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1章第1节
2014高考化学 突破课时训练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3山东菏泽二模)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持续雾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0-6米)的可入肺的有害颗粒。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D.PM2.5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解析: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PM2.5指微粒直径≤2.5微米(即微粒直径≤2 500 nm)的颗粒,故不能形成胶体,B不正确。
2.(2013哈尔滨模拟)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解析:O2与O3都含氧元素,均是单质,但两者混合在一起时也只含有一种元素——氧元素,但是混合物,故A项正确。
3.(2013湖南长沙模拟)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C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氟化钠的电子式:Na+[]-C.甲基的电子式: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解析:甲基为—CH3,其电子式应为:H,故C项错误。
4.(2013吉林二模)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B )A.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其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C.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解析: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其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A错误;电解质强弱区分标准是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而不是导电能力,C错误;一般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为非金属元素,小于4的为金属元素,但H、He却为非金属元素,故D不合理。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可能存在化学 平衡状态。 (2)“v(正)=v(逆)”,是化学平衡状态微观本质的条件,其含义可简单地理解为:对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物质而言,其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不变”是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是v(正)=v(逆)的必然结果。 (3)平衡状态直接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也是可逆反应进 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4)从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时,要特别注意外界条件 的限制及反应本身的特点,如“恒温、恒容”、“体积可变”、“体积不变”、 “全是气体参加”等。
(2)若将2 molN2和4 molH2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与(1)相同的温 度下达到平衡,试比较平衡时NH3的浓度:(1)________(2)(填“>”、“<”或 “=”)。
解析:①由反应:N2(g)+3H2(g) 起始物质的量
2NH3(g)
(mol)
2
4
0
转化物质的量
(mol)
x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3.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1)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同一可逆反应,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越大 ,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2)平衡常数只与 温度 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3)固体 和纯液体 的浓度通常看作常数“1”,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思考:
反应:①3H2+N2
1.应用 (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 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值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 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浓度商Q=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 重庆卷.pdf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Br 80 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B.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D.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为红磷 8.对实验:①中和滴定、②中和热的测定、③实验室制备乙烯、④乙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必须加热 B.②③必须隔热 C.①②必须用指示剂 D.③④必须用催化剂 9.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互为同系物 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 C.均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D.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11.向10 mL 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10时,溶液中有NH、Al3+、SO,且c(NH)>c(Al3+) B.x=10时,溶液中有NH、AlO、SO,且c(NH)>c(SO) C.x=30时,溶液中有Ba2+、AlO、OH-,且c(OH-)<c(AlO) D.x=30时,溶液中有Ba2+、Al3+、OH-,且c(OH-)=c(Ba2+) 1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提升训练第一节(新人教版选修5)

1.下列系统命名正确的是()A.2-甲基-4-乙基戊烷B.3,4,4-三甲基己烷C.2,3-二乙基-1-戊烯D.间二甲苯解析:选C。
A项主链选错,正确的名称应为2,4-二甲基己烷;B项主链编号错误,正确的名称应为3,3,4-三甲基己烷;C项符合命名规则,命名正确;D项为习惯命名法,正确的名称应为1,3-二甲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4和CH3CH3是同分异构体B.C3H8只有一种结构C.组成为C4H10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CH3CH2CH2CH3和CH3CH(CH3)2是同一种物质解析:选B。
A项,两种物质是同系物,而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C3H8只能是CH3CH2CH3;C项,组成为C4H10的物质可能是丁烷和2-甲基丙烷的混合物;D项,CH3CH2CH2CH3和CH3CH(CH3)2是同分异构体,不是同一种物质。
3.(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解析:选D。
可先写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新戊烷、异戊烷3种,再用—OH 分别取代上述3种烷烃分子中的1个H原子,分别可得到3种、1种、4种醇,故共8种。
4.(2012·高考海南卷)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选C。
单取代基为丁基,丁基有4种异构所以可能的结构有4种。
5.如图所示是一个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CH3CH2CH2CH3B.(CH3)2CHCH3C.CH3CH2CH2OH D.CH3CH2COOH解析:选C。
由核磁共振氢谱的定义可知,在氢谱图中从峰的个数即可推知有几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由图可知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分析选项可得:A项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项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项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 项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2

1.300 mL 0.5 mol/L的FeCl3溶液与0.2 L 1.0 mol/L的KCl溶液中Cl-的浓度之比为() A.1∶2B.3∶2C.3∶4 D.9∶4答案:B2.(2013年连云港模拟)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解析:需Na2CO3·10H2O的质量=0.5 mol·L-1×1 L×286 g·mol-1=143 g,A项浓度会偏低;C、D两项浓度均偏低。
答案:B3.在4 ℃时向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B.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C.根据题干数据,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得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解析:因不知溶液密度,无法求出溶液体积,所以无法求c(HCl)。
答案:C4.(2013年南昌质检)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ρ=(17V+22 400)/(22.4+22.4V)B.w=17c/(1 000ρ)C .w =17V /(17V +22 400)D .c =1 000Vρ/(17V +22 400)解析:B 项,由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c =1 000ρw17变形可得;C 项,w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V22.4×17V 22.4×17+1 000×1=17V 17V +22 400;D 项,由c =1 000ρw 17= 1 000ρ×17V 17×(17V +22 400)= 1 000Vρ17V +22 400;至于A 项,变形后为ρ=V22.4×17+1 000×11+V ,可以看出该项错误的原因在于认为氨水的体积为氨气和水的体积的简单加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基础课时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2Na+O2===Na2O2 B.4.6 g 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7 g产物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C.Na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D.将少量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解析常温下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是因为生成Na2O,A 项错误;由题意知虽然生成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但是N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故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仍为0.2 mol,B项正确,Na与稀H2SO4反应的本质是与H+的反应,H2SO4是强酸,C项正确,Na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生成的NaOH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项正确。
答案 A2.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B.Na2O2投入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C.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D.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SO2反应生成Na2SO4而不是Na2SO3,A错误;Na2O2投入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退色,B错误;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而属于过氧化物,C 错误。
答案 D3.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Fe2+、Cl-、SO2-4B.K+、[Al(OH)4]-、Cl-、SO2-4C.Ca2+、Mg2+、NO-3、HCO-3D.Na+、Cl-、CO2-3、SO2-3解析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能将SO2-3氧化成SO2-4,A、D两项不能共存;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C项中的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第1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课件

• 基础知识 梳理
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只用于 描述微观粒子, 不适用于描述 宏观物质
阿伏 加
• [思考1]1mol氧这种说法正确吗?如何表 示1 mol氧原子、1 mol氧分子、1 mol氧离 子?
• [思考2]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相同吗?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粒子 决定于 →粒子之间的 物质的体积 →粒子的 (1) 同 物 质 的 量 的 固 体 或 液 体 的 体 积 取 决 于 粒 子 的 ________。 (2)同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 • •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一定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 积都约为22.4 L • [答案]D
4.若 m g H2 含 n 个 H2 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 值可以表示为( n A.m ) 2n B. m D.2n
g· mol
m M 二、 1.数目 距离 大小 (1)大小 L· mol
-1Βιβλιοθήκη (2)粒子之间的距离 (3)0 ℃ 1.01×105
2.(1) 温度和压强 Pa 22.4 L/mol
(2)L/mol (4)温度
压强
3.气体
相同的分子数
• 思考1: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用化学式 (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1 mol氧的说法不 正确,因其没有指明是氧分子、氧原子还 是氧离子。1 mol氧原子、1mol氧分子、1 mol氧离子分别表示为1 mol O、1 mol O2、 1 mol O2-。 • 思考2: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当质量以g作单位时 二者在数值上相等,但前者有单位,后者 是相对值,可以认为单位为1,所以二者 不能等同。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规范训练 安徽卷.pdf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 化学 7.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HCOONa+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 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 mol H2O放出2.24 L的H2 8.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K+、Ca2+、Cl-、NO B.K+、Na+、Br-、SiO C.H+、Fe2+、SO、Cl2 D.K+、Ag+、NH3·H2O、NO 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2CO2(g)+S(l) ΔH<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10.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A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Cl-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l2+2e-=2Cl-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 ①HF(aq)+OH-(aq)===F-(aq)+H2O(l) ΔH=-67.7 kJ·mol-1 ②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在20 mL 0.1 mol·L-1氢氟酸中加入V mL 0.1 mol·L-1NaOH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1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2013·河南平顶山高三三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1 L一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气体的体积由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决定,所以气体体积受到温度、压强的影响,固体的体积受到微粒体积的影响,温度压强对固体体积的影响很小,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固体,它们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与外界条件无关;在不同的温度压强下,同体积的一氧化碳气体与氧气的物质的量无法比较,则其质量也无法比较;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硫酸中所含的H+数不等,因为硫酸是二元酸,盐酸是一元酸。
2. [原创题]固体单质A和气体单质B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同温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且反应后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两种单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4B.生成物C中A的质量分数为75%C.生成物C中A、B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1D.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由密度变化知固体单质A的质量是气体单质B的3倍,即生成物C中A的质量分数为75%。
3. [2013·福州一中检测]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6 g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铁片失去电子数为0.3N AB.60 g二氧化硅(SiO2)中含有的Si-O键为4N AC.标准状况下,3 g NO与1.6 g O2混合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D.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 A答案:B解析:A项Fe在冷的浓H2SO4中钝化;C项反应后生成0.1 mol NO2,但存在平衡2NO2N2O4,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D项CCl4为液态,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
4. [2013·福建龙岩模拟]某溶液中(假设不考虑水解因素)仅含K+、Mg2+、SO2-4、NO-3四种离子,其中K+与Mg2+的个数比为4∶5,则NO-3与SO2-4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不是() A.8∶3 B.3∶2C.1∶3 D.2∶3答案:D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K+)×1+n(Mg2+)×2=n(NO-3)×1+n(SO2-4)×2,若设K +和Mg2+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和5 mol,则n(NO-3)+2(SO2-4)=4+10=14,讨论可知D 不符合。
5.(原创题)经测定,C2D4(D即氘)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
又知CH3OH(甲醇)在常压下的沸点为6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测定C2D4气体摩尔体积的温度、压强一定是标准状况B.1 mol CH3OH与1 mol C2D4的体积可能相等C.1 mol CH3OH与1 mol C2D4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D.用C2D4与O2发生化学反应有可能制得CH3OH答案:AD解析:A.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一定只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该项不正确。
B.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CH3OH和C2D4都为气体且n和p相同时,T1∶T2=V1∶V2,V1可能等于V2,该项正确。
C.1个CH3OH与C2D4分子内都含6个原子,故该项正确。
D.化学反应不能实现同位素H与D(氘)之间的转化,故该项错误。
6.[2013·山西运城模拟]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体积为CH4的是()答案:D解析:四种气体中CH 4的摩尔质量最小,故质量相等时,CH 4的物质的量最大,则在同温同压下,CH 4的体积最大。
7.[2013·北京东城区综合练习]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 L 四氯化碳含碳原子数为0.1N A②标准状况下,a L 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a 22.4N A ③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 A ,则阳极质量减少64 g ④7 g C n H 2n 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 ⑤常温下,7.1 g 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⑥1 L 2 mol·L -1的FeCl 3溶液中含Fe 3+数为2N A ⑦2 L 1 mol·L -1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2N AA .①④B .②⑥C .③④⑤D .②⑤答案:D解析:①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不能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③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 A ,则阳极失去的电子数也是2N A ,但阳极溶解的金属不仅仅是铜,还有其他杂质,所以阳极减少的质量不是64 g ;④7 g C n H 2n 中含有0.5 mol CH 2原子团,其中的氢原子数为N A ;⑥FeCl 3溶液中,Fe 3+会发生水解而减少;⑦盐酸中没有氯化氢分子,HCl 完全电离为H +和Cl -。
8. [2013·北师附中模拟]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答案:A解析:等质量的He 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H 2的体积是He 的2倍,H 2的分子个数是He 的2倍,且氢气为双原子分子,而He 为单原子分子。
9. [2013·汕头三模]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物理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A.甲:物质中的粒子数;乙:阿伏加德罗常数B.甲: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乙: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C.甲:固体的体积;乙:固体的密度D.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乙:溶液体积答案:C解析:A项,n=NN A,B项,n=VV m,C项,只能求出此固体的质量,不能求其物质的量;D项,n=cV。
10. [2013·徐州模拟]如图表示1 g O2与1 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A. C2H4B. CH4C. CO2D. NO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p(O2)>p(X),在同质量、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
只有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2,故C正确。
11. [2013·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同温同压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
A、B、C、D四个气球中,与氯化氢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子数目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能力。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的气球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HCl是双原子分子,只要混合气体的平均原子数等于2即可。
A项有可能等于2,B项一定大于2,C项一定等于2,D项一定大于2。
12. [2013·南京模拟]向1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中加入10 mL 0.15 mol·L-1的NaOH溶液时,产生一种蓝色沉淀。
经测定溶液中的Cu2+已几乎沉淀完全。
则该沉淀的主要成分是()A. Cu(OH)2B. Cu2(OH)2SO4C. 3Cu(OH)2·CuSO4D. Cu(OH)2·3CuSO4答案:C解析:0.1 mol·L-1CuSO4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0.15 mol·L-1 NaOH 溶液中OH-物质的量浓度为0.15 mol·L-1。
由于等体积混合且Cu2+全部沉淀,沉淀中Cu2+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可得C项符合题意。
13. [2013·南昌模拟]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50 mL 4 mol·L -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NO气体2.24 L,往所得溶液中加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所得铁的物质的量可能为()A.无法确定B.0.6 molC.0.5 mol D.0.25 mol答案:D解析:向混合物中加入150 mL 4 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NO气体2.24 L,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没有Fe3+,只有硝酸亚铁,根据氮原子守恒知,n(Fe2+)=12×(0.6 mol-0.1 mol) =0.25 mol,故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所得铁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二、非选择题(共35分)14. (7分)[2013·锦州模拟]卫生部发出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安全无毒物质,带有结晶水,通常还含有CaO。
(1)称取5.42 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2[CaO2·x H2O]―→2CaO+O2↑+2x H2O,得到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 mL,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另取同一样品5.42 g,溶于适量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 7.0 g。
①样品中CaO的质量为________。
②样品中CaO2·x H2O的x值为________。
答案:(1)0.06 mol(2)①0.56 g②1/2解析:(1)n(CaO2)=n(CaO2·x H2O)=2n(O2)=2×672 mL/22400 mL·mol-1=0.06 mol。
(2)①n(Ca2+)总=n(CaCO3)=7.0 g÷100 g/mol=0.07 molm (CaO)原=(0.07 mol -0.06 mol)×56 g/mol =0.56 g②x =(5.42 g -0.56 g -0.06 mol ×72 g/mol)÷18 g/mol÷0.06 mol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