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贵州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解析】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解析】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B. 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C. 小分于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D.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答案】D【解析】A.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且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外在蛋白占少数,多数是内在蛋白,A错误;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但离子通道的开关受电位的控制,当电位超过阙值时开启或关闭,不是随时开放的,B错误;C.有些小分子物质如O2等气体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C错误;D.载体蛋白是多回旋折叠的跨膜蛋白质,它与被传递的分子特异结合使其越过质膜,所以载体蛋白结构的特异性决定其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D正确;答案选D。

2. 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 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 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 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答案】A【解析】A.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保持活性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A正确;B.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不产生CO2,B错误;C.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D.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率,D错误;答案选A。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含答案详细讲解)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含答案详细讲解)

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牙舟是省平塘县一个偏僻的村落,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民俗文化丰富,境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和适合烧陶的栗木。

明朝洪武年间,人正真入黔,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衡署以后,社会秩序安定,迁居平塘地区者日众,陶瓷生产工艺随之传入,于是产生了牙舟陶。

牙舟陶是汉族带入的一种制陶技术,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

布依族是当地人口占比例较多的一个民族。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迫切需要寻求精神的庇护,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

布依族的图腾主要有龙凤鱼等,这些图腾作为装饰,被应用在衣服、染织、雕刻等方面。

一方面,由于铁器等的出现,传统陶器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得不开发新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陶工的审美,他们从布依族的图腾、礼仪、古代图案中吸取元素,加入自己的想象,形成了这些独特的造型与装饰。

这正是牙舟陶宝贵的艺术价值所在。

牙舟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装饰效果。

牙舟陶表面千奇百怪的装饰, 特别是由当地陶工想象、设计后制作出来的“小怪兽”样子的雕塑摆件,一个个龇牙咧嘴,形态夸。

碎玻璃、粘土、草木灰、着色氧化物等原料形成的透明颜色釉,便成为牙舟陶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牙舟陶使用光泽度良好的玻璃质釉水,由于玻璃质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膨胀系数,因此在烧制完成后便形成了特殊的冰裂纹,色彩古拙,淡雅和谐,充满一种神秘感。

牙舟陶虽然没有宜兴紫砂的工艺繁琐、没有瓷器的光滑细腻, 但是其原始粗犷、不拘一格、充满乡土气息的造型却有着别样的美。

2018年贵州理综生物高考试题(word档含答案详细解析)

2018年贵州理综生物高考试题(word档含答案详细解析)

2018年贵州理综⽣物⾼考试题(word档含答案详细解析)2018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贵州卷)理科综合能⼒测试试题卷(⽣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6个⼩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下列研究⼯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 以豌⾖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 ⽤⼩球藻发现光合作⽤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例具有⽣物活性的结晶⽜胰岛素的⼈⼯合成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 细胞的核膜、内质⽹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 哺乳动物造⾎⼲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于细胞内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 细胞外K+浓度⾼于细胞内,Na+相反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 关于某⼆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次分裂后期都发⽣染⾊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次分裂中期都发⽣同源染⾊体联会C. ⼀次有丝分裂与⼀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次分裂中期染⾊体都排列在⾚道板上5. 下列关于⽣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在⿊暗中可进⾏有氧呼吸也可进⾏⽆氧呼吸B. ⾷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 有氧呼吸和⽆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 植物光合作⽤和呼吸作⽤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 某同学运⽤⿊光灯诱捕的⽅法对农⽥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进⾏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趋光性昆⾍是该农⽥⽣态系统的消费者B. ⿊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 ⿊光灯诱捕的⽅法可⽤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的种群密度D. ⿊光灯诱捕的⽅法可⽤于探究该农⽥趋光性昆⾍的物种数⽬⼆、⾮选择题:共54分。

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与其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B. 幼嫩细胞与衰老细胞相比,其含水量丰富、线粒体多C.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相同D.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答案】C【解析】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其容易分散和转移,A项正确;幼嫩细胞与衰老细胞相比,代谢旺盛,其含水量丰富、线粒体多,B项正确;胰腺腺泡细胞可以分泌消化酶,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较多,C项错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均来自囊胚期的胚胎干细胞,D项正确。

2.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停止CO2供应后叶肉细胞内C5/C3的比值降低B. 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肌肉收缩、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C. 对真核生物而言,细胞呼吸产生ATP一定是在线粒体中D. 光合作用产生的[H]可进入线粒体参与H2O的生成【答案】B【解析】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停止CO2供应后C5的生成不变,C3的生成减少,C5/C3的比值升高,A项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A TP可用于肌肉收缩、主动运输等耗能的生命活动,B项正确;对真核生物而言,细胞呼吸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C项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不进入线粒体参与H2O的生成,D项错误。

【点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项目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来源过程H2O[H]+O2C6H12O6丙酮酸+4[H];2丙酮酸+6H2O6CO2+20[H]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过程C3(CH2O) 24[H]+6O212H2O去路场所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3. 为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不摘除甲状腺处理摘除甲状腺不摘除甲状腺不摘除甲状腺+X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溶液注:实验中甲状腺激素溶液有甲状腺激素和A液配制而成。

贵州2018年理综高考试题(word档含答案解析)

贵州2018年理综高考试题(word档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贵州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贵州省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1.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C.小分于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2.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3.下列关于“比较H20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及分析,正确的是A.加热和加入FeCl3都能提高反应速率,其原理是相同的B.常温组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C.可用盐析的方法从肝脏研磨液中获得纯净的H202D.实验时增加H202溶液的浓度可持续提高反应速率4.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娃(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D.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促进果皮细胞分裂,加速果实脱落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降低黄瓜雌花的脱落率D.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关注其对生产和环境、人体健康的影晌6.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

最新--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二)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二)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精品

贵州省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二)n1贵阳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2018年5月评分说明:1.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建议中相应的规定给分。

2.计算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3.化学方程式不配平不给分。

第Ⅰ卷一、选择题:选对的得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

1.B 2.D 3.B 4.C 5.A 6.D 7.D 8.B 9.A 10.D 11.C 12.B 13.A 二、选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多项选择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D 15.B 16.C 17.A 18.AD 19.BC 20.CD 21.AC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本题共6分(1)R 1 (2)A (每空3分) 23.本题共9分 (1)td(2)222t md (3)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与弹簧的形变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 (每空3分)24.本题共14分 解:(1)设货物在传送带上加速到最大速度v 0所需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由题意得t t t =+21 (2分)L t t =+201021v v (2分) 10gt μ=v (2分)联立解得:5.0=μ (2分)(2)要求此传送带能够将货物输送到B 端,设传送带的倾角为θ,必须有θθμsin cos mg mg > (2分)设A 、B 两端的最大高度差h ,有22tan hL h -=θ (2分)联立解得:52<h m (2分)25.本题共18分解:(1)由题意可以知:3Tt =(2分) Bqm T π2=(2分)联立解得: Bqm t 32π= (2分)(2)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粒子运动轨迹的圆心在坐标原点O 处,粒子经过OA 上的C 点进入区域Ⅰ,然后又从该点返回区域Ⅱ,则在电场中必须做直线运动,由于OA ⊥PC ,设PC长为x ,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为E ,由几何知识可知30tan R x = (2分) 由运动学及牛顿运动定律可得ax 22=v (2分)ma Eq = (2分)又由于RmBq 2v v = (2分)联立解得:mRq B E 232=(4分)262分。

贵州省贵阳市2018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2018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二模)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贵阳市2018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二)理综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C.小分于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2.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3.下列关于“比较H20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及分析,正确的是A.加热和加入FeCl3都能提高反应速率,其原理是相同的B.常温组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C.可用盐析的方法从肝脏研磨液中获得纯净的H202D.实验时增加H202溶液的浓度可持续提高反应速率4.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娃(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D.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促进果皮细胞分裂,加速果实脱落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降低黄瓜雌花的脱落率D.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关注其对生产和环境、人体健康的影晌6.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人体内,由某些细胞合成分泌并能使其他细胞生理活动发生变化的一组物质是A. 信使RNA、抗体B. 胰蛋白酶、DNA聚合酶C. 胰岛素、淋巴因子D. 乳糖、乙酰胆碱【答案】C.........2. 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块茎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中,对其失水量进行测量后绘制了如下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与图相关细胞的原生质层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B. 由图推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C. 4min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D. 随细胞失水量增加ATP的消耗量逐渐增多【答案】D3. 2017年11月我国爆发了较严重的流感。

某流感病毒是一种负链R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会发生-RNA→+RNA→-RNA和-RNA→+RNA→蛋白质的过程,再组装成子代流感病毒。

“-RNA”表示负链RNA,“+RNA”表示正链RN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流感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RNA具有信使RNA的功能C. 该流感病毒由-RNA形成-RNA需在宿主细胞内复制2次D. 入侵机体的流感病毒被清除后相关浆细胞数量减少【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基因应该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RNA的复制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都先形成了+RNA,说明+RNA具有信使RNA的功能,B正确;该流感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由-RNA形成-RNA的过程为“-RNA→+RNA→-RNA”,说明其发生了2次RNA的复制,C正确;入侵机体的流感病毒被清除后,相关浆细胞、抗体的数量都会减少,D正确。

4. 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A. 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B. 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呼吸中枢也位于下丘脑C. 下丘脑分布有某些反射弧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D.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作为信息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当饮水不足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A错误;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B错误;在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以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同时也可作为效应器分泌出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中还含有体温调节等中枢,C正确;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D错误。

5.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周期的有序性需要原癌基因的调控B. 通过半保留复制子代DNA保留了亲代DNA—半的遗传信息C. 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以判断染色体是否异常D.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答案】B【解析】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A正确;DNA的半保留复制是指复制后子代DNA保留了亲代DNA分子的一条母链,而不是遗传信息的一半,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因此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以判断染色体是否异常,C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6.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

用甲、乙、丙(三者基因型各不相同)3株果实为三角形的植株与果实为卵圆形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控制果实形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第一组的F2三角形果实中纯合子占1/5C. 第二组和第三组F2的基因型均有3种D. 乙×丙得到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约为3:1【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组别一的子一代为三角形果实,子二代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约为15:1,是9:3:3:1的变形,说明荠菜的果实形状受两对等位(假设为A、a和B、b)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一组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三角形果实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其中纯合子基因型为1AABB、1aaBB、1AAbb,因此三角形果实中纯合子占3/15=1/5,B正确;第二组和第三组F2的性状分离比都是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自交实验,因此它们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 和aaBb,则后代基因型都有3种,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乙、丙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乙丙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约为15:1,D错误。

二、非选择题7. 在适宜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在夏季阴雨绵绵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P时,植物甲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植物甲、乙分别是大豆和玉米,农业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套种的方法(即两种或多种农作物间行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从群落结构分析,这两种植物套种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乙 (2). 光照强度较弱时,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甲(植物乙有机物积累小于植物甲)(合理答案给分) (3). 小于 (4). 光照强度为P时,植物甲、乙净光合速率相等,且植物甲呼吸速率小于植物乙,所以植物甲总光合速率比植物乙小(合理答案给分) (5). 玉米和大豆有垂直分层现象,提高了农作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与纵坐标相交的点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乙的呼吸速率大于甲的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光饱和点,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甲的光饱和点小于乙的光饱和点,说明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P点表示甲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由于两者的呼吸速率不相等,因此两者的光合速率也不相等,且乙的光合速率大于甲的光合速率。

(1)据图分析可知,当光照强度较弱时,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所以在夏季阴雨绵绵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较大的植物是乙。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植物乙的呼吸速率大于植物甲的呼吸速率。

图中显示,P点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植物乙的总光合速率大于甲的总光合速率。

(3)玉米和大豆有垂直分层现象,可以提高了农作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将两者套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弄清楚与横坐标、纵坐标相交的点的含义,明确P点甲、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总光合速率不相等。

8. 植物的矮化特性通常是由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受阻而导致的。

现有某大豆品种具有矮化特性,为了确定其矮化特性是否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某生物兴趣小组拟做实验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请写出上述探究实验的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进行此实验操作时,各组均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实验的可靠性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矮化大豆品种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植株株高。

若实验组植株株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若实验组植株株高与对照组大致相同,则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无关 (3). 会 (4). 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易产生误差【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确定某大豆品种矮化特性是否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则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喷洒赤霉素,因变量植株高,其他条件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且适宜。

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探究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征与是否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1)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还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根据实验目的、一般原则进行实验设计: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矮化大豆品种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植株株高。

若实验组植株株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若实验组植株株高与对照组大致相同,则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无关。

(3)若在进行此实验操作时,各组均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由于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容易产生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9. 太湖曾经因排放过多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致使多次蓝藻爆发,并导致水草死亡、水质恶化。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向太湖投放鲴鱼和花白鲢等措施,使水体得以净化、水质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渔民增收的“双赢”。

回答下列问题:(1)太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证明用富含有机物的湖底淤泥来栽培花卉更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植物吸收的氮元素参与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治理太湖蓝藻爆发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 蓝藻、水草等 (2). 微生物能将湖底淤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3). 蛋白质、核酸 (4). 引种荷花等挺水植物;投放以蓝藻为食的鲴鱼和花白鲢(合理答案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太湖因为排放的生活污水过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多次蓝藻爆发,并导致水草死亡、水质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