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宜昌市九年级调研考试_4
2014宜昌中考真题及答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3分)(2014•宜昌)三峡大坝全长约2309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A.2.309×103 B.23.09×102 C.0.2309×104 D.2.309×10﹣3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2309=2.309×103,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2.(3分)(2014•宜昌)在﹣2,0,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2 B.0 C.3 D.考点:实数大小比较.分析:根据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可得答案.解答:解:﹣2<0<<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比较大小,是解题关键.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湖北省宜昌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本试卷共3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在湛( )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y án ( )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选自黄传惕《故宫博物院》②那种恬( )静,那种清y ì( ),常令你耳清目爽,心旷神怡,这种朋友,可遇而不可求,得此朋友,是你一生的造化。
——选自孟庆果《如水的朋友》2.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组合再生能力较强。
请用“拮”和“诀”这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两个新字,然后分别给两个新字注音并解释。
(2分) ①新字( )注音( )解释: ②新字( )注音( )解释:3.成语的构成方式多样,妙趣横生,由反义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就很有意味,如“长吁短叹”“吐故纳新”等。
下边有两个这样的成语,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2分) ①居( )思( ) ②博( )通( )4.汉字注重“随文学习”,阅读中抓住一个字,往往能读懂一篇文。
下面这四个名篇的学习你认为应抓住哪个字来解读文章呢?(填代号)(2分)①《香菱学诗》( ) ②《杨修之死》( )③《范进中举》( ) ④《陈涉世家》( )A.志B.痴C.疯D.忌5.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
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
(2分) ①吃 :(受人欢迎,受重视) ②吃 :(产生嫉妒情绪)③吃 :(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④吃 :(特别爱吃、能吃的人)一、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20分)【甲诗】 钓鱼不得◆〔唐〕李舜弦汉 字(10分)阅 读(60分)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
湖北省宜昌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本卷共32小题,满分80,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2分,计36分)1.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甲车C.乙车D.路灯2.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3.下列现象是光的发射形成的是A.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彩色光带4.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物理书在北京和上海的质量是一样的C.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5. 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0mm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D.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200g6.如图1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7.图2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B.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C.地球对月亮的引力D.绳子对小车的拉力8.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木块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D.在木块上放置一个砝码,则滑动摩擦力会越大9.如图4的几个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蚊子的口器很尖B.篆刻刀很锋利C.破窗锤前端很尖D.铁轨铺在枕木上10.同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在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5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密度较小B.乙液体的密度较小C.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D.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11.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一定多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D.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1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湖北省宜昌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3分)(2014•宜昌)三峡大坝全长约2309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A . 2.309×103B . 23.09×102C . 0.2309×104D . 2.309×10﹣32.(3分)(2014•宜昌)在﹣2,0,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 . ﹣2B . 0C . 3D .考点: 实数大小比较.分析: 根据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可得答案.解答: 解:﹣2<0<<3,故选: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数比较大小,是解题关键.3.(3分)(2014•宜昌)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A . 180°B . 270°C .360° D . 640°考点: 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 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n ﹣2)•180°即可解决问题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解答: 解:2309=2.309×103,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解答:解:解: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4﹣2)×180°=3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识记.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4.(3分)(2014•宜昌)作业时间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考查要点之一,腾飞学习小组五个同学每天课外作业时间分别是(单位:分钟):60,80,75,45,12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45 B.75 C.80 D.60考点: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即可.解答:解: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45,60,75,80,120,中位数为7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5.(3分)(2014•宜昌)如图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则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B.C.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分析:根据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可得答案.解答:解:从上面看外边是一个矩形,里面是一个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6.(3分)(2014•宜昌)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B.10 C.11 D.12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选择.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大于:8﹣3=5,而小于:3+8=11.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7.(3分)(2014•宜昌)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a2=3a3B.a3•a2=a6C.a6+a2=a3D.(ab)3=a3b3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分别求出每个式子的结果,再判断即可.解答:解:A、a和2a2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a3•a2=a5,故本选项错误;C、a6和a2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D、(ab)3=a3b3,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8.(3分)(2014•宜昌)2014年3月,YC市举办了首届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从甲、乙、丙、丁4套题中随机抽取一套训练,抽中甲的概率是()A.B.C.D.1考点:概率公式.分析:四套题中抽一套进行训练,利用概率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解答:解:∵从甲、乙、丙、丁4套题中随机抽取一套训练,∴抽中甲的概率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的公式,能记住概率的求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简单.9.(3分)(2014•宜昌)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12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AB=24m B.MN∥AB C.△CMN∽△CAB D.C M:MA=1:2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MN∥AB,MN=AB,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答.解答:解:∵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N∥AB,MN=AB,∴AB=2MN=2×12=24m,△CMN∽△CAB,∵M是AC的中点,∴CM=MA,∴CM:MA=1:1,故描述错误的是D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记定理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3分)(2014•宜昌)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A.30 B.45 C.60 D.9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ACB,再求出∠CBD,然后根据∠ABD=∠ABC﹣∠CBD 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AC,∠A=30°,∴∠ABC=∠ACB=(180°﹣∠A)=(180°﹣30°)=75°,∵以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于点D,∴BC=BD,∴∠CBD=180°﹣2∠ACB=180°﹣2×75°=30°,∴∠ABD=∠ABC﹣∠CBD=75°﹣30°=4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3分)(2014•宜昌)要使分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A.x≠1 B.x>1 C.x<1 D.x≠﹣1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12.(3分)(2014•宜昌)如图,点A,B,C,D都在⊙O上,AC,BD相交于点E,则∠ABD=()A.∠ACD B.∠ADB C.∠AED D.∠ACB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判断A、B、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判断C.解答:解:A、∵∠ABD对的弧是弧AD,∠ACD对的弧也是AD,∴∠ABD=∠ACD,故本选项正确;B、∵∠ABD对的弧是弧AD,∠ADB对的弧也是AB,而已知没有说弧AD=弧AB,∴∠ABD和∠ACD不相等,故本选项错误;C、∠AED>∠ABD,故本选项错误;D、∵∠ABD对的弧是弧AD,∠ACB对的弧也是AB,而已知没有说弧AD=弧AB,∴∠ABD和∠ACB不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注意:在同圆或等哦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13.(3分)(2014•宜昌)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若将△AO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BOD,则的长为()A.πB.6πC.3πD.1.5π考点:旋转的性质;弧长的计算.分析:根据弧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的长==1.5π.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弧长的计算,熟记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4.(3分)(2014•宜昌)如图,M,N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m,n,则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A.m+n<0 B.﹣m<﹣n C.|m|﹣|n|>0 D.2+m<2+n考点:实数与数轴.分析:根据M、N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出其取值范围,再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M、N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1<M<0,N>2,∵M+N>O,故A错误,∵﹣M>﹣N,故B错误,∵|m|﹣|n|<,0故C错误.∵2+m<2+n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的特点,根据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出其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3分)(2014•宜昌)二次函数y=ax2+b(b>0)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各选项中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确定a的范围,再根据a的范围对抛物线的大致位置进行判断,从而确定该选项是否正确.解答:解:A、对于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二、四象限,则a<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下,所以A选项错误;B、对于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一、三象限,则a>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b>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所以B选项正确;C、对于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一、三象限,则a>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C选项正确;D、对于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一、三象限,则a>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而b>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图象为抛物线,当a >0,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二、解答题(共9小题,共75分)16.(6分)(2014•宜昌)计算:+|﹣2|+(﹣6)×(﹣).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本题涉及绝对值、二次根式化简、有理数的乘法三个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有理数的加法即可.解答:解:原式=2+2+4=8.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17.(6分)(2014•宜昌)化简:(a+b)(a﹣b)+2b2.考点: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分析:先根据平方差公式算乘法,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答:解:原式=a2﹣b2+2b2=a2+b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和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化简能力.18.(7分)(2014•宜昌)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D平分∠CAB.(1)求∠CAD的度数;(2)延长AC至E,使CE=AC,求证:DA=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和角平分的性质进行解答;(2)通过证△ACD≌△ECD来推知DA=DE.解答:(1)解: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B=30°,∴∠CAB=60°.又∵AD平分∠CAB,∴∠CAD=∠CAB=30°,即∠CAD=30°;(2)证明:∵∠ACD+∠ECD=180°,且∠ACD=90°,∴∠ECD=90°,∴∠ACD=∠ECD.在△ACD与△ECD中,,∴△ACD≌△ECD(SAS),∴DA=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19.(7分)(2014•宜昌)下表中,y是x的一次函数.x ﹣2 1 2 4 5y 6 ﹣3 ﹣6﹣12 ﹣15(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并补全表格;(2)已知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1,﹣3)也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求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交点N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分析:(1)设y=kx+b,将点(﹣2,6)、(5,﹣15)代入可得函数解析式,也可补全表格;(2)将点M的坐标代入,可得m的值,联立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另一交点坐标.解答:解:(1)设该一次函数为y=kx+b(k≠0),∵当x=﹣2时,y=6,当x=1时,y=﹣3,∴,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3x,当x=2时,y=﹣6;当y=﹣12时,x=4.补全表格如题中所示.(2)∵点M(1,﹣3)在反比例函数y=上(m≠0),∴﹣3=,∴m=﹣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联立可得,解得:或,∴另一交点坐标为(﹣1,3).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待定系数法的运用,难度一般.20.(8分)(2014•宜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关部门抽样调查了某单位员工上下班的交通方式,绘制了如下统计图:(1)填空:样本中的总人数为80;开私家车的人数m=20;扇形统计图中“骑自行车”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72度;(2)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单位共有2000人,积极践行这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上下班由开私家车改为骑自行车.若步行,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数保持不变,问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至少有多少人改为骑自行车,才能使骑自行车的人数不低于开私家车的人数?考点:条形统计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扇形统计图.专题:图表型.分析:(1)用乘公交车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以开私家车的所占的百分比求出m,用360°乘以骑自行车的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得解;(2)求出骑自行车的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3)设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有x人改为骑自行车,表示出改后骑自行车的人数和开私家车的人数,列式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样本中的总人数为:36÷45%=80人,开私家车的人数m=80×25%=20;扇形统计图中“骑自行车”所占的百分比为:1﹣10%﹣25%﹣45%=20%,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20%=72°;故答案为:80,20,72;(2)骑自行车的人数为:80×20%=16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3)设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有x人改为骑自行车,由题意得,×2000+x≥×2000﹣x,解得x≥50,答:原来开私家车的人中至少有50人改为骑自行车,才能使骑自行车的人数不低于开私家车的人数.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1.(8分)(2014•宜昌)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以CD为直径作⊙O,⊙O与边BC相交于点F,⊙O的切线DE与边AB相交于点E,且AE=3EB.(1)求证:△ADE∽△CDF;(2)当CF:FB=1:2时,求⊙O与▱ABCD的面积之比.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C,AD∥BC,求出∠ADE=∠CD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设CF=x,FB=2x,则BC=3x,设EB=y,则AE=3y,AB=4y,根据相似得出=,求出x=2y,由勾股定理得求出DF=2y,分别求出⊙O的面积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解答:(1)证明:∵CD是⊙O的直径,∴∠DFC=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D∥BC,∴∠ADF=∠DFC=90°,∵DE为⊙O的切线,∴DE⊥DC,∴∠EDC=90°,∴∠ADF=∠EDC=90°,∴∠ADE=∠CDF,∵∠A=∠C,∴△ADE∽△CDE;(2)解:∵CF:FB=1:2,∴设CF=x,FB=2x,则BC=3x,∵AE=3EB,∴设EB=y,则AE=3y,AB=4y,∵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3x,AB=DC=4y,∵△ADE∽△CDF,∴=,∴=,∵x、y均为正数,∴x=2y,∴BC=6y,CF=2y,在Rt△DFC中,∠DFC=90°,由勾股定理得:DF===2y,∴⊙O的面积为π•(DC)2=π•DC2=π(4y)2=4πy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BC•DF=6y•2y=12y2,∴⊙O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之比为4πy2:12y2=π: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22.(10分)(2014•宜昌)在“文化宜昌•全民阅读”活动中,某中学社团“精一读书社”对全校学生的人数及纸质图书阅读量(单位:本)进行了调查,2012年全校有1000名学生,2013年全校学生人数比2012年增加10%,2014年全校学生人数比2013年增加100人.(1)求2014年全校学生人数;(2)2013年全校学生人均阅读量比2012年多1本,阅读总量比2012年增加1700本(注:阅读总量=人均阅读量×人数)①求2012年全校学生人均阅读量;②2012年读书社人均阅读量是全校学生人均阅读量的2.5倍,如果2012年、2014年这两年读书社人均阅读量都比前一年增长一个相同的百分数a,2014年全校学生人均阅读量比2012年增加的百分数也是a,那么2014年读书社全部80名成员的阅读总量将达到全校学生阅读总量的25%,求a的值.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先求出2013年全校的学生人数就可以求出2014年的学生人数;(2)①设2012人均阅读量为x本,则2013年的人均阅读量为(x+1)本,根据阅读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就可以得出结论;②由①的结论就可以求出2012年读书社的人均读书量,2014年读书社的人均读书量,全校的人均读书量,由2014年读书社的读书量与全校读书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2013年全校学生人数为:1000×(1+10%)=1100人,∴2014年全校学生人数为:1100+100=1200人;(2)①设2012人均阅读量为x本,则2013年的人均阅读量为(x+1)本,由题意,得1100(x+1)=1000x+1700,解得:x=6.答:2012年全校学生人均阅读量为6本;②由题意,得2012年读书社的人均读书量为:2.5×6=15本,2014年读书社人均读书量为15(1+a)2本,2014年全校学生的读书量为6(1+a)本,80×15(1+a)2=1200×6(1+a)×25%2(1+a)2=3(1+a),∴a1=﹣1(舍去),a2=0.5.答:a的值为0.5.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增长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根据阅读总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是关键.23.(11分)(2014•宜昌)在矩形ABCD中,=a,点G,H分别在边AB,DC上,且HA=HG,点E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HE,把△AHE沿直线HE翻折得到△FHE.(1)如图1,当DH=DA时,①填空:∠HGA=45度;②若EF∥HG,求∠AHE的度数,并求此时的最小值;(2)如图3,∠AEH=60°,EG=2BG,连接FG,交边FG,交边DC于点P,且FG⊥AB,G为垂足,求a的值.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①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HAE=45°,再根据HA=HG,得出∠HAE=∠HGA,从而得出答案;②先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根据(1)得出∠AHG=9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HAE=∠F=45°,∠AHE=∠FHE,再根据EF∥HG,得出∠AHF=∠AHG﹣∠FHG,即可得出∠AHE=22.5°,此时,当B与G 重合时,a的值最小,求出最小值;第二种情况:根据已知得出∠AEH+∠FEH=45°,由折叠的性质求出∠AHE 的度数,此时,当B与E重合时,a的值最小,设DH=DA=x,则AH=CH=x,在Rt△AHG中,∠AHG=90°,根据勾股定理得:AG=AH=2x,再根据∠AEH=∠FEH,∠GHE=∠FEH,求出∠AEH=∠GHE,得出AB=AE=2x+x,从而求出a的最小值;(2)先过点H作HQ⊥AB于Q,则∠AQH=∠GOH=90°,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D=∠DAQ=∠AQH=90°,得出四边形DAQH为矩形,设AD=x,GB=y,则HQ=x,EG=2y,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H=∠FEH=60°,得出∠FEG=60°,在Rt△EFG中,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EG 和EQ的值,再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E=EF,求出y的值,从而求出AB=2AQ+GB,即可得出a的值.解答:解:(1)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ADH=90°,∵DH=DA,∴∠DAH=∠DHA=45°,∴∠HAE=45°,∵HA=HG,∴∠HAE=∠HGA=45°;故答案为:45°;②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HAG=∠HGA=45°;∴∠AHG=90°,由折叠可知:∠HAE=∠F=45°,∠AHE=∠FHE,∵EF∥HG,∴∠FHG=∠F=45°,∴∠AHF=∠AHG﹣∠FHG=45°,即∠AHE+∠FHE=45°,∴∠AHE=22.5°,此时,当B与G重合时,a的值最小,最小值是2;第二种情况:∵EF∥HG,∴∠HGA=∠FEA=45°,即∠AEH+∠FEH=45°,由折叠可知:∠AEH=∠FEH,∴∠AEH=∠FEH=22.5°,∵EF∥HG,∴∠GHE=∠FEH=22.5°,∴∠AHE=90°+22.5°=112.5°,此时,当B与E重合时,a的值最小,设DH=DA=x,则AH=CH=x,在Rt△AHG中,∠AHG=90°,由勾股定理得:AG=AH=2x,∵∠AEH=∠FEH,∠GHE=∠FEH,∴∠AEH=∠GHE,∴GH=GE=x,∴AB=AE=2x+x,∴a的最小值是=2+;(2)如图:过点H作HQ⊥AB于Q,则∠AQH=∠GOH=90°,在矩形ABCD中,∠D=∠DAQ=90°,∴∠D=∠DAQ=∠AQH=90°,∴四边形DAQH为矩形,∴AD=HQ,设AD=x,GB=y,则HQ=x,EG=2y,由折叠可知:∠AEH=∠FEH=60°,∴∠FEG=60°,在Rt△EFG中,EG=EF×cos60°,EF=4y,在Rt△HQE中,EQ==x,∴QG=QE+EG=x+2y,∵HA=HG,HQ⊥AB,∴AQ=GQ=x+2y,∴AE=AQ+QE=x+2y,由折叠可知:AE=EF,∴x+2y=4y,∴y=x,∴AB=2AQ+GB=2(x+2y)+y=x,∴a==.点评:此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用到的知识点是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点,关键是根据题意做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4.(12分)(2014•宜昌)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0,4),点A在线段OP上,点B在x轴正半轴上,且AP=OB=t,0<t<4,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过点C、D依次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为M,N,设过O,C两点的抛物线为y=ax2+bx+c.(1)填空:△AOB≌△DNA或△DPA≌△BMC(不需证明);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点纵坐标:A(0,4﹣t);(2)求点C的坐标,并用含a,t的代数式表示b;(3)当t=1时,连接OD,若此时抛物线与线段OD只有唯一的公共点O,求a的取值范围;(4)当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随着的增大向上移动时,求t的取值范围.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AOB≌△DNA或DPA≌△BMC;根据图中相关线段间的和差关系来求点A的坐标;(2)利用(1)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易推知:OM=OB+BM=t+4﹣t=4,则C(4,t).把点O、C 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y=ax2+bx+c可以求得b=t﹣4a;(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OD的解析式y=x.联立方程组,得,所以ax2+(﹣﹣4a)x=0,解得x=0或x=4+.对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进行分类讨论,即a>0和a<0两种情况下的a的取值范围;(4)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y=ax2+(﹣4a)x得到顶点坐标是(﹣,﹣(t﹣16a)2).结合已知条件求得a=t2,故顶点坐标为(2﹣,﹣(t﹣)2).哟抛物线的性质知:只与顶点坐标有关,故t的取值范围为:0<t≤.解答:解:(1)如图,∵∠DNA=∠AOB=90°,∴∠NAD=∠OBA(同角的余角相等).在△AOB与△DNA中,,∴△AOB≌△DNA(SAS).同理△DNA≌△BMC.∵点P(0,4),AP=t,∴OA=OP﹣AP=4﹣t.故答案是:DNA或△DPA;4﹣t;(2)由题意知,NA=OB=t,则OA=4﹣t.∵△AOB≌△BMC,∴CM=OB=t,∴OM=OB+BM=t+4﹣t=4,∴C(4,t).又抛物线y=ax2+bx+c过点O、C,∴,解得b=t﹣4a;(3)当t=1时,抛物线为y=ax2+(﹣4a)x,NA=O B=1,OA=3.∵△AOB≌△DNA,∴DN=OA=3,∵D(3,4),∴直线OD为:y=x.联立方程组,得,消去y,得ax2+(﹣﹣4a)x=0,解得x=0或x=4+,所以,抛物线与直线OD总有两个交点.讨论:①当a>0时,4+>3,只有交点O,所以a>0符合题意;②当a<0时,若4+>3,则a<﹣.又a<0所以a<﹣.若4+<0,则得a>﹣.又a<0,所以﹣<a<0.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0或a<﹣或﹣<a<0.(4)抛物线为y=ax2+(﹣4a)x,则顶点坐标是(﹣,﹣(t﹣16a)2).又∵对称轴是直线x=﹣+2=2﹣,∴a=t2,∴顶点坐标为:(2﹣,﹣(1﹣4t)2),即(2﹣,﹣(t﹣)2).∵抛物线开口向上,且随着t的增大,抛物线的顶点向上移动,∴只与顶点坐标有关,∴t的取值范围为:0<t≤.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型.此题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
2014年春湖北省宜昌市4月调研九年级化学试题及答案评分标准

2014年春宜昌市期中调研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共六大题29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⑴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⑵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8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氧化性C.吸水性D.挥发性3.下列厨房中常用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浓硫酸稀释C.CO2的验满D.液体的倾倒5.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在面食中添加工业甲醛B.霉变的大米淘净后食用C.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D.为防止缺钙,大量服用含钙的保健药剂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物B.活性炭可降低水的硬度C.肥皂水可检验硬水和软水D.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7.下列是某同学进行化学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白烟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8.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势﹣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9.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10.下图是用海水提取粗盐的大致过程。
宜昌市城区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九 年 级 英 语 试 题

宜昌市城区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九 年 级 英 语 试 题本试卷共8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测试(25分)I. 听句子选择图片:你将听到五个句子。
请根据听到的内容,选出五幅相应的图片。
每个句子后你有5秒钟的答题时间。
听一遍。
共5小题,计5分。
A. B. C.D. E. F.1. ______2. _______3. _______4. ______5. _____II. 听对话回答问题:你将听到六段对话,每段对话之后你将看到一个或几个问题。
请根据听到的对话内容,选择能回答所提问题的最佳答案。
每段对话之后你有5至10秒钟的答题时间。
听两遍。
共10小题,计10分。
请听第一段对话, 回答第6小题。
6. What is Joe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A. Do some shopping.B. Do some housework.C. Do some homework. 请听第二段对话, 回答第7小题。
7. Where are they talking?A. In a post office.B. In a restaurant.C. In a bank.请听第三段对话, 回答第8小题。
8. What does the sign say?A. NO PARKING.B. NO PHOTOS.C. NO SMOKING. 请听第四段对话, 回答第9至10两个小题。
9. How long is the girl going to stay in Haikou?A. 2 days.B. 14 days.C. 21 days.10. What are they mainly talking about?A. The new term.B. The weather in Haikou.C. The plan for vacation.请听第五段对话, 回答第11至12两个小题。
2014宜昌调考题

物理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图1 2014年春季宜昌市九年级期中调研考试物 理 试 题本试卷共32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
每小题2分,计36分)1. 小明上课发言声音太小,李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这是要求小明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2.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A .小孔成像B .水中“月亮”C .海市蜃楼D .墙上手影3. 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 .立即停下来B .做匀速直线运动C .慢慢停下来D .改变运动方向4. 下列记录的物理量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一个苹果的质量为5kgB .成年人的身高为170mmC .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00m/sD .家用电暖器的功率为1kW5. 小明连接了图1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L 1、L 2都发光,其中L 2的亮度更大。
小明将电流表先后串联在A 、B 、C 处,则三次电流表的读数 A .A 处最大 B .B 处最大 C .C 处最大 D .三处一样大 6.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可以降低体温,属于汽化现象C.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7.下列设备使用微波传递信息的是A.汽车倒车雷达B.医用B超机C.光导纤维D.卫星传送电视信号8.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小,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的温度高B.给铜加热的时间长C.铜升高的温度高D.铜和铝升高的温度相同9.下列有关交通规定中,与惯性无关..A.限制车辆的最高速度B.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C.司乘人员要系上安全带D.客车车厢内要配上安全锤10.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高压锅煮饭B.用吸管吸饮料C.把针筒的药水推入肌肉D.潜入深海要穿抗压潜水服11.以下电器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电风扇B.日光灯C.电暖器D.电视机12.某商厦有两座直上直下的透明观光电梯,某时刻甲、乙两部电梯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甲正经过5楼,乙正经过3楼。
MJT-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201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四)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如图,数轴上表示数﹣2的相反数的点是()A.点P B.点Q C.点M D.点N考点:数轴;相反数.分析:根据数轴得出N、M、Q、P表示的数,求出﹣2的相反数,根据以上结论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从数轴可以看出N表示的数是﹣2,M表示的数是﹣0.5,Q表示的数是0.5,P表示的数是2,∵﹣2的相反数是2,∴数轴上表示数﹣2的相反数是点P,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和相反数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题型较好,难度不大.2.已知,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AB∥CD,如果∠B=20°,∠D=40°,那么∠BOD为()A.40°B.50°C.60°D.7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AB∥CD,∠B=20°,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C的度数,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BOD的度数.解答:解:∵AB∥CD,∠B=20°,∴∠C=∠B=20°,∵∠D=40°,∴∠BOD=∠C+∠D=6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的应用.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x<1 B.x>﹣4 C.﹣4<x<1 D.x>1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可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由①得﹣x>﹣1,即x<1;由②得x>﹣4;由以上可得﹣4<x<1.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求法,其简便求法就是用口诀求解,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4.)如图是王老师去公园锻炼及原路返回时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老师去时所用的时间少于回家的时间B.王老师在公园锻炼了40分钟C.王老师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D.王老师去时速度比回家时的速度慢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到去时所用的时间和回家所用的时间,在公园锻炼了多少分钟,也可以求出去时的速度和回家的速度,根据可以图象判断去时是否走上坡路,回家时是否走下坡路.解答:解:如图,A、王老师去时所用的时间为15分钟,回家所用的时间为5分钟,故选项错误;B、王老师在公园锻炼了40﹣15=25分钟,故选项错误;C、据(1)王老师去时走下坡路,回家时走上坡路,故选项错误.D、王老师去时用了15分钟,回家时候用了5分钟,因此去时的速度比回家时的速度慢,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需注意计算单位的统一.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x+y)2=x2+y2C.(﹣3x)3=﹣9x3D.﹣(x﹣6)=6﹣x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实数的运算;去括号与添括号;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以及积的乘方公式即可判断.解答:解:A、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选项错误;B、(x+y)2=x2+2xy+y2,选项错误;C、(﹣3x)3=﹣27x3,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6.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60°,它所对的弧长为2πcm,则这个扇形的半径为()A.6cm B.12cm C.2cm D.cm考点:弧长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已知的扇形的圆心角为60°,它所对的弧长为2πcm,代入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半径R.解答:解:由扇形的圆心角为60°,它所对的弧长为2πcm,即n=60°,l=2π,根据弧长公式l=,得2π=,即R=6cm.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弧长公式,理解弧长公式中各个量所代表的意义.7.已知一组数据: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 B.中位数是9 C.众数是5 D.极差是5考点:极差;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分别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极差后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解答:解:平均数为(12+5+9+5+14)÷5=9,故A正确;中位数为9,故B正确;5出现了2次,最多,众数是5,故C正确;极差为:14﹣5=9,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极差,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在x轴上,∠ABO=90°,点A的坐标为(1,2),将△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点O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双曲线y=(x>0)上,则k的值为()A.2B.3C.4D.6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压轴题.分析:由旋转可得点D的坐标为(3,2),那么可得到点C的坐标为(3,1),那么k等于点C的横纵坐标的积.解答:解:易得OB=1,AB=2,∴AD=2,∴点D的坐标为(3,2),∴点C的坐标为(3,1),∴k=3×1=3.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到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C的坐标.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9.若实数a、b满足|3a﹣1|+b2=0,则a b的值为1.考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根据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a﹣1=0,b=0,解得a=,b=0,a b=()0=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非负数,平方数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列式是解题的关键.10.请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此题答案不唯一,如:,使它的解是.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专题:压轴题;开放型.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可知在求解时,应先围绕x=2,y=﹣1列一组算式,然后用x,y代换即可列不同的方程组.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解答:解:此题答案不唯一,如:,,①+②得:2x=4,解得:x=2,将x=2代入①得:y=﹣1,∴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故答案为:此题答案不唯一,如:.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此题属于开放题,注意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AB,CD相交于点O,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添加的条件是AO=CO.(答案不惟一,只需写一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要使△AOD≌△COB,已知AB=CD,∠AOD=∠COB所以可以再添加一组边从而利用SAS来判定其全等,可加AO=CO或BO=DO.解答:解:若添加AO=CO∵AB=CD,AO=CO∴OD=OB∵∠AOD=∠COB∴△AOD≌△COB(SAS).故填AO=CO.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2.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4,侧面积为8π,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是2.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扇形的圆心角,再利用弧长公式求出弧长,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底面半径.解答:解:解得n=180则弧长==4π2πr=4π解得r=2故答案是:2.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得到圆锥的底面半径的求法.13.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是BC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2.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探究型.分析:由于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所以如果连接DE,交AC于点P,那PE+PB的值最小.在Rt△CDE 中,由勾股定理先计算出DE的长度,即为PE+PB的最小值.解答:解:连接DE,交AC于点P,连接BD.∵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的长即为PE+PB的最小值,∵AB=4,E是BC的中点,∴CE=2,在Rt△CDE中,DE===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和正方形的性质,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确定点P的位置.1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1,0),(1,﹣2),该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则AC长为3.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两点间的距离.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把点(﹣1,0),(1,﹣2)代入y=x2+bx+c,求得b,c,再令y=0,点C的坐标,再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1,0),(1,﹣2),∴,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令y=0,得x2﹣x﹣2=0,解得x1=﹣1,x2=2,∴C(2,0)∴AC=2﹣(﹣1)=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以及两点间距离的求法,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15.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的坐标为(2,4)或(3,4)或(8,4).考点: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分PD=OD(P在右边),PD=OD(P在左边),OP=OD三种情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作PQ垂直于x轴,找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Q,然后根据图形写出P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当OD=PD(P在右边)时,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过P作PQ⊥x轴交x轴于Q,在直角三角形DPQ中,PQ=4,PD=OD=OA=5,根据勾股定理得:DQ=3,故OQ=OD+DQ=5+3=8,则P1(8,4);当PD=OD(P在左边)时,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过P作PQ⊥x轴交x轴于Q,在直角三角形DPQ中,PQ=4,PD=OD=5,根据勾股定理得:QD=3,故OQ=OD﹣QD=5﹣3=2,则P2(2,4);当PO=OD时,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过P作PQ⊥x轴交x轴于Q,在直角三角形OPQ中,OP=OD=5,PQ=4,根据勾股定理得:OQ=3,则P3(3,4),综上,满足题意的P坐标为(2,4)或(3,4)或(8,4).故答案为:(2,4)或(3,4)或(8,4)点评:这是一道代数与几何知识综合的开放型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属于策略和结果的开放,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数形结合,依理构图解决问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8分)已知[(x﹣y)2﹣(x+y)2+y(2x﹣y)]÷(﹣2y)=2,求的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整式的除法.分析:先把所求代数式进行化简,再根据题意求出2x+y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x﹣y)2﹣(x+y)2+y(2x﹣y)]÷(﹣2y)=2,∴2x+y=4.∴原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9分)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DC=∠BCD,点E是线段BD上一点,且BE=AD.(1)证明:△ADB≌△EBC;(2)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判定∠ADB=∠EBC,然后由∠BDC=∠BCD,得出BD=BC,结合BE=AD,利用SAS可证明结论;(2)根据(1)的结论,可得CE=AB,结合等腰梯形的性质,可写出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AD∥BC,∴∠ADB=∠EBC,∵∠BDC=∠BCD,∴BD=BC,在△ADB和△EBC中,∴△ADB≌△EBC(SAS).(2)由(1)可得△BCD是等腰三角形;∵△ADB≌△EBC,∴CE=AB,又∵AB=CD,∴CE=CD,∴△CDE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腰梯形的性质,难度一般.18.(9分)(已知,如图,在坡顶A处的同一水平面上有一座古塔BC,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斜坡底P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45°,然后他们沿着坡度为1:2.4的斜坡AP攀行了26米,在坡顶A处又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76°.求:(1)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2)古塔BC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6°≈0.97,cos76°≈0.24,tan76°≈4.01)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1)先过点A作AH⊥PO,根据斜坡AP的坡度为1:2.4,得出=,设AH=5k,则PH=12k,AP=13k,求出k的值即可.(2)先延长BC交PO于点D,根据BC⊥AC,AC∥PO,得出BD⊥PO,四边形AHDC是矩形,再根据∠BPD=45°,得出PD=BD,然后设BC=x,得出AC=DH=x﹣14,最后根据在Rt△ABC中,tan76°=,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1)过点A作AH⊥PO,垂足为点H,∵斜坡AP的坡度为1:2.4,∴=,设AH=5k,则PH=12k,由勾股定理,得AP=13k,∴13k=26,解得k=2,∴AH=10,答: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为10米.(2)延长BC交PO于点D,∵BC⊥AC,AC∥PO,∴BD⊥PO,∴四边形AHDC是矩形,CD=AH=10,AC=DH,∵∠BPD=45°,∴PD=BD,设BC=x,则x+10=24+DH,∴AC=DH=x﹣14,在Rt△ABC中,tan76°=,即≈4.01.解得x≈19.答:古塔BC的高度约为19米.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用到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坡角与坡角等,关键是做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19.(9分)“农民也可以报销医疗费了!”这是某市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成果.村民只要每人每年交10元钱,就可以加入合作医疗,每年先由自己支付医疗费,年终时可得到按一定比例返回的返回款.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小华与同学随机调查了他们乡的一些农民,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了以下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调查了多少村民,被调查的村民中,有多少人参加合作医疗得到了返回款;(2)该乡若有10 000村民,请你估计有多少人参加了合作医疗?要使两年后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增加到9 680人,假设这两年的年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年增长率.考点:扇形统计图;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用样本估计总体;条形统计图.专题:阅读型;图表型.分析:(1)根据样本容量为各组频数之和,可得共有240+60=300(人);其中有2.5%即6人得到了返回款;(2)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调查的村民数=240+60=300人,参加合作医疗得到了返回款的人数=240×2.5%=6人;(2)∵参加医疗合作的百分率为=80%,∴估计该乡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有10000×80%=8000人,设年增长率为x,由题意知8000×(1+x)2=9680,解得:x1=0.1,x2=﹣2.1(舍去),即年增长率为10%.答:共调查了300人,得到返回款的村民有6人,估计有8000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年增长率为1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0.(9分)假期,六盘水市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分别到A、B、C、D四个地方进行新课程培训,教育局按定额购买了前往四地的车票.如图1是未制作完成的车票种类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去C地的车票占全部车票的30%,则去C地的车票数量是30张,补全统计图.(2)若教育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发车票,每人一张(所有车票的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且充分洗匀),那么余老师抽到去B地的概率是多少?(3)若有一张去A地的车票,张老师和李老师都想要,决定采取旋转转盘的方式来确定.其中甲转盘被分成四等份且标有数字1、2、3、4,乙转盘分成三等份且标有数字7、8、9,如图2所示.具体规定是: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时,票给李老师,否则票给张老师(指针指在线上重转).试用“列表法”或“树状图”的方法分析这个规定对双方是否公平.考点:游戏公平性;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概率公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1)根据去A、B、D的车票总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数,再减去去A、B、D的车票总数即可;(2)用去B地的车票数除以总的车票数即可;(3)根据题意用列表法分别求出当指针指向的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时的概率,即可求出这个规定对双方是否公平.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总的车票数是:(20+40+10)÷(1﹣30%)=100,则去C地的车票数量是100﹣70=30;故答案为:30.(2)余老师抽到去B地的概率是=;(3)根据题意列表如下:因为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时的概率是=,所以票给李老师的概率是,所以这个规定对双方公平.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判断游戏公平性就要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21.(10分)某渔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鱼苗共6000尾,甲种鱼苗每尾0.5元,乙种鱼苗每尾0.8元.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种鱼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0%和95%.(1)若购买这批鱼苗共用了3600元,求甲、乙两种鱼苗各购买了多少尾?(2)若购买这批鱼苗的钱不超过4200元,应如何选购鱼苗?(3)若要使这批鱼苗的成活率不低于93%,且购买鱼苗的总费用最低,应如何选购鱼苗?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1)0.5×甲种鱼的尾数+0.8×乙种鱼的尾数=3600;(2)0.5×甲种鱼的尾数+0.8×乙种鱼的尾数≤4200;(3)关系式为:甲种鱼的尾数×0.9+乙种鱼的尾数×95%≥6000×93%.解答:解:(1)设购买甲种鱼苗x尾,则购买乙种鱼苗(6000﹣x)尾.由题意得:0.5x+0.8(6000﹣x)=3600,解这个方程,得:x=4000,∴6000﹣x=2000,答:甲种鱼苗买4000尾,乙种鱼苗买2000尾;(2)由题意得:0.5x+0.8(6000﹣x)≤4200,解这个不等式,得:x≥2000,即购买甲种鱼苗应不少于2000尾,乙不超过4000尾;(3)设购买鱼苗的总费用为y,甲种鱼苗买了x尾.则y=0.5x+0.8(6000﹣x)=﹣0.3x+4800,由题意,有x+(6000﹣x)≥×6000,解得:x≤2400,在y=﹣0.3x+4800中,∵﹣0.3<0,∴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x=2400时,y最小=4080.答:购买甲种鱼苗2400尾,乙种鱼苗3600尾时,总费用最低.点评:根据钱数和成活率找到相应的关系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不低于是大于或等于;不超过是小于或等于.22.(10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DG⊥BC于G,BH⊥DC于H,CH=DH,点E在AB上,点F在BC上,并且EF∥DC.(1)若AD=3,CG=2,求CD;(2)若CF=AD+BF,求证:EF=CD.考点:直角梯形;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由AD∥BC,∠ABC=90°,DG⊥BC得到四边形ABGD为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有AD=BG=3,AB=DG,而BH⊥DC,CH=D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到△BDC为等腰三角形,即有BD=BG+GC=3+2=5,先在Rt△ABD中求出AB,然后在Rt△DGC中求出DC;(2)由CF=AD+BF,AD=BG,经过线段代换易得GC=2BF,再由EF∥DC得到∠BFE=∠GCD,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易得Rt△BEF∽Rt△GDC,利用相似比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解:连BD,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DG⊥BC,∴四边形ABGD为矩形,∴AD=BG=3,AB=DG,又∵BH⊥DC,CH=DH,∴△BDC为等腰三角形,∴BD=BG+GC=3+2=5,在Rt△ABD中,AB===4,∴DG=4,在Rt△DGC中,∴DC===2.(2)证明:∵CF=AD+BF,∴CF=BG+BF,∴FG+GC=BF+FG+BF,即GC=2BF,∵EF∥DC,∴∠BFE=∠GCD,∴Rt△BEF∽Rt△GDC,∴EF:DC=BF:GC=1:2,∴EF=DC.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且有一个直角.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3.(11分)如图,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A(4,0),B(3,4),C(0,4).点M从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运动;点N从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作NP垂直x轴于点P,连接AC交NP于Q,连接MQ.(1)点M(填M或N)能到达终点;(2)求△AQM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当t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3)是否存在点M,使得△AQM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BC÷点N的运动速度)与(OA÷点M的运动速度)可知点M能到达终点.(2)经过t秒时可得NB=y,OM﹣2t.根据∠BCA=∠MAQ=45°推出QN=CN,PQ的值.求出S 与t的函数关系式后根据t的值求出S的最大值.(3)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若∠AQM=90°,PQ是等腰Rt△MQA底边MA上的高;若∠QMA=90°,QM与QP重合)求出t值.解答:解:(1)点M.(1分)(2)经过t秒时,NB=t,OM=2t,则CN=3﹣t,AM=4﹣2t,∵∠BCA=∠MAQ=45°,∴QN=CN=3﹣t∴PQ=1+t,(2分)∴S△AMQ=AM•PQ=(4﹣2t)(1+t)=﹣t2+t+2.(3分)∴S=﹣t2+t+2=﹣t2+t﹣++2=﹣(t﹣)2+,(5分)∵0≤t<2∴当时,S的值最大.(6分)(3)存在.(7分)设经过t秒时,NB=t,OM=2t则CN=3﹣t,AM=4﹣2t∴∠BCA=∠MAQ=45°(8分)①若∠AQM=90°,则PQ是等腰Rt△MQA底边MA上的高∴PQ是底边MA的中线∴PQ=AP=MA∴1+t=(4﹣2t)∴t=∴点M的坐标为(1,0)(10分)②若∠QMA=90°,此时QM与QP重合∴QM=QP=MA∴1+t=4﹣2t∴t=1∴点M的坐标为(2,0).(12分)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考生还需注意的是要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可行性继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春季宜昌市九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汉字
(10分)
1. (2分)①骈佯②xuàn jiè(每空0.5分)
2. (2分)①博:丰富②薄:迫近,靠近,
3. (2分)①饮酒过量,神志不清;②沉迷(或沉醉)。
4. (2分)①大题小做②不疑处有疑
5. (2分)①故乡;②戏班、剧团、戏曲;③妇女④史册(每空0.5分)
阅读
(60分)
一、(20分)赏龙湫之景,晓人生之理。
6.(4分) 至;到达。
及:等到,直到。
或:有的人。
故:原因。
7.(3分) 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划错一处扣1分)
8. (2分) 还没有到大龙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就看到大龙湫瀑布好像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响声。
(“一匹练”的翻译正确1分,恰当补充成分使句子通顺1分。
)
9. (4分) 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
或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喧,龙湫静。
10.(3分) 1)瀑布太高(落处太高)。
2)悬崖中间深凹(崖腹中洼)。
3)瀑布留下来没有石头抵挡(少所抵触)。
原文亦可,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亦可。
11.(2分) 凡事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不能凭借自己主观想象推测(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原文亦可,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亦可。
12.(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
(错一字扣1分)
二、(12分)品大师之文,悟智慧之窗。
13. (3分)春天经过窗户的取舍和切割,阳光才更明亮,风才有生气,鸟语才更动人。
14. (3分)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15. (2分)看外面的世界,门需要人走出去,借助窗子坐在屋里也能办到(或: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门的开关是由不得自己,但是窗子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开关。
16. (2分)当窗外太嘈杂,需要思考,安静默想时;当外面的世界不过尔尔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时。
17. (2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错一字扣1分)
三、(13分)忆成功之路,寻艺术之魂。
18.(2分)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吴冠中额头上的皱纹比喻成白色的花朵,说明吴冠中经常出外作画,工作时间长,才会被晒黑。
(点出修辞手法1分,赏析1分。
)
19.(2分)如火如荼
20.(2分)荒谬之作或不满意之作(意近即可)。
21.(2分) 对视觉艺术天堂的不懈追求是吴冠中先生永葆激情的根源所在。
22.(3分)①吴冠中常年坚持画画,以致手变得黝黑粗糙。
②激情。
③吴冠中毁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
23.(2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错一字扣1分)
四、(15分)察细微之物,明哲学之思。
24. (3分) 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
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
25. (3分) 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也不能感受到这些小东西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26. (2分) 抽象联想。
27.(3分) 1: B 2:A 3:C
28. (2分) 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
29.(2分)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错一字扣1分)
写作
(50分)
30.作文(50分)请参考历年中考作文评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