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优秀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有关《尊严》教学设计(精选7篇)《尊严》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
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三)自学反馈(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一)分析第三次对话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尊严》教学设计1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简单的一幅图片,引发了大家这么多的思考,说明我们同学很会学习,今天我们学习图片中另一个主人翁年轻时的故事。
(师配乐介绍)那是一百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尊严》。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课文提示:谁?遇到了什么事?怎么解决的?)2、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年轻人杰克逊三、细读课文:1、让我们首先走进年轻人,走进这个年轻人的心灵世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划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显然很久没有…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逃难的人”——他们可能遇到了怎样的灾难?他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吃(指导朗读)这个年轻人呢?他是个例外,出示“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也和逃难人一样,需要的是什么?可是他还需要什么?2、同桌阅读2——4自然段,他一共说了几次话?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出示对话,师生合作读)(一句一句的说)第一句:请求第二句:坚定第三句:迫切年轻人,你来说…(指导朗读)年轻人用他的语言和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杰克逊大叔,大叔给他提供了一个捶背的机会,年轻人得到了食物,“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他和其他逃难的人所得的食物有什么不同?(施舍、报酬)。
板书:自尊自强3、杰克逊大叔是怎么评价他的?指导朗读“别看他…因为他有尊严”。
(你为什么这样读?)单单只是富翁吗?还蕴含了什么?(理解“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的人,他不因穷困而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报酬,只有这样,才觉得舒心、踏实,一个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杰克逊大叔把女儿嫁给了他。
《尊严》教案

《尊严》教案《尊严》教案篇一学习目标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谈话引入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
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①纵向比较。
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
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②横向比较。
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
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体悟主题,拓展升华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②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尊严》教案篇二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内容感情变化。
《尊严》教学设计15篇

《尊严》教学设计15篇《尊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严的详细含义和现实价值;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词句理解,指导读好重点句段。
[教学预备]生词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自读“尊严”事初知“尊严”意〔一〕试说题意,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解题。
〔调动积累或查阅工具书,说说自己对“尊严”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同学自读。
3.反馈自读状况。
⑴简述故事主要内容。
⑵相机强调生字读音〔如:沃尔逊、杰克逊……〕〔三〕引导质疑二、细读“尊严”语体会“尊严”味〔一〕通过质疑引导理解“例外”一词的意思;抓住“例”引出逃难情景,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1自然段,感知逃难群象。
〔以引读为主〕1.联系词句感知、想象逃难情景,理解“逃难”。
〔相机指导读准多音字“难”;结合想象、联系生活理解生词“面呈菜色”、“疲乏不堪”〕2.想象逃难人吃饭的样子,体会“狼吞虎咽”的意思。
〔一〕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自读建议:默读课文2—5自然段,联系课后思索第三题,看一看哈默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并把哈默说的话勾画下来,再结合他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同学自读。
〔老师相机指导〕3.沟通、商量。
〔1〕哈默说了些什么呢?听了哈默所说的话,你有什么感觉?〔2〕品词析句。
〔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敬重同学的多元理解〕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①想一想哈默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②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联系杰克逊大叔内心想法,感知哈默的“例外”〕③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看法真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立刻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①引导同学结合前文抓住提示语中的“立刻”、“灰暗”等词语,体会哈默听到没有活干时的绝望;抓住“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一详情描写,体会哈默此时的饥饿……等冲突心情。
《尊严》教学设计3篇

《尊严》教学设计优秀3篇尊严教学设计篇一学情分析:对于"尊严"一词,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
因为它太抽象,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出来。
应该说那是一种意会的精神。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自尊自强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认同感。
要孩子们通过文中对主要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感受其中深刻的含义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孩子们毕竟还是有他们阅读后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的,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学习,相信在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尊严、逃难、善良、款待、例外、喉结、僵硬、许配、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理解“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正确书写“尊”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含义深刻的语句。
3、能找到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描写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尊严》(板书)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这个“尊”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尊(上部写得紧凑,不要漏掉短横,下边寸字的横写长一点,平一点,是主笔,把整个字稳稳地托起来。
)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学会归纳。
1、检查字词沃尔逊杰克逊逃难喉结僵硬捶背惬意善良2、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指名概况能力较差的学生,引出下面内容)(2)想要概况课文主要内容,我们可要弄清楚。
故事发生什么时间、地方?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一说吗?屏幕出示:———(时间),———(主要人物)随着一群逃难的人(事件起因),来到—————(地点),他不愿————而是坚持———(经过),最后,———(结果)。
《尊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尊严》教学设计10学情分析:对于"尊严"一词,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
因为它太抽象,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出来。
应该说那是一种意会的精神。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自尊自强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认同感。
要孩子们通过文中对主要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感受其中深刻的含义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孩子们毕竟还是有他们阅读后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的,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学习,相信在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尊严、逃难、善良、款待、例外、喉结、僵硬、许配、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理解“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正确书写“尊”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含义深刻的语句。
3、能找到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描写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学习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尊严》(板书)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这个“尊”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尊(上部写得紧凑,不要漏掉短横,下边寸字的横写长一点,平一点,是主笔,把整个字稳稳地托起来。
)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学会归纳。
1、检查字词沃尔逊杰克逊逃难喉结僵硬捶背惬意善良2、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指名概况能力较差的学生,引出下面内容)(2)想要概况课文主要内容,我们可要弄清楚。
故事发生什么时间、地方?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一说吗?屏幕出示:—————(时间),—————(主要人物)随着一群逃难的人(事件起因),来到———————————(地点),他不愿————————而是坚持——————(经过),最后,———————(结果)。
尊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尊严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理念:以朗读为主,使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想像,去读感悟、读体会。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觉是从对象中来的,是由对象认识的一种产物。
教学目标:1、感情的朗读课文,将课文形象化。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课文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对镇长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理解。
教学流程:1、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尊严》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板书课题:〈〈尊严〉〉)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尊严2、入情入景,朗读课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一种新的朗读方法,你们想不想学呀?生:想。
师:其实要想学会这种方法非常的简单,只需同学们记住这个字(板书:像)要想读得像,还有一个小窍门:读哪句话,你的脑海中必须要浮现那句所表现的情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读什么就要像什么。
(1)、范讲第一自然段“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来了一群逃难的人。
”能告诉老师,当你读了这句话之后,再你的眼前看到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指名答)根据你的想像,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价,再读)师:他们的脸色?生:面呈菜色。
师:神情?生:疲惫不堪。
师:想想,如果你是逃难者之一,又饥又渴,还会读得那么有力吗?生读(指名读,生评价,再读),老师提示:一定要读像。
师:这时,有一些好心人送来了许多好吃的食物,如果你就是这群逃难者之一,你会怎样?(生答)同学们都已经体会到了逃难者的艰苦,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
3、图文并貌,深切体会“在这里面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当他面对美味可口的食物时,是怎样做的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观察这幅图,用你们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答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些文字是在描写这幅图的?(2—4自然段)(生答,指名朗读,扮角色读,生评价,再读)划出描写年轻人外貌的句子(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师:这样的.一个年轻人面对食物,做出的是什么样的决定?(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1)、我体会到了哈默是个自尊、自强、而不失礼貌的人。
尊严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尊严教学设计(精选5篇)《尊严》教案篇一[教材简介]《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3、拓展练习与积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积累与尊严有关的名言、格言。
[教学重点] 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语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质疑,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2、在许多人眼里,乞丐是被人看不起的,是不被人尊重的。
被人看不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板书:尊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和尊严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物?重点讲的是谁呢?2、那么课文重点写了妇人和独臂乞丐之间的什么事呢?谁能试着讲一讲。
3、刚才两个同学都说到文中一个情景搬砖。
三、质疑问难,直入重点1、(出示课件2)大家看,假设这就是女主人的家,她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从屋后搬到屋前这样周而复始,往返了好几次(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描述),看到女主人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2、是啊,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我们不由得产生种种疑问,不光我们不理解,她的孩子也不理解。
面对大家的疑问,她是怎样说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尊严》优秀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尊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题目简单却耐人寻味,它摘自于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一句评价语中。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善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2 / 7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哈默的外貌、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出如下评价设计:
评价手段:口头评价与使用工具评价。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师生共评。 课堂实施: 1.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检测方面,使用阅读能力星级评价表检测学生的阅读习惯,由小组长负责。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等描述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环节可使用朗读能力评价表。
3.对于字词、课文内容等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综合测评试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 2.理解“尊严”原意,交流对课文用“尊严”为题的理解。 (学生简要交流) ………………………………………………最新资料推荐………………………………………
3 / 7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读词语 善良 款待 例外 赞赏 捶背 喉结 僵硬 许配 沃尔逊 杰克逊 (1)指名读,正音。 (2)齐读两遍。 2.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骨瘦如柴 脸色苍白 (1)交流词语含义。 (2)根据这几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一幅画面。 随机总结出: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一生概括,出示课件) 指导抓住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概括。 4.提出预习中产生的问题。简单的即时解决,有难度的板书,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二、质疑问难,走进课文 过渡:来我们来看课文,当时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杰克逊镇长是怎样评价他的呢?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1.理解“他什么都没有”,想想他没有什么? ………………………………………………最新资料推荐………………………………………
4 / 7 (课件出示:那时的他没有 ,没有 ,没有 。) 用一个词来概括:一无所有 一贫如洗 一穷二白 2.再读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既然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说他是个富翁?) 过渡:对呀,这时的哈默一无所有,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文章,走进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课前检查了解到的情况,把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最有价值的问题抛出去,进而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学习。】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过渡:这一群逃难的人疲惫不堪,饥饿万分,这种情况下,面对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拿来的食物,这些逃难的人是怎样做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可是,哈默是怎样做的呢?他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拿出导学提纲,按照提示完成这三项自学内容:(师读导学提纲屏幕出示)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全班交流: 1.交流三次对话,通过语言感受人物内心。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理解:哈默的请求,期待,渴望,希望能用劳动换取食物。 指导有感情朗读。 (2)“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理解:三个“不”字,体会到哈默的坚定。 指导朗读:语调并不激昂,但却字字透露着坚定。 ………………………………………………最新资料推荐………………………………………
5 / 7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理解:体会到哈默听到有活儿干时的高兴。 (4)回顾引读(课件出示哈默的三句话): 师:我们再来读哈默的话,感受他的内心: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疲惫不堪的哈默急需食物充饥,可是当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哈默却真诚请求说--
当杰克逊回答没有活儿需要他做时,哈默毅然地拒绝说-- 当得到杰克逊安排给他的劳动后,他痛快高兴地说-- 小结: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内心。 2.指导抓住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内心。 (1)神态:目光顿时灰暗了 理解哈默内心的失望。 (2)动作描写:“喉结上下动了动” 理解:哈默在努力克制自己想吃的欲望,再次感受坚定。 小结: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那! 在以后的习作当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刻画人物。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的特点——着重描写了人物的言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的言行去展开各种学习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年级特点,利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期待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能同步发展。】
(三)理解尊严 ………………………………………………最新资料推荐………………………………………
6 / 7 过渡:杰克逊大叔和我们一样被年轻人的语言和行动深深打动了,所以,他提供了捶背的劳动机会。当哈默干完活,杰克逊把食物递给了他,我们再来看这句--(课件出示: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从“狼吞虎咽”中你看出了什么? 2.哈默的饥饿程度和其他逃难者是一样的,那么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还得到了什么? 4.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里的“富翁”指的是什么? 小结:一个拥有尊严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读到这里,我们才深深理解课文为什么会用“尊严”为题的原因,也理解了作者的深意。
再次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四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充分理解“尊严”的含义。】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哈默的资料,指名读。 学生交流感受。 小结:同学们,尊严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即使在困难、挫折、失意、痛苦中它也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前行!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像哈默一样,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