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茶叶市场管理机构述略
元明时期茶叶消费场所分析

上 自皇帝 ,下 到平 民百姓 概莫 能外 。
夜 留欢 。密 云双凤 ,碾 破缕金 团”即是 。明代 官僚 富
I 皇 帝 国戚 多在 宫廷 中饮 茶
豪 、文人 墨 客 还 在 家 中辟 有 专 门 的饮 茶 地 点 茶 室 。 许次纾 《茶 疏 》提 出 的 “茶 所 ”是 “小 斋 之 外 ,别 置 茶
后 ,喜欢 饮茶 消食 ,这 说 明饮 茶 地点 当在 宫 中 。元顺
3 普 通 百 姓 在 家 中饮 茶 相 当普 遍 帝 (1333- 1368年 在 位 )身 边 有 专 门“主 供 茗 饮 ”的
宫女 ,高 丽女 子奇 氏为 宫 女 ,担 任 此 一 职 务 而 受 宠 ,
家 庭是 社会 的经济 细胞 ,也是 消费 单位 ,饮 茶尤
第 1期
陶德 臣 元 明 时期 茶 叶 消 费 场 所 分 析
.47 .
生 饭粗 粝 ,衣 毡毳 ,皆可 耐 ,惟 无水 烹茶 ,殊不 可耐 ”, 消费还 是 自种 、馈 赠 消费 就无法 一 概而论 。关于 此 ,
饮 茶 的普遍性 、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喻 。纳入 饮 食 生 活 行 下 文将 详细 阐述 。
日后 成 为 皇 后 。元 顺 帝 与 宠 臣 哈麻 “以 双 陆 为 戏 。 其 适合 家庭 消 费 。“白鹤 溪清 水见 沙 ,溪头茅 屋 野人
一 日,哈麻服 新衣 侍 侧 ,帝方 啜茶 ,即 啜茶 于 其 衣 ”, 家 。柴 门净扫 迎来 客 ,薄 酒迟 留当啜茶 ”,“客来 一笑
这说 明元 代 皇帝饮 茶 地点 在宫 廷 中进行 。明代 同样 茶 当酒 ,迩 来风 尘茶 亦少 ”,反 映 了元 代 一般 家庭 的
“蜡 茶最 贵 ,而制 作亦 不凡 ”,“此 品惟 充 贡献 ,民间罕 斋 。内设 茶 灶 一 ,茶 盏 六 ,茶 注 二 ,余 一 以注 熟 水 。
茶叶店管理制度

茶叶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茶叶店的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茶叶店的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茶叶店的全部经营活动。
第三条茶叶店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第四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利。
第五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七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风险,保障正常经营。
第二章经营管理第八条茶叶店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九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进货、销售和库存管理制度,保障商品的来源和质量。
第十条茶叶店应当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交易。
第十一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保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二条茶叶店应当积极开展促销活动,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
第十三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对客户的服务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四条茶叶店应当制定员工招聘、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十五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权利。
第十六条茶叶店应当关注员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第十七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保障,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第四章内部管理第十八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经营的合法性和正常性。
第十九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内部审计,防范风险,保障正常经营。
第二十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第二十一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二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五章突发事件处理第二十三条茶叶店应当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提高应变能力。
第二十四条茶叶店应当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五条茶叶店应当加强对危险品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元明时期中国茶业的发展与管理制度创新

时期 的茶 树 载培 和茶 园 管理 技术 有 所 提高 ,
究
尤其是制茶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茶类也 得到空前发展 , 开创 了我 国传统茶业发展的新 时代 。
1 3
一
农 史 与 农
业 文 化 研
茶 的产 地 和数 额 , 出明朝 优 质茶 叶 主要 分 布 指
载 , 几乎 全是 录转 自其 他文献 。 也 明代茶 区基本 奠定 了今天 的茶 区体系 。这
一
在江苏、 安徽、 江、 浙 江西 、 福建各省 , 因而被皇 家朝 廷指 为 贡 地 。 郭孟 良 (90 考 察 了贡 茶 19 )
■
Hale Waihona Puke 农 元 明 时期 中国 茶业 的发 展 与 管 理 制 度 创 新
口于嘉胜
[ 内容提要 ] 文章对元明时期的茶 业发展概况 以及茶业管理 制度进行 了阐释 。文章认为 , 明时期茶 叶茶 区、 元 茶叶 品种 、 消费方式均出现 了重要 变革 。在茶业管理制度上, 除了继承唐宋时期的榷茶制度 外 , 叶贸易 出现 了重要 的 茶 革新。这些变革过程是统治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 也是历史路径依赖 的结果 。
陈椽(94 认为 , 的茶区是不断扩大的。王赛 时(94 讨论了明代贡 18 ) 明代 19 )
【 收稿 日 2 1 一 3 1 期】02 O — 8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09 1 13 0 【 作者简介】 于嘉胜(99一 ) 男, 16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史。
明代茶马贸易官营体制的制度框架(精编)

明代茶马贸易官营体制的制度框架马冠朝[摘要]明洪武年间制定了一系列的官营茶马贸易的政策和制度,本文将其称之为“洪武体制”。
这些制度从榷茶、茶和马的比价关系、运输和经营形式、监督和打击走私等方面有力保障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
并且根据明朝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制定了“金牌信符制”,这是明代茶马贸易官营体制发展到极至的表现。
“金牌信符制”作为官方和“西番”纳马换茶的凭证的作用而出现,它的作用在于加强了对“西番”之民的社会控制。
“洪武体制”具有开创性,洪武后明朝的皇帝们所制定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基本上没有逸出这个体制的藩篱。
在严格遵守“洪武体制”而没有什么制度创新使官营茶马贸易每况日下。
明初官营茶马贸易的制度模型是“洪武体制”。
“洪武体制”即是明朝建国初朱元璋对与西番之民的茶马贸易官营体制的一系列创设和规定。
无论哪一项体制的创设都是从松散到严谨,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
“洪武体制”由开国皇帝所创置,后世皇帝根据世事的不同做些修补。
洪武二十六年,这个体制达到了相对完善和发展到了顶峰,该年颁行了“金牌信符制”。
它的意义在于强制政策应用于茶马贸易之中,从而将官方控制的茶马贸易推向了高度垄断。
后续地对“洪武体制”的修补并没有逸出这个体制的藩篱,围绕“金牌信符制”的起废而展开。
“洪武体制”的开创行和重要性在于它对官方控制的茶马贸易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形成了官营茶马贸易的制度格局。
这一体制包括比如榷茶制度、机构设置、比价制度、运营制度、巡查制度、禁贩制度、“金牌信符制”等等,其发展到极致则是“金牌信符制”。
洪武二十六年在整个明史上没有什么特殊重要的意义但在明代茶马贸易史上比较重要。
这年朱元璋颁发了“金牌信符制”。
“金牌信符制”又叫金牌铜符,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派曹国公李景隆到“西凉、永昌、山丹、西宁、临洮、河州、洮州、岷州、巩昌等缘边诸番,颁给金牌铜符。
”[1]在金牌制下,缘边诸番“自愿”向明政府纳马匹,朝廷出于边境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和明庭边境战略意图验马高下酬以茶斤。
茶叶交易市场规章制度

茶叶交易市场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茶叶交易市场秩序,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茶叶交易市场包括茶叶批发市场、茶叶零售市场及茶叶交易中心。
第三条茶叶交易市场的管理机构应当依法保障市场秩序,维护市场正常运作,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
第四条茶叶交易市场的相关规章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五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保证市场交易活动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二章茶叶市场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第六条茶叶市场参与者包括茶叶种植户、茶叶生产企业、茶叶经销商、茶叶加工企业等。
第七条茶叶市场参与者有权依法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享有平等的市场准入权。
第八条茶叶市场参与者应当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如办理市场准入手续、签订交易合同等。
第九条茶叶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应当遵守市场规则,不得采取欺诈、恶意竞争等不正当手段。
第十条茶叶市场参与者有义务维护市场秩序,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茶叶交易市场的管理第十一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市场参与者的资质进行审核,防止不合格的市场参与者进入市场。
第十三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处理市场交易中出现的纠纷和投诉,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向市场参与者提供市场信息和服务。
第十五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密切配合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市场交易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第四章茶叶交易市场的监管第十六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市场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经营者信用管理制度,对市场经营者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第十八条茶叶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构,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全面监管。
茶叶批发店的日常管理制度

茶叶批发店作为茶叶销售的重要环节,其日常管理对于确保茶叶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促进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茶叶批发店的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店铺的正常运营,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店长:负责店铺的整体运营管理,包括人员安排、财务管理、销售策略等。
2. 副店长:协助店长进行店铺管理工作,负责店内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3. 营业员:负责茶叶销售、客户接待、商品陈列等工作。
4. 仓管员:负责茶叶的入库、出库、盘点等工作。
5. 会计:负责店铺的财务管理、账目核对等工作。
三、岗位职责1. 店长(1)负责制定店铺年度销售目标、经营计划,并监督实施。
(2)负责店铺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负责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
(4)负责与供应商、客户、银行等外部单位保持良好沟通。
2. 副店长(1)协助店长进行店铺管理工作。
(2)负责店内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3)负责店铺的日常销售数据分析。
3. 营业员(1)负责茶叶销售,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
(2)负责商品陈列、货架整理、店铺卫生等工作。
(3)负责收集客户意见,及时向店长汇报。
(1)负责茶叶的入库、出库、盘点等工作。
(2)确保茶叶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防止茶叶变质。
(3)负责仓库卫生、安全等工作。
5. 会计(1)负责店铺的财务管理、账目核对等工作。
(2)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
(3)负责税务申报、资金结算等工作。
四、管理制度1. 店铺形象(1)店铺外观整洁、明亮,店内环境舒适。
(2)商品陈列有序,分类清晰。
(3)保持店铺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 茶叶质量(1)确保所售茶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确保茶叶品质。
(3)定期对茶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茶叶品质。
3. 销售管理(1)制定销售策略,提高销售额。
(2)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3)定期进行销售数据分析,优化销售策略。
4. 人员管理(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茶叶公司组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茶叶公司内部管理,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管理层、业务部门、技术部门、行政人事部门等。
第三条公司组织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2. 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 坚持诚信经营,维护公司利益;4. 实行民主管理,发挥员工积极性;5.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四条公司组织结构分为以下几个层级:1. 股东大会: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审批重大决策等;2. 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定公司经营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3. 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执行董事会决议;4. 部门经理:负责部门内部管理,协调部门间工作;5. 员工: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完成本职工作。
第五条公司设立以下部门:1. 生产部:负责茶叶生产、加工、质检等工作;2. 销售部:负责市场开拓、客户维护、销售渠道建设等工作;3. 技术研发部:负责新产品研发、技术改进等工作;4. 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内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5. 财务部:负责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六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股东大会:负责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审批重大决策;2. 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定公司经营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3. 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执行董事会决议;4. 生产部:负责茶叶生产、加工、质检等工作;5. 销售部:负责市场开拓、客户维护、销售渠道建设等工作;6. 技术研发部:负责新产品研发、技术改进等工作;7. 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内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8. 财务部:负责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七条公司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八条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
嘉兴市圆明茶叶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嘉兴市圆明茶叶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嘉兴市圆明茶叶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嘉兴市圆明茶叶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 的四川转运司演 变而来 ,至元 八年 ( 2 1 1 7 年)罢 际上是 1 处 ,至大 四年 ( 31 年 )九月 所罢 西番茶 7 1 ] 之 ,至元 十六年 ( 2 9 )复立转 运司 ,2 1 7年 年后 并人 提举 司尚不在 内⑩ 。这样是 1 处提举 司。 《 8 中国茶 叶
(2 0 1 9 年)二月 , “ 复立南康兴国榷 茶提 举司 ,秩 从 提举司 ,又别置平江等处榷茶提举 司,“ 掌岁贡御茶” 。 五品”可知 ,应是南康府兴国州。
至 元 二 十 四年 ( 2 7年 ) 罢 平 江 提 举 司 ,并 掌 其 职 。 18
5 、批验茶 引所。元设 ,为辅助性茶 政机构 ,专 杨维贞 《 东维子 集》 卷十二 《 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记》 门管理和 检验 茶 引的机 构 。负责 验证 茶 引真 伪 、按 云 : 常湖之司并平江而为一 ,盖又御膳之所在 ,体隆 “ 引总给茶 叶 、查核 引茶 数量 是否 相符 等 。皇 庆二 年 事大与他 日异 , 故号都司 , 用四品印章 , 增设监长一员 , (3 3 1 1 年)七月 “ 置榷茶批验所 ,并茶由局官” 。茶 幕司升提控按牍” @ ,后为从 二品。定置达鲁花赤 、提举 由局是管理零售茶 的机 构 , “ 随处批 引局 同”。延} 各 1员 , = 占 俱从五品, 同提举 1员 , 从六品 , 副提举 1员 , 元年 (3 4 “ 1 1 年) 改设批验茶由局官” @。
乎 是元朝 唯一的茶 叶贸易 制度 ,只 是早期在 四川 实行 湖、福 、广之 税” 。至元 二十五年 ( 8 年 )改江 1 8 2
综
过短 榷 时 茶制
。
比较 而言 ,明代 由于川陕行 茶马法 ,
西茶运 司 为榷 茶都转运使 司④ 。天 历二年 (3 9 1 2 年)
述
茶引 制 实 范围 一 从实 构 元 “ 榷司, 州县” , 统元年 (33 由 度的 施 小 些。 施机 看, 代 始置 而归 @元 13年)
… , … 一 u
… … ~
… JH —… ‘ …
… … … … … …、 一 — … J 一
能 、 首 埋 人 员 ,体 出 I 明 首 埋 特 点 o
一
7十血牛 1 3
( / I 牛 ) 六 月 芸 杀 运 五= 莒 出 _ , 以 具 争 J 搜 J
4、榷 茶 提 举 司 。元 代 管 理 榷 茶 的机 构 。 元 灭
1 监榷 茶场 使 司 。元 代 榷 茶 机 构 。 至元 五 年 茶 地 区设立榷 茶提 举 司 ,官即提举 , “ 、 从五 品”⑨ 。
(2 8 ) “ 1 6 年 用运 使 白赓 言 ,榷 成都 茶 ,于京 兆 、 《 元史》卷 十 四 《 祖本纪十 一》云 :至元二十 三年 世
四道 宣慰 司。至元 十九年 ( 2 2 1 8 年)复立 陕西1 ) 转 大 辞典 ・ 茶提 举司》 无 “  ̄ I 1I 通辖诸课程事 ”②,包括茶税在内 。明代于洪
“ 康” ,又 将 “ 南 岳鄂 ”算作 一处 ,加 上 “ 西番茶提
.
茶引 由制度管理机构
隶本道宣慰 司。至元十 六 ( 2 9 )夏 四月 ,立江西 17年
元 明建 立 了以户部为 中心 的茶引 由专 卖制度 ,但 榷茶运司及诸路转运监使司、宣课提举司 。至元十七
两朝代又有 所不 同。从地域 上看 ,茶引 由专卖制度 几 年 ( 2 0 ) “ 1 8 年 置榷茶都 转运 司于江州 ,总 江淮、荆
的 余 引 田 利 度 , 砸 Z 地 阴 边 铺 制 度 , 用 以 g、 明 外 l 销
负 贡 实 5l 余 课 _ 竿 、 仕 莳。 全 7 十 I1 1 t年 3 A
(I / 年 ) 香 H / - / -
蹴
… l 一 … ’ …
— -l , ● 一 。 J - J …
转运 使 ” 。 《 元史 》卷九 十 四 《 食货 志二 ・ 法》提 茶
各地负 责榷茶 的机构不统 一 ,有 的单列 ,有的与盐 政 到 , “ 凡管茶 提举 司一 十六所 ,罢其课少者 五所 ,并 相合 。最早 的茶盐转运 司设于 四川 。 “ 至元二 十二年 人 附近提举 司” 。 《 献通考 》卷二十 二 《 文 征榷五》 (2 5 1 8 年) ,置 四川茶盐运司 ,秩 从三品 。使 一员 , 载 ,榷 茶 1 个提 举 司如 下 :杭 州 、宁 国、 龙兴 、建 6
巩 昌置局发 卖 ,私 自采卖者 ,其罪与私 盐法 同。六年
(2 9 1 6 年) ,始立西蜀四川监榷茶场使司掌之”① 。
(2 6 1 8 年) 二月 , “ 复立岳 、鄂、常德 、潭 州、静 江
榷 茶提举 司。三月 ……以榷茶提 举李起 南为江西榷茶
2 、茶 盐转运 司 。元代 管理盐 务和 茶务 的机构 。
茶 引由制具有 “ 由简 到繁” 的特点 ,且比较混 乱 。起 十一 月 ,又 复 立 江西 、湖 广 、江 浙 、 河南 榷茶 转运 初 以榷茶都转 运司 为中心 ,后 以户部 为中心 。明代茶 司。至明代 为茶课 司取代 。
A
I
引由机构相对比较稳定
,
对元 代茶 引机 构有所 继承 ,
同知 、副使 、运 判 各一 员 ,经 历 、 知事 、照磨 各 一 宁、庐州 、岳 州、鄂 州、常州 、湖州 、潭 州、静江 、 员 ” 。它 由至元 二年 ( 2 5 ) “ 掌 煎熬 办课 之 临江 、平 江 、 兴 国、 常德 府 、古 田 、建 安 等处 ,实 16年 专
G a g o gT a u n d n e
1 9
举 司 ” ,为 1 处 。 但 , “ 鄂 ” 应 为 “ 州 、鄂 州 ” 6 岳 岳
务是 “ 采摘茶 芽 ,以贡 内府” ,至元十三年 (2 6年) 17
两地 ,从 《 元史》卷十 六 《 宗本纪》至元二十七 年 置司 ,统提领 所 1 世 3处。至元 十六年 (2 9年 )升都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