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与资源特征》文字素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特征考点概述素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地理环境特征考点概述素材

专题六地理环境特征1 •掌握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是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特征的基础。

2•结合区域中的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知识,会分析区域内部各要素间构成的整体性特征与区域间各要素形成的差异性特征,是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规律的关键。

考点概述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i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的粕互作用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形成 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在起,在疋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大气中氧气的平衡、 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 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滥伐森林与造林绿化对陆地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右图)。

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图解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地域分异尺度与自然带。

水土流犬严重 水凰灾寓增多风速减小 气温降低 湿度增人调节小气像” 土填侵饨滥伐森林土物种灭绝生态环境失调人工造林尘最盛行气候恶化 涵养水源一生态系统 保持水土 直件处展吸烟滞尘防觇固沙冰原带 弊原带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表现特征举例纬度地带分 异(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太阳辐射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咼、低纬地区明显从赤道到两极,我国东部从南到北经度地带分 异(由沿海到内陆)水分海陆分布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中纬地区明显从沿海向内陆,我国东部到西部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环山延伸,垂直更替低纬咼山明显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带性自然带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全球性 地域分异 大尺度 温度带分异 海陆分异 小尺度小尺度- 热带、温带、寒带 小尺度・|海洋环境I纬度位 能不同 海陆位 置不同陆地环境水热组植被类 型不同 土壤类 型不同陆地上不 同门然带亚寒帶丸陆性气恨大Mi温带季风 气酸温幫落叶 阔叶郴B 温带帝原帯温带荒摸湖带幣叶 側叶林带—亚热带季 凤气候亚热带常绿 5?叶林带 网叶林帶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吒像||热带季运候烧带禰林气像___________ 热带荒漠带 ___________ 热带草原带11热带李雨林带|热带雨林带亚塞带计叶林带(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最新-高中地理《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文字素材 鲁教版

最新-高中地理《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文字素材 鲁教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素材汽车与环保在欧洲,柴油轿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德国柴油轿车普及率在2000年就已超过30%,出租汽车全部由柴油驱动;英国1/2的轿车购买者会选择柴油车;在美国,实施最严格尾气排放标准的加州也开始将眼光从天然气汽车、醇类汽车等转向柴油汽车。

为什么柴油车在国外受到如此青睐?首先,柴油车的能源效率高。

其热效率比同类型汽油车高30%以上,比天然气汽车高50%,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低许多。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Lupo3L”是全世界第一辆百公里油耗低于3升的4座轿车。

如果没有混合动力系统的支持,汽油车很难达到这样的热效率。

油耗低,给用户带来的就是经济利益,因此在欧洲行车里程多、利用率比较高的用户非常欢迎柴油车,尤其是出租汽车司机。

资源短缺和节能压力大的国家也极力推崇柴油车。

推广柴油车重要的是柴油质量要过关,使尾气排放完全符合严格的标准。

“Lupo3L”就可以满足欧洲四号(EUIV)排放标准。

与汽油车相比,由于空燃比高,柴油车中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率大大低于汽油车,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率非常低。

困扰柴油车发展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也可以通过先进的尾气处理系统和颗粒物捕集器来解决。

大家知道,欧洲实施的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目前是欧洲三号标准(EUIII),2018年将实施四号标准(EUIV),而我国目前还普遍处于欧洲一号(EUI)阶段。

既节能又满足环境要求,何乐而不为?在我国,长期以来把柴油车等同于重型货车,最近虽有所改观,但在轻型车和轿车中还是凤毛麟角,在北京等大城市还有限制柴油车发展的不成文规定。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重要原因是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超标。

在我国,氮氧化物和TSP是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于是柴油车成了控制目标。

为什么柴油车在我国的排放性能如此之差?祸首是柴油质量差。

硫含量是影响柴油车排放的最重要因素,高硫的柴油大大增加汽车尾气中微粒物的排放量,侵蚀和损坏发动机系统。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一、景观概念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

17—18世纪,景观一词开始被园林设计师所采用,他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对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整体景象——景观进行设计、建造和评价。

这时的景观成为描述自然、人文及其共同构成的整体景象的一个总称,包括自然和人为作用的任何地表形态,常用风景、风光、景色、景象等术语描述。

这种针对美学意义的景观理解是后来学术概念内涵的来源之一。

最初的景观泛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的风景或景色。

现在是指客观存在于地表自然界的、具有自己特征和特殊地位的区域单位,它既不同于土地单位,又与其他区划单位有区别。

景观有下列五方面的主要特征:景观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属性一致性最大的区域。

景观的这一特征是其他区划单位和土地单位都不具备的。

景观界线与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植被区等的界线大致符合。

景观能够提供对区域的典型自然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全面认识从而有别于土地单位。

景观的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都比土地单位显著,因此可对每个景观进行单独研究。

相对于土地单位而言,景观具有较长的历史,对外部影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由此可见,景观是一个特征十分明显的区域单位,然而至今还没有关于景观的精确而详尽的定义。

有学者指出,“地理景观应当是这样一个发生上一致的地域,在其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小气候、土壤变种、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的同一种相互联系的结合的有规律的和典型的重复”。

这一定义着重指出了景观的发生统一性和形态结构的复杂性。

我们对景观定义为:景观是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方面最一致的地域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的形态单位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并以此对比关系与其相邻景观区别。

因此,景观是地表的独特的地域地段,但又是地表的组成部分之一。

景观以形态单位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界的特点和天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

最新-高中地理《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文字素材 精

最新-高中地理《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文字素材 精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1.区域发展方向综合开发长江中下游,建立沿江产业密集带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加强区内东西南北的横向联合,走积极参与国内外劳动分工之路,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辐射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2.区域发展布局(1)沿海开发轴线。

以上海为轴心,以江浙为两翼。

江苏,以沿江地带为开发重点,呼应浦东,争取在21世纪初形成一个产业带、两个经济核心区、三条经济轴线、五个经济中心的生产力布局格局,即沿江产业带,苏、锡、常经济核心区和宁、镇、扬经济核心区,东陇海、通榆河、苏北京杭运河轴线,徐州、南通、连云港、淮阴和盐城五个中心。

浙江,其经济核心区是杭嘉湖平原,也是全省今后发展的重点。

(2)中游沿江开发轴线。

湖北是长江中游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重点建设三个地带,即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带;鄂西长江沿岸地带;以襄樊为中心的十堰至随州铁路沿线地带。

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优先发展湘江沿江产业密集带。

安徽经济布局,以沿江、合肥及皖北为重点。

江西重点是赣江沿岸和浙赣沿线两大产业带。

二、生态环境建设(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洪涝灾害严重。

1991年江淮洪涝,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1998年长江洪水,湘、鄂、赣受害面积约100×118hm2,经济损失严重。

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减弱,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

(2)环境污染加重。

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118t,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31%,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

长江中游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和挥发性酚,主要超标项目是大肠菌群。

长江下游各江段水质已超过Ⅲ类标准,且以有机污染为主。

淮河、太湖、巢湖均因水质污染严重,被列为全国治理重点限期对象。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3)水土流失。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课件

1)2019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材料】【思考题】结合案例,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案例,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材料,针对区域自然资源种类及分布特征,客观评价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目录CONTENTE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01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02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01哎呀小小草素材PPT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位置土地气候资源自然条件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019【思考题】下图为中国城市分布图,读图思考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原因?问题: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东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多,等级高,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少,等级低。

原因:东部地区地处季风区,水源充足,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日本:地处西北太平洋,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2019我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县志记载从明朝开始此地旱年总达400年。

当地300多个村庄为了解决饮水及农田灌溉困难,常常穿山挑水,远的每天要走十几千米。

1960-1969年林县人民修建了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一红旗渠,引漳河水灌溉林县,彻底解决了该地区人们吃水和灌溉用水困难的问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环境管理与资源问题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环境管理与资源问题

珍 稀 的 生 物 种 群 保护森林,防止生态
已 经 或 者 濒 临 灭 破坏和环境污染;禁
绝 , 生 物 多 样 性 止滥捕滥杀野生动
减少
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垃圾污 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数量庞 染与危 大,增长速度快;工业垃圾 险废弃 及有毒废弃物从发达国家 物转移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占用土地,污染大 气,滋生蚊蝇、病 菌,传播疾病,污 染农田和地下水, 危害人体健康
思路点拨: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种子多,移栽易成活”“公路两侧的天然林 中,发现了柽柳幼苗”说明柽柳成活率高,生长繁殖速度快,因此会侵占其他 植物生长空间;“侧向枝条多”, 会争夺天然林的光热资源,妨碍其他乔木 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 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 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要点二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要点导析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2)解决措施
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2%的人口
选考二 环境保护 第1讲 环境管理与资源问题
要点一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要点导析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方法指导
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侧重于人为原因的 分析,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于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能忽略自 然原因。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规模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 国家或地区,还影响到其他 国家或全球

环境资源资料

环境资源资料
• 资源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节约资源:在生产、生活、消费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 循环利用:利用废弃物进行再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04
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环境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 提供生产资料:环境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 • 维持生态平衡:环境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 促进文化发展:环境资源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石
国际环境资源合作的案例与经验
国际环境资源合作的案例
• 气候变化: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签署《巴黎协定》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各国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 水资源管理:各国共同管理水资源,签署《联合国水资源公约》等
国际环境资源合作的经验
• 立法保障:各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国际合作提供法制保障 • 技术交流:各国开展环保技术交流,共同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 • 资金投入:各国加大对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能力
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与价值
环境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提供生产资料:环境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 • 维持生态平衡:环境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 促进文化发展:环境资源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石
环境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价值:环境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创造经济利益 • 生态价值:环境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 社会价值:环境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教育价值:环境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学习和科研的机会,培养人才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素材湘教版选修

第一节环境概述教学建议本节知识主要让学生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要素的分类、环境质量的概念以及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评价指标。

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具体的实例,效果较好。

教师课前可以搜集环境、环境要素以及环境污染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在讲解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时,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对比讲解,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1.自然环境与自然界的区别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生作用,自然环境的范围会逐渐扩大。

然而,由于人类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能膨胀到整个自然界的。

2.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区别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的因素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

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但就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来说,它主要有四个因素:(1)政治因素,它包括政治制度及政治状况,如政局稳定情况、公民参政状况、法制建设情况、决策透明度、言论自由度、媒介受控度等;(2)经济因素,它关系到经济制度和经济状况,如实行市场经济的程度、媒介产业化进程、经济发展速度、物质丰富程度、人民生活状况、广告活动情况等;(3)文化因素,它是指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4)讯息因素,它包括讯息来源和传输情况,讯息的真实公正程度、讯息爆炸和污染状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环境与资源特征
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面积78.8×104km2,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696万(2001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表结构
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二)自然景观
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

二、资源优势
(一)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
(1)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为192×104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占有耕地为0.167hm2,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倍。

土壤比较肥沃,东北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

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hm2。

(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

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

(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面积2866.7×104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8%,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牧草的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强,适合多种牲畜饲养。

(4)本区内陆水面约333.3×104hm2,南临黄海、渤海,利于发展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

(二)水资源比较丰富
较多的降水,较低的蒸发量以及植被茂密的山岭,保证了本区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

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290多条,水网稠密。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为1653×108m3。

6—9月汛期占全年水量的70%~80%。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约为330×108m3。

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约为1530×104kW(大于10000kW),其中可开发的约为1370×104kW。

本区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东丰西歉,北多南少,总量属中等,人均占有量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72.5%。

(三)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配合较好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比较齐全,已探明储量的有100余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达45种。

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

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

非金属矿产。

有菱镁矿、石墨、滑石、白云石、石棉、钾长石、硼、金刚石等。

相互配合良好,便于开发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