不可质疑冥思遐想期期艾艾深恶痛急3.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比喻排比排比拟人 B.拟人对偶排比拟人C.比喻对偶排比拟人 D.比喻对偶拟人比喻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B.胡适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中,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再塑生命》作者是海伦.凯勒,文章仅仅表现了盲聋哑女孩海伦的精神追求。
5.下面语段多处都有语病,请任选两个写出修改意见。
(2分)①大足是我国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始凿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年),经五代至宋达到鼎盛,②大约终成于南宋末期左右,明、清仅有一些零星雕刻。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月考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初二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4分) (一)请给拼音加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阻è( ) 瓦l ì( ) 寒j ìn ( ) 荒mi ù( ) 拂晓( ) 震悚( ) 纳粹( ) 箱箧( ) (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的书写名句。
(8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百川东到海, 。
(《长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____________________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5、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
(三)口语交际(2分) 7、一颗小树苗倒了。
一向顽皮的小明忙蹲下来把手伸向小树苗。
老师批评他,说他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校园花草树木。
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样向老师解释。
二、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1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世纪教育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宋代的 (人名)。
15—16学年八年级下语文月考测试(一)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测试(一)温馨提示:1、本试题共4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第Ⅰ卷(20分)一、本题分4小题,共8分。
答题提示:第I卷的1-4题读一遍,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第II卷的ll题读两遍,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录音只播放一次。
1、下列各组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蔑脸颊昳丽立锥之地B、狼藉鄙视陨落喋喋不休C、呼吁拭擦妥帖唾手可得D、讪笑奔丧骁健文质彬彬2、下面情境中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2分)听读一篇说明文,完成第3—4题。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智力。
B、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C、“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打比方。
D、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4、下列对全文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
B、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了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一点。
C、有人说智力就是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外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D、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
二、本题分2小题,共4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山东省2015-2016八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山东省2015-2016八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â)阔绰(chuò)叱咤风云(chà)B.慨.叹(kǎi)澎湃(bài)销声匿迹(nì)C.饶恕(shù)狡黠(jiã)迥乎不同(jiǒng)D.静穆(mù)梦寐(mâi)味同嚼蜡(jiáo)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酝酿觅食萤火虫不屑置辨B.狼藉鄙夷文曲星张皇失措C.滑稽问鼎孺子牛获益匪浅D.深邃肆虐度假村一劳永逸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21世纪教育网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D. 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5. 按要求填空。
(9分)⑪《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分)⑫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1分)⑬《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2分)⑭《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1分)⑮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2分),。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卷四个大题,含24个小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1、本学科考试为闭卷考,由考生独立完成。
2、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烂熳.màn 匿.名ruò庶.祖母 shù深恶.痛疾wùB、不逊. sùn 禁锢.gù文绉.绉zhōu 气宇轩.昂xūnC、芦荟.huì长髯.rán 眼翳.病 yì杳.无消息yǎoD、诘.责 jié锃.亮chéng 绰.号 chuò颔.首低眉h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盛气凌人暗然失色孤苦伶仃广袤无垠B、诚惶诚恐成群结队粗制烂造翻来覆去C、杳无消息无可置疑油光可鉴家徙四壁D、藏污纳垢正襟危坐光大门楣郁郁寡欢3.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 ( )A.2013年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当得知她与女儿一年才能见一次面时,我的心不由得肃然起敬....。
B.高年级的他,站在那群低年级的学生中,显得鹤立鸡群....。
C.《刘小东在和田.新疆新观察》被评为2014年“世界最美的书”,全书以笔记形式全程记载油画家刘小东的一次创作之旅,读后使读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D.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每当站在祖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感慨。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2015秋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2分)A、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bèng)射出来的一刹.(shà)那。
B、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cuì)长绒的绵羊,交颈.(jìng)接背地眠.(mián)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C、大量的染工,在层累.(lěi)的云底工作,无数蜿.(wān)蜒.(yán)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D、四周瘴.(zhāng)气雾霭.(ǎi)弥漫,我们感到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补充完整句子:(5分)⑴一片冬意(méng)(lóng)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
⑵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lún)比的光华、风(cǎi),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⑶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在喷(bó)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yùn)(niàng)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
⑷每天舞蹈般(pó)(suō)变化的只有远远近近的游云,颜色也变(huàn)莫定。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 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15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 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 平时是不是刻苦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4、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招收了200多名新生,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的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八年级语文A 卷(100分) 共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1、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绥靖..(su í j ìng ) 提.(t í)防 阻遏.(è) 白洋淀.(di àn )B .瓦砾.(l ì) 溃.(ku ì )退 疟.( n üè)疾 烧灼.(zhu ï )C .憧.(ch ōng)憬.(j ǐng ) 鄂.(è) 寒噤.(j ìn ) 锐不可当.(d āng )D .仄.(z è)歪 荒谬.(mi ù) 肃穆.(m ù) 转弯抹.(m î)角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溃退 杀戮 响彻云宵 B 、鞠躬 瓦砾 富丽堂皇 C 、建忘 阻遏 眼花嘹乱 D 、泻气 箱箧 月明风青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 、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为人知....。
B 、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树立了中华民族同脉同宗,团结奋进的里程碑,这让孤芳自赏....的“台独”分子陈水扁异常烦恼。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 、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孜孜不倦....的工作,希望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4. 新闻(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2分) A. 标题 导语 主体B. 标题 主体 背景C. 导语 主体 结语D. 标题 主体 结语 5.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 、《芦花荡》中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B 、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懈.怠(xiē)嗜.好(shì)余暇.(xiá)粗劣.(lüâ)B.皱.(zhòu)眉炫.耀(xuàn)恐吓.(hâ)消遣.(qiǎn)C.咀嚼.(jiáo)庞.大(páng)尴尬.(gà)潜.逃(qiǎn)D.流杵.(chǔ辟.若(pì)弓缴.(jiǎo)狡黠.(xiá)2.下列成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A.蜂拥而上敏而好学虚怀若谷心无旁骛B.饥肠辘辘三翻五次人赃俱获丑态必露C.众目睽睽物极必反正襟危坐一笔勾销D.煞有介事当仁不让略施小计煞有介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妥的是()(2分)A.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谋:谋划。
商讨,交谈。
B.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积累C.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D.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暴政。
《孟子》七篇,是他与弟子的合著。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现存《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散文体著作。
D.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随园诗话》。
5.默写。
(14分)(1),思而不学则殆。
(2),可以为师矣。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其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以春花写冬景的诗句是,。
(6)成语“举一反三”是由“”演化而来。
(7)孟子的“奕秋诲奕”的故事,通过对比的方法,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做到“”,切不可“,”。
(8)鲁迅的《读书杂谈》中主要阐明了每个人要在的基础上培养“嗜好的读书”的习惯,这充分印证了孔子的“,”的观点。
6.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6分)2008年6月3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传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
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请结合“传递圣火”主题,拟一则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2分)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2分)递圣火,湖湘大地________________迎奥运,华夏子孙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16分)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强假.()惴惴..()庋.()素蟫.()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4)子.不闻藏书者乎?9.辨析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之物而强假焉..焉B.非夫人C.其他..也..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10.下列句子句式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天下物皆然A.若业为吾所有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就黄生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
B.与结尾一句“为一说,使与书俱”相照应的一句是开头说的“授以书而告之”。
C.“说”这种文体内容是记叙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长。
D.本文运用了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二)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1分)静默草原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档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
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
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争中的淡蓝。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
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
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0.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2分)1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2分)12.赏析下列的精妙语言(可从用词、修辞、含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4分)(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13.鲍吉尔·原野是草原三剑客之一,草原三剑客的另外两个是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
腾格尔,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
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请欣赏他的歌词,写出你的内心感受。
(不少于50字)(3分)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13分)一生的戒指⑴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
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⑵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
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⑶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
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
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⑷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⑸顶针,是的,是顶——针。
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
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⑹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⑺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
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⑻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
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⑼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⑽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⑾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作者:李汉荣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有删改)14.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3分)15.第(3)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16.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2分)17.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
(3分)18.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字左右)。
(3分)三、作文(50分)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
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2)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来写;如出现校名一律用“××”表示;(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