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实验步骤(精)
北京中考设计实验步骤精讲

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请你写出实验
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练习1 .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
如下器材: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 铝块、细线、大烧杯、量筒、水。请 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
练习2、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实验器材:符
合要求的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各一
个;钩码一盒、足量的水。请选用上述实 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
力”。
(1)请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练习2、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实验器材:符
合要求的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各一
个;钩码一盒、足量的水。请选用上述实 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
力”。
(1)请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练习2、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实验器材:符
合要求的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各一
个;钩码一盒、足量的水。请选用上述实 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
(5)利用公式F浮=G-F拉分别计算
出6次钩码受到的浮力F浮;利用公式
G排液=G总-G桶分别计算出6次钩码排 开水的重力G排液。并分别记录在表格
中。
G桶/N
G/N G总/N G排液/N F拉/N F浮/N
练习3、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带砝码的 天平一架、刻度尺一把、足够深的大水 槽一个、底面积为S的细长平底试管一支、 足量的水、足量的细沙、小汤匙一个。 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 一个实验证明:“当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时,水内部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成正比。” 请写出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1)实验步骤: (2)实验数据记录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精)

五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2个,制作2个,趣味游戏1个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时间不够,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第二课我们的呼吸【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方法一:【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方法二:【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链接: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高考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高考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实验简介
本实验操作指南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考化学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实验材料
- 实验器材:玻璃、试管、烧杯等
- 实验药品: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
-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酸碱度计等
实验操作步骤
1. 实验准备:
- 检查实验器材和仪器的完整性和净化程度;
- 了解实验药品的性质和安全操作要求。
2. 实验步骤:
- 根据实验要求,精确称量并混合所需的实验药品;
- 在实验器材中进行反应过程,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 使用仪器进行数据记录和测量。
3. 实验安全:
- 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佩戴适当的安全装备;
- 注意实验药品的毒性、腐蚀性等危险性质,避免直接接触;
- 小心处理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液体等废弃物。
注意事项
- 在实验前要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和步骤,并做好实验计划;
-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
- 使用仪器和器材时要小心操作,以防意外发生;
- 实验后要及时清洁器材和仪器,妥善处理废弃物。
结论
通过本实验操作指南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高考化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请注意:本实验操作指南仅供参考,请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遵循教师指导和实验室规定。
普通物理实验(精)

弦振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用三线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2 、研究物体回转轴的位置和转动惯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三线摆 米尺 游标卡尺 秒表 天平 (外形 尺寸及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两个.
弦振动的研究
三、实验内容 1 、验证弦的基频与弦长的关系。 调节K使音叉按其固有频 率振动起来,取一定的T值,改变 l,使弦上出现 n =2、3、4、 5、6 等稳定的、振幅最大的驻波。测出各n值对应的弦线长 l, 用音叉频率 f 除以驻波数n,得出各n 值的基频 f0 ,作 lg f0— lg l 图线,并求出其斜率。 2 、验证弦的基频与张力的关系。取一确定的 l 值,改变砝 码质量,求出各 n 值的基频 f0 ,作lg f0 — lg T 图线,求 出其斜率。 3 、就实验中某一组 n、l、T 值,代入下式计算弦振动的频 率,并将其和音叉振动的频率作比较。
物理天平 比重瓶 烧杯 蒸馏水 待测物等
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三、实验内容
1.测量天平的灵敏度调整天平的水平和零点;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液体的密度 ,称得其质量m3; 4.计算液体在环境温度下的密度及其偏差。 注意事项:加减砝码必须在天平制动时进行。
简谐振动的研究
梁弯曲法测杨氏模量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用梁的弯曲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2.学习百分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弯曲仪一套(包括百分表) 螺旋测微计 游标卡尺 米尺等
梁弯曲法测杨氏模量
三、实验内容
1.调节水平螺旋,使圆形水准器的气泡处于正中,则仪器的基座处于 水平状态,以百分表的测量头为中点,对称地调节左右两刀口至相等距 离,置钢梁于两刀口上,在梁的中点套上钢质框,使刀口向下,框下边 挂上砝码钩。 2.旋动齿轮调节旋钮,使百分表下降,百分表测量头与纲环平面上 的凹槽相接触,并使百分表的短针处于3mm 处,旋动百分表盘外圈,使 长指针对准毫米的整数(0—100的0处)。 3.在砝码上顺序加砝码,共加五次,每次增加200g,同时每加一次砝 码,读一次百分表的示值。再按相反顺序同样做一次,也就是顺序地由 梁上取下砝码,读出百分表的示值 (N/m2) 。 4.测出梁的长度 l,也就是两刀口间的距离,并用螺旋测微计在棒的 各处测厚度a,用游标卡尺在棒的各处测宽度b,各测五次。将各测得量 代入公式(17—6),求出棒材的杨氏模量。如果需要考虑梁的自重,则 测出m 0 ,代入公式(17—5)式计算。 5.可改变梁的长度(即可改变两刀口的距离),重复1—4的步骤。
小学科学 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三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比较硬度实验目的: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谁更柔韧实验目的: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1、实验的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三、谁更容易吸水实验目的:1.使学生理解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培养学生会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吸水性,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并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膜、铁片、木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们也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说明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说明化学实验是初中阶段学生重要的学科内容之一。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初中化学实验的步骤。
一、实验名称:酸碱中性试验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试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其酸、碱、中性的性质。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打滴管、石蕊、酚酞溶液、酚酞指示剂、苯酚酚酚、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3.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台上,并将试管夹夹在试管夹上;b. 用打滴管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滴入不同的试管中;c. 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下实验结果;d. 用另一个试管重复以上步骤,将氢氧化钠溶液和苯酚酚酚溶液进行酸碱中性试验。
4. 实验结果:氢氧化钠溶液在酚酞指示剂的作用下变成粉红色,为碱性;盐酸溶液在酚酞指示剂的作用下变成无色,为酸性。
二、实验名称:金属活动性实验1.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观察金属在溶液中的反应。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金属样品(铜、铁、锌)、铜(Ⅱ)硫酸溶液、铁(Ⅱ)硫酸溶液、锌硫酸溶液。
3.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台上,并将试管夹夹在试管夹上;b. 依次在三个试管中加入铜(Ⅱ)硫酸、铁(Ⅱ)硫酸、锌硫酸溶液;c. 将铜条放入第一个试管中,观察其反应产物;d. 依次将铁条、锌条放入其他试管中,观察其反应产物。
4. 实验结果:铜条放入铜(Ⅱ)硫酸溶液中无反应,铁条放入铁(Ⅱ)硫酸溶液中起化学反应,锌条放入锌硫酸溶液中起化学反应。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说明,学生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初中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愿每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验中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化学专业实验操作

化学专业实验操作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容量瓶、试管、滴定管等。
2. 试剂:NaOH溶液、HCl溶液、CuSO4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制备NaOH溶液(1)将一定量NaOH固体称取到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杯棒搅拌均匀,直至固体溶解。
(3)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
2. 实验二:酸碱滴定(1)取一定量的HCl溶液,倒入滴定瓶中。
(2)将NaOH溶液加入滴定瓶的滴定管中。
(3)滴定时,滴加NaOH溶液,同时轻轻摇动滴定瓶,直至颜色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1)取一定量CuSO4溶液,倒入试管中。
(2)滴加NaOH溶液,观察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相关安全说明,并正确佩戴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具。
2. 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试剂的溅出和损坏仪器。
3. 涉及酸、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应穿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4. 各实验步骤要仔细按指导书要求进行,不要随意更改操作顺序或量取试剂的用量。
5. 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一制备的NaOH溶液应无色透明。
2. 实验二滴定过程中,当颜色变化明显时,滴定结束,记录所滴加的NaOH溶液体积。
3. 实验三观察到的反应产物应为淡蓝色的Cu(OH)2沉淀。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专业实验操作,我掌握了NaOH溶液的制备、酸碱滴定和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等实验操作技能。
在操作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表明我的实验操作是准确无误的。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努力提高实验技能,不断完善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能力,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精)

实验一: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一、计算:氯化钠质量:50g×5%=2.5g水的质量:50g-2.5g=47.5g水的体积:47.5g÷1g/cm3=47.5cm3二、称量:1、用托盘天平称取2.5g氯化钠。
(1)在托盘天平两边托盘里各放一张大小相等的纸,将托盘天平调节至平衡(若指针向左偏,则平衡螺母向右移)。
(2)将游砝用镊子移动至2.5g处。
(3)用药匙分多次取氯化钠放入左边托盘里,直至托盘天平平衡(注意:一次性放入的药品超过2.5g要扣分)。
(4)将称取的药品倒入烧杯中,收拾好托盘天平,放回原处。
2、量取47.5毫升水(1)取50ml量筒。
(2)一手拿量筒,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应正对手心),量筒紧挨试剂瓶口,缓缓倾倒至量筒内凹面至45ml处。
(3)将量筒在桌面上放平稳,改用胶头滴管取水滴至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点至47.5ml处(注意:视线应与量筒内凹面最低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读数)。
三、溶解1、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烧杯口紧挨量筒尖嘴,缓慢倾倒)。
2、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玻璃棒不可撞击烧杯底部或烧杯壁)。
3、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四、洗净仪器,打扫桌面,将仪器在桌面摆放好。
实验二:量取20ml粗盐水并进行过滤实验步骤:一、量取20ml粗盐水1、取用50ml量筒。
2、取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一手拿量筒,一手拿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量筒倾斜,量筒口紧挨试剂瓶口,缓缓倾倒,眼睛注视量筒内液面,当液面至18ml左右停止倾倒。
3、将量筒在桌面上放平稳,改有用胶头滴管取粗盐水滴加至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点与20ml刻度线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将试剂瓶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4、将量好的液体倒入烧杯中(量筒尖嘴应与烧杯内壁接触,缓缓倾倒)。
二、过滤的准备1、用滤纸做一个过滤器放入漏斗内(滤纸边沿应低于漏斗口边沿,若高于漏斗口边沿,则应取出修剪至低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维护保养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整理
8.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注意事项》:
1、严忌单手提取显微镜。
2、若须移动显微镜,务必将显微镜提起再放至适当位置,严忌推动显微镜(推
动时造成的震动可能会导致显微镜内部零件的松动,切记!!),使用显微镜请务必小心轻放。
3、使用显微镜时坐椅的高度应适当,观察时更应习惯两眼同时观察,且光圈及光源亮度皆应适当,否则长时间观察时极易感觉疲劳。
4、转动旋转盘时务必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刮伤接目镜之镜头。
5、标本染色或其它任何操作皆应将玻片取下,操作完成后再放回载物台观察,切勿在载物台上操作,以免染剂或其它液体流入显微镜内部或伤及镜头。
6、观察完一种材料,欲更换另一种材料时,务必将载物台下降至最低点,换好玻片后再依标准程序重新对焦,切勿直接抽换标本,以免刮伤镜头或玻片标本。
7、用毕显微镜应将载物台下降至最低点,并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圆孔处,将电源线卷好,盖上防尘罩,并收入存放柜中。
六、观察番苆的果肉细胞
1.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的番茄果肉,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看清楚番茄果肉细胞的结构
十三、用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片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
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三、染色
6.把一滴碘液滴在添置玻片的一侧
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成以后,就可以放到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