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之听课中常见的坏习惯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无计划,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
2.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3.作业拖拉,马虎潦草;
4.不愿独立思考,一有不会的作业就问同学;
5.上课时从不举手,甚至经常抄别人的作业;
6.从不预习,也不主动复习,只是考试前开夜车应付一下;
7.在家里学习时,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8学习用品到处乱扔,书包里乱七八糟,学习常找不到学习用品。
怎样有计划的学习与生活
1.培养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思考,做作业时聚精会神、独立思考。
2.培养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
制订一份定时定量学习计划。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保证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养成该学习时马上学习的习惯;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
在定量学习计划中要包含三项任务:
①巩固、记忆。
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数理化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
②保证作业质量。
把学习教学内容(包括例题、习题)弄懂、弄通。
③复习领悟知识。
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十个学习不好的习惯

十个学习不好的习惯
1. **玩游戏**:沉迷于玩游戏,会浪费大量学习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
2. **缺乏规划**:学习过程没有合理的规划,认真学习的劲头渐渐不够,把很多时间耗在繁琐的工作上。
3. **拒绝参加活动**:拒绝参加活动会使他们失去一些交流机会,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4. **缺乏耐心**:学习缺乏耐心,总是走马观花,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容易的学习上,而忽略了费时费力的积淀。
5. **学习没有计划**:学习活动没有完善的计划,缺乏针对性,容易淹没在非“关键”学习内容中,对自身提升收获效果甚微。
6. **自觉不舒服时学习**:身体不适时,长期学习都会影响身体健康,而得不到学习上的实际效果。
7. **刻意熬夜**:刻意拼命夜读,反而会因为精神疲劳和身体强打折磨,使学习效果几何欠佳。
8. **不注意注意力的维持**:不能够坚持专心致志的学习,反复思考该学什么或自言自语,这样会消耗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
9. **忽略思考**:压抑思考,凡事照本宣科,不去深入讨论和理解,会使学习过程沉闷而乏味,收获和成就感极低。
10. **学习气氛恶劣**:学习环境讨论恶劣,学习的氛围不对,既不能对提高学习
效率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可能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课堂听讲中的坏习惯及其克服措施

为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就一定要克服课堂听讲中常见的坏习惯。
这些坏习惯可以归纳成十类。
(一)认为某个科目沉闷有些人一旦认为某堂课不够生动,便立刻“关掉”自己的耳朵,不去聆听。
这种举动,通常都是基于无知,而不是理智。
(二)对老师有偏见有些人喜欢挑剔讲课者的不是,如衣着落伍,声调呆板,乡音未改等,从而推断:这样一个演讲者,说不出什么重要的东西。
抱着这种偏见去听课,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个好的聆听者,知道授课不同于时装表演,知道人无完人。
他会仔细地寻找知识,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挑老师的毛病上。
(三)只看热闹,不悟门道有些人只听事例,而认为原理、意念等只不过是其他人的看法罢了。
(四)过分反应,因小失大有些人由于不同意讲课者的某点说法而对整堂课采取了拒绝的心理,以致错过了其余的课堂内容。
一个好的聆听者,会用理智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聆听。
存在不同观点应视为很正常的情况,待有适当机会才发问,决不应影响听课。
(五)千篇一律的笔记方式有些人尝试将每堂课用同一个笔记形式记录。
他们只顾笔记的外观,忽略了笔记的内容。
一个好的聆听者,会因科目及授课形式的不同,来调节笔记方式。
(六)对敏感的字眼过分反应有些人一听到敏感的字眼,如“宗教”、“赌博”、“娼妓”等,便反应过敏,血压上升,甚至发火,而聆听亦会结束。
一个良好的聆听者,即使听到一些敏感的字眼,仍会留心听下去,以便理解讲课者的意思和论据。
(七)三心二意,浪费思想速度思想的速度,比讲话的速度要快4倍以上。
有些人就是因这个事实,在听课的空隙胡思乱想或解决个人问题,结果打乱了听讲的思路,以致再也跟不上讲课者的思路,只好将余下的课堂内容放弃。
一个好的聆听者,会利用他的思想速度及课堂上的停顿,去区分重要论点及有关的支持论据,将重点快速总结,并预测讲课者的下一个要点。
(八)人在曹营心在汉有些人眼睛在望着讲课者,而心早已飞出了课堂。
他们认为回家看教科书完全可以代替课堂听讲。
一个好的聆听者,知道每一堂课都很珍贵;知道每一堂课,都是讲课者花数小时精心准备的,其中有些东西在教科学书里是找不到的。
孩子学习的五大常见坏习惯

孩子学习的五大常见坏习惯
1、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到12岁左右,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达到半个小时。
学习较差者的一次集中注意力往往没有同龄孩子的时间长,往往是上课不久之后,注意力就开始分散,离开学习内容。
这样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一般喜欢边做边玩。
2、欠缺认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习惯,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进而思考并领会。
这种在实际生活当中往往表现为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抢答,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欠缺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学习中把知识内化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欠缺这种习惯的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回答问题,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不会审题等。
4、认真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认真做作业是学习反馈环节中重要的一环。
不认真做作业常常表现为姿势不够端正,做不到自觉遵守“一尺一拳一寸”的原则,字迹不端正,涂改随意,不整洁,用笔随意等。
常常还有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等。
5、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是学习质量的保证。
缺乏内动力的孩子往往表现为需要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
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比较喜欢看电视、上网,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
学习中存在的20种不良习惯及教师的忠告

——与全体同学共勉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订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教师忠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你既然无法改变学校的作息时间,那么就将自己容易忽略的时间死角利用好,控制好,笨鸟先飞,就是合理利用了休息时间。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
教师忠告:尝试动笔做笔记,或抄版书,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来,因为脑袋是长在你的肩膀上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教师忠告:课前及早安静五分钟,自修课前把要完成的任务写在纸上,然后逐项完成。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词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教师忠告:每本工具书就是一个无言的老师,经常翻书就相当于经常向老师请教,花很少的钱雇一个辅导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5、害羞、爱面子,不懂不会也不问。
教师忠告:面子不能当饭吃,也换不来分数!举一下手,微笑一下很简单,不妨试一试!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教师忠告:梦中走路千万里,醒来依然在床上。
写一个字,背一个单词,做一道题,胜过无数次的空想。
行动是最好的清醒剂。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就把书包收拾好,就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教师忠告:把书包放到你看不到的地方,把篮球寄存到老师的办公室。
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教师忠告:只要不影响安全,一边往外走,一边回味一下课上主要环节,一举两得,这大概只需要两分钟。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教师忠告:做题不看书,看书不做题,这样做作业才有效率。
边看边做,速度慢,效率低。
相信自己!当然,如果考试允许对答案,你只管去对好了。
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里,看完分数就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
教师忠告:看老师的批注和评语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在同老师进行交流。
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教师忠告:如果不影响你的正常做题,也无所谓;但如果由小动作变成大动作,看课外书,玩游戏机,听MP3……,那就危险了,赶紧改吧!12、遇到好看的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值得教师注意的17个坏习惯

值得教师注意的17个坏习惯在教学、上课时,很多老师会有形成一些坏习惯,看看下面的几个,你是不是中招啦!1、经常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
2.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
3.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
4.轻易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
5.学生犯错误立即就通知家长。
6.轻易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
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
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7.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8.在饮酒后批评学生。
酒精的作用会让你情绪冲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
9.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
10.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
11.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2.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
13.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
14.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
你的不当言论不仅会损毁其他教师的形象,也会损毁你自身的形象,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15.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移、心不在焉。
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
16.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
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17.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
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
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方法作文

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方法作文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方法上课作为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提升和人生的发展。
然而,现实中上课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不积极听讲、贪玩、缺勤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生发展。
本文将探讨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方法。
一、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 不积极听讲在上课时,不少学生往往不能够保持积极的听讲状态,甚至懒散的趴在课桌上。
其中原因一是因为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二是由于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1.2 贪玩贪玩是学生在上课时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有些学生默默地对课本进行翻阅或者玩手机、听音乐等,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上课的时间,而且也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影响。
1.3 缺勤缺勤也是上课的一个难题,有时学生会由于各种原因缺课。
如果缺勤的频率较高,就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学生考试失利。
二、上课问题的改正方法2.1 提高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改正学生不积极听讲和贪玩的一个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形式入手,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2 强化考核机制加强考核机制也能有效地改正学生贪玩的问题。
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反映了他们的表现,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3 制定缺勤制度制定缺勤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按时上课的好习惯。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缺勤制度,定期召开班会,告知学生缺勤的坏处,加强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三、学生们应该怎样做?3.1 自觉调整心态学生应该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同时还要树立未来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对课堂的重视程度,增强自信心。
3.2 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不做无关的事情,以便更好的吸收知识。
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克服学习的困难,主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
四、结语总之,对于学生而言,上课是获取知识和成长经验的重要途径,不能草率对待。
矫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

矫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
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而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更不可粗暴行事,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
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
这种方法,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不造成其他外围效应。
1、“手势暗示”:教师在讲课时,一旦发现他(她)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既用手势进行微妙短暂的定势,指着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
2、“目光暗示”:教师把严峻、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使她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3、“语调暗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调,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造成一种临时的教学氛围,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或美感等),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
4、“接触暗示”: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学生的气质不同,个性有别),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她)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5、“教具暗示”:当个别学生的注意通过一定手势转移到听课上来时,另外的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良习惯,教师应凭借教学的辅助工具,(如幻灯、图片、板书等)要求学生随着手指,或教师指点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带动个别学生专心听课,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群体的学习目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暗示”的方法,对学生不良听课习惯进行及时的心理矫正,只要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搞好课堂教学。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中常见的十种坏习惯
拉尔夫·G ·尼科尔斯,这位国际知名的听力专家曾指出过下面要紧的十种坏的听课习惯。
一旦消除了这些坏习惯,你就能成为一名较好的听课者。
(1)认为课程单调无味。
一名差的听课者一经判断讲课将是单调无味之后,就会心不在焉。
而这种判断通常不是以知识而是以无知为基础的。
一个好的听课者,即使课讲得似乎很单调,也会倾听可能是重要和有用的信息知识。
(2)批评讲课。
一个差的听课者常常找讲课者的岔子——也许是不修边幅,或者是声音单调——并推断这样的人是讲不出什么重要的内容来的。
一个好的听课者清楚地认识到上课不等于时装表演。
他或她所追求的是观点、思想,而不是找批评的靶子。
(3)过激反应。
一个差的听课者由于专门注意了自己与讲课者观点不同这件事,以致没有听到大部分讲课内容。
一个好的听课者是用脑子而不是用感情来听课,他或她只是把不同的观点记下来,以便课后向教师请教,然后继续听讲。
(4)只听事实。
一个差的听课者要的仅仅是事实。
认为“具体的阐述”只是他人的观点而已。
一个好的听课者想知道事实是怎样证明原理的,例子又是如何说明概念的,论据是怎样证明论点的。
他或她认为事实是重要的,但只有和原理、概念、论点联系起来才有意义。
(5)概括一切。
一个差的听课者企图将每一堂讲授的内容通过详细的概括硬套进一个刻板的模式。
他或她忙于分析形式和风格而忽略了内容。
一个好的听课者却按照讲课者的题目和组织形式来校正自己的笔记。
(6)伪装注意。
一个差的听课者两眼紧盯讲课者,随后就放松了,他们期望在课后学习的时候从课本里获得相应的信息知识。
一个好的听课者认识到每堂40分钟的讲课是获得讲课者花了几个小时才搜集起来的论据和概念的一个机会。
(7)分心。
一个差的听课者会因为一点小小的理由,脚步声、门的开关声、咳嗽声以及铅笔落地的声音而中断聆听教师的讲课。
一个好的听课者约束自己不去理会使他或她分心的事,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课者所讲的内容上。
(8)仅仅选择简单的内容。
对于一个差的听课者来说,要听懂讲课者复杂的论点和思想是过于辛苦而困难的事,这种学生要的是娱乐,而不是学习。
一个好的听课者求知欲望很强,他想了解讲课者是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对于困难的、技术性的或者复杂的思想并不惧怕。
(9)对于感情的词反应过激。
一个差的听课者一听到一些激起个人感情的词,便会产生过激反应,几乎大发脾气。
他或她的血压会升高,于是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一个好的听课者听到同样充满了感情的话,反而更加仔细地听,以便领会讲课者的要旨或论点,并了解他或她的偏见在哪里。
(10)浪费思想速度。
甚至一个差的听课者也懂得思想的速度要比讲话的速度快得多(实际上快四倍左右)。
差的听课者却懒洋洋地听着讲课,或者利用自己的思想速度来解决一些个人问题。
这样就会使一个差的听课者跟不上讲课者,而将余下的讲授内容完全放弃。
一个好的听课者则利用自己的思想速度和讲课过程中的每一个间歇来区别论据和主要观点,很快地概括讲授的要点、预习讲课者下面所要讲授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